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7221C - 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7221C
CN100507221C CNB2006100066273A CN200610006627A CN100507221C CN 100507221 C CN100507221 C CN 100507221C CN B2006100066273 A CNB2006100066273 A CN B2006100066273A CN 200610006627 A CN200610006627 A CN 200610006627A CN 100507221 C CN100507221 C CN 10050722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mentioned
relief
camshaft
relief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066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1302A (zh
Inventor
阿久津敏治
泽村吉信
早田雄一
小林英男
坂本文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1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1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72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72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起动马达的4冲程内燃机,具备凸轮轴(19),该凸轮轴上通过单向离合器(34)安装有减压凸轮(35),在上述凸轮轴(19)反转时单向离合器(34)传递扭矩。减压凸轮(35)具有卡合突部(39),用于在普通操作中以预定角度保持减压凸轮。卡合突部(39)具有位于减压凸轮(35)反转时的朝前侧上的轻度倾斜表面(39a)。挡片(41)穿过设置在缸盖(3)等上的挡片支承部(40),以在弹簧(42)的作用力下向卡合突部(39)伸出,并与卡合突部(39)接合。从而使得容易为减压凸轮提供止挡装置。

Description

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本申请为本田技研株式会社提交的、申请号为“028009673”、发明名称为“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起动马达帮助4冲程内燃机起动的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4冲程内燃机其机械式减压装置设有与和凸轮轴一体的吸气凸轮及排气凸轮之一相邻接的减压凸轮,在起动时,由减压凸轮使摇臂摇动,并不由吸气凸轮或排气凸轮打开吸气阀或排气阀,而是由起动马达帮助曲轴加速旋转。减压凸轮通过仅有在凸轮轴反转时才能传递扭矩的单向离合器支承在凸轮轴上。
这样的4冲程内燃机,在该内燃机停止时,靠内燃机旋转系的旋转惯性继续旋转的曲轴在压缩行程的上死点之前,当在由于燃烧室的压力升高而在暂时停止运转之后反转时,介装在凸轮轴和减压凸轮之间的单向离合器变成连接状态,减压凸轮也与凸轮轴一起反转,由减压凸轮的凸轮凸部打开吸气阀、排气阀的任意一个,因此,能减轻由起动马达驱动的曲轴的正转扭矩,帮助内燃机起动。
有的减压装置将4冲程内燃机停止运转时的减压凸轮的凸轮凸部位置设定在规定的位置,因此,以往在该减压凸轮上突设卡合片,同时在缸盖上形成朝向该卡合片的盲孔,在该盲孔中依次嵌装螺旋弹簧和挡块(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5-86824号)。
但是,上述机械式的减压装置,为了与吸气凸轮或排气凸轮相接触,使枢轴支承在摇臂上的辊子也与减压凸轮相接触。因此,摇臂的宽度变大了,摇臂的惯性质量增大了,而且难以减小整个气门传动装置的体积。
另一方面,上述带减压装置的4冲程内燃机,虽然缸盖罩等部件在上述盲孔的开口延伸侧为能自如拆装,但在缸盖和缸盖罩为一体的场合,将上述挡块安装在缸盖上是颇为麻烦的,另外,维修保养需要劳力和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获得一种克服了上述缺点的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式提供的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具备凸轮轴和由与该凸轮轴一体的吸气凸轮和排气凸轮分别驱动其开闭的吸气阀和排气阀,还具有用于起动的起动马达;减压凸轮通过仅在上述凸轮轴反转时才能传递扭矩的单向离合器与上述吸气凸轮和排气凸轮的至少一个相邻接地嵌装在上述凸轮轴上;设有在上述减压凸轮动作时,与该减压凸轮相关联并使上述吸气阀和排气阀的至少一个处于开阀状态的阀开关驱动部件,其特征是:在上述减压凸轮的外周设有卡合突部,该卡合突部将其在上述减压凸轮反转时成为反转方向前方的一侧形成为倾斜面,该倾斜面从基部向前端部缓慢地倾斜,设置由朝向上述减压凸轮的卡合突部的弹簧使其伸出并卡在该卡合突部上的挡片,该挡片可滑动地朝向减压凸轮贯通设置在内燃机的缸盖、缸盖罩或凸轮轴座上的挡片支承部的贯通孔,上述弹簧的后端与插入到上述贯通孔基端部内的螺栓连接。
