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2831C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2831C
CN100432831C CNB2004100694324A CN200410069432A CN100432831C CN 100432831 C CN100432831 C CN 100432831C CN B2004100694324 A CNB2004100694324 A CN B2004100694324A CN 200410069432 A CN200410069432 A CN 200410069432A CN 100432831 C CN100432831 C CN 10043283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arts
storage
memory
memory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694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67084A (zh
Inventor
伊藤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67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67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28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283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照相机及其制作方法:在构成照相机用的镜筒部件等各种部件上装卸自如地安装部件参数存储用暂存器,该暂存器是在基板上安装非易失性存储器而制成,在该部件制造工序中,把为保证该部件性能而需要的调整值暂时存储到暂存器内,把该部件组装到照相机机体部件内,在装配基本结束的阶段,把从暂存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出的调整值存储到安装在照相机机体部件内的主存储器内,然后把上述暂存部从上述镜筒部件等各种部件上拆卸下来。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申请是2000年12月2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00136265.8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提高制造工艺效率的由多个部件构成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照相机内装有EEPROM等作为存储照相机本身控制所需的控制参数用的存储器件。该控制参数是闪光灯充电电压、自动聚焦传感器的校正值和快门的校正值等,是各照相机固有的信息。
并且,照相机由于是把装配成部件的各个构成部分安装到照相机机体部件内而制成的,所以,组件本身的特性和性能的误差(不一致性)和安装时的制造误差等重合在一起,造成各台照相机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能。因此,有时这些误差会造成照相机性能不合格。所以,在相机装配基本结束后,起动为消除误差需要校正的部件或机构,使其工作,求出为进行校正所需的控制参数,将其存储到相机机体的存储器件,例如EEPROM内。根据该参数进行校正,即可使照相机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该EEPROM通常在照相机内安装一个。所以,若不是在安装了各部件和机构,照相机装配基本结束后,则不能求出控制参数并将其存入EEPROM内。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对每个部件分别安装EEPROM,那么,就能在部件制造工序中求出控制参数并将其分别存储到EEPROM中。而且,为了决定控制参数,使部件单独进行工作,这样有利于以部件为单位来保证其工作和性能。
但是,对每个部件都安装EEPROM,这将使照相机控制系统复杂化。并且,即使分别安装存储容量小的EEPROM,也是实际存储的信息量远远少于EEPROM的存储容量,所以,不用的存储区是多余的,结果造成设计能力过高。因此可以看出:安装的EEPROM数量越多,存储器的利用率越低。所以,会造成电气系统成本增加。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按部件单元来决定和管理控制参数的电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是把各种部件组装到电子装置机体内而制造电子装置的,其特征在于具有:
把保证上述部件性能所需的调整值,存储到暂时分别安装在该部件上的暂存装置内的工序;
在把上述部件组装到上述电子装置机体内的阶段,把从上述暂存装置中读出的上述调整值存储到上述电子装置的主存储装置内的工序;
上述暂存装置是利用电磁波,以非接触方式来存取数据的存储器。
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存储装置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装置是照相机。
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存储装置至少具有以下存储区中的一个存储区:
第1存储区,用于存储上述照相机机体的制造编号、制造年月日、制造厂;
第2存储区,用于存储自动聚焦部件的调整值;
第3存储区,用于存储闪光灯部件的调整值;
第4存储区,用于存储电池的调整值;
第5存储区,用于存储胶卷进给的驱动电压的调整值,以及
第6存储区,用于存储镜筒部件的调整值。
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6存储区,被划分成:第7存储区,用于存储与镜筒部件的制造编号、制造年月日、制造厂有关的数据;
第8存储区,用于存储摄影透镜的无限远位置调整用的调整值;以及
第9存储区,用于存储调整快门驱动时间的快门秒时调整的调整值。
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存储装置还具有,用于存储组装在电子装置机体内的全部部件的识别编号的存储区。
