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0539C - 喂纱器 - Google Patents

喂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0539C
CN100500539C CNB2003801085897A CN200380108589A CN100500539C CN 100500539 C CN100500539 C CN 100500539C CN B2003801085897 A CNB2003801085897 A CN B2003801085897A CN 200380108589 A CN200380108589 A CN 200380108589A CN 100500539 C CN100500539 C CN 1005005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braking element
braking
unwinding
eng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801085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5549A (zh
Inventor
比约恩·哈尔瓦松
帕特里克·芒努松
阿德斯·斯万斯特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opa AG
Original Assignee
Irop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opa AG filed Critical Iropa AG
Publication of CN1735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5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05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05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6Measuring and cutting the weft
    • D03D47/361Drum-type weft feeding devices
    • D03D47/367Monitoring yarn quantity on the drum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6Measuring and cutting the weft
    • D03D47/361Drum-type weft feeding devices
    • D03D47/362Drum-type weft feeding devices with yarn retaining devices, e.g. stopping pins
    • D03D47/363Construction or control of the yarn retai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具有织机的纱线测量功能的喂纱器,所述设备设置有一个固定的、小直径的储存体(K),在该储存体(K)上设置有一个第一销状制动元件(S1)。所述元件能够在相对于该储存体的轴(X)的一个基本径向和一个轴向方向移动,以执行纱线测量功能和终止相应的纱线的再次退绕。一个第二销状制动元件(S2)与该第一制动元件(S1)配合工作,以启动相应的纱线退绕操作并接收已经被该第一制动元件(S1)的一个传输动作测量的缠绕的纱线,其中第二销状制动元件(S2)在一个相对于轴(X)的基本径向方向上在接合位置和被动位置之间排他地来回移动。两个制动元件(S1、S2)彼此相邻,但在该储存体的轴向方向和/或周围方向上彼此偏离。

Description

喂纱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喂纱器。
背景技术
如WO 02/33156A号国际专利文献所公开,第二纱线控制设备是由一个受控纱线夹构成的,该纱线夹被设置在纱线轨迹中的该储存体下游的纱线长度部分的退绕方向上。所公开的喂纱器的一个重要功能来自于小直径的储存体,在纱线的退绕过程中,由于急剧地减小了气球效应(ballooningeffect),该小直径的储存体允许非常短的插入时间和特别高的插入频率。为了允许最优地利用织机的较高的效能,短的插入时间和高的插入频率在现代的喷气织机中是必要的。第一制动元件当在其制动位置时可终止退绕操作。该纱线夹启动该连续的纱线退绕操作,同时该第一制动元件再次被调整至测量纱线长度的位置。因为该退绕操作的启动和终止不仅在沿着纱线轨迹的不同位置被控制,而且在机械上也不同,所以要适当地控制在该纱线储存体和纱线夹之间飞行的精细纱线材料的纱线部分是复杂的。
两个销状的制动元件联合在由EP 0 098 254 A号欧洲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喂纱器的储存体上。为了启动和终止相应的退绕操作和测量纱线长度部分,该制动元件在轴向和径向交替移动。当纱线停止时,在两个不同的工作阶段之一中,一个制动元件将代表一个被测纱线长度部分的多个纱线线圈传输至另一个制动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制动元件都在该储存体外部工作。因为在各自的其它工作阶段不会发生传输,所以在一个工作阶段中的该线圈传输动作会导致纱线控制中的不规律。
