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1443C - 基于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励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励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21443C CN100521443C CNB2007101192668A CN200710119266A CN100521443C CN 100521443 C CN100521443 C CN 100521443C CN B2007101192668 A CNB2007101192668 A CN B2007101192668A CN 200710119266 A CN200710119266 A CN 200710119266A CN 100521443 C CN100521443 C CN 10052144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sub
- mrow
- msubsup
- mtd
- mfra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ZVNPWFOVUDMGRP-UHFFFAOYSA-N 4-methylaminophenol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OS(O)(=O)=O.CNC1=CC=C(O)C=C1.CNC1=CC=C(O)C=C1 ZVNPWFOVUDMGR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844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XFBZOLANLWPMH-UHFFFAOYSA-N 16-Epiaffi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C=CC=C2N2)=C2C(=O)CC2C(=CC)CN(C)C1C2CO PXFBZOLANLWPM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2 nonlinear dynam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基于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励磁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领域,其特征在于,在多机励磁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基础上,用微分几何控制理论与非线性H∞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其输出信号与原有的自动调压器输出控制信号相加,所得的励磁控制信号,对发电机组的激励系统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了外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解决了电力系统动态呈强非线性和高耦合性的问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忽略了系统固有的非线性特征的缺陷,改善了动态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发电机组的励磁控制是改善电力系统的动态品质、提高暂态稳定性最有效、最经济的技术手段之一。现阶段包括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SS(电力系统稳定器)、LOEC(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及NOEC(非线性最优励磁控制)等技术均不同程度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但面对现代互联电网最关键的设备——大型发电机组的励磁控制,仍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电力系统在其运行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不确定性(如外界干扰和未建模动态)的影响,同时电力系统动态呈强非线性和高耦合性。而上述四种控制方法在建模时无—例外地采用具有固定结构和参数的模型,即没有考虑系统所受到的不确定性;特别是PID、PSS和LOEC均基于系统运行平衡点附近的近似线性化模型,从而忽略了系统固有的非线性特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发明建立了考虑外界干扰的多机励磁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进一步将微分几何控制理论与非线性H∞方法结合,提出了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设计方法。
我们在中国专利网上,利用“电力系统稳定器”进行搜索,其结果如下:
(1)仿真状态量最优控制电力系统稳定器(<申请号>85103037)
仿真状态量最优控制电力系统稳定器为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自动装置。由一个并入在原励磁调节器中的电子线路构成.该线路可将输入的电压偏差△v转变为角频率偏差△ω、功率偏差△P、功角偏差△δ的仿真状态量,按最优控制原理总加输出。
(2)用频率或转速为信号的电力系统稳定器(<申请号>88202036)
