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6477C - 一种清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6477C
CN100526477C CNB2007100449595A CN200710044959A CN100526477C CN 100526477 C CN100526477 C CN 100526477C CN B2007100449595 A CNB2007100449595 A CN B2007100449595A CN 200710044959 A CN200710044959 A CN 200710044959A CN 100526477 C CN100526477 C CN 1005264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arm
cylinder
scarfing cinder
oi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449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8685A (zh
Inventor
金焰
王长义
陆爱军
胡治春
高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7100449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26477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48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8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64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647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Carbon Steel Or Casting Steel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渣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进渣料斗调整为一定角度,利用清渣机松动粘结在进渣料斗上的钢渣并将钢渣捣入滚筒内;所述的清渣机包括电动台车,支座,支座固定在电动台车上,还包括有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支座上安装有可调整角度的支臂,支臂与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活动连接。使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安全高效的清除进渣料斗中的钢渣。

Description

一种清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渣方法。
背景技术
冶金企业每天产生大量的钢渣,这些钢渣必须及时的脱离炼钢生产线,进行后处理。现有的滚筒渣处理方式是目前冶金渣处理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国内外钢厂正不断推广该技术,宝钢目前渣处理工艺有五座滚筒,目前的进渣方式为行车提升渣罐至一定高度,倾翻渣罐,钢渣落在进渣料斗的迎渣面上,靠其自重直接流入滚筒筒体内部处理。流动性较好的钢渣可以顺利流入筒体,不会发生粘结现象,但有些钢渣流动性较差,这部分钢渣采用滚筒扒渣机将钢渣扒入进渣料斗,然后进入滚筒内处理。但是,由于钢渣有较高粘性,扒渣机扒入每炉钢渣的50%,大约10吨左右全部粘在进渣料斗内,将料斗口堵塞,严重影响滚筒连续化作业。目前采用的清渣方式的不足之处:(1)目前的清渣工艺采用人工清渣,人站在放置进渣料斗的平台上,钢渣辐射温度高,而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2)钢渣与进渣料斗的结合粘度大,进渣料斗很难在短时间内清理完毕,不仅影响生产节奏,而且浪费了大量人力。(3)现在人工清渣是用钢钎或把圆钢管两端砸扁作为清渣工具,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每处理两炉钢渣因变形严重就要更换,而且人的清渣力有限。综合以上几点考虑,目前的人工清渣工艺已不能适应炼钢滚筒渣处理的连续化作业条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清渣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清渣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进渣料斗调整为一定角度,利用清渣机松动粘结在进渣料斗上的钢渣并将钢渣捣入滚筒内;所述的清渣机包括电动台车,支座,支座固定在电动台车上,还包括有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支座上安装有可调整角度的支臂,支臂与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活动连接。
