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1272C -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1272C
CN100461272C CNB2006800002994A CN200680000299A CN100461272C CN 100461272 C CN100461272 C CN 100461272C CN B2006800002994 A CNB2006800002994 A CN B2006800002994A CN 200680000299 A CN200680000299 A CN 200680000299A CN 100461272 C CN100461272 C CN 1004612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c
disc apparatus
management area
signal
p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800002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9324A (zh
Inventor
石桥弘茂
渡边克也
岸本隆
高桥里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69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9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12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127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11B19/128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involving the detection of track pitch or recording densit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是对于包含按照BD标准制造的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在内的多种光盘,实行记录数据及根据所述光盘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光盘装置。该装置具备: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将光束(501)照射到光盘(501)的管理区域(502),根据管理区域(502)反射的光,生成轨道位置信号(推挽TE或相位差TE)的单元(506、507);根据管理区域(502)获得的轨道位置信号,判别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501)是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中的哪一个的判别单元。

Description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利用导向槽的、具有信息轨道的可记录光盘和用压花(emboss)形状的坑记录信息的再生专用光盘进行判别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光盘中,有DVD—R那样的可记录光盘和DVD—ROM那样的再生专用光盘。在DVD—R中,根据由来自光盘的导向槽(凹槽)的反射光之差获得的推挽方式的跟踪误差(推挽TE)信号,进行跟踪控制。与此不同,在DVD—ROM中,根据由光束的点和坑(物理性的凹凸:压花坑)的通过时间差获得的相位差方式的跟踪误差(相位差TE)信号,进行跟踪控制。根据相位差TE信号时,即使发生透镜位移及散焦时,跟踪控制也能够稳定地进行。
[0003]
在现有技术的光盘装置中,需要判别装入的光盘是DVD—ROM那样的再生专用光盘还是DVD—R那样的可记录光盘,按照该判别结果,切换跟踪控制方式。光盘装置中的可记录光盘和再生专用光盘的判别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进行了公布。
[0004]
DVD—ROM那样的再生专用光盘,是用坑记录数据的,不存在用规定的频率或相位进行蠕动而记录信息的导向槽。另一方面,DVD—R那样的可记录光盘时,存在着用规定的频率或相位蠕动的导向槽。这样,由这种可记录光盘生成再生信号(RF信号)后,再生信号中就包含与导向槽的蠕动对应的信号(摆动信号)。如果能够从光盘的再生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就能够判定该光盘不是DVD—ROM。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2—133656号公报
[0005]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示例中,由于需要从再生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所以为了进行光盘判别,需要实行跟踪控制,以便使光束跟踪光盘的信息轨道。在根据推挽TE信号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不能从再生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时,能够判定该光盘是DVD—ROM。可是这时,需要将跟踪检出系统切换成与DVD—ROM的跟踪控制相适应的相位差TE方式。切换跟踪检出系统时,需要调整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及平衡的学习工序,在切换后,为了再次实行跟踪控制,还需要额外的时间。其结果,存在着下述课题:到光盘再生为止的时间,例如额外多出2秒左右。
[0006]
另一方面,人们试图根据在不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能够获得的跟踪误差信号,判别DVD—ROM和DVD—R。由于DVD—ROM的坑深度,是为了再生数据而照射的激光束的波长λ的1/4,所以DVD—ROM不能生成推挽TE。因此,在不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生成具有非常大的振幅的推挽TE时,就判定装入的盘是DVD—R;相反,不能生成推挽TE时,则判定装入的盘是DVD—ROM。这时,由于在不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进行判定,所以能够节约跟踪控制所需的学习工序等的多余的时间。
[0007]
可是,作为下一代的高密度光盘,在大有希望的BD(Blu—ray Disc)标准中,记录专用型的光盘(BD—ROM)的坑的深度,没有被统一规定成λ/4,由BD—ROM也能生成推挽TE。因此,难以根据推挽TE,判定装入的BD是不是记录专用型。这样,在BD中,存在着不能够采用在DVD中可以使用的那种迅速的方法,正确地判定是再生专用型还是记录专用型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课题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开始跟踪之前,进行光盘的判别,从而能够缩短到光盘再生为止的时间的光盘装置。
[0009]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在开始跟踪之前,进行光盘的判别的方法。
[0010]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是对于包含按照BD标准制造的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的多种光盘,实行记录数据及根据所述光盘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光盘装置,具备: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将光束照射到所述光盘的管理区域,根据所述管理区域反射的光,生成轨道位置信号的单元;将光束照射到所述光盘上,根据所述光盘反射的光,生成RF信号的单元;根据所述管理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或所述RF信号,判别装入所述光盘装置的光盘是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中的那一个的判别单元。
[0011]
在某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记录光盘,是BD—R或BD—RE;所述再生专用光盘,是BD—ROM。
[0012]
在某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理区域,是PIC区域。
[0013]
在某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位置信号,是推挽跟踪误差信号或相位差跟踪误差信号。
[0014]
在某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盘判别单元,根据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品质,实行判别。
[0015]
在某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品质,根据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调制度及对称性中的至少一个的计测值,加以规定。
[0016]
在某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盘判别单元,具备将所述计测值和阈值进行比较的比较单元,按照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进行判别。
[0017]
在某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中,按照能否从所述推挽跟踪误差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实行所述判别。
[0018]