用频率或转速为信号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属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用于发电机励磁系统,可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特点如下:1.采用频率或转速为输入信号,避免了原动机功率改变时测电功率稳定器恶化稳定性的不足之处。2.采用了与非门逻辑变频形成与频率成正比的尖波变换式测频电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3.传递函数及参数均可灵活调节。4.针对可能出现的谐波,设置了可供选用的带阻及低通滤波器。
由搜索结果可见,现有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由于其基于某一运行点线性化模型,只能用于提高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抑制电力系统中的低频振荡。而当系统中遭受大扰动、运行点发生大范围的变化时,现有的PSS作用十分有限,甚至可能产生负作用。
因此,基于多机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励磁模型,同时考虑系统中的各种干扰,将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用于NR-PSS(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设计是具有创新性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建立电力系统励磁控制的鲁棒非线性动态模型的,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得到系统的精确线性化模型,然后应用线性H∞控制理论设计其鲁棒控制律,最后代回到设计的非线性反馈律中得到原系统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律。将微分几何控制方法与非线性H∞方法相结合,设计得到的控制规律能够有效地抑制各种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另外,控制策略中只含有本地测量量,不显含电网参数,对网络结构和参数的变化具有高适应性,有利于多机系统的分散协调控制。
NR-PSS算法的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1)建立多机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考虑一个多机系统,并做如下假定:
1)同步发电机采用静止可控硅快速励磁方式,即励磁机时间常数Te=0
2)发电机机械功率在暂态过程中保持不变,即Pm=恒定值。
3)在模型中考虑发电机转子上的机械功率扰动w1i和励磁回路中的电气扰动w2i,扰动信号满足扩展L2空间的假设。
对于上述多机系统,采用三阶发电机模型,则一个n机电力系统中的第i台发电机方程为
i=1,2,…,n
其中, 下标i和j分别表示第i台和第j台发电机的参数和状态量(以下同),id和iq分别为电枢电流的d轴和q轴分量;δ是转子运行角(弧度);ω是角速度(弧度/秒);Pm是机械功率(标幺值);Pe是电磁功率(标幺值);D是阻尼系数(标幺值);Eq为同步机暂态电势和空载电势(标幺值);xd,xq,分别为d轴同步电抗、q轴同步电抗和d轴暂态电抗(标幺值);Td0为定子开路时励磁绕组时间常数(秒);H是转动惯量(秒);Pm为发电机原动机机械功率;w1为发电机转子上的机械功率扰动;w2为励磁回路中的电气扰动;Bii是第i节点电纳(标幺值);Gii是第i节点电导(标幺值);Yij是第i节点和第j节点之间的导纳(标幺值);α是阻抗角的余角,VfiNR-PSS是控制器输出(标幺值)。
对于式(1),可令
并选取输出信号为
yi=hi(x)=δi-δ0
则式(1)可写为系统(2)的形式。
式(2)中
其中各变量与前述相同。
(2)选取合适的坐标变换
式(2)是一个仿射非线性系统,即对于状态量x是非线性的,但对于控制量u是线性的。对于这类系统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坐标变换和非线性反馈将系统加以精确线性化。
因而,首先选择一组变尺度的坐标变换z=Mφ(x)为
其中,M=diag(m1,…mn)是待定的对角常数矩阵,m1,…mn的取值范围为[0.1,10];其含义为某一向量在映射φ(x)下从x空间到z空间中其“长度”的压缩比,故称为“变尺度”;
(3)选择非线性反馈律
选择式(3)的坐标转换之后,还需要非线性反馈律才能将非线性系统(2)进行精确线性化。
为此,选择如下的非线性反馈律
a(x)+b(x)u=v (4)
其中
阻尼D对于系统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通常发电机组的D较小。此处为了推导的简单起见,在不影响结论的条件下,可以将其忽略,即假设D=0。
考虑发电机瞬态凸极效应(即 ),对于系统有功功率有
因此有
令非线性反馈律
即
则系统(2)可以变为
若令
则原系统(2)可转化为一系列对于第i台机组情况的系统方程
其中, vi和wi与上文同。
(4)利用线性H∞控制理论设计其鲁棒控制律
对于线性系统(11),应用线性H∞控制的结论可得到在给定干扰抑制比γ>0下的次最优控制规律v*为
对应的最坏干扰w*为:
Pi *是以下黎卡得方程的正定解
其中,Q1=diag(q1i,…qm)矩阵为一待定的对角常数矩阵,对应于各状态量相对应的权重矩阵,需要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q1i,…qm的取值范围为[0,1000]。Ri矩阵为控制量对应的权重矩阵,一般取定为1。对应的性能指标(即闭环系统L2增益小于正数γ)为
干扰抑制比γ决定了闭环系统的干扰抑制能力。一般来说,γ越大,抑制能力越弱,而γ越小,抑制能力越强。但是由于必须要取得Ricatti方程的正定解,过小的γ有可能使得该方程无解。因此,一般来说γ有其最小值,也即最佳干扰抑制比。但是通常来说,要求解这一最优问题比较麻烦,同时也没有必要,因此一般是选取γ∈[0.5,100],然后求解得到其次最优解。
