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9006C - 复合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9006C
CN100459006C CNB200610058983XA CN200610058983A CN100459006C CN 100459006 C CN100459006 C CN 100459006C CN B200610058983X A CNB200610058983X A CN B200610058983XA CN 200610058983 A CN200610058983 A CN 200610058983A CN 100459006 C CN100459006 C CN 1004590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ressing component
functional unit
input part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589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2078A (zh
Inventor
小原启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2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2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90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900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可以进行操作部件的均匀的光照,且可以小型化的输入装置。包括:机架(1);由机架(1)可以旋转移动地保持的旋转板(12);安装在旋转板(12)上可以进行旋转移动操作的操作部件(15);设置在操作部件(15)中央可以进行升降操作的按压部件(18、16b);检测操作部件(15)的旋转移动操作的第一输入部;及检测按压部件(18、16b)升降的第二输入部,其中在按压部件(18、16b)与第二输入部间设置驱动部件(7),该驱动部件与按压部件(18、16b)的下表面接触,随着按压部件(18、16b)的升降操作而升降来驱动第二输入部,在驱动部件(7)内部配置了光照按压部件(18、16b)的发光部件(9)。

Description

复合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输入装置,尤其涉及使进行操作柄的旋转检测与操作柄的按压检测的按压开关(push switch)一体化的复合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复合输入装置的结构,公知的是一体构成有:可以转动且在多个方向上可以摇动的操作部件、检测该操作部件的转动操作的转动检测元件及检测摇动方向的摇动方向检测元件、设置在操作部件的中央的按压键、及设置在转动检测元件的中央的按压开关(例如,参考专利文献一)。
该以往的复合输入装置的结构如图7、图8所示。图7是表示以往的复合输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刻度盘操作部件的外观图的立体图。
在图中,51是在中央配有圆形的开口部的大致环状的刻度盘操作部件。另外,52是在刻度盘操作部件51的上述开口部配置的由其他部件构成的按压键,是用于对在设置于电子仪器箱体的开口部的大致中央配置的按压开关58进行操作的部件。53是于刻度盘操作部件51的大致外周位置设置的多个作为被引导部的凸部,通过多个引导部引导该凸部53,以此,刻度盘操作部件51变得只能向四个方向上摇动,所述多个引导部由在电子仪器的箱体上设置的开口部的大致外周位置上配置的突出部与非突出部构成。另外,54是将刻度盘操作部件51分割成四份而设置的光照部。55是操作块,对应于刻度盘操作部件51的摇动方向,对开关(金属圆顶61)进行按压以检测摇动方向。
57是构成电子仪器的框体的箱体,在该箱体57的大致圆形的开口部配置了刻度盘操作部件51等。另外,在按压开关58的外周配置了大致形成环状的旋转编码器59,在旋转编码器59的槽部上形成与在刻度盘操作部件的里面设置的加强筋的啮合,旋转编码器59与刻度盘操作部件51形成一体而进行转动。
此处,按压开关58的轴被嵌入按压键52,在按压开关58的背面部分与旋转编码器59之间留有规定的间隙,保持刻度盘操作部件51自由转动。因此,按压键52不用转动就可以按压操作按压开关58,刻度盘操作部件51可以转动且可以倾斜。而且,该旋转编码器59是如下的装置,即与刻度盘操作部件51相接触的外形部分转动,旋转编码器59的内部的电路机构进行检测。并且,按压开关58被固定在旋转编码器59的非转动部分上。
刻度盘操作部件51对应于按压位置而摇动,从而其一个操作块55按压由金属圆顶61构成的一个开关,进行诱导方向的检测。另外,60是发光部LED,且对应于刻度盘操作部件51上设置的分割成四个的光照部54而配置了四个。对应于刻度盘操作部件51的转动位置,或对应于摇动方向,特定的一个该LED60来进行光照。
另外,也可以预先一直将四个LED60点亮,对应于刻度盘操作部件51的转动位置,或对应于摇动方向,将其中的一个进一步点亮。另外,可以使LED60表示两种颜色,对应于刻度盘操作部件51的转动操作与摇动操作来改变表示方式。通过这些表示,可以使操作者识别进行刻度盘操作部件的转动操作或进行摇动操作。