在某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中,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将光束照射到位于所述光盘中的所述管理区域的外侧的用户区域,根据所述用户区域反射的光,生成轨道位置信号;根据所述管理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及所述用户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判别装入所述光盘装置的光盘是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中的哪一个。
[0019]
在某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与所述管理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比例,判别装入所述光盘装置的光盘是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中的哪一个。
[0020]
在某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中,生成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单元,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将光束照射到所述光盘的管理区域和位于所述光盘的管理区域的外侧的用户区域的交界部分;根据所述管理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及所述用户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判别装入所述光盘装置的光盘是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中的哪一个。
[0021]
本发明的光盘判别方法,是对于包含按照BD标准制造的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在内的多种光盘,实行记录数据及由所述光盘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光盘装置中的光盘进行判别的方法,具备: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将光束照射到所述光盘的管理区域,根据所述管理区域反射的光,生成轨道位置信号的步骤;根据所述管理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判别装入所述光盘装置的光盘是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中的哪一个的判别步骤。
[0022]
依据本发明,根据由光盘管理区域获得的轨道位置信号,可在跟踪控制开始前,判断再生专用光盘和可记录光盘。
附图说明
[0023]
图1(a)~图1(b)是讲述推挽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推挽TE)的图形。
图2(a)~(g)是讲述相位差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相位差TE)的图形。
图3(a)是可记录光盘的俯视图,(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4(a)是再生专用光盘的俯视图,(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光盘判别步骤的流程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装置的其它结构示例的图形。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光盘判别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图形。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光盘判别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图形。
图12(a)是表示推挽TE的振幅的图形,(b)是表示加法信号的图。
图13(a)表示由BD—RE/R获得的推挽TE的波形的图形,(b)是表示从(a)的推挽TE抽出的摆动信号的波形的图形。
图14(a)是表示由BD—ROM获得的推挽TE的波形的图形,(b)是表示不能从BD—ROM获得摆动信号的情况的图形。
图15(a)~(d)都是示意性地表示标准化的推挽TE(PP/AS)的波形的图形,(a)及(b)表示由BD—RE/R获得的波形,(c)及(d)表示由BD—ROM获得的波形。
图16(a)是表示由BD—RE/R中的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的交界部分获得的推挽TE的图形,(b)是表示由BD—ROM中的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的交界部分获得的推挽TE的图形。
符号说明
[0024]
101 光盘
102 光束
103 受光部
104 促动器
105 聚焦位置检出电路
106 跟踪位置检出电路
104 促动器控制电路
108 电动机
109 转数检出单元
110 电动机控制电路
111 摆动信号抽出单元
112 摆动周期计测单元
113 基准时钟脉冲周期计算单元
114 比较部
201 管理区域
202 导向槽
203 坑列
301 光盘
302 物镜
303 光束
304 反射光强度
305 光二极管
306 反射光分布
307 推挽TE
401 坑
402 光束
403 反射光分布
404 光二极管
405 演算器
501 光盘
502 管理区域
503 物镜
504 光束
505 受光部
506 推挽TE检出电路
507 相位差TE检出电路
508 RF检出电路
509 振幅/调制度测定电路
510 阈值保持部
511 比较部
512 步进电机
513 光束初始化位置
514 步进电机脉冲指令
707 摆动信号抽出电路
710 振幅测定电路
712 第1比较部
714 第1阈值保持部
716 二值化电路
718 周期测定部
720 第2比较部
720 第2阈值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与包含按照BD标准制造的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在内的多种光盘对应。本申请发明人着眼于按照BD标准制造的光盘的“管理区域”具有和“用户区域”不同的物理性的特征这一点,完成了本申请的发明。就是说,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如果利用光盘的管理区域具有的物理性的结构,根据管理区域获得的信号,就可以判别根据用户区域获得的信号不能进行的判别,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0026]
在本发明中,判别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是上述的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中的哪一个时,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将光束照射到所述光盘的“管理区域”,根据该“管理区域”反射的光,生成“轨道位置信号”,根据其波形及振幅之差,进行上述判别。关于该“管理区域”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详述。
[0027]
在讲述采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结构及动作之前,讲述“轨道位置信号”。所谓“轨道位置信号”,代表性的是“推挽TE”及“相位差TE”,是表示光束点对于光盘的目标轨道而言的位置错开的跟踪误差(TR)信号。
[0028]
首先,参照图1(a)~图1(b),讲述“推挽TE”。
[0029]
图1(a)及图1(b),是表示光束303照射具有螺旋状地形成的导向槽(凹槽)或坑(物理性的凹凸)的列的光盘301的情况的剖面图。光束303被物镜302聚光到光盘301上,光盘301反射的光束303,通过物镜302做媒介,射入被2分割的光二极管305中。
[0030]
图1(a)表示光束303位于信息轨道的中心时的情况,图1(b)表示光束303从信息轨道的中心移开时的情况。图1(c)表示被2分割的光二极管305的输出A、B之差(A—B)规定的推挽TE波形307。
[0031]
图1(a)、(b)的上部,示意性地表示出照射被2分割的光二极管305的反射光束306。由于光束在导向槽或坑的端部衍射,所以反射光束的强度分布304具有2个峰值。该强度分布304,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左右对称,而在图1(b)所示的例子中是非对称。
[0032]
如图1(a)所示,光束303位于导向槽或坑的中心时,由于反射光束的强度分布304为左右对称,所以被2分割的光二极管305上的反射光分布306,在各自的二极管中成为均等。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光束303从导向槽或坑的中心移开时,从导向槽或坑的端部衍射的较强的光,射入位于位移侧的光二极管305中。反之,射入与位移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光二极管305的衍射光,则变弱。
[0033]
图1(c)表示被2分割的光二极管305的输出A、B之差(A—B)规定的推挽TE波形307。如上所述,按照光束303和导向槽或坑列的位置关系,被2分割的光二极管305的输出差变化,所以根据推挽TE波形307,能够检出光束303和导向槽或坑列的位置关系。
[0034]
为了生成这种推挽TE,导向槽或坑的深度非常重要。假设光束的实效性的波长为λ[nm],导向槽或坑的深度为d[nm]时,在λ/8——λ/12的范围内设定深度d后,能够生成较强的推挽TE。另一方面,如果深度d为λ/4,那么推挽TE就大致为零。
[0035]
接着,参照图2(a)~(g),讲述“相位差TE”。
[0036]
在图2(a)~(c)中,伴随着光盘的旋转,光束点402在坑401上向右移动。在图2(a)~(c)中,绘出光盘反射的光束照射到被划分成4个区域A、B、C、D的光二极管404上时的反射光分布403。
