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8582C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8582C
CN100458582C CNB2006101361197A CN200610136119A CN100458582C CN 100458582 C CN100458582 C CN 100458582C CN B2006101361197 A CNB2006101361197 A CN B2006101361197A CN 200610136119 A CN200610136119 A CN 200610136119A CN 100458582 C CN100458582 C CN 10045858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transfer belt
mentioned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361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9546A (zh
Inventor
藤泽聪昭
尾藤贵广
长滨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59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9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85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858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Abstract

提供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处理印刷单元,该处理印刷单元具有:感光鼓,根据已被色分解的图像信息,利用与各色彩一致的色粉形成色粉图像;以及显影器,将色粉供给到感光鼓的表面,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将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色粉图像通过转印电场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其特征在于,根据各色彩从上述显影器供给到上述感光鼓的色粉被设为:在显影行程中越靠上游侧供给的色粉,色粉的时间常数τ越大。

Description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以及传真机等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进行高速打印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发正在进行。
例如,说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能力,以标准纸张(A4横向传送)进行单色打印的打印处理张数进行换算时,数年前为40~60张/分,现在处理速度已高速化到100~120张/分。
并且,全色复印装置等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现状是单色打印的使用频率较高,为此,希望能够提高单色印刷时的打印速度等,提高打印效率。
但是,打印速度变快时很容易产生显影性下降以及色粉飞散。并且,由于单色印刷的打印频率较高,色粉飞散的清扫维护间隔的延长和全色图像及单色图像的画质稳定化成为问题。
因此,以往作为色粉飞散的对策有如下提案: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各色显影器和相邻的处理单元之间设置阻隔空气气流的阻隔部件(参照特开2003-43778号公报(专利文献1)),或者将单色色粉的电阻值设置在1014Ω·cm以上,防止色粉层中的电荷被感光体表面附近的逆极性电荷吸引并向静电潜影载体一方移动(特开平07-92762号公报(专利文献2))。
但是,在以往的方式中,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各色显影器和相邻的处理单元之间设置阻隔部件会增加部件数目和成本,而且不适于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如专利文献2所述,将单色色粉的电阻值设置在1014Ω·cm以上而不会被感光体表面附近的逆极性电荷吸引时,在高速打印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图像浓度降低等图像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无需增加部件数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高速打印时实现全色画质和单色画质的稳定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各结构如下所述。
第一发明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部,上述图像形成部具有:静电潜影载体,根据已被色分解(color separate)的图像信息,利用与各色彩一致的显影剂形成显影剂图像;以及显影装置,将上述显影剂供给到上述静电潜影载体的表面,上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将上述静电潜影载体表面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通过转印电场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其特征在于,根据各色彩从上述显影装置供给到上述静电潜影载体的色粉被设为:在显影行程中越靠上游侧供给的色粉,色粉的时间常数越大。
在第一发明中,所谓显影行程包括将包含与各色彩对应的色粉的显影剂从显影装置供给到静电潜影载体的过程。
