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9578B - 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9578B
CN106329578B CN201610788948.7A CN201610788948A CN106329578B CN 106329578 B CN106329578 B CN 106329578B CN 201610788948 A CN201610788948 A CN 201610788948A CN 106329578 B CN106329578 B CN 1063295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rs
cchp
generator
installed capacity
cold sea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889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9578A (zh
Inventor
孙振华
薛贵生
孙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ina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7889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95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29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9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9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95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进行温度调节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通过累计冷负荷预设CCHP发电机的第一装机容量,并计算第一运行小时数;确定第一装机容量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对应关系中能够使得预设对应关系成立的第二运行小时数和第一供能成本;判断第二运行小时数与第一运行小时数是否相同,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输出或调整装机容量。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计算CCHP发电机装机容量造成计算结果精度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热电冷联产(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的成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能建筑采用CCHP系统进行供能。CCHP系统以小水电、生物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天然气、垃圾能或工业余热等一切可以产生电或热的资源作为一次能源,将发电系统和供热、供冷系统相结合的小规模、点状分布在用户附近的一种综合供能方式。从而满足用户对热、电、冷等能源的需求。
在CCHP系统的设计阶段,CCHP系统中发电机的装机容量直接影响项目的初投资、运行成本及供冷季的运行小时数,因此准确的确定出CCHP系统发电机的装机容量是设计阶段的关键环节。但是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设计人员手动计算的方式确定CCHP系统发电机的装机容量,该方式计算步骤冗长且耗时较多,并且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精度很难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计算CCHP发电机装机容量造成计算结果精度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包括:
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进行温度调节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
通过所述累计冷负荷预设所述CCHP发电机的第一装机容量,并计算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对应的第一运行小时数;其中,所述第一小时数为设定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在供冷季提供所述累计冷负荷的累计运行时间;
确定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第一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能够使得预设对应关系成立的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其中,预设对应关系是预设供能系统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对应关系;
判断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与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T’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将第一确定为CCHP发电机的装机容量,否则,调整第一装机容量,直至根据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确定的第二运行小时数和第一运行小时数相等时为止,将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作为装机容量。
可选的,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包括:
获取在设定日所述CCHP发电机24小时的逐时负荷;
根据所述24小时逐时冷负荷确定所述CCHP发电机在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其中,所述设定负荷率与所述日累计冷负荷一一对应,并且每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日累计冷负荷为24小时冷负荷之和,每个小时的冷负荷为负荷面积指标、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空调面积和所述设定负荷率对应的逐时负荷系数的乘积;
根据所述建筑物在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确定供冷季所述CCHP发电机分别以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工作的天数;
根据所述天数和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确定所述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积冷负荷。
可选的,所述预设供能系统为地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或污水源热泵中的一种。
可选的,当所述预设供能系统为地源热泵时,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能够使得预设对应关系成立的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包括:
以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到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供能成本随所述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一函数;
以所述地源热泵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随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二函数;
确定第一函数与第二函数所对应曲线的交点,则所述交点对应的运行小时数为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所述交点对应的供能成本为所述第一供能成本。
可选的,判断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与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T’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对所述CCHP发电机的装机容量进行调整包括:
若T’<T,则减小所述第一CCHP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机容量;否则增大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置容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进行温度调节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
计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累计冷负荷预设所述CCHP发电机的第一装机容量,并计算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对应的第一运行小时数;其中,所述第一小时数为设定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在供冷季提供所述累计冷负荷的累计运行时间;