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暂存装置是由能反复存储数据和消除数据的存储器构成的,在从上述部件上拆卸下来后,把存储的调整值消掉。
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机体具有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装置整体的微型计算机。
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存储装置是存储所述电子装置整体的控制所需的控制参数的存储器。
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用于存储动作控制用调整值的存储装置和控制电子装置的微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搭载了第1存储装置的第1部件、和能暂时安装第2存储装置的第2部件;
上述第2存储装置是用于暂时存储与上述第2部件有关的调整值、并能利用电磁波以非接触方式进行数据存取的存储器,为将该调整值记录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而以非接触方式读取后,上述第2存储装置被从上述第2部件拆卸下来,上述第1存储装置是存储用于电子装置的控制所需的控制参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存储装置,具有用于存储组装在电子装置机体内的各种部件的识别信息的存储区。
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用于存储动作控制用调整值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了第1存储装置的第1部件、以及具有能暂时安装第2存储装置的第2部件;上述第2存储装置用于暂时存储与上述第2部件有关的调整值,在把该调整值转存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之后,从上述第2部件上拆卸下来。
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存储装置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存储装置是能利用电磁波以非接触方式进行数据存取的存储器。
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部件是从闪光灯部件、镜筒部件和自动聚焦部件中选择出来的至少1种部件。
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存储装置,具有用于存储组装在电子装置机体内的各种部件的识别信息的存储区。
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器,它被粘贴在部件主体上、或者粘贴到标签上之后再挂到部件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以下工序的照相机制造方法:
第1部件制造工序,它用于制造第1部件,第1部件包括:用于控制照相机的微型计算机、以及用于存储那些控制照相机所必须的控制参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第2部件制造工序,用于制造一种根据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所存储的控制参数来进行控制的第2部件,该工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个是安装暂存器;另一个是决定与第2部件有关的控制参数,把该控制参数存储到上述暂存器内;以及
总装工序,用于把上述第1部件和第2部件组合在一起,该工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个是把上述暂存器内所存储的上述控制参数转存到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另一个是在转存之后从第2部件上拆下上述暂存器。
再者,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照相机,其中具有用于存储动作控制用调整值的存储装置,具有安装了第1存储装置的第1部件、以及具有能暂时安装第2存储装置的第2部件,上述第2存储装置用于暂时存储与上述第2部件有关的调整值,在把该调整值转存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之后,从上述第2部件上拆下来。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整体概要装配构成例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照相机的电气构成部位的方框结构图。
图3A是表示图1所示的镜头快门关闭位置的图;
图3B是表示图1所示的镜头快门打开位置的图。
图4是表示镜头驱动机构的概念性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镜头驱动机构的概念性断面构成图。
图6是表示安装在镜框部件上的暂存器电路板的图。
图7是说明第1实施例的制造照相机的工序的工序图。
图8是表示进行“快门秒时间调整”的作业情况图。
图9是说明把存储在暂存部内的控制参数转存到机体部件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无限远位置调整”所使用的测量夹具示例图。
图11是表示调整参数测量仪构成例的图。
图12是说明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13A、13B是表示图3所示的晶体管Q的控制信号和通过快门的光的照度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用于“快门秒时间调整”的测量夹具的一个构成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2实施例在暂存器中采用RFID的构成例的图。
图16A、16B是表示把安装了RFID的标签作为暂存器使用的例子的图;图16C是表示把RFID暂时固定在部件电路板上的例子的图。
图17A是表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分配状况表例子的图;
