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即,一种回流防止塞4,包括:薄膜制的弹性膜体7,其形成具有流入口9c和排出口6的流道;形成球状密封面12的球状的塞构件8,其保持在弹性膜体7的流道内,与弹性膜体7的中途部弹性紧密接触以对流动体的流动进行限制(参照图1)。
由此,通过将塞构件8制成结构简单的球状由弹性膜体7保持,也可不与容器主体成一体地形成,而且,通过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的紧密接触,弹性膜体7的弹力沿向心方向作用于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的各接点,可提高回流防止功能。
另外,所述弹性膜体7由橡胶弹性体形成,可通过来自流入口9c侧的流体压力的作用而沿离开塞构件8的方向膨胀变形(参照图1等)。
由此,内存物进入塞构件8与弹性膜体7之间,解除弹性膜体7与塞构件8的紧密接触,可确保内存物的流道。
另外,回流防止塞4,其所述塞构件8为圆球状(参照图1等)。
由此,能使塞构件8的形状更为简单,使回流防止塞4的制造、组装容易。
另外,回流防止塞4,其所述塞构件8为椭圆体状(参照图7等)。
由此,能使塞构件8的形状更为简单,使回流防止塞4的制造、组装容易。
另外,回流防止塞4,其弹性膜体7的所述排出口6形成为切缝缝状(参照图4等)。
由此,内存物从排出口6排出时能很好地切断。
另外,在所述弹性膜体7的内侧面形成有可与塞构件8紧密接触的环状突起部15(参照图1等)。
由此,通过弹性膜体7的膜部与塞构件8的球状密封面12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环状突起与塞构件紧密接触,回流防止塞4能成为双重密封结构,能更可靠地进行密封。
另外,回流防止塞4具有将当所述流入口9c侧的流体压力增大使弹性膜体7膨胀而流过流道的内存物引向排出口6的排出导向装置(参照图1等)。
由此,能可靠地将内存物从排出口6排出。
另外,回流防止塞4具有间隙形成装置13,该间隙形成装置13设置在弹性膜体的排出口附近的内表面或与其相对的塞构件的外表面上,其形成的间隙对塞构件8相对于所述排出口6的位置进行定位,将流动体即内存物引导至排出口6(参照图1等)。
由此,间隙形成突起13使排出口6与塞构件8分开,可防止塞构件8堵住排出口6,能可靠地将内存物从排出口6排出。
另外,设有分开装置,其在内存物从排出口6排出时使弹性膜体7的排出口6与塞构件8分开而不紧密接触(参照图7等)。
由此,回流防止塞4能可靠地将内存物排出。
另外,容器1将所述回流防止塞4安装在收放内存物的容器主体3的容器口部2上(参照图1等)。
由此,通过将塞构件8做成结构简单的球状由弹性膜体7保持,也可不与容器主体2成一体地形成,而且,通过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的紧密接触,弹性膜体7的弹力沿向心方向作用于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的各接点,可提高回流防止功能。
另外,容器1具有使内存物的排出量为定量的定量排出装置50(参照图8、图11等)。
由此,每次使用容器1就能排出相同量的内存物,很方便。
另外,所述容器主体3是将内存物从容器口部2挤出用的可收缩变形的袋状(参照图19等)。
由此,通过使容器主体3收缩变形,可将内存物从回流防止塞4的排出口6排出。
另外,所述容器主体3是将内存物从容器口部2挤出用的可收缩变形的折皱状(参照图21等)。
由此,通过使容器主体3折叠状地收缩变形,可将内存物从回流防止塞4的排出口6排出。
另外,所述容器主体3由收放内存物的筒状构件51、嵌入该筒状构件51内并在轴向滑动自如的活塞52构成(参照图25等)。
由此,通过将活塞52滑动,可将内存物从回流防止塞4的排出口6排出。
另外,挤出装置43具有外套体42,该外套体42隔着空间围住容器1的容器主体3并可弹性变形,在外压下进行弹性变形,从而借助空气使容器主体3收缩变形(参照图22等)。
由此,外套体42通过弹性变形使容器主体3收缩,此后消除所述弹性变形就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故即使容器主体3收缩变形,外套体42能始终以大致相同的条件使容器主体3进行收缩。
另外,挤出装置43具有容器座47,该容器座47收放保持容器1,并且允许为了使容器主体3收缩变形从容器口部2侧进行加压(参照图23等)。
由此,能将容器1以稳定的姿势使用。
另外,挤出装置43具有对容器1支承的外壳式座66、定量挤出机构67,该定量挤出机构67能以将内存物从所述容器1的容器口部2挤出用的1次推动动作挤出一定量的内存物(参照图26等)。
由此,挤出装置43每次使用时能挤出相同量的内存物。
