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6743C -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 Google Patents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6743C
CN100406743C CNB2004100500121A CN200410050012A CN100406743C CN 100406743 C CN100406743 C CN 100406743C CN B2004100500121 A CNB2004100500121 A CN B2004100500121A CN 200410050012 A CN200410050012 A CN 200410050012A CN 100406743 C CN100406743 C CN 10040674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sub
wheel hub
main
air in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500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2731A (zh
Inventor
洪银树
吕有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500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06743C/zh
Publication of CN1712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2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67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674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为提供一种增加整体进气量、提高输出风压、降低噪音、提升整体效能的散热装置,提出本发明,它包含壳座、至少一个盖板、主扇轮及电动机;壳座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的容纳空间及侧出风口;盖板盖设于壳座一侧,其开设入风口;主扇轮设有内部结合电动机的主轮毂及环设结合于主轮毂外的数片鼓风扇叶;盖板入风口设有至少一个子扇轮,其设有子轮毂及数片轴流扇叶;主扇轮轮毂外周面、鼓风扇叶及子扇轮轴流扇叶之间形成气流转向区间。

Description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习用的鼓风式散热扇包含壳座1f、盖板2f及主扇轮3f。
壳座1f设有容纳空间11f及侧出风口12f。
盖板2f适当结合于壳座1f上,并设有入风口21f。
主扇轮3f可转动地结合在壳座1f容纳空间11f内,其设有轮毂31f、环板32f及数片鼓风扇叶33f。
运转时,主扇轮3f的鼓风扇叶33f转动,进而由盖板2f的入风口21f吸入轴向气流。接着,鼓风扇叶33f则驱动轴向气流经由壳座1f的侧出风口12f输出,如此,即可用以对侧出风口12f外的欲散热物件进行散热。虽然如此,但由于鼓风式散热风扇仅单独借由鼓风扇叶33f的转动吸入入风口21f外的气流,因此,无法显著提升进气量,以致出风量及其风压略显低落。
另一习用的鼓风式散热扇,其进一步在主扇轮的轮毂上套设具有数片导流扇叶的导流扇轮,导流扇叶紧贴于主扇轮的环板,并位于主扇轮的轮毂与鼓风扇叶之间。在运转时,导流扇轮与主扇轮同步转动,借由导流扇叶增加轴向进气效率,以增加容纳空间的风压,并提升侧出风口的出风量。虽然如此,但由于导流扇叶几乎完全贴接于环板上且远离入风口,因此,导流扇叶实际上并无法有效地由盖板的入风口吸入足量的额外轴向气流。再者,导流扇轮的导流扇叶紧贴于环板,其亦导致吸入的轴向气流未能及时转向而直接冲击在环板上造成气流反弹,因而容易产生扰流及噪音。另外,导流扇叶的设置紧邻鼓风扇叶,以致过度阻挡部分鼓风扇叶,因而造成鼓风扇叶的鼓风效率不如预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整体进气量、提高输出风压、降低噪音、提升整体效能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本发明包含壳座、至少一个盖板、主扇轮及电动机;壳座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的容纳空间及侧出风口;盖板盖设于壳座一侧,其开设入风口;主扇轮设有内部结合电动机的主轮毂及环设结合于主轮毂外的数片鼓风扇叶;盖板入风口设有至少一个子扇轮,其设有子轮毂及数片轴流扇叶;盖板入风口轴向延伸形成供子扇轮容置的环壁;主扇轮轮毂外周面、鼓风扇叶及子扇轮轴流扇叶之间形成气流转向区间。
其中:
子扇轮子轮毂结合于主扇轮主轮毂上并与结合电动机的主扇轮同步转动。
主扇轮主轮毂顶部设置与电动机具有相同转动轴心的延伸轴杆;子扇轮子轮毂底中设有结合于延伸轴杆上的组装孔。
主扇轮主轮毂顶部形成缩径部;子扇轮子轮毂内部形成对应并套设于主扇轮主轮毂缩径部的套合部。