因而对于第i台发电机,根据式(12)可求得其线性H∞控制律控制律为:
其中,k1i、k2i和k3i为反馈系数,取值范围为[0,300]。
(5)求得最终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律
根据上述分析,将线性H∞控制律代回到非线性反馈律中,可以得到第i台发电机的NR-PSS控制律
其中C1i=1/mi,称为阻尼调节系数,mi的值范围为[0.1,10]。
(6)NR-PSS与自动调压器AVR的配合
上述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尚未考虑对电压的控制,必须再加入电压闭环的反馈控制,即必须与自动调压器AVR配合才能才能构成完整的励磁控制器。
工程实现上,对于现有已投运或者已建电厂,其AVR是已既定的,因此要求NR-PSS的设计与AVR具有相对独立性,而这一点正是外环反馈方案所具备的。对于外环反馈方案,NR-PSS是作为辅助信号与AVR的输出线性叠加到励磁机的输入端,这样在NR-PSS退出的情况下,剩下的AVR与常规的AVR保持一致。
由于在设计过程中,NR-PSS并未考虑AVR对于电压的调节作用,而NR-PSS的控制规律中也含有空载电压Eq(Eq≈Vt+Qexd/Vt)的反馈,有可能对电压的反馈增益过高导致机端电压不稳定。因此在两者配合接入的时候必须保证稳态运行时的电压水平和动态特性。为此,引入了NR-PSS的增益系数C2i和AVR的增益系数C3i,利用负载阶跃试验检验机端电压的动态特性,以便对两个增益系数进行调整,直到电压特性和系统阻尼均取得满意结果。C2i取值范围为[0.1,1],C3i取值范围为[0.5,1]。
综上所述,NR-PSS与AVR的之间选用并联接入方式,即NR-PSS与AVR的输出相叠加。AVR考虑常规的PID控制。两者的配合接入方案见图2。最终的励磁控制规律为:
Vfi=C3i·VfiAVR+C2i·VfiNR-PSS(C1) (16)
其中
ΔVti为机端电压的偏差量,kpi、kIi和kdi分别为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kpi的取值范围为[1,300],kIi的取值范围为[0,100],kdi的取值范围为[0,100]。另外,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具体工程实现中AVR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NR-PSS控制律可以由DSP芯片实现,具体方案见图2所示。
基于本发明提出的NR-PSS控制律及其工程实现方法的主要优点有:
1)建立了考虑外界干扰的多机励磁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进一步将微分几何控制理论与H∞控制理论结合,采用变尺度的坐标转换进行精确线性化后,利用状态反馈线性化H∞的方法得到了NR-PSS非线性鲁棒的控制规律,显著地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
2)所提出的NR-PSS基于微分几何方法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可以显著改善输电通道的功率传输极限,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
3)所提出的NR-PSS采用了SDM(状态-动态-量测)混合反馈线性化技术,从而实现了多机系统的分散协调控制。
4)所提出的NR-PSS控制规律独立于输电网络参数,对于网络结构的变化有自动适应的能力。
5)所提出的NR-PSS与以往的电力系统非线性励磁控制器相比,将原来的单轴模型扩展为双轴模型,因而不再需要 的假设,从理论上扩展了该控制器的适用范围。
6)所提出的NR-PSS不仅可以迅速地抑制低频振荡,减少振荡次数,提高系统的极限传输功率;而且还可以在系统发生大扰动的情况下,迅速使系统恢复稳定,减少暂态过渡时间,大幅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极限,具有更为优良的综合动态性能和阻尼特性。
7)基于NR-PSS控制律提出的其具体工程实用算法,利用电力系统动态特性,计算了各状态量和反馈量,并计及了惯性环节和隔直环节的作用,切合工程实际。
8)所提出的NR-PSS具体工程实用算法采用8点线性拟合的方法进行微分量的计算,速度快精度高。
9)所提出的NR-PSS具体工程实用算法考虑了在轻载和空载下分母项为零的情况,对Q轴电流和微分量做出了相应的处理,保证算法的高可靠性。
10)所提出的NR-PSS具体工程实用算法对控制输出进行平滑处理,保证了输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NR-PSS算法流程图。
图2NR-PSS实现方案。
图3轻载和空载情况下对iqi所做处理框图。
图4单机无穷大测试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NR-PSS控制律(1),利用电力系统动态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实用化处理,得到一套NR-PSS工程实用化算法。该方法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2)利用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等交流采样测量技术得到以下实时测量量:发电机A相电压瞬时值uai,发电机B相电压瞬时值ubi,发电机C相电压瞬时值uci;发电机A相电流瞬时值iai,发电机B相电流瞬时值ibi,发电机C相电流瞬时值ici;系统频率fi可以直接测得,从而发电机转速可用电频率近似为ωi=2πfi。
(3)根据步骤(2)得到的测量值可以计算得到以下状态量(均为有名值):线电压有效值Vti,电流有效值Iti,有功功率Pei,无功功率Qei。注意在计算以上基本状态量的时候,需要考虑不对称情况下的计算准确性。