对应关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第一对应关系;
关联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能够使得预设对应关系成立的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其中,预设对应关系是预设供能系统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对应关系;
调整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与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T’如果相同,将第一确定为CCHP发电机的装机容量,否则,调整第一装机容量,直至根据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确定的第二运行小时数和第一运行小时数相等时为止,将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作为装机容量。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在设定日所述CCHP发电机24小时的逐时负荷;根据所述24小时逐时冷负荷确定所述CCHP发电机在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其中,所述设定负荷率与所述日累计冷负荷一一对应,并且每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日累计冷负荷为24小时冷负荷之和,每个小时的冷负荷为负荷面积指标、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空调面积和所述设定负荷率对应的逐时负荷系数的乘积;根据所述建筑物在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确定供冷季所述CCHP发电机分别以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工作的天数;根据所述天数和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确定所述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积冷负荷。
可选的,当所述预设供能系统为地源热泵时,所述关联单元具体用于以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到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供能成本随所述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一函数;以所述地源热泵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随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二函数;确定第一函数与第二函数所对应曲线的交点,则所述交点对应的运行小时数为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所述交点对应的供能成本为所述第一供能成本。
可选的,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当判断T’<T,则减小所述第一CCHP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机容量;否则增大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置尺寸。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页面缓存方法及设备,。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将设定供能成本下,设定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对应的运行小时数与设定供能系统的运行小时数进行比较,准确的计算出CCHP发电机的最优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并基于该最优供冷季运行小时数逐步的调整CCHP的装机容量,从而得到符合建筑物需求的CCHP发电机装机容量,并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计算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进行温度调节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
CCHP系统能够进行供冷以及供热,在该实施例中,针对CCHP供冷情况确定CCHP发电机的尺寸。
步骤102,通过所述累计冷负荷预设所述CCHP发电机的第一装机容量,并计算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对应的第一运行小时数;其中,所述第一小时数为设定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在供冷季提供所述累计冷负荷的累计运行时间;
步骤103,确定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104,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能够使得预设对应关系成立的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其中,预设对应关系是预设供能系统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对应关系;
在该实施例中,该预设供能系统可以是地源热泵或海水源热泵或污水源热泵等。
由于不同运行时间下单位千瓦时的供冷成本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大,单位千瓦时的供冷成本是减小的。所以CCHP和地源热泵的供冷成本曲线会有一个交点,在交点之前CCHP的单位千瓦时的运行成本高于地源热泵,交点之后CCHP的单位千瓦时的运行成本低于地源热泵,所以在该步骤中满足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的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就是这个时间交点,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该时间交点作为判定CCHP发电机运行小时数的依据,就可确定一个为了节能且满足用户需求的装机容量。
步骤105,判断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与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T’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将第一确定为CCHP发电机的装机容量,否则,调整第一装机容量,直至根据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确定的第二运行小时数和第一运行小时数相等时为止,将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作为装机容量。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第一装机容量是根据经验设置的一个初始值,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装机容量,如果在步骤105确定第二运行小时数T与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T’不相同,则可以确定预设的第一装机容量不是最理想的装机容量,进一步则可以根据第二运行小时数T与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T’的大小关系有针对性的在第一装机容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具体调整的方式可以是:
若T’<T,则减小所述第一CCHP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机容量;否则增大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置容量。
可选的,为了准确的计算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在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以建筑物在一天当中每个小时的耗能情况为基础计算该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具体实现步骤可以是(流程步骤如图2所示):
步骤201,获取在设定日所述CCHP发电机24小时的逐时冷负荷;
步骤202,根据所述24小时逐时冷负荷确定所述CCHP发电机在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其中,所述设定负荷率与所述日累计冷负荷一一对应,并且每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日累计冷负荷为24小时冷负荷之和,每个小时的冷负荷为负荷面积指标、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空调面积和所述设定负荷率对应的逐时负荷系数的乘积;
其中,面积冷负荷指标及24小时逐时冷负荷系数可以查询经验数值。
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进行温度调节时,CCHP设备的负荷大小会不相同,所以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温度划分为几个区间,例如:区间1、区间2、区间3和区间4,在不同的区间所对应的具体负荷不同,例如区间1时设备对应最大的负荷,则区间1是设备在100%负荷率下工作,其它区间可以是:区间2对应75%、区间3对应50%、区间4对应25%。