主扇轮的主轮毂与数片鼓风扇叶之间设有借以将数片鼓风扇叶结合于主轮毂上的环板。
主扇轮设有位于主轮毂与环板连接处的第一导流面。
环板与主轮毂之间设有数条形成数个开口的肋条。
主扇轮设有位于主轮毂外周面与顶面连接处的第二导流面。
子扇轮子轮毂的底部贴接于主扇轮主轮毂顶部,而子扇轮的轴流扇叶对着主扇轮第二导流面。
子扇轮的轴流扇叶由子轮毂顶面向外延伸至外周面。
子扇轮子轮毂与设置于盖板上的子电动机结合并被驱动。
盖板入风口内延伸形成供子电动机结合的基座及数条肋条。
盖板入风口内形成支撑供子电动机结合基座的沉降式数条肋条。
壳座的另一侧设有附加盖板及附加子扇轮;附加盖板设有入风口;附加子扇轮设有子轮毂及数片轴流扇叶;主轮毂利用环板区隔成上、下侧,并形成相互独立的数片鼓风扇叶、数片附加鼓风扇叶及形成气流转向区间、附加气流转向区间。
主扇轮主轮毂下侧与环板连接处形成第三导流面。
附加盖板入风口轴向延伸形成容置附加子扇轮的环壁,并于入风口内延伸形成供电动机结合的基座及数条肋条。
一种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它包含壳座、至少一个盖板、主扇轮及电动机;壳座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的容纳空间及侧出风口;盖板盖设于壳座一侧,其开设入风口;主扇轮设有内部结合电动机的主轮毂及环设结合于主轮毂外的数片鼓风扇叶;盖板入风口设有至少一个子扇轮,其设有子轮毂及数片轴流扇叶;主扇轮轮毂外周面、鼓风扇叶及子扇轮轴流扇叶之间形成气流转向区间;主扇轮的主轮毂与数片鼓风扇叶之间设有借以将数片鼓风扇叶结合于主轮毂上的环板,且环板与主轮毂之间设有数条形成数个开口的肋条。
子扇轮子轮毂结合于主扇轮主轮毂上并与结合电动机的主扇轮同步转动。
主扇轮主轮毂顶部设置与电动机具有相同转动轴心的延伸轴杆;子扇轮子轮毂底中设有结合于延伸轴杆上的组装孔。
主扇轮主轮毂顶部形成缩径部;子扇轮子轮毂内部形成对应并套设于主扇轮主轮毂缩径部的套合部。
盖板入风口轴向延伸形成供子扇轮容置的环壁。
主扇轮设有位于主轮毂与环板连接处的第一导流面。
主扇轮设有位于主轮毂外周面与顶面连接处的第二导流面。
子扇轮子轮毂的底部贴接于主扇轮主轮毂顶部,而子扇轮的轴流扇叶对着主扇轮第二导流面。
子扇轮的轴流扇叶由子轮毂顶面向外延伸至外周面。
子扇轮子轮毂与设置于盖板上的子电动机结合并被驱动。
盖板入风口内延伸形成供子电动机结合的基座及数条肋条。
盖板入风口内形成支撑供子电动机结合基座的沉降式数条肋条。
壳座的另一侧设有附加盖板及附加子扇轮;附加盖板设有入风口;附加子扇轮设有子轮毂及数片轴流扇叶;主轮毂利用环板区隔成上、下侧,并形成相互独立的数片鼓风扇叶、数片附加鼓风扇叶及形成气流转向区间、附加气流转向区间。
主扇轮主轮毂下侧与环板连接处形成第三导流面。
附加盖板入风口轴向延伸形成容置附加子扇轮的环壁,并于入风口内延伸形成供电动机结合的基座及数条肋条。
由于本发明包含壳座、至少一个盖板、主扇轮及电动机;壳座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的容纳空间及侧出风口;盖板盖设于壳座一侧,其开设入风口;主扇轮设有内部结合电动机的主轮毂及环设结合于主轮毂外的数片鼓风扇叶;盖板入风口设有至少一个子扇轮,其设有子轮毂及数片轴流扇叶;主扇轮轮毂外周面、鼓风扇叶及子扇轮轴流扇叶之间形成气流转向区间。运转时,主扇轮受电动机的驱动而转动,而子扇轮亦同步产生转动。此时,子扇轮的轴流扇叶相对增加由入风口进入的轴向进风量;接着,刚进入入风口的轴向气流则进入气流转向区间,并流畅地改变气流方向,进而形成侧向离心气流;接着,侧向离心气流受主扇轮鼓风扇叶的驱动及容纳空间的增压后,随即由侧出风口输出。结果,在子扇轮及气流转向区间的架构下,确实提升整体进气量、确保气流流畅转向及减少鼓风噪音;同时,由于大量气流在容纳空间中受到驱动及增压,因此,亦可相对增加输出风压,进而提升散热效率。不仅增加整体进气量、提高输出风压,而且降低噪音、提升整体效能,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的鼓风式散热扇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包含壳座1、至少一个盖板2、主扇轮3、电动机5、至少一个子扇轮4及气流转向区间30。
壳座1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3的容纳空间11及侧出风口12。侧出风口12与容纳空11间相连通,用以输出侧向离心气流。
盖板2盖设于壳座1一例,其开设入风口21。入风口21较佳可轴向延伸形成环壁22。
主扇轮3设有主轮毂31、环板32及数片鼓风扇叶33。
主轮毂31内部结合电动机5,其外部则设置与电动机5具有相同转动轴心并结合子扇轮4的延伸轴杆34、第一导流面35及第二导流面36。
第一导流面35呈弧形面,其形成在主轮毂31与环板32的连接处。
第二导流面36呈弧形面,其形成在主轮毂31顶面与外环面的连接处。
环板32用以连接主轮毂31及鼓风扇叶33。
子扇轮4容设于盖板2的入风口21及其延伸的环壁22内,其设有子轮毂41、数片轴流扇叶42及组装孔43。
子扇轮4的子轮毂41外径略小于主扇轮3的主轮毂31外径。组装孔43位于子轮毂41中央,其用以插设结合主扇轮3主轮毂31顶部的的延伸轴杆34。
组装后,子扇轮4子轮毂41的底部贴接于主扇轮3主轮毂31顶部,而子扇轮4的轴流扇叶42对着主扇轮3的第二导流面36。子扇轮4的轴流扇叶42与主扇轮3的鼓风扇叶33位于不同的轴向高度。特别是,轴流扇叶42、鼓风扇叶33、环板32、第一导流面35及第二导流面36之间共同形成气流转向区间30。