另外,挤出装置43具有推动构件56,该推动构件56将活塞52相对于筒状构件朝内存物的排出方向推动(参照图25等)。
由此,挤出装置43通过使推动构件56移动能简单地将内存物挤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容器1是用于防止空气回流(流入)到内部、抑制内存物氧化和杂菌繁殖的容器。该容器1可存放气体、液体、浆状流动体的内存物,例如蛋黄酱、番茄酱、调味汁、芥末等食品;膏状等的化妆品、软膏;点眼药等药品等各种物品。
图1至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容器1由一端部具有容器口部2的容器主体3和设置在所述容器口部2的回流防止塞4构成。容器口部2内形成内存物的挤出口5,从挤出口5挤出的内存物通过弹性膜体7内的流道从排出口6排出。
容器主体3例如由聚乙烯、聚丙烯、PET、尼龙、TPE等树脂材料形成,其侧面具有挠性,通过用手指等对该侧面进行按压,可将内存物从挤出口5挤出。
回流防止塞4包括:设置在容器口部2且形成有排出口6的弹性膜体7;配置在该弹性膜体7内且可对容器口部2与排出口6之间的内存物的流动进行关闭的塞构件8。
弹性膜体7由薄膜制成,形成为袋状,其前端部9a为大致半球状,其胴体部(中间部)9b为圆筒状,其基部的口部9c为内存物的流入口(9c),在该口部9c的外周缘部形成圆形的凸缘部11。另外,该弹性膜体7以覆盖容器主体3的挤出口5的形态安装在容器口部2上。
在该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9a形成有内存物的排出口6,排出口6与挤出口5在内存物的挤出方向上分开。被挤出的内存物通过弹性膜体7的胴体部9b内的通道从排出口6排出。
考虑到内存物的粘度和粒度等物理性质、PH等化学性质、还有外观、经济性、使用方便等,弹性膜体7的材料可从橡胶、树脂等中自由选择进行成形。
例如,可使用由NR、SBR、BR、NBR、CR、EPM、EPDM、IR、IIR、FKM、VMQ、U、T、CO、ACM等中的至少1种以上构成的橡胶弹性体、SBS、SIBS、SEBS、SIS、SEPS、SEEPS、TPO、TPU、TPEE、TPAE、TPVC、1、2—聚丁二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氟系热塑性弹性体等,也可使用它们的复合体等。
弹性膜体7的排出口6形成为一字形(也可十字形)的切缝缝状或鸭嘴形,其边缘部呈相互紧密接触的状态。这样,通过将排出口6做成切缝缝状,当内存物被排出时,因容器主体3的侧面受到挤压,内存物撑开该排出口6而排出,但一旦停止挤压,该排出口6即因其弹性恢复力瞬间地关闭并切断内存物的流动。排出口6这样瞬间地关闭,故内存物不会残留在排出口6的周缘部上,排出口非常干净。因此,尽管也可将该排出口6例如形成为俯视为圆形的开口状,但考虑到要很好地阻断内存物,最好还是做成切缝缝状或鸭嘴状。
塞构件8设置在弹性膜体7的胴体部9b内,例如由硬质树脂等形成的实心的球状体构成。该塞构件8从弹性膜体7的口部9c推入,配置在前端部9a及胴体部9b内。
该塞构件8的直径形成得比弹性膜体7的胴体部9b的内径大。因此,当将塞构件8设置在弹性膜体7的胴体部9b内,则塞构件8与弹性膜体7内面紧密接触,与塞构件8接触的弹性膜体7的胴体部9b以朝外方膨胀的形态发生弹性变形。塞构件8受到弹性膜体7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弹性力的按压,从而保持在弹性膜体7内。
塞构件8为球状体,故其表面为球面。塞构件8通过弹性膜体7与其球面弹性紧密接触而进行密封。以下,将如此进行密封的塞构件8的表面(球面)称为球状密封面12。该球状密封面12为球面形状,故能确保密封面积比平坦面时大。
弹性膜体7由薄膜制成,故在紧密接触部分,弹性膜体7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与球状密封面12的球面形状对应地弹性变形为球面状。因此,在紧密接触部分,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产生的密封是由球面之间的紧密接触实现的。由此,球面之间的紧密接触中,紧密接触部分中的各接点的弹性膜体7的弹力作用于向球状密封面12的球心的向心方向。即,不管在哪个接点,都有朝向心方向的均匀的弹力(弹性恢复力)起作用,由此,提高了紧密接触的程度,能以大的面、可靠地发挥好的回流防止功能。
在弹性膜体7内的前端部9a的排出口6附近的内表面设有卡住塞构件8进行定位的突起部(密封部),该突起部作为用于在排出口6与塞构件8之间形成间隙的间隙形成装置13。该突起状的间隙形成装置13沿弹性膜体7内表面的圆周方向留有间隔地设置多个。实施形态1中,间隙形成装置13即突起部有4个。该突起状的间隙形成装置13设置在内存物的挤出方向上离开排出口6的位置。因此,由突起状的间隙形成装置13卡住的塞构件8离开排出口6,在塞构件8与排出口6之间形成间隙14。
