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2122C -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以及具有该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以及具有该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2122C
CN100522122C CNB2005100594087A CN200510059408A CN100522122C CN 100522122 C CN100522122 C CN 100522122C CN B2005100594087 A CNB2005100594087 A CN B2005100594087A CN 200510059408 A CN200510059408 A CN 200510059408A CN 100522122 C CN100522122 C CN 1005221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fabrics
surface patch
lower floor
upper strata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94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2669A (zh
Inventor
田中聪
箕轮浩树
三浦晴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0855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9865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583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0451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2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2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21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21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18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analog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41D1/002Garments adapted to accommodate electronic equip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H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G01H1/00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s in solids by using direct conduction to the detector
    • G01H1/1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s in solids by using direct conduction to the detector of longitudinal or not specified vibrations
    • G01H1/14Frequen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11B2020/00014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the compressed signal being an audio signal
    • G11B2020/00057MPEG-1 or MPEG-2 audio layer III [MP3]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表面片(1)具有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其中,表面片(1)形成有将其贯通的多个液体通过孔(4),上下层无纺布在液体通过孔(4)的周围彼此接合;在液体通过孔(4)间,上下层无纺布均向肌肤侧隆起成拱状,在下层无纺布的下侧以及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之间分别形成空间(5a)、(5b);此外,形成向肌肤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6),在下层无纺布(3)上,在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多个小凸部(7),或者上层无纺布(2)中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有比下层无纺布(3)中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更小的小凸部(7)。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以及具有该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生巾、卫生护垫、织物片、失禁垫、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表面片。此外,本发明涉及具有该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已知将2片片材料重合,在设置将它们贯通的开孔的同时在开孔之间形成凸部。例如,本申请人在先提出了由至少2层的无纺布构成,具有多个开孔,各无纺布在开孔的周缘部相互接合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参照特开平10-80445号公报)。在该表面片中,多个垄部和沟部交互地排列从而不具有平面部,在沟部以一定间隔配置上述开孔。采用该表面片提高干爽感、柔软感,而且提高吸收的液体的隐蔽性。
此外,本申请人提出了由2层构成,具有多个凸部和凹部的2层结构的表面片(参照特开2002-238947号公报)。该表面片的肌肤对向面由无纺布构成,在凸部的顶部或其附近或凹部的底部形成有开孔。在2层间形成空隙。该表面片不易残留液体,不存在粘着感。
此外,提出了位于肌肤侧的受液层具有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在其背侧重合的液体透过性的支持片,形成贯通两片的液体通过孔,设置有该液体通过孔沿线排列的孔排列区域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参照特开2002-253610号公报)。在该表面片中,在被孔排列区域包围的相互独立的区域中,表面片和支持片为实质上没有接合的状态。该表面片为软质,具有缓冲性,与肌肤接触柔软。
