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8908C - 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8908C
CN100408908C CNB2004100590113A CN200410059011A CN100408908C CN 100408908 C CN100408908 C CN 100408908C CN B2004100590113 A CNB2004100590113 A CN B2004100590113A CN 200410059011 A CN200410059011 A CN 200410059011A CN 100408908 C CN100408908 C CN 10040890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ring
pipe arrangement
angle
tube connector
pi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590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7741A (zh
Inventor
泉敦
佐藤俊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AMO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AMO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DAMOLE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590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08908C/zh
Publication of CN1727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7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89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890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比现有技术更高的锁环方式的管连接器、系当向插入的配管中作用内压、在拔出方向上发生变位时锁环咬入而进行卡止的方式,具有通过向深入侧推压所述锁环(2)解除咬入配管(1)的状态后将其拔出的脱扣装置(3),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插入配管(1)后初期咬持时的锁环(2)的下表面与配管(1)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约为20°以上,同时,使所述配管(1)在拔出方向上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3)时连接锁环(2)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1)表面形成的角度(θ2)约为75°以下。

Description

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配管的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连接配管的管连接器已为人所熟知。
作为用作商用货车安全部件的管连接器21(参见图11)具有如下构造,即当对插入的管22(参见图12)作用内压后在拔出方向产生变位时(参见图13),通过筒夹23沿其外圆锥面24进行缩径将管22牢固地夹持住(参见特开平9-133274号公报(第2~3页、图2))。但因上述筒夹23的制造工序复杂,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于是,便考虑利用对插入的管22作用内压后在拔出方向产生变位时,以构造较简单的锁环咬入上述管体进行卡止的方式的管连接器(参见特开2001-241583号公报(第2~5、图1))。
然而,发现上述管连接器在插入管后的锁环的初期咬持力及在强力拉拔管后的拉拔强度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离散性,存在在可靠性上留有若干令人担心之处的问题。
从而,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于现有技术的锁环方式的管连接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下列技术装置。
①本发明的管连接器是对插入的配管作用内压后在拔出方向产生变位时锁环咬入管体而进行卡止的方式,其特征是,设有通过向深入侧推压上述锁环、解除咬入配管的状态后将其拔出的脱扣装置。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插入配管后初期咬持时的锁环的下表面与配管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参见图5)约为20°以上,同时,使上述配管在拔出方向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时连接锁环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表面的角度θ2(参见图6)约为75°以下。
在此管道连接器上,预先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插入配管后初期咬持时的锁环的下表面与配管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约为20°以上,若上述角度θ1不足约20°的话,锁环对配管施加的垂直方向的分力小,锁环对配管的初期咬持力以20°为界急剧下降。相反,若上述角度θ1约为20°以上的话,锁环对配管的初期咬持力呈高水平、稳定状态(参见图8「相对于初期咬持角度θ1的摩擦力」的曲线图)。
另外,预先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使上述配管在拔出方向上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时连接锁环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表面形成的角度θ2呈约75°以下,一旦上述角度θ2超过约75°这一界限,配管的保持力(配管的拉拔强度)将急剧下降,相反,若上述角度θ2约为75°以下的话,锁环对配管的保持力(配管的拉拔强度)呈高水平、稳定状态,同时其数值的离散小(参见图10「相对于产生最大负荷时角度θ2的拉拔强度」的曲线图)。
进一步如上所述,由于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插入配管后初期咬持时的锁环的下表面与配管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呈约20°以上,同时,使上述配管在拔出方向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时连接锁环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表面的角度θ2约为75°以下,因此可使锁环对配管的初期咬持力呈高水平、稳定状态的优点与锁环对配管的保持力(配管的拉拔强度)呈高水平、稳定状态,同时其数值的离散小的优点在高水平上并存。
