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3654C - 具有加强结构的缝纫机机壳 - Google Patents

具有加强结构的缝纫机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3654C
CN100443654C CNB021440131A CN02144013A CN100443654C CN 100443654 C CN100443654 C CN 100443654C CN B021440131 A CNB021440131 A CN B021440131A CN 02144013 A CN02144013 A CN 02144013A CN 100443654 C CN100443654 C CN 1004436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fin
wooden partition
sewing machines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40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08925A (zh
Inventor
黄木武
榊原薰
木村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771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067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771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6998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08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8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36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36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 D05B73/04Lower casings
    • D05B73/06Lower casings for free-arm sew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揭示了一种使用在缝纫机中具有加强结构的缝纫机机壳。缝纫机机壳具有一机壳构件,该机壳构件由合成树脂构成,并且具有一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臂部分,该臂部分在床部分上方的一位置处从塔部分延伸,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构成整体,并且提供一形成线迹工作空间的凹形周壁。缝纫机机壳的特征在于一从机壳构件突伸的周壁加强凸肋,该周壁加强凸肋沿周壁延伸,并且其范围至少从床部分与塔部分之间的边界到塔部分与臂部分之间的边界。

Description

具有加强结构的缝纫机机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缝纫机机壳,在缝纫机机壳中一体地设有一臂部分、一塔部分和一床部分。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缝纫机机壳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在缝纫机机壳中,一水平延伸的臂部分支承一个用于带有针线的针的往复机械,而塔部分从床部分垂直延伸出,用于以一种悬臂的方式支承臂部分。在床部分中,一个线圈接收件(loop taker)被支承用来钩住在垂直往复运动的针上带有针线的线圈,从而形成一个线迹。
在缝纫机中,需要一种平稳的缝纫操作。为了实现这个效果,必须减少由于针的垂直往复运动而引起的针尖的振动和位移,或者使其最小化,否则,处于床部分中的线圈接收件的钩住线圈的钩尖(loop seizing beak)不能捕获住由缝纫针的垂直往复运动形成的针线圈。由此,缝纫的品质可能降低。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必须充分地使针与旋梭同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缝纫机机壳必须具有较高的刚性,使其能够避免当针穿过织物件时引起的反作用力所造成的针变形或位移。因此,在普通的缝纫机中,在缝纫机盖子的内部设有一个高强度的金属机壳,而一个包括针垂直往复运动机构和线圈接收件的线迹形成机构与金属机壳相连。
然而,这样普通设置结构成本高、体积大且笨重。具体地说,缝纫机机壳具有一个刚性的盒形设置,以提供较高的刚度。另外,机壳由铸铁或铝之类的金属制成,而这又将增加重量和尺寸。此外,由于线迹形成机构必须通过其中一个很小的打开区域安装到金属机壳内,因此需要较高的技术和精心劳动来组装缝纫机。这将使组装成本增加。
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平-11-137880揭示了一种用树脂制成的缝纫机机壳,从而减少了制造成本并且提供了一种重量较轻的机壳。如图16所示,机壳300具有一个U形截面的开口端设置,其中一体地设有一床部分304、一塔部分303和一臂部分302,并且在床部分304的开口端处,一个加强板301固定在上部和下部之间。
然而,所揭示的缝纫机机壳300与金属机壳相比其刚度仍较小。更具体地说,如图16所示,由于沿含有针的垂直线施加的一负载会在臂部分302中产生垂直振动,而该负载是在缝纫操作的过程中由于针的往复运动而引起的。此外,在缝纫过程中,还会在塔部分303的上部产生水平摆动。
这种振动和摆动是由于臂部分302相对于塔部分303的悬臂支承结构而引起的。也就是说,臂部分302、塔部分303和床部分304的组合提供了一种弓形凹进的壁305,而由针的垂直往复运动而产生的应力将集中在壁305上。然而,壁305不具有足够的刚度,因此,与普通的设有金属机壳的缝纫机相比,会发生不希望的振动和摆动而使缝纫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一种缝纫机机壳,该缝纫机机壳具有一个床部分、一个塔部分以及一个臂部分,这些部分相互结合成一体并且由合成树脂制成,但仍具有较高的刚度,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这种改进了的缝纫机机壳的缝纫机。
本发明的这种和其它目的将通过一种使用在缝纫机中的缝纫机机壳而获得,该缝纫机机壳包括一机壳构件和一周壁加强凸肋。机壳构件由合成树脂构成,并且具有一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臂部分,该臂部分在床部分上方从塔部分延伸。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构成整体,并且形成一包围线迹工作空间的凹形周壁。周壁加强凸肋从机壳构件突伸。周壁加强沿凹形周壁从床部分通过塔部分延伸到臂部分。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使用在缝纫机中的缝纫机机壳,它包括一外面板壁、一侧壁、一周壁加强凸肋和一外面板壁加强凸肋。外面板壁具有一前壁和一后壁,并且具有一周缘。侧壁从周缘突伸,以与外面板壁一起提供一封闭空间,并且使用合成树脂与外面板壁构成整体。外面板壁和侧壁的组合提供一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臂部分,该臂部分从塔部分延伸,并且位于床部分的上方。侧壁具有一凹形周壁,该凹形周壁形成一由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围成的一线迹工作空间。周壁加强凸肋从外面板壁突伸,并且在与周壁相距一距离处从床部分通过塔部分延伸到臂部分。外面板壁加强凸肋从外面板壁突伸,用于加强该外板面壁。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缝纫机机壳,它包括一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以悬臂方式从塔部分延伸的臂部分,缝纫机的线迹形成机构装配在缝纫机机壳中。缝纫机机壳包括一整体式主机壳本体、一整体式机壳盖和一凹壁加强凸肋。整体式主机壳本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装配有线迹形成机构。整体式主机壳本体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周缘的后面板壁和一从第一周缘处整体突伸的一第一侧壁。整体式主机壳本体提供一臂段、一塔段和一床段。整体式机壳盖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附连在主机壳体上。整体式机壳盖包括一具有一第二周缘的前面板壁和一从第二周缘整体突伸的第二侧壁,用于提供:一互补的床段,以与床段形成床部分;一互补的塔段,以与塔段形成塔部分;以及一互补的臂段,以与臂段形成臂部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具有一凹壁,该凹壁面对由臂部分、塔部分和床部分包围的空间。凹壁加强凸肋沿凹壁从床部分通过塔部分延伸到臂部分。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使用在缝纫机中的缝纫机机壳,该机壳包括一外面板壁、一侧壁和一加强部分。外面板壁具有一前壁和一后壁。侧壁从外面板壁的一周缘突伸,以与外面板壁一起提供一封闭空间,并且使用合成树脂与外面板壁构成整体。外面板壁和侧壁的组合提供一沿其纵向延伸的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臂部分,该臂部分沿其纵向从塔部分延伸,并且位于床部分的上方。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提供一形成缝纫机的线迹工作空间的凹形周壁。加强部分与外面板壁构成整体,并且具有一大致呈半圆形的中空截面。加强部分沿周壁设置,并且具有安置在臂部分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一端部,并且具有安置在床部分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又一端部。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缝纫机机壳,该机壳包括一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以悬臂方式从塔部分延伸的臂部分,缝纫机的线迹形成机构装配在缝纫机机壳中。