此外,还提出了使聚乙烯膜为两层,在其中间设置密封部形成凸部,将空气、发泡弹性体密封在凸部内,在凸部间的邻接位置还形成有贯通孔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参照实开平2-17126号公报)。采用该表面片,由于对吸收体施加的压力降低,因此可以防止液体的反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由具有配置在肌肤侧的上层无纺布和配置在吸收体侧的下层无纺布的层叠无纺布构成。其中,层叠无纺布形成有将其贯通的多个液体通过孔,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在液体通过孔的周围彼此接合。在液体通过孔之间,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均向肌肤侧隆起成拱状,在下层无纺布的下侧以及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之间分别形成空间,同时在表面片上形成向肌肤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
此外,下层无纺布在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多个小凸部。或者上层无纺布中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有比下层无纺布中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更小的小凸部。
此外,本发明提供吸收性物品,其在吸收体的肌肤侧配置了表面片,表面片中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由上述的表面片构成。在表面片中相对于中央区域的各侧部区域上,以比中央区域上形成的隆起部的存在密度更高的密度形成比中央区域上形成的隆起部的高度更低的第2隆起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的第1实施方案的斜视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I-II线截面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制造本发明的表面片的过程中的下层无纺布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表面片的卫生巾的斜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的第2实施方案的斜视状态的示意图(相当于图1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的第3实施方案的斜视状态的示意图(相当于图1的图)。
图7为图6中VII-VII线截面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的第4实施方案的斜视状态的示意图(相当于图1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与上述以往技术的表面片相比,提高了缓冲感、柔软感,而且不易产生液体的反渗。
以下以其优选的实施方案为基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的斜视状态的示意图,图2表示图1中II-II线截面的示意图。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可以用作吸收性物品一例的卫生巾的表面片。在将该表面片1装入卫生巾时,表面片1由具有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肤侧的上层无纺布2、配置在卫生巾的吸收体侧的下层无纺布3的层叠无纺布构成。在表面片1上形成贯通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两者的多个液体通过孔4。液体通过孔4被从表面片1的肌肤侧(上面侧)向吸收体侧(下面侧)延伸出来的层叠无纺布包围形成。液体通过孔4的开孔端4a向没有图示的吸收体方向突出。液体通过孔4的内壁由表面片1的肌肤侧(上面侧)的面的连续面构成。
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至少在液体通过孔4的周围,即液体通过孔4的开孔端4a及其附近接合。在液体通过孔4的周围以外的部分,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可以实质上不接合,或者可以接合。所谓接合,是指构成上下层无纺布2、3的纤维机械地交错混合,或者通过加热而软化、熔融,或者用粘接剂等结合。此外,所谓实质上不接合,不仅仅是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完全分离的状态,还包括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虽然接触,但用卫生巾穿戴中施于表面片1的那种程度的力容易分离的状态。
在液体通过孔4、4间,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均面向肌肤侧隆起为拱状。此外,在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之间以及位于下层无纺布3的下侧分别形成第1空间5a、第2空间5b。此外,当整体看表面片1时,在该表面片1上形成有多个向肌肤侧隆起的隆起部6。隆起部6由各自向肌肤侧隆起为拱状的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构成。
此外如图2所示,在下层无纺布3上,在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小凸部7。小凸部7通过下层无纺布3如泛起小波浪般地变形而形成。小凸部7的凸部顶端与上层无纺布2的下面侧接触或者与其分离。特别当小凸部7的凸部顶端与上层无纺布2的下面侧接触时,具有液体从上层无纺布2向下层无纺布3的移动性变得良好的优点。此外,上层无纺布2的隆起为拱状的形状也具有被小凸部7支撑而不易变形的优点。
这样,隆起部6变成由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的二层结构构成,在两层无纺布之间形成第1空间5a,因此当穿戴者的体压施加到表面片1上时,首先上层无纺布2形成的拱形状变形,然后下层无纺布3形成的拱形状变形,经历该2段的变形过程。因此,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的缓冲感、柔软感优异,而且一旦被吸收体(未图示)吸收的液体不易向表面片1侧逆流。即,不易产生所谓的“反湿(wet back)”。