[0037]
图2(d)示意性地表示出根据光二极管404的区域A、B、C、D输出的电信号,进行信号A+D及信号B+C的运算的运算器405的结构。图2(e)、(f)、(g),表示光束402在坑401的中心轴上通过时的运算器405的输出波形,分别与图2(a)、(b)、(c)的状态对应。
[0038]
如图(a)所示,光束点402通过坑401的中心时,如图2(e)所示,在信号A+D和信号B+C之间,强度变化的相位相等。另一方面,如图2(b)或图2(c)所示,光束点402从与坑401的中心轴错开的位置通过时,如图2(f)或图2(g)所示,在信号A+D和信号B+C之间,在强度变化中产生相位差。检出该相位差后,就能够检出光束点402对于坑401的中心轴而言的位置偏移。
[0039]
此外,相位差TE和推挽TE不同,在坑的深度d与λ/4相等时,具有最大化的性质。
[0040]
接着,讲述本发明的首选的实施方式使用的光盘及其管理区域。
[0041]
首先,参照图3及图4。图3(a)是本实施方式使用的可记录光盘的俯视图,图3(b)是其局部放大图。另一方面,图4(a)是本实施方式使用的再生专用光盘的俯视图,图4(b)是其局部放大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可记录光盘,是BD—RE(Blu—ray Disc Rewritable)或BD—R;再生专用光盘是BD—ROM。
[0042]
在图3的可记录光盘中,从光盘最内周侧向外周侧,形成螺旋状地延伸的信息轨道。信息轨道物理性地由在光盘基板上形成的导向槽构成。该导向槽,具有朝着光盘半径方向周期性地变位的蠕动(摆动)形状。摆动形状的波形,基本上是“正弦波”,但是将急剧变位的部分和缓慢变位的部分组合后,也能够表示“1”或“0”的信息。形成表示“1”或“0”的摆动波形的列后,能够表现多比特的信息。根据向这种信息轨道照射光束后获得的反射光,能够检出与摆动波形对应的信号(摆动信号)。
[0043]
此外,图3的可记录光盘,例如具备由相变化型记录材料构成的至少一个的信息记录层。用规定功率以上的光束照射信息记录层后,能够使信息记录层的光学性质(折射率或反射率)局部变化。这样,就能够在信息记录层上形成,或者消去规定用户数据的“记录标记”的列。
[0044]
图示的可记录光盘,在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用户区域)之外,还具备记录关于各个光盘的控制数据(管理信息)的“管理区域”。根据BD标准,这种管理区域位于光盘最内周侧,用户区域与管理区域相比,位于光盘外周侧。BD标准的管理区域,也被称作“PIC区域”。在这里,PIC是“Permanent Information & Control data”的缩略语。
[0045]
如图3(a)及(b)所示,管理区域的信息轨道101及用户区域的信息轨道102,两者都具有摆动形状,但两者的摆动形状,存在着可以检出的差异。就是说,信息轨道101表现管理信息地蠕动,而信息轨道102则表现光盘中的物理地址地蠕动。
[0046]
在BD标准中,管理区域中的信息轨道101的轨道间距,在以0.35μm为中心±0.01μm的范围内(即0.34~0.36μm)。与此不同,用户区域中的信息轨道102的轨道间距,在以0.32μm为中心±0.01μm的范围内(即0.31~0.333μm)。这样地将管理区域中的轨道间距比用户区域中的轨道间距宽10%左右地设计的理由是:为了提高从管理区域中的信息轨道101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提高信号质量(摆动信号的CN),以便能够正确地取得记录/再生动作所需的管理信息。
[0047]
在这里,所谓推挽TE的“调制度”,是用图12(b)所示的“加法信号AS”,将图12(a)所示的推挽TE的振幅PP(峰值·二·峰值)标准化的值,即“PP/AS”。加法信号AS,例如由图1所示的二分割的光二极管的输出A、B之和(A+B)给予,采用二分割的光二极管,用(A+B)表示加法信号AS时,调制度就用(A—B)/(A+B)表示。
[0048]
推挽TE的调制度,对轨道间距的变化十分敏感。管理区域中的信息轨道101的轨道间距,只比用户区域中的信息轨道102的轨道间距稍微扩大一点(10%左右),推挽TE的振幅PP就增加到1.5左右,其结果调制度也增加到1.5左右。
[0049]
在这种管理区域中的信息轨道101上,也存在信息记录层,但是在信息轨道101上的信息记录层中形成记录标记后,由于存在记录标记,所以就容易产生摆动信号的检出误差。因此,最好不要在管理区域形成记录标记。
[0050]
此外,如前所述,由于利用形成使信息记录层的光学性质局部变化的“记录标记”记录用户数据,所以虽然可以改写,但因为由摆动形状规定的管理信息,在光盘的制造阶段,被作为导向槽的蠕动形状固定,所以不能改写。
[0051]
接着,参照图4,讲述再生专用光盘的构造。
[0052]
在图4的再生专用光盘中,形成螺旋状地延伸的信息坑列。信息坑列,由在光盘的基板上形成的压花坑构成
[0053]
在图示的再生专用光盘,也在记录音乐或映像数据等的区域之外,还在光盘的最内周侧具备记录有关各个光盘的管理信息的管理区域。如图4所示,在管理区域中,形成信息坑列201;在用户区域中,形成信息坑列202。
[0054]
在BD—ROM等的再生专用光盘中,管理区域中的信息坑列201的坑的深度,设定成和用户区域中的信息坑列202的坑的深度相等的值。在BD—ROM的管理区域中,由于存在着物理性的凹凸(坑),所以还可以从管理区域获得“相位差TE”。与此不同,在图3所示的可记录光盘的管理区域中,由于没有形成物理性的凹凸及记录标记,所以不能从管理区域获得“相位差TE”。根据同样的理由,虽然能够从BD—ROM的管理区域获得“RF信号”,但是不能从BD—RE/R管理区域获得“RF信号”。
[0055]
在BD的标准中,BD—ROM的轨道间距也被规定为和BD—RE/R同样的范围。就是说,管理区域中的信息坑列201的轨道间距,在以0.35μm为中心±0.01μm的范围内(即0.34~0.36μm)。与此不同,用户区域中的信息坑列202的轨道间距,在以0.32μm为中心±0.01μm的范围内(即0.31~0.333μm)。
[0056]
管理信息与是可记录光盘还是再生专用光盘无关,在到盘中心的距离相等的特定部分设定,具体的说,对盘中心而言,半径22.4mm~半径23.197mm的区域,被作为管理区域使用。
[0057]
由可记录光盘(BD—RE/R)的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比由再生专用光盘(BD—ROM)的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大。另一方面,在BD—ROM中,因为由坑列获得的RF信号最大化,所以坑列的深度被设定成光束的实效波长λ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大小。因此,由BD—ROM获得的相位差TE的信号振幅变大,其调制度也增高,但推挽TE的振幅相对变小,其调制度也降低。
[0058]
以下的表1、表2,归纳了由BD—ROM及BD—RE/R的管理区域及用户区域再生的各种信号的特征。
[0059]
[表1]
 
管理领域 BD—ROM BD—RE/R
推挽TE 调制度:0.1~0.525 调制度:0.26~0.52
相位差TE 输出 不输出(未记录用户数据)
[0060]
[表2]
 
用户区域 BD—ROM BD—RE/R
推挽TE 调制度:0.1~0.35 调制度:0.21~0.45
相位差TE 输出 不定(根据有无用户数据而异)
[0061]
表1及表2所示的调制度的范围,是BD标准规定的数据。比较表1及表2后可知:由BD—RE/R的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只比从相同的BD—RE/R的用户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略有增加。可是,在实际的BD—RE/R中,管理区域的轨道间距却比用户区域的轨道间距扩大,推挽TE的信号强度(振幅PP)增大,所以管理区域中的推挽TE的调制度,增加到用户区域中的推挽TE的调制度的1.5倍左右,由BD—ROM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也显示出非常大的值。BD—RE/R中的轨道间距(导向槽的间距),对调制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BD—RE/R中,尽可能在标准范围内较大地设定管理区域的轨道间距。就是说,在BD—RE/R中,将管理区域的轨道间距设定成0.36(=0.35+0.01)μm。另一方面,在用户区域,为了尽可能多地设定轨道,所以轨道间距在标准范围内最小,就是说,最好设定成0.31(=0.32—0.01)μm。
[0062]
此外,根据BD标准,BD—ROM的管理区域的轨道间距,也比用户区域的轨道间距扩大。可是,考虑到实行跟踪控制时的稳定性后,在现实的BD—ROM中,最好将管理区域的轨道间距,设计成尽可能地接近用户区域的轨道间距的值。这样,在BD—ROM中,将管理区域的轨道间距设定成0.34(=0.35—0.01)μm,将用户区域的轨道间距设定成0.33(=0.32+0.01)μm。
[0063]
另外,在BD—ROM的管理区域中,不形成导向槽,生成推挽TE的原因,是由压花坑造成的衍射。因此,在BD—ROM中,即使扩大管理区域的轨道间距,推挽TE的调制度也增加无几。
[0064]
根据以上的设计上的理由,由BD—ROM的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远比由BD—RE/R的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小。
[0065]
另外,关于相位差TE,也在BD—RE/R的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中产生差异。就是说,在用户区域中记录数据时,也由用户区域产生非常大的相位差TE,而与此不同,在管理区域中,由于不能写入用户数据,所以不能输出有意义的相位差TE。
[0066]
这样,如果根据遵照BD标准的光盘的“管理信息”获得的轨道位置信号,就能够高精度地判定装入的光盘是BD—RMO或BD—RE/R中的哪一个。本发明充分利用管理区域的这种特征,根据管理区域获得的轨道位置信号,判别再生专用光盘和可记录光盘。
[0067]
此外,对遵照DVD标准的光盘应用本发明后,不能判别DVD—ROM和DVD—RAM。因为在DVD—ROM及DVD—RAM的管理区域中,都用坑列记录管理信息,所以在轨道位置的波形中不产生差异。另一方面,在DVD—ROM中,由于坑的深度必须规定为λ/4,所以由DVD—ROM的用户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大致为零。因此,在DVD中,可以根据用户区域获得的推挽TE,判定是不是DVD—ROM。
