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75705U - 排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75705U
CN207975705U CN201820153452.7U CN201820153452U CN207975705U CN 207975705 U CN207975705 U CN 207975705U CN 201820153452 U CN201820153452 U CN 201820153452U CN 207975705 U CN207975705 U CN 207975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turbine
air
fume extractor
fan casing
end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534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渊
汪耀东
张辉
张冀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534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75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75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75705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2337 priority patent/WO201914473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烟装置,排烟装置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最大长度为L;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风机为单吸风机,所述风机的直径为d,其中,d≥0.3L。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排烟装置相对于传统的排烟装置,其风机直径d与进风口L的尺寸之比比较大,在风机转速适当降低的情况下即可完成足够的风量要求,从而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机的工作噪音。另外,由于该风机为单吸风机,其仅会从一侧吸风,这样不会在进风口处产生风量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加进风口负压使得排烟装置吸油烟的效率提高,可以避免油烟的逃逸。

Description

排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吸油烟机主要有欧式顶吸油烟机和侧吸式油烟机。作为吸油烟机动力源的多翼离心风机系统是吸油烟机的关键部件,其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吸油烟效果、噪音等主要性能指标。多翼离心风机的优化设计以及与之匹配的风道结构设计是吸油烟机的关键技术。
相关技术中,欧式顶吸油烟机绝大部分采用了双吸多翼离心风机、前后进风的风道结构,这种风机尺寸较小,叶轮直径尺寸一般小于等于265mm,与吸油烟机整机底部吸油烟口横向尺寸比例较小。
这种传统的油烟机存在以下问题:1、进风口处风量分布不均,中间部位风速较大,两端风速较小,在油烟机工作时,导致两端油烟吸净率较低,油烟容易逃逸,效果较差;2、叶轮直径尺寸与油烟机底部进风口横向尺寸之比较小,需求达到同样风量时导致叶轮转速增加,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相应噪音也会增加;3、双吸叶轮决定了内部风道也分为前后两个风道系统,且前端风道空间较大,风量也对比后端大,导致叶轮内噪音直接向前辐射出来,感知噪音较大,影响消费者的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烟装置,该排烟装置吸油烟效率高,噪音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烟装置,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最大长度为L;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风机为单吸风机,所述风机的直径为d,其中,d≥0.3L。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排烟装置相对于传统的排烟装置,其风机直径d与进风口L的尺寸之比比较大,在叶轮转速适当降低的情况下即可完成足够的风量要求,从而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风机的工作噪音。另外,由于该风机为单吸风机,其仅会从一侧吸风,这样不会在进风口处产生风量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加进风口负压使得排烟装置吸油烟的效率提高,可以避免油烟的逃逸,同时,还可以省略一部分风道,可以简化排烟装置的结构复杂程度,以及可以降低噪音辐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机竖向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机的下方,所述风机从后侧吸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包括:集烟罩、送风通道和风机壳,所述集烟罩和所述风机壳安装于所述送风通道且所述风机壳位于所述集烟罩的上方,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壳内,所述集烟罩的下端和/或所述送风通道的下端构成所述进风口,所述风机壳设置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壳的后端敞开且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机壳的前端不超过所述集烟罩的前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机包括:叶轮和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包括:两个端环和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连接在两个所述端环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端环的外边缘在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方向上超出所述叶片的外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两个所述端环在超出所述叶片的外边缘的超出部分具有在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方向上轴向距离递增的递增段,至少一个所述端环的超出所述叶片外边缘的超出部分设置有向轴向外侧倾斜的扩充边,所述扩充边与所述递增段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