此外,即使穿戴者的体压施加到表面片1上,下层无纺布3形成的多个小凸部7作为阻止上层无纺布2变形的支持部而发挥作用,因此保持拱形状变得容易。因此,如果作为隆起部6整体看,其隆起形状得以稳定地维持。其结果是,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可以减少穿戴者的肌肤和表面片1的肌肤侧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防止不舒适感的产生,而且使通气性保持良好。
从通过下层无纺布3形成的小凸部7阻止上层无纺布2的变形的观点出发,下层无纺布3优选由刚性高的无纺布构成。另一方面,从阻止上层无纺布2的变形的观点出发,优选上层无纺布2也由刚性高的无纺布构成,但如果提高刚性,则无纺布的手感容易下降。因此,在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中,通过使下层无纺布3的刚性高于上层无纺布2,在通过下层无纺布3防止拱形状变形的同时可以通过上层无纺布2体现良好的手感。
为了提高下层无纺布3的刚性,例如提高其定量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表面片1整体的手感容易降低,而且从制造经费观点出发也不能说有利。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作为下层无纺布3,优选使用进行了压花加工的无纺布。另一方面,关于上层无纺布2,从改善手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没有进行压花加工的无纺布。
具体地说,作为上层无纺布2,可以使用作为手感良好的无纺布的热风(air-through)无纺布(没有进行压花加工)。在这种情况下,从上层无纺布2形成的拱形状的形成性方面、手感方面,制造经费方面等出发,优选热风无纺布的定量为10~40g/m2,特别优选为20~35g/m2左右。另一方面,作为下层无纺布,优选使用例如进行了压花加工的热风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熔喷法无纺布/纺粘型复合无纺布等。在纺粘型无纺布/熔喷法无纺布/纺粘型复合无纺布中,在其制造工序中一般实施压花加工。从保持表面片1整体的手感,同时提高下层无纺布3的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下层无纺布3的定量为10~50g/m2左右,特别优选为15~45g/m2左右。此外,为了作为表面片使用,优选对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均实施亲水处理。
作为上下层无纺布2、3所使用的纤维,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醇酯(PET)这样的聚酯和尼龙这样的聚酰胺等合成纤维,人造丝和铜氨短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以及棉等天然纤维,但并不限于这些。此外,优选使用以熔点高的纤维为芯且以熔点低的纤维为鞘的芯鞘型纤维、并列型纤维、分割型纤维等复合纤维等。这些纤维可以使用1种或2种或多种。根据需要可以在这些纤维中配合规定量的氧化钛等颜料,使表面片1的隐蔽性提高。
如图1所示,隆起部6被离散地配置并且形成各自独立的岛状。此外,各隆起部6在表面片1的机械方向MD上形成列,配置为多列。而且,从稳定地形成隆起部6的方面以及有效地体现隆起部6产生的缓冲感、柔软感的观点出发,优选机械方向MD上相邻隆起部6的间隔(隆起部6的顶点间的间隔)为1~10mm,特别优选为2~5mm。宽度方向CD上相邻隆起部6的间隔(隆起部6的顶点间的间隔)也可以同样。
通过各隆起部6的中心的机械方向排列线LMD和宽度方向排列线LCD相互正交,这些排列线形成格子状。此外,液体透过孔4位于由机械方向排列线LMD和宽度方向排列线LCD划分出的矩形内。因此,从穿戴者排泄的液体可以通过隆起部6的斜面向其前后和左右方向的任何方向流下,因此液体被从隆起部6的表面迅速地除去。流下的液体通过位于隆起部6间的液体通过孔4而迅速地透过到吸收体。其结果是,液体不易在表面片1的肌肤侧表面残留。从该观点出发,优选各液体透过孔4在其开孔端4a的面积为0.2~20mm2左右,特别优选为0.5~10mm2左右。此外,液体透过孔4的开孔率优选为5%或以上,特别优选为7%或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20%。从稳定地形成液体透过孔4的方面和确保液体充分的透过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机械方向MD上相邻液体透过孔4的间隔为1~10mm,特别优选为2~5mm。宽度方向CD上相邻液体透过孔4的间隔也可以同样。
从进一步提高液体的透过性,进一步使表面片1的肌肤侧表面的液体残留不易产生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之间存在毛细管力梯度。具体地说,优选使下层无纺布3比上层无纺布2的构成纤维的纤维径(纤度)小。从提高液体的透过性和防止液体残留、液体逆流的观点出发,优选上下层无纺布间的纤维径(纤度)的差为1~4dtex,更优选为2~3dtex。在这种情况下,上层无纺布2的纤维优选为0.8~5dtex,特别优选为1.5~3.3dtex的纤度。下层无纺布3的纤维优选为0.1~3.5dtex,特别优选为0.5~2.5dtex的纤度。
当在上下层无纺布中使用相同纤维径的纤维时,为了使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之间存在毛细管力梯度,优选使下层无纺布3的纤维密度比上层无纺布2的纤维密度高。此时的上下层无纺布的纤维优选为0.8~5dtex,特别优选为1.5~3.3dtex的纤度。此外,即使在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之间存在亲水性梯度,液体的透过性也提高,也不易产生在表面片1的肌肤侧表面的液体残留。具体地说,优选使下层无纺布3的亲水性比上层无纺布2高。
从获得松厚、柔软感提高的表面片1的观点出发,优选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在0.5g/cm2负荷下的厚度为0.6~2mm,特别优选为0.6~1.5mm。所谓在0.5g/cm2负荷下的厚度,大致相当于开始轻轻接触表面片时表面片的厚度。此外,从加工性和手感等观点出发,优选表面片1的定量为25~100g/m2,更优选为35~90g/m2
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优选采用例如以下说明的方法制造。使纤维网插入通过加热的金属制的针辊和平辊之间,使该纤维网无纺布化,在得到下层无纺布3的同时在该下层无纺布3上形成多个小凸部。代替该方法,可以使热风无纺布插入通过加热的金属制的凸辊和棉辊、橡胶辊等支撑辊之间,制备得到赋予了凹凸形状下层无纺布3。或者将热风无纺布插入通过形成了多个凹凸并且成为相互咬合形状的金属制的一组辊间,实施钢板配合(steel match)压花加工,得到赋予了凹凸形状的下层无纺布3。由这些方法制备的下层无纺布3的例子分别示于图3(a)和图3(b)。这些图所示的下层无纺布只不过是能用于本发明的表面片的一例,并不限制使用该例示以外的下层无纺布。