由于象上述那样构成减压装置,枢轴支承在阀开关驱动部件上的凸轮辊仅与吸气凸轮或排气凸轮接触就足够了,因此,凸轮辊的长度短,结果是阀开关驱动部件的宽度变窄了,阀开关驱动部件的惯性质量变小了,避免了使吸气阀或排气阀始终具有向关阀的方向运动的趋势的气门弹簧的弹簧载荷的增加,减少了用于驱动气门传动装置的动力,而且,可以减小气门传动装置的体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形式提供的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具备凸轮轴和由与该凸轮轴一体的吸气凸轮和排气凸轮分别驱动其开闭的吸气阀和排气阀,还具有用于起动的起动马达;减压凸轮通过仅在凸轮轴反转时才能传递扭矩的单向离合器与吸气凸轮和排气凸轮的至少一个相邻接地嵌装在上述凸轮轴上;设有在减压凸轮动作时,与该减压凸轮相关联并使吸气阀和排气阀的至少一个处于开阀状态的阀开关驱动部件,其特征是:在上述减压凸轮的外周设有卡合突部,该卡合突部将其在上述减压凸轮反转时成为反转方向前方的一侧形成为倾斜面,该倾斜面从基部向前端部缓慢地倾斜,设置由朝向上述减压凸轮的卡合突部的弹簧使其伸出并卡在该卡合突部上的挡片,该挡片可滑动地朝向减压凸轮贯通,设置在内燃机的缸盖、缸盖罩或凸轮轴座上的挡片支承部的贯通孔。
由于象上述那样构成减压装置,即使不象以往的减压装置那样将挡片嵌装在朝向从缸盖向着减压凸轮的活塞滑动方向的盲孔中,只要能在应设置挡片的位置上的挡片延长方向上的缸盖、缸盖罩或凸轮轴座上设置具备能嵌合挡片的贯通孔的挡片支承部,不论有无缸盖罩以及挡片朝向什么方向,都可容易地设置在正常的运转状态下将减压凸轮保持在规定角度的挡片,能使结构简单,能大幅度提高组装性和维修性,而且便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单缸OHC4冲程内燃机的侧视图。
图2是该内燃机的主要部位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缸盖部的剖视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5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6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7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8是该实施例的减压凸轮和挡片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该实施例的排气摇臂的侧视图。
图10是该实施例的排气摇臂的俯视图。
图11是沿图9的XI-X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2是上述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凸轮轴方向的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凸轮轴方向的配置示意图。
图14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排气阀附近的剖视图。
图15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16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17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18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凸轮轴方向的配置示意图。
图20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排气阀附近的剖视图。
图21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22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23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图24是该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作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图1至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