图17B是表示暂存器存储区分配表示例图。
图18是表示照相机的主存储器分配状况表的一例的图,其中的部分存储区用于存储安装在照相机机体内的部件的识别信息。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涉及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整体概要装配构成例,图2表示电气构成部分的方框结构图。
该照相机大体上包括:机体部件1、镜筒部件2、自动聚焦(AF)部件3和闪光灯部件4。
首先说明机体部件1的构成。
机体部件1具有控制部5,它由微机构成,用于控制整个照相机。利用该控制部5来控制驱动电路6。该驱动电路6通过变焦和胶卷驱动马达7和接点9把驱动用电力供给到镜筒部件2内的透镜驱动马达内。
上述变焦和胶片驱动马达7通过驱动力分配机构10把根据需要而分配和传输的驱动力施加到胶卷进给机构11和镜筒部件2的焦距调整机构12上。胶卷进给机构11利用由驱动力分配机构10传输的驱动力来进行被装入胶卷的上卷动作和倒卷动作。并且焦距调整机构12也同样地利用由驱动力分配机构10传输的驱动力来使部分摄影透镜即透镜13进行移动,以调整焦距。
再者,在从驱动力分配机构10到焦距调整机构12之间设有连结齿轮14和减速齿轮15。利用该减速齿轮15来把变焦和胶卷驱动马达7的旋转速度降低到适合于对透镜13进行移动的速度。并且,减速后的变焦和胶卷驱动马达7的驱动力通过连结齿轮14从机体部件1传输到镜筒部件2内。
再者,对控制部5设有下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6和通信接口电路18,前者由EEPROM等构成,用于存储控制参数和检测器的校正值、闪光灯的校正值等;后者用于通过端子19来与外部控制装置17进行通信。外部控制装置17假定是在照相机制造工序中所使用的个人计算机(PC)。
在制造工序中根据该外部控制装置17的指示,由控制部来控制,进行各种调整动作。根据该调整动作,由外部控制装置17来决定作为最终调整值的控制参数和校正值,并将其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16内。在图17A中表示并说明非易失性存储器16的存储区分配状况表例子。
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6的存储器分配状况表中的存储区1中,存储了机体部件的制造编号、部件的制造年月日、部件的制造工厂名称。存储的数据并非仅限于上述内容,此外也可以包括生产线编号、所使用的制造设备的编号等认为需要的各种事项。在存储区2内存储了自动聚焦(AF)部件3的调整用数据(调整值),例如用于校正线检测器72灵敏度误差的数据。存储区3内存储了闪光灯部件4的调整用数据,例如与主电容器充电电压有关的数据。例如,存储了电池调整用数据,比如用于进行电池报警的电压值。在存储区5内存储了当胶卷进给时往马达上施加的电压。存储区6是镜筒部件2的参数存放区。在该参数存放区内存储的数据是在下述的部件参数存储用暂存部79内在部件调整的工序时所存储的数据。在下述的#110工序(参见图7)中向非易失性存储器16内转存。
以下说明镜筒部件2的构成。
该镜筒部件2有以下构成部分:上述焦距调整机构12、用于检测透镜13的焦距并向控制部5输出该焦距信息的焦距检测电路20、用于供给对电磁线圈21进行驱动的电力的电磁线圈驱动电路22、施加该电磁线圈21的驱动力,对构成透镜快门23的扇形叶片进行开关驱动的扇形叶片驱动机构24、利用透镜驱动马达8的驱动力来使作为摄影透镜的一部分即聚焦透镜25进行移动的透镜驱动机构26、与透镜驱动马达8的旋转相连动而输出脉冲信号的脉冲发生电路27。并且,各个马达的驱动所需要的电力由机体部件1的驱动电路6供给。
在图3A、3B中表示和说明了上述透镜快门23、扇形叶片驱动电路24、电磁线圈21和电磁驱动电路22的详细构成。
该镜头快门23在图中未示出的快门底板上设有曝光用的开口31。一对扇叶32、33被树立在快门底板上的销子34、35嵌入其孔内进行支承。
并且,使扇叶32、33旋转自如,其停留位置有:遮挡开口31的关闭位置(参见图3A)和进行曝光的打开位置(参见图3B)。
再者,扇叶杆36由上述快门底板进行支承并保持旋转自如状态。在其一边柄部前端上树立的销子36b能滑动嵌入到扇叶32、33的凸轮孔32a、33a。在另一边的柄部前端上树立的销子36a与电磁线圈37的阀芯38的端面相接触。
在上述扇叶杆36与快门底板之间悬挂一种开口弹簧39,用于对扇叶32、33施加向开口31打开方向的弹力。并且,在阀芯38中利用弹簧40对扇叶32、33施加弹力,其作用方向与开口弹簧39相反,使扇叶关闭。由于该阀芯38进行吸引动作或释放动作,所以扇叶杆36进行旋转。扇叶32、33进行开关。
电磁线圈37的驱动电路由D/A数模变换器41、缓冲电路42和晶体管Q1构成。控制部5通过更改D/A变换器41的设定值,即可任意更改电磁线圈37的驱动电压。D/A变换器41的输出通过缓冲电路42进行阻抗变换,供给到电磁线圈37内。对电磁线圈37的电压施加时间由晶体管Q1的导通时间进行控制。
以下参照图4和图5,详细说明上述透镜驱动机构26。
在该透镜驱动机构26中,聚焦透镜25由聚焦镜筒51进行支承,并且,在聚焦镜筒51的一端上设置了一体化的聚焦镜筒齿轮52,并使其与下述动力传输机构53相结合。另外,在聚焦镜筒51的外周上形成了螺旋体54。
并且,对聚焦透镜25进行驱动的透镜驱动机构26,其构成部分有:作为驱动源的透镜驱动马达8、由设置在该透镜驱动马达8的输出轴上的小齿轮55以及依次与其相啮合的齿轮56、57、58构成的动力传输机构53、与齿轮56设置在同一轴上并按相同转速进行旋转的旋转分切件59、以及旋转分切件59用的光断续齿轮60。
而且,由于动力传输机构53在最后一级与聚焦镜筒齿轮52相啮合,所以,透镜驱动马达8的旋转力通过动力传输机构53而传输到聚焦镜筒齿轮52上,其结果使聚焦镜筒51进行旋转。
并且,从光断继齿轮60输出的信号通过脉冲发生电路27被输入到控制部5内,控制部5对该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即可检测出聚焦透镜25的抽出量。
再者,如图5所示,聚焦透镜25(聚焦镜筒51)和透镜驱动机构26被布置在镜筒62内,该镜筒被设置在镜筒部件2的一部分61内并形成为一体。在该镜筒62的前端部的凸缘部上设置了固定筒63,在该固定框63的筒部内园面上形成了螺旋面63a,与设置在聚焦镜筒51上的螺旋面54相嵌合。
该聚焦镜筒51与固定框63相结合,被镜筒62所包围。另一方面,透镜驱动机构26、即透镜驱动马达8和动力传输机构53等被布置在聚焦镜筒51和镜框6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