并且,在第一发明中,所谓色粉的时间常数是指将色粉的电阻值设为R(Ω),色粉的静电容量设为C(F)时,将其积R·C定义为色粉的时间常数τ。
即,色粉的时间常数τ与色粉的电阻值R和静电容量(电荷量)C成比例,因此色粉的电阻或色粉的容量成分越大,色粉的时间常数τ越大,色粉的储电时间变长,另一方面,色粉的电阻或色粉的容量成分越小,色粉的时间常数τ越小,色粉的储电时间变短。
第二发明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上述第一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作为上述显影装置,具有供给单色色粉的单色色粉用显影装置,上述单色色粉用显影装置配置在显影行程的最下游侧。
第三发明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以上述结构为基础,上述单色色粉的时间常数被设为其他色粉的时间常数以下的值。
根据第一发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部,上述图像形成部具有:静电潜影载体,根据已被色分解的图像信息,利用与各色彩一致的显影剂形成显影剂图像;以及显影装置,将上述显影剂供给到上述静电潜影载体的表面,上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将上述静电潜影载体表面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通过转印电场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根据各色彩从上述显影装置供给到上述静电潜影载体的色粉被设为:在显影行程中越靠上游侧供给的色粉,色粉的时间常数越大,由此,转印到被转印介质上的色粉直到定影所花费的时间越长,色粉的储电时间越长,即使在高速打印时,首先被供给的色粉也不会飞散,能够提供稳定的画质。
并且,根据本发明,没有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添加特别的结构要素就能达到上述效果,因此不会增加部件数目或成本,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对应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除了上述共同效果之外,根据第二、第三发明可以得到下文所述结果。
具体来说,根据第二发明,作为上述显影装置,具有供给单色色粉的单色色粉用显影装置,上述单色色粉用显影装置配置在显影行程的最下游侧,由此,在进行单色打印时,转印到被转印介质上的色粉直到定影所花费的时间变短,因此能够实现对应于高速打印的装置。
根据第三发明,上述单色色粉的时间常数被设为其他色粉的时间常数以下的值,由此,单色色粉容易转移到被转印介质上,因此在高速打印时能够实现抑制图像浓度降低或背景模糊等图像不佳,提高画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上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色粉的时间常数τ的值的一个实施例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发明的方式的一个例子,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多个处理印刷单元(显影装置)20(20a、20b、20c、20d),具有承载根据已被色分解的图像信息由与各色彩一致的显影剂(以下称为色粉)形成的显影剂图像(以下称为色粉图像)的感光鼓(静电潜影载体)21(21a、21b、21c、21d);曝光单元(光扫描装置)10,基于图像信息按照各个颜色在各个感光鼓21上照射激光(束),生成静电潜影;环状的转印带31,构成将多个色粉图像层积并转印的转印装置;转印辊36,构成将由上述转印带31层积并转印的色粉图像一下子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的转印装置;以及定影单元27,通过加热辊27a和加压辊27b对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的色粉图像进行热定影。
首先,对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1所示,将图像信息进行色分解,按照各色彩形成图像,输出彩色图像,是所谓的数字彩色打印机,大致来说由图像形成部108和供纸部109构成,根据来自外部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省略图示)的印刷任务,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多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图像形成部108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利用黄(Y)、品红(M)、青(C)、黑(K)各色形成多色图像,主要由曝光单元10、处理印刷单元20、定影单元27以及具有转印带31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带单元30、转印辊36、转印带清洁单元37构成。
图像形成部108的大概结构是,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1a的一端侧上部配置定影单元27,在该定影单元27的下方,从框体1a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配置有转印带单元30,并且在该转印带单元30的下方配置处理印刷单元20,并在该处理印刷单元20的下方配置曝光单元10。
并且,在转印带单元30的另一端侧设有转印带清洁单元37。并且,在图像形成部108的上部与定影单元27相邻地设有排纸盘43。并且,在该图像形成部108的下侧构成供纸部109。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处理印刷单元20,按照黄(Y)、品红(M)、青(C)、黑(K)的顺序沿着转印带31顺次设有与各色对应的4个处理印刷单元20a、20b、20c、20d。