包括:风机壳,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壳内,所述风机壳具有进口,所述端环邻近所述进口,所述风机壳或导风圈在围绕所述进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端环延伸的阻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端环设置有扩充边,所述阻流件位于所述进口与所述扩充边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机为单吸多翼离心风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烟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风机叶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烟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和风机壳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壳设置有阻流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和风机壳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和风机壳的正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的示意图;
图9-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的扩充边的四种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排烟装置10;
风道1;进风口11;出风口12;集烟罩13;送风通道14;风机壳15;进口151;阻流件152;
风机2;叶轮21;第一端环211;第二端环212;叶片213;递增段214;扩充边215;扩压空间216;
电机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烟装置10。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烟装置10可以包括:风道1和风机2,风道1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风机2设置于风道1内,而且风机2位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该排烟装置10可以设置于燃气灶的上方,在风机2的作用下,用户炒菜做饭产生的油烟可以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风道1内,然后再通过出风口12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从而可以避免油烟在厨房中扩散。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进风口11的最大长度为L,其中,进风口11的长度方向为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风机2的直径为d,d≥0.3L,其中该直径指的是风机2中的叶轮21的直径,而且风机2为单吸风机2。需要说明的是,在进风口11为非规则形状时,上述的进风口11的最大长度L指的是进风口11两端相距最远的距离,在进风口11为规则形状时,例如,图1所示的矩形形状,上述的进风口11的最大长度L指的是进风口11两端之间的距离。矩形形状的进风口11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罩设其下方的燃气灶,可以具有较好的拢烟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11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其还可以为其他类似的多边形形状。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排烟装置10相对于传统的排烟装置,其风机2直径d与进风口11L的尺寸之比比较大,在叶轮21转速适当降低的情况下即可完成足够的风量要求,从而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风机2的工作噪音。另外,由于该风机2为单吸风机2,其仅会从一侧吸风,这样不会在进风口11处产生风量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加进风口11负压使得排烟装置10吸油烟的效率提高,可以避免油烟的逃逸,同时,还可以省略一部分风道1,可以简化排烟装置10的结构复杂程度,以及可以降低噪音辐射。
可选地,如图1所示,风机2的中心到风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距离相同。如此设置的风机2可以在风道1内有效吸风,可以避免其两侧的风量不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风机2竖向放置。换言之,风机2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如此设置的风机2一方面可以减小排烟装置10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从而可以有利于减少排烟装置10的体积,另一方面还可以有利于其实现单向吸风。
其中,如图3所示,进风口11位于风机2的下方,风机2从后侧吸风。可以理解的是,从进风口11进入的带有油烟的风机2可以先流动至风机2的后侧,然后再通过风机2的后侧吸风口流动至出风口12,最终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如此设置的风机2一方面可以使得风道1内的大部分在风机2后侧流动,可以增加其到用户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弱传到用户的噪音,可以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排烟装置10的整体布置。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风道1包括:集烟罩13、送风通道14和风机壳15,集烟罩13和风机壳15安装于送风通道14,而且风机壳15位于集烟罩13的上方,风机2设置于风机壳15内,集烟罩13的下端和/或送风通道14的下端构成进风口11,风机壳15设置有出风口12,风机壳15的后端敞开,而且风机壳15的后端与送风通道14连通。由此,风道1结构紧凑,整体布局合理,并且集烟罩13的下端和送风通道14的下端能够有效进风。
可选地,如图3所示,风机壳15的前端不超过集烟罩13的前端。这样可以有效限制排烟装置10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可以减少排烟装置10所占据的烹饪空间,而且排烟装置10可以整体容纳在橱柜里,这样可以避免碰到用户的头部。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风机2包括:叶轮21和电机22,电机22驱动叶轮21,电机22安装于风机壳15的前端面。如此设置的风机2结构简单,安装位置可靠。