搭载在图未示的摩托车上、且具备本发明的减压装置的单缸OHC4冲程内燃机0的本体,如图1和图2所示,由以下部分构成:气缸孔4大致指向前方(在图1中为右方,在图2中为上方)水平方向的缸体1;配置在该缸体1的后端的曲轴箱2;配置在上述缸体1的前端的缸盖3,在上述缸体1上形成有气缸孔4,由从车体前方贯通缸盖3和缸体1旋合在曲轴箱2上的螺栓将缸体1、曲轴箱2和缸盖3连接成一体。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上述缸体1的气缸孔4中嵌装有能自如滑动的活塞5,指向车宽方向且能自如转动地枢轴支承在曲轴箱2上的曲轴6和活塞5由连杆7连接,曲轴6与活塞5的往复移动连动,在图1中驱动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在曲轴箱2上与曲轴6平行地枢轴支承有能自如转动的主轴8和副轴9,副轴9从曲轴箱2突出到外部,环形链条(图未示)挂在与副轴9的一端设计成一体的、图未示的驱动链轮和与图未示的后轮一体的从动链轮(图未示)上,在上述曲轴6和主轴8上设有离合器,而且,在主轴8和副轴9上设有图未示的齿轮,在曲轴6以高于一定的转速旋转且离合器连接着的状态下,通过有选择地啮合上述主轴8和副轴9的齿轮,就能以规定的变速比驱动图未示的后车轮旋转。
再有,如图3至图7所示,在缸盖3上形成有与气缸孔4上部的燃烧室10连通的吸气通道11和排气通道12,设置在该吸气通道11上的吸气阀13和设置在排气通道12上的排气阀14配置成V字形,且设计成能自如开闭,定位器15一体地安装在该吸气阀13和排气阀14的顶部,由介装在定位器15和缸盖3之间的气门弹簧16的弹性力使上述吸气阀13和排气阀14始终有要被关闭的趋势。而且,在吸气通道11的上游一侧配设有朝向上游一侧、且图未示的节流阀、气化器和滤清器。
另外,如图3所示,在吸气阀13和排气阀14的上方空间的中央,设有凸轮轴19。如图2所示,该凸轮轴19一体地具备吸气凸轮17和排气凸轮18,通过一对轴承20能自如转动地枢轴支承在缸盖3上。从动链轮22由多根螺栓21一体地安装在该凸轮轴19的一端,环形链条24挂在与曲轴6一体的驱动链轮23和上述从动链轮22上,驱动凸轮轴19以曲轴6转速的1/2旋转。
再有,如图3至图7所示,在缸盖3上支承有分别位于上述吸气阀13及排气阀14的各顶端和凸轮轴19的中间部的上方、且与凸轮轴19平行的1对摇臂轴25,在该摇臂轴25上枢轴支承有能分别自如摇动的吸气摇臂26和排气摇臂27,在该吸气摇臂26和排气摇臂27的一端旋入挺杆调整螺钉28,由锁紧螺母29将其固定成一体。另外,如图9至图11所示,在嵌装在吸气摇臂26和排气摇臂27的另一端的二叉状端部27a上的辊子支承轴30上,通过滚针轴承31枢轴支承有能自如转动的凸轮辊32。
再有,在上述排气摇臂27的另一端的二叉状端部27a的内、外侧的端部的下面(在图9~图11中),形成有能与后述的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接触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如图9所示,该减压凸轮接触部33制成从吸气摇臂26和排气摇臂27的二叉状端部27a的一侧的部片向减压凸轮35突出的形式。
而且,如图2和图12所示,减压凸轮35与上述排气摇臂27的外侧的端部27a相邻接,通过单向离合器34嵌装在凸轮轴19上,在图3至图7中,使其在凸轮轴19向顺时针方向正转(向箭头N方向旋转)的场合,凸轮轴19的顺时针方向的扭矩几乎不会传递到减压凸轮35,在凸轮轴19向逆时针方向反转(向箭头R方向旋转)的场合,凸轮轴19的逆时针方向的扭矩能传递到减压凸轮35。
另外,如图8所示,在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上形成有:缺口部37;位于缺口部37的顺时针方向一侧的凸轮凸部38;在该缺口部37与排气摇臂27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接触的状态下,能卡在后述的挡片41上的卡合突部39。
再有,在图3至图8中,在缸盖3上从左侧(车体上方)向凸轮轴19形成有挡片支承部40,在该挡片支承部40的贯通孔40a中,向凸轮轴19可滑动地嵌装有能与其前端的小直径部卡合的挡片41,同时,可松动地嵌装有与挡片41的后端连接的螺旋弹簧42(图8),且在挡片支承部40的基端部旋合有与上述螺旋弹簧42的后端连接的螺栓43。在减压凸轮35向正转方向N(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场合,卡合突部39被卡在挡片41上,另外,在减压凸轮35向反转方向R(逆时针方向)旋转、卡合突部39的倾斜面39a与挡片41接触的场合,挡片41被卡合突部39的倾斜面39a弹性地压入到内侧,减压凸轮35的卡合突部39并不会被挡片41卡住,而能越过挡片41。
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由于象上述那样构成,所以,在正常的运转状态下,当内燃机0停止运转时,在压缩行程的上死点之前,曲轴6由于燃烧室10内的压力升高而停止转动。此时的凸轮轴19的吸气凸轮17及排气凸轮18和减压凸轮35处于图3所示的位置。
而且,在曲轴6暂时停止之后,曲轴6由于燃烧室10内的很高的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只反转微小的角度,若凸轮轴19也因此而反转后停止转动,则如图4所示,通过仅向反转方向传递扭矩的单向离合器34,减压凸轮35也反转相同的角度后停止转动。此时,排气摇臂27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止挡在减压凸轮35的凸轮凸部38上,排气摇臂27向顺时针方向摇动,即使是压缩行程排气阀14也能被打开。