在US 4,132,370 A号美国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喂纱器中,四个销状制动元件设置在处于储存体内部的一个可旋转的盘上。该制动元件通过该盘的连续转动以受迫的方式在轴向和径向移动。当启动和终止该退绕操作时,滑动传送使纱线控制动作复杂化,且阻碍对于编织周期的一个正确的适应。US 4,498,639 A号美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包括齿状制动元件的喂纱器也是如此。
如DE 30 32 971 A号德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喂纱器,另外需要一个受控的纱线夹且该受控的纱线夹处于该储存体的下游。该受控的纱线夹必须启动每一个退绕操作。由于相同的原因,除了用于EP 0 250 359 A号欧洲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喂纱器的一些齿状制动元件,还设置了一个受控的纱线夹。该纱线夹用于启动相应的退绕操作。
由于处于储存体内部的制动元件的移动控制器所需的机械装置的原因,如US 4,132,370 A号美国专利文献、US 449,863 A号美国专利文献、DE 30 32 971 A号德国专利文献、EP 0 250 359 A号欧洲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全部喂纱器都确实需要一个大的储存体,该储存体通常具有至少大约120mm的直径。但是,这样大的储存体在高纱线速度的情况下于退绕纱线的过程中会产生显著的气球效应。该显著的气球效应阻碍了能够适应现代的喷气织机能力的飞行时间或插入频率。
这些所公开的喂纱器的制动元件的机械驱动控制系统技术复杂且往往出现功能的干扰。因为一个小直径的储存筒需要在高缠绕速度下工作,并且因为该储存体不能为机械驱动器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同时还因为在机械齿轮系统中由于能量损失的原因而不希望有较高的驱动能量,所以用于小直径的储纱鼓的驱动理念将是不便利的。由于存在非常大的移动质量和不可避免的机械配合的松动,对于为小直径的储存体所需的高缠绕速度来说,EP 0 098 254 A号欧洲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喂纱器的凸轮控制系统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如开始部分所公开的一种喂纱器,该喂纱器具有一个用于短的飞行时间和高的插入频率的小直径的储存体,且该喂纱器允许获得统一的间歇的纱线控制,该统一的间歇的纱线控制由于这一原因抗干扰。更进一步,该制动元件的移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元件应该是简单的。
通过以下技术特征可以实现该目标:
具有一个纱线测量功能的、用于织机的喂纱器包括一个被转动地驱动的缠绕机构、一个外直径在25mm至60mm之间的固定的储存体、一个第一销状制动元件和第二纱线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储存体具有一个储存表面,以储存由多个纱线线圈组成的纱线供应,这些纱线线圈在储存体的轴的方向上于储存表面上被传送,自该纱线供应处,被测的纱线长度部分从该储存体的前端被间歇地退绕,而所述第一制动元件设置在一个移动控制组件内,该移动控制组件固定地安装在该储存体外部,其中第一制动元件可相对于该储存表面移动,且可相对于该轴径向地在准备退绕位置和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准备退绕位置处于用于释放纱线的储存表面的外部,而接合位置则接合进入纱线轨迹和储存表面,所述第一制动元件还可轴向地于其接合位置在用于测量纱线的位置和用于终止纱线退绕操作的制动位置之间被调整,而所述第二纱线控制设备设置在储存体外部且具有一个移动控制组件,通过该第二纱线控制设备该纱线长度部分的释放能够根据编织周期而确定,以用于启动退绕操作,第二纱线控制设备包括一个第二制动元件,该第二制动元件在轴的径向上地于一个被动位置和一个接合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其中在所述被动位置该第二制动元件从该储存表面被拉回,而在接合位置该第二制动元件接合进入该储存表面,并且处于其接合位置的第二制动元件的位置与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联合,从而在第一制动元件被调整至用于测量纱线的位置之前,在第一制动元件从该制动位置进入退绕准备位置的移动的过程中,处于第一制动元件的上游的纱线线圈从该第一制动元件被传送至该第二制动元件。
因为为了启动一个退绕动作,该第二销状制动元件须排他地、基本相对于该储存体的轴而径向地移动,所以一个结构简单且快速的移动控制器能够被用于该第二制动元件。该第一制动元件移动控制器也能够被简单地设计为:该第一制动元件不必启动一个退绕操作,而仅须测量该纱线长度部分并且终止退绕操作。当该第二制动元件在该储存表面的同一个轴向位置启动一个退绕操作,且当该第一制动元件在靠近该第二制动元件的位置终止该退绕操作时,可实现一个统一的间段的纱线控制。处于该储存体下游的一个纱线夹可以被省去,否则该纱线夹将会对纱线控制带来所不希望有的影响。在传输至该第二制动元件的过程中,在该纱线线圈执行一个轴向的沿着退绕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无论如何,由于小直径的储存体,在织机的插入设备中的可能的自由纱线端的在后运行移动都是小得可忽略。