(4)状态量标幺化处理。
由于控制规律表达式是建立在标幺制下,需要将有名值转化为标幺值。在励磁系统中多选用其额定值为基值,这样可以使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等都在1.0附近,避免因其过大或者过小给数值计算带来较大的误差,通常选用的基值如下:发电机定子电压基值选择发电机额定电压,即VB=VGN;定子电流基值选取发电机额定电流,即IB=IGN;阻抗基值为ZB=VB/IB,功率基值选取为发电机组视在功率,即SB=SN;定子角频率基值为ωB=ω0=314.1529。
确定基值后,即可对步骤(3)中的状态量进行标幺化处理。
(5)在标幺制下计算各状态量。
以下各个状态量的计算中,除ω0=2πf0=314.16外,其它量均为标幺值,各个符号的意义如前所述。
·Q轴电势:
·Q轴暂态电势:
·四个中间变量:
·D轴电流:
·Q轴电流:
由于发电机定子电阻r很小,因而若忽略定子电阻r,则可简化为:
·Q轴电势:
·Q轴暂态电势:
·计算D轴电流和Q轴电流的中间变量:
·D轴电流:
·Q轴电流:
(6)标幺制下的反馈量计算。
NR-PSS控制律中各个反馈量的计算分别为:
·频率偏差:Δωi=(ωi-ω0i)
·功角偏差:
·功率偏差:ΔPei=(Pei-Pei0)
·电压偏差:ΔVti=(Vti-Vti0)
其中,另外Pei0和Vti0为给定设置的有功功率和机端电压值。在实际控制中还需考虑交流采样过程中的量测及滤波环节其时间常数T1i一般在0.02~0.06秒之间。同时,为了保证稳态时滤除直流信号,需要在计算上述各偏差量后经过隔直环节的处理,时间常数T2i一般取2~16秒,典型值取为8秒。
NR-PSS控制律涉及到计算D轴电流idi和Q轴电流iqi的导数。此处,采用8点线性拟合的方法来求取。因为工业控制中A/D采样周期都很短(一般每个工频周期16次、32次或者64次),用线性拟合既可以较好的反映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同时又可以有效的抑制干扰。线性拟合求导具体算法如下:选取当前时刻待微分物理量数值为idi,连同前七个时刻的数值idi1、idi2…idi7,共同组成向量Id=[idi1 idi2...idi7 idi]T,可以求得
其中t0为采样时间间隔。
同理,选取当前时刻待微分物理量数值为iqi,连同前七个时刻的数值iqi1、iqi2…iqi7,共同组成向量Iq=[iqi1 iqi2...iqi]T,可以求得
(8)轻载和空载情况下对iqi的处理。
在NR-PSS的控制规律表达式中,分母上有一项为Q轴电流iqi。实际上Q轴电流iqi??在发电机轻载或者空载的情况下数值非常小,甚至为零。针对该情况,通过设置iqi的最小值iqimin,iqimin的取值范围为[0.1,0.2]。同时引入系数轻载和空载修正系数Kqi和Cqi,其计算框图如图3所示。从而可将控制规律做如下处理为:
轻载和空载情况下的iqi、Kqi和Cqi的计算处理的方法见如图3所示的流程框图所示。
(9)计算NR-PSS输出。
利用上述计算得到的状态量、反馈量以及微分量的数值代入式(2)得到控制律的输出。由于在励磁控制中,为了使输出变化量较小,通常采用偏差量输出,因而需要在计算得到VfiNR-PSS后进行隔直处理,具体做法是在计算式(2)的输出后经过隔直环节处理。隔直环节时间常数Twi可根据现场情况设置为2-16秒,一般可以取得大一些,典型值为8秒。
(10)控制输出的平滑处理。
由于NR-PSS中微分项的存在,使得控制器对于随机噪声比较敏感,虽然由于控制器设计时考虑了其鲁棒性能,保证系统的输出具有良好的干扰抑制能力,但控制器本身会因为这些随机噪声的干扰产生相应的抖动,一定情况下还会比较剧烈,这对于控制器的实际运行是不允许的。因此,在NR-PSS的实用化算法中,对于控制器的输出进行了平滑处理,通过引入一个时间常数很小的一阶惯性环节滤除掉随机噪声引起的控制器输出抖动。这里的惯性环节时间常数Tdi通常为0.03秒左右的。
数字仿真和动模实验表明,相比于现有的励磁控制方式,NR-PSS能够使系统的有功振荡次数更少,电压恢复和平息振荡所需的时间更短,系统的阻尼比更大,显著地改善了系统的阻尼特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受大扰动的时候,NR-PSS能够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具有更好的阻尼特性和动态性能。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NR-PSS控制的效果,我们采用中国电科院的电力系统综合仿真程序PSASP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比较常规PSS以及NR-PSS在同样工况的不同性能。
仿真测试中发电机组、AVR常规PSS控制器的参数均选用实际的参数,系统以四川电网为原型并简化成单机无穷大系统,其中发电机为二滩水电站加装的六台水轮机组,连接到二滩18kV的母线后经过变压器升压由二滩500kV母线、洪家沟500kV和陈家桥500kV线路往重庆电网送电,重庆电网与华中电网相联,因而将陈家桥等值为无穷大母线VS。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洪沟负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恒阻抗负荷R+jX,一是恒功率负荷PL+jQL。二滩往重庆电网和华中电网送电PS。
仿真中发电机组运行状态为额定负载,功率因数为0.95的工况下,仿真实验的时间为60s,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在1s施加4%的电压正阶跃;在11s施加8%的电压负阶跃;在21s再施加4%的电压正阶跃使测试系统回到零时刻的平衡点;在31s施加机端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持续时间0.1s;在45s切除测试机组的额定无功功率。
仿真实验结果报表分别见表2。