其中,所述的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包括一气缸,气缸端部安装有松渣头。
其中,所述的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还包括外臂、内臂和气缸,外臂和内臂均为筒状,外臂套在内臂外,气缸位于外臂和内臂的筒内,气缸一端与外臂连接,另一端与内臂连接,外臂或内臂端部安装有松渣头。
其中,所述的外筒臂上安装有导向轮,导向轮穿过外筒臂以限定内筒臂的位置。
其中,所述的支臂与支座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一油缸,所述的第一油缸一端与支臂连接,另一端与支座连接。
其中,还包括第二油缸,所述的第二油缸一端与支臂连接,另一端与外臂连接。
其中,所述的松渣头为角形。
优选地是,将进渣料斗调整为一定角度,将台车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调节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长度,将支臂调整到合适的角度,调节气缸的长度,利用内筒臂端部安装的松渣头的前后移动,松动粘结在进渣料斗上的钢渣并将钢渣捣入滚筒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操作人员可以站在平台上手持遥控器控制整个清渣过程,操作简单、安全。(2)人工清理一炉渣至少需要25分钟时间,而采用机械清渣的清渣力较大,整个过程只需10分钟,明显提高了滚筒作业的生产效率。(3)人工清渣需要两个人同时进行,而机械清渣只需一个人操作,节省了人力,降低了人力成本。清渣工艺利用后,每炉钢渣滚筒处理可以节约15分钟清渣时间,每天每座滚筒按20炉处理计算,每天可以节约300分钟,按照滚筒目前每分钟2吨的钢渣处理能力,这样滚筒每天可以多处理600吨钢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清渣机如图1—图3所示,清渣机,包括电动台车1,支座2,支座2固定在电动台车1上,支座2上活动连接有可调整角度的支臂7,支臂7与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一油缸8,所述的第一油缸8一端与支臂7连接,另一端与支座2连接,其中,还包括第二油缸9,所述的第二油缸9一端与支臂7连接,另一端与外臂3连接。
所述的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包括外臂3、内臂4和气缸6,外臂3和内臂4均为筒状,外臂3套在内臂4外,气缸6位于外臂3和内臂4的筒内,气缸6一端与外臂3连接,另一端与内臂4连接,外臂3或内臂4端部安装有松渣头5,所述的松渣头5为角形,方便松动钢渣。
本发明中的松渣头5可直接安装在气缸6的端部,省去外臂3和内臂4。
外筒臂3上安装有两组导向轮11,通过支座12将导向轮11固定,导向轮11穿过外筒臂3,每一组导向轮为四个,内筒臂4位于四个导向轮11之间,两组导向轮可将内筒臂4很好的固定,可防止内筒臂4因伸缩而摇晃。
使用时,电动台车1位于钢轨10上,电动台车1可在钢轨10上移动,利用第一油缸8和第二油缸9的伸缩调整支臂7的角度,利用气缸6的伸缩,可调整外臂3和内臂4的位置,从而使松渣头5移动,松动钢渣,将钢渣松动后,倾斜钢罐即可将钢渣倒出。
本发明中的清渣方法为,当流动性较差的钢渣粘结在进渣料斗产生积渣现象时,清渣机往复击打,使粘在进渣料斗上的整快冷却凝固的钢渣分解成小块,然后捣入滚筒内,从而实现对流动性较差钢渣的处理,减轻了劳动强度,消除了人工捣渣的危险隐患,进一步推动了滚筒连续化生产步伐。
对比试验例1
试验对象为宝钢一号转炉钢渣一罐30吨;渣态:半流动渣;
采用滚筒渣处理方式的处理结果:渣罐中5吨钢渣靠自重进入滚筒处理,渣罐中25吨钢渣无法进入滚筒,启动扒渣机扒渣,10分钟左右,15吨半流动渣扒入滚筒进渣料斗中,进行滚筒处理,剩下10吨罐底渣因与渣罐壁粘结,只能倒入渣场热泼处理。进渣料斗粘渣大约10吨,料斗口堵塞,
使用本发明清渣方法:启用清渣机清渣,总耗时10分钟左右,料斗口疏通。
对比试验例2
试验对象为宝钢二号转炉钢渣一罐25吨;渣态:半流动渣;
采用滚筒渣处理方式的处理结果:渣罐倾翻至90度,罐内钢渣只有4吨靠自重落入溜槽中,渣罐中21吨钢渣无法进入滚筒,启动扒渣机扒渣,8分钟左右,12吨半流动渣扒入滚筒溜槽中,进行滚筒处理,剩下9吨罐底渣因与渣罐壁粘结,只能倒入渣场热泼处理。进渣料斗粘渣大约8吨,料斗口积渣严重,
使用本发明中的清渣方法:启用清渣机清渣,总耗时8分钟左右,料斗口疏通。

Claims (6)