缝纫机机壳包括一整体式主机壳本体、一整体式机壳盖和一加强部分。整体式主机壳本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装配有线迹形成机构。整体式主机壳本体包括一具有一周缘的后面板壁和一从所述周缘处整体突伸的一侧壁。整体式主机壳本体提供一臂段、一塔段和一床段。侧壁具有形成一周壁的一部分,该周壁由臂段、塔段和床段的组合围绕提供。整体式机壳盖用作一前面板壁,以及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附连在主机壳体上,用于提供:一互补的床段,以与床段形成床部分;一互补的塔段,以与塔段形成塔部分;以及一互补的臂段,以与臂段形成臂部分。加强部分与主机壳本体构成整体,并且具有一大致呈半圆形的中空截面。加强部分沿周壁设置,并且具有安置在臂段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一端部,并且具有安置在床段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又一端部。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它包括:一针线形成机构,以及一缝纫机机壳,它包括:一机壳构件,该机壳构件由合成树脂构成,并且具有一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臂部分,该臂部分在床部分上方的一位置处从塔部分延伸,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构成整体,并且提供一形成线迹工作空间的周壁,线迹工作空间由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围成;以及一从机壳构件突伸的周壁加强凸肋,该周壁加强凸肋沿周壁延伸,并且其范围至少从床部分与塔部分之间的边界到塔部分与臂部分之间的边界。
较佳地是,周壁加强凸肋包括:一细长凸肋,该细长凸肋基本上沿周壁延伸,并且与其间隔开;以及多个分段凸肋,每个分段凸肋沿着一个与细长凸肋相交的方向从周壁延伸,用于提供由周壁、细长凸肋和多个分段凸肋形成的多个分隔小室。
较佳地是,细长凸肋沿周壁连续延伸。
较佳地是,周壁呈半圆形状,并且多个分段凸肋沿半圆形周壁的径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它包括:一线迹形成机构,以及一缝纫机机壳,它包括:外面板壁,该外面板壁构成一前壁和一后壁,外面板壁具有一周缘;一侧壁,该侧壁从周缘突伸,以与外面板壁一起提供一封闭空间,并且使用合成树脂与外面板壁构成整体,外面板壁和侧壁的组合提供一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臂部分,该臂部分从塔部分延伸,并且位于床部分的上方,侧壁具有在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之间的会合区域处提供周壁的一部分,用于形成一由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围成的一线迹工作空间;一周壁加强凸肋,该周壁加强凸肋从外面板壁突伸,并且沿周壁延伸,周壁加强凸肋的范围至少从床部分与塔部分之间的边界到塔部分与臂部分之间的边界;以及一外面板壁加强凸肋,该外面板壁加强凸肋从外面板壁突伸,用于加强该外面板壁。
较佳地是,周壁加强凸肋从外面板壁开始的高度大于外面板壁加强凸肋从外面板壁开始的高度。
较佳地是,外面板壁加强凸肋基本上设置在外面板壁的整个区域处,并且包括多个水平延伸凸肋以及与多个水平延伸凸肋相交的多个垂直延伸凸肋,用于形成多个分隔小室。
较佳地是,它还包括一加强部分,加强部分在外面板壁与周壁加强凸肋之间的一位置处,并且与外面板壁和周壁加强凸肋设置成整体,加强部分具有一中空截面,并且具有安置在臂部分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一端部,以及安置在床部分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又一端部。
较佳地是,加强部分具有一大致呈半圆形的截面。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它包括:一线迹形成机构;以及一缝纫机机壳,它包括一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以悬臂方式从塔部分延伸的臂部分,该线迹形成机构装配在缝纫机机壳中;缝纫机机壳包括:一整体式主机壳本体,主机壳本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装配有线迹形成机构,整体式主机壳体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周缘的后面板壁和一从第一周缘处整体突伸的一第一侧壁,整体式主机壳本体提供一臂段、一塔段和一床段;一整体式机壳盖,机壳盖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附连在主机壳体上,整体式机壳盖包括一具有一第二周缘的前面板壁和一从第二周缘整体突伸的第二侧壁,用于提供:一互补的床段,以与床段形成床部分;一互补的塔段,以与塔段形成塔部分;以及一互补的臂段,以与臂段形成臂部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具有若干形成一凹壁的部分,凹壁由臂部分、塔部分和床部分的组合围绕提供;以及一凹壁加强凸肋,该凹壁加强凸肋沿凹壁延伸,并且其范围至少从床部分与塔部分之间的边界到塔部分与臂部分之间的边界。
较佳地是,凹壁加强凸肋具有一外周边部分,缝纫机机壳还包括一互补凹壁加强凸肋,互补凹壁加强凸肋位于外周边部分,用于加强凹壁加强凸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它包括:一线迹形成机构;以及一缝纫机机壳,它包括:一外面板壁,该外面板壁构成一前壁和一后壁,外面板壁具有一周缘;一侧壁,该侧壁从周缘突伸,以与外面板壁一起提供一封闭空间,并且使用合成树脂与外面板壁构成整体,外面板壁和侧壁的组合提供一沿其纵向延伸的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臂部分,该臂部分沿其纵向从塔部分延伸,并且位于床部分的上方,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之间的会合区域提供一形成线迹工作空间的周壁;以及一加强部分,该加强部分与外面板壁构成整体,并且具有一中空截面,加强部分沿周壁设置,并且具有安置在臂部分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一端部,并且具有安置在床部分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又一端部。
较佳地是,加强部分具有一大致呈半圆形的截面。
较佳地是,臂部分具有一连接到塔部分的基端,以及由侧壁形成的一自由端;并且加强部分的一端部具有一位于自由端附近的末端。
较佳地是,床部分具有一连接到塔部分的基端,以及由侧壁形成的一自由端部;并且加强部分的又一端部具有一位于床部分的自由端附近的末端。
较佳地是,它还包括一互补加强部分,互补加强部分与外面板壁构成整体,并且基本上与加强部分平行延伸。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它包括:一线迹形成机构;以及一缝纫机机壳,它包括一床部分、一从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和一以悬臂方式从塔部分延伸的臂部分,线迹形成机构装配在缝纫机机壳中;缝纫机机壳包括:一整体式主机壳本体,主机壳本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装配有线迹形成机构,整体式主机壳本体包括一具有一周缘的后面板壁和一从周缘处整体突伸的一侧壁,整体式主机壳本体提供一臂段、一塔段和一床段,侧壁具有形成一周壁的一部分,周壁由臂段、塔段和床段的组合围绕提供;一用作前面板壁的整体式机壳盖,机壳盖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附连在主机壳本体上,用于提供:一互补的床段,以与床段形成床部分;一互补的塔段,以与塔段形成塔部分;以及一互补的臂段,以与臂段形成臂部分;以及一加强部分,加强部分与主机壳本体构成整体,并且具有一中空截面,加强部分沿周壁设置,并且具有安置在臂段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一端部,并且具有安置在床段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又一端部。
较佳地是,加强部分具有一大致呈半圆形的截面。
较佳地是,臂段具有一连接到塔段的基端,以及由侧壁形成的一自由端;并且加强部分的一端部具有一位于自由端附近的末端。
较佳地是,床段具有一连接到塔段的基端,以及由侧壁形成的一自由端部;并且加强部分的又一端部具有一位于床段的自由端附近的末端。
较佳地是,它还包括一互补加强部分,互补加强部分与主机壳本体构成整体,并且基本上与加强部分平行延伸。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其它特征将结合附图在下列描述中加以解释,而附图分别为:
图1为示出了包括根据较佳实施例的机壳的缝纫机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示出了图1中的缝纫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示出了主机壳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了主机壳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了主机壳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6(A)为沿图5中的箭头A示出的主机壳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6(B)为沿图5中的箭头B示出的主机壳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7(A)为沿图5中的箭头C示出的主机壳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7(B)为示出了主机壳的下端的放大视图;