由实验结果可见,相比于常规PSS,采用NR-PSS能够使系统的有功振荡次数更少,抑制振荡所需的时间更短,系统的阻尼比更大,显著地改善了系统的阻尼特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尤其是发生短路和甩额定无功等较大干扰的时候,性能对比更为明显。这表明系统在受扰动时,尤其是在受大扰动的时候,NR-PSS能够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具有更好的阻尼特性和动态性能。
表1.发电机参数(以100MW为基准)
发电机(水轮机)参数(以100MVA为基准,发电机额定容量550MW)
变压器和线路参数(以100MW为基准)
·变压器阻抗参数:0.0001+j0.02386
·线路参数:
二滩500—洪沟500单回线路阻抗:0.00381+j0.05438
洪沟500—陈家桥500单回线路阻抗:0.0012+j0.0169
励磁机类型
·自并励可控硅静止快速励磁,时间常数为0.03s
·励磁顶值4.5
AVR:PID+时间延迟环节
调速器模型
调速器动态忽略,采用恒定机械功率。
负荷模型
负荷采用恒功率+恒阻抗模型。
常规PSS参数
常规PSS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ΔUPSS为常规PSS输出,ΔPe为有功偏差量,k=10,为常规PSS的放大倍数,T=10为隔直环节参数,T1=T3=0.15为超前校正系数,T2=4和T3=0.05为滞后校正系数,常规PSS的输出限幅为±0.1。
实验结果报表
表2 实验结果报表
Claims (5)
1、基于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励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数字集成电路中依次按照以下步骤完成的:
步骤(1)初始化以下发电机组参数并输入所述数字集成电路中:稳态频率值ω0i=314.16,励磁绕组时间常数Td0i,机组转动惯量Hi,D轴电抗xdi、Q轴电抗xqi、D轴暂态电抗定子电阻ri,其中:i为所述发电机组中第i台发电机的称号;
步骤(2)利用电压互感器PT、电流互感器CT实时测得以下个各量:发电机i的三相电压uai,ubi,uci,三相电流瞬时值iai,ibi,ici,电机转速近似值ωi=2πfi,系统频率fi可以直接测得,再把uai,ubi,uci,iai,ibi,ici输入到该数字集成电路;
步骤(3)根据步骤(2)输入的各个瞬时值计算得以下状态量:线电压有效值Vti,电流有效值Iti,有功功率Pei,无功功率Qei;
步骤(4)分别以发电机的额定电压VB、额定电流IB、额定阻抗ZB=VB/IB为基值,再以发电机组视在功率SN以及定子角频率ωB=ω0=314.1529为基值的步骤(3)得到的各状态量作标幺化处理;
步骤(5)在步骤(4)得到的各标幺值且r1=0的条件下计算下列各状态量:
·Q轴电势:
·Q轴暂态电势:
·D轴电流:
·Q轴电流:
步骤(6)按下式计算标幺制下的各反馈量
·频率偏差:Δωi=(ωi-ω0i)
·功角偏差: t为积分周期,dτ为积分间隔,
·功率偏差:ΔPei=(Pei-Pei0),Pei由额定功率下相电压、相电流有效值算出,Pei0为视在功率,
·电压偏差:ΔVti=(Vti-Vti0),Vti0为额定线电压,Vti为线电压;
步骤(8)设置Q轴电流iqi的最小值,取值区间为[0.1,0.2],按下式计算iqi的轻载修正系数kqi,以及空载修正系数Cqi,
当iqi=iqimin,或iqi=-iqimin时,kqi=0,Cqi=0.1,
当iqi>iqimin,或iqi<-iqimin时,kqi=1,Cqi=1,
步骤(9)按照下式计算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NR-PSS的输出VfiNR-PSS:
其中:反馈系数k1i,k2i,k3i,各自在[0,300]间取值,阻尼调节系数C1i,C1i=1/mi,mi在[0.1,10]间取值;
步骤(10)按下式计算PID控制的电压调节器AVR的输出VfiAVR:
其中:ΔVti为机端电压偏差量,
kpi为比例系数,在[1,300]间取值,
kIi为积分系数,在[0,100]间取值,
kdi为微分系数,在[0,100]间取值;
步骤(11)按照下式计算用于控制第i台发电机可控硅控制器的励磁信号Vfi:Vfi=C3i·VfiAVR+C2i·VfiNR-PSS,
其中:C2i为NR-PSS的增益系数,取值范围为[0.1,1],C3i为AVR的增益系数,取值范围为[0.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励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wi为8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1192668A CN100521443C (zh) | 2007-07-19 | 2007-07-19 | 基于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励磁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1192668A CN100521443C (zh) | 2007-07-19 | 2007-07-19 | 基于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励磁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27445A CN101127445A (zh) | 2008-02-20 |
CN100521443C true CN100521443C (zh) | 2009-07-29 |
Family
