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7322C - 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47322C CN100447322C CNB2004800216547A CN200480021654A CN100447322C CN 100447322 C CN100447322 C CN 100447322C CN B2004800216547 A CNB2004800216547 A CN B2004800216547A CN 200480021654 A CN200480021654 A CN 200480021654A CN 100447322 C CN100447322 C CN 10044732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bar
- sheet
- body sheet
- predec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3 fu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41D1/04—Vests, jerseys, sweaters or the lik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10—Sleeves; Armhol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使前身片和两个前袖之间的拼条大于后身片和两个前袖之间的拼条,利用拼条连接针织套衫的两个袖子和身片。使针织物旋转,例如使左袖的前后边界位于前后的针床间,在该状态下接合左袖和前身片,再次使针织物旋转,使右袖的前后边界位于前后的针床间,接合右袖和前身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套衫、内衣、连衣裙、女装等的编织,特别涉及前袖和后袖存在不对称接合,同样地在前身片和后身片之间也存在不对称接合,并且袖子向前方突出而适合于人的体型的衣服的编织。本发明涉及具有这种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所编织的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以及用于产生必要的编织数据的针织设计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人研究了通过横机无缝制地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技术,并成功地实现了实用化。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具有2个针床的横机进行筒状的罗纹编织的编织方法。该方法被称为抽针编织,其特征在于,每隔一针地使用前后针床的针。专利文献2公开了2个针织物的接合方法。例如对针织物各接合5线圈。此时,使针织物之间的中央线圈彼此重叠,并且两端的线圈彼此重叠地接合。
专利文献3至5公开了针织物的接合、压圈的方法。专利文献6公开了一种用于使前身片的上端越过肩线进入后身片侧的编织方法。专利文献7公开了一种领口的编织方法。专利文献8公开了袖子和身片间的拼条的编织方法。专利文献9公开了一种T袖类型的袖子和身片的接合方法。
公知的是,在使用布帛的制品中,根据人的体型在前后设置不对称接合。但是,在无缝制的针织制品中,没有生产前后具有不对称接合的针织套衫等。并且,袖子部分在前后设置不对称接合,使袖子向前方突出时,形成具有西服感觉且容易穿着的衣服。但是,无缝制编织中没有公开这种针织套衫的编织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3-75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582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31025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26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77556号公报
专利文献6:WO00/12799号公报
专利文献7:WO01/55491号公报
专利文献8:WO01/88243号公报
专利文献9:WO01/94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实质上为无缝制且在前后具有不对称接合,并且在穿着时袖子靠向前侧而适合人体的衣服的编织方法、这种衣服、以及用于生成所需要的编织程序的针织设计装置。
本发明的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的针床的横机上,将身片和两个袖子分别以筒状编织到腋下后,将两个袖子接合于身片,并接合前身片和后身片的上端部而制成衣服,其特征在于,
步骤a:由腋下的拼条连接两个前袖和前身片,其中,在两个后袖和后身片之间不形成拼条,或者即使形成拼条也形成比上述两个前袖和前身片的拼条小的拼条,步骤b:使至少一方的袖子和身片在横机上向第一方向旋转,使一方的袖子的前后边界位于上述前后一对的针床之间,并且在编织上述一方的袖子和前身片及后身片的同时,接合前身片、后身片和该一方的袖子,步骤c:使至少另一方的袖子和身片在横机上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另一方的袖子的前后边界位于上述前后一对的针床之间,并且在编织上述另一方的袖子和前身片及后身片的同时,接合前身片、后身片和该另一方的袖子。优选的是,上述步骤b和步骤c交替反复进行。
在该说明书中,所谓的无缝制,是指完全不进行缝制的编织方法、在从形成拼条至袖子和身片接合中不进行缝制的编织方法。衣服的上下/左右/前后以穿着衣服时为基准而确定,开始编织的一侧为下,领圈、衣领等的一侧为上。针床(needle bed)的前后及其转移(摆动)方向以从前侧看织机时为基准,前侧为前,后侧为后,从面前看向左摆动时为向左转移,向右摆动时为向右转移。