图3(a)所示的下层无纺布3为波浪形状,由垄部构成的多个小凸部7向一个方向形成。另一方面,在如图3(b)所示的下层无纺布3中形成分布为岛状的各自独立的多个小凸部7。在图3(a)和图3(b)两者的情况下,如果比较小凸部7和其周边区域的纤维密度,存在着通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形成小凸部7,小凸部7的纤维密度高的情况和相反的周边区域的纤维密度高的情况。从提高小凸部7产生的缓冲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小凸部7的纤维密度比周边区域的纤维密度低。
在这样制备的下层无纺布3的上面侧涂布热熔粘接剂。作为涂布法,可以列举例如螺旋涂布、幕式涂布、多列嵌珠涂布(multi-row beadcoating)等。然后,将该下层无纺布3和上层无纺布2贴合,得到层叠无纺布。
然后,将层叠无纺布插入通过植设有多个穿孔针的辊和安装有与该穿孔针嵌合的孔的辊之间,在形成液体通过孔的同时使上下层无纺布隆起形成隆起部6。此外,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在液体通过孔4的周围相互接合。此外,由于在前面工序中采用热熔粘接剂将上下层无纺布贴合,因此上下层无纺布在液体通过孔4周围以外的部分也接合。具备上述辊的装置在例如特开昭62-125061号公报中有记载。
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可以将其配置于卫生巾的吸收体的肌肤侧全面上。或者可以只配置在吸收体的肌肤侧的一部分上。例如如图4所示的卫生巾10那样,可以只使表面片中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11用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相对于中央区域11的各侧部区域12中形成高度比中央区域11上形成的隆起部6低的第2隆起部。这样,在中央区域11和侧部区域12中,在缓冲感、柔软感上产生差异,中央区域11的缓冲感、柔软感变得更为显著。特别优选地,如果在侧部区域12上以比中央区域11中形成的隆起部6的存在密度更高的密度形成第2隆起部,缓冲感、柔软感进一步变得显著。
侧部区域12可以由形成中央区域11的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延伸到侧方的延伸出来部构成,或者形成中央区域11的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可以由其它材料的片材构成。从制造的容易性和不存在贴合产生的连接处观点出发,优选侧部区域12由形成中央区域11的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的延伸出来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侧部区域12可以由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两者构成,或者由上下层无纺部的任何一方构成。从提高侧部区域12的手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侧部区域12只由构成中央区域11的表面片1的上层无纺布2向侧方延伸出来构成。
为了只使构成中央区域11的表面片1中的上层无纺布2向侧方延伸出来构成侧部区域12,在后述的表面片1的各种制造方法中,可以使上层无纺布2的宽度比下层无纺布3的宽度大,对于两无纺布重合部分形成表面片1,而且使用上层无纺布2的延伸出来部分作为侧方区域12。
如以上说明地那样,在侧部区域12形成的第2隆起部可以由两片重合的无纺布构成,或者由一片无纺布构成。当第2隆起部由两片重合的无纺布构成时,该第2隆起部可以与表面片1中隆起部6为相同的构成,或者为与其不同的构成。
在侧部区域12中,从进一步提高液体的透过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除了形成第2隆起部外,在该第2隆起部间形成第2液体通过孔。从该观点出发,优选第2液体通过孔以比在中央区域11形成的液体通过孔4的存在密度更高的密度形成。
第2液体通过孔通过构成侧方区域12的无纺布从肌肤侧(上面侧)向吸收体侧(下面侧)延伸出来而形成。其开孔端向吸收体的方向突出。第2液体通过孔的内壁由来自构成侧方区域12的无纺布的肌肤侧(上面侧)的面的连续面构成。该结构与中央区域11中形成的液体通过孔4同样。
侧方区域12中第2隆起部和第2液体透过孔的配置可以与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中隆起部6和液体通过孔4的配置同样。此外,第2隆起部和第2液体透过孔的形成方法也可以与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中隆起部6和液体透过孔4的形成方法相同。
以下参照附图5~图8对本发明的第2~4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对于这些实施方案所涉及的但没有特别说明的方面,适宜使用第1实施方案中所详述的说明。此外,在图5~图8中,与图1~图4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符号。
图5所示的第2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隆起部6和液体透过孔4的配置与第1实施方案不同。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中相互排列多个垄部8和沟部9以使其不具有平面部。垄部8弯曲为凸状并且沟部9弯曲成凹状。即,在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中,多个隆起部6的顶点大致以直线状且连续地连接,构成垄部8。相邻垄部8、8之间形成沟部9。通过形成垄部8和沟部9,可以赋予与垄部8和沟部9平行的方向和与它们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弯曲特性(例如膨松柔和(bulk softness)等)各向异性,可以提高表面片1与身体的适合性、手感。
垄部8和沟部9交互地排列,沟部9由来自垄部8的连续面构成。相邻垄部8之间的间隔优选为1~8mm,特别优选为2~5mm。此外,相邻沟部9之间的间隔也同样,优选为1~8mm,特别优选为2~5mm。
沟部9具有以一定间隔配置的多个液体透过性孔4。从能稳定地形成液体透过孔4方面和充分确保液体的透过性的观点出发,沿沟部9的液体透过孔4、4之间的间隔优选为0.4~40mm,特别优选为1.5~8mm。在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中,当从平面看该表面片1时,液体透过孔4配置为交错状。
在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中,垄部8和沟部9的延伸方向优选与使用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的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一致。但是,并不限于此。垄部8和沟部9可以与坯布的上下层无纺布2、3制造时的机械方向一致,或者也可以不一致。