在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色粉图像中,最后被转印的色彩的处理印刷单元20d,即配置在距转印辊36最近的位置上的色彩的处理印刷单元20d具有黑色色彩的色粉,最后在转印带31上形成黑色的色粉图像。
这些处理印刷单元20a、20b、20c、20d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图中的左右方向)平行地并排设置在框体1a内,分别具有作为各色的图像载体的感光鼓21a、21b、21c、21d;使该感光鼓21a、21b、21c、21d带电的带电器22a、22b、22c、22d;显影器(显影装置)23a、23b、23c、23d;以及清洁单元24a、24b、24c、24d等。
在此,与各色对应的构成要素所标注的a、b、c、d的符号分别与黄(Y)、品红(M)、青(C)、黑(K)各色对应。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特指与特定颜色对应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的情况之外,将相对于各色设置的结构要素总称为感光鼓21、带电器22、显影器23以及清洁单元24。
感光鼓21设置成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转印带31的表面,并且沿着鼓的外周面靠近配置作为电场产生部的带电器22、显影器23以及清洁单元24。
带电器22使用辊型带电器,设置在隔着感光鼓21与配置转印带单元30的位置大致相反一侧,与感光鼓21的外周面接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辊型带电器作为带电器22,但也可以使用毛刷型带电器、磁刷型带电器、电晕线圈充电器(corona wire discharging)型带电器、锯齿型带电器、离子发生带电装置等代替辊型带电器,只要是可以使感光鼓上带上希望的带电性的装置即可,并没有特殊限制。
显影器23将黄(Y)、品红(M)、黄(C)、黑(K)各色色粉按照各个颜色分别容纳在显影器23中,在感光鼓旋转方向上(图中箭头A的方向)设置在比带电器22更下游侧。并且,向形成在该感光鼓21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影供给各色的色粉,并使其显影化。
在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器23的色粉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器23a~d的各色色粉被设置成:在显影行程中越在上游侧被供给的色粉,色粉的时间常数τ越大。
即,在显影行程中最先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黄(Y)色粉的时间常数τ设置得最大,其次按照品红(M)色粉、青(C)色粉、黑(K)色粉的顺序,色粉的时间常数τ变小。
其次,对色粉的时间常数τ进行说明。
一般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色粉是电介质,因此其兼具有电阻成分和静电容量(电容)成分。在此,将色粉的电阻设为R(Ω)、色粉的静电容量设为C(F)时,可以将色粉上施加有电压的状态比作R(Ω)的电阻和C(F)的静电容量串联连接的电路。
向该串联电路施加直流电压E(V),将施加电压E的瞬间设为时刻0,在时刻t流过电路的电流设为i(t)(A),储存在电容中的电荷量设为q(t)(C:库仑)。此时的电路的方程式如下:
E=R·i(t)+q(t)/C    ……式(1)
在此,电流是电子的流动,即是电荷量的时间变化的大小,因此可以表示为:i(t)=dq(t)/dt,式(1)可以改写成如下关于电荷量q(t)的微分方程式:
E=[(R·dq(t)/dt)+q(t)]/C    ……式(2)
解式(2),可以解出q(t)关于t可以用以下指数函数表示。
q(t)=CE(1-exp(-t/RC))  ……式(3)
并且,如果电容两端的电压设为ec(t),则q(t)=C·ec(t),因此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
ec(t)=E(1-exp(-t/τ))  ……式(4),
其中式中τ=RC。
在此R与C的积是电路的时间常数τ。
因此,将色粉的电阻设为R,色粉的静电容量设为C时,其积RC定义为色粉的时间常数τ。根据式(4),τ越大,ec(t)达到其最大值E所需的时间越长。时间常数τ与色粉电阻值R和静电容量(电荷量)C成比例,因此色粉的电阻和色粉容量成分越大,色粉的储电时间越长。
要求取时间常数τ,除了接通/断开直流电源之外,还向电路施加交流矩形波。
实际上,使用介质损耗测量装置(商品名:TRS-10T型,安藤电机(株)制),测量色粉的电阻值(R)以及静电容量(C),求出时间常数τ。
在此,作为实施例,如图2所示,将色粉的时间常数τ规定如下:
即,
黄(Y)色粉:1100±500(msec)
品红(M)色粉:900±500(msec)
青(C)色粉:700±400(msec)
黑(K)色粉:650±300(msec)。
清洁单元24在感光鼓旋转方向上配置在比带电器22更上游侧。并且,清洁单元24具有清洁刮板241,将该清洁刮板241沿着感光鼓21的外周面抵接配置,刮去该感光鼓21上残留的色粉并将其回收。图中的标号242是传送回收的色粉的传送螺杆。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清洁刮板241和传送回收的色粉的传送螺杆242,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准备1个以上的清洁刮板,也可以单独使用毛刷或磁刷。并且,也可以兼用清洁刮板、毛刷或磁刷。只要是能够刮去该感光鼓21上的残留色粉并回收的结构就可以使用。
曝光单元10主要由形成为箱状的框体10a;具有配置在其内部的激光照射部11a的激光扫描单元(LSU)11;多边形镜12以及按照各个颜色反射激光的反射镜13a、13b、13c、13d、14a、14b、14c等构成。