另外,在不同天气情况下24小时逐时冷负荷系数也会不相同,所以在计算不同负荷率的日累计冷负荷时,需要确定每个负荷率所对应的24小时逐时冷负荷系数。
步骤203,根据所述建筑物在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确定供冷季所述CCHP发电机分别以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工作的天数;
因为天气是变化的,所以在供冷季各个负荷率都有可能出现只是出现的天数会有不同,所以基于每个负荷率在整个供冷季内所占的天数可以更精确的确定供冷季的累计冷负荷。
步骤204,根据所述天数和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确定所述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积冷负荷。
在确定每个负荷率的天数以及每个负荷率所对应的日累冷计负荷之后,就可以通过简单的算法确定供冷季所需要提供的累计冷负荷。
例如:供冷季的累计冷负荷=25%负荷率的天数*25%的CCHP日累计冷负荷+50%负荷率的天数*50%的CCHP日累计冷负荷+75%负荷率的天数*75%的CCHP日累计冷负荷+100%负荷率的天数*100%的CCHP日累计冷负荷。
可选的,为了便于确定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学方式实现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的计算(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可以是(其中,预设供能系统为地源热泵):
步骤301,以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到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供能成本随所述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一函数;
步骤302,以所述地源热泵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随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二函数;
步骤303,确定第一函数与第二函数所对应曲线的交点,则所述交点对应的运行小时数为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所述交点对应的供能成本为所述第一供能成本。
在具体的应用实例中,假设CCHP发电机进行供冷,并且预设功能系统为地源热泵,则具体实现可以是:
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运行时间的坐标点可以取288、576、864、1152、1440、1728、2016、2304、2592、2880单位小时;
假如CCHP和地源热泵的装机分别为x,y,则CCHP发电机的供冷量为:288*x,…….2880*x;地源热泵的供冷量为;288*y,……..2880*y;(单位KW.h)
计算CCHP及地源热泵运行相应时间段的费用,费用/相应运行时间的供冷量=单位冷负荷的供能成本。
地源热泵相应供冷时间费用包括:电费(电价*供冷量/cop)、水费(水价*供冷量*(3.6/4.1868/6)*0.04)、维修费(设备初投资*0.6*0.025)、折旧费(设备初投资*(1-残值率)/折旧年限);
CCHP的相应供冷时间费用包括:燃气费(燃气价格*供热量/CCHP供冷效率/0.42/10)、水费(水价*供冷量*(3.6/4.1868/6)*0.01)、电费(电价*供冷量*0.005)、维修费(设备初投资*0.025)、折旧费(设备初投资*(1-残值率)/折旧年限)。
根据运行小时数和供能成本所对应形成的坐标点,通过拟合曲线CCHP发电机与地源热泵对应得到两条不同的曲线方程;
通过求两条曲线方程的交点,从而得到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用的CCHP系统可以供冷以及供暖,基于供冷所对应装机容量大于供暖,为了满足实用需求,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则以供冷季为基础进行方案说明,但并不是局限于本发明方案所提供的方法只能通过供冷季计算合理的装机容量;通过本案名方案所提供的思路也可以通过供暖季的负荷确定合适的装机容量,基于供暖季负荷确定CCHP系统中发电机容量的方式与供冷季相同。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将设定供能成本下,设定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对应的运行小时数与设定供能系统的运行小时数进行比较,准确的计算出CCHP发电机的最优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并基于该最优供冷季小时数逐步的调整CCHP的装机容量,从而得到符合建筑物需求的CCHP发电机装机容量,并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401,用于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进行温度调节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
计算单元402,用于通过所述累计冷负荷预设所述CCHP发电机的第一装机容量,并计算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对应的第一运行小时数;其中,所述第一小时数为设定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在供冷季提供所述累计冷负荷的累计运行时间;
对应关系确定单元403,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第一对应关系;
关联单元404,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能够使得预设对应关系成立的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其中,预设对应关系是预设供能系统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对应关系;
调整单元405,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与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T’如果相同,将第一确定为CCHP发电机的装机容量,否则,调整第一装机容量,直至根据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确定的第二运行小时数和第一运行小时数相等时为止,将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作为装机容量。
可选的,该确定单元401具体用于获取在设定日所述CCHP发电机24小时的逐时负荷;根据所述24小时逐时冷负荷确定所述CCHP发电机在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其中,所述设定负荷率与所述日累计冷负荷一一对应,并且每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日累计冷负荷为24小时冷负荷之和,每个小时的冷负荷为负荷面积指标、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空调面积和所述设定负荷率对应的逐时负荷系数的乘积;根据所述建筑物在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确定供冷季所述CCHP发电机分别以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工作的天数;根据所述天数和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确定所述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积冷负荷。
可选的,当所述预设供能系统为地源热泵时,所述关联单元404具体用于以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到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供能成本随所述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一函数;以所述地源热泵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随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二函数;确定第一函数与第二函数所对应曲线的交点,则所述交点对应的运行小时数为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所述交点对应的供能成本为所述第一供能成本。
可选的,该调整单元405具体用于当判断T’<T,则减小所述第一CCHP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机容量;否则增大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置容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将设定供能成本下,设定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对应的运行小时数与设定供能系统的运行小时数进行比较,准确的计算出CCHP发电机的最优供冷季小时数。并基于该最优供冷季小时数逐步的调整CCHP的装机容量,从而得到符合建筑物需求的CCHP发电机装机容量,并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进行温度调节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