若利用聚焦镜筒51和透镜驱动机构26的构成,使透镜驱动马达8根据CCW方向(反时针方向)信号(根据控制部5的指示)沿反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则聚焦镜筒51相对于固定框63进行移动,向外抽出。这种抽出移动可以一直进行到聚焦镜筒齿轮52的后端部52b和固定框63的后端面63b相碰为止。
另一方面,若根据CW方向(顺时针方向)信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则聚焦镜筒51相对于固定框63进行移动,向内缩入。这种缩入移动可以一直进行到聚焦镜筒齿轮52的后端面52a和镜框部件的一部分61a相碰为止。
现返回到图2对其他构成加以说明。
自动聚焦部件3通过端子70按照控制部5的指令来测量与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其构成部分如下:由一对透镜构成的测距光学系统71、对经过测距光学系统71进行成像的2个被拍摄物体进行光电变换的CCD等像素所构成的线检测器72、以及控制线检测器72,读出2个图像偏离量,根据偏离量来计算出与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检测电路73。
并且,闪光灯部件4由安装在反射罩74内的氙灯管75,充电电路76和光量控制电路77构成,在充电电路76中包括储存氙灯管75的发光能量的主电容器,根据通过端子78进行传送的控制部5的指令对主电容器进行充电。光量控制电路77根据同样的控制部5的指令,通过氙灯管75对储存在主电容器内的电荷进行放电,使其发光。
再者,部件参数存储用暂存部79(以下简称暂存部79),为了照相机制造工序中的方便,被暂时安装在镜筒部件2上。该暂存部79如图6所示,其构成部分包括:设有安装用切口84的小型电路板81,以及在其上面安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2。在该电路板81上设置多个检测接点83,通过使探针与该检测接点83相接触,即可与非易失性存储器82进行电接通,能把与镜筒部件2有关的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82内。
非易失性存储器82可以采用EEPROM或备有电池的RAM等。并且,电路板81通过将其切口84嵌合到镜筒部件2的镜筒基台85上所形成的定位销86上,即可被固定在镜筒基台85上的规定位置上,并且装卸自如。电路板81和镜筒基台85在制造工序中粘接成不会分离的状态。由于在照相机制成后要把电路板81拆下来,所以,用双面胶带来粘接固定电路板81,以便容易拆下。而且,80是对图2所示的接点9的镜筒部件2侧的端28a和该部件2内的电路和马达等进行电气连接所用的连接电路板。
图17B表示下述的部件参数存储用暂存部79内的存储器分配状况表的例子。
并且,部件参数存储用暂存部79的存储器分配状况表在存储区7内存储了镜筒部件2的制造编号、制造年月日、制造厂名称。必要时另外还可以存储生产线编号、制造时所使用的设备的编号等。在存储区8内存储无限远位置调整用数据。该数据在下述的第107号工序中作为调整用控制参数被存储到暂存部79内。在存储区9内存储快门秒时间调整数据。该数据在下述第108号工序中作为调整用控制参数被存储到暂存部79内。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制造照相机工序的工序图。
#100工序是机体部件1的装配工序。在该工序中装配一种包括胶卷进给机构11、驱动力分配机构10、减速机构15等在内的机体部件1。而且,在机体部件1中也安装一种供安装控制部5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6用的电路板。
利用控制部5的胶卷进给机构11的控制参数在该工序决定,决定的控制参数被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16内。
在#101工序中,装配包括测距光学系统71、线检测器72、距离检测电路73等在内的自动聚焦部件3。
在#102工序中,把在#101工序制造的AF部件3装配到在#100工序制造的机体部件1上。
在#103工序中,装配由氙灯管75、反射罩74、充电电路76、光量控制电路77等构成的闪光灯部件4。
在#104工序中,把闪光灯部件4组装到已组装了AF部件3的机体部件1上。已组装了这两个部件的机体部件1为了进一步组装镜筒部件2而被转移到下一道装配工序(#109工序)上。
在#105工序中,装配镜筒部件2,镜筒部件2中包括:包括透镜13在内的摄影镜头、镜头快门23、透镜驱动机构26、焦距调整机构12等。
在#106工序中,把在图6中说明的部件参数存储用暂存部79安装到镜筒部件2内。
在#107工序中进行镜筒部件2的调整之一的「无限远位置调整」。通过该调整而获得的控制参数被存储到暂存部79内。而且,无限远位置调整的内容待以后说明。
在#108工序中,进行镜筒部件2的调整之一的「快门秒时间调整」。通过该调整而获得的控制参数被存储到暂存部79内。快门秒时调整的内容待以后说明。
在#109工序中,把已调整完的镜筒部件2组装到机体部件1上。
在#110工序中,把已存储到暂存部79内的控制参数转存到机体部件1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6内。
其中,图8表示在#110工序进行的作业情况。
照相机机体被固定在台座91上,支承板92被固定在该台座91上。并且,安装了探针93的销子板94由支承板92通过轴95进行支承,并保持旋转自如。
并且,利用弹簧96的弹力把探针93按压到机体部件1的主基板97上所布置的检测接点98上。这些探针93通过电缆99与外部控制装置17相连接,外部控制装置17和机体部件1的控制部5处于可通信状态。
并且,探针100用于和基板81的检测接点83相接触,在该基板81上放置了图6所示的暂存部79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2。这些探针100被固定在针板101上,而且,针板101由轴104进行支承,使其能向台座91上所安装的支承板103方向转动自如。利用弹簧105的弹力把探针100按压到检测接点83上。探针100通过电缆106与外部控制装置17相连接,与外部控制装置17和构成暂存部79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2之间形成可通信状态。
在此,参见图9所示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在#110工序中进行的处理。