从激光扫描单元11的激光照射部11a发出的激光由多边形镜12以及未图示的fθ透镜色分解后,在反射镜13a~13d、14a~14c上反射,按照各个颜色照射到各自的感光鼓21a、21b、21c、21d上。
并且,激光扫描单元11也可以是以下结构:用EL(ElectroLuminescence)、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发光元件排列成阵列状的写入头来代替激光照射部11a,也可以是利用光源和液晶挡板的结构,只要是能够在该感光鼓21上形成静电潜影的装置即可使用。
其次,对转印带单元30的结构进行说明。
转印带单元30如图1所示,主要由转印带31、转印带驱动辊32、转印带从动辊33、转印带张紧机构34以及中间转印辊35a、35b、35c、35d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总称中间转印辊35a、35b、35c、35d时,记作中间转印辊35。
转印带31利用厚75μm~120μm左右的薄膜形成为环形。转印带31的材质主要使用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熟塑弹性塑料等,但也不限于这些材质。
并且,转印带31由转印带驱动辊32、转印带从动辊33、转印带张紧机构34、中间转印辊35张紧,以使其表面与感光鼓21的外周面接触,构成为通过该转印带驱动辊32的驱动力向副扫描方向(图中箭头B的方向)移动。
转印带驱动辊32配置在框体1a的一端侧,驱动转印带31,传送该转印带31,并且在转印带31和记录纸张重叠的状态下,与转印辊36一起夹着并压接记录纸张,并将其传送。
转印带从动辊33配置在框体1a的另一端侧,与转印带驱动辊32一起,将转印带31从框体1a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大致水平地进行架设,但在将图1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缩小的情况下,即所谓节省宽度方向的设置面积的情况下,与转印带驱动辊32一起,将转印带31从框体1a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向任一边倾斜地设置,并随之适应性地设置感光体、显影、激光照射部、定影等各种适当配置、大小等即可。
中间转印辊35配置在从转印带驱动辊32开始卷绕到转印带从动辊33的转印带31的内侧空间内,配置在在图中左右方向上轴心相对于感光鼓21错开到转印带31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上,推压转印带31的内侧面,以使上述转印带31的外侧面和感光鼓21的外周面以预定的夹持量接触。
并且,中间转印辊35具有直径8~10mm的金属类(例如不锈钢)轴,在其金属轴的外周面上覆盖EPDM、聚氨酯泡沫等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但也不限于上述弹性材料。
这种结构的中间转印辊35为了将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31上,施加高压的转印偏压,即与色粉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压,通过弹性材料向转印带31均匀地施加高压。
在上述各感光鼓21上按照各色彩显影化了的色粉图像(静电图像)在转印带31上层积,变成输入到装置中的图像信息。这样层积的图像信息利用配置在转印带31与记录纸张的接触位置上的转印辊36被转印到记录纸张上。
构成转印装置的转印辊36构成将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的转印装置,相对于转印带驱动辊32大致水平地平行相对,与卷绕该转印带驱动辊32的转印带31在预定的夹持量压接设置,施加用于将形成在该转印带31上的多色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的电压,即施加与色粉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压。
并且,为了稳定地得到转印带31和转印辊36之间的夹持,使转印带驱动辊32或转印辊36中的任一个辊子用金属等硬质材料构成,另一个辊子用弹性橡胶、发泡树脂等软质材料构成。
在转印带驱动辊32和转印辊36的下方设有一对定位辊26。定位辊26构成为将从供纸部109提供的记录纸张的前端与转印带31上的色粉图像的前端对齐,传送到转印辊36侧。
并且,如上所述,由于与感光鼓21的接触而附着在转印带31上的色粉,或者未能通过转印辊36转印到记录纸张上而残留在转印带31上的色粉会在下一工序中导致色粉混色,因此设置成通过转印带清洁单元37进行去除/回收。
转印带清洁单元37设在转印带从动辊33附近,具有被设置成与转印带31抵接(或滑动摩擦)的清洁刮板37a、以及临时容纳由该清洁刮板37a刮去的转印带31上的残留色粉(废色粉)的盒状色粉回收部37b,将转印带31上的残留色粉刮去并回收。
并且,转印带清洁单元37设置在比处理印刷单元20a更靠转印带31的移动方向上游侧,靠近该处理印刷单元20a。并且,转印带31在外侧面与清洁刮板37a接触的部分在其内侧面被转印带从动辊33支撑。
其次,对定影单元27的结构进行说明。
定影单元27如图1所示,具有:由加热辊27a和加压辊27b构成的一对定影辊271、以及该定影辊271上方的一对传送辊27c,将记录纸张从定影辊271的下方传入,从传送辊27c的上方传出。
并且,在定影单元27的上方设有与传送辊27c相邻的一对排纸辊28,将由传送辊27c传送的记录纸张通过该排纸辊28排出到排纸盘43上。
定影单元27进行的色粉图像的定影为:基于温度检测器(图示省略)的检测值对设在加热辊27a内部或附近的加热灯等加热装置(图示省略)进行控制,由此使加热辊27a保持预定温度(定影温度),被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纸张由加热辊27a和加压辊27b夹着旋转传送,并进行加热/加压,由此将色粉图像热定影在记录纸张上。
另外,两面印刷用的两面原稿传送路径S3与定影单元27相邻,构成在从定影单元27的上方向着下方直到供纸部109附近,利用在该两面原稿传送路径S3上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的一对传送辊29a和一对传送辊29b将记录纸张翻转,在该状态下,再次向转印辊36传送。
