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3220C - 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3220C
CN100453220C CNB2006100883838A CN200610088383A CN100453220C CN 100453220 C CN100453220 C CN 100453220C CN B2006100883838 A CNB2006100883838 A CN B2006100883838A CN 200610088383 A CN200610088383 A CN 200610088383A CN 100453220 C CN100453220 C CN 10045322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cohol
mixed solution
water mixed
water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883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9507A (zh
Inventor
王晓栋
高树梅
刘洋
赵欣
王海燕
唐信英
刘树深
王连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6100883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3220C/zh
Publication of CN1919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9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32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322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Magnetic Record Carrie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这种纳米铁粒子粒径分布范围为20~50nm,平均粒径为30~40nm,比表面积为60~70m2/g。制备方法主要步骤为:先配制可溶性铁盐水溶液以及NaBH4或KBH4乙醇-水混合溶液;其中乙醇∶水的体积比为1∶1~20。;向上述可溶性铁盐水溶液中按比例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搅拌下,将NaBH4或KBH4乙醇水溶液添加至上述可溶性铁盐水溶液中,继续搅拌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用磁选法选出纳米零价铁粒子,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铁粒子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小,分散性得到很大改善,比表面积大,且没有出现氧化铁杂质,纯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粒子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
二、背景技术
零价铁电负性较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利用它来处理水体中的某些微量有机污染物,并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速反应过程。室内实验和现场小试均表明,零价铁颗粒可以降解卤代脂肪烃类、卤代芳烃类、以及部分多氯联苯类化学污染物等,即当卤代烃或卤代芳烃等污染物上的卤素原子得到零价铁提供的电子后,卤素就从分子上脱落下来,使卤代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的或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如乙烯等。零价铁颗粒由于其价格便宜,资源丰富,可以被大量应用于修复受到有机氯污染的土壤和水体,并且可以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例如重金属、染料、取代硝基苯、农药等,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应用普通零价铁粉还原来降解氯代有机物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技术瓶颈(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PRB技术及展望。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5):48-53):首先由于普通铁粉的反应性比较低,只能部分降解氯代有机化合物,不能完全脱去氯原子,因此造成还原反应不彻底,产生氯代副产物;且反应速率很慢,随着氯原子个数的减少,降解反应的速率越来越小。国内外研究者尝试发展纳米尺度的铁颗粒,利用纳米颗粒特有的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提高零价铁颗粒的反应活性和处理效率,近年来纳米铁颗粒在废水处理方面应用广泛。有报道研究了纳米铁降解六种PCB的情况;采用双金属系统(Fe/Pd和Mg/Pd)同时降解PCB和DDT,均取得了很好的降解效果。因此研究纳米铁颗粒的制备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纳米铁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气相方法,液相方法和固相方法。
气相方法主要包括惰性气体冷凝法(IGC)、热等离子体法、溅射法、气相还原法、气相热分解法。总体说来,气相方法制备的纳米铁颗粒,纯度高、粒径小、分散均匀;但是气相还原法对设备要求较高,设备昂贵,同时一般要求高温高压,操作不安全,因此很难在实验室进行,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固相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高能球磨法、深度塑性变形法以及固相还原法。总体来说,固相制备方法工艺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适合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但是,制备过程中颗粒的粒径不好控制,且很容易发生氧化或引入杂质等问题,且球磨机结构复杂,有许多易磨损部件;深度塑性变形法制备的纳米铁颗粒纯度低,粒径范围不好控制;固相还原法容易发生团聚,粒径分布不均匀等;因此实验室采用单纯固相方法制备纳米铁颗粒的实例不是很多,一般是将固相方法与其它方法连用。
液相制备法主要包括液相还原法、微乳液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方法。液相还原法的原理为溶液中的金属铁盐(主要是Fe(II)和Fe(III))在强还原剂(KBH4、NaBH4等)的作用下,还原为单质金属铁粒子。液相还原法因其原理、设备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在纳米铁颗粒的实验室制备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Lien等(Nanoscale iron particles for complete reduction ofchlorinated ethenes,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Engineering Aspects,2001,191:97-105.)则采用此方法制备了钯/铁双金属纳米颗粒用于降解氯代烃类污染物,颗粒粒径在30-100nm,比表面积为35m2/g。徐新华等人(金属催化还原技术对p-二氯苯的脱氯.环境科学,2004,25(6):101;纳米级Pd/Fe双金属体系对水中2,4-二氯苯酚脱氯的催化作用.催化学报,2004,25(2):144.)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铁颗粒粒径在30-100nm。微乳液法的原理是利用金属盐和一定的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在其水核(称为微反应器)微区内控制胶粒成核生长,经过热处理后得到纳米颗粒。张朝平等(微乳液法制备超细包裹型铁粉.应用化学,2000,3(17):248-252.)采用该方法制备了粒径约120nm的包裹型超细铁粉。Li等(Microemulsion and solutionapproaches to nanoparticle iron production for degradation oftrichloroethylene.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Eng.Aspects,2003,223:103-112)的研究发现: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铁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铁颗粒。但是微乳液法与液相还原法相比存在成本高、操作工艺相对较复杂的缺点。沉淀法就是在溶液状态下,将组分原子混合,向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来制备前驱体沉淀物,再将此沉淀物进行煅烧即可成为纳米铁颗粒。溶胶-凝胶法是指金属铁盐经过水解,溶胶,凝胶而固化,然后再经过特殊的热处理而成为纳米粉末的一种方法。电化学法制得的纳米晶体材料密度高,孔隙率小,受尺寸和形状的限制少,是一种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纳米金属微粒的方法。目前,国内的研究不是很多,张智敏(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铁微粒及其性能的研究.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35~237)首次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引入电化学沉积过程制备了较均匀的纳米铁颗粒。总之:液相还原法原理简单,设备简单,可操作性强,生产成本低等,但是也存在粒径分布不均匀,容易发生团聚等缺陷;微乳液法粒径小,分布均匀,易实现高纯化,但是成本相对较高,工艺较为复杂;沉淀法反应温度低,操作简单,成本低,颗粒较均匀;但是沉淀呈凝胶状,难于水洗和过滤;沉淀剂作为杂质混入粉料,纯度低。溶胶-凝胶法化学均匀性好,不易引入杂质,合成温度低,成份容易控制;但是原材料价格昂贵,烘干后的凝胶颗粒物烧结性不好,干燥时收缩大。电化学方法设备简单,密度高,反应温度低,成本低等;但是易引入微米级大小的颗粒,沉积也不均匀。