如图3所示,运转时,主扇轮3受电动机5的驱动而转动,而子扇轮4亦同步产生转动。此时,子扇轮4的轴流扇叶42可相对增加由入风口21进入的轴向进风量;接着,刚进入入风口21的轴向气流则进入气流转向区间30,并借由第二、一导流面36、35的辅助而流畅地改变气流方向,进而形成例向离心气流;接着,侧向离心气流受主扇轮3鼓风扇叶33的驱动及容纳空间11的增压后,随即由侧出风口12输出。结果,在子扇轮4及气流转向区间30的架构下,本发明确实提升整体进气量、确保气流流畅转向及减少鼓风噪音。同时,由于大量气流在容纳空间11中受到驱动及增压,因此,亦可相对增加输出风压,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发明包含壳座1、至少一个盖板2a、主扇轮3a、电动机5、至少一个子扇轮4a及气流转向区间30a。
壳座1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3a的容纳空间11及侧出风口12。侧出风口12与容纳空11问相连通,用以输出侧向离心气流。
盖板2a盖设于壳座1一侧,其开设入风口21。
主扇轮3a设有主轮毂31a、环板32及数片鼓风扇叶33。
主轮毂31a内部结合电动机5,其项部形成缩径部37,其外部设有第一导流面35。
第一导流面35呈弧形面,其形成在主轮毂31a与环板32的连接处。
环板32用以连接主轮毂31a及鼓风扇叶33。
予扇轮4a容设于盖板2a的入风口21处,其设有子轮毂41a、由子轮毂41a顶面向外延伸至外周面的数片轴流扇叶42及形成于轮毂41a内部的套合部44。子扇轮4a轴流扇叶42的轴向高度低于盖板2a的高度。
子扇轮4a的子轮毂41a内部的套合部44对应并套设于主扇轮3a的主轮毂31a顶部的缩径部37上,并利用黏贴、螺设、焊接、卡扣或紧配合等方式强化结合关系。
轴流扇叶42、鼓风扇叶33、环板32及第一导流面35之间共同形成气流转向区间30a。
借此,本发明同样可提升整体进气量、确保气流流畅转向、减少鼓风噪音、增加输出风压,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发明包含壳座1、至少一个盖板2b、主扇轮3b、电动机5、子电动机5’至少一个子扇轮4b及气流转向区间30。
壳座1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3b的容纳空间11及侧出风口12。侧出风口12与容纳空11间相连通,用以输出侧向离心气流。
盖板2b盖设于壳座1一侧,其开设入风口21。入风口21较佳可轴向延伸形成环壁22,并于入风口21内延伸形成供子电动机5’结合的基座23及数条肋条24。
主扇轮3b设有主轮毂31b、环板32及数片鼓风扇叶33。
主轮毂31b内部结合电动机5,其外部设置第一导流面35及第二导流面36。
第一导流面35呈弧形面,其形成在主轮毂31b与环板32的连接处。
第二导流面36呈弧形面,其形成在主轮毂31b顶面与外环面的连接处。
环板32用以连接主轮毂31b及鼓风扇叶33。
子扇轮4b容设于盖板2b的入风口21及其延伸的环壁22内,并与结合于盖板2b基座23及数条肋条24上子电动机5’结合,其设有子轮毂41b及数片轴流扇叶42。
借此,本发明可进一步依散热需求适当调控电动机5、子电动机5’,如此,主扇轮3b及子扇轮4b之间将产生适当的转速差,因而,有利于改变子扇轮4b进气效率及主扇轮3b的出风效率。例如,当控制子扇轮4b的转速高于主扇轮3b的转速时,子扇轮4b的轴流扇叶可驱动更多的轴向气流进入气流转向区间30,并接着利用主扇轮3b的鼓风扇叶33形成更大风压及输出更多侧向气流,以提升整体散热效能。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发明包含壳座1、至少一个盖板2c、主扇轮3c、电动机5、子电动机5’至少一个子扇轮4c及气流转向区间30。
壳座1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3c的容纳空间11及侧出风口12。侧出风口12与容纳空11间相连通,用以输出侧向离心气流。
盖板2c盖设于壳座1一侧,其开设入风口21。并于入风口21内形成支撑供子电动机5’结合的基座23的沉降式数条肋条25。
主扇轮3c设有主轮毂31c、环板32及数片鼓风扇叶33。
主轮毂31c内部结合电动机5,其外部设置第一导流面35及第二导流面36。
第一导流面35呈弧形面,其形成在主轮毂31c与环板32的连接处。
第二导流面36呈弧形面,其形成在主轮毂31c顶面与外环面的连接处。
环板32用以连接主轮毂31c及鼓风扇叶33。
子扇轮4c容设于盖板2c的入风口21内,并与结合于盖板2c基座23及数条肋条25上子电动机5’结合,其设有子轮毂41c及数片轴流扇叶42。
借此,本发明可进一步依散热需求适当调控电动机5、子电动机5’,如此,主扇轮3c及子扇轮4c之间将产生适当的转速差,因而,有利于改变子扇轮4c进气效率及主扇轮3c的出风效率。
实施例五
如图7、图8所示,本发明包含壳座1、至少一个盖板2、主扇轮3d、电动机5、至少一个子扇轮4及气流转向区间30。
壳座1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3的容纳空间11及侧出风口12。侧出风口12与容纳空11问相连通,用以输出侧向离心气流。