两个制动元件相对于彼此设置为:第一制动元件能够传送纱线线圈至第二制动元件,同时从喂纱器延伸至织机的纱线不会有显著的在后运行移动。特别的情况是,如果该第二制动元件的位置处于邻近该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那么当该第一制动元件从其制动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且然后回到测量纱线的位置时,处于退绕方向最前端的纱线线圈直接从该第二制动元件退绕。优选地,该第二制动元件位于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和该储存体的前端之间的储存体的轴向方向上,和/或在缠绕的方向上,即在该储存体的周边方向,位于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的后面或旁边。基本上,可以说,该结构允许将该第二制动元件尽可能地靠近该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设置。
便利的是,当该第二制动元件被移动至接合位置时,处于其制动位置的该第一制动元件紧靠该第二制动元件设置。在某些情况下,两个制动元件之间可能发生直接的邻接和接触,也就是说,该第二制动元件甚至成为用于该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器,该制动器限制了该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为了在制动位置贴紧地配合该第二制动元件,该第一制动元件能够在面向退绕方向的一侧被制成内凹中空。
对于每次退绕操作,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的功能是相同的。当终止一个退绕操作时,该第二制动元件终止纱线,同时该第一制动元件执行其纱线测量功能且在朝向该制动位置的方向上移动。为了启动一个退绕操作,例如在触发信号从该织机发出后,该第二制动元件基本仅径向地从其接合位置移动至被动位置。通过在纱线线圈上的进一步缠绕和/或通过一个受迫运动和/或通过纱线中邻近退绕操作终止的位置产生的增加的张力,该第一制动元件进入用以终止退绕操作的制动位置。与此同时,该第二制动元件保持在被动位置。在退绕操作结束时或在结束后的一定的延迟后,该第二制动元件再次进入其接合位置,同时为了执行随后的纱线测量功能,该第一制动元件被从制动位置调整至释放位置,也立即再次朝向测量纱线的位置的方向。这些过程是以协调的方式执行的。
为了对尽可能少地干扰纱线线圈且为了使用用于该第一制动元件的简单的驱动控制器,通过纱线线圈自身,在其接合位置的第一制动元件从测量纱线的位置移动至制动位置。由于该小直径的储存体上的所需的高缠绕速度,该移动被相对快速地执行。
作为替代方案的是,可以在移动控制器中设置一个驱动系统,用以提供第一制动元件的移动,使其以精确地受控和受迫的方式从测量纱线的位置移动至该制动位置,例如为了精确地限定退绕操作的结束的时间点。
该储存体应该具有处于大约25mm至大约60mm之间的直径,优选地处于大约30mm至45mm之间。该直径优选地应该是可变的,以允许使测量的纱线长度适应织机中的编织宽度。
为了相对于该储存体最优地布置两个制动元件,当该第一制动元件在制动位置,且当第二制动元件处于接合位置,只有两个制动元件的端头应该尽可能地彼此接近设置,而两个制动元件的其余部分彼此保持距离,该距离在远离端头的方向上增加。相应实现上述的布置的方式有:制动元件的交叉的布置、成角度的布置、曲柄结构,或者通过类似的不存在对两个制动元件的纱线控制功能的产生负面影响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一个喂纱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6分别示出了该喂纱器处于不同工作阶段的示意性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一个示意性的平面图;
图8是一个侧视图;和
图9是第一制动元件的一个移动控制系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织机(未示出)的一个喂纱器F(图1),即所谓的纱线投喂装置,其包括一个静止支架1和一个设置在支架1上的储存体K,并且该喂纱器F具有纱线测量功能。优选地,储存体K例如类似一棒笼(rode cage),该棒笼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棒状体3,该棒状体3的外表面限定了一个基本为圆柱形的储存表面4,该储存表面4优选地呈锥形(如图1所示),从而其直径向右侧减小。该棒状体3通过底部零件5安装在支架1上,从而该棒状体3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被径向地调整(径向的调整装置6),并从而调整该储存体K的外直径d以适应织机的编织宽度。该储存体K的外径d仅仅在大约25mm至60mm之间,优选地大约为30mm至45mm。该储存表面4的沿着储存体K的轴X的方向的长度比外径d的尺寸大。