通过所述累计冷负荷预设所述CCHP发电机的第一装机容量,并计算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对应的第一运行小时数;其中,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为设定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在供冷季提供所述累计冷负荷的累计运行时间;
确定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第一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能够使得预设对应关系成立的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其中,预设对应关系是预设供能系统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对应关系;
判断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与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T’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将第一装机容量确定为CCHP发电机的装机容量,否则,调整第一装机容量,直至根据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确定的第二运行小时数和第一运行小时数相等时为止,将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作为装机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包括:
获取在设定日所述CCHP发电机24小时的逐时冷负荷;
根据所述24小时的逐时冷负荷确定所述CCHP发电机在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其中,所述设定负荷率与所述日累计冷负荷一一对应,并且每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日累计冷负荷为24小时冷负荷之和,每个小时的冷负荷为负荷面积指标、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空调面积和所述设定负荷率对应的逐时负荷系数的乘积;
根据所述建筑物在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确定供冷季所述CCHP发电机分别以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工作的天数;
根据所述天数和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确定所述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积冷负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供能系统为地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或污水源热泵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供能系统为地源热泵时,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能够使得预设对应关系成立的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包括:
以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到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供能成本随所述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一函数;
以所述地源热泵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的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到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随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二函数;
确定第一函数与第二函数所对应曲线的交点,则所述交点对应的运行小时数为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所述交点对应的供能成本为所述第一供能成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与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T’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对所述CCHP发电机的装机容量进行调整包括:
若T’<T,则减小所述CCHP发电机的第一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机容量;否则增大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置容量。
6.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进行温度调节所需提供的累计冷负荷;
计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累计冷负荷预设所述CCHP发电机的第一装机容量,并计算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对应的第一运行小时数;其中,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为设定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在供冷季提供所述累计冷负荷的累计运行时间;
对应关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第一对应关系;
关联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能够使得预设对应关系成立的第二运行小时数T和第一供能成本;其中,预设对应关系是预设供能系统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与供能成本的对应关系;
调整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与所述第一运行小时数T’如果相同,将第一装机容量确定为CCHP发电机的装机容量,否则,调整第一装机容量,直至根据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确定的第二运行小时数和第一运行小时数相等时为止,将调整后的第一装机容量作为装机容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在设定日所述CCHP发电机24小时的逐时冷负荷;根据所述24小时的逐时冷负荷确定所述CCHP发电机在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其中,所述设定负荷率与所述日累计冷负荷一一对应,并且每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日累计冷负荷为24小时冷负荷之和,每个小时的冷负荷为负荷面积指标、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空调面积和所述设定负荷率对应的逐时负荷系数的乘积;根据所述建筑物在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确定供冷季所述CCHP发电机分别以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工作的天数;根据所述天数和所述多个设定负荷率所对应的多个日累计冷负荷确定所述待安装CCHP发电机的建筑物在供冷季所需提供的累积冷负荷。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供能系统为地源热泵时,所述关联单元具体用于以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所对应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到所述第一装机容量的CCHP发电机供能成本随所述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一函数;以所述地源热泵的供冷季运行小时数为自变量,单位KWh的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为因变量,得所述地源热泵的供能成本随供冷季运行小时数变化的第二函数;确定第一函数与第二函数所对应曲线的交点,则所述交点对应的运行小时数为所述第二运行小时数T,所述交点对应的供能成本为所述第一供能成本。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当判断T’<T,则减小所述CCHP发电机的第一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机容量;否则增大所述第一装机容量得到第二装置容量。
CN201610788948.7A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295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88948.7A CN106329578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88948.7A CN106329578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9578A CN106329578A (zh) 2017-01-11
CN106329578B true CN106329578B (zh) 2019-04-16