盖板2盖设于壳座1一侧,其开设入风口21。入风口21较佳可轴向延伸形成环壁22。
主扇轮3d设有主轮毂31d、环板32d及数片鼓风扇叶33。
主轮毂31d内部结合电动机5,其外部则设置与电动机5具有相同转动轴心并结合子扇轮4的延伸轴杆34及第二导流面36。
第二导流面36呈弧形面,其形成在主轮毂31d顶面与外环面的连接处。
环板32d与主轮毂31d之间设有数条形成数个开口322的肋条321,并借由环板32d及数条肋条321连接主轮毂31d及鼓风扇叶33。
子扇轮4容设于盖板2的入风口21及其延伸的环壁22内,其设有子轮毂41、数片轴流扇叶42及组装孔43。
子扇轮4的子轮毂41外径略小于主扇轮3d的主轮毂31d外径。组装孔43位于子轮毂41中央,其用以插设结合主扇轮3d主轮毂31d顶部的的延伸轴杆34。
组装后,子扇轮4子轮毂41的底部贴接于主扇轮3d主轮毂31d顶部,而子扇轮4的轴流扇叶42对着主扇轮3d的第二导流面36。子扇轮4的轴流扇叶42与主扇轮3d的鼓风扇叶33位于不同的轴向高度。特别是,轴流扇叶42、鼓风扇叶33、环板32及第二导流面36之间共同形成气流转向区间30,并气流转向区间30可经由环板32d与主轮毂31d之间的数个开口322连通至容纳空间11的底部。借此,当子扇轮4吸入大量轴向气流时,少部分轴向气流可通过数个开口322对主扇轮3d内部的电动机5适当进行散热,如此,进一步有降低电动机5因过热而烧毁的机率。
实施例六
如图9所示,本发明包含壳座1e、盖板2、附加盖板2’、主扇轮3e、电动机5、子扇轮4、附加子扇轮4’、气流转向区间30及附加气流转向区间30’。
壳座1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3的容纳空间11及侧出风口12。侧出风口12与容纳空11间相连通,用以输出侧向离心气流。
盖板2及附加盖板2’分别盖设于壳座1两侧,盖板2开设入风口21。入风口21较佳可轴向延伸形成环壁22。附加盖板2’开设入风口21’。入风口21’较佳可轴向延伸形成环壁22’,并于入风口21’内延伸形成供电动机5结合的基座23’及数条肋条24’。
主扇轮3e设有主轮毂31e、环板32、位于环板32上侧的数片鼓风扇叶33及位于环板32下侧的数片附加鼓风扇叶33’。主轮毂3e利用环板32区隔成上、下侧。
主轮毂31e内部结合电动机5,其外部则设置与电动机5具有相同转动轴心并结合子扇轮4的延伸轴杆34、附加延伸杆34’、第一导流面35、第二导流面36及第三导流面35’。
第一、三导流面35、35’呈弧形面,其形成在主轮毂31e与环板32上、下侧的连接处。
第二导流面36呈弧形面,其形成在主轮毂31e顶面与外环面的连接处。
环板32用以连接主轮毂31e与位于其上、下侧的鼓风扇叶33及附加鼓风扇叶33’。
子扇轮4容设于盖板2的入风口21及其延伸的环壁22内,其设有子轮毂41、数片轴流扇叶42及组装孔43。
附加子扇轮4’容设于附加盖板2’的入风口21’及其延伸的环壁22’内,其设有子轮毂41’、数片轴流扇叶42’及组装孔43’。
子扇轮4及附加子扇轮4’的子轮毂41、41’外径略小于主扇轮3e的主轮毂31e外径。组装孔43、43’位于子轮毂41及附加子扇轮4’中央,其用以插设结合主扇轮3e主轮毂31e顶部的的延伸轴杆34及附加延伸杆34’。
子扇轮4的轴流扇叶42、42’与主扇轮3e的鼓风扇叶33位于不同的轴向高度。特别是,轴流扇叶42、鼓风扇叶33、环板32、第一导流面35、第二导流面36之间共同形成气流转向区间30;附加子扇轮4’的轴流扇叶42’、附加鼓风扇叶33’、环板32、第三导流面35之间共同形成附加气流转向区间30’。
借此,运转时,主扇轮3e同步带动子扇轮4及附加子扇轮4’,使子扇轮4及附加子扇轮4’分别由上、下方吸入大量轴向气流,并借由主扇轮3e的环板适当区隔上、下方轴向气流,并分别利用气流转向区间及附加气流转向区间提供轴向气流顺畅改变方向成侧向离心流向。接着,主扇轮3e的鼓风扇叶33及附加鼓风扇叶33’则由侧出风口12输出大量侧向气流。借此,本发明不但具备双向进风,且能进一步实质提高整体风压。
如上所述,相较于如图1所示的习用鼓风式散热扇存在进气效率低落的技术缺点,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借由在入风口设置子扇轮,并提供气流转向区间,其确实可提升整体进气量、确保气流流畅转向、减少鼓风噪音、提高输出风压,进而提升整体散热效率。

Claims (16)

1.一种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它包含壳座、至少一个盖板、主扇轮及电动机;壳座设有借以容设主扇轮的容纳空间及侧出风口;盖板盖设于壳座一侧,其开设入风口;主扇轮设有内部结合电动机的主轮毂及环设结合于主轮毂外的数片鼓风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入风口设有至少一个子扇轮,其设有子轮毂及数片轴流扇叶;盖板入风口轴向延伸形成供子扇轮容置的环壁;主扇轮轮毂外周面、鼓风扇叶及子扇轮轴流扇叶之间形成气流转向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扇轮子轮毂结合于主扇轮主轮毂上并与结合电动机的主扇轮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扇轮主轮毂顶部设置与电动机具有相同转动轴心的延伸轴杆;子扇轮子轮毂底中设有结合于延伸轴杆上的组