在图4所示的停止运转的状态下,若凸轮轴19与被图未示的起动马达驱动旋转的曲轴6连动地向顺时针方向正转,则如图5所示,虽然排气凸轮18接近排气摇臂27的凸轮辊32,但在此期间,由于排气摇臂27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与减压凸轮35的凸轮凸部38相接触,在减压凸轮35上作用有摩擦力,而且,单向离合器34并不将正转力矩传递到减压凸轮35,所以,减压凸轮35与凸轮轴19及排气凸轮18的正转无关,而停止转动。
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若凸轮轴19进一步正转,变成图6所示的状态,则排气摇臂27的凸轮辊32止挡在排气凸轮18的凸轮凸部,排气摇臂27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离开减压凸轮35的凸轮凸部38,所以,减压凸轮35变成完全未约束的状态,减压凸轮35由于单向离合器34的很小的正转传递的扭矩而与凸轮轴19一起向顺时针方向同步旋转,减压凸轮35的卡合突部39接触并被挡片41卡住,减压凸轮35停止在该位置。
而且,若凸轮轴19及排气凸轮18进一步正转,如图7所示,排气凸轮18的凸轮凸部离开排气摇臂27的凸轮辊32时,则排气摇臂27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落入到减压凸轮35的缺口部37,解除减压凸轮35的减压功能,因此,单缸OHC4冲程内燃机0转换到正常的运转状态。
这样一来,由于从压缩行程的上死点经由膨胀行程、排气行程一直到吸气行程结束之前,燃烧室10与大气连通,所以,排除了由于燃烧室10内的压力升高而产生的单缸OHC4冲程内燃机0的正转阻力,曲轴6的正转能平稳且充分地加速,单缸OHC4冲程内燃机0能可靠地起动。
另外,由于枢轴支承在排气摇臂27的端部上的凸轮辊32并不与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上相接触,而是支承该凸轮辊32的排气摇臂27的二叉状端部27a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与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相接触,所以,凸轮辊32在其旋转轴方向并不长,因此,能减小排气摇臂27的宽度,其结果是,能将排气摇臂27作得较小,并能使整个气门传动装置很紧凑,能使单缸OHC4冲程内燃机0体积小重量轻。
以下,对图13至图18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描述。该实施例是将本发明的减压装置应用于摆臂式的单缸DOHC4冲程内燃机的例子,减压凸轮与排气凸轮邻接设置。
如图14所示,排气摆臂50将其基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摆臂轴51上,通过锁紧螺母29安装在其前端部的挺杆调整螺钉28的下端与排气阀14的轴杆部14a的上端相接触。排气阀14由于安装在定位器15和缸盖3一侧的弹簧座之间的气门弹簧16而具有向关阀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排气摆臂50的中央部50a,凸轮辊32通过滚针轴承31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辊子支承轴30上。在排气摆臂50的上述凸轮辊32的上方,设有用图未示的环形链条由曲轴驱动以曲轴的1/2的转速旋转的凸轮轴19,在该凸轮轴19上设有与其成为一体并旋转的排气凸轮18。图13中画出的是该排气凸轮的凸轮凸部18a与凸轮辊32接触的状态。凸轮轴19保持在由上部凸轮轴座44U和下部凸轮轴座44L构成的凸轮轴座44上。它们被缸盖罩45覆盖着。
如图13所示,在凸轮轴19上嵌装有与排气凸轮18邻接且具备单向离合器34的减压凸轮35。在图14至图18中,在凸轮轴19向顺时针方向正转(向箭头N方向旋转)的场合,凸轮轴19的顺时针方向的扭矩几乎不会传递到减压凸轮35,在凸轮轴19向逆时针方向反转(向箭头R方向旋转)的场合,凸轮轴19的逆时针方向的扭矩能传递到减压凸轮35。
如图14所示,在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上形成有缺口部37和位于该缺口部37的顺时针方向一侧的凸轮凸部38。在上述排气摆臂50的中央部50a一侧的上面,形成有能与上述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接触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
在凸轮轴上方的上部凸轮轴座44U上,向着凸轮轴19形成有挡片支承部40,在该挡片支承部40的贯通孔40a的前端小直径部可滑动地安装有用后端与螺栓43连接的螺旋弹簧42从后方推压的挡片41。另外,在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上,在轴向上与上述凸轮凸部38错开的位置上,形成有与上述挡片41接触的卡合突部39。在减压凸轮外周面36上,卡合突部39设置在当排气摆臂5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与减压凸轮35的缺口部37接触时与挡片41接触的位置。