而且,本发明的具有不对称编织的衣服,在腋部以无缝制的方式通过编织操作对由筒状针织物构成的身片和由筒状针织物构成的两个袖子进行接合,并在肩部接合前身片和后身片,其特征在于,
a:在腋下通过拼条将上述两个袖子的前部接合于前身片,从而在腋下的上部使前袖的编织宽度比后袖的编织宽度窄,
b:在腋下通过拼条将上述两个袖子的前部接合于前身片,从而在腋下的上部使前身片的编织宽度比后身片的编织宽度窄,
c:在腋下通过没有扭转的线圈彼此的重叠线圈对前身片、后身片和两个袖子进行接合。
本发明的针织设计装置,用于产生编织数据,该编织数据用于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的针床的横机上,将身片和两个袖子分别以筒状编织到腋下后,将两个袖子接合于身片,并接合前身片和后身片而制成衣服,其特征在于,生成用于进行如下步骤的数据,以便以下述步骤a~c的顺序通过横机而执行:
步骤a:由腋下的拼条连接两个前袖和前身片,其中,在两个后袖和后身片之间不形成拼条,或者即使形成拼条也形成比上述两个前袖和前身片的拼条小的拼条,
步骤b:使至少一方的袖子和身片在横机上向第一方向旋转,使一方的袖子的前后边界位于上述前后一对的针床之间,并且在编织上述一方的袖子和前身片以及后身片同时,接合前身片、后身片和该一方的袖子,
步骤c:使至少另一方的袖子和身片在横机上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另一方的袖子的前后边界位于上述前后一对的针床之间,并且在编织上述另一方的袖子和前身片及后身片的同时,接合前身片、后身片和该另一方的袖子。
在本发明中,通过拼条(前侧的拼条)连接前袖和前身片,其中,使前侧的拼条比连接后袖和后身片的拼条(后侧的拼条)大,或者不形成后侧的拼条。前身片和后身片的编织宽度直至腋下都相同时,由于只在前身片侧具有拼条,或者前后的拼条之间存在长度差,因而在拼条以后(拼条的上部),前身片的编织宽度比后身片小。同样地,由于只在前身片侧具有拼条,或者前后拼条之间存在长度差,因而在腋下的上部,前袖的编织宽度比后袖的编织宽度窄,因此,形成例如前后袖的边界部挤向前袖侧,袖子靠向前侧的衣服,成为与人的体型适合的轮廓。因此在穿着时适合于人体,在腋的前侧难以形成褶皱,在后侧难以产生针织物被拉紧的感觉。
其中,由于形成了前后不对称的拼条,因而以通常的方法对袖子和身片进行接合时,则会产生扭转线圈。作为参考,在图14中表示以往例中的两个袖子和身片的接合编织。B、B’是前身片4的两端,E、E’是后身片6的两端,h、h’是两个袖子8、10外侧前后边界。编织以从图的下方向上的顺序进行,对后针织物编织1线圈横列,将右后袖的针织物向内侧转移而接合1线圈。接着,从左前袖起对前身片编织1线圈横列,将左前袖和左后袖向内侧转移,分别以1线圈重叠于身片的线圈上而接合,另外将右前袖向内侧转移而接合1线圈。其后,对前身片、左前袖、左后袖、和后身片分别编织1线圈横列,各1线圈接合左后袖和右后袖。对后身片编织1线圈横列,1线圈接合左前袖。并且对右前袖和前身片编织1线圈横列,各1线圈接合左前袖、右前袖和右后袖。其后,对前身片和右前袖编织1线圈横列,1线圈接合右前袖。在该编织中,由于对袖子编织2线圈横列、对身片编织4线圈横列、3线圈接合袖子为单位,因而称为2(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4(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3(接合线圈数)编织。
在图14的编织中,由于在前后没有形成不对称拼条,因而袖子前后边界h、h’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然而,在前后形成不对称拼条时,边界h、h’出现在前袖侧,这成为产生扭转线圈的原因。如图15所示,使端部的线圈100进行移圈时,形成扭转线圈101。如果在扭转线圈101上编织下一个线圈横列的线圈102时,则扭转线圈101以扭转的状态被固定。因此,在前后设置不对成拼条而执行以往的袖子和身片的接合编织时,通过拼条从后袖向前袖转绕的线圈变成扭转线圈。如果在扭转线圈上编织新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则扭转线圈被固定,失去衣服的商品价值。
在本发明中,在前后形成不对称拼条后,在横机上使至少一方的袖子和身片向第一方向旋转,将一方的袖子的前后边界配置在前后至少一对的针床的边界上,由此消除线圈的扭转。在消除了扭转的状态下,对一方的袖子和前身片、后身片编织适当线圈横列数,与此同时,以适当的线圈数将一方的袖子接合于前身片、后身片上。为了接合另一方的袖子,使至少另一方的袖子和身片在横机上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将另一方的袖子的前后边界配置在至少一对的针床的边界上,进行另一方袖子与身片的接合、另一方袖子和身片的编织。
优选的是,交替地进行一方的袖子的接合等和另一方的袖子的接合等。上袖子的种类可以根据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接合袖子和身片的线圈数、以及由接合而产生的重叠线圈配置在哪个位置等,从T袖直至装袖、插肩袖等的宽范围内选择。而且完成袖子和身片的接合后,例如进行前肩、后肩的编织和前后针织物的接合等。
与本发明不同,在形成前后不对称拼条之前,通过线圈折回编织方式编织前后的袖山头,在此,可以考虑使前侧的袖山头的编织宽度比后侧的袖山头的编织宽度窄。即使使后袖向前侧转绕,完成编织后离开织针的线圈也不会成为扭转线圈,而扭转线圈出现在袖山头的最终线圈横列,将该扭转线圈重叠在身片的线圈的下部而使其隐藏,则扭转线圈不会显眼。然而,在这种编织方法中,需要进行线圈折回编织,优选使用具有可动的沉降片装置的横机。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即使在不具有可动沉降片装置的横机上也可以容易地进行编织。
在本发明的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中,两个袖子自然地靠向前侧,穿着时适于人体。而且穿着本发明的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时,在前侧少有皱褶,在后侧少有突起,可以得到漂亮的轮廓。
