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5670C - 壳体以及具备该壳体的连接件构造 - Google Patents

壳体以及具备该壳体的连接件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5670C
CN100405670C CNB031466826A CN03146682A CN100405670C CN 100405670 C CN100405670 C CN 100405670C CN B031466826 A CNB031466826 A CN B031466826A CN 03146682 A CN03146682 A CN 03146682A CN 100405670 C CN100405670 C CN 1004056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eper
housing
enclosure body
opening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66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9417A (zh
Inventor
久保司
武田英次
多田浩二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9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9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56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56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01R13/5221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having cable sea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006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coupling part being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duplex wall receptacle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壳体及具备该壳体的连接件构造。壳体保持功能部件,具备壳体本体、在该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收容室、将该部件收容室和外部连通的通道、设在壳体本体上且开闭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形成在壳体上并且收纳呈关闭状态的定位件的定位件收纳部、形成在该定位件收纳部上且与通道连通的定位件开口,该定位件具有挠性的弯曲部和从前端突出的突出部,通过通道将功能部件插入部件收纳室,通过将定位件在弯曲部弯曲,定位件在被收纳于定位件收纳部内的同时,定位件的突出部通过定位件开口,向通道突出,与功能部件的通道侧结合。由此,定位件不向外部突出,可以提高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壳体以及具备该壳体的连接件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例如壳体以及具备壳体的连接件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具备定位件的连接件。这样的连接件,具有例如在壳体上形成的端子收容室、使该端子收容室和外部连通的通道、贯通端子收容室的上部开口部、板状定位件、使该定位件可以自由开闭地保持在开口部上的铰链、设在开口部的边缘部且与插入前述端子收容室的定位件接触的转动支点壁。(例如,特开平9-147954号公报)。
通过该连接件,通过通道将端子插入端子收容室,关闭板状定位件。这样,定位件的中间部分与转动支点壁接触,定位件以该转动支点壁为支点转动,定位件的前端与端子结合。
但是,在上述构成中,在关闭定位件的状态下,定位件的一部分从壳体中突出,难以处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以上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定位件关闭的状态下,定位件不向外部突出的壳体以及具备壳体的连接件构造。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构成。
(1)一种保持功能部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本体;在该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收容室;使该部件收容室和外部连通的通道;设在壳体本体上且开闭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形成在前述壳体本体上并且收纳呈关闭状态的前述定位件的定位件收纳部;形成在该定位件收纳部上且与前述通道连通的定位件开口,该定位件为コ字形,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和从前端突出的突出部,通过前述通道将前述功能部件插入前述部件收容室,通过将前述定位件在弯曲部弯曲,前述定位件被收纳于前述定位件收纳部内的同时,前述定位件的突出部通过前述定位件开口,向前述通道突出,与前述功能部件的通道侧结合。