[0068]
以下,讲述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方式。
[0069]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5,讲述采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0070]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装入具有表1的特征的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中的某一个时,能够判别该光盘是可记录型还是再生专用型。
[0071]
图5表示装入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光盘501。在光盘510的特制,设置着管理区域502,在该管理区域502中,记录着有关该光盘的各种管理信息。
[0072]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具备:将光束504聚光到光盘501上的物镜503;接收来自光盘501的反射光后将其变换成电信号的受光部505;使具有物镜503及受光部505的光拾波器(未图示),沿着光盘501的半径方向移动的步进电机512。
[0073]
光拾波器具有众所周知的结构,具备放射光束504的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它的光学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具备蓝色半导体激光器,能够放射蓝色的光束504,从而能够从遵照BD标准的再生专用光盘(BD—ROM)及可记录光盘(BD—RE/R)再生数据。为了还能够对DVD及CD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还可以具备能够放射旨在照射遵照这些标准的光盘的红色的光束及红外光束的光源。
[0074]
步进电机512,应答步进电机脉冲指令514,使光拾波器移动,从而能够使光束504在光盘501上的照射位置,沿着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
[0075]
图示的光束初始化位置513,是光束504的绝对位置的基准。装入光盘1,开始光盘判别动作时,在步进电机512的动作的作用下,光拾波器从待避位置向光盘501的最内周侧移动。这时,光拾波器暂时移动到光束初始化位置513为止。
[0076]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还具有:根据受光部505输出的电信号,检出光束504和光盘501的导向槽的位置偏移的推挽TE检出电路506;根据受光部505输出的电信号,检出光束504和光盘501的坑列的位置偏移的相位差TE检出电路507;根据受光部505的输出,检出随着坑或记录标记而变化的反射光的强度变化的RF检出电路508。另外还具备:计测推挽TE检出电路506、相位差TE检出电路507、RF检出电路508输出的信号的振幅或调制度的振幅/调制度测定电路509;生成测定调制度所需的加法信号的加法信号生成电路520;保持被计测的振幅或调制度比较的阈值的阈值保持部510;比较阈值保持部510的输出和振幅/调制度测定电路509的输出的比较部511。
[0077]
此外,在数据再生模式中,RF检出电路508的输出,还被输入解调电路515,进行译码。解调电路515的输出,通过数据读写部516做媒介,作为再生信号输出。另一方面,在数据读写中,读写电路516将从外部接收的用户数据,发送给调制电路517。调制电路517,将用户数据代码化(编码)。调制电路517的输出,被发送给激光器驱动电路518,根据代码化的用户数据,驱动光拾波器内的光源(半导体激光器)。由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光束的强度,按照激光器驱动电路518的输出变化,在光盘501的用户区域记录用户数据。此外,用户数据的记录再生,在为了判别光盘501的种类而进行的动作结束、从管理区域502读出管理信息后实行。
[0078]
接着,在图5的基础上,参照图6的流程图,讲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判别方法。
[0079]
首先,讲述利用推挽TE进行判别的方法。
[0080]
图5的光盘501被装入光盘装置后,在图6的步骤S1中,为了决定光束504的绝对位置的基准,驱动步进电机512,使光束504移动到光束初始化位置513为止(收敛光束位置初始化)。
[0081]
接着,在步骤S2中,使光束504移动到管理区域502的中间位置。具体的说,将能够使光束504的照射位置移动到管理区域502的中间位置为止的脉冲数,由步进电机脉冲指令514发送给步进电机512,驱动步进电机512。这时,光束504的收敛位置,成为向光盘外周侧移动5mm左右。由于光盘501中的管理区域502的位置,再生专用型和可记录型都是共同的,所以不论装入哪个光盘,都能使光拾波器移动到可以照射管理区域502的位置。此外,管理区域502具有光盘半径方向大约0.8mm的宽度,该宽度与步进电机512的定位精度相比,足够大。因此,错误地用光束504照射从管理区域502偏移的区域(例如用户区域)的可能性小。
[0082]
在步骤S3中,用光束504照射光盘501的管理区域502,用受光部505将来自管理区域502的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为了使推挽TE检出电路506根据受光部505的输出生成推挽TE,而用振幅/调制度测定电路509计测推挽TE的调制度。这时,实行聚焦控制,但不实行跟踪控制。
[0083]
在步骤S4中,比较振幅/调制度测定电路509的输出和阈值保持部510的输出。阈值保持部510,预先保持再生专用光盘的管理区域502的推挽TE的调制度和可记录光盘的管理区域502的推挽TE的调制度之间的值。
[0084]
根据上述理由,BD—RE/R及BD—ROM的管理区域中的轨道间距,最好分别设定成0.36μm及0.34μm。表1所示的调制度的标准上的范围,在BD—RE/R和BD—ROM之间存在重叠的部分,但是在现实的光盘中,在轨道间距中存在差异,而且调制度很大地依存于轨道间距。因此,由BD—ROM的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往往取接近表1的范围的最低电平(例如0.1)的值;由BD—RE/R的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则往往取接近表1的范围的最高电平(例如0.52)的值。因此,如果将阈值设定成0.3左右的大小,就可以根据推挽TE的调制度,识别BD—RE/R和BD—ROM。
[0085]
再生专用光盘,如表所示,由于推挽TE的调制度比较低,所以振幅/调制度测定电路509的输出小,成为小于阈值的值。另一方面,可记录光盘时,由于推挽TE的调制度比较高,所以振幅/调制度测定电路509的输出大,成为大于阈值的值。这样,推挽TE的调制度为阈值以下时,可以判定光盘501是再生专用光盘;推挽TE的调制度不在阈值以下时,可以判定光盘501是可记录光盘。
[0086]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由管理区域502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的差异,判别再生专用光盘和可记录光盘。
[0087]
在上述的例子中,利用了推挽TE的调制度的差异,但是利用推挽TE的对称性的差异,同样也可以判别再生专用光盘和可记录光盘。
[0088]
以下,讲述利用相位差TE,进行判别的方法。
[0089]
这时,也和图6所示的步骤S1、S2一样,用光束504照射光盘501的管理区域502。但是,在这里,相位差TE检出电路507使用根据受光部505的输出生成的相位差TE。具体的说,由相位差TE检出电路507将相位差TE向振幅/调制度测定电路509,输入计测相位差TE的振幅。然后,比较振幅/调制度测定电路509的输出(振幅计测值)和阈值保持部510的输出。阈值保持部510,预先保持前文讲述的再生专用光盘的管理区域502的相位差TE的振幅和可记录光盘的管理区域502的相位差TE的振幅之间的值(阈值)。
[0090]
如前所述,在BD—ROM的管理区域,不存在导向槽(图4),用坑列记录信息,所以输出具有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较大的振幅的相位差TE。另一方面,在BD—RE/R的管理区域,由于不存在坑及记录标记,所以不能输出相位差TE。
[0091]
这样,利用由光盘501的管理区域502获得的相位差TE的输出的差异,也能判别再生专用光盘和可记录光盘。
[0092]
此外,和相位差TE的振幅同样,利用相位差TE的对称性的差异,也能判别再生专用光盘和可记录光盘。另外,取代相位差TE,使用RF信号也和使用相位差TE事同样,能够判别再生专用光盘和可记录光盘。因为RF信号和相位差TE都在存在坑或记录标记时,表示较大的振幅。
[0093]
(第2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由于在BD—ROM的管理区域存在坑列,所以能够根据BD—ROM的管理区域再生RF信号。但是在BD—RE/R的管理区域,由于没有形成坑及记录标记,所以不能根据BD—ROM的管理区域再生RF信号。
[0094]
另一方面,由于在BD—RE/R的管理区域中,形成蠕动的导向槽,所以可以由BD—RE/R的管理区域再生摆动信号。但是在BD—ROM的管理区域中,由于不存在蠕动的导向槽,所以不能由BD—ROM的管理区域再生摆动信号。
[0095]
以下的表3、表4,归纳了由BD—ROM及BD—RE/R的管理区域及用户区域再生的各种信号的特征。
[0096]
[表3]
 
管理领域 BD—ROM BD—RE/R
摆动信号 不输出 输出
RF信号 输出 不输出(未记录用户数据)
[0097]
[表4]
 
用户区域 BD—ROM BD—RE/R
摆动信号 不输出 输出
RF信号 输出 不定(根据有无用户数据而异)
[0098]
比较表3及表4后可知:BD—ROM时,管理区域及用户区域都不能再生摆动信号。与此不同,BD—RE/R时,管理区域及用户区域都能再生摆动信号。所以,能够根据有无再生摆动信号,进行BD—ROM或BD—RE/R光盘的判别。可是,为了再生摆动信号,而实行了跟踪控制,所以要发生在现有技术中讲述的问题。因此,本发明人着眼于起因于导向槽的蠕动的摆动信号与在不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获得的推挽TE重叠的现象。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能否从推挽TE抽出摆动信号,实行上述的光盘判别。