专利文献一:特开2003-13421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的复合输入装置中,虽然希望用LED来光照在刻度盘操作部件的中央设置的按压开关用的按压键,但是由于不能将LED设置在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键的正下方,所以分别编入配置在输入装置的边侧。因此,光照变得不均匀,并且还有包括了光照部的装置整体不能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可以对操作部件进行均匀的光照,并可以小型化的输入装置。
在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中,作为第一解决方式,其包括:机架;
由该机架保持可以并能进行旋转地保持的旋转板;安装在该旋转板上的操作部件;设置在该操作部件中央的可以能升降的按压部件;检测所述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的第一输入部;及检测所述按压部件的升降的第二输入部,在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第二输入部之间设置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的下表面相接触,随着该按压部件而升降来驱动所述第二输入部,在该驱动部件的内部配置了光照所述按压部件的发光部件。
另外,作为第二解决方式,包括与所述驱动部件相接触的接触面的所述按压部件的整体是由具有导光性的材料构成的。
另外,作为第三解决方式,在所述按压部件的下表面设置了细尖状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使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光向所述按压部件的操作面漫反射。
另外,作为第四解决方式,在所述机架上设置了引导所述驱动部件的升降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支承安装了所述发光部件的配线部件,并且在所述驱动部件上设置收容所述配线部件的所述发光部件的安装部的收容凹部,在该收容凹部的两侧形成一对突条部,在该一对的突条部的上表面形成了与所述按压部件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面。
另外,作为第五解决方式,所述配线部件由具有挠性的挠性电路基板构成,将该配线部件形成为具有阶梯差的阶梯状,由该阶梯状的上台阶部保持所述发光部件,由下台阶部保持与所述发光部件相比高度不同的电部件。
另外,作为第六解决方式,所述第一输入部由旋转检测开关构成,所述旋转检测开关以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中央的所述按压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检测所述操作部件的圆周方向的旋转移动。
另外,作为第七解决方式,所述第一输入部由倾斜检测开关构成,所述倾斜检测开关以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中央的所述按压部件的中心为基点,检测向所述操作部件的倾斜方向的旋转移动。
另外,作为第八解决方式,所述第二输入部由按压检测开关构成,所述按压检测开关通过按压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中央的所述按压部件,来检测所述按压部件的升降。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复合输入装置包括:机架;由该机架可以旋转移动地保持的旋转板;安装在该旋转板上的可以旋转移动操作的操作部件;设置在该操作部件中央的可以升降操作的按压部件;检测操作部件的旋转移动操作的第一输入部;及检测按压部件的升降的第二输入部,其中,在按压部件与第二输入部之间设置了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与按压部件的下表面相接触,伴随着按压部件的升降操作而升降来驱动第二输入部,在驱动部件的内部配置了光照按压部件的发光部件,由于在操作部件的按压部件与第二输入部之间设置了可以支承操作部件旋转移动操作且可以升降的驱动部件,将发光部件配置在该驱动部件内,所以可以将发光部件配置在升降的按压部件的正下方,能够进行均匀的光照。另外,可以使发光部件与输入装置一体化,向电子仪器上组装变得容易,并且可以使装置整体的设置面积小型化。
另外,因为按压部件的包括与驱动部件相接触的接触面的整体是由具有导光性的材料构成的,所以可以高效地取得来自发光部件的光并使其射入操作面。
另外,因为在按压部件的下表面,设置了使来自发光部件的光向按压部件的操作面漫反射的细尖状的倾斜面,使得射入的光向设置在按压部件的上表面的操作面漫反射,所以可以进行更明亮均匀的光照。
另外,通过在机架上设置了引导驱动部件的升降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支承安装了发光部件的配线部件,并且在驱动部件上设置了收容配线部件的发光部件的安装部的收容凹部,在该收容凹部的两侧形成了一对突条部,在该一对的突条部的上表面形成了与按压部件的下表面的接触面,由于在收容配线部件的发光部件安装部的收容凹部的两侧的突条部的上表面,形成了与按压部件的下表面的接触面,所以在操作部件的旋转移动操作时或按压部件的按压操作时,不会给配线部件带来压力,可以得到高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配线部件由具有挠性的挠性电路基板构成,该配线部件被形成为具有阶梯差的阶梯状,由阶梯状的上台阶部保持发光部件,并且由下台阶部保持高度不同的其他的电部件,由于可以使发光部件接近按压部件的下表面,所以可以进行高效的光照,可以在配线部件上自由搭载电部件,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通过由以设置在操作部件的中央的按压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检测操作部件的圆周方向的旋转移动的旋转检测开关构成第一输入部,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进行操作部件的圆周方向的旋转检测,并且可以进行与按压部件的升降操作相配合的复合输入。