在这里,作为功能部件,可以举出例如被用于电气连接的端子和具有防水性、密闭性的密封材料。作为功能部件的形状,除了垫圈等的环形以外,还包括指环和钩针那样虽然是环形,但却是不闭合的近似环形。
部件收容室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形成壳体本体的部件收容室的部分上形成开口即可。
通道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矩形、圆形等皆可。另外,通道的轴向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直线形和曲线形等皆可。
定位件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棒状、板状、环状、球状等皆可。另外,定位件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木材、合成树脂等的有机材料、金属等的无机材料皆可。另外定位件可与壳体本体形成一体,也可是分开的。定位件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为单数,也可为复数。根据功能部件和壳体的形状、使用条件、其他条件而适当地确定定位件的个数即可。
作为定位件收纳部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开口部、突起部、平坦部、凸部、凹部,或者由这些部分组合而形成即可。
弯曲部是通过弯曲或折曲,使定位件的基端部分与前端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化。
将功能部件插入部件收容室是包含将功能部件整体收纳于壳体内部和将功能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壳体内部。另外,作为功能部件的收纳状态包含功能部件完全固定和保持游动的嵌合状态。另外作为功能部件的插入方法,可以有利用重力的方法,用手施加外力而压入那样使其移动的方法,用工具和卡具施加机械外力使其移动的方法。
另外在通道和从该通道通过的功能部件之间,也可以有一点间隙。
所谓将定位件收纳于定位件收纳部内,只要使定位件不从壳体本体外面突出即可,不一定要将定位件的整体完全地收纳于定位件收纳部分内。
所谓结合是指将突出部和功能部件物理接触而结合。
根据该发明,使定位件的突出部与功能部件结合,所以可以防止功能部件通过通道向外部飞出,可确实地保持功能部件。并且,由于将定位件收纳于定位件收纳部内,所以可以不使定位件向外部突出,提高使用性能。
(2)上述壳体,前述コ字形的定位件具有两根平行地延伸的框架和连接这些框架的前端的连接框架,前述弯曲部被设在前述定位件的基端一侧。
(3)上述壳体,前述弯曲部可被弯曲成近似直角。
(4)上述壳体,前述定位件收纳部为凹部。
(5)上述壳体,前述定位件通过收纳于前述凹部,而与前述壳体本体的外面相连续。
在此,所谓连续也包括即使定位件的外面和壳体本体的外面之间多少有一些落差,而实质上连续的情况。
(6)上述壳体,具备当关闭前述定位件时与其弯曲部接触的接触部。
在此,接触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锐角、直角和钝角,在其上进行倒角的曲线形状也可。
(7)上述壳体,前述接触部具有规定的曲率。
(8)上述壳体,前述弯曲部在与弯曲方向相反一侧有切口。
(9)一种连接件构造,其具备:具有壳体的插头连接件、插入该壳体内的插座连接件、以及配置在这些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的分界处的功能部件,其特征在于,前述壳体具备壳体本体、在该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收容室、将该部件收容室和外部连通的通道、设在前述壳体本体上且开闭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形成在前述壳体上并且收纳呈关闭状态的前述定位件的定位件收纳部、在该定位件收纳部上形成并与前述通道连通的定位件开口、将在前述壳体本体上形成的前述部件收容室与外部连通的第2通道,该定位件为コ字形,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和从前端突出的突出部,通过前述通道将前述功能部件插入前述部件收容室,通过将前述定位件在弯曲部弯曲,前述定位件在被收纳于前述定位件收纳部内的同时,前述定位件的突出部通过前述定位件开口,向前述通道突出,与前述功能部件的通道侧结合,前述插座连接件被配置在前述第2通道内。
在此,作为连接件构造,除了电气连接件,还有被用于特殊用途的连接件,例如防水连接件。