液相还原法因其原理简单,设备简单,操作性强等优点在实验室中应用广泛。但是液相还原法最大的缺点是粒径分布不均匀,容易发生团聚,因此必须通过添加一定的分散剂来克服这一缺陷。同时,因为铁颗粒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氧化而生成氧化铁,因此所搜索文献中的所有操作工艺均是在氮气保护氛围中,将NaBH4或KBH4逐滴的添加到Fe2+或Fe3+的金属盐溶液中。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制备过程中,氮气保护较难控制,逐滴添加的操作工艺延长了反应时间,而使得过程中生成的铁颗粒容易发生氧化,从而导致最终的实验结果失败。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其中PVP K-30的分子量为40000-90000)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精细化学品,由于它具有优异的溶解性,成膜性,分散稳定性,生理相容性等优点,在医药卫生,日用化工,办公用品,纺织印染工业等重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作颜料、印刷、墨水、纺织印染、彩色显像管中的表面包覆剂、分散剂、增稠剂和黏合剂,并可改进粘结剂对金属、玻璃、塑料等材料的粘结性能。另外,在分离膜、医用高分子材料、光固树脂、光固涂料、光导纤维、激光视盘等新兴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一种纳米铁粉的制备方法(CN200410064751.6)和纳米铁的制造方法(CN200410084285.8)都公开了纳米铁的制备方法,不过前者采用的是铁盐溶于乙醇、水或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和水合肼溶液,加热得到纳米铁粉,通过改变反应溶剂、调节碱的浓度来控制铁粉的尺寸。后者采用采用辐射化学方法制备纳米材料。
文献搜索的结果表明:在本发明完成之前,未发现有同时添加高分子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和乙醇来制备纳米零价铁粒子以及制备得到的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报道。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针对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粒子过程中颗粒分布不均匀、容易发生团聚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以改善颗粒分布不均匀、容易发生团聚等缺陷,得到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小和比表面积大的改进纳米铁粒子。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原理为溶液中的金属铁盐(主要是Fe(II)和Fe(III)的硫酸盐和氯化盐)在强还原剂(KBH4、NaBH4)的作用下,还原为单质金属铁粒子。
对于Fe(II):Fe2++2BH4 -+6H2O→Fe+2B(OH)3+7H2
对于Fe(III):Fe3++3BH4 -+9H2O→Fe+3B(OH)3+10.5H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粒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浓度为0.01M~0.1M的可溶性铁盐乙醇-水混合溶液,配制浓度为可溶性铁盐溶液浓度2~4倍的NaBH4或KBH4乙醇-水混合溶液;
其中乙醇:水的体积比为1∶1~20。
(B)向上述可溶性铁盐乙醇-水混合溶液中按5~20g/L的比例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
(C)机械搅拌下,将NaBH4或K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至上述可溶性铁盐乙醇-水溶液中,使Fe2+或Fe3+∶BH4 -的摩尔比例为:1∶2~4,继续搅拌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
(D)用磁选法选出纳米零价铁粒子,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纳米铁粒子粒径分布范围为20~50nm,平均粒径为30~40nm,比表面积为60~70m2/g。
步骤(A)中所述的可溶性铁盐乙醇-水溶液为FeSO4、FeCl2、Fe2(SO4)3或FeCl3溶液。步骤(B)中按15~20g/L的比例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这样获得的效果较好,实验表明,加入量大于20g/L时,所获得效果与20g/L几乎没有区别,所以从经济角度建议控制在20g/L内。步骤(C)中将NaBH4或KBH4乙醇-水溶液添加至上述可溶性铁盐乙醇-水溶液中时速度要尽可能快,以尽量减少其它因素的影响。
步骤(D)中的磁选法在《金属铁纳米粒子的液相制备、表面修饰及其结构表征》(物理化学学报,1999年12卷第6期)已有描述。
使用TEM(透射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BET(氮吸附比表面测定仪)的测定本发明获得的纳米铁粒子结果分别如下:
(1)TEM的测试结果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分散均匀20~50nm左右,平均粒径在35-40nm;粒子呈球状且连成树枝状分布,这是由于磁性纳米粒子受地磁力,小粒子间的静磁力以及表面张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参见说明书附图1。
(2)XRD的测试结果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衍射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46°,64°~66°,81°~83°,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衍射(44.6732°),200面衍射(65.0211°),211面衍射(82.3326°),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参见说明书附图2。
(3)BET的测试结果:
采用氮吸附比表面测定仪的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铁颗粒比表面积为60~70m2/g。
3、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纳米铁粒子分布均匀(20~50nm),平均粒径为30~40nm左右,分散性得到很大改善,比表面积为60~70m2/g,且没有出现氧化铁杂质,纯度高。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获得的纳米铁粒子TEM的测试结果图;
图2为本发明获得的纳米铁粒子XRD的测试结果图;
五、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对比实验)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50ml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50ml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40-100nm,平均粒径为80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30°,64.85°,81.99°,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45.62m2/g
实施例2: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0.1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31-96nm,平均粒径为80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65°,65.02°,82.35°,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1.3m2/g