[0099]
图13(a)表示由BD—RE/R获得的推挽TE的波形,图14(a)表示由BD—ROM获得的推挽TE的波形。由图13(a)可知:起因于导向槽的蠕动的高频成分(摆动信号)与由BD—RE/R获得的推挽TE重叠。通过适当的滤波器,可以从推挽TE抽出摆动信号。图13(b)表示从图13(a)的推挽TE抽出的摆动信号的波形。从BD—ROM的推挽TE不能抽出这种摆动信号(图14(b))。
[0100]
这样,在光盘中设置蠕动的导向槽后,如上所述,摆动信号可以与推挽TE重叠。但是在导向槽中记录用户数据后,振幅起因于用户数据的记录标记的变动(RF信号),也与推挽TE重叠。由于RF信号的频带接近于推挽信号的频带,所以难以将二者分离。比较表3及表4后可知:BD—RE/R也可以由用户区域生成RF信号。这种RF信号的重叠,妨碍从推挽TE抽出摆动信号。
[0101]
可是,如表3所示,在BD—RE/R的管理区域中,不记录用户数据,RF信号不与推挽TE重叠。另外,管理区域的轨道间距,与比用户区域的轨道间距扩大,所以摆动信号的调制度也相对变大。因此,如果根据由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就容易抽出摆动信号,能够按照有无该抽出,高精度地实行光盘判别。
[0102]
以下,参照图7A,讲述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图7A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结构。
[0103]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除了具备摆动信号抽出电路707、振幅测定电路710、第1比较部712、第1阈值保持部714这一点外,和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具备同样的结构。因此,关于和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装置讲述的结构相同的部分,在这里不再赘述。
[0104]
本实施方式中的摆动信号抽出电路707,在不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接收推挽TE检出电路506输出的推挽TE,从推挽TE中抽出摆动信号。摆动信号是具有被光盘501的导向槽的摆动波形包含的规定频率或相位的信号。在不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由于伴随着导向槽的蠕动而变动成分与推挽TE的振幅重叠,所以能够从推挽TE中抽出摆动信号。
[0105]
摆动信号抽出电路707,具备带通滤波器(BPF),能够除去远比摆动频率低的频率的信号成分和远比摆动频率高的频率的信号成分。在不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获得的推挽TE,伴随着光盘的旋转,在光束横穿轨道时生成的频率相对低的高频信号(例如5KHz以下)中,具有重叠了频率相对高的摆动信号(例如500KHz左右)的信号波形。因此,如果将摆动信号抽出电路707中的带通滤波器的通过频带,设定在包含摆动频率在内的范围内,就能够从推挽TE适当地抽出摆动信号。
[0106]
这样抽出的摆动信号,被输入振幅测定电路710。用振幅测定电路710测定的摆动信号的振幅,被第1比较部712和第1阈值保持部714保存的阈值进行比较。因为检知到具有大于该阈值的振幅的摆动信号时,就知道光盘501具有蠕动的导向槽,所以能够判定该光盘501是BD—RE/R。另一方面,检知到具有小于该阈值的振幅的摆动信号时,就成为没有检出起因于导向槽的蠕动的摆动信号。在时,能够判定该光盘501是BD—ROM。
[0107]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光盘判别,可以通过能否从不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获得的推挽TE中检出摆动信号,进行迅速的光盘判别。
[0108]
取代根据信号振幅的大小,决定有无摆动信号的抽出,进行光盘判别,也可以根据信号频率,决定有无摆动信号的抽出。图7B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其它光盘装置的结构。该光盘装置,在具备二值化电路716、周期测定部718、第2比较部722、第2阈值保持部720这一点上,和图7A所示的光盘装置的结构不同。
[0109]
在图7B的光盘装置中,摆动信号输入二值化电路716后,用周期测定部718测定信号周期。获得的周期,被第2比较部722与第2阈值保持部720保持的阈值进行比较。
[0110]
接着,参照图8的流程图,讲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判别方法。
[0111]
如图7所示,光盘501被装入光盘装置后,在图8的步骤S1A中,为了决定光束504的绝对位置的基准,驱动步进电机512,使光束504移动到光束初始化位置513为止(收敛光束位置初始化)。
[0112]
接着,在步骤S2A中,使光束504移动到管理区域502的中间位置。具体的说,将能够使光束504的照射位置移动到管理区域502的中间位置为止的脉冲数,由步进电机脉冲指令514发送给步进电机512,驱动步进电机512。
[0113]
在步骤S3A中,用光束504照射光盘501的管理区域502,用受光部505将来自管理区域502的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推挽TE检出电路506根据受光部505的输出,生成推挽TE。摆动信号抽出电路707,从推挽TE中抽出摆动信号。
[0114]
再生专用光盘的管理区域502的光盘信息,用坑记录,不存在用规定的频率或相位实施蠕动的导向槽。因此,如果装入的光盘501是再生专用光盘,就不能抽出摆动信号。
[0115]
另一方面,在可记录光盘的管理区域502中,由于存在用规定的频率或相位实施蠕动的导向槽,所以能够抽出摆动信号。
[0116]
这样,在步骤S4A中,抽出摆动信号后,测定到阈值以上的振幅或适当的带域的频率时,判定装入的光盘是可记录型光盘;判断没有能够抽出摆动信号时,判定装入的光盘是再生专用光盘。
[0117]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能否从管理区域502的推挽TE中抽出摆动信号,判别再生专用光盘和可记录光盘。
[0118]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能否从不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时获得的推挽TE中抽出摆动信号,进行光盘判别,所以能够节省跟踪控制的学习等所需的时间。
[0119]
此外,为了从不实行跟踪控制的状态时获得的推挽TE中抽出摆动信号,如上所述,需要使推挽TE通过带通滤波器,难以获得具有足够大的振幅的摆动信号。关于BD—RE和DVD—R(比较例),在以下的表5中,列出了摆动信号的振幅与推挽TE的振幅的比率(摆动振幅/推挽TE振幅)。
[0120]
[表5]
 
用户领域 管理领域
DVD—R 0.08~014 0.08~0.14
BD—RE/R 0.2~0.55 0.3~0.6
[0121]
由表5可知:在DVD—R中,由于“摆动振幅/推挽TE振幅”的比率较小,所以有时很难从推挽TE中抽出摆动信号。因此,在DVD中,要从推挽TE中抽出摆动信号时,需要特别设置高次(5次以上)的带通滤波器。与此不同,在BD—RE/R中,由于由管理区域获得的“摆动振幅/推挽TE振幅”的比率足够大,所以不需要特别设置高次的带通滤波器,就能够抽出摆动信号。
[0122]
这样,由BD—RE/R的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和与用户区域相比振幅很大的摆动信号重叠,而且还如前所述,不产生RF信号的混入。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后,可以根据推挽TE,有效地进行BD—ROM和BD—RE/R之间的光盘判别。
[0123]
(第3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图形。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再生专用播放器,将装入BD—ROM等的再生专用光盘作为前提制造。因此,本实施方式不具备图5所示的推挽TE检出电路506及记录用户数据所需的构成要素。
[0124]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由于具备生成再生专用光盘的跟踪控制的最佳的轨道位置信号——相位差TE的相位差TE检出电路507,所以能够根据光盘501的管理区域,生成相位差TE,判别光盘501是BD—ROM还是误装的BD—RE/R。该判别方法,和第1实施方式讲述的一样。
[0125]
采用图9所示的再生专用的光盘装置后,使用通常的再生专用播放器所具备的相位差TE类的构成部件,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判别装入的BD,是再生专用还是可记录型。
[0126]
(第4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推挽TE的(调制度),是用图12(b)所示的“加法信号AS”,将推挽TE的振幅PP(峰值·二·峰值)标准化的值。该加法信号AS,与光盘的信息记录层表示的反射率息息相关。该反射率,随着信息记录层使用的材料的种类而变。
[0127]
现在正在开发的BD—RE/R,作为信息记录层,都使用相变化材料构成的层。这种信息记录层,在接收光的照射之前的初始状态中,是结晶质;而接受旨在写入数据的光照射,经过急剧的加热·冷却过程后,就非晶质化。非晶质化的部分,是“记录标记”,与没有形成记录标记的部分(空格)相比,反射率局部下降。这样,信息记录层中的反射率变化,就被作为RF信号检出。
[0128]
将来,BD—R的信息记录层,有可能不是由相变化材料而是由有机色素类材料形成。为了向有机色素类材料构成的信息记录层写入数据,需要通过照射激光,将信息记录层的一部分加热,使色素分解。随着有机色素类材料的不同,信息记录层的色素分解的部分的反射率,与其它部分(空格)的反射率相比,有的高,有的低。这样,具备有机色素类材料构成的信息记录层的BD—R时,反射率容易随着光盘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有机色素类的BD—R时,为了将由管理区域及用户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将推挽TE的振幅PP,在适当的范围内调节。