另外,通过由以设置在操作部件的中央的按压部件的中心为基点、检测向操作部件的倾斜方向的旋转移动的倾斜检测开关构成第一输入部,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进行操作部件的倾斜方向的检测,并且可以进行与按压部件的升降操作相配合的复合输入。
另外,通过由通过按压设置在操作部件的中央的按压部件、检测按压部件的升降的按压检测开关构成第二输入部,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进行按压部件的升降检测,并且可以进行与操作部件的旋转移动操作相配合的复合输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输入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图2的3-3线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2的4-4线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除去了本发明的复合输入装置的操作部件与引导部件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除去了本发明的复合输入装置的操作部件与引导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复合输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刻度盘(dial)操作部件的外观图的立体图。
图中:
1-机架(housing)、1a-第一收容部、1b-第二收容部、1c-突条部、1d-切槽、1e-台阶部、1f-贯通孔、1g-开口部、1h-弹簧收容部、2-滑动块(第一输入部)、2a-接点部、2b-连接端子、3-固定接点(第二输入部)、3a-中央固定接点、3b-周边固定接点、3c-外部端子、3d-外部端子、4-棘轮弹簧(click spring)、5-可动接点(第二输入部)、6-保护片、7-驱动部件、7a-收容凹部、7b-突条部、7c-驱动突起、8-配线部件、8a-栈部、8b-安装部、8c-引导片部、8d-阶梯差部、8e-连接引导部、9-发光部件、10-引导部件、10a-基部、10b-插通孔、10c-钩脚、11-盖板片、12-旋转板(转动板)、12a-基板部、12b-轴孔、12c-配合突起、12d-凸轮部、13-码图(code pattern)、14-框板、14a-插通孔、14b-安装片、15-操作部件、16-第一旋钮、16a-基部、16b-可动部(按压部件)、16c-中间部、16d-配合孔、16e-倾斜面、17-第二旋钮、17a-插通孔、18-第三旋钮(按压部件)、18a-按压部、18b-凸缘部、19-粘合片、20-粘合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图1至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输入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图2的3-3线的截面图,图4是图2的4-4线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除去了本发明的复合输入装置的操作部件与引导部件的状态的平面图,图6也是表示除去了操作部件与引导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图中,机架1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构成,大致形成方形状。在该机架1上设置了上表面开口的大直径的大致圆形的第一收容部1a,并且在中央设置了由环状的突条部1c围成的小直径的圆形的第二收容部1b。另外,在第一收容部1a的内底面设置了大致在同心圆上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的矩形状的切槽1d,在该切槽1d中,在接点部2a向第一收容部1a突出的状态下,设置了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性的薄板金属板构成的滑动块2。
通过插入成形等的方法,将所述滑动块2一体埋设在机架1的内底部,在具有弹性的状态下将自由端侧的接点部2a设置在切槽1d内,其另一端侧形成了多个的连接端子2b,所述连接端子2b从机架1的一对侧面部向外导出,并用于与外部的电路图案连接。该滑动块2构成了旋转检测开关的一部分。
另外,在第二收容部1b的内底面形成了在环状的突条部1c的内侧于相对位置突出的一对的台阶部1e,另外,在与该台阶部1e正交的方向的一端侧设置了贯穿到机架的底面侧的贯通孔1f。另外,在第二收容部1b的中央,在第二收容部1b内露出的状态下,设置了固定接点3,所述固定接点3包括: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的中央固定接点3a;及与该中央固定接点3a具有一定的间隙而间隔设置的周边固定接点3b。