具体来说,传送辊29a设置在定影单元27的面向图1的左侧方,传送辊29b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传送辊29a的下方,并且在横向上设置在与定位辊26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加热灯等加热装置的加热辊27a和加压辊27b,但也可以使用感应加热方式,或者将二者并用。另外,加压可以使用辊状装置,如果是能够将色粉图像完整清晰且均匀地热定影到记录纸张上的适当方法,则不必选择特定装置。
其次,对供纸部109的结构进行说明。
供纸部109具有用于容纳图像形成所用的记录纸张的手动托盘41和供纸盒42,从手动托盘41或供纸盒42将记录纸张一张一张地供给到图像形成部108。
手动托盘41如图1所示,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1a一侧端(图中为右侧)设置成使用时可以向外面扩开,不使用时能够收纳在一侧端,用户仅将几张(需要的张数)需要种类的记录纸张承载其上,一张一张地取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1a内部。
在手动托盘41进行记录纸张的供纸的方向(图中的箭头C方向)下游侧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1a内,在曝光单元10的下方设有拾取辊41a,并在供纸方向下游侧大致水平地设有传送辊41b、41c、41d。
拾取辊41a与从手动托盘41提供的记录纸张的一端部的表面接触,利用辊子的摩擦阻力,一张一张切实地进行传送。
最下游侧的传送辊41d设置在比传送辊41b、41c靠上方,由此将记录纸张向上方传送。
由上述拾取辊41a以及传送辊41b、41c、41d构成记录纸张传送路径S1。
另一方面,供纸盒42设在框体1a内的图像形成部108和曝光单元10的下侧,可以大量容纳由装置规格规定的尺寸或者用户预先确定尺寸的记录纸张。
供纸盒42的一端部(图中的左侧端部)的上方设有拾取辊42a,在该拾取辊42a在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图中的箭头D方向)下游侧的斜上方设有一对传送辊42b。
拾取辊42a与安装在供纸盒42中的记录纸张的最上部的记录纸张一端部的表面接触,利用辊子的摩擦阻力一张一张切实地抽出并传送记录纸张。
传送辊42b将由拾取辊42a抽出的记录纸张沿着形成在框体1a内的一端侧的记录纸张传送路径S2向着上方,传送到图像形成部108。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输出进行说明。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在供纸部109所提供的记录纸张上将感光鼓21上的色粉图像通过所谓中间转印方式(胶印方式,offset方式)经由转印带31转印到记录纸张上。
首先,通过带电器22将感光鼓21的外周面上均匀地带电成预定的电位。
通过将来自曝光单元10的激光照射到带电后的感光鼓21上,在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上生成各个颜色的静电潜影。
其次,通过显影器23将色粉供给到感光鼓21a~21d的各个外周面上,通过色粉使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影变成色粉图像,使其显影化。
并且,生成在感光鼓21a~21d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31上。从感光鼓21向转印带31转印色粉图像,是通过向与转印带31的内侧接触配置的中间转印辊35施加高压来进行的。
通过在中间转印辊35上施加与色粉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压,转印带31通过该中间转印辊35被均匀地施加高压,变成逆极性(+)。由此感光鼓21上的带电极性(-)的色粉图像在感光鼓21与转印带31旋转接触时转印到转印带31上。
形成在各个感光鼓21a~21d上的各色的色粉图像在转印带31移动时,随着与各个感光鼓21a~21d旋转接触,按照黄(Y)、品红(M)、青(C)、黑(K)的顺序被重叠转印,在转印带31上形成彩色的色粉图像。
这样,按照各个颜色在感光鼓21a~21d上通过色粉而被显影化的静电潜影在转印带31上层积,印刷用图像作为多色色粉图像在转印带31上被重现。
并且,被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多色色粉图像在转印带31移动、记录纸张和该转印带31重合的位置上,通过转印辊36从转印带31转印到记录纸张上。
由于与感光鼓21上的残留色粉接触而附着在转印带31上的色粉,或者未能由转印辊36转印到记录纸张上而残留在转印带31上的色粉会在下一工序中导致色粉混色,因此可以使用转印带清洁单元37除去及回收。
其次,对供纸部109进行的记录纸张的供给动作进行说明。
使用承载在手动托盘41上的记录纸张的情况下,在由操作面板(省略图示)的指示进行控制的时刻,由拾取辊41a从手动托盘41将记录纸张一张一张地取入装置内部。
被取入装置内部的记录纸张通过传送辊41b、41c、41d沿着记录纸张传送路径S1传送到图像形成部108。
另一方面,使用容纳在供纸盒42中的记录纸张的情况下,通过拾取辊42a将记录纸张从供纸盒42内一张一张地分离送出,通过传送辊42b沿着记录纸张传送路径S2向图像形成部108传送。
从手动托盘41或供纸盒42传送的记录纸张在通过定位辊26将记录纸张的前端与转印带31上的色粉图像的前端对齐的时刻,传送到转印辊36侧,将转印带31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
被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纸张被大致垂直地传送,到达定影单元27,在定影单元27中,由加热辊27a和加压辊27b将色粉图像热定影在记录纸张上。
在单面打印请求时,通过定影装置27的记录纸张经由排纸辊28面向下排出到排纸盘43上。