其中,风机2可以为单吸多翼离心风机2。也就是说,风机2的叶轮21可以为单吸多翼离心叶轮21,此种叶轮21吸风效果好。此种叶轮21具有多个叶片,叶片在叶轮21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风口11设置有进风格栅(图未示出)。进风格栅可以有利于提升进风口11的进风均匀,从而可以提升排烟装置10的排烟性能。
下面再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21。
如图4-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21包括:两个端环和多个叶片213,两个端环分别为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环211和第二端环212,多个叶片213连接在两个端环之间,至少一个端环的外边缘在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方向上超出叶片213的外边缘,需要解释的是,在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方向上,端环的外边缘超出叶片213的外边缘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也就是说,两个端环的外边缘同时在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方向上超出叶片213的外边缘。
如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叶轮21设置于风机壳15内,电机22设置于风机壳15内,而且电机22与两个端环21中的一个传动连接,电机22用于驱动叶轮21转动,两个端环中的一个与电机22通过转动轴连接,当电机22工作时,电机22可以带动叶轮21一起转动,从而可以实现排烟装置10工作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风机壳15具有进口151,端环邻近进口151设置。
一种可选地,风机壳15具有一个进口151,风可以通过进口151进入到风机壳15内,第一端环211邻近进口151设置,电机22与第二端环212固定设置,也就是说,电机22与第二端环212传动连接,可以把电机22的动力传递给叶轮21,其中,上端的端环为第一端环211,下端的端环为第二端环212。
另一种可选地,风机壳15具有上下设置的两个进口151,第一端环211和第二端环212分别邻近上下进口151设置,风可以通过进口151进入到风机壳15内,第一端环211邻近进口151设置,电机22与第二端环212固定设置,也就是说,电机22与第二端环212传动连接,可以把电机22的动力传递给叶轮21,其中,上端的端环为第一端环211,下端的端环为第二端环212。
当排烟装置10工作时,在电机22的驱动下叶轮21高速旋转,气流由进口151进入叶轮21,然后气流经叶片213通过第一端环211和第二端环212之间的扩压空间216,由于端环的外边缘在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方向上超出叶片213的外边缘,这样能够使气流平缓地进入风机壳15中的内腔中,能够减少气流的气动损失,可以提高排烟装置10的工作效率,并且,也可以降低噪音。
由此,通过两个端环和多个叶片213配合,能够减小气动损失,可以提高排烟装置10的工作效率,并且,也可以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两个端环在超出叶片213的外边缘的超出部分具有在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方向上轴向距离递增的递增段214,也就是说,在两个端环超出叶片213的外边缘的部分,第一端环211和第二端环212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这样能够使第一端环211与风机壳15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减小,可以阻止气流通过第一端环211与风机壳15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回流至叶轮21的进口151处,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叶轮21与风机壳15之间的回流泄露,进而可以降低风量损失,提高了气动效率。
具体地,至少一个端环的超出叶片213外边缘的超出部分设置有向轴向外侧倾斜的扩充边215,扩充边215与递增段214相对应,需要解释的是,第一端环211和第二端环212的外边缘分别向叶轮21的轴向外侧翻出,其扩充边215可以为圆弧状、直线状或者其他任意组合形状,最后使得扩充边215的顶部距离未翻边平面的尺寸用字母c表示,c大于0。
其中,如图9所示,扩充边215可以设置为直线型,如图10所示,扩充边215也可以设置为直线型加内圆弧形的组合方式,如图11所示,扩充边215还可以设置为内圆弧形,如图12所示,扩充边215还可以设置为直线型和圆弧形的组合形状,第一端环211和/或第二端环212的两个端环的扩充边215,在风机壳15内部能够使第一端环211和/或第二端环212与风机壳15内壁的实际间隙尺寸减小,可以阻挡空气的回流。
另外,叶轮21的两个端环结构,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而实用新型的,能起到减少气流扩散损失、泄露损失,可以提升气动效率,降低噪音等效果,并且,通过实验数据表明,叶轮21的第一端环211和第二端环212设置有扩充边215,含有该叶轮21的排烟装置10全压效率提升2%以上,噪音降低1.5dB以上。
可选地,风机壳15或者导风圈在围绕进口15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朝向端环延伸的阻流件152,阻流件152可以设置为环状,阻流件152具有阻挡空气回流的效果,可以进一步阻挡空气的回流,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风量泄漏损失。
可选地,端环设置有扩充边215,阻流件152位于进口151与扩充边215之间,这样设置的扩充边215和阻流件152能够更好地阻挡空气从第一端环211与风机壳15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回流至叶轮21的进口151处,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量泄露损失,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排烟装置10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阻流件152的端部与两个端环之间具有间隙,如此设置可以使阻流件152与两个端环的装配更加合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排烟装置10的工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烟装置10,能够减小气动损失,可以提高电器的工作效率,并且,也可以降低电器工作时的噪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最大长度为L;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风机为单吸风机,所述风机的直径为d,其中,d≥0.3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竖向