也通过插入成形等的方法,将所述固定接点3一体埋设在机架1的内底部,一端侧的接点部的中央固定接点3a与周边固定接点3b露出设置在第二收容部1b内,其另一端形成了一对的外部端子3c、3d,所述外部端子3c、3d从设置在机架1的底面侧的开口部1g向外导出,并用于和外部的电路图案连接。该中央固定接点3a与周边固定接点3b构成了按压检测开关的一部分。
另外,在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侧的四角部中相对的一对角部上,设置了由与所述第一收容部1a连通的凹槽构成的弹簧收容部1h。在该弹簧收容部1h收容了棘轮弹簧4,该棘轮弹簧4通过与后述的旋转板12的凸轮部12d滑动而引起振音(click),并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构成。
在所述第二收容部1b上,在所述中央固定接点3a与周边固定接点3b的上表面侧设置了可动接点5。该可动接点5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性的薄板金属板构成,在中央设置了可以反转的圆顶状的膨出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重叠两片该可动接点5,使得反转时的振音触感变得良好(厚重)。该可动接点5被承载成其外周缘部与周边固定接点3b相接触的状态,膨出部下表面被配置成与中央固定接点3a处于有间隔地相对的状态。另外,在可动接点5的上表面侧设置了由薄膜状的树脂片构成的保护片6。
另外,在第二收容部1b收容了按压驱动可动接点5的驱动部件7;与安装了LED等的发光部件9的配线部件8。在配线部件8的上表面侧设置了保持及引导驱动部件7与配线部件8的引导部件10。驱动部件7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构成,呈圆形,在上表面侧具有收容配线部件8的发光部件9的安装部的收容凹部7a,在该收容凹部7a的两侧形成了一对的突条部7b。另外,在下表面侧设置了通过所述保护片6与可动接点5的膨出部顶部相接触的驱动突起7c。
配线部件8在由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聚酰亚胺树脂等构成的FPC(挠性电路基板)上,包括:圆环状的栈部8a;在其中央架设成桥状的发光部件9的安装部8b;及从栈部8a的一侧部延伸的引导片部8c。另外,在圆环状的栈部8a上,在与安装部8b的连接部附近设置了阶梯差部8d,通过设置该阶梯差部8d,栈部8a与安装部8b形成为具有阶梯差的阶梯状。而且,由该阶梯状的上台阶部的安装部8b保持所述发光部件9,并且由下台阶部保持高度不同的其他的电部件9a(例如,比LED还高的LED保护用的变阻器)。
由此,因为所述配线部件8由具有挠性的挠性电路基板构成,该配线部件8形成为具有阶梯差的阶梯状,阶梯状的上台阶部保持所述发光部件9,并且由下台阶部保持高度不同的其他的电部件(变阻器等),所以可以使发光部件9接近后述的操作部件15的按压部件的下表面,所以可以高效地光照,并且利用阶梯差可以在配线部件8上自由搭载电部件,提高了设置的自由度。
引导片部8c被插入在所述第二收容部1b的内底面上设置的贯通孔1f,并且在安装部8b被收容在所述驱动部件7的收容凹部7a的状态下,将所述配线部件8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部1b内的一对的台阶部1e上。而且,在该配线部件8的上表面侧,通过安装引导部件10而保持在第二收容部1b内。另外,引导片部8c的自由端侧被设置成通过机架1的底面部从机架1的一侧面部向外方延伸,形成了与外部的连接引导部8e。另外,在机架1的底面部粘贴了由树脂片等构成的粘着性的盖板片11,使得覆盖引导片部8c。
引导部件10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构成,包括:具有圆形的插通孔10b的圆环状的基部10a;及向该基部10a的下方延伸的多个钩脚10c。该引导部件10被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部1b内,所述钩脚10c与设置在内底面的多个的配合部(图中未示出)相配合来保持引导部件10。此时,圆环状的基部10a的下表面侧与第二收容部1b的台阶部1e之间夹持并保持所述配线部件8,并且在圆形的插通孔10b内可以升降地引导并保持所述驱动部件7。
而且,通过驱动部件7在插通孔10b内升降移动,驱动突起7c按压可动接点5的膨出部,并通过使可动接点5反转,变成与由中央固定接点3a与周边固定接点3b构成的固定接点3相连接分离的状态。而且,通过该可动接点5与固定接点3,构成了检测在后述的操作部件15中央设置的按压部件的升降的第二输入部,即按压检测开关。
另外,在所述第一收容部1a收容了可以旋转的圆板状的旋转板12。该旋转板是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圆板状,在基板部12a的中央设置了大直径的圆状的轴孔12b。另外,在基板部12a的上表面设置了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的配合突起12c,另外,在基板部12a的外周侧面部设置了连接成环状的多个凹凸状的凸轮部12d。另外,通过插入成形等的方法,将导电性的金属板一体埋设在基板部12a上,该金属板的一部分形成了在其下表面侧露出并被排列设置在同心圆上的多个的码图13。