另一方面,双面打印请求时,由排纸辊28夹住记录纸张后,使该排纸辊28反向旋转,将记录纸张导入两面原稿传送路径S3,利用传送辊29a、29b再次传送到定位辊26。
此时记录纸张的转印面翻转,并且传送的前后方向也改变。
即,最初转印时作为开始侧的端部在背面转印时变成结束侧,最初转印时作为结束侧的端部在背面转印时变成开始侧。
并且,在记录纸张的背面对色粉图像进行转印及热定影后,通过排纸辊28排出到排纸盘43上。
这样,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进行输出动作。
由于上述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从显影器23a~23d供给的色粉的时间常数τ按照黄(Y)、品红(M)、青(C)、黑(K)的顺序从大值到小值进行设置,由此距转印辊36最远的黄(Y)色粉的储电时间变长,最近的黑(K)色粉的储电时间变短,因此,即使在高速打印时,黄(Y)或品红(M)色粉不会分散到转印带31上,色粉图像不会错乱,可以稳定地进行转印,因此能够提供良好的画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减轻色粉的飞散,因此能够长时间不进行色粉飞散所需的维护,连续开动装置。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黑(K)用显影器23d配置在距离转印辊36最近的位置,将黑(K)色粉的时间常数τ设置得较小,由此从由感光鼓21d将色粉转印到转印带31开始到该色粉经由转印辊36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为止的时间能够缩短,因此,在高速的单色打印中也能够抑制图像浓度下降或字迹模糊等图像不佳,能够实现良好的画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搭载与多个色彩对应并具有各个感光鼓的处理印刷装置20a~20d,形成彩色图像,但是本发明是着眼于色粉的时间常数τ,改变色粉的转印性、剥离性的装置,其并不限定于具有感光鼓和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例如可以想到本发明也可以展开用于向一个感光鼓上供给与多个色彩对应的色粉,或者本发明可以对应两个感光鼓、环状带的感光体等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黄(Y)、品红(M)、青(C)、黑(K)色粉的时间常数τ设为图2所示的值,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所示的数值,根据色粉和显影剂的成分特性或装置结构,或者根据非磁性单成分色粉、非磁性单成分色粉与磁性单成分色粉的并用、或者绝缘性色粉或导电性色粉等,可以适应性地设置为最佳值。

Claims (3)

1.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部,上述图像形成部具有:静电潜影载体,根据已被色分解的图像信息,利用与各色彩一致的显影剂形成显影剂图像;以及显影装置,将上述显影剂供给到上述静电潜影载体的表面,上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将上述静电潜影载体表面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通过转印电场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其特征在于,
根据各色彩从上述显影装置供给到上述静电潜影载体的色粉被设为:在显影行程中越靠上游侧供给的色粉,色粉的时间常数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显影装置,具有供给黑色色粉的黑色色粉用显影装置,
上述黑色色粉用显影装置配置在显影行程的最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黑色色粉的时间常数被设为其他色粉的时间常数以下的值。
CNB2006101361197A 2005-10-31 2006-10-16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5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16239 2005-10-31
JP2005316239A JP2007121836A (ja) 2005-10-31 2005-10-31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9546A CN1959546A (zh) 2007-05-09
CN100458582C true CN100458582C (zh) 2009-02-04

Family

ID=37996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3611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582C (zh) 2005-10-31 2006-10-16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89890B2 (zh)
JP (1) JP2007121836A (zh)
CN (1) CN10045858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3174A (ja) * 2006-06-20 2008-01-10 Sharp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1251A (ja) * 1991-08-30 1993-03-12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6054241A (en) * 1997-07-15 2000-04-2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ing agent