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优选采用例如如下说明的方法制造。对于下层无纺布3的制造、加工方法,与第1实施方案相同,形成例如前面说明的图3(a)和(b)所示的无纺布。然后,将这样制备的下层无纺布3和与其另外制造的上层无纺布2重合,使重合的2片无纺布介于第1压模和第2压模之间。第1压模由针辊构成,该针辊具有沿无纺布的搬运方向成列状棱锥或圆锥形状的多个凸状针并且该列并排设置为多列。第2压模由突条辊构成,该突条辊具有嵌入第1压模中多列的凸状针之间的突条部。该构成的压模在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特开平6-330443号公报中有记载。
在本制造方法中,针辊的凸状针沿上下层无纺布的搬运方向成列,并且该列并排设置为多列。另一方面,突条辊的突条部嵌入针辊的各凸状针的列和列之间。其结果是,通过突条辊的突条部容易形成隆起部6相连的垄部8,并且由于针辊的凸状针在上下层无纺布中穿入,形成液体通过孔4。在这种情况下,将针辊加热到60~260℃,使液体通过孔4的周围部分地软化或部分地溶解,在该周围使上下层无纺布相互接合。此外,为了提高上下层无纺布的接合性等,在将重合的上下层无纺布导入上述辊之间前,例如,还优选实施向重合的上下层无纺布吹送热风(例如,60~260℃),或者将重合的上下层无纺布卷取到预热辊(例如,60~260℃)上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预热处理。
在本制造方法中,可以在将重合的2片无纺布介于第1压模和第2压模之间前,预先进行压花处理使两无纺布间断地(不连续地)接合。压花处理中使用由加热的针辊和平辊构成的压花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使针辊中宽度方向的针的间隔比前述的第1压模中凸状针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第2压模中突条部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大。进行压花处理使两无纺布接合后,将其介于第1压模和第2压模之间进行前述的处理。这样使上下层无纺布隆起为拱状并且在形成第1和第2的空间的同时形成液体通过孔4。在这样形成的表面片1中,不仅是液体通过孔4的周围,在其它部分上下层无纺布也接合。此外,在下层无纺布3的隆起成拱状的部分形成的小凸部7的凸部前端成为与上层无纺布2的下面侧接触的状态。
图6和图7所示的第3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上层无纺布2中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有比下层无纺布中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更小的小凸部7。小凸部7贯穿上层无纺布2的全部区域被离散地配置并且形成各自独立的岛状。具有该结构的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与第1实施方案的表面片的结构类似。但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为将第1实施方案的表面片的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上下颠倒的形态。对于本实施方案没有特别说明的方面,实施使用第1实施方案所涉及的说明。
相邻的小凸部7、7间存在的谷部7b(图7中记为7b)与下层无纺布3的上面侧接触或者与其分离。特别是如果谷部7b与下层无纺布3的上面侧接触,具有液体从上层无纺布2向下层无纺布3的移动性变得良好的优点。此外,小凸部7的形状被下层无纺布3的隆起为拱状的形状支撑,还具有不易变形的优点。
由于表面片1在多个小凸部7的顶部与肌肤接触,由于体压的分散效果,上述的缓冲感、柔软感变得更为显著。此外,上层无纺布2的拱状(小凸部7)比下层无纺布3的拱状小,因此表面片1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变小,干爽感、光滑感优异。
此外,当下层无纺布3的刚性比上层无纺布2的刚性大时,即使穿戴者的体压施加到表面片1上,下层无纺布3的拱状起到阻止隆起部6变形的支持部的作用,作为隆起部6整体看,其隆起形状得以稳定地维持。其结果是,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可以使穿戴者的肌肤和表面片1的肌肤侧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可以防止不舒适感的产生,而且使通气性保持良好。从稳定地保持拱状的观点出发,优选上层无纺布2也由刚性高的无纺布构成。但是,如果使上层无纺布2的刚性提高,则无纺布的手感容易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中,使下层无纺布3的刚性比上层无纺布2高,在通过下层无纺布3防止拱状变形的同时,通过上层无纺布2可以体现良好的手感。
为了提高下层无纺布3的刚性,优选使用压花加工的无纺布作为下层无纺布3。另一方面,关于上层无纺布2,从使手感变得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没有压花加工的无纺布。这里所说的没有压花加工,意味着在上层无纺布2上形成小凸部7前的片没有进行压花加工,不包括形成小凸部7时进行的压花加工。
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优选采用例如以下说明的方法制造。首先,采用与前面说明的第1实施方案的下层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图3(a)和(b)各自所示形态的上层无纺布2。这些图示的上层无纺布只不过是能用于本发明的表面片的一例,也可以使用该例示之外的上层无纺布。
在这样制备的上层无纺布2的下面侧涂布热熔粘接剂。作为涂布法,包括例如螺旋涂布、幕式涂布、多列嵌珠涂布等。然后,将该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3贴合,得到层叠无纺布。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贴合的方法并不限于热熔粘接剂,还包括机械缠结(mechanicalentanglement)、热软化及熔融方法等。
然后,使层叠无纺布从植设了多个穿孔针的辊、安装了与该穿孔针嵌合的孔的辊之间插入通过,在形成液体通过孔的同时使上下层无纺布隆起形成隆起部6。此外,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在液体通过孔4的周围相互接合。此外,由于在前面的工序中通过热熔粘接剂使上下层无纺布贴合,因此上下层无纺布在液体通过孔4的周围以外的部分也接合。该工序与前面说明的第1实施方案的表面片的制造方法与已述的方法相同。