实施例3: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0.2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30-60nm,平均粒径为50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83°,65.24°,82.51°,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0.8m2/g
实施例4: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0.3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5-50nm,平均粒径为40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50°,64.98°,82.05°,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5.41m2/g
实施例5: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0.4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5-50nm,平均粒径为40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5.38°,65.63°,82.76°,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0.78m2/g
实施例6: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0.5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2-50nm,平均粒径为38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01°,64.86°,81.97°,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8.23m2/g
实施例7: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0.6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0-80nm,平均粒径为60nm。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2-59nm,平均粒径为33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62°,65.01°,82.30°,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2.49m2/g
实施例8: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0.7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5-40nm,平均粒径为30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32°,64.91°,82.01°,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3.77m2/g
实施例9: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0.8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1-50nm,平均粒径为36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66°,65.01°,82.32°,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6.4m2/g
实施例10: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0.9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2-50nm,平均粒径为36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72°,65.07°,82.38°,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7.43m2/g
实施例11: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3-48nm,平均粒径为35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30°,64.85°,81.99°,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8.42m2/g
实施例12: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1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将溶液添加到500ml三口的摩口圆底烧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并通氮气数分钟,以排除溶液中的氧气。称取0.0567g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将溶液添加到分液漏斗,置于机械搅拌器上。在机械搅拌,氮气保护的条件下,使用分液漏斗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逐滴的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数分钟,使反应充分进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者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4-50nm,平均粒径为39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93°,64.38°,81.72°,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5.71m2/g
通过实施例13与前面的实施例比较发现:非逐滴添加的操作工艺对所产生铁颗粒的性质并没有影响,因此,非逐滴添加工艺操作更简便,更快捷,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铁颗粒,从而防止了因逐滴添加耗时长而造成的氧化。因此,我们采用大量添加的操作工艺。
实施例14: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19),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19),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1-48nm,平均粒径为36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01°,63.79°,81.83°,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4.93m2/g
实施例15: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4),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4),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0-49nm,平均粒径为37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69°,65.06°,82.37°,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8.97m2/g
实施例16:
称取0.139克FeSO4.7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1),配成50ml 0.01M的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200ml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1),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SO4.7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数5-15秒,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0-50nm,平均粒径为38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33°,64.68°,82.05°,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7.45m2/g
实施例17:
称取0.099克FeCl2.4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中,配成50ml 0.01M的FeCl2.4H2O乙醇-水混合溶液溶液,然后加入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378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中,配成50ml 0.02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Cl2.4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5-15秒钟,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1-46nm,平均粒径为35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93°,64.38°,81.72°,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5.71m2/g