图7(C)为沿图5中的箭头D示出的主机壳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8(A)为沿图5中的箭头E示出的主机壳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8(B)为沿图5中的箭头F示出的主机壳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8(C)为凸部的放大视图;
图8(D)为沿图5中的箭头M示出的主机壳的平面的截面图;
图9(A)为示出了从图5中的线G所观察的主机壳的放大平面图;
图9(B)为示出了从图5中的线H所观察的主机壳的放大平面图;
图10为示出了机壳盖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了机壳盖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2为示出了机壳盖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13为沿图12中的箭头I示出的机壳盖的平面截取的截面图;
图14(A)为沿图12中的箭头J示出的机壳盖的平面截取的截面图;
图14(b)为示出了机壳盖的下端的放大视图;
图15(A)为从图12中的箭头K示出的机壳盖的平面所观察的放大平面图;
图15(B)为从图12中的箭头L示出的机壳盖的平面所观察的放大平面图;以及
图16为示出了一种普通缝纫机机壳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参考附图的同时将叙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缝纫机机壳。首先,结合图1和2叙述一种包括较佳实施例的机壳的缝纫机的整体构造。图1和图2是显示包括较佳实施例的机壳1的缝纫机的整体构造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机壳1基本上包括一床(床部分)8、一垂直设置在床8上的悬臂支承(塔部分)7和一臂(臂部分)6,该臂6在床8上方从悬臂支承7处悬伸。床8、悬臂支承7和臂6由一大致呈C形的合成树脂整体构成。
机壳1支承一线迹形成机构,该机构包括一线圈接收件和一用于驱动针16上下往复的机构,并且构成缝纫机的外壳。换句话说,机壳1不需要任何用于安装线迹形成机构的金属机壳。因此,与安装线迹形成机构的传统金属机壳相比,可以制造具有简化结构的较轻的机壳1,并用一树脂罩覆盖。机壳1可通过使用众所周知的注塑模制方法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用于机壳1的合成树脂材料可以是非晶态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苯乙烯树脂。更具体地说,材料可以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乙烯-苯乙烯、氯化丙烯腈-聚乙烯-苯乙烯的一种或混合物。在这些材料中,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作为主要成分、具有滑石粉或玻璃珠的无机添加剂的树脂物质具有良好的刚性和良好的热膨胀系数。由于机壳的良好外观,使用上述材料可消除以后步骤中的机壳涂覆。
臂6支承一用于上下往复驱动针16的顶部机构3,针16带有针线。一设置在悬臂支承7中的电动机2产生旋转运动。顶部机构3借助一曲柄机构将该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运动,以便将往复运动传递到针16。顶部机构3包括一主轴12、一挑线曲柄13、一针杆保持件14、一针杆15和一安装在金属顶部支架11中的挑线杠杆连接铰链销17。顶部支架11通过几个螺钉直接附连在机壳1上。
然后,将叙述顶部机构3的操作。借助一电动机皮带36将电动机2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一大皮带轮35。传递到大皮带轮35的旋转驱动力借助一臂轴31和主轴12进一步传递到挑线曲柄13。臂轴31由两个轴承32、32可旋转地支承。主轴12借助一联轴节连接到臂轴31。通过针杆曲柄杆的运动,传递到挑线曲柄1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可旋转地支承在针杆保持件14上的针杆15的往复运动。针杆15可以在针杆保持件14中垂直移动。该往复运动被传递到针16。
臂6支承在悬臂支承7的顶端上,同时床8连接在悬臂支承的底端。驱动传递机构5设置在悬臂支承7中,用于将电动机2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容纳在臂6中的顶部机构3和容纳在床8中的下部机构4。驱动传递机构5包括电动机2、大皮带轮35、电动机皮带36、一皮带轮38、一皮带轮39和一同步皮带。驱动传递机构5直接附连在机壳1上。电动机2由电动机托架33支承,电动机托架固定在悬臂支承7的底端附近。
然后,将叙述驱动传递机构5的操作。借助电动机皮带36将电动机2提供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大皮带轮35。然后将传递到大皮带轮35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由两个轴承32、32可旋转地支承的臂轴31。如上所述,借助主轴12将该旋转运动传递到顶部机构3,同时还将该运动传递到下部机构4。也就是说,将皮带轮39固定在臂轴31的中心点附近处。借助同步皮带41将传递到皮带轮39的旋转运动进一步传递到设置在床8中的皮带轮38。一旋梭轴37由一个轴承32可旋转地支承。由于旋梭轴37连接到皮带轮38,由于皮带轮38的旋转运动,因此旋梭轴37的旋转与臂轴的旋转同步。
悬臂支承7形成在床8的一端上。床8支承一旋梭23,该旋梭构成一用于在针上下移动时钩住针线的线圈并且形成线迹的线圈接收件。下部机构4设置在床8内部,以便与针16的往复运动同步地旋转旋梭23。下部机构4包括安装在金属下部支架20上的一旋梭轴21、一斜齿轮22、旋梭23、一斜齿轮24和旋梭轴37。下部支架20通过多个螺钉直接安装在机壳1上。
然后,将叙述下部机构4的操作。借助同步皮带41传递到皮带轮38的旋转运动借助由轴承32可旋转地支承的旋梭轴37和由两个轴承25、25可旋转地支承并借助一联轴节连接到旋梭轴37的旋梭轴21传递到斜齿轮22。如图2所示,斜齿轮22固定在旋梭轴21上。固定有旋梭23上的一旋梭轴可旋转地支承在下部支架20上,以便在床8的顶面下方旋转。与斜齿轮22啮合的斜齿轮24固定在旋梭轴上。因此,当旋梭轴21旋转时,旋梭23借助斜齿轮22和斜齿轮24旋转。同时,线圈接收件的钩住线圈的钩尖与针16的尖端同步移动,并且在针16垂直移动时钩住在针16上带有针线的线圈。
缝纫机机壳
为使用具有上述构造的缝纫机执行平稳的缝纫操作,必须使针16的垂直运动产生的振动最小化。同时,由于针16的垂直运动,需要使机壳1的变形产生的针尖位移最小化。这是由于针尖的大量位移和振动会妨碍设置在床8中的线圈接收件的钩住线圈的钩尖钩住线圈,以致形成不适当的线迹。为了避免该种情况,必须在旋转式旋梭的钩住线圈的钩尖与上下往复移动的针16之间始终保持适当的针和旋梭定时。因此,机壳1必须具有高刚度,以防止针刺穿工件布片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导致的变形(位移)。然而,由于很难在合成树脂制成的机壳中保持足够的刚度,因此本实施例的机壳1采用多种结构,以获得足够的刚度。
如图2所示,机壳1沿划分平面52由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构成,在从端部观察时(图2中的点划线),该平面大致形成在机壳1的周边的中央。主机壳1A设有线迹形成机构,该线迹形成机构包括用于上下往复驱动针16的顶部机构3和用于旋转旋梭23的下部机构4。机壳盖1B连接于主机壳1A,以覆盖线迹形成机构。
如图所示,当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处于沿划分平面52分开的打开状态时(参见图4和11),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内部被构造成容纳顶部机构3和下部机构。当装配缝纫机时,首先将顶部机构3和下部机构安装在主机壳1A中,同时使主机壳1A呈现打开状态。然后将螺钉插过设置在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中的联接部90、190(见图4和11),以使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连接在一起。通过以该种方式简化装配缝纫机的过程,可以减少装配成本。由于机壳的敞开区域在装配后是封闭的,因此机壳保持足够的刚度,臂2不易受到针16的往复运动导致的扭转变形。
主机壳
然后,将结合图3至9叙述机壳1的主机壳1A。图3是显示主机壳1A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主机壳1A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5是显示主机壳1A的内部构造的平面图。图6(A)是沿图5中的箭头A所示的主机壳1A的平面截取的剖视图。图6(B)是沿图5中的箭头B所示的主机壳1A的平面截取的剖视图。图7(A)是沿图5中的箭头C所示的主机壳1A的平面截取的剖视图。图7(B)是显示主机壳1A的下端的放大图。图7(C)是沿图5中的箭头D所示的主机壳1A的平面截取的剖视图。图8(A)是沿图5中的箭头E所示的主机壳1A的平面截取的剖视图。图8(B)是沿图5中的箭头F所示的主机壳1A的平面截取的剖视图。图8(C)是图8(B)所示的凸部的放大图。图8(D)是沿箭头M所示的主机壳1A的平面截取的剖视图。图9(A)是从图5中的线G所观察的显示主机壳1A的放大平面图。图9(B)是从图5中的线H所观察的显示的主机壳1A的放大平面图。
如图3所示,主机壳1A基本上包括整体构成的臂6、悬臂支承7和床8。被臂6、悬臂支承7和床8包围的半圆形空间是空间9(线迹工作空间)。
另外,主机壳1A包括一构成缝纫机背面的后面板壁250以及从后面板壁250的周围边缘250a延伸的侧壁251。特别地,面向空间9的主机壳1A的表面是内表面壁51(凹形周壁)。内表面壁51具有一矩形开口53,一织物用压布杆通过该开口。
如图1、4和5所示,主机壳1A设有一用于安装线迹形成机构的结构。更具体地说,臂6的内部设有:一对挑线轴支承140、140,该挑线轴支承用于可旋转地支承挑线杠杆连接铰链销(图中未示出);一针杆保持件支座141,其上安装针杆保持件14;一上部支架支座142,其上安装顶部支架11;以及一对臂轴支承144、144,该臂轴支承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将旋转驱动力从电动机2传递到顶部机构3的臂轴31。电动机托架支座146安装在悬臂支承7中,用于附连固定支承电动机2的电动机支承托架33。此外,床8的内部设有:一对下部传导轴支承147、147,该下部传导轴支承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将旋转驱动力从电动机2传递到下部机构4的旋梭轴37;以及一下部支架支座148,其上安装下部支架20。