图8所示的第4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隆起部6和液体通过孔4的配置与第3实施方案不同。在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中,多个垄部8和沟部9交互地排列以使其不具有平面部分。垄部8弯曲成凸状并且沟部9弯曲成凹状。即,在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中,多个隆起部6的顶点大致以直线且连续地相连,形成垄部8。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与第2实施方案的表面片的结构类似。但是,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为将第2实施方案的表面片的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上下颠倒的形态。对于本实施方案没有特别说明的方法,适宜使用第2实施方案所涉及的说明。
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1优选采用例如以下说明的方法制造。对于上层无纺布2的制造、加工方法,与第2实施方案的下层无纺布的制造、加工方法相同,形成例如前面说明的图3(a)和(b)所示的无纺布。然后,将这样制备的上层无纺布2和与其另外制造的下层无纺布3重合,使重合的两片无纺布介于第1压模和第2压模之间。这样得到表面片1。使用的压模、使用该压模的制造条件等可以与第2实施方案相同。
以上以其优选的实施方案为基础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例如隆起部6、液体通过孔4的配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的图案,可以采用各种图案。在例如第1和第3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可以将隆起部6和/或液体通过孔4各自配置为交错状。此外,也可以配置隆起部6和液体通过孔4以使液体通过孔4一定位于相邻的隆起部6之间。在第2和第4的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在沟部9形成的液体通过孔4平面看为交错配置,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液体通过孔4配置在沿沟部9的延伸方向引出的直线和沿与其正交的方向引出的直线形成的格子的各交叉点上。
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案中,可以使上层无纺布2和下层无纺布3为同一尺寸,但从经济的观点出发,也可以取而代之,使下层无纺布3的尺寸比上层无纺布2在长度方向上小,只在上层无纺布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配置下层无纺布3。
此外,上述实施方案为将本发明的表面片用于卫生巾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这以外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卫生护垫、织物片、失禁垫、一次性尿布等。
如以上所详述的那样,本发明的表面片通过各自形成为拱状的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在它们之间形成的第1空间和在下层无纺布的下面形成的第2空间,缓冲感、柔软感变得非常高。该缓冲感、柔软感通过上层无纺布具有小凸部而变得更为显著。此外,由于上述各空间的存在,不易产生液体反渗。此外,即使由于体压而使上层无纺布的拱状变形,由于其影响不易到达下层无纺布,因此下层无纺布的拱状得以稳定地维持。此外,当上层无纺布具有小凸部时,由于上层无纺布的拱状比下层无纺布的拱状小,因此表面片和肌肤的接触面积减小,干爽感、光滑感变得优异。

Claims (14)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由具有配置在肌肤侧的上层无纺布和配置在吸收体侧的下层无纺布的层叠无纺布构成,其中,层叠无纺布形成有将其贯通的多个液体通过孔,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在液体通过孔的周围彼此接合;在液体通过孔之间,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均向肌肤侧隆起成拱状,在下层无纺布的下侧以及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之间分别形成空间,同时在表面片上形成向肌肤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下层无纺布在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小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中,下层无纺布的刚性比上层无纺布的刚性更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中,上层无纺布由没有进行压花加工的无纺布构成,下层无纺布由进行了压花加工的无纺布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中,表面片上形成的多个隆起部被离散地配置并且形成各自独立的岛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中,表面片上形成的多个隆起部的顶部连续相连,形成垄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中,在下层无纺布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的小凸部的凸部顶端与上层无纺布的下面侧接触。
7.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由具有配置在肌肤侧的上层无纺布和配置在吸收体侧的下层无纺布的层叠无纺布构成,其中,层叠无纺布形成有将其贯通的多个液体通过孔,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在液体通过孔的周围彼此接合;在液体通过孔之间,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均向肌肤侧隆起成拱状,在下层无纺布的下侧以及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之间分别形成空间,同时在表面片上形成向肌肤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上层无纺布中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形成有比下层无纺布中的隆起为拱状的部分更小的小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中,下层无纺布的刚性比上层无纺布的刚性更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中,上层无纺布由没有进行压花加工的无纺布构成,下层无纺布由进行了压花加工的无纺布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中,表面片上形成的多个隆起部被离散地配置并且形成各自独立的岛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其中,表面片上形成的多个隆起部的顶部连续相连,形成垄状。