ID=3909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192668A Active CN100521443C (zh) | 2007-07-19 | 2007-07-19 | 基于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励磁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21443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66993A (zh) * | 2014-12-09 | 2015-03-2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调速器侧低频振荡稳定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6846A (zh) * | 2010-10-22 | 2011-02-16 | 天津理工大学 | 基于切换系统理论的statcom控制方法 |
CN101997471B (zh) * | 2010-11-23 | 2012-09-2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基于pid预测函数的励磁控制方法 |
CN102075135B (zh) * | 2010-11-24 | 2014-03-1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以发电机内电势频率作为输入信号的稳定器的实现方法 |
CN102403950B (zh) * | 2011-11-14 | 2013-06-12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感应电机励磁电流给定装置 |
CN102628883A (zh) * | 2012-04-09 | 2012-08-0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用于光学电压互感器的保性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3529696B (zh) * | 2013-10-12 | 2016-05-25 | 上海信耀电子有限公司 | 适用于车身高度判断的pid滤波方法和pid滤波电路 |
CN104809327B (zh) * | 2014-09-02 | 2018-08-03 | 长沙理工大学 | 含新能源电力调度矩不确定分布鲁棒优化方法 |
CN104901596A (zh) * | 2015-04-16 | 2015-09-09 | 安徽理工大学 | 基于改进的模糊pid的励磁控制及其方法 |
CN105048908B (zh) * | 2015-07-07 | 2017-12-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方法 |
CN105633980B (zh) * | 2015-12-29 | 2018-01-05 | 贵州理工学院 | 一种sssc新型非线性鲁棒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329578B (zh) * | 2016-08-31 | 2019-04-16 |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599362B (zh) * | 2016-11-10 | 2023-05-26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发电机参数合理性自动检查方法 |
CN108767860B (zh) * | 2018-03-12 | 2021-06-08 | 天津大学 | 一种应用于三相三线制系统的容性无功电流提取方法 |
CN110061668B (zh) * | 2019-03-27 | 2021-02-09 | 贵州大学 | 一种pmsm的输入-输出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方法 |
CN111007396B (zh) * | 2019-12-05 | 2022-01-1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Pss2a/b模型准确性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146778B (zh) * | 2019-12-24 | 2021-10-15 | 浙江工业大学 | 基于自适应事件触发动态输出反馈控制的多区域电网系统设计方法 |
CN113708367B (zh) * | 2021-08-20 | 2023-12-19 | 华东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一致性算法的电力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 |
-
2007
- 2007-07-19 CN CNB2007101192668A patent/CN100521443C/zh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H∞电力系统稳定器的设计. 田立军,郭雷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第19卷第3期. 1999 * |
基于鲁棒控制理论的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 王爱霞,田立军等.山东电力技术,第1期. 1999 * |
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抑制电力系统多模振荡的研究. 蒋林,曹一家等.电力系统自动化,第19卷第2期. 1995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66993A (zh) * | 2014-12-09 | 2015-03-2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调速器侧低频振荡稳定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27445A (zh) | 2008-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21443C (zh) | 基于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励磁控制方法 | |