对于所述旋转板12,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部1a的中央的环状的突条部1c插通轴孔12b,并且可以以该突条部1c为轴进行旋地收容,同时设置在基板部12a的外周侧面部的凹凸状的凸轮部12d,与被收容在机架1的弹簧收容部1h内的棘轮弹簧4滑动旋转,可以得到滑动旋转时的振音触感。另外,与此同时,在旋转板12的下表面侧露出设置的多个码图13与多个所述滑动块2的接点部2a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2被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部1a的内底面上的同心圆上。而且,通过该旋转板12的码图13与滑动块2,构成了检测后述的操作部件15的旋转移动操作的第一输入部,即旋转检测开关。
框板14由方形的金属平板构成,在其中央设置了大直径的圆状的插通孔14a。另外,在四边部设置了向下方延伸出的安装片14b。在所述机架1的第一收容部1a内可以旋转地收容所述旋转板12的状态下,将该框板14设置在机架1的上表面侧,通过将所述安装片14b的前端弯折到所述机架1的底面侧,而将该框板14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侧上。此时,配置成所述旋转板12的配合突起12c从框板14的插通孔14a突出的状态。
操作部件15与所述旋转板12的配合突起12c相配合,并插通在框板14的插通孔14a,并可以旋转及升降地被配置在机架1的上表面侧。该操作部件15一体构成有:构成基台部的圆盘状的第一旋钮16、被粘合在该第一旋钮16的上表面侧的圆环状的第二旋钮17、及可以升降地被配置在该第二旋钮17的中央的第三旋钮18。
将由两种合成树脂构成的成形材料一体形成两色而形成所述第一旋钮16。即,圆环状的基部16a、与在该基部16a的中央与基部16a留有间隔地配置的可动部16b,是由具有导光性的第一合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等)形成的,中间部16c是由具有挠性的第二合成树脂(例如,ハイトレル树脂等)形成的,该基部16a与可动部16b被该中间部16c连接形成一体。而且,由于中间部16c具有的挠性,可动部16b可以在基部16a的中央上下移动。另外,所述第二合成树脂具有非导光性,一体形成中间部16c使得覆盖基部16a的上表面及侧面。
另外,在第一旋钮16的基部16a上,形成了与所述旋转板12的配合突起12c相配合的多个配合孔16d。而且,通过该配合孔16d,第一旋钮16与旋转板12相配合,由此,伴随着所述操作部件15的旋转操作,旋转板12一起旋转。
另外,在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的下表面,朝向上方设置了凹陷成细尖状的凹状的倾斜面16e。通过设置该倾斜面16e,使得来自所述发光部件9的光向构成按压部件的第三旋钮18的操作面漫反射。
所述第二旋钮17也是由具有导光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为平板状的圆环状,在中央具有圆状的插通孔17a。而且,在该插通孔17a面对所述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的状态下,通过粘合片19被粘合在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的上表面侧而被一体化。
所述第三旋钮18也是由具有导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具有中央稍微向上方膨出的圆形状的按压部18a、和设置在该按压部18a下表面侧的凸缘部18b。该第三旋钮18在按压部18a插入所述第二旋钮17的插通孔17a且凸缘部18b被卡在第二旋钮17的下表面侧的状态下,通过粘合片20被粘合在所述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的上表面侧而被一体化。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粘合片20是由具有导光性的片材形成,通过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将来自发光部件9的光引导向第三旋钮18的按压部18a的表面。
而且,所述第三旋钮18可以与所述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共同上下地移动,可以在所述第二旋钮17的插通孔17a内上下移动(升降),通过该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与第三旋钮18,构成了在操作部件15的中央可以进行升降操作的按压部件。
该操作部件15与所述旋转板12的配合突起12c相配合,并被插入框板14的插通孔14a,被配置成在机架1的上表面侧可以旋转及升降,另外,此时,在设置于中央的按压部件即第三旋钮18及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的下方,配置了所述驱动部件7,所述驱动部件7被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第二收容部1b。