利用本发明的针织设计装置,可以生成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中编织的不对称接合的针织套衫上的图案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不对称接合的针织套衫上的前后不对称拼条的编织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中编织的装袖的不对称接合的针织套衫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中的前后不对称拼条的编织方法的概要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中的4∶4∶4编织的编织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图5的编织中使用的转绕操作的图。
图7是对于前身片和两个前袖的部分,表示图6的4∶4∶4编织下的编织线圈横列和线圈移动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中的4∶4∶2编织的编织方法的图。
图9是对于前身片和两个前袖的部分,表示图8的4∶4∶2编织下的编织线圈横列和线圈移动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中的2∶4∶3编织的编织方法的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在实施例中编织的插肩袖的针织套衫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中的身片和袖子的接合后的编织操作概要的图。
图13是支持实施例的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的针织设计装置的框图。
图14是表示以往例中的2∶4∶3编织的编织方法的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以往例中的扭转线圈的产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在图1~图13中表示实施例和其变形。在图1~图3中表示在实施例中编织的装袖的针织套衫2。4为前身片,在其后侧具有后身片6,在左右具有左袖8和右袖10。由于左右以穿着针织套衫2时为基准进行表示,因而表现得与通常相反。在各图中小写字母表示袖子侧的位置,大写字母表示身片侧的位置。而且象小写字母a和大写字母A这样对应的位置,通过编织重叠在相同的位置。
前身片4、后身片6从下摆罗纹开始编织,筒状地编织至腋下,同样地左袖8、右袖10也从开始编织的下摆罗纹起筒状地进行编织。在腋下,使位置(a,A)、(b,B)、(e,E)相互接合,而通过拼条将左袖8接合于前身片4和后身片6上。在右袖10也是同样,使位置(a’,A’)、(b’,B’)、(e’,E’)相互接合而形成拼条。h、h’是在两个袖子8、10的外侧的前后边界。前身片、前袖侧的拼条形成部14、14相比后身片、后袖侧的拼条形成部15、15,其拼条的宽度例如宽2~6线圈程度。也可以不设置后袖侧的拼条形成部15。将直至形成拼条的状态示意地表示在图2。图2的箭头为利用拼条进行接合的方向。
移向图3,20、21是前袖和前身片的接合线,22、23是后袖和后身片的接合线。接合线20、22例如以4(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4(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4(收针线圈数)进行处理,收针线圈设置在身片的内侧,使前后身片的编织宽度慢慢地减少。在接合线22、23上,进行4(袖子的编织线圈横列数)∶4(身片的编织线圈横列数)∶2(收针线圈数)的接合,重叠线圈设置在袖子和身片的交界处,使袖子的宽度慢慢地减少。在接合线24接合前肩和后肩,25是领圈。
针织套衫2为无缝制,但是例如衣领的安装、口袋的安装等也可以使用缝制。在本发明中作为无缝制特别具有含义的部分为,形成拼条形成部14、15,将两个袖子8、10接合于身片4、6,并接合前身片4的上端和后身片6的上端的部分。作为在前后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除了针织套衫之外,例如可以是连衣裙,对襟毛衣等,袖子可以是长袖,也可以是半袖。
图4~图11中表示针织套衫2的编织方法。在各图中,对应每个图提供1~6等的编织步骤的编号,即使是相同的编号,如果附图不同,就是另外的步骤。附图以由下至上的顺序表示编织操作。使用的横机例如是4针床(前后各有2针床)的横机,但是对于具有前后2针床的横机,如果使用公知的抽针编织,则可以进行同样的编织。
直至腋下筒状地编织两个袖子8、10和前后的身片4、6。在图4的步骤1中,表示编织至腋下时在针床上的身片和袖子的结合状态。在步骤2,为了编织拼条,使两个袖子靠向身片侧而与身片邻接。此时,前身片、两个前袖结合在下部前针床FD上,后身片、两个后袖结合在下部后针床BD上。在步骤3中,使左前袖向上部后针床BU进行移圈,使右后袖向上部前针床FU进行移圈,形成右后袖和后身片之间的拼条,并且形成左前袖和前身片之间的拼条的大致一半。在步骤3结束后、步骤4之前,使右后袖移回原来下部后针床BD。在步骤4,使上下的后针床向左侧转移,并在左前袖和前身片之间形成拼条。此时,为了防止断纱,使后右袖端部的线圈从下部后针床BD按顺序转绕至下部前针床FD。转绕在后述的图6进行说明。
在图4的步骤4中,完成前身片和左前袖之间的拼条的形成。在步骤5之前,分别使左前袖的线圈从上部后针床BU向下部前针床FD进行移圈,使左后袖的线圈从下部后针床BD向上部前针床FU进行移圈,使右前袖的线圈从下部前针床FD向上部后针床BU进行移圈。在步骤5中,使上下的后针床向图4的右侧转移,同时形成后身片和左后袖之间的拼条,形成前身片和右前袖之间的拼条的大致一半。在步骤5和步骤6之间,使左后袖向下部后针床BD进行移圈。在步骤6中,使上下的后针床向右侧转移,同时形成前身片和右前袖之间剩余的拼条,使左后袖的端部向下部前针床FD转绕。在拼条形成后,例如使上部后针床BU的线圈向下部前针床进行移圈,使下部后针床BD的线圈向上部前针床FU进行移圈,而使线圈集中在两个针床上。由此,使左右的后袖转绕至前针床侧,前后的袖子的边界h、h’向前针床移动。