在图14至图18中,在减压凸轮35向正转方向(N方向)旋转的场合,减压凸轮35的卡合突部39卡在挡片41上,另外,在减压凸轮35向反转方向(R方向)旋转的场合,挡片41被卡合突部39的倾斜面39a弹性地压向内侧,减压凸轮35不能被挡片41卡住。
由于第2实施例象上述那样构成,所以,在正常运转(正转、向N方向旋转)之后,若内燃机停止运转,则在压缩行程的上死点之前,曲轴停止转动,此时的排气凸轮18和减压凸轮35的位置示于图14。即,减压凸轮35的卡合突部39被挡片41卡住,排气摆臂5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处于落入到减压凸轮35的缺口部37中的位置。
而且,在曲轴6暂时停止后,若由于燃烧室内的很高的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R方向)反转,则由于单向离合器34的啮合,减压凸轮35也反转相同的角度,停止在图15所示的位置。即,减压凸轮35的凸轮凸部38止挡在排气摆臂5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上,排气摆臂5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若干角度,变成即使是压缩行程排气阀14也能被打开一点的状态。这是停止运转时的状态。
在图15的停止运转的状态下,若该内燃机被起动,凸轮轴19与被图未示的起动马达驱动旋转的曲轴连动,向顺时针方向正转(N方向),则如图16所示,排气凸轮18接近排气摆臂50的凸轮辊32。此时,由于减压凸轮35的凸轮凸部38止挡在排气摆臂5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所以作用有摩擦力,而且,由于凸轮轴19的旋转是正转(N方向),所以,单向离合器34处于解除连接的状态。因此,即使凸轮轴19和排气凸轮18旋转,减压凸轮35也处于暂时停止的状态。
从图16的状态开始,凸轮轴19进一步正转,如图17所示,在变成排气摆臂50的凸轮辊32止挡在排气凸轮18的凸轮凸部18a的状态时,由于减压凸轮35的凸轮凸部38离开排气摆臂5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所以,作用的摩擦力也消失了,减压凸轮35变成无约束的状态,靠单向离合器34的很小的正转传递扭矩与凸轮轴19一起向顺时针方向同步转动,在减压凸轮35的卡合突部39接触并被挡片41卡住时,减压凸轮35停止在该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凸轮轴19正转几圈,在减压凸轮35随之小角度地同步转动几圈之后被卡住的现象。
凸轮轴19和排气凸轮18继续正转,如图18所示,若减压凸轮35被挡片41卡住,排气凸轮18的凸轮凸部18a离开凸轮辊32,则排气摆臂5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落入到减压凸轮35的缺口部37,解除了减压凸轮35的减压功能,因此,内燃机在此之后转换到正常的运转状态。
如以上所述,由于枢轴支承在排气摆臂50的中央部50a上的凸轮辊32并不与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相接触,支承该凸轮辊32的排气摆臂50的中央部一侧上面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与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相接触,所以,凸轮辊32在其支承轴30方向上并不长,因此,能减小排气摆臂50的宽度,其结果是,能将排气摆臂50作得较小,并能使整个气门传动装置很紧凑,能使单缸DOHC4冲程内燃机体积小重量轻。
以下对图19至图24所示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描述。该实施例是将本发明的减压装置应用于直动方式的单缸DOHC4冲程内燃机的例子。减压凸轮与排气凸轮邻接设置。
如图20所示,排气阀挺杆60的本体由圆筒部61和与该圆筒部61一体的辊子支承部62构成,在覆盖排气阀14的轴杆14a的上端部的位置,能在该轴杆14a的方向上滑动地保持在缸盖3上。辊子支承部62的中央下面通过垫片63与轴杆14a的上端相接触。上述排气阀14由于安装在定位器15和缸盖3一侧的弹簧座之间的气门弹簧16而具有向关阀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排气阀挺杆60的中央上部,凸轮辊32通过滚针轴承31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辊子支承轴30上。在排气阀挺杆60的上述凸轮辊32的上方,设有用图未示的环形链条由曲轴驱动以曲轴的1/2的转速旋转的凸轮轴19,在该凸轮轴19上设有与其成为一体并旋转的排气凸轮18。图19中画出的是该排气凸轮的凸轮凸部18a与凸轮辊32接触的状态。凸轮轴19保持在由上部凸轮轴座44U和下部凸轮轴座44L构成的凸轮轴座44上。它们被缸盖罩45覆盖着。
如图19所示,在凸轮轴19上嵌装有与排气凸轮18邻接且具备单向离合器34的减压凸轮35。在图20至图24中,在凸轮轴19向顺时针方向正转(向箭头N方向旋转)的场合,凸轮轴19的顺时针方向的扭矩几乎不会传递到减压凸轮35,在凸轮轴19向逆时针方向反转(向箭头R方向旋转)的场合,凸轮轴19的逆时针方向的扭矩能传递到减压凸轮35。