而且,收容了该驱动部件7的发光部件9的收容凹部7a的两侧的一对的突条部7b的上表面、与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的下表面相接触,在该状态下,通过按压操作构成按压部件的第三旋钮18的按压部18a,所述可动部16b按压驱动部件7,驱动突起7c按压被设置在下表面侧的可动接点5并使其反转。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1上设置引导所述驱动部件7的升降的所述引导部件10,由该引导部件10支承安装了所述发光部件9的所述配线部件8,并且在所述驱动部件7上设置了收容凹部7a,其用于收容所述配线部件8的发光部件9的安装部8b,在该收容凹部7a的两侧形成了一对的突条部7b,因为在该一对的突条部7b的上表面形成了与所述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的下表面的接触面,在收容所述配线部件8的发光部件9的安装部8b的所述收容凹部7a的两侧的突条部7b的上表面,形成了与按压部件的下表面的接触面,所以在操作部件15的旋转移动操作或按压部件的按压操作时,不会给所述配线部件8带来压力,可以得到高的可靠性。
另外,此时,在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的下表面设置的所述倾斜面16e、与被收容在驱动部件7的收容凹部7a内的发光部件9,被配置成相面对的状态,通过使从发光部件9照射的光在该倾斜面上漫反射,通过可动部16b,可以明亮均匀地照射第三旋钮18的按压部18a的表面的操作面。
另外,由于按压部件的包括与驱动部件7接触的接触面的整体是由具有导光性的材料形成的,所以可以高效地取得来自发光部件9的光并使其射入操作面。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检测操作部件15的旋转移动操作的第一输入部的结构,在机架1的第一收容部1a内设置在圆周方向可以旋转的旋转板12,通过设置在该旋转板12上的码图13、与设置在第一收容部1a内底面的滑动块2的滑动连接,构成了旋转检测开关,但是与其不同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也可以形成如下的结构:在机架1的第一收容部1a内设置在径向可以倾斜的转动板来代替所述旋转板12,设置通过在第一收容部1a内倾斜该转动板而被驱动的开关,由检测向操作部件15的倾斜方向的旋转移动的倾斜检测开关来构成第一输入部。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检测所述操作部件15的旋转移动操作的第一输入部、和检测所述按压部件的升降的第二输入部,在设置于所述操作部件15的中央的构成所述按压部件的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与构成所述第二输入部的按压检测开关之间,设置所述驱动部件7,该驱动部件7与所述可动部16b的下表面相接触,伴随着所述第一旋钮16的升降操作而升降来驱动所述第二输入部,在该驱动部件7的内部,配置了对构成所述按压部件的第三旋钮18的操作面进行光照的所述发光部件9,由此,在操作部件15的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与第二输入部之间,支承操作部件15可以旋转移动操作,且设置了可以升降的驱动部件7,因为在该驱动部件7内配置发光部件9,所以可以在升降的按压部件(第三旋钮18及第一旋钮16的可动部16b)的正下方配置发光部件9,可以进行均匀地光照。
另外,可以使发光部件9与输入装置一体化,使得向电子仪器上的组装变得容易,并且可以使装置整体的设置面积小型化。
另外,旋转检测开关以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件15的中央的按压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检测该操作部件15的圆周方向的旋转移动,由该旋转检测开关构成第一输入部,并且,按压检测开关通过压入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件15的中央的按压部件,检测按压部件的升降,由该按压检测开关构成了第二输入部,因为具有上述这样的结构,所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进行操作部件15的圆周方向的旋转检测、与按压部件的升降检测的复合输入成为可能。
另外,如果通过以设置在操作部件15的中央的按压部件的中心为基点,检测向操作部件15的倾斜方向的旋转移动的倾斜检测开关来构成第一输入部,则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进行操作部件15的倾斜方向的检测,并且可以进行与按压部件的升降操作相配合的复合输入。

Claims (8)

1.一种复合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由该机架保持并能进行旋转的旋转板;
安装在该旋转板上的操作部件;
设置在该操作部件中央的能升降的按压部件;
检测所述操作部件的旋转操作的第一输入部;
及检测所述按压部件的升降的第二输入部,
在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第二输入部之间设置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的下表面相接触,随着该按压部件而升降来驱动所述第二输入部,在该驱动部件的内部配置了光照所述按压部件的发光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所述驱动部件相接触的接触面的所述按压部件的整体是由具有导光性的材料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部件的下表面设置了细尖状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使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光向所述按压部件的操作面漫反