1.一种清渣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进渣料斗调整为一定角度,利用清渣机松动粘结在进渣料斗上的钢渣并将钢渣捣入滚筒内;所述的清渣机包括电动台车和支座,支座固定在电动台车上,清渣机还包括有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支座上安装有可调整角度的支臂,支臂与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的可调节长度的松渣装置包括外臂、内臂和气缸,外臂和内臂均为筒状,外臂套在内臂外,气缸位于外臂和内臂的筒内,气缸一端与外臂连接,另一端与内臂连接,外臂或内臂端部安装有松渣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臂上安装有导向轮,导向轮穿过外臂以限定内臂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臂与支座活动连接,清渣机还包括第一油缸,所述的第一油缸一端与支臂连接,另一端与支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渣方法,其特征在于,清渣机还包括第二油缸,所述的第二油缸一端与支臂连接,另一端与外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渣头为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渣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进渣料斗调整为一定角度,将电动台车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调节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长度,将支臂调整到合适的角度,调节气缸的长度,利用内臂端部安装的松渣头的前后移动,松动粘结在进渣料斗上的钢渣并将钢渣捣入滚筒内。
CNB2007100449595A 2007-08-16 2007-08-16 一种清渣方法 Active CN10052647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449595A CN100526477C (zh) 2007-08-16 2007-08-16 一种清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449595A CN100526477C (zh) 2007-08-16 2007-08-16 一种清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8685A CN101148685A (zh) 2008-03-26
CN100526477C true CN100526477C (zh) 2009-08-12

Family

ID=39249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449595A Active CN100526477C (zh) 2007-08-16 2007-08-16 一种清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647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8476B (zh) * 2012-01-08 2014-05-07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炉快速清渣方法
CN103421913A (zh) * 2012-05-21 2013-12-04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钢渣全滚筒处理工艺及用于清渣的装置
CN108486298A (zh) * 2018-03-21 2018-09-04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热态积渣清理装置及清理方法
CN111719056A (zh) * 2020-06-30 2020-09-29 龙南县中利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从旧稀土材料中提纯稀土氧化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82509B (zh) * 2021-05-06 2022-12-06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包清渣装置及钢包清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T-84气体清渣器原理与结构的改进设计. 刘国炳.四川水泥,第1期. 1994
QT-84气体清渣器原理与结构的改进设计. 刘国炳.四川水泥,第1期. 1994 *
上引熔铜炉炉体和铜液的净化工艺. 张御天,高海燕.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第25卷第3期. 2005
上引熔铜炉炉体和铜液的净化工艺. 张御天,高海燕.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第25卷第3期. 20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8685A (zh) 2008-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87194Y (zh) 清渣机
CN100526477C (zh) 一种清渣方法
CN110940198B (zh) 一种熔炼炉扒渣装置
CN102382922A (zh) 一种吹气赶渣装置及赶渣方法
CN202688334U (zh) 清渣装置
CN2778433Y (zh) 铁水包清渣捞渣一体机
CN201495232U (zh) 冶金炉渣粒化用捣渣装置
CN103421913A (zh) 钢渣全滚筒处理工艺及用于清渣的装置
CN201227784Y (zh) 履带式抛丸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6421047U (zh) 一种适用于中间包的排渣辅助装置
CN208575157U (zh) 一种铝锭压断装置
CN206567534U (zh) 一种钢包带盖清渣装置
CN110779337B (zh) 一种镁窑自动填料及炉渣清理装置
CN210435334U (zh) 一种自动转包浇筑装置
CN201463517U (zh) 回转炉
CN105543430B (zh) 渣处理方法及装备
CN209736624U (zh) 一种钢包上水口拆卸工具
CN211601546U (zh) 一种金属冶炼炉
CN213086017U (zh) 一种高炉出铁口清渣装置
CN201778056U (zh) 用于传送吹气赶渣枪的机构
CN215572185U (zh) 一种镁合金坩埚的自动清渣装置
CN218212109U (zh) 一种吹氩用自动化测温取样装置
CN206583635U (zh) 一种冶金熔渣取样装置
CN110986599A (zh) 一种熔炼炉扒渣装置
CN216780315U (zh) 一种连铸中间包可移动排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