当然,上述角度θ1可在约为20°以上、不违背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做合适的设定或设计,但当超过约40°以上时,由于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的原因,会出现另一个角度θ2难以设定或设计为约75°以下的倾向。又,上述角度θ2可在约为75°以下、不违背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做合适的设定或设计,但当不足约55°时,由于相互间位置关系的原因,会出现另一个角度θ1难以设定或设计为约20°以上的倾向。
②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也可设定或设计为插入上述配管后初期咬持时的锁环的下表面与配管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约为20~40°。
当为这种构成时,由于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的原因,另一个角度θ2便于设定或设计约为75°以下,并且在得到高的配管保持力的同时,在施加压力或负荷拉拔力时配管不易滑动、不易发生拔脱。
③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也可设定或设计为使上述配管在拔出方向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时连接锁环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表面形成的角度θ2约为55~75°。
当为这种构成时,由于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的原因,另一个角度θ1便于设定或设计为约20°以上,并能得到在负荷拉拔力的同时不发生锁环反转的、稳定的高拉拔强度。
④上述锁环具有外端支撑侧的多个凸缘部;连接这些凸缘部的大致呈放射状的臂部;以及咬入配管内的内侧端卡止部,同时,上述凸缘部的宽度a与臂部的宽度b也可设定得大致相同(参见图4)。
当为这种构成时,可防止随着支撑重量的凸缘部和臂部宽度变小,应力集中于强度弱的部位所导致的破坏,提高耐久性。
这里,作为上述锁环,为便于使用,可将截面具有「ㄑ」字状的区域,并将其两端向配管插入方向(管连接器的深入侧)弯曲。此锁环可通过诸如金属板的冲压成型等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的管连接器实施例的半剖视图。
图2为说明图1的管连接器中插入配管后初期咬持时的状态的半剖视图。
图3为说明使图1的管连接器中插入的配管在拔出方向上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后的状态的半剖视图。
图4为说明图1的管连接器的锁环结构的正视图。
图5为锁环的下表面与配管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的说明图。
图6为连接锁环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表面形成的角度θ2的说明图。
图7为锁环的下表面与配管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约为20°时的说明图(a)和上述角度θ1为不足约20°时的说明图(b)。
图8所示为「相对于初期咬持角度θ1的摩擦力」的曲线图。
图9为连接锁环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表面形成的角度θ2约为75°时的说明图(a)和上述角度θ2为超过约75°时的说明图(b)。
图10所示为「相对于产生最大负荷时的角度θ2的拉拔强度」的曲线图。
图11为说明现有的管连接器的半剖视图。
图12为说明现有的管连接器中插入管后的状态的半剖视图。
图13为说明对现有的管连接器中插入的管施加内压并在拔出方向上变位的状态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管连接器是作为货车的重要安全部件(用于气制动器配管1)使用的,采用对插入的配管1作用内压后在拔出方向产生变位时锁环2咬入管体而进行卡止的方式,又,设有通过向深入侧推压上述锁环2解除咬入配管1的状态后将其拔出的脱扣装置3。
这里,4为连接器主体;5为设于上述连接器主体内的配管1的固定用内筒;6为环状衬垫;7为用于使上述锁环2及脱扣装置3置入连接器主体内的内部部件(卡圈);8为上述内部部件的止动部件。上述卡圈与锁环2一起在连接器主体内稍稍进退变位(参见图2及图3)。
上述锁环2具有截面大致为「ㄑ」字状的区域,其内外两端向配管1插入方向(管连接器的深入侧)弯曲。如图4所示,上述锁环2具有外端支撑侧的多个凸缘部9;连接这些凸缘部的大致呈放射状的臂部10;咬入配管1内的内侧端卡止部11,同时,上述凸缘部9的宽度a与臂部10的宽度b设定为大致相同。该锁环2例如可通过金属板的冲裁成型等进行加工。12为锁环2的弯曲线。
而且,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插入配管1后初期咬持时(将配管1插入管连接器深处、锁环2部分咬入时)的锁环2的下表面与配管1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参见图5)约为20°以上。又,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使上述配管1在拔出方向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3时连接锁环2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1表面形成的角度θ2(参见图6)约为75°以下。
具体地说,预先将管连接器的设计图数据(管连接器的配管1插入前的锁环2的内径及初期时与脱扣装置3的位置关系、距离等的数据)输入电脑,之后通过对其输入插入的配管1的外径等数据就能设计(模拟)管插入时的角度θ1及上述角度θ2。反之,通过将从管连接器的成品(经分解后)采集的尺寸及其他各种测定数据(管连接器的配管1插入前的锁环2的内径及初期时与脱扣装置3的位置关系、距离等的数据)输入电脑并进行CAD数据化,以及输入插入的配管1的外径等数据,就能掌握管插入时的角度θ1及上述角度θ2
这里,上述角度θ1虽可在为约20°以上进行合适的设定或设计,但当超过约40°以上时,由于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的原因,会出现另一个角度θ2难以设定或设计为约75°以下的倾向。又,上述角度θ2虽可在约为75°以下进行合适的设定或设计,但当为不足约55°以上时,由于相互间位置关系的原因,会出现另一个角度θ1难以设定或设计为约20°以上的倾向。
接着,对此实施例的管连接器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