实施例18:
称取0.135克FeCl3.6H2O,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4)中,配成50ml 0.01M的FeCl3.6H2O乙醇-水混合溶液溶液,然后加入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溶液添加到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0567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中,配成50ml 0.03M的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Na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FeCl3.6H2O乙醇-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5-15秒钟,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0-50nm,平均粒径为39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77°,65.23°,82.34°,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
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9.50m2/g
实施例19
称取1.0克Fe2(SO4)3,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4)中,配成50ml 0.05M的Fe2(SO4)3乙醇-水混合溶液,然后加入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电磁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将溶液倒入锥形瓶中,置于机械搅拌器上。称取0.591g NaBH4,溶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水=1∶9),配成50ml 0.2M的NaBH4水溶液。机械搅拌条件下,将50ml NaBH4水溶液迅速倒入FeCl3.6H2O水溶液,继续搅拌数秒钟,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搅拌。用磁选法选出,先用蒸馏水洗涤三次,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三次,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TEM的测试结果表明:粒径范围在23-50nm,平均粒径为38nm左右。
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扫描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4.77°,65.23°,82.34°,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面,200面,211面,表明颗粒为单质铁,而没有出现氧化铁物质。BET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67.6m2/g。

Claims (4)

1.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浓度为0.01M~0.1M的可溶性铁盐乙醇-水混合溶液,配制浓度为可溶性铁盐溶液浓度2~4倍的NaBH4或KBH4乙醇-水混合溶液;其中乙醇∶水的体积比为1∶1~20;
(B)向上述可溶性铁盐乙醇-水混合溶液中按5~20g/L的比例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
(C)机械搅拌下,将NaBH4或KBH4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至上述可溶性铁盐乙醇-水溶液中,使Fe2+或Fe3+∶BH4 -的摩尔比例为:1∶2~4,继续搅拌待溶液变为黑色时停止;
(D)用磁选法选出纳米零价铁粒子,先用蒸馏水充分洗涤,然后用丙酮或乙醇充分洗涤,保存于丙酮或乙醇中。
2.根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中所述的可溶性铁盐水溶液为FeSO4、FeCl2、Fe2(SO4)3或FeCl3溶液。
3.根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B)中按15~20g/L的比例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
4.根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C)中将NaBH4或KBH4水溶液添加至上述可溶性铁盐乙醇-水溶液中时速度要快。
CNB2006100883838A 2006-07-17 2006-07-17 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322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83838A CN100453220C (zh) 2006-07-17 2006-07-17 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83838A CN100453220C (zh) 2006-07-17 2006-07-17 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9507A CN1919507A (zh) 2007-02-28
CN100453220C true CN100453220C (zh) 2009-01-21

Family

ID=3777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838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3220C (zh) 2006-07-17 2006-07-17 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322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6077B (zh) * 2009-01-09 2011-01-26 天津大学 纳米零价铁基功能宏观球的制备方法
CN101844230B (zh) * 2010-05-19 2012-11-14 华南师范大学 利用钢铁酸洗废水制备纳米零价铁的方法
CN102259192B (zh) * 2011-07-27 2013-07-31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液相络合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的方法
CN102614918B (zh) * 2012-03-08 2014-07-02 昆明理工大学 分散剂修饰改性纳米铁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2600777A (zh) * 2012-03-14 2012-07-25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稳定易分离型纳米铁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99342B (zh) * 2012-05-03 2014-06-18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突发性水污染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909390B (zh) * 2012-09-21 2015-01-28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的方法
CN102861923A (zh) * 2012-10-23 2013-01-09 南开大学 一种绿色稳定的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2861925A (zh) * 2012-10-23 2013-01-09 南开大学 一种新型稳定的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快速制备方法
CN103170501B (zh) * 2013-03-11 2015-01-14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240423A (zh) * 2013-05-13 2013-08-14 山东大学 有序介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02288A (zh) * 2013-06-06 2013-09-18 南开大学 一种绒毛状的Fe@α-Fe2O3核/壳结构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9635B (zh) * 2015-03-12 2016-09-14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一种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25013A (zh) * 2017-02-27 2017-06-13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利用改性纳米零价铁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处理的方法