加强部分
请参见图4和5,主机壳1A的内表面壁51的周围设有一加强部分60,该内表面壁面向由臂6、悬臂支承7和床8围成的空间9。加强部分60与后面板壁250构成整体。加强部分60的一端沿臂6的纵向延伸到与悬臂支承7相对的臂6的一端处的侧壁251附近的位置。加强部分60的另一端沿床8的纵向延伸到与床8相对的床8的一端处的侧壁251附近的位置。如上所述,加强部分60包括三部分:设置在内表面壁51周围呈半圆形的一部分、以直线方式似乎横过臂6的又一部分和以直线方式似乎横过床8的另一部分。因此,以连续方式设置加强部分60,以便总体上形成一U形形状。加强部分60的上述结构加强了从悬臂支承7延伸的臂6和床8的突伸部分。
请参见图8(D),加强部分60具有一带中空圆形截面的管形形状。该加强部分60与后面板壁250构成整体,以便从后面板壁250的内表面突伸。出于以下原因,加强部分60形成管形。如上所述,根据注入模塑方法形成主机壳1A。以该种方式,在空穴模具外壳中注射熔化的树脂材料以后,使树脂材料冷却。此时,模制产品的较厚部分的硬化比较薄部分慢。由于收缩在较厚部分处较大,因此这些部分中发生皱缩。为了防止所述皱缩,必须在模制产品中保持均匀厚度。为此,加强部分60形成中空管形形状。在形成机壳1时,藉由注射一惰性流体(例如氩气或氮气)通过一形成在靠近侧壁251的加强部分60的一端处的注射孔61(中空截面),以形成加强部分60的管形形状,并随后冷却加强部分60。
加强部分60的上述结构确保面向臂6、悬臂支承7和床8围成的空间9的内表面壁51的刚度,针16的往复运动产生的应力集中在该内表面壁上。加强部分60的上述结构还确保臂6的后面板壁250和侧壁251、悬臂支承7和靠近内表面壁51的床8的刚度。因此,缝纫机包括主机壳1A,该主机壳防止针16的往复运动产生主机壳1A的水平和垂直振动,藉此进行平滑的线迹形成动作。
另外,加强部分60具有一半圆形中空部分,以获得较轻的重量,并提供足够的刚度。加强部分60与后面板壁250构成整体。因此,简化了用于制造主机壳1A的过程。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强部分60具有延伸到位于臂6末端处的侧壁251附近的位置的一端,以及延伸到位于床8末端处的侧壁251附近的位置的另一端。在又一实施例中,加强部分60可延伸到臂6与床8之间的某个位置。最好将加强部分60至少设置在空间9的周围。在该情况下,加强部分60的设置可具有J形形状、C形形状或一侧敞开的矩形形状。
辅助加强部分
请参见图4和5,主机壳1A的后面板壁250具有一与其构成整体的辅助加强部分66。辅助加强部分66被放置成以一预定间距与其外面的加强部分60基本平行。以连续方式设置辅助加强部分66,如下所述:辅助加强部分66在臂6内沿臂6的纵向从悬臂支承7与臂6处的侧壁251之间的某个位置延伸到悬臂支承7的一端。然后在悬臂支承7内将辅助加强部分66弯曲成半圆形,以延伸到床8的一端。辅助加强部分66在床8内沿床8从悬臂支承7的另一端进一步延伸到与悬臂支承7相对的侧壁251附近的位置。如上所述,加强部分60和辅助加强部分66的平行设置致使加强部分60与辅助加强部分66之间的后面板壁250的内部被均匀地填满合成树脂,藉此防止厚板壁250上出现焊缝和皱缩。因此,主机壳1A可以良好的外观。
请参见图7(C),与加强部分60类似,辅助加强部分66具有大致呈半圆形的截面。辅助加强部分66具有一中空管形形状,该形状在辅助加强部分66内具有一中空空间68。辅助加强部分66以从主机壳1A的后面板壁250的内部突伸的方式与后面板壁250构成整体。辅助加强部分66具有管形形状的原因与加强部分60的相同。另外,形成辅助加强部分66的方法与形成加强部分60的方法相同。
辅助加强部分66的上述设置确保后面板壁250的刚度。因此,包括上述主机壳1A的缝纫机可以有利地防止针16的往复运动产生的主机壳1A的水平和垂直振动,藉此进行平稳的线迹形成动作。
在以上实施例中,主机壳1A设有加强部分60和辅助加强部分66,同时机壳盖1B不具有任何加强部分和辅助加强部分(见图11)。以下是机壳盖1B没有加强部分的原因:主机壳1A容纳线迹形成机构,该机构包括用于往复移动针16的顶部机构3和用于旋转旋梭23的下部机构4。因此,与机壳盖1B相比,主机壳1A更容易导致振动或位移。然而,如果需要的话,机壳盖1B可以设有一加强部分或一辅助加强部分。在该种情况下,机壳盖1B获得更高的刚度。
内部壁加强凸肋
如图4和5所示,在空间9的周边周围的后面板壁250的内部设有一内部壁加强凸肋70,该内部壁加强凸肋用于加强面向空间9的主机壳1A的内表面壁51。许多内部壁加强凸肋70设置在从臂6和悬臂支承7的连接部分到悬臂支承7和床8的连接部分的空间9的周边周围。
内部壁加强凸肋70包括一与内表面51隔开的分隔凸肋71(周壁加强凸肋)和多个与内表面51和分隔凸肋71相交的中间凸肋72(外面板壁加强凸肋)。分隔凸肋71从后面板壁250的内部延伸,并且以连续方式平行于内表面壁51。中间凸肋72以垂直于后面板壁250以恒定间距从内表面壁51与分隔凸肋71之间的后面板壁250的内部延伸。中间凸肋72将内表面壁51连接到分隔凸肋71,并且将内表面壁51和分隔凸肋71连接到后面板壁250。内表面壁51、分隔凸肋71和中间凸肋72的上述设置在内表面51与分隔凸肋71之间的空间中提供多个小室73。由于包围空间9的内表面壁51具有一半圆形状,因此从位于空间9中的中心点处径向设置中间凸肋72。因此,每个中间凸肋72与内表面51和分隔凸肋71相交成直角。因而,诸凸肋的设置是最佳的,藉此有利地加强内表面壁51。
内部壁加强凸肋70的上述设置提供了与具有相当大的厚度的内表面壁51相等的刚度。换句话说,内部壁加强凸肋70的上述设置确保从臂6和悬臂支承7的连接部分附近的区域通过悬臂支承7到悬臂支承7和床8的连接部分附近的区域的后面板壁250上的刚度。具有主机壳1A的缝纫机可以防止针16的往复运动产生主机壳1A的水平和垂直振动,藉此进行平稳的线迹形成动作。
在以上实施例中,内部加强凸肋70设置在从臂6和悬臂支承7的连接部分通过悬臂支承7到悬臂支承7和床8的连接部分的后面板壁250上。在又一实施例中,内部壁加强凸肋70可形成在整个内表面壁51的上方。在以上实施例中,设有许多中间凸肋72。然而,在又一实施例中,中间凸肋72的数量可以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每个中间凸肋72可以互相连接或交叉,以使中间凸肋72的合成设置可具有蜂窝或图示的形状。
如上所述,具有大致呈半圆形的中空加强部分60与内表面壁51周围的后面板壁250构成整体。换句话说,加强部分60和内部壁加强凸肋70形成在内表面壁51上的基本相同的位置处。特别地,加强部分60位于内部壁加强凸肋70的内部的后面板壁250附近。内部壁加强凸肋70从加强部分60的表面突伸。由于针16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应力集中在内表面壁51上,因此上述结构是获得相当大的加强所必需的。另外,由于没有安装线迹形成机构,因此内表面壁51周围的空间具有足够的备用空间。因此,可以形成高度相当大的内部壁加强凸肋70。
外部壁加强凸肋
如图4和5所示,外部壁加强凸肋80几乎在后面板壁250的整个内部形成阵列形状。外部壁加强凸肋80从后面板壁250的内部突伸。外部壁加强凸肋80在缝纫机放置在工作表面上时垂直定向的垂直凸肋81和缝纫机处于相同位置时水平定向的水平凸肋82构成。如图6(A)和6(B)所示,这些垂直凸肋81和水平凸肋82基本上垂直于后面板壁250。垂直凸肋81和水平凸肋82的诸端部与主机壳1A的侧部上的侧壁251连接在一起。由成对相交的垂直凸肋81、81和水平凸肋82、82包围的空间形成大致呈正方形或矩形形状的小室83。因而,后面板壁250的背侧形成多个小室83。
在小室83之中,与具有较窄区域的小室83相比,形成具有较宽区域的小室83的外部壁加强凸肋80从后面板壁250开始形成较高的高度。将结合位于悬臂支承7中的臂传导轴支承144的右侧的较宽小室83A(见图4和5)和位于臂6中的针杆保持件支座141的右下侧的较窄小室83B(见图4和5)说明小室83的以上结构。
如图5所示,较宽小室83A的垂直长度X与较窄小室83B的垂直长度U等同。另一方面,较宽小室83A的水平长度Y超过较窄小室83B的水平长度V的两倍。因而,较宽小室83A的面积宽于较窄小室83B的面积。
请参见图6(A),从构成较宽小室83A的外部壁加强凸肋80(水平凸肋82)的250开始的高度Z高于从构成较窄小室83B的外部壁加强凸肋80(垂直凸肋81)的后面板壁250开始的高度W。在外部壁加强凸肋80由于主机壳1A的设计需要而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的情况下,较高的外部壁加强凸肋80的较宽面积和较窄外部壁加强凸肋80的较窄面积致使整个后面板壁250的刚度均匀。因此,可以避免后面板壁250的特定位置上的应力作用。因而,主机壳1A总体上确保相当大的刚度。
与除容纳部分以外的后面板壁250的内部上的外部壁加强凸肋80相比,用于臂6或床8中的线迹形成机构的容纳部分上的外部壁加强凸肋80从后面板壁250开始具有较低的高度。换句话说,如上所述,较窄小室83B位于针杆保持件支座141的右下侧,用于安装构成顶部机构3的针杆保持件14,藉此与容纳线迹形成机构的部分对应。因此,外部壁加强凸肋80(垂直凸肋81)从后面板壁250开始具有相对较低的高度W,从而以较近的距离面对线迹形成机构。另一方面,较宽小室83A不是用于容纳线迹形成机构的部分。因此,如上所述,外部壁加强凸肋80(水平凸肋82)从后面板壁250开始具有相对较高的高度Z。然而,上述结构会导致用于容纳线迹形成机构的部分的刚度不足。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小室83的较窄面积(即较窄小室83B的形成)会致使其刚度增加。合成刚度基本上与较宽小室83A相同。因此,可以防止应力集中在后面板壁250的某些位置,以使主机壳1A可以获得足够的刚度。
外部壁加强凸肋80的上述设置确保后面板壁250的足够刚度,藉此使由于针16的往复运动所导致的臂6的后面板壁250上出现的变形最小化或限制其变形。外部壁加强凸肋80的上述设置还会使由于臂6的变形所导致的悬臂支承7和床8的后面板壁250上出现的变形最小化。在该实施例中,外部壁加强凸肋80沿垂直和水平方向在后面板壁250上延伸,以形成诸小室83。该设置导致后面板壁250在外部壁加强凸肋80不被允许在具有较高高度以使主机壳1A容纳线迹形成机构的情况下具有足够的刚度。因此,具有上述主机壳1A的缝纫机可以防止针16的往复运动产生的主机壳1A的垂直和水平振动,藉此进行平稳的线迹形成动作。
在又一实施例中,外部壁加强凸肋80可以不形成在整个后面板壁250上,而是只形成在一部分后面板壁250上,该部分需要后面板壁250具有足够的刚度,用于容纳线迹形成机构。在又一实施例中,可将外部壁加强凸肋80设置成小室83可以具有六角形或八角形形状。