一个缠绕机构W绕支架1的外周转动(缠绕方向2),例如绕一设有一出口孔眼的缠绕管转动,该缠绕管连接至一个未示出的中空的驱动轴。
第一和第二销状制动元件S1、S2分别与储存体K相连。每个制动元件S1、S2均安装在一个静止的运动控制器中(在图1中未示出)。两个移动控制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结合在一个共同壳体中。该制动元件S1、S2按曲线A、B所示循环地移动,具体而言,制动元件S1、S2例如分别根据缠绕机构W的转动运动和/或织机的工作循环而移动。所述制动元件S1、S2在相对于轴X基本径向定向的平面中移动。
在操作过程中,纱线(如图2中的Y所示)从缠绕机构W到储存表面4延伸(未在图1中示出)。该纱线缠绕在邻近纱线线圈的储存表面4上,其中该纱线线圈沿着轴X的方向在储存表面4上向前移动且彼此平行并最终形成一纱线供应,该纱线供应居中地储存在储存体K上。该未示出的织机,例如具有主喷嘴的喷气式织机,间歇地从纱线供应中退绕用于插入的纱线长度片段,同时配合工作的制动元件S1、S2测量所需纱线的长度片段并且启动和终止该退绕操作。该第二制动元件S2启动退绕,而该第一制动元件S1终止该相同的退绕。退绕的启动例如由织机传输的触发信号及时触发。退绕的终止根据例如一次退绕的线圈数量而定。
首先,借助曲线B解释该第一制动元件S1的移动过程。该第一制动元件S1被其移动控制器基本径向地向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轴X移动,从而该接合位置维持曲线段12上,同时释放位置维持在曲线段9上,其中所述接合位置处于纱线轨迹和储存表面4之内,而释放位置处于纱线轨迹和储存表面4之外。另外,该第一制动元件S1也在轴向移动,并且特别是沿着曲线段9的箭头方向被移动控制器的驱动器移动,但是在沿曲线段12的箭头方向上是被纱线线圈自身所移动。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制动元件S1的移动控制器也可以包括一个驱动器,该驱动器控制该第一制动元件S1以受迫方式沿着曲线段12的运动。方便的是,位于接合位置的第一制动元件S1的端头在一个轴向槽或棒状体3的轴向缝中移动。该第二制动元件也在该同一位置结合。这些特征应该可避免线圈可能从中滑过。
当处于接合位置的该制动元件S1在箭头方向于测量纱线的位置11和制动位置7之间移动时,这一移动或者被向前传输的纱线线圈自身执行,或者被一个未示出的驱动器执行。在其释放位置,该制动元件S1被沿着曲线段9从与制动位置7相应的位置8移动至与测量纱线的位置11对应的位置10,并且特别是通过移动控制器的驱动器的方式移动。该制动元件S1被沿着箭头的方向从该制动位置7拖至位置8。制动元件S1从位置10沿着箭头的方向被推入测量纱线的位置11。
第二制动元件S2的移动过程(曲线A)与该第一制动元件S1的移动过程不同,因为该第二制动元件S2基本只相对于轴X径向地移动且是来回移动,并且特别是在接合位置7’和被动位置8’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接合位置7’该第二制动元件S2分别与纱线轨迹和储存表面4接合,而在该被动位置8’该第二制动元件S2从储存表面4被拉出并从纱线轨迹处被拖回。
在如图1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S1、S2基本在轴X的方向上在彼此之后地设置。然而,该第二制动元件S2可以相对于第一制动元件S1在储存表面4的圆周方向上偏置地设置。
两个制动元件S1、S2均彼此配合地移动,从而该第一制动元件S1总是通过位置8移出制动位置7,且沿着曲线段9和位置10进入测量纱线的位置11,同时第二制动元件S2维持在接合位置7’。当第一制动元件S1沿着曲线段12到达其接合位置时,该第二制动元件S2仅在其被动位置8’移动。制动元件S1的用于测量纱线的位置11被限定,以使得该第一制动元件S1精确地在属于一次退绕的最后纱线线圈和第一纱线线圈之间与纱线轨迹接合,其中第一纱线线圈就是为随后的退绕而由缠绕机构W形成的。
结合图2至6以解释如图1所示的喂纱器的工作顺序。在如图2所示的工作阶段中,该第二制动元件S2保持在其接合位置7’,从而延伸出储存体K前端的纱线Y被停止。所述纱线线圈通常形成在该第二制动元件S2的上游。该第一制动元件S1沿着曲线段12处于其接合位置,且通过纱线线圈上的不断缠绕,在朝向第二制动元件S2的方向上移动。为一次退绕而测量的纱线长度段被多个线圈所限定,所述线圈在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S1、S2之间被限制。在第一制动元件S1的上游,更多的纱线线圈已形成在储存表面4之上。
在如图2所示的工作阶段,因须启动一个退绕,所以一触发信号由织机发出。第二制动元件S2被拖出纱线轨迹且远离图2的接合位置7’,而进入图3的被动位置8’。此动作启动了退绕操作,且纱线(箭头14)开始输入织机。在第一制动元件S1下游准备的纱线线圈被退绕。同时,该第一制动元件S1继续沿着曲线段12且在朝向第二制动元件S2的轴向方向移动,因为更多新的线圈被缠绕在第一制动元件S1的上游。
在退绕操作中,在位于第一制动元件S1的下游的全部纱线线圈退绕后,该第一制动元件S1到达其制动位置7,例如在一个静止制动器13处(图4)。该纱线再次停止。该制动器13可以分别设置在储存体内部或外部,或者甚至设置在第一制动元件S1的移动控制器中。作为替代方案,该制动器13能够直接由该第二制动元件S2构成。在如图4中的工作阶段中,处于第一制动元件S1上游的纱线线圈数量比一次完全退绕操作所需的纱线线圈数量少。只要该第一制动元件S1一到达其制动位置7,例如在制动器13处,该退绕操作即被终止。