图5表示以4∶4∶4(式子的含义同上)进行两个袖子和身片的接合编织。步骤1是拼条的形成结束的点。由此,在步骤2中使针织物整体(以下只称为针织物)例如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左袖8的前后边界h位于前后的针床间(齿口)。其结果,消除了左袖的最终线圈横列上的线圈的扭转。转绕原理如图6所示,在步骤0使针织物30、31相对配置。在步骤1例如使后侧的针织物31向左转移(lacking),在步骤2使两端的线圈进行移圈。接着在步骤3使针织物再次转移,以后重复进行移圈和转移。这样一来,可以在横机上转绕针织物。
返回图5,在步骤3、4例如使用新的导纱器(喂纱口)a,对左前袖编织2线圈横列,左后袖同样编织2线圈横列。接着,在步骤5,左前袖和左后袖分别以2线圈接合于前后身片的端部线圈上。在该接合中,使袖子的针织物向相反侧的针床移圈,使针织物向内侧移动2线圈的量,返回原来的针床。在步骤6、7中,对前身片、左前袖、后身片和左后袖分别编织2线圈横列,在步骤8中,对前后身片各进行2线圈的内收针。由此,前后身片的编织宽度减少2线圈。在步骤3~8中,对前后的左袖各编织4线圈横列,对前后的身片各编织2线圈横列,线圈数前后都减少4线圈的量。
在步骤9,使针织物向相反方向,例如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右袖的前后边界h’位于前后的针床间。接着,如果例如使用新的导纱器b,对右袖10和前后身片4、6进行与步骤3~8同样的编织,则变成图5最上部的状态,由此开始重复步骤2~15。在步骤3~15中,两个袖子在前后各编织4线圈横列,前后的身片也各编织4线圈横列,左右的编织宽度前后各减少4线圈。然后通过选择在步骤8、15进行内收针的位置等,可以改变上袖子的模式等。
在图7中对前身片和两个前袖表示图5的编织。横向延伸的栏34表示编织线圈横列(新编织的线圈横列),36表示重叠线圈,38表示编织宽度的减少部(通过收针减少的编织宽度)。步骤的编号与图5相同,由于在步骤8、15中的重叠线圈处于前身片内,因而袖子和身片的边界朝向斜内侧,成为4∶4∶4的接合编织,重复步骤3~15而将袖子接合于身片。
在图8、图9中表示4∶4∶2的接合编织。例如在步骤1结束拼条的形成,在步骤2例如使针织物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左袖8的前后边界h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例如使用新的导纱器a,对前后的左袖各编织2线圈横列(步骤3、4),在步骤5使左前袖和左后袖各以2线圈重叠接合在身片端部的线圈上,在步骤6、7中,对前后的身片和前后的左袖各编织2线圈横列。
在步骤8使针织物向相反方向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例如使用新的导纱器b,在步骤9~13进行与步骤3~7相同的编织。然后,从步骤13返回步骤2而重复步骤2~13。在步骤2~13,前后的各袖分别编织4线圈横列,前后的身片分别编织4线圈横列,前后的袖子左右都各接合2线圈,身片的编织宽度不减少,因而上袖子的方向变为上下方向。
在图9中,对于前编织物侧表示在图8的接合编织中的左右袖子的编织宽度的减少、身片和袖子的接合位置等。通过使袖子的内侧端部的线圈重叠于身片的外侧端部的线圈上而进行接合,袖子的编织宽度减少。
图10表示2∶4∶3的接合编织。假设在步骤1、2结束拼条的形成,则在步骤3使针织物例如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例如使左袖8的前后边界处于前后针床之间。在步骤4,对前后的左袖各编织2线圈横列,对前后的身片各编织2线圈横列,其间,将左前袖以2线圈接合于身片的线圈上,将左后袖以3线圈接合于身片的线圈上。而且右后袖接合2线圈,右前袖接合1线圈。
在步骤5使针织物旋转,使右袖的前后边界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在步骤6,对前后的身片各编织2线圈横列,对前后的右袖各编织2线圈横列,其间,左前袖接合1线圈,右前袖接合2线圈,右后袖接合1线圈。然后在步骤7便针织物旋转,返回步骤4。这样一来,可以重复步骤3~6,其间,前后的各袖各编织2线圈横列,前后的身片各编织4线圈横列,前后的袖子左右也各接合3线圈。
选择(4∶4∶4)、(4∶4∶2)、(2∶4∶3)等,改变线圈横列编织和接合比率、重叠线圈的形成位置等,可以以期望的模式进行上袖子。在任何情况下,前身片的编织宽度都比后身片窄,在袖山头(腋下的上部的袖子)上,由于前侧比后侧窄,因而袖笼自然朝向前侧,适于人体,成为前侧难以产生皱褶,后侧少有突起的针织套衫。而且使针织物旋转以使前后的袖子的边界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而进行在袖子和身片的接合时进行的袖子的编织,因而不会产生扭转线圈。而且由于不是线圈折回编织,即使使用不具有可动沉降片装置的横机也能容易地进行编织。不过也可以并用线圈折回编织方式和本发明,例如可以在拼条形成前先通过线圈折回编织方式编织袖山头的一部分。
在图11中表示将实施例适用于插肩袖针织套衫40的例子。42是前身片、44是后身片,46是左袖,48是右袖,前侧的拼条14、14比拼条15、15的宽度宽,袖子46、48和前身片42的接合线52相比与后身片44的接合线53更靠向内侧。54是领圈。使前侧的拼条14比后侧的拼条15宽地形成拼条14、15。而且使袖山头55的前侧比后侧的宽度窄,对于接合线52、53采用4∶4∶4等适当的比例,使身片的编织宽度以规定的间距减少。在插肩袖的情况下,由于较高的袖山头较为优选,因而可以在形成拼条前等,先通过线圈折回编织等方式编织袖山头的纵行。