[0129]
另一方面,关于推挽TE,BD标准将没有记录数据的区域(未记录区域)中的调制度和记录了数据的区域中的调制度的关系,规定如下。
[0130]
0.75≤(记录区域的调制度)/(未记录区域的调制度)≤1.25…公式1
[0131]
在相变化材料类的BD—R中,满足该公式1比较容易。但是如上所述,在有机色素类的BD—R中,由于反射率的变动大,所以为了满足公式1,需要调节推挽TE的振幅PP。轨道间距被规定成特定的值时,为了调节推挽TE,则需要调整导向槽的深度。可是,导向槽的深度在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中都不加区别地一定。所以,对于由用户区域获得的推挽TE,为了满足上述公式1,而设定了导向槽的深度时,由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结果却往往不得不降低。
[0132]
在本实施方式中,讲述由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降低时,也能适当地判定光盘的光盘装置。
[0133]
图15(a)~(d),都示意性地表示标准化的推挽TE(PP/AS)的波形。图15(a)及图15(b),表示由BD—RE/R获得的波形。图15(c)及图15(d),表示由BD—ROM获得的波形。
[0134]
与图15的左侧部分(图15(a)、(c))所示的波形相比,图15的右侧部分(图15(b)、(d))所示的波形,具有相对较小的振幅(调制度)。
[0135]
基于上述理由等,管理区域的“调制度”降低时,如图15(b)及图15(c)所示,BD—RE/R的调制度和BD—ROM的调制度大致相等,有时难以将二者加以区别。可是,这时如果计测用户区域的调制度和管理区域的调制度的比例,也能识别BD—RE/R和BD—ROM。
[0136]
就是说,在BD—ROM中,尽管调制度增减,但管理区域的调制度和用户区域的调制度大致相等;而在BD—RE/R中,尽管调制度增减,但管理区域的调制度却比用户区域的调制度足够大。因此,根据用户区域的调制度和管理区域的调制度的比例,能够识别BD—RE/R和BD—ROM。
[0137]
以下,讲述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
[0138]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具备和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同样的结构。不同之处是其动作流程,所以以下参照图10的流程图,讲述本实施方式。
[0139]
首先,如图1所示,将光盘501装入光盘装置后,在步骤S1B中,为了决定光束504的绝对位置的基准,驱动步进电机512,使光束504移动到光束初始化位置513为止(收敛光束位置初始化)。
[0140]
接着,在步骤S2B中,使光束504移动到管理区域502的中间位置。具体的说,将能够使光束504的照射位置移动到管理区域502的中间位置为止的脉冲数,由步进电机脉冲指令514发送给步进电机512,驱动步进电机512。
[0141]
在步骤S3B中,用光束504照射光盘501的管理区域502,用受光部505将来自管理区域502的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推挽TE检出电路506根据受光部505的输出,生成推挽TE。计测这样获得的推挽TE的振幅或调制度,保存到未图示的存储器内。
[0142]
接着,在步骤S4B中,将光束504移动到用户区域的某个位置。具体的说,由步进电机脉冲指令514,向步进电机512发送能够将光束504的照射位置从管理区域502向光盘的外周侧移动规定距离的脉冲数。
[0143]
在步骤S5B中,用光束504照射光盘501的用户区域,用受光部505将来自用户区域的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推挽TE检出电路506根据受光部505的输出,生成推挽TE。计测这样获得的推挽TE的振幅或调制度,保存到未图示的存储器内。
[0144]
在步骤S7B中,计算由用户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振幅或调制度(Y)与由管理区域512获得的推挽TE的振幅或调制度(X)的比率(Y/X)。然后,该比率接近1(例如0.7以上1.3以下)时,判定为BD—ROM;比率小于或大于规定值(例如小于0.7或超过1.3)时,则判定为BD—RE/R。
[0145]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获得的推挽TE的振幅或调制度因BD—RE/R中的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的不同而不同的现象,实行光盘判别。特别是BD—R那样由有机色素类材料形成信息记录层的光盘时,由于反射率随着光盘而变动,所以推挽TE的调制度也容易变动。这样,象第1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那样,只根据管理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进行光盘判别,在光盘的反射率随着介质而变时,就有可能进行错误的判别。可是,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后,即使光盘整体的反射率变动,也能正确检出起因于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的轨道间距之差,推挽TE的调制度水平不同的情况。因此,根据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的差异的本实施方式的判别方法,在BD—R普及的阶段极其有效。
[0146]
在本实施方式中,计测管理区域的推挽TE的振幅或调制度后,使光束点移动到用户区域,计测用户区域的推挽TE的振幅或调制度。但该顺序是任意的。进而,还可以使光束点移动到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的交界部分。这时,伴随着偏心的光盘的旋转,光束点在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之间交替地来回。于是,如果是图16(a)所示的BD—RE/R,就可以获得来自管理区域的推挽TE和来自用户区域的推挽TE交替出现的信号,因此如图16(b)所示,可以判别是只能获得大致一定的推挽TE的BD—ROM。
[0147]
此外,图5、图7、图9记述的电路等构成要素,既可以硬件性地构成,也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实现。
[0148]
(第5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在BD专用播放器(再生专用装置)中应用。
[0149]
以下,讲述BD专用播放器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BD专用播放器,也具备和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光盘装置具有的结构要素同样的结构要素。不同之处是光盘判别方法。
[0150]
在新产品的BD—RE/R中,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都没有记录数据。与此不同,在记录了用户数据的BD—RE/R中,虽然管理区域没有记录数据,但是用户区域却处于记录了数据的状态。另一方面,在BD—ROM中,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都记录着数据。
[0151]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情况。就是说,计测由用户区域获得的调制度(PP/AS)与由管理区域获得的调制度(PP/AS)的比例Z,根据该比例Z的大小,能够判定装入的光盘是不是可再生光盘。
[0152]
在BD—ROM中,上述的比例Z是接近于1的值(例如0.7≤Z≤1.3的范围),而在新产品的BD—RE/R中,由于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都没有记录数据,所以上述的比例Z例如处于0.5≤Z<0.7的范围。另一方面,在已经写入用户数据的BD—RE/R中,因为由用户区域获得的推挽TE的调制度较大地变化,所以比例Z例如处于Z<0.5的范围(或Z>1.3的范围)。
[0153]
这样,根据该比例Z的大小,判定装入的光盘是新产品的BD—RE/R时(例如0.5≤Z<0.7时),不起动播放器地迅速进行加载或出错显示。另一方面,判定装入的光盘是处于可再生状态记录过的BD—RE/R及BD—ROM时(Z<0.5或Z>1.3),就起动装置,可以向再生动作移行。
[0154]
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用相位差TE进行上述判定。在新产品的BD—RE/R中,从管理区域和用户区域获得的相位差TE极其小,或者根本没有。与此不同,虽然在记录过的BD—RE/R中,由未记录的管理区域获得的相位差TE极其小,或者根本没有,但是从有记录的用户区域却输出比管理区域的相位差TE大的相位差TE。
[0155]
另外,与由记录过的BD—RE/R的管理区域获得的相位差TE相比,可以由BD—ROM的管理区域及用户区域获得足够大的相位差TE。也可以取代相位差TE,使用有无RF信号。
[0156]
这样,不仅管理区域,而且还考虑由用户区域获得的轨道位置信号或RF信号,进行判别后,能够适当地将可以用BD专用播放器再生的光盘(BD—ROM、记录过的BD—RE/R),判别不需要再生的光盘(未记录BD—RE/R)。
[0157]
(其它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讲述采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具备:具有图5所示的物镜503、受光部505等的众所周知的光拾波器1300,使光盘501旋转的盘电动机1302,进行各种信号处理的部分。
[0158]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光拾波器1300的输出,通过前端信号处理部1306做媒介,发送给编码/译码器1308。编码/译码器1308读出数据时,根据光拾波器1300获得的信号,将光盘501记录的数据译码。写入数据时,编码/译码器1308将用户代码化,生成应该向光盘501写入的信号,发送给光拾波器1300。