在此管道连接器上,预先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插入配管1后初期咬持时的锁环2的下表面与配管1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约为20°(参见图7(a)),若上述角度θ1为不足约20°(参见图7(b))的话,锁环2对配管1施加的垂直方向的分力小,锁环2对配管1的初期咬持力以20°为界急剧下降。相反,若上述角度θ1约为20°以上的话,锁环2对配管1的初期咬持力呈高水平、稳定状态(参见图8「相对于初期咬持角度θ1的摩擦力」的曲线图)。也就是说,参照图8的曲线图可知,连结上述角度θ1的各线段(锁环2摩擦力)的曲线图上的趋势以约20°为界产生急剧变化,上述的约20°具有临界意义。
这里,图8的曲线图中相对于初期咬持角度θ1的锁环2摩擦力,将JMAS 4009(日本精密测定工业会规格)标准检规[材质(钢铁)、型号(HRC58以上)、表面粗度(Ry 0.8)、外径(管外径)]以插入速度150~200mm/s插入管连接器的锁环2中时的荷重(插入力)由测量仪器(测力传感器)测得。此配管1插入时的摩擦荷重值可视作与锁环2对配管1的初期咬持力相对应的数值。
另外,如图9所示,预先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使上述配管1在拔出方向上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3时(锁环刚咬住配管1)连接锁环2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1表面形成的角度θ2呈约75°(参见图9(a))以下,一旦上述角度θ2超过约75°(参见图9(b)),以此为界,配管1的保持力(配管1的拉拔强度)将急剧下降,相反,若上述角度θ2约为75°以下的话,锁环2对配管的保持力(配管1的拉拔强度)呈高水平、稳定状态,同时其数值的离散小(参见图10「相对于产生最大负荷时角度θ2的拉拔强度」的曲线图)。也就是说,参照图10的曲线图可知,连结上述角度θ2的各线段(配管1的拉拔强度)的曲线图上的趋势以约75°为界产生急剧变化,同时,当超过约75°时,曲线的离散变大,上述的约75°具有临界意义。
这里,图10的曲线图中相对于产生最大荷重时的角度θ2的拉拔强度是通过预先将配管1插入固定好的管连接器后以一定的速度逐渐增加对上述配管1的拉拔力,再将配管1脱离管连接器时的荷重由拉拔实验装置(测力传感器)测量而得。结果是当角度θ2为75°以下时,锁环2未发生反转,配管1被锁环2切断;当角度θ2超过75°时,配管1脱离时迫使锁环2发生反转。
如上所述,由于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插入配管1后初期咬持时的锁环2的下表面与配管1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约为20°以上,同时,使上述配管1在拔出方向上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3时连接锁环2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1表面形成的角度θ2约为75°以下,所以可在使锁环2对配管1的初期咬持力呈高水平、稳定状态的优点与锁环2对配管1的保持力(配管1的拉拔强度)呈高水平、稳定状态的同时与其数值的离散小的优点在高水平上并存,具有可靠性高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因此,可应用于货车的重要安全部件(用于气制动器配管1)等现有技术无法采用锁环2方式之处。
另外,上述锁环2具有外端支撑侧的多个凸缘部9;连接这些凸缘部的大致呈放射状的臂部10;以及咬入配管1内的内侧端卡止部11,同时,上述凸缘部9的宽度a与臂部10的宽度b设定得大致相同。具有可防止随着支撑重量的凸缘部9和臂部10宽度变小、应力集中于强度弱的部位所导致的破坏及提高耐久性的优点。
实施例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预先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计为管连接器内插入配管1后初期咬持时的锁环2的下表面与配管1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约为20~40°(具体为30°),由于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的原因,另一个角度θ2便于设计为约75°以下,并且具有在获得高的配管1保持力的同时在加压且负荷拉拔力时配管1不易滑动、不易拔出的优点。
另外,预先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计为使上述配管1在拔出方向上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3时连接锁环2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1表面形成的角度θ2呈约55~75°(具体为65°),由于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的原因,另一个角度θ1便于设计为约20°以上,并且具有能得到在负荷拉拔力时锁环2不发生反转、稳定的高拉拔强度的优点。
本发明的构成如上,具有下列作用。
可在锁环对配管的初期咬持力呈高水平、稳定状态的优点与锁环对配管的保持力呈高水平、稳定状态的同时与其数值的标准离差小的优点在高水平上并存,因此可提供一种具有比现有技术的可靠性更高的锁环方式的管连接器。

Claims (5)

1. 一种管连接器,系当向插入的配管中作用内压、在拔出方向上发生变位时锁环咬入而进行卡止的方式,其特征是,在锁环上设置有咬入配管内的内侧端卡止部,具有通过将该卡止部一侧向深入侧推压、解除咬入配管的状态使其能够拔出的脱扣装置,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插入配管后初期咬持时的锁环的下表面与配管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约为20°以上,同时,使所述配管在拔出方向上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时连接锁环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表面形成的角度(θ2)约为75°以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连接器,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插入配管后初期咬持时的锁环的下表面与配管的表面形成的角度(θ1)约为20~40°。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连接器,将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设定或设计为,使所述配管在拔出方向上变位且触及脱扣装置时连接锁环的外端和内端的直线与配管表面形成的角度(θ2)约为55~75°。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连接器,所述锁环具有外端支撑侧的多个凸缘部;以及连接这些凸缘部的大致呈放射状的臂部;同时,所述凸缘部的宽度(a)与臂部的宽度(b)设定得大致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连接器,所述锁环具有外端支撑侧的多个凸缘部;以及连接这些凸缘部的大致呈放射状的臂部;同时,所述凸缘部的宽度(a)与臂部的宽度(b)设定得大致相同。