CN1677253A (zh) * 2004-03-31 2005-10-05 夏普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3668A (en) * 1989-04-27 1993-06-29 Ricoh Company, Ltd. Single component developing device with velocity of roller dependent on time constant of circuit formed by resistor layer of developer carrying member and photosensitive drum
JPH0792762A (ja) 1993-09-24 1995-04-07 Fuji Xerox Co Ltd 多色電子写真装置
JPH08106197A (ja) 1994-10-06 1996-04-23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43778A (ja) 2001-07-31 2003-02-14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418662B2 (ja) 2003-10-31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セ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293125B2 (ja) * 2004-03-31 2009-07-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7265B2 (ja) * 2004-06-30 2012-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3174A (ja) * 2006-06-20 2008-01-10 Sharp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1251A (ja) * 1991-08-30 1993-03-12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6054241A (en) * 1997-07-15 2000-04-2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ing agent
CN1677253A (zh) * 2004-03-31 2005-10-05 夏普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21836A (ja) 2007-05-17
CN1959546A (zh) 2007-05-09
US20070098447A1 (en) 2007-05-03
US7489890B2 (en) 2009-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46237B2 (ja) 無端ウェブを使用した、中間イメージ転写部材から受取部材へのマーキング粒子イメージの転写を容易と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0437370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US841714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7051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5138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JPH11231598A (ja) カラー画像記録装置
JPH056088A (ja) 静電記録装置
CN100458582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US6754461B2 (en) Developer charging device
US9063453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harg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print charge system
EP0677792B1 (en) Electrostatographic copying or printing apparatus
CN1310100C (zh) 成像装置
CN101231482A (zh) 成像设备及使用该成像设备的成像方法
US6671486B1 (en) Common polarity toner duplexing electrostatographic reproduction machine
JP6942011B2 (ja) 帯電ローラ軸受保持機構
CN100589040C (zh) 色粉补给装置及使用该色粉补给装置的显影装置
JP2006113285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15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17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11034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03679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27247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2020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88430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apparatus body and an alternative cartridge
JP20052218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