通过这样形成间隙14,塞构件8不会与排出口6紧密接触而堵塞,能以所需的压力解除密封而排出内存物,这方面是有利的。即,通过由弹性膜体7内形成的所述突起部形成所述间隙14,塞构件8不会与排出口6紧密接触而堵塞,能将从流入口9c流入并通过通道流过来的内存物可靠地引导至排出口6。因此,变成了在该弹性膜体7内设置了将通过通道而来的内存物引导至排出口6的排出导向装置。该排出导向装置设置在靠近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9a处。
在弹性膜体7的胴体部9b内表面,除了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的紧密接触实现的密封以外,在弹性膜体7的胴体部9b的内表面设有与塞构件8紧密接触进行密封的环状突起部15(密封环部)。该环状突起部15与排出口6分开地设置,将塞构件8设置在弹性膜体7内时,成为由突起状的间隙形成装置13和环状突起部15夹持塞构件8的状态。换言之,突起状的间隙形成装置13和环状突起部15是限制塞构件8的位置的构件,而且,环状突起部15支承塞构件8使其不朝容器口部2侧移动。因此,具有回流防止塞4的容器1,成为在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的紧密接触部分及塞构件8(球状密封面12)与环状突起部15紧密接触部分的2个部位进行密封的双重密封结构。通过这样的双重密封结构,能可靠、充分地发挥回流防止功能。另外,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紧密接触,故只要该紧密接触就能可靠地发挥很好的回流防止功能。因此,也可将所述环状突起部15做成仅对塞构件8进行支承的结构。该场合,环状突起部15例如也可由环状配置的多个突起构成。
图2中,使用容器1时,首先用手指等挤压容器主体3的侧面,将内存物从挤出口5挤出。接着,因从挤出口5挤出的内存物使塞构件8受到压力,弹性膜体7承受该压力而朝挤出方向拉伸地弹性变形。此时,如以容器主体3为基准来看的话,塞构件8边使弹性膜体7进行上述弹性变形边朝挤出方向移动。通过弹性膜体7进行这样的弹性变形,塞构件8离开环状突起部15,塞构件8与环状突起部15的密封得到解除。内存物因该解除而越过环状突起部15流入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的密封部分(紧密接触部分)。该内存物使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的密封部分得到解除,并使位于紧密接触部分的弹性膜体7部分以朝外方撑开的形态膨胀状地弹性变形,从而流入排出口6侧的间隙14内。由球状密封面12、最后由内存物充满间隙14,内存物将排出口6朝挤出方向撑开,朝外面排出。
当停止对容器主体3侧面的挤压,因内存物而弹性变形的弹性膜体7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重新与塞构件8的球状密封面12紧密接触进行密封。
在容器口部2的侧面形成有阳螺纹16,具有阴螺纹17的盖子18与该阳螺纹16嵌合。在盖子18的侧部设有用于固定弹性膜体7的台阶部18a。弹性膜体7的凸缘部11由所述台阶部18a和容器口部2的顶面19夹着,通过将盖子18朝螺纹拧紧的方向旋转,凸缘部11受到台阶部18a的按压,由此弹性膜体7被固定在容器口部2上。弹性膜体7的凸缘部11与容器口部2的顶面19也可利用粘结剂等进行粘结或焊接,从而将弹性膜体7固定在容器口部2上。
盖体21通过设置在盖子18的顶面周缘部上的铰链部20开闭自如地设置在盖子18的顶面侧。通过这样的盖子18,单手就可简单地进行开闭、使用。
盖子18的阴螺纹17与容器口部2的侧面的阳螺纹16嵌合的嵌合部分最好进行焊接。通过焊接,该嵌合部分不会松动,可确保容器1的气密性。另外,该嵌合部分也可设置例如像棘轮机构那样的防止盖子18倒转的机构。
在盖子18的外侧面沿圆周方向形成缺口22,嵌合部分被焊接时,能以该缺口22为界将盖子18一分为二拆下回流防止塞4。由此,例如当内存物剩下不多时,有时即使挤压容器主体3,内存物也不易出来,使用者想将剩下不多的内存物用完时,拆下回流防止塞4,不必用力挤压容器主体3的侧面就可轻松地将内存物挤出,这方面很方便。
塞构件8与弹性膜体7的紧密接触部分中,弹性膜体7外表面的最外方的弹性变形的位置的横宽方向的直径a与挤出口5的内径(口径)b大致相等、或比该内径b稍大,如上所述即将用完内存物时,可将拆下的塞4从其前端部压入挤出口5内进行密封。