CNB2004100590113A 2004-07-29 2004-07-29 管连接器 Active CN10040890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590113A CN100408908C (zh) 2004-07-29 2004-07-29 管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590113A CN100408908C (zh) 2004-07-29 2004-07-29 管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7741A CN1727741A (zh) 2006-02-01
CN100408908C true CN100408908C (zh) 2008-08-06

Family

ID=35927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90113A Active CN100408908C (zh) 2004-07-29 2004-07-29 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08908C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75C (zh) * 1993-10-01 1998-11-04 卡劳公司 刚性管的快速插接头
JPH11294655A (ja) * 1998-03-04 1999-10-29 Rasmussen Gmbh 締め付けに適する管継手
US6174002B1 (en) * 1998-07-10 2001-01-16 Kuroda Precision Industries Ltd. Tube coupl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eparation prevention ring for the tube coupling
JP2002310364A (ja) * 2001-04-18 2002-10-23 Toyox Co Ltd ワンタッチ継手
JP2003185069A (ja) * 2001-12-19 2003-07-03 Kubota Corp 耐震継手
JP2003307290A (ja) * 2002-02-14 2003-10-31 Kitz Corp 管継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75C (zh) * 1993-10-01 1998-11-04 卡劳公司 刚性管的快速插接头
JPH11294655A (ja) * 1998-03-04 1999-10-29 Rasmussen Gmbh 締め付けに適する管継手
US6174002B1 (en) * 1998-07-10 2001-01-16 Kuroda Precision Industries Ltd. Tube coupl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eparation prevention ring for the tube coupling
JP2002310364A (ja) * 2001-04-18 2002-10-23 Toyox Co Ltd ワンタッチ継手
JP2003185069A (ja) * 2001-12-19 2003-07-03 Kubota Corp 耐震継手
JP2003307290A (ja) * 2002-02-14 2003-10-31 Kitz Corp 管継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7741A (zh) 200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81640B1 (en) Fitting, ferr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errule
Thiruvarudchelvan The potential role of flexible tools in metal forming
US5487294A (en) System for forming end flanges on pipes
CN102802829B (zh) 板状工件的成形方法及成形体
CN100408908C (zh) 管连接器
CN104348069B (zh) 插拔夹具
JP5133456B2 (ja) 分子配向の前に型内で未完成のパイプを拡張する型に対する、未完成のパイプの保持および解除機構
JP2019502918A (ja) 高圧ライン用のセンサおよび高圧ライン用のセンサ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EP2837439A2 (en) A method of reducing wrinkles in pressed sheet metal components
Devendar et al. Formability Limit Diagrams of Cold Deep Drawing Process for Nickel 201 Cylindrical Cups
JP4300459B2 (ja) 管継手
JP3738659B2 (ja) 金属管の液圧バルジ加工におけるピアシング方法及び金型並びに液圧バルジ加工部品
JP5157716B2 (ja) 自在継手用ヨークの製造方法
WO2009054385A1 (ja) 金属管の製造方法
CN210423479U (zh) 一种利于折弯成形的dst结构离合器盖舌片
JP2010046675A (ja) パイプ曲げ加工装置及びパイプ曲げ加工方法
WO2007132799A1 (ja) 鋼管の拡管成形方法および鋼管の拡管成形装置
JP5262303B2 (ja) 金属板のプレス成形方法
JP7448787B2 (ja) バーリング加工材の製造方法、バーリング加工用中子及びバーリング加工装置
CN204156274U (zh) 耐张线夹压接装置
KR20190068770A (ko) 하이드로 포밍 공정을 적용한 벤조형 리어 액슬 하우징의 제조방법
KR20110066633A (ko) 버링 펀치
JP3363975B2 (ja) 扁平断面をもつ湾曲管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CN210775082U (zh) 一种铜片弯折测试装置
JP2000271630A (ja) 金属材の引抜き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TTA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TTA-MOOR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16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Patentee after: Nitta Corp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damol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