(10)一种电气器具,其具备:具有壳体的插头连接件、插入该壳体内的插座连接件、以及配置在这些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的分界处的功能部件,其特征在于,前述壳体具备壳体本体、在该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收容室、将该部件收容室和外部连通的通道、设在壳体本体上且开闭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形成在前述壳体上并且收纳呈关闭状态的前述定位件的定位件收纳部、在该定位件收纳部上形成并与前述通道连通的定位件开口、将在前述壳体本体上形成的前述部件收容室与外部连通的第2通道,该定位件为コ字形,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和从前端突出的突出部,通过前述通道将前述功能部件插入前述部件收容室,通过将前述定位件在弯曲部弯曲,前述定位件在被收纳于前述定位件收纳部内的同时,前述定位件的突出部通过前述定位件开口,向前述通道突出,与前述功能部件的通道侧结合,前述插座连接件具有被配置在前述第2通道内的连接件构造。
在此,作为电气器具,可以举出收音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的家电制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件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前述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前述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侧面图。
图4是前述实施方式的壳体的正面图。
图5是图3的A-A′截面图。
图6是图3的B-B′截面图。
图7是前述实施方式的壳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用刚性低的材料形成前述实施方式的定位件时弯曲动作的部分放大图。
图9是表示用刚性高的材料形成前述实施方式的定位件时弯曲动作的部分放大图。
图10是将前述实施方式的定位件插入定位件开口内状态下的壳体的侧面图。
图11是从与图10不同方向看的将定位件插入定位件开口内状态下的壳体的部分截面图。
图12是前述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件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变形例的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件构造1的分解立体图。
连接件构造1是由插头连接件100、与该插头连接件100结合的插座连接件30以及被配置于这些连接件分界处的作为功能部件的密封圈40构成。插头连接件100具备作为壳体的连接件壳体10、被装在该连接件壳体10上的插头接触组件70。
插座连接件30具备插座连接件壳体50和被装在该插座连接件壳体50上的插座接触组件80。
插头接触组件70具备具有防水构造的引线78、在该引线78的前端形成的插头接触部72、在该插头接触部72和引线78的分界部分形成的压接部74、通过该压接部74而被设在引线78一侧的电线端部密封件76。
插座接触组件80具备具有防水构造的引线88、在该引线88的前端形成的插头接触部82、在该插头接触部82和引线88的分界部分形成的压接部84、通过该压接部84而被设在引线88一侧的电线端部密封件86。
图2是连接件壳体10的立体图。图3是连接件壳体10的侧面图。图4是连接件壳体10的正面图。
连接件壳体10如图2~图4所示包含了四角筒形的壳体本体12和连接在该壳体本体12一端侧上的略细的圆筒形套管14。该连接件壳体10具有壳体本体12侧的连接件开口13和套管14侧的电线开口15。在连接件壳体10的内部,从电线开口15插入的插头接触组件70和从连接件开口13插入的插座接触组件80相连接。
在壳体本体12的相互相对的面上,分别形成向面外延伸的定位件16。即,这些定位件16向图2中左右延伸,左右形状相同。以下对左侧的定位件16进行说明,右侧的定位件16也是同样的。
定位件16被一体地设置在壳体本体12上,具有可挠性,用于开闭后述的定位件开口26。定位件16具有两根近似平行地延伸的框架和连接这些框架的前端的连接框架而呈コ字形。突出部18被设在定位件16的前端连接框架上。另外,从定位件16的基端到定位件16的突出部18的长度与从定位件16的基端到定位件开口26的长度相等。
突出部18由板厚较薄的近似矩形的板材形成,与定位件16的框架交叉延伸。该突出部18被插入后述的定位件开口26内。撞杆20被设在突出部18的前端的图2中的左侧。如定位件16关闭而堵塞定位件开口26,则该撞杆20与后述的开口内侧边缘部分27(参照图5)结合,起到防脱的作用。
图5是图3的A-A′截面图。图6是图3的B-B′截面图。图7是壳体本体12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定位件16基端侧的规定位置成为弯曲部37。在该弯曲部37中的与突出部18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切口38。
在壳体本体12上,形成作为收纳定位件16的定位件收纳部的凹部24。该凹部24形成沿壳体本体12的轴向延伸的门形(参照图2)。
在定位件16与壳体本体12的接合部分和凹部24的底面35之间,形成狭缝34。底面35的狭缝34一侧的端部边缘是形成所确定曲率半径地被进行倒角的接触部33。
在凹部24上,形成收纳框架的定位件16的定位件开口26。该定位件开口26向壳体本体12的外侧扩开,使定位件16的突出部18圆滑地进行。定位件开口26的内侧的端部边缘成为开口内侧端部边缘27。
另外,被壳体本体12的凹部24所包围的部分为近似矩形的隆起部22。该隆起部22从凹部24向外侧突出,如图3所示的那样成为沿壳体本体12的外面的形状。在隆起部22上形成朝向连接件开口13侧而逐渐向定位件开口26下降的倾斜部。依靠该倾斜部,在将定位件16插入定位件开口26时,不会挂住而可以顺畅地插入。