12.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在吸收体的肌肤侧配置了表面片,其中,表面片中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由权利要求1或7所记载的表面片构成,在表面片中的相对于中央区域的各侧部区域上,以比中央区域上形成的隆起部的存在密度更高的密度形成比中央区域上形成的隆起部的高度更低的第2隆起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表面片中的相对于中央区域的各侧部区域上,以比中央区域上形成的液体通过孔的存在密度更高的密度形成第2液体通过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表面片中的各侧部区域是由构成中央区域的权利要求1或7所记载的表面片中的上层无纺布或下层无纺布向侧方延伸出来而构成的。
CNB2005100594087A 2004-03-23 2005-03-23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以及具有该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21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5561/2004 2004-03-23
JP2004085561A JP3998655B2 (ja) 2004-03-23 2004-03-23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158333/2004 2004-05-27
JP2004158333A JP4204518B2 (ja) 2004-05-27 2004-05-27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2669A CN1672669A (zh) 2005-09-28
CN100522122C true CN100522122C (zh) 2009-08-05

Family

ID=3504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940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2122C (zh) 2004-03-23 2005-03-23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以及具有该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138114B1 (zh)
CN (1) CN100522122C (zh)
TW (1) TWI34890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5092B2 (en) 2014-03-06 2019-02-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ulti-component topsheets
US10206826B2 (en) 2014-03-06 2019-02-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substrates
US10285874B2 (en) 2014-03-06 2019-05-1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ulti-component topsheets
CN110181880A (zh) * 2018-02-22 2019-08-30 黄振正 复合薄层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25678A (zh) * 2017-03-15 2019-10-11 花王株式会社 层叠无纺布和其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和吸汗片
US10973702B2 (en) 2015-08-26 2021-04-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three dimensional substrates and indicia
US11202723B2 (en) 2016-07-01 2021-12-2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improved topsheet drynes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5542A (en) * 2010-01-25 2011-08-01 zhen-zheng Huang Absorption unit and thin-layer substance forming mold of absorption unit
US9474660B2 (en) 2012-10-31 2016-10-2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JP2014234345A (ja) * 2013-05-30 2014-12-1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スキンケア用シートおよびスキンケア製品
JP5960775B2 (ja) * 2013-12-27 2016-08-02 花王株式会社 立体シート及び立体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158992B2 (ja) * 2015-08-17 2017-07-0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70987B2 (ja) * 2015-11-20 2017-07-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5748209B (zh) * 2016-03-16 2022-04-26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打孔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
CN106038081B (zh) * 2016-07-07 2022-04-26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
WO2018160161A1 (en) * 2017-02-28 2018-09-0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rocess for making fluid-entangled laminate webs with hollow projections and apertures
CN108095903A (zh) * 2018-01-26 2018-06-01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透气片材及吸收制品