在图12中表示从领圈25的部分开始的编织。步骤1为该部分的编织开始前,I~I’表示领圈的下端,步骤2示意地表示编织左前肩部60和右前肩部61并与袖子接合的情况。62是左袖的最终线圈横列,63是右袖的最终线圈横列,在该编织中,使针织物逐渐地向袖子侧移动而进行编织,例如使针织物按照2线圈横列等规定的线圈横列移动而进行编织,如果需要,则在左前肩部60的左侧、右前肩部61的右侧进行放针而使编织宽度增加。其间,使袖子和前肩接合,将袖子端部的线圈重叠接合于前肩的左右端部的线圈上。其间,左前肩60的两端从I~C点变化至H~D点,右前肩部61的两端从I’~C’变化至H’~D’。
在步骤3,编织后身片6的上部的后肩部64,慢慢地减小编织宽度并使后肩部64和前肩部60、61的线圈重叠接合,则变成步骤4的状态,25是领圈。由此开始编织衣领66而完成针织套衫2。
在图13中表示实施例所使用的针织设计装置80。针织设计装置80的目的在于,根据用户的设计生成实施例表示的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数据。81是总线,82是键盘,83是输入笔,此外也可以设置鼠标、轨迹球等输入设备。84是彩色监视器等的显示部,85是彩色打印机,86是磁盘,此外也可以与LAN连接等。
筒状编织部90,根据用户的设计,生成直至腋下的身片以及直至两袖的筒状编织所需要的编织数据。根据用户的设计生成各部的编织数据这一点,以下相同。不对称拼条编织部92前后不对称地生成前侧的拼条比后侧的拼条大的前后拼条的编织数据。也可以没有后侧的拼条。身片袖子接合部93,生成在腋下上方的前后身片和袖子的接合以及身片和袖子的线圈横列编织的数据。前肩编织部94,生成编织前肩并与袖子接合的编织数据。后肩编织部95,生成后肩和前肩的接合编织的编织数据。后肩的编织以接合为主,可以形成很少的线圈,也可以形成较多的线圈。衣领编织部96生成衣领的编织数据。
在实施例中,虽然对于袖子和身片的接合编织使用一对导纱器(喂纱口),但是如果编织线圈横列可以一次形成,喂纱口也可以是一个。
在实施例中,由于可以编织前后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因而袖子朝向前方,自然地适于人体。而且在穿着时,在前侧少有褶皱,在后侧少有突起,可以得到漂亮的轮廓。在实施例中表示了针织套衫,但是也可以是连衣裙、内衣等。
标号说明
2:针织套衫
4:前身片
6:后身片
8:左袖
10:右袖
14,15:拼条形成部
20~24:接合线
25:领圈
30,31:针织物
34:编织线圈横列
36:重叠线圈
38:编织宽度的减少部
40:插肩袖针织套衫
42:前身片
44:后身片
46:左袖
48:右袖
52,53:接合线
54:领圈
55:袖山头
60:左前肩部
61:右前肩部
64:后肩部
66:衣领
80:针织设计装置
81:总线
82:键盘
83:输入笔
84:显示部
85:彩色打印机
86:磁盘
90:筒状编织部
92:不对称拼条编织部
93:身片袖子接合部
94:前肩编织部
95:后肩编织部
96:衣领编织部
100:线圈
101:扭转线圈
102:线圈
h,h’:袖子的前后边界
B,B’:腋下的前身片的两端
E,E’:腋下的后身片的两端
Claims (3)
1.一种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的针床的横机上,将身片和两个袖子分别以筒状编织到腋下后,将两个袖子接合于身片,并接合前身片和后身片的上端部而制成衣服,其特征在于,
步骤a:由腋下的拼条连接两个前袖和前身片,其中,在两个后袖和后身片之间不形成拼条,或者即使形成拼条也形成比所述两个前袖和前身片的拼条小的拼条,
步骤b:使至少一方的袖子和身片在横机上向第一方向旋转,使一方的袖子的前后边界位于所述前后一对的针床之间,并且在编织所述一方的袖子和前身片及后身片的同时,接合前身片、后身片和该一方的袖子,
步骤c:使至少另一方的袖子和身片在横机上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另一方的袖子的前后边界位于所述前后一对的针床之间,并且在编织所述另一方的袖子和前身片及后身片的同时,接合前身片、后身片和该另一方的袖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和步骤c交替反复进行。
3.一种针织设计装置,用于产生编织数据,该编织数据用于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的针床的横机上,将身片和两个袖子分别以筒状编织到腋下后,将两个袖子接合于身片,并接合前身片和后身片而制成衣服,其特征在于,生成用于进行如下步骤的数据,以便以下述步骤a~c的顺序通过横机而执行:
步骤a:由腋下的拼条连接两个前袖和前身片,其中,在两个后袖和后身片之间不形成拼条,或者即使形成拼条也形成比所述两个前袖和前身片的拼条小的拼条,
步骤b:使至少一方的袖子和身片在横机上向第一方向旋转,使一方的袖子的前后边界位于所述前后一对的针床之间,并且在编织所述一方的袖子和前身片以及后身片同时,接合前身片、后身片和该一方的袖子,
步骤c:使至少另一方的袖子和身片在横机上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另一方的袖子的前后边界位于所述前后一对的针床之间,并且在编织所述另一方的袖子和前身片及后身片的同时,接合前身片、后身片和该另一方的袖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4725/2003 | 2003-08-01 | ||
JP2003284725A JP4233409B2 (ja) | 2003-08-01 | 2003-08-01 | くり違いのある衣類の編成方法及びニットデザイ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3058A CN1833058A (zh) | 2006-09-13 |
CN100447322C true CN100447322C (zh) | 2008-12-31 |
Family
ID=3411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2165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7322C (zh) | 2003-08-01 | 2004-07-22 | 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12881B2 (zh) |