如图20所示,在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上形成有缺口部37和位于该缺口部37的顺时针方向一侧的凸轮凸部38。在上述排气阀挺杆60的辊子支承部62的一侧的上面,形成有能与上述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接触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
在图20中,在凸轮轴左方的下部凸轮轴座44L上,向着凸轮轴19形成有挡片支承部40,在该挡片支承部40的贯通孔40a的前端小直径部可滑动地安装有用后端与螺栓43连接的螺旋弹簧42从后方推压的挡片41。另外,在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上,在轴向上与上述凸轮凸部38错开的位置上,形成有与上述挡片41接触的卡合突部39。在减压凸轮外周面36上,卡合突部39设置在当排气阀挺杆6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与减压凸轮35的缺口部37接触时与挡片41接触的位置。而且,虽然挡片41设置在减压凸轮35的左侧(图20),但为了表示挡片41和卡合突部39的轴向位置,在图19中,将它们画在减压凸轮35的上方。
在图20至图24中,在减压凸轮35向正转方向(N方向)旋转的场合,减压凸轮35的卡合突部39被挡片41卡住,另外,在减压凸轮35向反转方向(R方向)旋转的场合,挡片41被卡合突部39的倾斜面39a弹性地压入到内侧,减压凸轮35不能被挡片41卡住。
由于第3实施例象上述那样构成,所以,在正常运转(正转、向N方向旋转)之后,若内燃机停止运转,则在压缩行程的上死点之前,曲轴停止转动,此时的排气凸轮18和减压凸轮35的位置示于图20。即,减压凸轮35的卡合突部39被挡片41卡住,排气阀挺杆6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处于落入到减压凸轮35的缺口部37中的位置。
而且,在曲轴暂时停止转动后,若由于燃烧室内的很高的压力而向逆时针方向(R方向)反转,则由于单向离合器34的啮合,减压凸轮35也反转相同的角度,停止在图21所示的位置。即,减压凸轮35的凸轮凸部38止挡在排气阀挺杆6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上,排气阀挺杆6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若干角度,变成即使是压缩行程排气阀14也能被打开一点的状态。这是停止运转时的状态。
在图21的停止运转的状态下,若该内燃机被起动,凸轮轴19与被图未示的起动马达驱动旋转的曲轴连动,向顺时针方向正转(N方向),则如图22所示,排气凸轮18接近排气阀挺杆60的凸轮辊32。此时,由于减压凸轮35的凸轮凸部38止挡在排气阀挺杆6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所以作用有摩擦力。而且,由于凸轮轴19的旋转是正转(N方向),所以,单向离合器34处于解除连接的状态。因此,即使凸轮轴19和排气凸轮18旋转,减压凸轮35也处于暂时停止的状态。
从图22的状态开始,凸轮轴19进一步正转,如图23所示,在排气阀挺杆60的凸轮辊32止挡在排气凸轮18的凸轮凸部18a上时,排气阀14打开的较大。在变成这种状态时,由于减压凸轮35的凸轮凸部38离开排气阀挺杆6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所以,作用的摩擦力也消失了,减压凸轮35变成无约束的状态,靠单向离合器34的很小的正转传递扭矩与凸轮轴19一起向顺时针方向同步转动。在减压凸轮35的卡合突部39接触并被挡片41卡住时,减压凸轮35停止在该位置。通常凸轮轴19正转几圈,在减压凸轮35随之小角度地同步转动几圈之后被卡住。
凸轮轴19和排气凸轮18继续正转,如图24所示,若减压凸轮35被挡片41卡住,排气凸轮18的凸轮凸部18a离开凸轮辊32,则排气阀挺杆60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落入到减压凸轮35的缺口部37,解除了减压凸轮35的减压功能,因此,内燃机在此之后转换到正常的运转状态。
如以上所述,由于枢轴支承在排气阀挺杆60的辊子支承部62上的凸轮辊32并不与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相接触,支承该凸轮辊32的排气阀挺杆60的辊子支承部62一侧上面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与减压凸轮35的外周面36相接触,所以,凸轮辊32在其支承轴30方向上并不长,因此,能减小排气阀挺杆60的辊子支承部62宽度,其结果是,能将排气阀挺杆60作得较小,能使整个气门传动装置很紧凑,能使单缸DOHC4冲程内燃机体积小重量轻。
以上虽然对由排气阀的开阀机构所构成的减压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对吸气阀也可以应用与上述相同的原理构成减压装置。

Claims (2)