在此对定位件16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用刚性低的材料形成定位件16时的弯曲动作的部分放大图。图9是表示用刚性高的材料形成定位件16时的弯曲动作的部分放大图。
最初,定位件16是与壳体本体12的外面垂直的(在图8以及图9中用p表示)。
接下来,从图6中的左侧向定位件16施加外力。于是,在定位件16的外力作用的位置,定位件16自身发生挠曲,相对于定位件16的壳体本体12的接合部分发生弯曲。由此,狭缝34的宽度渐渐变小,定位件16与接触部33接触(在图8以及图9中用q表示)。
然后,如进一步施加外力,则弯曲部37与定位件16的接触部33接触弯曲、应力集中,在该弯曲部37发生弯曲。弯曲的定位件16与凹部24的底面35接触,被收纳在凹部24中(在图8以及图9中用r表示)。由此,在定位件16和底面35之间,形成空隙36。在图8中,由于定位件16的刚性低,形成了多个切口38,所以空隙36变窄。另外,在图9中,由于定位件16的刚性高,所以空隙36变宽。
另外,可以适当地决定狭缝34的宽度和深度。即,将狭缝34的宽度变大而深度变浅的话,可以推迟定位件16的弯曲时机。如将狭缝34的宽度变小而深度变深,则可以提前定位件16的弯曲时机。
另外如加深狭缝34的深度,则根据以接触部33为支点的杠杆原理,为使定位件16弯曲,需要较大的力。相反地,如使狭缝34的深度变浅,则用较小的力即可使定位件16弯曲。
另外,适当地决定切口38的深度、位置和个数即可。
另外,适当地决定接触部33的曲率即可。即,如加大曲率,则可以将弯曲部37比较急剧地弯曲。而如减小曲率,则在可以将弯曲部37平缓地弯曲外,还可以将弯曲部37与接触部33紧密接触,并且可容易地控制弯曲部37的弯曲角度。
如上那样,通过将定位件16收纳于凹部24中,定位件16的突出部18被插入定位件开口26内,隆起部22的外面以及定位件16的外面与壳体本体12的外面连续(参照图11)。
回到图2~图4,在没有设置壳体本体12的定位件16的一个侧面(图2中上侧的面)上、在连接件开口13的附近,形成扩张部28。与该扩张部28相对应,连接件开口13被扩张。
在壳体本体12的内部,形成沿轴向直到连接件开口13的多个槽部57,当将插座连接件插入连接件开口13时,槽部57与插座连接件30的外周面结合,一边防止插座连接件30转动,一边将其向壳体本体12的内部引导。
扩张部28从壳体本体12的侧面看为コ字形。在壳体本体12上被扩张部28包围的部分上,形成连通壳体本体12内部的锁开口29。另外在该锁开口29上未被扩张部28包围的端部边缘为边缘部。该锁开口29和边缘部如后面说明的那样将插入连接件开口13的插座连接件30锁住。另外,在图2中的锁开口29上,可以看到槽部57的一部分。
图10是将定位件16插入定位件开口26内的状态下的连接件壳体10的侧面图。图11是从与图10不同方向看的、在将定位件16插入定位件开口26内的状态下的连接件壳体10的部分截面图。
在壳体本体12,形成作为收容密封圈40的部件收容室的密封圈收容室25和从该密封圈收容室25沿轴向延伸且与外部连通的通道31。另外,在套管14中,形成沿其轴向将密封圈收容室25与外部连通的第2通道32。
另外,定位件开口26被设在夹着通道31且相互相对的位置上,与通道31连通。该定位件开口26比起收容于密封圈收容室25内的密封圈40的连接件开口13侧端部来、还是形成在连接件开口13一侧。
密封圈40与密封圈收容室25的内面相接触,沿密封圈收容室25的内周延伸,截面呈近似环形。对于密封圈40的密封圈收容室25以及通道的按压力,低到可以顺畅地插拔密封圈40的程度为理想。
密封圈40是将橡胶一体地形成圆筒形,具有柔软性。密封圈40的内周面从中央向两端侧扩张。密封圈40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在内周面及外周面上形成多个环形的凹凸。作为密封圈40所用的橡胶,可以有NBR和硅系橡胶,但是渗油材料更为理想。
密封圈40例如通过从壳体本体12的连接件开口13一侧用压入卡具压入,而被配置在密封圈收容室25内。
如关闭定位件16,将具有撞杆20的突出部18插入定位件开口26内,则该撞杆20与开口内侧边缘部27结合。由此,维持定位件16的闭锁状态。同时,如图11所示的那样,突出部18向壳体本体12的通道31突出,与密封圈40的连接件开口13一侧的端面结合,防止密封圈40从密封圈收容室25脱落。这时,密封圈40和突出部18的接触压力高到可以防止密封圈40的脱落、可充分结合的程度为理想。该接触压力当然可以由定位件16的突出部的突出尺寸和形状等的关系决定。
在图12中,表示插座连接件30的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立体图。
插座连接件壳体50为筒状,具有插入了插座接触组件80的电线开口51和其相反一侧的连接件开口55。
插座连接件壳体50在连接件开口55一侧具有连接件防水密封部53。如将该插座连接件壳体50插入连接件壳体10,虽未被图示,但由密封圈收容室25和连接件防水密封部53夹着密封圈40。
插座连接件壳体50在电线开口51侧具备弹簧部件59。该弹簧部件59从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电线开口51一侧向连接件开口55一侧,沿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外周面延伸。在弹簧部件59的前端,形成隆起部58。依靠弹簧部件59的弹性变形,而使隆起部58向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外周面的面外方向具有弹压力。