EP (1) | EP1652979B1 (zh) |
JP (1) | JP4233409B2 (zh) |
KR (1) | KR101072394B1 (zh) |
CN (1) | CN100447322C (zh) |
WO (1) | WO200501261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08708B2 (ja) * | 2004-01-14 | 2010-02-03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ニットパンツの編成方法、ニットパンツ、および横編機にパンツを編成させるための編成プログラム |
JP4374309B2 (ja) * | 2004-11-29 | 2009-12-02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横編機で編まれた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
JP4374310B2 (ja) * | 2004-12-01 | 2009-12-02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地の編成方法 |
WO2006109782A1 (ja) * | 2005-04-12 | 2006-10-19 | Shima Seiki Mfg., Ltd.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
EP1908867B1 (en) * | 2005-06-01 | 2014-09-24 | Shima Seiki Mfg., Ltd | Method of knitting knitwear having an open part in a tubular body part |
JP5596014B2 (ja) * | 2009-02-25 | 2014-09-24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
JP5804729B2 (ja) * | 2011-03-01 | 2015-11-04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
JP2014114513A (ja) * | 2012-12-07 | 2014-06-26 | Shima Seiki Mfg Ltd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
US10100445B2 (en) | 2014-04-03 | 2018-10-16 | Nike, Inc. | Method of forming a unitary knit article using flat-knit construction |
JP5980273B2 (ja) * | 2014-07-14 | 2016-08-31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縄柄の編成方法、編地のデザインシステ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
EP4101963B1 (en) | 2021-06-11 | 2023-10-11 | Shima Seiki Mfg., Ltd. | A method for knitting knitwear and an allocation device for allocating knitting data to cam systems of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
CN113818131B (zh) * | 2021-10-23 | 2023-01-31 |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全成型灯笼袖袖口不平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12799A1 (fr) * | 1998-08-28 | 2000-03-09 | Shima Seiki Mfg., Ltd. | Procede pour tricoter un habit en tissu maille |
JP2000256947A (ja) * | 1999-03-12 | 2000-09-19 | Shima Seiki Mfg Ltd | 横編機によるニットウエア編成方法 |
JP3164528B2 (ja) * | 1997-02-17 | 2001-05-08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横編機による編地の接合編成方法 |
WO2001055491A1 (fr) * | 2000-01-26 | 2001-08-02 | Shima Seiki Mfg., Ltd. | Procede de tricotage de partie col d'un tricot au moyen d'un metier a mailles cueillies, et tricot ainsi obtenu |
WO2002063085A1 (fr) * | 2001-02-02 | 2002-08-15 | Shima Seiki Mfg., Ltd. | Procede d'assemblage de tissus mailles tubulaires et tissu maille associe |
WO2003031707A1 (fr) * | 2001-10-05 | 2003-04-17 | Shima Seiki Mfg., Ltd. | Procede de formation d'un soufflet et vetement tricote comprenant le soufflet forme |