Family

ID=57789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88948.7A Active CN106329578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295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4574A (zh) * 2018-05-30 2018-11-06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公共建筑物负荷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5222227A (zh) * 2022-07-05 2022-10-21 北京京能国际综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库的碳排放量确定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21443C (zh) * 2007-07-19 2009-07-29 清华大学 基于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励磁控制方法
EP2827467A3 (en) * 2013-07-18 2015-04-22 Solantro Semiconductor Corp. Stabilized power generation
CN104201710B (zh) * 2014-07-25 2016-08-24 国家电网公司 应用最大熵原理的风电最大装机容量预测方法
CN104795833B (zh) * 2015-05-08 2017-07-28 武汉大学 一种独立微电网蓄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9578A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haddar et al. A Lagrangian decomposition approach for the pump scheduling problem in water networks
Li et al. A hybrid optimization-based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with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N102623989B (zh) 一种间歇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
Luo et al. Bi-level optimization of design, operation, and subsidies for standalone solar/diesel multi-generation energy systems
EP2950414A1 (en) Power system control system
Xu et al. Look-ahead risk-constrained scheduling for an energy hub integrated with renewable energy
Agamah et al. A heuristic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load-leveling and peak demand reduction us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N104536826B (zh) 一种面向风光多能源数据中心的实时任务绿色调度方法
EP2966748A1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and server
CN106329578B (zh) 一种确定cchp发电机装机规模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84875A (zh) 能源互联网多目标优化方法
Jones et al. Evaluation of distributed building thermal energy storage in conjunction with wind and sola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Rozali et al. Integration of diesel plant into a hybrid power system using power pinch analysis
Zhang et al. Efficient design of energy microgrid management system: a promoted Remora optimization algorithm-based approach
Liu et al. A novel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matching model in park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N103259258B (zh) 微电网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6451883A (zh) 一种园区多能协同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Qu et al. Synergetic power-gas flow with space-time diffusion control of air pollutants using a convex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CN109886449A (zh) 一种基于用户用电行为的地区电网负荷预测方法
CN112883630A (zh) 用于风电消纳的多微网系统日前优化经济调度方法
Farham et al. Robust performance of photovoltaic/wind/grid based large electricity consumer
Huang et al. An optimal control method of ice-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based on reducing direct cooling cost sequentially
Chen et al. A multi-energy microgrid modelling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exergy theory
Srinivasarao et al. A simple and reliable method of design for standalone photovoltaic systems
So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dispatching strategy of desalination load participation in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65001 Langfang District, He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 Xiang Road, Xinyuan Road, new Aust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outh Block B

Patentee after: ENN FANN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001 Langfang District, He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 Xiang Road, Xinyuan Road, new Aust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outh Block B

Patentee before: ENN UBIQUITOUS ENERGY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3

Address after: 266555 Experience Operating Center of Sino-German Eco-Park, 2877 Unity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XINAO INTELLIGENT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001 Langfang District, He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 Xiang Road, Xinyuan Road, new Aust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outh Block B

Patentee before: ENN FANN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555 Experience Operating Center of Sino-German Eco-Park, 2877 Unity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Xinao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Experience Operating Center of Sino-German Eco-Park, 2877 Unity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XINAO INTELLIGENT ENER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