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机的下方,所述风机从后侧吸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集烟罩、送风通道和风机壳,所述集烟罩和所述风机壳安装于所述送风通道且所述风机壳位于所述集烟罩的上方,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壳内,所述集烟罩的下端和/或所述送风通道的下端构成所述进风口,所述风机壳设置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壳的后端敞开且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的前端不超过所述集烟罩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叶轮和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包括:两个端环和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连接在两个所述端环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端环的外边缘在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方向上超出所述叶片的外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环在超出所述叶片的外边缘的超出部分具有在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的方向上轴向距离递增的递增段,至少一个所述端环的超出所述叶片外边缘的超出部分设置有向轴向外侧倾斜的扩充边,所述扩充边与所述递增段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风机壳,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壳内,所述风机壳具有进口,所述端环邻近所述进口,所述风机壳或导风圈在围绕所述进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端环延伸的阻流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环设置有扩充边,所述阻流件位于所述进口与所述扩充边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单吸多翼离心风机。
CN201820153452.7U 2018-01-29 2018-01-29 排烟装置 Active CN207975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3452.7U CN207975705U (zh) 2018-01-29 2018-01-29 排烟装置
PCT/CN2018/122337 WO2019144733A1 (zh) 2018-01-29 2018-12-20 排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3452.7U CN207975705U (zh) 2018-01-29 2018-01-29 排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75705U true CN207975705U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66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53452.7U Active CN207975705U (zh) 2018-01-29 2018-01-29 排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757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0521A (zh) * 2018-01-29 2018-06-1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排烟装置
WO2019144733A1 (zh) * 2018-01-29 2019-08-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排烟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0521A (zh) * 2018-01-29 2018-06-1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排烟装置
WO2019144733A1 (zh) * 2018-01-29 2019-08-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排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78510U (zh) 窗机空调
CN207975705U (zh) 排烟装置
CN108180521A (zh) 排烟装置
CN103486657A (zh) 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WO2021093068A1 (zh) 网罩、风机及油烟机
CN202598697U (zh) 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CN110081006A (zh) 一种多风道耐高温离心风机
CN202598699U (zh) 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CN202082145U (zh) 一种带锯齿形叶片的贯流风轮
CN207507196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2937112A (zh) 抽油烟机的风机蜗壳中间板导叶进风结构
CN207865500U (zh) 一种带有增压翅片的涡轮及包含该涡轮的油烟机
CN102852854A (zh)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斜流风扇
TWI629438B (zh) 廚房抽油煙烹飪設備
CN202883468U (zh)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斜流风扇
CN103486659B (zh) 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CN2756877Y (zh)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离心风机叶轮
CN213656864U (zh) 集成灶
CN207865489U (zh) 具有涡轮增压功能的集成灶
CN206817769U (zh) 一种风速均匀的燃气热水器
CN207004867U (zh) 一种抗台风离心式屋顶风机
CN206905149U (zh) 一种送风设备用的网罩
CN113154496B (zh) 一种旋流器、旋流装置及吸油烟机
CN210197709U (zh) 一种热水器
CN212252775U (zh) 一种低负压、宽广域高效抽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