JP3406085B2 (ja) * | 1994-10-12 | 2003-05-12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筒状編地の編み幅側縁部に縄柄を編成する方法 |
CN1429294A (zh) * | 2000-05-17 | 2003-07-09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织物的接合方法和接合的织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E33829B1 (en) * | 1968-07-22 | 1974-11-13 | Courtaulds Ltd | Knitting method |
JP3075656B2 (ja) * | 1993-09-07 | 2000-08-14 |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 ガスメータ |
JP2706760B2 (ja) | 1994-10-07 | 1998-01-28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成方法 |
IT1290915B1 (it) * | 1996-02-09 | 1998-12-14 | Shima Seiki Mfg | Metodo di lavorazione a maglia su una macchina rettilinea per maglieria e tessuto a maglia cosi' prodotto. |
JP3164507B2 (ja) * | 1996-05-20 | 2001-05-08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1×1リブ編地の伏せ目処理方法 |
JP3071147B2 (ja) | 1996-08-30 | 2000-07-31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衿付衣服の編成方法 |
DE19924503A1 (de) * | 1999-05-28 | 2000-11-30 | Stoll & Co 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lauchgestricken auf einer Flachstrickmaschine |
TW538161B (en) * | 2000-01-31 | 2003-06-21 | Shima Seiki Mfg | Knit wear knitting method |
US6658899B2 (en) * | 2000-02-29 | 2003-12-09 | Shima Seiki Mfg., Ltd.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
US6655175B1 (en) * | 2000-06-05 | 2003-12-02 | Shima Seiki Mfg., Ltd. | Method for joining knitted fabrics and joined knitted fabrics |
-
2003
- 2003-08-01 JP JP2003284725A patent/JP423340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7-22 CN CNB2004800216547A patent/CN10044732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7-22 WO PCT/JP2004/010397 patent/WO2005012611A1/ja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04-07-22 KR KR1020067000740A patent/KR10107239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7-22 EP EP04747808.6A patent/EP165297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7-22 US US10/566,441 patent/US721288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06085B2 (ja) * | 1994-10-12 | 2003-05-12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筒状編地の編み幅側縁部に縄柄を編成する方法 |
JP3164528B2 (ja) * | 1997-02-17 | 2001-05-08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横編機による編地の接合編成方法 |
WO2000012799A1 (fr) * | 1998-08-28 | 2000-03-09 | Shima Seiki Mfg., Ltd. | Procede pour tricoter un habit en tissu maille |
JP2000256947A (ja) * | 1999-03-12 | 2000-09-19 | Shima Seiki Mfg Ltd | 横編機によるニットウエア編成方法 |
WO2001055491A1 (fr) * | 2000-01-26 | 2001-08-02 | Shima Seiki Mfg., Ltd. | Procede de tricotage de partie col d'un tricot au moyen d'un metier a mailles cueillies, et tricot ainsi obtenu |