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扇轮主轮毂顶部形成缩径部;子扇轮子轮毂内部形成对应并套设于主扇轮主轮毂缩径部的套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扇轮的主轮毂与数片鼓风扇叶之间设有借以将数片鼓风扇叶结合于主轮毂上的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扇轮设有位于主轮毂与环板连接处的第一导流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板与主轮毂之间设有数条形成数个开口的肋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扇轮设有位于主轮毂外周面与顶面连接处的第二导流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扇轮子轮毂的底部贴接于主扇轮主轮毂顶部,而子扇轮的轴流扇叶对着主扇轮第二导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扇轮的轴流扇叶由子轮毂顶面向外延伸至外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扇轮子轮毂与设置于盖板上的子电动机结合并被驱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入风口内延伸形成供子电动机结合的基座及数条肋条。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入风口内形成支撑供子电动机结合基座的沉降式数条肋条。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座的另一侧设有附加盖板及附加子扇轮;附加盖板设有入风口;附加子扇轮设有子轮毂及数片轴流扇叶;主轮毂利用环板区隔成上、下侧,并形成相互独立的数片鼓风扇叶、数片附加鼓风扇叶及形成气流转向区间、附加气流转向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扇轮主轮毂下侧与环板连接处形成第三导流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加盖板入风口轴向延伸形成容置附加子扇轮的环壁,并于入风口内延伸形成供电动机结合的基座及数条肋条。
CNB2004100500121A 2004-06-24 2004-06-24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674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500121A CN100406743C (zh) 2004-06-24 2004-06-24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500121A CN100406743C (zh) 2004-06-24 2004-06-24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3463XA Division CN101566168B (zh) 2004-06-24 2004-06-24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2731A CN1712731A (zh) 2005-12-28
CN100406743C true CN100406743C (zh) 2008-07-30

Family

ID=35718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001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6743C (zh) 2004-06-24 2004-06-24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0674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505B (zh) * 2006-11-30 2011-01-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串联式风扇及其连接结构
CN101929475A (zh) * 2009-06-26 2010-12-2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组合
CN102797689B (zh) * 2011-05-26 2015-01-2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组件
CN108930659B (zh) * 2017-05-22 2020-02-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
CN111828355B (zh) * 2020-07-09 2021-12-28 宁海县洪基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鼓风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533A (en) * 1908-05-29 1908-10-27 Mechanical Utilities Company Centrifugal fan or pump.