图5的实施形态2中,塞构件8形成为侧面看为大致椭圆形。在该塞构件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有在弹性膜体7内使排出口6与塞构件8之间形成间隙用的突起部(间隙形成突起)13,该突起部作为间隙形成装置13。该场合,也可不像实施形态1那样在弹性膜体7内形成间隙形成装置13。间隙形成装置13沿塞构件8的侧圆周方向留有间隔地设置多个,图示例子中为4个。在该塞构件8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形成球状密封面12。其他方面与实施形态1的结构相同,能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6的实施形态3中,在弹性膜体7内设有在排出口6与塞构件8之间形成间隙用的凹部,以取代实施形态2中设置在塞构件8上的突起状的间隙形成装置13,将该凹部作为间隙形成装置13这方面与实施形态2不同。其他方面与实施形态2的结构相同,能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7的实施形态4中,弹性膜体7的形状、塞构件8的形状、盖子的结构等与实施形态1局部不同。
即,弹性膜体7不具有实施形态1(图1)的间隙形成装置13。另外,塞构件8在实施形态1中说明了为球状(圆球状),但本实施形态4中使用椭圆体状(侧面看为椭圆状、蛋状)的塞构件8。在盖子18的前端面形成与弹性膜体7抵接的突起部18b。该突起部18b在塞构件8的横宽为最大的位置的上方与弹性膜体7抵接。该突起部18b在孔18c的边缘部沿其圆周方向形成4个,而该孔18c设置在盖子18的前端部顶面的大致中央。所述突起部18b的个数也可是1至3、或5以上的多个。其他构成与实施形态1的容器1、回流防止塞4相同。
根据本实施形态4的容器1、回流防止塞4,为了将内存物排出而从外侧挤压容器主体3,则内存物边将塞构件8朝排出方向推压边解除弹性膜体7与塞构件8的球状密封面12的紧密接触,并且边将弹性膜体7朝外方撑开边流向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从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的排出口排出。
该场合,塞构件8最初被内存物推压而欲朝挤出方向移动,由此弹性膜体7整体欲朝挤出方向拉伸。此时与弹性膜体7的外表面抵接的盖子18的突起部18b通过与弹性膜体7的抵接部分对塞构件8的移动进行限制。即,该容器1上设有限制手段33,该限制手段33对内存物从回流防止塞4排出时回流防止塞4的变形或塞构件8的移动进行限制。该限制手段33用于避免内存物推压塞构件8时排出口6与塞构件8紧密接触而妨碍内存物的排出,对塞构件8的移动加以限制以确保塞构件8与弹性膜体7之间的内存物的通道。
换言之,回流防止塞4,其构成元件中含有盖子18,通过该盖子18的突起部18b,内存物从排出口6排出时,排出口6与塞构件8分离,故回流防止塞4中设有分离装置,以使内存物从排出口6排出时排出口6与塞构件8不紧密接触地分离。通过该分离装置,可防止内存物从排出口6排出时塞构件8与排出口6紧密接触而堵塞,能可靠地将内存物进行排出。
所述突起部18b也可不是一开始就与弹性膜体7抵接,可采用事先使其分离,排出内存物时通过弹性膜体7拉伸,使该弹性膜体7与所述突起部18b抵接的构成。这是因为,即使是这样构成,所述突起部18b也可通过弹性膜体7限制塞构件8的移动,确保内存物的通道的缘故。
图8~图10的实施形态5的容器1中,塞构件8与弹性膜体7的关系与图7的实施形态4相同。即,该弹性膜体7不具有间隙形成装置13。不过,所述环状突起部15形成于弹性膜体7的胴体部9b的长度方向中途部的内表面。该容器1上设有限制手段33,该限制手段33对内存物从回流防止塞4排出时回流防止塞4的变形或塞构件8的移动进行限制。该限制手段33由以覆盖回流防止塞4的形态安装在容器口部2上的限制构件46构成。该限制构件46由伸缩自如的弹性材料形成。例如,可使用弹性橡胶和弹性树脂材料等。
该限制构件46如图10所示,由插入塞构件8的主体部的筒状部46a、在该筒状部46a的轴向一端部上形成的凸缘部46b构成。所述筒状部46a的轴向另一端部为开口状,其内侧(内表面)形成有朝筒状部46a的径向内方突出的突起部46c。
限制构件46的凸缘部46b与弹性膜体7的凸缘部11相互重叠,各凸缘部11、46b的外周侧部分通过盖子18的台阶部18a按压固定在容器口部2的顶面上。
盖子18的前端部的口部设有定量排出装置50,以使容器1每次使用时排出一定量的内存物。该定量排出装置50由安装在盖子18的前端侧的口部上的筒状构件55构成。盖子18的前端侧的内表面形成阴螺纹,所述筒状构件55的侧外表面形成与所述阴螺纹螺合的阳螺纹。
所述筒状构件55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形成有朝筒状构件55的径向内方突出的顶面壁部55a。该顶面壁部55a在筒状构件55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形成为环状。在顶面壁部55a的正面看大致中央部形成圆形孔55b。