1.一种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具备凸轮轴(19)和由与该凸轮轴(19)一体的吸气凸轮(17)和排气凸轮(18)分别驱动其开闭的吸气阀(13)和排气阀(14),还具有用于起动的起动马达;减压凸轮(35)通过仅在上述凸轮轴(19)反转时才能传递扭矩的单向离合器(34)与上述吸气凸轮(17)和排气凸轮(18)的至少一个相邻接地嵌装在上述凸轮轴(19)上;设有在上述减压凸轮(35)动作时,与该减压凸轮(35)相关联并使上述吸气阀(13)和排气阀(14)的至少一个处于开阀状态的阀开关驱动部件(26、27、50、60),其特征是:
在上述减压凸轮(35)的外周设有卡合突部(39),该卡合突部(39)将其在上述减压凸轮(35)反转时成为反转方向前方的一侧形成为倾斜面(39a),该倾斜面(39a)从基部向前端部缓慢地倾斜,设置由朝向上述减压凸轮(35)的卡合突部(39)的弹簧(42)使其伸出并卡在该卡合突部(39)上的挡片(41),该挡片(41)可滑动地朝向减压凸轮(35)贯通设置在内燃机的缸盖(3)、缸盖罩或凸轮轴座(44)上的挡片支承部(40)的贯通孔(40a),上述弹簧(42)的后端与插入到上述贯通孔(40a)基端部内的螺栓(4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其特征是:与上述吸气凸轮(17)和排气凸轮(18)的至少一个接触并转动的凸轮辊(32)能自如转动地枢轴支承在上述阀开关驱动部件(26、27、50、60)上,上述凸轮辊(32)具有不与上述减压凸轮(35)接触的轴向尺寸,在上述阀开关驱动部件上设有仅与上述减压凸轮(35)接触的减压凸轮接触部(33)。
CNB2006100066273A 2001-03-30 2002-02-22 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72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01426A JP4023585B2 (ja) 2001-03-30 2001-03-30 4ストロークサイクル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装置
JP2001101426 2001-03-30
JP2001101427 2001-03-3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09673A Division CN1267624C (zh) 2001-03-30 2002-02-22 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1302A CN1831302A (zh) 2006-09-13
CN100507221C true CN100507221C (zh) 2009-07-01

Family

ID=18954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662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7221C (zh) 2001-03-30 2002-02-22 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023585B2 (zh)
CN (1) CN10050722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56984B1 (ko) * 2007-02-14 2008-09-04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내연기관의 감압장치
JP4777955B2 (ja) * 2007-10-03 2011-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デコンプ装置
CN102797532B (zh) * 2011-05-23 2017-03-08 邓国峰 可变时间截面控制装置
JP6219537B2 (ja) * 2014-09-30 2017-10-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機構
CN106545420B (zh) * 2015-09-22 2020-06-02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起动及停止运转控制方法
CN112211764B (zh) * 2020-10-09 2022-04-08 江苏欣弘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维保的车用启动马达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7770A (en) * 1984-03-26 1985-10-30 Honda Motor Co Ltd Decompress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696266A (en) * 1985-05-14 1987-09-29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compression apparatus for engines