CN108784934A (zh) * 2018-04-16 2018-11-13 南京锦琪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应用
MX2021005791A (es) * 2018-11-30 2021-06-30 Kimberly Clark Co Materiales no tejidos tridimensionales y metodos de fabricacion de los mismo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3031B2 (ja) 1996-09-09 2003-10-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ES2547459T3 (es) 2000-11-24 2015-10-06 Sca Tissue France Hoja de papel absorbente crepado, rodillo para el estampado en relieve y proceso de fabricación de dicha hoja
JP3727246B2 (ja) 2001-03-02 2005-12-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098243B2 (ja) 2001-12-03 2008-06-11 トレドガー フィルム プロダクツ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有孔不織布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5092B2 (en) 2014-03-06 2019-02-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ulti-component topsheets
US10206826B2 (en) 2014-03-06 2019-02-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substrates
US10285874B2 (en) 2014-03-06 2019-05-1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ulti-component topsheets
US11033440B2 (en) 2014-03-06 2021-06-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substrates
US10973702B2 (en) 2015-08-26 2021-04-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three dimensional substrates and indicia
US11202723B2 (en) 2016-07-01 2021-12-2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improved topsheet dryness
CN110325678A (zh) * 2017-03-15 2019-10-11 花王株式会社 层叠无纺布和其制造方法以及吸收性物品和吸汗片
CN110181880A (zh) * 2018-02-22 2019-08-30 黄振正 复合薄层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81880B (zh) * 2018-02-22 2021-09-21 黄振正 复合薄层物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2669A (zh) 2005-09-28
TW200605848A (en) 2006-02-16
KR20060044632A (ko) 2006-05-16
KR101138114B1 (ko) 2012-04-24
TWI348902B (en) 201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2122C (zh)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以及具有该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
JP5309022B2 (ja) シート状部材の積層体
KR101267112B1 (ko) 흡수성 물품
KR100739404B1 (ko) 표면에 섬유층을 갖는 흡수성 물품
AU775857B2 (en) Absorbent article employing surface layer with continuous filament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JP4804337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74128B2 (ja) 立体賦形シート
JP508603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086035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4073613B2 (ja) 連続フィラメントを有する裏面シート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CN101677881B (zh) 吸收性物品
EP1401642B1 (en) Laminate made of fibrous layers
JP3875009B2 (ja) 連続フィラメントの表面材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4931580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4204518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WO2006135011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11125893A1 (ja) 弾性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60050402A (ko) 흡수성 물품
CN1331448C (zh) 吸收性物品
EP2153810B1 (en) Absorptive article
JP2008161303A (ja) 吸収性物品
JP3989477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467405B2 (ja)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3998655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US7806881B2 (en) Inter-labial pa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