应予注意的是,与外部壁加强凸肋80相比,内部加强凸肋70从后面板壁250开始具有较高的高度。更具体地说,如图8(A)所示,在臂6的底端,内部加强凸肋70形成在从后面板壁250到达划分平面52的高度处。与此相反,垂直凸肋81大约达到从后面板壁250到划分平面52的一半距离。如图8(B)所示,在悬臂支承7的中央部分,中间凸肋72具有从侧壁50到达划分平面52的高度。与此相比,水平凸肋82达到从侧壁50到划分平面52的高度的一半不到的位置处。由于针16的垂直运动产生的应力集中在该区域中,因此高刚度是内表面壁51所必需。另一方面,这些高度差异是保持后面板壁250内部的空间用于容纳包括顶部机构3和下部机构4的线迹形成机构所必需的。
联接部
如图4和5所示,主机壳1A的后面板壁250中设有多个联接部90、92、94和96,用于将主机壳1A连接到机壳盖1B。联轴器90形成在床8和悬臂支承7的连接部分附近的区域中的内表面壁51附近。更具体地说,联轴器90放置在内部壁加强凸肋70和加强部分60的附近。联接部90的上述设置旨在防止臂6和悬臂支承7的变形,该变形会在针16的往复运动期间使悬臂支承7的顶部摆动。联接部92形成在臂6和悬臂支承7的连接区域处的内表面壁51附近。更具体地说,联接部92放置在内部壁加强凸肋70和加强部分60的附近。联接部94形成在臂6附近的内部壁加强凸肋70的端部附近的内表面壁51附近。联接部92、94相对于联接部90以恒定的间距放置在空间9的半圆形周长上。多个联接部96形成在后面板壁250的内部的两侧和诸转角上,以便通过均匀压力连接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
螺钉孔91、93、95和97形成在联接部90、92、94和96内部。当联接部90、92、94和96对准设置在机壳盖1B上的对应位置中的联接部190、192、194和196(见图11)时,通过将螺钉(图中未示出)插在螺钉孔91、93、95和97中可以将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因此,通过将线迹形成机构安装于主机壳1A,然后将机壳盖1B旋在主机壳1A上,可以方便地装配缝纫机,藉此使成本降低。在维护的情况下,只要拆下螺钉就能从主机壳1A上卸下机壳盖1B,以使所有线迹形成机构暴露。因此,便于维护作业。在本实施例中,螺钉用于将主机壳1A连接到机壳盖1B,然而也可用螺栓和螺母代替螺钉。
当针16的往复运动产生的应力迫使主机壳1A的内表面壁51和机壳盖1B的内表面壁161沿垂直或水平方向相对移动时,由于多个联接部190、192和194(见图11)设置在内表面壁51、161的周围,因此限制了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运动。因此,主机壳1A的内表面壁51保持与机壳盖1B的内表面壁161接触。保持主机壳1A与机壳盖1B之间的适当连接。通过互相接触的内表面壁51、161将应力从包括产生振动的线迹形成机构的主机壳1A传递到机壳盖1B,藉此分布在整个机壳1上。应力分布确保机壳1具有足够刚度。因此,包括机壳1的缝纫机可以防止针16的往复运动引起机壳1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摆动,藉此进行平稳的线迹形成动作。
在又一实施例中,主机壳1A的内表面壁51周围可以形成两个或多于四个联接部。
凸部
如图4所示,主机壳1A在划分平面52处形成凸部100、101、102和103。当主机壳1A与机壳盖1B连接在一起时,这些凸部100、101、102和103与机壳盖1B在划分平面52处设置的配合单元111、112、113、114啮合。凸部100、101、102和103旨在限制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沿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
然后,将叙述以该种方式构造本发明的缝纫机机壳的原因。如同先前提到的那样,由于针16的垂直运动,摆动作用沿水平方向发生在悬臂支承7的顶部中。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可以沿水平方向彼此相对移动,改变它们的相对位置。当这种位置移动发生时,无法保持可靠的连接状态,导致刚度不足,藉此促进机壳1中的振动和位移。此外,通过相当大的压力用螺钉连接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产生较大的摩擦系数。因此,在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位置移动时,它们无法方便地返回到其初始位置。由于必须防止主机壳1A和机壳1B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因此采用上述构造。使用该构造,可以保持机壳1中的足够刚度。
如图9(A)所示,凸部100基本垂直于机壳盖1B在划分平面52处从臂6的底部突伸,并且靠近支承用于往复驱动针16的机构的水平部分与形成空间9的半圆形部分之间的边界。一开口143形成在臂6的前端中,往复驱动机构从该处向下突伸。凸部100位于开口143的一侧上。凸部100装在配合单元111中,该配合单元设置在机壳盖1B的臂6上(见图11)。该构造防止臂6的划分平面52处的振动和位移产生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运动。
如图9(B)所示,凸部101和102在划分平面52处(即,在基本垂直于机壳盖1B的开口149的两端处)从床8的顶部突伸。开口149旨在暴露旋梭23。凸部101、102装入设置在机壳盖1B的床8中的配合单元112、113(见图11)。上述设置可以防止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中的床8的划分平面52处的振动和位移产生的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运动。
请参见图8(B)、8(C),凸部103突伸到机壳盖1B并连接在空间9周围的划分平面52上的一预定位置处。预定位置设置在构成内部壁加强凸肋70的中间凸肋72上,并在与空间9周围的内表面壁51相交的位置附近。凸部103装有一槽状配合单元114(见图11),该配合单元设置在面向空间9的机壳盖1B的周边。上述结构防止空间9周围的划分平面52处的振动和位移,藉此限制连接的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运动。
请参见图9(A),一用于接纳凸部104的配合单元110(见图11)从机壳盖1B的臂6下方的划分平面52处突伸。配合单元110的位置处在主机壳1A的臂6下方的划分平面52上。上述设置防止连接的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臂6的划分平面52处的振动和位移,藉此限制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运动。
顶部边缘
如图4和图7(A)所示,顶部边缘120横过用于与机壳盖1B接触的主机壳1A的顶部形成。凸起台阶121几乎横过整个顶部边缘120形成,凸起台阶121的底部朝着机壳盖1B突出。凸起台阶121的突出部分可配合入形成在用于与主机壳1A接触机壳盖1B的顶部边缘125中的凹进的台阶126(参见图11)。通过从上方使凸起台阶121与凹进台阶126配合,这种结构可以限制主机壳1A沿向上方向相对运动。
接着,将描述以这种方式构造本发明的缝纫机机壳的理由。如上所述,主机壳1A接近臂6的部分会由于针16的垂直运动而沿垂直方向振动。具体地说,其上安装有顶部机构3用来支承针16的的主机壳1A趋向于沿朝上方向运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可以沿垂直方向相互相对运动,从而使它们相对位置偏移。当发生这种位置偏移时,便不能保持可靠的连接,从而导致刚度不足,由此会增加机壳1的振动和位移。此外,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通过相当的压力由若干螺丝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引起较大的摩擦系数。这样,当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位置偏移时,它们不能轻易地回到它们原始位置上。由于上述结构对于防止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发生这种相对位置偏移是必须的,因此,需采用这种结构。以这种结构,可以在机壳1中保持足够的刚度。
虽然本实施例中凸起的台阶121可以几乎横过与机壳盖1B接触的主机壳1A的顶部边缘120的整个长度形成,但不必一定使凸起的台阶121横越顶部边缘120的整个长度。根据上述形成凸起的台阶121的理由,然而可取的是,凸起的台阶121至少在与臂6相应的主机壳1A的一部分处形成在顶部边缘120上。类似地,凹进的台阶126(参见图11)应当至少在与臂6相应的机壳盖1B的部分处形成在顶部边缘125上。以这种结构,臂6可以达到足够的刚度。
底部边缘130横过用于与机壳盖1B接触的主机壳的底部形成。一个凸起的台阶131几乎横过底部边缘130的整个长度形成,凸起的台阶131的顶部朝着机壳盖1B突出。如图7(B)所示,凸起的台阶131包括:一个插入部分132,该插入部分用于插入形成在用于在与主机壳1A接触的机壳盖1B的底部边缘135上形成的一个凹进的台阶136(参见图11)内;一个滑动表面133,该滑动表面133用于引导凸起的台阶131进入凹进的台阶136内;以及一个配合壁134,该配合壁134用于当凹进的台阶136已滑入预定位置中之后,配合在凹进的台阶136内。通过将插入部分插入到机壳盖1B的凹进的台阶136内并且使滑动表面133与凹进的台阶136的底部配合,这样可以限制主机壳1A以向下的方向相对移动。
接着,将描述以这种方式构造本发明的缝纫机机壳的理由。如上所述,主机壳1A的部分由于针的垂直运动而趋向于向上运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与主机壳1A配合的机壳盖1B的床8试图相对于主机壳1A向下移动。这样,机壳盖1B会垂直地与主机壳1A偏移开,从而促进在机壳1中产生振动和位移。因此,必须防止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相对位置的这种偏移发生。以这种结构,可以在机壳1中保持足够的刚度。
虽然本实施例中的凸起的台阶131几乎横过与机壳盖1B接触的主机壳1A的底部边缘130的整个长度形成,但不必一定使凸起的台阶131横越底部边缘130的整个长度。根据上述形成凸起的台阶131的理由,然而可取的是,凸起的台阶131至少在与床8相应的主机壳1A的部分处形成在底部边缘130上。类似地,凹进的台阶136(参见图11)应当至少在与床8相应的机壳1B的部分处形成在底部边缘135上。以这种结构,床8可以达到足够的刚度。