JPS5216010A (en) * 1975-07-30 1977-02-07 Hitachi Ltd Fan device
JP2000297783A (ja) * 1999-04-12 2000-10-24 Daikin Ind Ltd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US20020090307A1 (en) * 2001-01-10 2002-07-11 Jui-Hung Cheng Composite heat dissipation fan
CN1504647A (zh) * 2002-12-02 2004-06-1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层叶轮的离心式风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533A (en) * 1908-05-29 1908-10-27 Mechanical Utilities Company Centrifugal fan or pump.
JPS5216010A (en) * 1975-07-30 1977-02-07 Hitachi Ltd Fan device
JP2000297783A (ja) * 1999-04-12 2000-10-24 Daikin Ind Ltd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US20020090307A1 (en) * 2001-01-10 2002-07-11 Jui-Hung Cheng Composite heat dissipation fan
CN1504647A (zh) * 2002-12-02 2004-06-1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层叶轮的离心式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2731A (zh) 2005-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86839B1 (en) High performance radiator fan
US7134839B2 (en) Radial-flow heat-dissipating fan with increased inlet airflow
WO2007019796A1 (fr) Soufflante axiale pressurisee
US7311494B2 (en) Fan and scroll design for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noise
AU2017200100A1 (en) Caravan air conditioner using mixed flow axial fan assembly
CN100406743C (zh)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CN106015092A (zh) 高效节能风机
CN201071831Y (zh) 双侧吸风风轮
CN108797480A (zh) 一种吹风机
CN206815252U (zh) 一种吹风机
CN110905777A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空压机散热降噪箱体
CN101566168B (zh)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CN203866754U (zh) 吹风装置
CN104746458A (zh) 吹风装置
CN107014048A (zh) 风机风道系统及包括其的空气净化机
CN110905778A (zh) 一种升降散热且降噪的空压机箱体
CN207975705U (zh) 排烟装置
CN2481886Y (zh) 离心风机
CN211501080U (zh) 一种进风门结构和干燥风机
CN100371606C (zh) 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
CN207830192U (zh) 一种排气扇
CN202789616U (zh) 轴向离心风机
CN112032104A (zh) 一种可改变方向的离心风轮及其离心风机
CN214945187U (zh) 一种串联式高压离心风机
CN104819132B (zh) 用于无叶风扇的基座及无叶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he new Taiwan China Ya Lu Kaohsiung City No. 30 Lane 296

Patentee after: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Kaohsiung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