在制造工序中,操作员把从#109工序转移来的照相机机体部件1安装固定到图8所示的台座91上(S1步)。然后,使探针93与主基板97上的检测接点98相接触,使探针100与镜筒部件2上的基板81上的检测接点83相接触(S2步)。并且,操作员操纵外部控制装置17,从基板8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2中读出在#107工序、#108工序中存储的控制参数(S3步)。
然后,操作员操纵外部控制装置17,把照相机设定到测试方式上(S4步)。照相机当被设定到测试方式时就根据从照相机外部的控制设备来的指令进行动作。并且,把从基板8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2中读出的控制参数转移到照相机机体部件1的控制部5内(S5步)。然后,由照相机的控制部5把从外部控制装置17中接收的控制参数存储到机体部件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6中。操作员把照相机机体从台座91上取下来并转送到下一工序(S6步)。
现返回到图7的照相机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在#111工序中,镜筒部件2上所安装的基板81(暂存部79)上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2的存储信息已转存到机体部件1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6内。所以,如果把非易失性存储器82内所存储的信息消去,那么非易失性存储器82可重新利用。
也就是说,在图7所示的循环回路A中,暂存部79可以多次利用直到被安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2寿命终止为止。很明显,这种方式与在镜筒部件2上安装专用存储器件来存储控制参数的方式相比,效率更高。
在#112工序中,进行AF组件调整、闪光灯组件调整。通过这些调整而决定的控制参数被直接存储到机体部件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6内。
以下说明在上述#107工序中进行的”无限远位置调整”。
一般在非TTL方式的自动聚焦式照相机中,利用3角测距法来检测与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并且,根据该距离数据来计算出摄影透镜的伸出量,对透镜进行驱动。该伸出量表示:相对于无限远位置(∞)的被拍摄物体,当把镜头焦点对准的位置作为基准时,为了把焦点对准到被测距离的被拍摄物体上,镜头应当从该基准位置伸出多少为宜。
并且,焦点对准到无限远位置的被拍摄物体的基准位置(无限远位置)存在于使镜头从完全缩入的位置(镜筒的闭锁装置)起按规定量伸出后的位置上。但是,该无限远位置受到构成光学系统的构件尺寸误差和装配误差等的影响,对各个镜头可能互不相同。而且,在变焦镜头的情况下,根据焦距不同,基准位置也各不相同。
因此,首先对各台照相机分别测量无限远位置,把该测量结果作为无限远位置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并且,当要把焦点对准到被拍摄物体上时,首先移动镜头使其缩入到最底位置上。
然后,对于与被拍摄物体距离相对应的镜头伸出量,根据无限远位置信息来决定镜头移动量,根据移动量来移动镜头。也就是说,所谓在#107工序中进行的「无限远位置调整」,是反映在镜筒部件2的状态下测量出无限远位置,作为控制参数存储到暂存部79内的动作。
图10表示在上述#107工序中使用的测量夹具的一例。
无限准直仪111由光源112、图表113、准直仪透镜114构成。图表113利用准直仪透镜114的作用,能等效于在无限远位置上存在,所以,若利用通过准直仪透镜114观看的图表113,则能调整无限远位置。镜筒部件2被安装在调整参数测量仪110上,对图表113进行观察。
图11表示上述调整参数测量仪110的构成例。
该调整参数测量仪110使接触夹具115的探针118与被安装的镜筒部件2的连接基板80的端子80a相接触,进行电连接;使接触夹具116的探针117与基板81的检测接点83相接触,进行电连接。并且,各个探针117、118通过通信接口电路119与外部控制装置17相连接。所以,从外部控制装置17发送控制信号,即可控制镜筒部件2内的镜头快门和聚焦透的动作。并且,也可以对暂存部79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2存储信息。
再者,调整参数测量仪110具有:
脉冲马达121,用于驱动镜筒部件2的连结齿轮120,调整透镜焦距;
脉冲马达驱动电路122,用于通过外部控制装置17的控制来驱动脉冲马达121,任意调整摄影透镜焦距;
光检测器123,它为了对通过摄影透镜而成像的图表113的图像进行光电变换,被布置在与胶卷位置相同的位置上;以及
光检测处理电路124,它用A/D变换器把已检测出的敏感信号变换成数字的图像信息,发送到外部控制装置17内。
外部控制装置17能根据从光检测处理电路124来的图像信息来判断出图表113的图像是否成像在光检测器123上。
并且,操作员向外部控制装置17进行规定的操作,即可根据图12所示的流程图来进行调整处理。
首先,利用脉冲马达驱动电路122来驱动脉冲马达121,使摄影透镜的焦距向宽端设定(S11步)。并且镜头快门23设定到完全打开的状态(S12步)。
然后,对镜筒部件2内的透镜驱动马达8进行控制,使聚焦透镜25缩入(S13步)。该缩入动作一直持续到聚焦透镜25碰到止动器(镜筒部件的一部分61a)为止。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缩入的移动一直持续到聚焦镜筒齿轮52的后端52a与镜铜部件的一部分61a相碰为止。
然后,以止动器为基准,使聚焦透镜25伸出,同时在从图表113读取的图像在光检测器123上成像时使透镜驱动马达8停止(S14步),从该止动器的位置起到图表113的图像成像为止,脉冲发生电路27输出的脉冲数是调整参数之一的无限远位置数据,该数据被存储到暂存部79的非易失性存储器82内(S15步)。该数据随摄影透镜焦距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应当一边使焦距从宽端到远端进行变化,一边进行测量。
然后,判断出焦距是否是远端(S16步)。该判断若不是远端(NO),则控制脉冲马达121,使焦距向远侧变化规定量(S17步)。然后,为了再次测量无限远位置数据,返回到S13步,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该判断若是远端(YES),则控制脉冲马达121,把摄影透镜焦距向宽端设定(S18步)。通过向宽端设定,使镜筒部件2的全长缩短,容易从调整参数测量仪上拆下来,并且,当把镜筒部件2向下一工序转移时,也是较小的更合适。