此外,凸起的台阶131的滑动表面133缩进得比主机壳1A的后面板壁250更往内。当机壳盖1B的凹进的台阶136覆盖这部分时,主机壳1A的侧壁和机壳盖1B成为同样高度。因此,通过使主机壳1A与机壳1B配合,主机壳1A的侧壁与机壳盖1B在这一位置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表面,从而改善了机壳1的外观。
虽然图中未示出上述凸起的台阶121的详细结构,但这种结构与图7(B)示出的底部边缘130的凸起的台阶131类似。然而,凸起的台阶121与凸起的台阶131垂直对称。
机壳盖
接着,将参照图10至15对机壳1的机壳盖1B进行描述。图10为示出了机壳盖1B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1为示出了机壳盖1B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12为示出了机壳盖1B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13为沿图12中的箭头I示出的机壳盖1B的平面截取的剖视图。图14(A)为沿图12中的箭头J示出的机壳盖的平面截取的截面图。图14(b)为示出了机壳盖1B的下端的放大视图。图15(A)为沿图12中的箭头K示出的机壳盖1B的平面截取的放大平面图。图15(B)为沿图12中的箭头L示出的机壳盖1B的平面截取的放大平面图。
如图10所示,机壳1B包括臂6、悬臂支承7和床8,并且它是由合成树脂与臂6、悬臂支承7和床8一体形成的。由臂6,悬臂支承7和床8围绕的半圆形区域为空间9。
此外,机壳盖1B包括一个构成缝纫机的前侧的前面板壁252以及从前面板壁252的周围边缘252a延伸的出的侧壁253。特别地,面向空间9的机壳盖1B的表面指定为一内表面壁161。臂6的一侧部设有一个线盒安装件203,其中可以安装包括有各种类型线的线盒。
内部壁加强凸肋
如图11和图12所示,用于加强面对空间9的机壳盖1B的内表面壁161的内部壁加强凸肋170围绕空间9的周围设置在前面板壁252的内侧上。许多内部壁加强凸肋170从臂6和悬臂支承7的接合处到悬臂支承7和床8的接合处围绕空间9的周围设置,从而包围内表面壁161。
内部壁加强凸肋170包括一个与内表面161分隔开的分隔凸肋171以及多个与内表面161和分隔凸肋171相交的中间凸肋172。分隔凸肋171从前面板壁252的内侧延伸出并且以一种连续的方式与内表面壁161平行。中间凸肋172以恒定的间隔从内表面壁161和分隔凸肋171之间的前面板壁252的内部延伸出,并与前面板壁252垂直。中间凸肋172使内表面壁161与分隔凸肋171相连,并且使内表面壁161和分隔凸肋171与前面板壁252相连。内表面壁161、分隔凸肋171和中间凸肋172的上述配置结构在内表面161和分隔凸肋171之间的空间内提供了多个单元173。中间凸肋172从位于空间9的中心点径向设置,其原因在于,包围空间9的内表面壁161是半圆形的。因此,每个中间凸肋172以垂直的角度与内表面161和分隔凸肋171相交。这样,凸肋配置结构得到了最优化,由此有利地加强了内表面壁161。
上述结构的内部壁加强凸肋170使其刚度与具有相当厚度的内表面壁161的刚度相等。换言之,上述结构的内壁加强结构170确保了从与臂6和悬臂支承7的接合处附近区域起通过悬臂支承7到悬臂支承7和床8的接合区域的前面板壁252上的刚度。具有机壳盖1B的缝纫机可以防止由于针16的往复运动引起的机壳盖1B的水平振动和摆动,由此实现平稳的线迹形成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部壁加强凸肋170从与臂6和悬臂支承7的接合处起通过悬臂支承7到悬臂支承7和床8的接合处设置在前面板壁252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内部壁加强凸肋170可以在整个内表面壁161上形成。在以上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个中间凸肋172。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中间凸肋172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或少数几个。每个中间凸肋172可以相互连接或交叉,这样,所得到的中间凸肋172的设置结构可以具有蜂窝状或图示的形状。
为了进一步支承内部壁加强凸肋170的分隔凸肋171,在内部壁加强凸肋170的外侧设置了一个互补凹壁加强凸肋177。互补凹壁加强凸肋177包括一个辅助的分隔凸肋174和多个辅助的中间凸肋175。辅助分隔凸肋174以一种连续的方式沿分隔凸肋171设置,但与分隔凸肋171隔开。辅助中间凸肋175以预定的间隔与分隔凸肋171和分隔凸肋174相交,并且在分隔凸肋171和分隔凸肋174之间形成了多个单元或隔间176。这种结构可以使空间9的内表面161获得额外的刚度。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主机壳1A具有足够的备用空间的话,互补凹壁加强凸肋可以设置在主机壳1A的内部壁加强凸肋70的外侧。
外部壁加强凸肋
如图11和12所示,外部壁加强凸肋180以阵列的形状在前面板壁252的几乎整个内侧上形成。外部壁加强凸肋180从前面板壁252的内侧突出。,外部壁加强凸肋180由当缝纫机置于工作面上时垂直定向的垂直凸肋181以及当缝纫机处于相同位置时水平定向的水平凸肋182形成。如图13和14(A)所示,这些垂直凸肋181和水平凸肋182大致与前面板壁252垂直。垂直凸肋181和水平凸肋182的端部与机壳盖1B的侧部上的侧壁253相结合。垂直凸肋181的上端不与侧壁253连接。这是因为机壳盖1B的上端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线盒和一个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基底。
由若干对交叉的垂直凸肋181、181和水平凸肋182、182围绕的空间基本形成大致呈正方形或矩形的单元183。这样,在前面板壁252的后侧上形成了多个单元183。
在单元183中,与一个具较窄区域的单元183相比,形成具有较宽区域的一单元183的外部壁加强凸肋180形成为从前面板壁252起具有较高的高度。与位于除容纳部分外的前面板壁252内侧上的外部壁加强凸肋180相比,位于臂6或床8中的线迹形成机构用的容纳部分上的外部壁加强凸肋具有从前面板壁252起的高度较小。与设置在除容纳部分之外的区域上的那些单元相比,用于线迹形成机构的容纳部分的附近的单元183具有较窄的区域。采用上述这种配置结构的理由与主机壳1A的相同,故详细解释省略。
上述结构的外部壁加强凸肋180确保前面板壁252有足够的刚度,由此,使由于针16的往复运动而引起的臂6的前面板壁252上出现的变形最小化或对其起限制作用。上述结构的外部壁加强凸肋180还可以使由于臂6引起的悬臂支承7和床8的前面板壁252上的出现的变形最小化。在本实施例中,外部壁加强凸肋180在前面板壁252上以垂直和水平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了多个单元183。在外部壁加强凸肋180不允许在较高的高度以使机壳盖1B可容纳线迹形成机构情况下,这种配置结构使前面板壁252有足够的刚度。因此,具有上述机壳盖1B的缝纫机可以防止由于针的往复运动而引起的机壳盖1B的垂直和水平振动,由此实现平稳的线迹形成动作。
需指出的是,内部壁加强凸肋170从前面板壁252起的高度比外部壁加强凸肋180的高。更具体地说,如图14(A)所示,在臂6的基端,内部壁加强凸肋170形成在从前面板壁252达到划分平面52的高度上。相反,垂直凸肋181从前面板壁252起大致到达划分平面52的距离一半。其原因如下:因为针往复的运动引起的应力通常趋向于集中在内表面壁161上,所以内表面壁161需要有足够的刚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部壁加强凸肋180可以仅设置在机壳盖1B的一部分上。或者,机壳盖1B可以不具有外部壁加强凸肋180。机壳盖1B无需具有与主机壳1A相同的较高刚度。
联接部
如图11和图12所示,多个联接部190、192、194和196设置在主机壳1A的前面板壁252中,用于将主机壳1A与机壳盖1B连接在一起。联接部190、192、194和196设置在与主机壳1A的联接部90、92、94的位置相应的位置中。联接部190在与床8和悬臂支承7连接部分相邻的区域中在内表面壁161的附近形成。更具体地说,联接部190形成在内表面壁161的外侧的内部壁加强凸肋170的附近。联接部190的这种设置的目的在于阻止臂6的悬臂支承7的变形,在针16的往复运动过程中这种变形会引起悬臂支承7的顶部摆动。联接部192在臂6和悬臂支承7的接合区域处在内表面壁161的附近形成。更具体地说,联接部192位于内表面壁161的外侧的内部壁加强凸肋170的附近。联接部194接近臂6的内部壁加强凸肋170的端部的附近的内表面壁161的附近形成。联接部192、194以相对于联接部190的恒定的间隔设置在半圆形空间9的周边上。多个联接部196形成在后面板壁250的内侧的侧部和角落上,从而通过均匀的压力使主机壳1A与主机壳盖1B相连。
在联接部190、192、194和196中形成有螺丝孔191、193、195和197。当联接部190、192、194和196与设置在主机壳1A的相应位置中的联接部90、92、94和96对齐时,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可以通过将螺钉(未图示)插入螺丝孔191、193、195和197内而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配合单元
如图11所示,配合单元111、112、113和114在划分平面52处形成在机壳盖1B中。当主机壳1A与机壳盖1B结合时,这些配合单元111、112、113和114与设置在主机壳1A的划分平面52处的凸部100、101、102和103配合(参见图4),并且用作限制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沿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
如图15(A)所示,配合单元111在臂6的底部凹进,该底部位于划分平面52处的机壳盖1B上并且位于用于驱动针16往复运动的机构向下突出通过的一个开口200的一侧上。该配合单元111与形成在主机壳1A的臂6上的凸部100(参见图4)配合。这种结构限制由于臂6的划分平面52处的振动和位移所产生的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运动。
如图15(B)所示,配合单元112和113在划分平面52处并且在用于露出旋梭23的开口202的两侧上的床8的顶部凹进。配合单元112和113与形成在主机壳1A的床8上的凸部101和102配合(参见图4)。这种结构限制由于床的划分平面52处的振动和位移所引起的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运动。