在退绕操作终止的同时或退绕操作结束后的一个延迟后,该第二制动元件S2从被动位置8’被再次调整至其接合位置7’(图5)。该第一制动元件S1然后从其制动位置7被向外径向地移动至位于纱线轨迹外的位置9,同时,沿着曲线段9在朝向测量纱线的位置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此时,已经处于该第一制动元件S1上游的纱线线圈被传输至该第二制动元件S2或由该第二制动元件S2接管。该第一制动元件S1再次被调整以经过位置10而进入测量纱线(图6)的位置11,并且具体而言,确切地在连续退绕操作所需的最后线圈之后,并且在下一次但并非进入该线圈的退绕操作的第一线圈之前,纱线从该缠绕机构W退出。当更多的线圈被缠绕上时,该第一制动元件S1沿着曲线段12运动直到再次进入如图2所示的工作阶段。
如图7所示,该储存表面4的虚线区域25即表示该第二制动元件S2可能所处的位置,该制动元件S2如叉所标注且相对于处于制动位置7的第一制动元件S1的位置。这一部分或区域位于一个范围内,该范围理论上由所存在的纱线Y来限定。纱线部分26从最前的线圈延伸至第一制动元件S1,在第一制动元件S1被偏离且沿轴向方向进一步延伸的纱线限定了所述范围的边界,该范围位于第一制动元件S1之后的缠绕方向2上。当第一制动元件S1处于其制动位置7时,该第二制动元件S2的位置应尽可能地靠近该第一制动元件S1的位置,以使纱线线圈会被可靠地传输。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二制动元件S2的上述位置是可能的,这样该第二制动元件被分别设置在轴向方向上的该第一制动元件S1和该储存体K的前端之间,或者以相对于第一制动元件S1在缠绕方向2上的一个向后偏置被设置。
在图7中,位于测量纱线的位置10、位置11和制动位置7之间的第一制动元件S1的移动轨迹由虚线标出。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只要第一制动元件S1一到达其制动位置7,第二制动元件S2就在退绕操作的方向上直接处于该第一制动元件S1后。方便的是,仅该制动元件S1、S2的作用端被设置为彼此尽可能的接近,同时该制动元件S1、S2的其它部分之间的相对距离随着到作用端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例如,该第一制动元件S1倾斜设置,同时该第二制动元件S2呈具有纱线控制部件22’的弯曲的形状。该制动元件S1、S2甚至能够彼此相对地交叉设置,即能够倾斜地设置,从轴X的方向上观察,该倾斜偏离单纯的径向的定位。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该第一制动元件S1的一个固定纱线控制组件15。该纱线控制组件15具有一个壳体16,在该壳体16中包括一个磁体线圈17和一个铁芯18。另外,一在轴向可移动的衔铁19也被设置。一个弹簧20设置在铁芯18和衔铁19之间,用以迫使衔铁19远离铁芯18。制动元件S1由一个第一销状部件21和一个类似销状的纱线控制部件22组成,其中该第一销状部件21连接至该衔铁19,而该纱线控制部件22通过一个弹性的连接件23与该第一部件21连接。该弹性连接件23例如由一个弹性体材料或橡胶构成,例如聚亚安酯,并产生将纱线控制部件22压向例如所示的制动器24的预载,所述制动器24限定了用于测量纱线长度的第一制动元件S1的所示位置11。一个弱的永久磁体可以被设置在靠近制动器24的位置,以初步固定该纱线控制部件22。更进一步地,制动器13被设置与移动相反的方向上的壳体16中。该制动器13可以被调整,以精确地限定用于该第一制动元件S1的制动位置7。在图9中,处于其接合位置的制动元件S1被弹簧20的动作所固定,且特别是在该制动位置。由于磁体线圈17的激励,该衔铁19被该铁芯18吸引。该弹簧20被压缩,从而该制动元件S1被拖入其未示出的释放位置。
代替只在一个方向克服弹簧力的磁体,甚至一个双向作用的磁体或由两个相对工作的磁体组成的设置可以被用于将该制动元件S1在其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在这种制动元件S1受迫控制的移动的情况下,甚至也在测量纱线的位置11和该制动位置7之间,可设置一个类似的轴向工作的驱动器(未示出),该驱动器控制该纱线控制部件22的轴向移动,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提供测量纱线位置的返回移动。在后一种情况下可设置一个简单的、可自由移动的、不偏置的铰链,以代替该弹性连接件23。
该第二制动元件S2的移动控制组件可与图9中的移动控制组件15相似,其不同点是第二制动元件S2不需要在该储存体K的轴向方向上移动。例如,该衔铁10能够直接与销状的第二制动元件S2连接,以相应于该轴X仅基本上径向地来回移动第二制动元件S2。两个制动元件S1、S2的驱动控制组件能够组合在一个普通的壳体中。
该制动器13甚至可设有减振装置,以于第一制动元件S1到达其制动位置7时缓解退绕和停止的纱线的张力尖峰(tension peak)。
方便地是,该第一制动元件S1的移动的控制根据缠绕机构W的缠绕运动而定,同时该第二制动元件S2的移动的控制例如根据编织周期而定。

Claims (6)