所述构成的容器1中,当想要排出内存物而对容器主体3的侧面部进行挤压,则从容器口部2的挤出口5挤出的内存物,边将塞构件8朝排出方向推压,边使与塞构件8紧密接触的弹性膜体7分开,以进入弹性膜体7与塞构件8之间。此时,被内存物推压的塞构件8想要朝排出方向移动,使弹性膜体7以朝排出方向伸长的形态进行弹性变形。
这样,弹性膜体7的外表面与所述限制构件46的突起部46c抵接,由此,与上述实施形态4的情况相同,通过所述突起部46c与弹性膜体7的外表面抵接,对塞构件8的移动等进行限制。因此,内存物使紧密接触的弹性膜体7与塞构件8分开,通过弹性膜体7与塞构件8之间从排出口6排出。
内存物这样排出时,所述限制构件46通过弹性膜体7的推压,维持所述突起部46c与弹性膜体7的外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如图8的双点划线所示,朝排出方向进行弹性变形。
另一方面,弹性膜体7边排出内存物边如图8的双点划线所示,与所述限制构件46一起朝排出方向拉伸。
弹性膜体7和限制构件46朝排出方向逐渐拉伸直到与所述筒状构件55的顶面壁部55a抵接为止。当弹性膜体7与顶面壁部55a抵接后,该顶面壁部55a按压弹性膜体7的外周,这样与塞构件8之间产生密封,由此,可切断回流防止塞4内的内存物的通道,强制结束排出。
该状态下,即使再对容器主体3的侧面进行按压也不会排出内存物。当解除对容器主体3侧面的挤压,伸长后的限制构件46和弹性膜体7因弹性恢复力而收缩至原来的形状。再次对容器主体3的侧面进行挤压,限制构件46和弹性膜体7重复上述的弹性变形(拉伸),再次利用作为定量排出装置50的一个例子的上述筒状构件55,对排出量加以限制。由此,容器1可每次使用时排出一定量的内存物。
也可通过将与盖子18嵌合的筒状构件55朝螺纹松动的方向或拧紧的方向旋转,改变顶面壁部55a的位置,对容器1一次使用的排出量自由地进行调节,这一点例如作为眼药等的容器1的回流防止塞4是方便的。因此,实施形态4和实施形态5中,不使用容器1时,塞构件8与弹性膜体7紧密接触,内存物不会残留在回流防止塞4的顶端部。
图11的实施形态6的容器1,包括实施形态1所说明的、具有间隙形成装置13的回流防止塞4,以及上述实施形态5中所说明的定量排出装置50,而没有使用实施形态5所说明的限制构件46。作为定量排出装置50的一例,在筒状构件55的轴向一端部内表面形成朝径向内方突出的环状突起部55c。该环状突起部55c与上述实施形态5中的顶面壁部55a相同,是用于与被内存物推动而拉伸的弹性膜体7的外周抵接而实现塞构件8与弹性膜体7的密封,从而对内存物的通道加以切断的构件。其他构成与实施形态5的容器1的构成相同。
即使是这样的构成,容器1也可每次使用排出一定量的内存物,并能防止杂菌和外气回流至容器内。
图12的实施形态7中,设置在回流防止塞4的弹性膜体7上的环状突起部15的形状与实施形态1的情况不同。即,本实施形态7中,在与弹性膜体7的基部的凸缘部11对应的内表面位置上形成内凸缘部9d。该内凸缘部9d沿弹性膜体7的筒部的基部开口部的周缘形成为板状,其中央部形成内存物通过的孔。
如图12(b)所示,容器1不使用时,塞构件8与所述内凸缘部9d紧密接触进行密封。此时,内凸缘部9d被塞构件8推压而朝容器主体3侧凹陷状地弹性变形。由此,能充分确保塞构件8与内凸缘部9d的紧密接触,能可靠地进行密封。
如图12(a)所示,排出内存物时,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和凸缘部一起朝排出方向拉伸,回流防止塞4的顶端部(头部)以从盖子18的顶面突出的状态将内存物排出。
图13的实施形态8中,在回流防止塞4的弹性膜体7上没有形成所述环状突起部15,这一点与实施形态1不同。容器口部5形成与塞构件8直接紧密接触的倾斜面。容器1成为在回流防止塞4的塞构件8的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的紧密接触进行的密封及塞构件8与所述倾斜面直接紧密接触进行密封的双重密封结构。其他构成与实施形态1大致相同,产生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14的实施形态9中,在回流防止塞4的弹性膜体7的凸缘部与容器主体3的顶面之间设有密封构件60这一点与实施形态1不同。该密封构件60由不易透过氧的弹性材料例如丁基橡胶和弹性树脂材料等形成为圆板状。该密封构件60的中央形成内存物通过用的孔,不使用时塞构件8与该孔的周缘紧密接触,呈堵塞孔的状态。即,该容器1成为,塞构件8和弹性膜体7通过球状密封面12进行紧密接触的密封、所述塞构件8与密封构件60的紧密接触进行的密封的双重密封结构。其他构成与实施形态1的大致相同,能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15的实施形态10的容器1中,在所述密封构件60的孔的周缘形成环状(圈状)的密封部(突起部)60a这一点上与实施形态9的容器1不同。具有该环状密封部60a与容器口部嵌合、能使密封构件60在横向不会错位地定位的优点。该容器1成为,塞构件8的球状密封面12与弹性膜体7紧密接触进行的密封、塞构件8与所述环状密封构件60a的紧密接触进行的密封的双重密封结构。