如图11所示,配合单元114形成在位于空间9的内表面161上的一个连续通道内。设置在主机壳1A上的凸部103(参见图4)可与这通道部分配合。这种结构限制由空间9的划分平面52处的振动和位移而引起的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运动。
凸部
如图15(A)所示,凸部104形成在划分平面52处的机壳盖1B的臂6的底部上以及在形成有配合单元111的开口200的相对侧上。凸部可装配在设置主机壳1A的臂6上的配合单元110中(参见图4)。这种结构限制由于臂6的划分平面52处的振动和位移而引起的主机壳1A和机壳盖1B的相对运动。
凹进的顶部边缘
如图14(A)所示,凹进的台阶126横过与主机壳1A接触的机壳盖1B上的几乎整个顶部边缘125形成,用于容纳形成在主机壳1A的顶边缘120上的凸起的台阶121,并且从顶部与凸起的台阶121配合。如图14(B)所示,凹进的台阶126包括:一个配合壁127,该配合壁朝着主机壳1A突出,用于当凸起的台阶121被导向预定位置时与主机壳1A的凸起的台阶121配合;一个滑动表面128,该滑动表面用于引导凸起的台阶121;以及一个用于容纳凸起台阶121的插入部分的容纳部分129。通过将凸起台阶121的插入部分容纳到容纳部分129内,并且当凸起的台阶121的滑动表面从上与滑动表面128配合时,可以限制主机壳1A沿向上的方向作相对运动。
凹进的台阶136横过主机壳1A接触的机壳盖1B的几乎整个底部边缘135形成,用于容纳形成在主机壳1A的底部边缘130上的凸起的台阶131并且从下与凸起的台阶131配合。虽然附图中未示出凹进的台阶136的详细结构,该结构基本与图14(B)中示出了顶部边缘125的凹进的台阶126的结构相同。然而,凹进的台阶136是与凹进的台阶126垂直对称的。通过将凸起的台阶131与凹进的台阶136配合,可以限制主机壳1A沿向下的方向作相对运动。
需理解的是,上述描述和附图提出了目前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当然,在不脱离所揭示的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的前提下,根据上述揭示的内容,本技术领域的熟练人员可以显而易见各种变化、增加和替换的设计。因此,需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内进行实践。

Claims (20)

1.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缝纫机机壳(1),它包括:
一机壳构件(1A、1B),所述机壳构件由合成树脂构成,并且具有一床部分(8)、一从所述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7)和一臂部分(6),所述臂部分在所述床部分上方从所述塔部分延伸,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构成整体,并且形成一包围线迹工作空间(9)的凹形周壁(51);以及
一从所述机壳构件突伸的周壁加强凸肋(70),所述周壁加强凸肋沿凹形周壁(51)从所述床部分通过所述塔部分延伸到所述臂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加强凸肋包括:
一细长凸肋,所述细长凸肋基本上沿所述周壁延伸,并且与其间隔开;以及
多个分段凸肋,每个分段凸肋沿着一个与所述细长凸肋相交的方向从所述周壁延伸,用于提供由周壁、细长凸肋和多个分段凸肋形成的多个分隔小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凸肋沿所述周壁连续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呈半圆形状,并且,其中,多个分段凸肋沿半圆形周壁的径向延伸。
5.一种使用在缝纫机中的缝纫机机壳(1),它包括:
一外面板壁,所述外面板壁具有一前壁(252)和一后壁(252),所述外面板壁具有一周缘(252a、250a);
一侧壁(251、253),所述侧壁从所述周缘突伸,以与所述外面板壁一起提供一封闭空间,并且使用合成树脂与所述外面板壁构成整体,所述外面板壁和所述侧壁的组合提供一床部分(8)、一从所述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7)和一臂部分(6),所述臂部分从所述塔部分延伸,并且位于所述床部分的上方,所述侧壁具有一凹形周壁(51),所述凹形周壁形成一由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围成的一线迹工作空间(9);
一周壁加强凸肋(71),所述周壁加强凸肋从所述外面板壁突伸,并且在与周壁(51)相距一距离处从所述床部分通过所述塔部分延伸到所述臂部分;以及
一外面板壁加强凸肋(72),所述外面板壁加强凸肋从所述外面板壁突伸,用于加强该外面板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加强凸肋从外面板壁开始的高度大于所述外面板壁加强凸肋从外面板壁开始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板壁加强凸肋基本上设置在所述外面板壁的整个区域处,并且包括多个水平延伸凸肋以及与多个水平延伸凸肋相交的多个垂直延伸凸肋,用于形成多个分离小室。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加强部分,所述加强部分在所述外面板壁与所述周壁加强凸肋之间的一位置处,并且与所述外面板壁和所述周壁加强凸肋设置成整体,所述加强部分具有一大致呈半圆形的中空截面,并且具有安置在所述臂部分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一端部,以及安置在所述床部分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又一端部。
9.一种缝纫机机壳(1),它包括一床部分(8)、一从所述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7)和一以悬臂方式从所述塔部分延伸的臂部分(6),缝纫机的线迹形成机构(2、3、12、13、14、15、17)装配在所述缝纫机机壳中;所述缝纫机机壳包括:
一整体式主机壳本体(1A),所述主机壳本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装配有线迹形成机构,整体式主机壳本体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周缘的后面板壁(250)和一从所述第一周缘(250a)处整体突伸的一第一侧壁(251),整体式主机壳本体提供一臂段、一塔段和一床段;
一整体式机壳盖(1B),所述机壳盖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附连在所述主机壳本体上,整体式机壳盖包括一具有一第二周缘(252a)的前面板壁(252)和一从所述第二周缘整体突伸的第二侧壁(253),用于提供:一互补的床段,以与床段形成床部分;一互补的塔段,以与塔段形成塔部分;以及一互补的臂段,以与臂段形成臂部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具有一凹壁(51),所述凹壁面对由臂部分、塔部分和床部分包围的空间(9);以及
一凹壁加强凸肋(70),所述凹壁加强凸肋沿所述凹壁从所述床部分通过所述塔部分延伸到所述臂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壁加强凸肋具有一外周边部分,所述缝纫机机壳还包括一互补凹壁加强凸肋,所述互补凹壁加强凸肋位于所述外周边部分,用于加强所述凹壁加强凸肋。
11.一种使用在缝纫机中的缝纫机机壳(1),它包括:
一外面板壁,所述外面板壁具有一前壁(252)和一后壁(250),所述外面板壁具有一周缘(252a、250a);
一侧壁(251、253),所述侧壁从所述周缘突伸,以与所述外面板壁一起提供一封闭空间,并且使用合成树脂与所述外面板壁构成整体,所述外面板壁和所述侧壁的组合提供一沿其纵向延伸的床部分(8)、一从所述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7)和一臂部分(6),所述臂部分沿其纵向从所述塔部分延伸,并且位于所述床部分的上方,床部分、塔部分和臂部分提供一形成缝纫机的线迹工作空间(9)的周壁(51);以及
一加强部分(60),所述加强部分与所述外面板壁构成整体,并且具有一中空截面(61),所述加强部分沿所述周壁设置,并且具有安置在所述臂部分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一端部,并且具有安置在所述床部分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又一端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分具有一大致呈半圆形的截面。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分具有一连接到所述塔部分的基端,以及由所述侧壁形成的一自由端;并且
其中,所述加强部分的一端部具有一位于自由端附近的末端。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部分具有一连接到所述塔部分的基端,以及由所述侧壁形成的一自由端部;并且
其中,所述加强部分的又一端部具有一位于床部分的自由端附近的末端。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互补加强部分,所述互补加强部分与所述外面板壁构成整体,并且基本上与所述加强部分平行延伸。
16.一种缝纫机机壳(1),它包括一床部分(8)、一从所述床部分直立的塔部分(7)和一以悬臂方式从所述塔部分延伸的臂部分(6),缝纫机的线迹形成机构(2、3、12、13、14、15、17)装配在所述缝纫机机壳中;所述缝纫机机壳包括:
一整体式主机壳体(1A),所述主机壳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装配有线迹形成机构,整体式主机壳体包括一具有一周缘(250a)的后面板壁(250)和一从所述周缘处整体突伸的一侧壁(251),整体式主机壳体提供一臂段、一塔段和一床段,所述侧壁具有形成一周壁(51)的一部分,所述周壁由臂段、塔段和床段的组合围绕提供;
一用作前面板壁(252)的整体式机壳盖(1B),所述机壳盖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附连在所述主机壳本体上,用于提供:一互补的床段,以与床段形成床部分;一互补的塔段,以与塔段形成塔部分;以及一互补的臂段,以与臂段形成臂部分;以及