1.具有一个纱线测量功能的、用于织机的喂纱器(F)包括一个被转动地驱动的缠绕机构(W)、一个外直径(d)在25mm至60mm之间的固定的储存体(K)、一个第一销状制动元件(S1)和第二纱线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储存体(K)具有一个储存表面(4),以储存由多个纱线线圈组成的纱线供应,这些纱线线圈在储存体(K)的轴(X)的方向上于储存表面(4)上被传送,自该纱线供应处,被测的纱线长度部分从该储存体(K)的前端被间歇地退绕,而所述第一制动元件设置在一个移动控制组件(15)内,该移动控制组件(15)固定地安装在该储存体外部,其中第一制动元件(S1)可相对于该储存表面(4)移动,且可相对于该轴径向地在准备退绕位置(A)和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准备退绕位置(A)处于用于释放纱线的储存表面的外部,而接合位置则接合进入纱线轨迹和储存表面(4),所述第一制动元件(S1)还可轴向地于其接合位置在用于测量纱线的位置(11)和用于终止纱线退绕操作的制动位置(7)之间被调整,而所述第二纱线控制设备设置在储存体外部且具有一个移动控制组件,通过该第二纱线控制设备该纱线长度部分的释放能够根据编织周期而确定,以用于启动退绕操作,其特征在于:第二纱线控制设备包括一个第二制动元件(S2),该第二制动元件(S2)在轴(X)的径向上地于一个被动位置(8’)和一个接合位置(7’)之间来回移动,其中在所述被动位置(8’)该第二制动元件从该储存表面(4)被拉回,而在接合位置(7’)该第二制动元件(S2)接合进入该储存表面(4),并且处于其接合位置的第二制动元件(S2)的位置与第一制动元件(S1)的制动位置(7)联合,从而在第一制动元件(S1)被调整至用于测量纱线的位置(11)之前,在第一制动元件(S1)从该制动位置(7)进入退绕准备位置(8)的移动的过程中,处于第一制动元件(S1)的上游的纱线线圈从该第一制动元件(S1)被传送至该第二制动元件(S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动元件的位置紧邻第一制动元件(S1)的制动位置(7),且于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一制动元件(S1)的制动位置(7)和储存体(K)的前端之间,或在缠绕方向(2)上位于到达该制动位置(7)的该第一制动元件(S1)之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处于其制动位置(7)的第一制动元件(S1)靠近或邻接已移至接合位置(7’)的该第二制动元件(S2)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S1、S2)的移动控制设备通过该第二制动元件(S2)从该接合位置(7’)进入被动位置(8’)的移动启动每次退绕操作,且通过在该制动位置(7)的该第一制动元件(S1)终止所述退绕操作,并且在纱线线圈传输后和在该第二制动元件(S2)从该接合位置(7’)被移出前,该第一制动元件(S1)可被调整进入用于测量纱线的位置(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当已经到达其接合位置时,通过向前输送的纱线线圈,该第一制动元件(S1)从用于测量纱线的位置(11)被移动进入制动位置(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纱器,其特征在于:当已经到达其接合位置时,该第一制动元件(S1)以被一驱动器所迫方式从用于测量纱线的位置(11)移动进入制动位置(7),其中所述驱动器设置在移动控制组件(15)中。
CNB2003801085897A 2002-11-12 2003-11-10 喂纱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05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52604.4 2002-11-12
DE2002152604 DE10252604A1 (de) 2002-11-12 2002-11-12 Liefergerä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5549A CN1735549A (zh) 2006-02-15
CN100500539C true CN100500539C (zh) 2009-06-17

Family

ID=32185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858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0539C (zh) 2002-11-12 2003-11-10 喂纱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562847B1 (zh)
CN (1) CN100500539C (zh)
AU (1) AU2003293669A1 (zh)
DE (2) DE10252604A1 (zh)
WO (1) WO200404429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1339B (zh) * 2011-07-21 2013-04-17 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有限公司 喷气织机止纱销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BE1021875B1 (nl) * 2014-05-09 2016-01-25 Picanol Draadtoevoerinrichting met wikkeltromm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27798A1 (de) * 1991-08-22 1993-02-25 Iro Ab Messfournisseur