图16的实施形态11的容器1中,使用在图14的实施形态9所说明的密封构件60的内存物通过用的孔的周缘部形成筒状的突起部60b的结构,这一点与实施形态9的容器1不同。
所述筒状的突起部60b为朝板状的密封构件60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圆筒形状。该筒状突起部60b的前端部为开口状,因此,该筒状突起部60b的内侧为内存物的通道。其他构成与实施形态9的大致相同,能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图16所示,所述筒状突起部60b朝向容器主体内并嵌入容器口部2的挤出口5内。由此,所述密封构件60在横向不会错位,能可靠地定位,并通过与塞构件8的紧密接触能可靠地进行密封。图13至图16中是防止氧透过的容器1,如成本没问题的话,也可对弹性膜体7直接使用不易透过氧的材料。
图17(a)(b)的回流防止塞4中,与间隙形成装置13存在与否无关地在弹性膜体7的筒部的前端面形成前端封闭状的管状突起部以取代回流防止塞4的排出口6。使用具有该回流防止塞4的容器1时,利用剪刀等切断该管状突起部的主体部,由此形成的开口部成为排出口6将内存物排出。其他构成与实施形态1的其他回流防止塞4大致相同。
通过这样的构成,例如,回流防止塞4与实施形态1一样,可通过双重密封结构防止杂菌和外气的回流,且容器1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时,通过对管状突起部是否被切断就可容易地确认内存物是否被擅自使用、是否篡改,这方面是有利的。
图17(c)的回流防止塞4中,与间隙形成装置13存在与否无关地在弹性膜体7的筒部的前端面上形成嘴状的突起部以取代回流防止塞4的排出口6,该突起部成为排出口6。挤压容器主体3的侧面时,该突起部被进入塞构件8与弹性膜体7之间的间隙内的内存物撑开而弹性变形为开状态,内存物被朝外部排出。例如停止对容器主体3的挤压,则该嘴状突起部因弹性恢复力而成为关闭状态,对排出的内存物进行强有力地切断。
如图18(a)(b)所示,在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形成切缝状的排出口6,但该排出口6的端部通过在与间隙形成装置13即突起部重叠的位置上形成,就可成为可利用于防止排出口6(切口)端部撕裂的构成。另外,也可采用以下构成,即将形成作为排出口6的切口的位置的弹性膜体7的膜厚形成得更厚,通过在该加厚的部分形成切口,可防止切口的端部撕裂。
另外,也可在上述图18(a)(b)以外在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外表面设置厚壁部,在该厚壁部上形成排出口6,可防止排出口6即切口端部的撕裂。
表1是表示本发明的容器1及回流防止塞4的内存物回流防止性能的测量结果。该测量是对以大气压为基准的场合的容器主体内的表压进行了一定时间(60分钟)的测量。
表1
| 开始0 | 15分钟 | 30分钟 | 45分钟 | 60分钟 |
第1次 | -0.038 | -0.038 | -0.038 | -0.038 | -0.038 |
第2次 | -0.042 | -0.042 | -0.042 | -0.042 | -0.042 |
第3次 | -0.040 | -0.040 | -0.040 | -0.040 | -0.040 |
平均值 | -0.040 | -0.040 | -0.040 | -0.040 | -0.040 |
(单位:MPa,气温:16℃)
从表1可见,容器主体3的内压随时间的经过几乎不发生变化,因此,显然外气没有回流进容器内1。
图19的实施形态12中,在盖子18的内表面设有用于在弹性膜体7上形成排出口6的尖端状的突起24。在回流防止塞4的顶端部预先不形成排出口6,使用容器1时将所述突起24穿过弹性膜体7形成排出口6。由此,能防止篡改、确保容器1到使用为止完全的气密性,能更长期地保存内存物。
图20的实施形态13中,容器1在回流防止塞4的前端的弹性膜体7部分形成有容器1使用时拉掉或切掉的销38。即,使用该容器1时,通过将销38拉掉或切掉,在弹性膜体7上形成孔或切缝,能以此作为排出口6。由此,也与实施形态12相同,到容器1使用为止能确保完全的气密性,将内存物更长期地进行保存。
图21的实施形态14中,容器本体3的形状形成为折皱状。容器1使用时,将该容器主体3折叠状地朝内存物排出方向收缩变形,内存物被从容器口部2朝回流防止塞4侧挤压,然后从回流防止塞4的排出口排出。