然后,设定到关闭快门23的状态(S19步),结束一连串的调整处理。
以下说明在上述#108工序中进行的「快门秒时调整」。图13A、13B表示图3所示的晶体管Q1的控制信号和通过了快门的光的照度的关系。Ts是晶体管Q1导通的时间长短。
图13A表示快门秒时长,在开口31完全打开之前扇叶32、33打开时的状态;图3B表示快门秒时短,在扇叶32、33完全打开之前进行关闭的状态。
在图13A、13B中,te是梯形波形的1/2的高度的时间长短,可以看作是实际的快门秒时。构成快门的构件的动作滞后于电气控制信号,所以,ts和te不一致。因此,必须决定ts,以便使必要的秒时和te一致。所以,应当测量ts和te的关系,决定校正值。该动作是「快门秒时调整」。
在图14中表示和说明在上述#108工序的「快门秒时调整」中所使用的测量夹具的一构成例。
基准光源装置131由光源132、光源光圈133、漫射板134构成。光源装置132的光由光源光圈133将其降低到规定的亮度。然后,用漫射板134使其成为均匀的光,照射到镜筒部件2上。
和上述#107工序的调整一样,由操作员把镜筒部件2安装到调整参数测量仪110上。调整参数测量仪110可通过对图11所示的测量仪稍加修改而使用。例如,上述#107工序的测量仪的光检测器123采用了摄像器件。在「快门秒时调整」中必须测量图13B所示的通过快门的光照度的变化。因此,光检测器最好采用SPD(硅光电二极管)。所以,光检测处理电路也变成了SPD输出的光电流进行检测用的电路构成。
被检测出的光电数据通过通信接口电路119被传送到外部控制装置17内。操作员把镜筒部件2固定到调整参数测量仪110上后,利用接触夹具115、116来进行电连接,对外部控制装置17进行规定的操作。这样,外部控制装置17按秒时来控制镜筒宽度的镜头快门,在各秒时内取得PSD的输出。并且,测量出图13所示的ts和te的关系。并根据ts和te的关系来计算校正值。该校正值是调整参数之一,被存储到暂存部79内。
以下说明第2实施例。
上述第1实施例在小型基板上安装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暂存部。使探针与设置在该基板上的检测接点相接触,进行通信,读取部件的信息。但是,为了通过探针的接触来进行电连接,必须把基板固定在规定位置上,这种固定方法很麻烦。
近几年,提出了所谓RFID(无线电频率识别)的数据载体,出现了内部装有该RFID的IC卡、标签等。该RFID能利用无线频率的电磁波(电波)来与主机侧进行数据交换。
图15表示和说明为实施RFID所需的简要构成例。
在该构成中大体上包括:安装在照相机中的RFID控制部141、以及主机侧的读写装置142。可分别用无线143、144进行通信。
RFID控制部141具有以下构成部分:
控制电路145,用于控制整个构成部分;
整流电路146,它从读写装置142中接收电波,从该电波中制作出用于驱动本控制部141的功率;
稳压器147,它从整流电路146的输出电压中去除变动,向RFID控制部141内部的各电路部分供应功率;
解调电路149,它从接收的电波中取出向EEPROM148内存储的数据和从EEPROM148中读出数据时所需的EEPROM148的地址等信息,输出到控制电路145内;以及
调制电路150,它根据由控制电路145从EEPROM148中读出的数据,对载波进行调制,从天线143发射到读写装置142内。
并且,读写装置142是根据外部控制装置17的命令,与RFID控制部141进行通信的,它具有以下构成部分:
调制电路151,用于向RFID控制部141发射电波;
解调电路152,用于接收从RFID控制部141来的电波;以及
通信接口电路153,用于根据从外部控制装置17来的命令对这些电路进行控制。
并且,利用RFID时的优点是能以非接触方式访问RFID内的存储器。与RFID进行通信的主机侧的设备和RFID的距离如果是在电波可以达到的范围以内,那么就能访问RFID内存储器。也就是说,不需要制作成内装RFID的卡(标签)等各种形状并固定在镜筒部件2和镜框基台85的特定位置上。
所以,如图16A、16B所示,制作出内装RFID的标签154,
能利用绳子将其安装到镜
筒部件2和镜筒基台85上。图16C是也可以制成内装RFID的硬币形状155,用双面胶带等将其暂时固定在镜筒基台85上的任意位置上。该安装位置不是像上述实施例那样特定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采用了借用于RFID的暂存部(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等),所以往镜筒部件2一侧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法具有灵活性,即使对于那种如第1实施例所述的装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基板81很难固定的小型部件,也很容易利用,非常方便。并且,在使用RFID时,把部件单体的调整数据存储到暂存部(EEPROM)内,组装到照相机机体内之后,从各部件的暂存部中读出数据,成批写入到照相机机体的EEPROM内。并且,该成批写入结束后,从部件中取出,RFID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把写入的数据消掉,可以再利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了电波,但并非仅很于此,也可以利用光。例如利用像条形码那样的符号、文字和数字的罗列,对调整值进行数据化,印刷成像标签那样的东西。把该标签安装到部件上。或者把该数据印刷到封印等上,也可粘贴到部件本身或标签上使用。然后,在调整时用光学方法读出调整值加以利用。
再者,如图18如示,在照相机的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主存储器内也可以设置一种存储区,用于存储组装在照相机内的全部部件的识别信息,例如制造编号等。在该存储区内例如存储镜筒部件、闪光灯部件、自动聚焦部件等各种部件的制造编号,并且,当该照相机发生故障时,读出该识别信息,能断定其制造工厂和生产线、所用的零部件材料等,以便查明故障原因,进行修理等。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把暂存部79的应用仅限定在镜筒部件2。但在自动聚焦部件3和闪光灯部件4中也有控制参数。所以,显然,在这些部件的制造工序中也可以利用暂存部79。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制造方法是以照相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在其他系统中,即组装多个部件进行制作的各种电子装置中也可以利用这种制造方法。