[0159]
前端信号处理部1306,根据光拾波器1300的输出,生成再生信号,另一方面,还生成聚焦出错信号FE及跟踪出错信号TE。前端信号处理部1306,可以实行图5所示的推挽TE检出电路506、相位差TE检出电路507、振幅/调制度测定电路509等的功能。
[0160]
聚焦出错信号FE及跟踪出错信号TE,被发送给伺服控制部1310。伺服控制部1310,通过激励放大器1304做媒介,控制盘电动机1302,另一方面还通过光拾波器1300内的促动器做媒介,控制物镜的位置。编码/译码器1308及伺服控制部1310等的构成要素,受CPU1309的控制。
[016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图示的软件程序或固件的作用下,实行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判别装入的光盘501是BD—ROM还是BD—RE/R。
[0162]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讲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0163]
光盘的偏心较多时,以及由于步进电机512的进给精度低,所以难以向管理区域502正确移动时,可以利用透镜促动器,将物镜503的位置向盘半径方向移动规定量,试着检出RF信号或摆动信号。移动若干次后,未能检出来自管理区域502的相位差信号或RF信号时,或者检出来自管理区域502的摆动信号时,能够判定光盘501是可记录光盘。
[0164]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可以使用的光盘,并不局限于具备单层的信息记录层的光盘,也可以是具备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多层型光盘。另外,还可以是具备遵照CD或DVD标准的信息记录层和遵照BD标准的信息记录层的混合型光盘。但是,遵照BD标准的信息记录层,无论是可记录型还是再生专用型,都需要具备相同位置的管理区域。
[0165]
此外,在判别装入的光盘501是BD—ROM还是BD—RE/R之前,最好实行判别装入的光盘是BD、DVD及CD中的哪一个的众所周知的动作。这时,在判别装入的光盘是BD之后,进行采用本发明的光盘判别,判别该BD是再生专用型还是可记录型。
[0166]
采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后,能够在开始跟踪控制之前,迅速判别光盘是可记录型还是再生专用型,所以能够节省为了实行跟踪控制而必须实行的工序的时间,缩短到光盘再生为止的时间。作为对于多种光盘,也能用一台对应的光盘装置,大有用处。

Claims (12)

1.一种光盘装置,对于包含按照BD标准制造的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在内的光盘,进行记录数据及由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
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将光束照射到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管理区域,根据所述管理区域反射的光,生成轨道位置信号的单元;
将光束照射到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上,根据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反射的光,生成RF信号的单元;以及
根据由所述管理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或所述RF信号,判别装入所述光盘装置的光盘是可记录光盘或再生专用光盘的盘判别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记录光盘,是BD—R或BD—RE;所述再生专用光盘,是BD—RO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区域,是永久信息和控制数据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位置信号,是推挽跟踪误差信号或相位差跟踪误差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判别单元,根据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品质,进行判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品质,由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调制度及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对称性中的至少一个的计测值来确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判别单元,具备将所述计测值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比较单元,按照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进行判别。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能否从所述推挽跟踪误差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进行所述判别。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将光束照射到位于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中的所述管理区域的外侧的用户区域,根据所述用户区域反射的光,生成轨道位置信号;
根据由所述管理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及由所述用户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判别装入所述光盘装置的光盘是可记录光盘或再生专用光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由所述用户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与由所述管理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比例,判别装入所述光盘装置的光盘是可记录光盘或再生专用光盘。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轨道位置信号的单元,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将光束照射到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管理区域与位于所述管理区域的外侧的用户区域之间的交界部分;
根据由所述管理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及由所述用户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判别装入所述光盘装置的光盘是可记录光盘或再生专用光盘。
12.一种盘判别方法,是对于包含按照BD标准制造的可记录光盘及再生专用光盘在内的光盘,进行记录数据及由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个的光盘装置中的盘进行判别的方法,
具备: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状态下,将光束照射到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管理区域,根据所述管理区域反射的光,生成轨道位置信号的步骤;和
根据由所述管理区域获得的所述轨道位置信号,判别装入所述光盘装置的光盘是可记录光盘或再生专用光盘的步骤。
CNB2006800002994A 2005-02-18 2006-02-17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12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1972/2005 2005-02-18
JP2005041972 2005-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9324A CN1969324A (zh) 2007-05-23
CN100461272C true CN100461272C (zh) 2009-02-11

Family

ID=36916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029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1272C (zh) 2005-02-18 2006-02-17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11907B2 (zh)
EP (1) EP1865500A4 (zh)
JP (1) JP4847864B2 (zh)
CN (1) CN100461272C (zh)
WO (1) WO20060881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80060A1 (en) * 2006-06-01 2007-12-06 Mediatek Inc. Servo calibration mark detection circuit for hd-dvd or dvd-ram and method thereof
KR20080002277A (ko) * 2006-06-30 2008-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판별장치 및 그 방법
TW200807406A (en) * 2006-07-20 2008-02-01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optical disk type