图22的实施形态15中,容器1的容器主体3为用于将内存物从容器口部2挤出的可收缩变形的袋状,在该容器主体3的外侧设有外套体42,容器1和该外套体42构成挤出装置43。所述外套体42隔着空间包围容器主体3,通过利用外压(用手握等)发生弹性变形,借助所述空间内的空气使容器主体3收缩变形。
所述外套体42由塑料等材料形成,通过指压可弹性变形。
该外套体42,其口部被所述夹具41夹住,借助空气层围住容器主体3。在外套体42上形成有将内部的空气层44与外部连通的空气孔45。
该空气孔45可事先在外套体42上穿孔,但对于忌讳氧的内存物,也在空气孔45上预先贴上密封片,形成空气不流通的状态,或事先成一体地成形销42a,使用时将销38切掉或拉掉,形成空气孔45。
另外,也可在所述空气孔45以外另设空气孔45,在该空气孔45上设置单向阀,边用手指堵住空气孔45边压缩外套体42,即使空气孔45不放开也可借助单向阀将空气引入空气层44内,或空气孔45本身设置单向阀,不需用手指堵住。
容器1通过边堵住空气孔45边压缩外套体42,借助空气层44使容器主体3进行收缩,此时内存物边使与球状密封面12紧密接触的弹性膜体7离开球状密封面12向外鼓起,边流过塞构件8从排出口8排出。
内存物排出后,当外套体42的指压消失后,外套体42因弹性恢复力而欲恢复原来的形状,此时,容器主体3处于缩小的状态,故空气从外部借助空气孔45流入以添补该减少的容积。
通过空气流入该外套体42的空气层44内,容器主体3维持在收缩的状态。
当停止用指压挤压所述外套体42时,将弹性膜体7鼓出的内压消失,故原来鼓出的弹性膜体7重新与球状密封面12紧密接触进行密封,从而阻止杂菌和外气进入容器主体3。
下一次排出内存物时,重复所述的动作,但外套体42内已由空气添补了缩小的容器主体3,故能使外套体42始终以大致同一条件进行使容器主体3收缩的动作。
当容器主体3内内存物足够多时,也可不用堵住空气孔45,只要挤压外套体42,由外套体42直接对容器主体3施加指压,使容器主体3收缩。
图23、图24的实施形态16中,挤出装置43具有容器座47,该容器座47收放保持容器主体3为折皱状的容器1,且为了使容器主体3收缩变形而允许从容器口部2侧进行加压。容器1为内装式,容器座47可更换地收容所述容器1。因此,容器1的内存物用完后,仅更换容器1即可,容器座47可再次使用。
在容器主体3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将手指压在上面而使容器主体3朝下方收缩的按钮部48。回流防止塞4的主体部设置在容器主体3的上部,弯曲形成使得排出口6朝向横向。
容器座47具有收放保持容器1的圆筒部,在该圆筒部的侧壁的局部上设有从上部开口至底部的缺口部49,以在使容器1朝下方收缩时,不妨碍回流防止塞4及按压在按钮部48上的手指朝下方的移动。通过这样的构成,挤出装置43能在容器座47收放保持容器1的状态下从上按压容器将内存物挤出,故容器的使用非常方便。
图25的实施形态17中,容器1,其容器主体3包括:收放内存物的筒状构件51;嵌入该筒状构件51内且可沿轴向滑动自如的活塞52。该筒状构件51的前端部形成为比主体部直径小的圆筒状,回流防止塞4朝着横向设置在该前端部的侧壁上。
活塞52包括:直径比筒状构件51的主体部内径稍大的圆柱状的主体部;嵌入筒状构件51的前端部内的圆柱状的突起部53。
所述容器1的后部设有推动构件56,其将活塞52相对于筒状构件51朝内存物排出方向推动,具有容器1和该推动构件56,由该容器1和推动构件56构成挤出装置43。
另外,在所述推动构件56的外表面设有夹具59,由此,例如像带夹具的笔那样,可将夹具59挂在衣服的口袋上,保持挤出装置43。
图26的实施形态18中,容器1,其容器主体3包括:收放内存物的筒状构件51;嵌入该筒状构件51内且可沿轴向滑动自如的活塞52。该筒状构件51为圆筒状,在其前端部形成凸缘状的容器口部2,将回流防止塞4设置成与该容器口部2成为一体。回流防止塞4由具有内存物排出用的针管61的排出口件62覆盖。该排出口件62为筒状,其基部设有固定部63,该固定部63将所述容器口部2和回流防止塞4的基部的凸缘部夹持成一体进行固定。容器1为内装式,可更换。该内装式容器1例如是收容注射液的容器,这样的内装式容器中,可增大回流防止塞4的弹性膜体7的针刺前端部的壁厚,可多次进行注射。
在排出口件62的前端部侧设有保持针管61的圆锥状的保持部64,针管61从该保持部64的顶部沿容器1的轴心方向突出。针管61的基端贯通回流防止塞4的弹性膜体7,位于回流防止塞4内。内存物通过该针管61从针管61前端部的排出口排出。
挤出装置43由对所述容器1进行支承的外壳式座66和定量挤出机构67构成,其中,该定量挤出机构67将所述容器1的活塞52朝内存物的排出方向移动规定距离,将内存物从容器口部2挤出,能用一次的挤出动作挤出一定量的内存物。