如上所述,若按照本发明,能提供这样一种电子装置,即在照相机中即使只安装一个非易失性存储器,也能以部件为单位来决定和管理控制参数。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是把各种部件组装到电子装置机体内而制造电子装置的,其特征在于具有:
把保证上述部件性能所需的调整值,存储到暂时分别安装在该部件上的暂存装置内的工序;
在把上述部件组装到上述电子装置机体内的阶段,把从上述暂存装置中读出的上述调整值存储到上述电子装置的主存储装置内的工序;
上述暂存装置是利用电磁波,以非接触方式来存取数据的存储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存储装置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装置是照相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存储装置至少具有下述存储区中的一个存储区:
第1存储区,用于存储上述照相机机体的制造编号、制造年月日、制造厂;
第2存储区,用于存储自动聚焦部件的调整值;
第3存储区,用于存储闪光灯部件的调整值;
第4存储区,用于存储电池的调整值;
第5存储区,用于存储胶卷进给的驱动电压的调整值,以及
第6存储区,用于存储镜筒部件的调整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6存储区,被分割成:第7存储区,用于存储与镜筒部件的制造编号、制造年月日、制造厂有关的数据;
第8存储区,用于存储摄影透镜的无限远位置调整用的调整值;以及
第9存储区,用于存储调整快门驱动时间的快门秒时调整的调整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存储装置还具有用于存储组装在电子装置机体内的全部部件的识别编号的存储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暂存装置是由能反复存储数据和消除数据的存储器构成的,在从上述部件上拆卸下来后,把存储的调整值消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机体具有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装置整体的微型计算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存储装置是存储所述电子装置整体的控制所需的控制参数的存储器。
10、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用于存储动作控制用调整值的存储装置和控制电子装置的微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搭载了第1存储装置的第1部件、和能暂时安装第2存储装置的第2部件;
上述第2存储装置是用于暂时存储与上述第2部件有关的调整值、并能利用电磁波以非接触方式进行数据存取的存储器,为将该调整值记录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而以非接触方式读取后,上述第2存储装置被从上述第2部件拆卸,上述第1存储装置是存储用于电子装置的控制所需的控制参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存储装置,具有用于存储组装在电子装置机体内的各种部件的识别信息的存储区。
CNB2004100694324A 1999-12-24 2000-12-22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28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828599A JP2001183732A (ja) 1999-12-24 1999-12-24 カメラ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68285/1999 1999-12-24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36265 Division CN1219236C (zh) 1999-12-24 2000-12-22 照相机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7084A CN1567084A (zh) 2005-01-19
CN100432831C true CN100432831C (zh) 2008-11-12

Family

ID=1849143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20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1816C (zh) 1999-12-24 2000-12-22 照相机及其制造方法
CNB20041006943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2831C (zh) 1999-12-24 2000-12-22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 0013626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9236C (zh) 1999-12-24 2000-12-22 照相机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20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1816C (zh) 1999-12-24 2000-12-22 照相机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3626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9236C (zh) 1999-12-24 2000-12-22 照相机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1183732A (zh)