CN1429294A (zh) * | 2000-05-17 | 2003-07-09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织物的接合方法和接合的织物 |
WO2002063085A1 (fr) * | 2001-02-02 | 2002-08-15 | Shima Seiki Mfg., Ltd. | Procede d'assemblage de tissus mailles tubulaires et tissu maille associe |
WO2003031707A1 (fr) * | 2001-10-05 | 2003-04-17 | Shima Seiki Mfg., Ltd. | Procede de formation d'un soufflet et vetement tricote comprenant le soufflet for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3058A (zh) | 2006-09-13 |
WO2005012611A1 (ja) | 2005-02-10 |
KR101072394B1 (ko) | 2011-10-11 |
US20060248928A1 (en) | 2006-11-09 |
EP1652979B1 (en) | 2014-04-23 |
EP1652979A4 (en) | 2007-08-29 |
US7212881B2 (en) | 2007-05-01 |
EP1652979A1 (en) | 2006-05-03 |
JP2005054296A (ja) | 2005-03-03 |
JP4233409B2 (ja) | 2009-03-04 |
KR20060039901A (ko) | 2006-05-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51462B2 (en) |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using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wear | |
EP1375718B1 (en) | Knitted fabric having opening portion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 |
CN100554551C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0447322C (zh) | 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 |
CN101263251B (zh) |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 |
CN1316088C (zh) | 针织衣类编织方法 | |
EP1116807B1 (en) | Knitting method for knit clothing | |
KR100643535B1 (ko) |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 웨어의 칼라의 편성방법 및 칼라의편성방법을 형성시키기 위한 니트 디자인 장치 | |
CN102086560B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 |
GB2228750A (en) | Knitting tubular fabric with fashion lines on a flat machine | |
US7225646B2 (en) | Method of knitting knitwear with raglan sleeves and knitwear with raglan sleeves | |
JPH10251946A (ja) | 横編機上で編物を製造する方法 | |
CN100434582C (zh) | 筒状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0415972C (zh) |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US6655175B1 (en) | Method for joining knitted fabrics and joined knitted fabrics | |
CN100436679C (zh) | 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和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以及针织设计装置 | |
CN103866481B (zh) |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 |
CN100400730C (zh) | 衣领形成方法 | |
JP2003041461A (ja) | ボーダー柄の編成方法及びそのニット製品 | |
CN1813088B (zh) |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EP2208814B1 (en) | End-connecting method for doubly-cylindrical fabric | |
KR100610750B1 (ko) |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 웨어의 넥 라인 편성방법 및 그 니트웨어 | |
WO2009101899A1 (ja) | 折り返し編地部分を有する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 |
ER | Developments in apparel knitting technolog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