CN106734138A (zh) * 2017-03-22 2017-05-31 刘育含 一种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8862538B (zh) * 2018-05-30 2021-05-1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纳米零价铁活化过碳酸钠降解双酚a的方法
CN109202099B (zh) * 2018-09-17 2021-08-17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高分散的超小的零价铁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105090A (zh) * 2019-06-12 2019-08-09 刘华云 一种微米级AlN陶瓷负载纳米Fe复合衰减材料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1829A (zh) * 2004-09-22 2006-03-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纳米铁粉的制备方法
US20060083924A1 (en) * 2003-05-29 2006-04-20 Crc For Waste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nanoscale zero-valent metal
CN1806974A (zh) * 2005-12-28 2006-07-26 浙江大学 乳化态纳米级零价铁及纳米级双金属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3924A1 (en) * 2003-05-29 2006-04-20 Crc For Waste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nanoscale zero-valent metal
CN1751829A (zh) * 2004-09-22 2006-03-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纳米铁粉的制备方法
CN1806974A (zh) * 2005-12-28 2006-07-26 浙江大学 乳化态纳米级零价铁及纳米级双金属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液相还原制备Fe-Cr纳米粉. 程起林,赵斌,古宏晨.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第25卷第5期. 1999
液相还原制备Fe-Cr纳米粉. 程起林,赵斌,古宏晨.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第25卷第5期. 1999 *
透射电镜在不同分散条件下测定纳米铁粉的粒度和分布. 张建平,周浩然,许茂.化学与黏合,第27卷第4期. 2005
透射电镜在不同分散条件下测定纳米铁粉的粒度和分布. 张建平,周浩然,许茂.化学与黏合,第27卷第4期. 2005 *
金属铁纳米粒子的液相制备、表面修饰及其结构表征. 王翠英,陈祖耀,程彬,朱玉瑞,刘宏杰.化学物理学报,第12卷第6期. 1999
金属铁纳米粒子的液相制备、表面修饰及其结构表征. 王翠英,陈祖耀,程彬,朱玉瑞,刘宏杰.化学物理学报,第12卷第6期. 199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9507A (zh) 2007-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3220C (zh) 一种改进纳米零价铁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0464908C (zh) 一种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粒子的方法
EP1358031B1 (en) PREPARATION OF NANOSIZED copper COMPOUNDS
Zhang et al. Gold nanoparticle decorated ceria nanotubes with significantly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reduction of nitrophenol and mechanism study
Zhan et al. Facile solvothermal preparation of Fe 3 O 4–Ag nano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Wu et al. Controllable synthesis,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spindlelike mesoporous α-Fe2O3/ZnO core–shell heterostructures
Tian et al. In situ synthesis of copper nanoparticles/polystyrene composite
Nyutu et al. Ultrasonic nozzle spray in situ mixing and microwave-assisted prepar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spinel metal oxides: nickel ferrite and zinc aluminate
He et al. Laser-driven aerosol synthesis of nickel nanoparticles
CN113287635B (zh) 用于抗菌、防霉的掺杂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分散体或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6047290B (zh) 一种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性粒子均匀包覆碳纳米管的方法
Zhang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ZnNi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with calcination treatment for enhanced PNP photo-degradation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CN107954483A (zh) 一种α相氢氧化镍超薄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7372A (zh) 一种富勒烯包覆Fe3O4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aneja et al. 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by chemical route
Shen et al. Highly dispersed silver nanoparticles confined in a nitrogen-containing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for 4-nitrophenol reduction
Chen et al. Constructing magnetic Fe3O4‐Au@ CeO2 hybrid nanofiber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CN101298102B (zh) 一种纳米钴颗粒的制备方法
Da Dalt et al. Structural and photocatalytic characterization of BaFe2O4 obtained at low temperatures
Nayak et al. Enhanced activation energy of crystallization of pure zirconia nanopowders prepared via an efficient way of synthesis using NaBH 4
CN109128216A (zh) 常温下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CN101121202A (zh) 一种核壳型纳米铁-银双金属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1306469B (zh) 一种核壳型纳米铁-银双金属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1068A (zh) 一种大量合成单分散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的方法
CN104927760B (zh) 一种磁性异质结构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