CN (3) CN10045181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7642B2 (ja) * 2002-12-09 2009-07-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アセンブリ
JP2006156808A (ja) * 2004-11-30 2006-06-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送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受信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8600645B (zh) * 2018-07-23 2024-04-30 深圳眼千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微距调焦机
CN109618077A (zh) * 2018-11-27 2019-04-12 新野旭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携带电子装置的光学成像镜头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9877A (ja) * 1995-09-14 1997-05-27 Nikon Corp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191991A (zh) * 1997-02-27 1998-09-02 佳能株式会社 动作程序可重写的照相机或照相机系统或此照相机的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2714B2 (ja) * 1996-07-19 2009-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3804056B2 (ja) * 1996-09-10 2006-08-0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H1166281A (ja) * 1997-08-26 1999-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画像処理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9877A (ja) * 1995-09-14 1997-05-27 Nikon Corp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191991A (zh) * 1997-02-27 1998-09-02 佳能株式会社 动作程序可重写的照相机或照相机系统或此照相机的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51816C (zh) 2009-01-14
CN1727985A (zh) 2006-02-01
CN1301980A (zh) 2001-07-04
CN1567084A (zh) 2005-01-19
CN1219236C (zh) 2005-09-14
JP2001183732A (ja) 200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26775B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distance measurement dependent on object lighting condition
CN102143320B (zh) 摄像设备和照相机系统
US7753601B2 (en) Mechanical shutter control method and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US20110069379A1 (en) Microscope Configuration Determination
CN102572241A (zh) 成像系统、安装适配器、成像设备和程序
CN102006404B (zh) 摄像设备
US7796350B2 (en) Interchangeable lens barrel, program rewriting system for interchangeable lens barrel
CN100409060C (zh) 对焦检测设备和用于对焦检测的信号处理方法
CN104950556A (zh) 照相机系统、更换镜头以及更换镜头的控制方法
CN100432831C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S63256931A (ja) フオ−カシングレンズ駆動装置
JP3165861B2 (ja) カメラの特性誤差補正装置
US6118949A (en) Accessory and motor drive device for camera, and camera system
KR20200066082A (ko) 자동차 부품 컨트롤 보드의 펌웨어 통합 검사 시스템
CN101718685B (zh)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US6151451A (en) Display illuminat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camera
JP2000089308A (ja) ストロボシステム
CN100358403C (zh) 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其设备系统、照相机及其模块组合体
US6178296B1 (en) Camera and camera system
US6452660B1 (en) Motion picture camera and cassette system
JP2002257519A (ja) 歪検出装置
KR101495078B1 (ko) 지침 표시 장치
JP4370036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863810B2 (ja) カメラの状態報知装置
JPH07117677B2 (ja) 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