Chen et al. | Integral sliding-mode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s under unbalanced grid voltage | |
Errouissi et al. | Offset-free direct power control of DFIG under continuous-tim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 |
Song et al. | Analysis of middle frequency resonance in DFIG system considering phase-locked loop | |
Kassem et al. | Dynamic modeling and robust power control of DFIG driven by wind turbine at infinite grid | |
CN115313524B (zh) | 一种基于构网型变流器的光伏发电并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Bourdoulis et al. | Direct power control of DFIG wind systems based on nonlinear modeling and analysis | |
CN115313419B (zh) | 一种基于构网型变流器的直驱风电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6532744A (zh) |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光伏电站抑制电网低频振荡的方法 | |
CN108365785B (zh) | 一种异步电机重复预测控制方法 | |
Pang et al. | Stator harmonic current suppression for DFIG system considering integer harmonics and interharmonics | |
CN109921421B (zh) | 双馈风电机组输出谐波电流模型建立方法 | |
Qiao et al. | Power quality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wind farms using a STATCOM | |
CN109039180B (zh) | 双馈感应发电机并网过程的分数阶控制方法 | |
Erazo-Damian et al. | Stand-alone DFIG FOC sensitivity and stability under mismatched inductances | |
Iyer et al. | Optimisation of turbo-generator transient performance by differential dynamic programming | |
Xiahou et al. | Control of DFIG’s rotor-side converter with decoupling of current loops using observer-based fractional-order sliding-mode regulators | |
KR20150045223A (ko) | 백스테핑 적응 제어 방법을 이용한 권선형 유도발전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EP3156861B1 (en) | Controller for hydroelectric group | |
Zhu et al. | Dynamic modeling and eigen analysis of adjustable-speed pumped storage unit in pumping mode under power regulation | |
Rodríguez-Amenedo et al. | Grid-forming control of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s based on the virtual-flux orientation | |
Liu et al. | Constructing an energy function for power systems with dfigwt generation based on a synchronous-generator-mimicking model | |
Tan et al. | Multi-time scale model reduction strategy of variable-speed pumped storage unit grid-connected system for small-signal oscill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 |
Sun et al. | MPPT adaptive controller of DC-based DFIG in resistances uncertainty | |
Gurrala et al. | A modified Heffron-Phillip's model for the design of power system stabiliz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