JP4618320B2 (ja) * 2008-04-22 2011-01-2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210708B2 (ja) * 2008-05-20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層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多層光ディスクに対応可能な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626691B2 (ja) * 2008-09-11 2011-02-0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判別方法
CN101874268B (zh) * 2008-10-01 2014-06-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记录再生装置
JP2011233192A (ja) * 2010-04-26 2011-11-17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3656A (ja) * 2000-10-27 2002-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学式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種別判別方法
CN1462432A (zh) * 2001-03-19 2003-12-17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移位的记录开始和终止位置的多层记录载体
WO2004019331A1 (en) * 2002-08-22 2004-03-04 Lg Electronics Inc.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JP2004273016A (ja) * 2003-03-07 2004-09-3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読取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読取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568507A (zh) * 2002-07-02 2005-01-19 Lg电子株式会社 高密度光盘和用于限制在光盘装置中重放高密度光盘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2314A (ja) * 1998-12-17 2000-06-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
KR100571983B1 (ko) * 1999-03-30 2006-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판별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0606665B1 (ko) * 1999-04-19 2006-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 기록매체의 종류 판별 방법 및 장치
JP2005524192A (ja) * 2002-05-01 2005-08-1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高密度再生専用光ディスクとそれによる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方法
KR100739672B1 (ko) * 2002-09-10 2007-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정보 저장매체 및 데이터의 재생 방법
JP2004171720A (ja) * 2002-11-22 2004-06-17 Sony Corp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JP2005071428A (ja) * 2003-08-20 2005-03-17 Yamaha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122822A (ja) * 2003-10-16 2005-05-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US7570561B2 (en) * 2004-05-25 2009-08-04 Bryan Tai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ype of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E602005012114D1 (de) 2004-08-10 2009-02-1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aufwerk und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von optischen datenträgertyp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3656A (ja) * 2000-10-27 2002-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学式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種別判別方法
CN1462432A (zh) * 2001-03-19 2003-12-17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移位的记录开始和终止位置的多层记录载体
CN1568507A (zh) * 2002-07-02 2005-01-19 Lg电子株式会社 高密度光盘和用于限制在光盘装置中重放高密度光盘的方法
WO2004019331A1 (en) * 2002-08-22 2004-03-04 Lg Electronics Inc.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JP2004273016A (ja) * 2003-03-07 2004-09-3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読取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読取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6088157A1 (ja) 2008-07-03
US7911907B2 (en) 2011-03-22
CN1969324A (zh) 2007-05-23
JP4847864B2 (ja) 2011-12-28
WO2006088157A1 (ja) 2006-08-24
EP1865500A1 (en) 2007-12-12
US20090010129A1 (en) 2009-01-08
EP1865500A4 (en) 2008-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1272C (zh)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637873A (zh) 高密度只读光盘及使用光盘的光盘设备和方法
JP2006351197A (ja) 光情報保存媒体のデータの再生装置
US20130016596A1 (e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s
CN102290063B (zh) 光盘、光盘记录再生方法
CN100437764C (zh) 光学数据载体的质量测试方法
CN101477818B (zh) 光盘装置
CA2507829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EP1590803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EP1569210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to/from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CA2503372C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of recording/reproducing the same
KR20060025660A (ko) 광 기록매체의 유형 판별방법 및 장치
JP200516612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CN102005221A (zh) 光盘、光盘再现装置、光盘装置、再现方法和记录方法
CN101589431B (zh) 光学信息记录媒体及其检查方法和检查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US20150092526A1 (en)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device
CN101568960A (zh) 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
WO2014050398A1 (ja) 光記録装置、光記録方法及び多層光ディスク
KR20080021067A (ko) 워블 트랙을 갖는 광 정보매체 포맷의 반경방향 트랙킹방법 및 장치
CN100418141C (zh) 2层盘判别方法及光盘装置
JP4626691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判別方法
CN101273408B (zh) 光盘装置
CN100392734C (zh) 循轨控制方法
JP2006521653A (ja) 焦点オフセット領域を有する光ディスク
KR100728046B1 (ko) 광정보 저장매체 재생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