一加强部分(60),所述加强部分与所述主机壳体构成整体,并且具有一中空截面(61),所述加强部分沿所述周壁设置,并且具有安置在所述臂段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一端部,并且具有安置在所述床段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又一端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分具有一大致呈半圆形的截面。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段具有一连接到所述塔段的基端,以及由所述侧壁形成的一自由端;并且
其中,所述加强部分的一端部具有一位于自由端附近的末端。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段具有一连接到所述塔段的基端,以及由所述侧壁形成的一自由端部;并且
其中,所述加强部分的又一端部具有一位于床段的自由端附近的末端。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缝纫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互补加强部分,所述互补加强部分与所述主机壳体构成整体,并且基本上与所述加强部分平行延伸。
CNB021440131A 2001-09-27 2002-09-27 具有加强结构的缝纫机机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36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95560 2001-09-27
JP2001295559 2001-09-27
JP2001295559 2001-09-27
JP2001295560 2001-09-27
JP2002277138 2002-09-24
JP2002277137A JP3906771B2 (ja) 2001-09-27 2002-09-24 ミシンフレーム及びミシンフレームを備えたミシン
JP2002277138A JP2003169984A (ja) 2001-09-27 2002-09-24 ミシンフレーム及びミシンフレームを備えたミシン
JP2002277137 2002-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8925A CN1408925A (zh) 2003-04-09
CN100443654C true CN100443654C (zh) 2008-12-17

Family

ID=27482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401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3654C (zh) 2001-09-27 2002-09-27 具有加强结构的缝纫机机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796255B2 (zh)
CN (1) CN10044365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9944A (ja) * 2004-11-02 2006-05-25 Aisin Seiki Co Ltd ミシン
CN102242471A (zh) * 2010-05-10 2011-11-16 善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金属加强件的缝纫机机壳
US20120167667A1 (en) * 2010-11-03 2012-07-05 Shipley Randall L Glove tes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9024736B2 (en) * 2012-07-03 2015-05-05 Fisa Italia S.R.L. Electro-pneumatic sound alar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118742Y1 (zh) * 1964-11-25 1966-09-01
JPS50118855A (zh) * 1974-03-02 1975-09-17
US4193361A (en) * 1978-12-21 1980-03-18 The Singer Company Sewing machine construction utilizing subassemblies
JPS5622871Y2 (zh) * 1979-11-21 1981-05-28
US4552081A (en) * 1985-06-03 1985-11-12 The Singer Company Skeletal frame sewing machine
US4628845A (en) * 1984-12-22 1986-12-16 Maruzen Sewing Machine Co., Ltd. Assembly construction for sewing machine
US4651662A (en) * 1985-12-23 1987-03-24 Ssmc Inc. Sewing machine frame cover and fastening therefor
US5140918A (en) * 1988-04-14 1992-08-25 Mefina S.A. Sew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w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11459A (en) * 1943-02-23 1946-11-19 Singer Mfg Co Sewing machine frame
US3467041A (en) * 1967-04-17 1969-09-16 Singer Co Feed mechanisms for sewing machines
JPS5138552U (zh) * 1974-09-10 1976-03-23
US4353857A (en) * 1980-02-01 1982-10-12 Ford Motor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plastic panel and panel
US5566707A (en) * 1995-09-28 1996-10-22 Emhart Inc. Putty plate
JPH11137880A (ja) 1997-11-07 1999-05-25 Kobe Steel Ltd 組立性と剛性に優れたミシンフレー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118742Y1 (zh) * 1964-11-25 1966-09-01
JPS50118855A (zh) * 1974-03-02 1975-09-17
US4193361A (en) * 1978-12-21 1980-03-18 The Singer Company Sewing machine construction utilizing subassemblies
JPS5622871Y2 (zh) * 1979-11-21 1981-05-28
US4628845A (en) * 1984-12-22 1986-12-16 Maruzen Sewing Machine Co., Ltd. Assembly construction for sewing machine
US4552081A (en) * 1985-06-03 1985-11-12 The Singer Company Skeletal frame sewing machine
US4651662A (en) * 1985-12-23 1987-03-24 Ssmc Inc. Sewing machine frame cover and fastening therefor
US5140918A (en) * 1988-04-14 1992-08-25 Mefina S.A. Sew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w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8925A (zh) 2003-04-09
US20030066466A1 (en) 2003-04-10
US6796255B2 (en) 2004-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3654C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缝纫机机壳
CN100443653C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缝纫机机壳
CN100443655C (zh) 一种缝纫机机壳
US7197994B2 (en) Horizontal rotary hook for sewing machine
CN1081694C (zh) 多头多针缝纫机
JPH08246323A (ja) 刺繍素材の縫い付け方法
JP3906771B2 (ja) ミシンフレーム及びミシンフレームを備えたミシン
US7389734B2 (en) Horizontal rotary hook for sewing machine
US6615757B2 (en) Over lock sewing machine
CN1769565B (zh) 缝纫机
JP2009045460A (ja) ミシンの作動の間に生地を送るフィーダー
CN218454268U (zh) 用于绣花机的珠绣装置及具有其的绣花机
CN101070664A (zh) 缝纫机
JP3744890B2 (ja) ミシン
JP2003169984A (ja) ミシンフレーム及びミシンフレームを備えたミシン
JP2003169985A (ja) ミシンフレーム及びミシンフレームを備えたミシン
JP2003103084A (ja) ミシン
US20060150877A1 (en) Horizontal rotary hook for sewing machine
JP5444726B2 (ja) ミシン針棒ユニット構造
JP6846904B2 (ja) 飾りステッチ付き表皮材の製造方法
EP1828465B1 (en) Horizontal rotary hook for sewing machine
JP2567508Y2 (ja)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の針糸天秤装置
KR20000071991A (ko) 복합 누비장치
KR20070086550A (ko) 재봉기용 수평 회전식 후크
JPH0425036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