定量挤出机构67应用了活动铅笔的铅芯排出机构,挤出机构主体68螺合量可调节自如地螺合在收放保持容器1的外壳式座66(82、83)上,敲击构件69在轴心方向移动自如地插入该挤出机构主体68内并得到支承,该敲击构件69中插入相当于铅芯的推杆58,该推杆58的前端部与容器主体3的活塞52连接。外壳式座66的后端位于挤出机构主体68内,形成环状的导向部70。
敲击构件69为轴向3级筒状,后部的大直径筒部71可滑动地支承于挤出机构主体68的后部内,中途部由设置在挤出机构主体68内的导向座73引导,前端的小直径部74具有前端割开状的收紧部75。
该收紧部75呈1分为3(也可1分为2或1分为4)的形状,对推杆58松紧自如,收紧部75的外周面形成为朝着小直径部74的前端直径增大的锥面75a。
收缩构件76嵌装在收紧部75上,并形成为锥管状。随着紧固件75进入该收缩构件76内,紧固件75被收缩,从而夹持推杆58。
另外,收缩构件76通过前进移动可与导向部70抵接,通过与导向部70抵接使移动受到限制,仅收紧部75前进,由此收紧部75与收缩构件76的嵌合脱开,收紧部75对推杆58的夹持得到解除。
在配置在挤出机构主体68内的导向座73的前端侧形成承接部78,阻止收缩构件76朝后方的移动,使收紧部75进入收缩构件76内。在该导向座73的承接部78与敲击构件69的中途台阶部之间设有返回弹簧79。
另外,敲击构件69的大直径筒部71内设有将推杆58朝容器1侧轻轻推压的平衡弹簧80。
所述构成的定量挤出机构67,将容器1收放保持在外壳式座66内的状态下,活塞52的推杆58一直移动至后端位置,平衡弹簧80被压缩,敲击构件69也在返回弹簧79的作用下一直移动至后端位置。
从该状态,抓住挤出机构主体68,用手指等按动一下敲击构件69,则利用收缩构件76夹持推杆58的收紧部75,在夹持推杆58的情况下前进,使推杆58及活塞52前进一定距离,将一定量的内存物从排出口6排出。
在推动敲击构件69途中,一旦收缩构件76与导向部70抵接,与收紧部75的嵌合即被解除,收紧部75外周不再受限制,故松开而离开原来夹持的推杆58。
由此,推杆58及活塞52在前进了一定距离后的位置上停止。然后,若解除对敲击构件69的推动,则敲击构件69的收紧部75在解除对推杆58夹持的状态下,由于返回弹簧79移动至后端位置。
该敲击构件69的返回动作后半程,收缩构件76进入导向座73的承接部78内使移动受到限制,故收紧部75进入收缩构件76内后对推杆58进行夹持。
通过调节所述导向部70与导向座73的间隔,可调节敲击构件69的1次推动引起的活塞52的移动量。另外,也可在挤出机构主体68与第1保持构件82的间隙内夹入隔板来调节移动量,使不移动地加以固定。
图27的实施形态19中,使用容器主体3为可收缩变形的折皱状的内装式容器1,挤出装置43包括:对所述容器1进行支承的外壳式座66;实施形态18中说明的定量挤出机构67。外壳式座66由具有环状导向部70的筒状的第1保持构件82、与该第1保持构件82嵌合并从上面保持容器1的筒状的第2保持构件83构成。第1保持构件82与第2保持构件83的接合部分通过螺合等安装。定量挤出机构67的推杆58的前端部设有与容器1的底部外表面抵接并对容器1进行支承的支承板85,通过实施形态18中说明的定量挤出机构67的挤出动作引起的推杆58的移动,该支承板85使容器1折叠状地收缩。
图28、图29的实施形态20中,容器1具有可收缩变形的折皱状的容器主体3,在容器主体3的上部侧壁具有朝横向突出的回流防止塞4。
挤出装置43通过将所述内装式容器1收放在实施形态16中说明的具有缺口部49的容器座47内,利用与实施形态18中说明的定量挤出机构67成一体的筒状的外壳式座66封闭该容器座47的上部而构成。
上述实施形态12至实施形态20的容器及挤出装置43中都设有实施形态1的回流防止塞4,但也可设置此外的实施形态2至实施形态11的回流防止塞4。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也可进行以下各种变形、变更。实施形态1的回流防止塞4中,间隙形成装置13即突起部的个数并不局限于4个,也可是1至3个或5个以上。容器主体3的形状也可采用烟草袋用的袋状和折叠式的纸袋等各种形状的容器,其材质可使用自然分解性塑料、防水纸、合成树脂制、橡胶制、铝制等金属制等各种材料。塞构件8的材料并不局限于硬质树脂制,也可是各种树脂材料制、橡胶制、石材制、玻璃制、陶瓷制、贝壳制、木制、金属制、银等电镀产生的抗菌材料等其他各种材料。另外,也可例如将银等具有抗菌性·杀菌性的金属等对塞构件8进行涂覆使用。
实施形态1中,弹性膜体7的胴体部9b形成为圆筒状,但也可将该胴体部9b形成为朝其前端部9a逐渐变细的锥状的筒形状。该场合,相对于在弹性膜体7内保持的塞构件8,从前端部9a侧朝向口部9c侧方向上的弹性膜体7的弹力(弹性恢复力)作用得更大。因此,通过该增大的弹力,塞构件8被推压在环状突起部15上,可提高塞构件8与环状突起部15的紧密接触程度,能更可靠地进行密封,这方面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