IT1256898B (it) * 1992-07-27 1995-12-27 Lgl Electronics Spa Perfezionamento agli alimentatori di trama per telai ad aria.
EP0699790B1 (en) * 1994-07-19 2000-01-19 L.G.L. ELECTRONICS S.p.A. Thread arrester for weft feeders for air-jet looms
DE19706288A1 (de) * 1997-02-18 1998-08-20 Iro Ab Meßliefergerät
IT1303155B1 (it) * 1998-07-17 2000-10-30 Lgl Electronics Spa Perfezionamento ai dispositivi di arresto del filato, negli apparecchiporgitrama premisuratori per telai di tessitura ad aria.
DE50105976D1 (de) * 2000-10-18 2005-05-25 Iropa Ag Liefergerä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5549A (zh) 2006-02-15
AU2003293669A1 (en) 2004-06-03
DE10252604A1 (de) 2004-05-27
EP1562847A2 (de) 2005-08-17
WO2004044294A3 (de) 2004-07-22
EP1562847B1 (de) 2006-09-27
DE50305203D1 (de) 2006-11-09
AU2003293669A8 (en) 2004-06-03
WO2004044294A2 (de) 2004-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84827B1 (en) A drum inter-storage of yarn at an operating unit of a textile machin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t
CN101522550B (zh) 纺织机的工位
CN101044276B (zh) 纱线输送设备和驱动纱线输送设备的方法
CS694390A3 (en) Weft carrier for needle and gripper shuttle looms
WO2006092115A1 (de) Schussfadenzuführvorrichtung für webmaschinen, insbes. greiferwebmaschinen'
CN109415850B (zh) 形成中间纱线缓冲器的纬纱进给设备以及用于控制纬纱进给设备的方法
CZ64994A3 (en) Weaving loom and a weft inserting brake for weaving loom
CN101736454B (zh) 服务于自由端纺纱机工位的服务机组
CZ2002771A3 (cs) Způsob řízení systému zpracování příze a systém zpracování příze
US5662148A (en) Thread feed system having an auxilliary conveyor device
CN101528574B (zh) 用于操作制造交叉卷绕筒的纺织机的方法和装置
CN100500539C (zh) 喂纱器
CN100352751C (zh) 纱线卷取机
JPH0466940B2 (zh)
CN104233531A (zh) 用于操作自由端转杯纺纱机的工位的方法及相关联的工位
CN103924371B (zh) 用于纺织机的纱线馈送组件
CN1129466A (zh) 喷射织机的导纬系统
US6983771B2 (en) Feeding device
EP2128318A1 (en) Take-up device
EP1624098B1 (en) Weft feeder for looms provided with a self-governing braking device
EP2058423A1 (en) Weaving machine, yarn feeder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a weft yarn
CN1208510C (zh) 用于插入弹性体纱的方法和纱线处理系统
JP3418367B2 (ja) 短尺経糸用部分整経機
EP3481980B1 (en) Weft yarn feeding arrangement with endless running belt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rrangement
CN1726313A (zh) 纱线喂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Termination date: 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