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架上设置引导所述驱动部件的升降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支承安装了所述发光部件的配线部件,并且在所述驱动部件上设置收容所述配线部件的所述发光部件的安装部的收容凹部,在该收容凹部的两侧形成一对突条部,在该一对的突条部的上表面形成了与所述按压部件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部件由挠性电路基板构成,将该配线部件形成为具有阶梯差的阶梯状,由该阶梯状的上台阶部保持所述发光部件,并且由下台阶部保持与所述发光部件相比高度不同的电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入部由旋转检测开关构成,所述旋转检测开关以在所述操作部件的中央设置的所述按压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检测所述操作部件的圆周方向的旋转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入部由按压检测开关构成,所述按压检测开关通过压入在所述操作部件的中央设置的所述按压部件,来检测所述按压部件的升降。
8.一种复合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由该机架保持并能进行旋转的旋转板;
安装在该旋转板上的操作部件;
设置在该操作部件中央的能升降的按压部件;
第一输入部,其由倾斜检测开关构成,所述倾斜检测开关以在所述操作部件的中央设置的所述按压部件的中心为基点,检测向所述操作部件的倾斜方向的移动;
及检测所述按压部件的升降的第二输入部,
在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第二输入部之间设置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的下表面相接触,随着该按压部件而升降来驱动所述第二输入部,在该驱动部件的内部配置了光照所述按压部件的发光部件。
CNB200610058983XA 2005-03-10 2006-03-09 复合输入装置 Active CN1004590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7689 2005-03-10
JP2005067689A JP4540511B2 (ja) 2005-03-10 2005-03-10 複合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2078A CN1832078A (zh) 2006-09-13
CN100459006C true CN100459006C (zh) 2009-02-04

Family

ID=36994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8983XA Active CN100459006C (zh) 2005-03-10 2006-03-09 复合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40511B2 (zh)
CN (1) CN10045900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4309B2 (ja) * 2008-06-20 2012-11-14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CN101667501B (zh) * 2008-09-05 2011-06-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集成输入单元
CN102478201A (zh) * 2010-11-23 2012-05-3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旋转的光源装置
CN106098452B (zh) * 2016-07-14 2018-05-22 迪芬尼香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合旋钮结构
US11676783B2 (en) * 2018-10-09 2023-06-1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ess-type input device and press-rotate-type input device
CN112635228B (zh) * 2020-12-16 2022-09-2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棘轮差动式按键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1836A (en) * 1997-04-04 1999-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ghting knob switch
EP0974843A1 (de) * 1998-07-21 2000-01-26 Mannesmann VDO Aktiengesellschaft Drehgeber
EP1017077A1 (en) * 1998-12-28 2000-07-05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Switch assembly