US4790271A (en) * 1986-05-09 1988-12-1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uto-decompression system for engin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7770A (en) * 1984-03-26 1985-10-30 Honda Motor Co Ltd Decompress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696266A (en) * 1985-05-14 1987-09-29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compression apparatus for engines
US4790271A (en) * 1986-05-09 1988-12-1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uto-decompression system for engin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023585B2 (ja) 2007-12-19
CN1831302A (zh) 2006-09-13
JP2002295217A (ja) 2002-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7070C (zh) 内燃机的起动方法及起动装置
CN101413411A (zh) 内燃机的可变动阀装置
US6382151B2 (en) Ring gear variable valve train device
JP5149268B2 (ja) 回転角センサ取り付け構造及び同構造を用いた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N1670339A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CN100507221C (zh) 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EP2834492B1 (fr) Dispositif pour la desactivation partielle des cylindres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CN1267624C (zh) 4冲程内燃机的减压装置
CN100338340C (zh)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操作装置
JP2004360538A (ja) 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装置
CN1325771C (zh) 一种汽油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机构
JPS58500211A (ja) 内然機関
CN100350136C (zh) 内燃机的气门传动装置
CN1283908C (zh) 发动机的减压装置
CN100487228C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WO2007083386A1 (ja) 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レッション装置
JP3963658B2 (ja) 4ストロークサイクル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装置
JP6967029B2 (ja) 内燃機関
JP4031973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WO2004083609A1 (ja) ロッカーアーム軸の回り止め装置
JP6737072B2 (ja) エンジンの頭上弁作動機構
GB2157770A (en) Decompress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2039914U (zh) 引擎减压机构
CN2769526Y (zh) 引擎反压缩装置
JP2717296B2 (ja) 二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2001.03.30 JP 2001-101427

False: Lack of priority second

Number: 37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2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FROM: MISSING THE SECOND ARTICLE OF PRIORITY TO: 2001.3.30 JP 2001-101427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