JP2003134211A (ja) * 2001-10-29 2003-05-09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のダイヤル操作機構、及び、ダイヤル操作機構を搭載した携帯通信端末
CN1574139A (zh) * 2003-06-19 2005-02-02 欧姆龙株式会社 按钮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8624U (zh) * 1990-12-14 1992-07-31
JPH0711731U (ja) * 1993-07-21 1995-02-21 帝国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多方向押圧型スイッチ
JPH09306277A (ja) * 1996-05-15 1997-11-28 Kawai Musical Instr Mfg Co Ltd 照光式スイッチ
JP3727757B2 (ja) * 1997-07-04 2005-12-1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複合操作型電気部品
JP2004355951A (ja) * 2003-05-29 2004-12-16 Sony Corp ボタ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1836A (en) * 1997-04-04 1999-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ghting knob switch
EP0974843A1 (de) * 1998-07-21 2000-01-26 Mannesmann VDO Aktiengesellschaft Drehgeber
EP1017077A1 (en) * 1998-12-28 2000-07-05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Switch assembly
JP2003134211A (ja) * 2001-10-29 2003-05-09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のダイヤル操作機構、及び、ダイヤル操作機構を搭載した携帯通信端末
CN1574139A (zh) * 2003-06-19 2005-02-02 欧姆龙株式会社 按钮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40511B2 (ja) 2010-09-08
CN1832078A (zh) 2006-09-13
JP2006252947A (ja) 200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9006C (zh) 复合输入装置
CN102756752B (zh) 触觉式方向盘开关设备
US7602268B2 (en) Operatio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employing the same
JP3849221B2 (ja) 照光つまみ付スイッチ
EP1983536B1 (en) Compound operation input device
KR101857283B1 (ko) 스티어링 휠 햅틱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스티어링 휠 햅틱 장치
US8772662B2 (en) Rotary switch
KR20100130744A (ko) 차량용 키리스 버튼 스위치 유니트
EP1530227A1 (en) Steering wheel switch device
US731241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key assembly thereof
CN101908430B (zh) 旋转型电部件
CN100533623C (zh) 旋转型电子零件及旋转型电子零件用旋转体
JP2001325860A (ja) 複合操作型スイッチ装置
JP4141213B2 (ja) 電気部品およびその実装構造
JP2012150932A (ja) 回転操作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操作型入力装置
JP4302482B2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H08190836A (ja) 複合操作型電気部品
KR20090107681A (ko) 회전형 입력장치
JP2010161020A (ja) 操作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599929Y2 (ja) 多方向スイッチ
JP2004186018A (ja) 多連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KR20070044547A (ko) 자동차의 스티어링 휠용 리모콘 스위치 구조
JP2014194926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KR100652692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115335941A (zh) 开关用盖的制造方法、开关用盖及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