在隆起部58的连接件开口55一侧,形成向连接件开口55逐渐下降的倾斜面。在隆起部58的电线开口51一侧,形成相对于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外周面垂直的台阶形端面。
在插座连接件壳体50的外周面上,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突起部56。这些突起部56与连接件壳体10的槽部57结合。由此,在可防止插座连接件壳体50与连接件壳体10相互转动的同时,可以引导插座连接件的插入。
如将插座连接件壳体50插入连接件壳体10,则隆起部58沿连接件壳体10的扩张部28移动,开始从锁开口29露出。更深地插入的话,隆起部58的台阶形端面与锁开口29的边缘部分结合。由此,可以确实地防止插座连接件30的脱落。
一边参照图1,一边说明组装以上连接件构造1的顺序。首先,将插头接触组件70插入连接件壳体10的电线开口15内,形成插头连接件100。接下来,将插座接触组件80插入连接件壳体50的电线开口51内,形成插座连接件30。
接下来,在插座连接件上装有密封圈40的状态下,将插座连接件30插入连接件壳体10的连接件开口13内。然后,关闭定位件16,将突出部18插入定位件开口26内,保持密封圈40。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达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和改良包括在本发明内。另外,在以下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主要部件加注相同符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在图13中,表示涉及本发明变形例的连接件壳体190。连接件壳体190在定位件196为1个这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即,壳体本体12为近似正方体的形状。定位件196被可以开闭地设在壳体本体12的一个侧面上。在壳体本体12上,形成凹部180,如果关闭定位件196,则该定位件196与壳体本体12接触。在凹部180上,形成插入定位件196的突出部18的定位件开口184。
在壳体本体12的内部,形成未图示的部件收容室,形成从该部件收容室连通在壳体本体12的一个端面上形成的连接件开口188的通道。
根据本变形例,将作为功能部件的接触件插入接触件开口188内后,配置于部件收容室内。然后,如关闭定位件196,则定位件196的突出部18被插入定位件开口184内,该突出部18与接触件结合而被保持。
通过本发明的壳体以及具备壳体的连接件构造,可以有以下的效果。
由于使定位件的突出部与功能部件结合,所以可以防止功能部件通过通道向外部飞出,可确实地保持功能部件。另外,这时由于将定位件收纳于定位件收纳部分内,所以定位件不向外部突出,可以提高使用性能。

Claims (10)

1.一种保持功能部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本体;在该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收容室;使该部件收容室和外部连通的通道;设在壳体本体上且开闭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形成在所述壳体本体上并且收纳呈关闭状态的所述定位件的定位件收纳部;形成在该定位件收纳部上且与所述通道连通的定位件开口,
该定位件为コ字形,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和从前端突出的突出部,
通过所述通道将所述功能部件插入所述部件收容室,通过将所述定位件在弯曲部弯曲,所述定位件被收纳于所述定位件收纳部内的同时,所述定位件的突出部通过所述定位件开口,向所述通道突出,与所述功能部件的通道侧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具有两根平行地延伸的框架和连接这些框架的前端的连接框架,所述弯曲部被设在所述定位件的基端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可被弯曲成近似直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收纳部为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通过被收纳在所述凹部中而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外面相连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具有当关闭所述定位件时与其弯曲部相接触的接触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具有规定的曲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的弯曲部在与弯曲方向相反侧具有切口。
9.一种连接件构造,其具备:具有壳体的插头连接件、插入该壳体内的插座连接件、以及配置在这些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的分界处的功能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壳体本体、在该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收容室、将该部件收容室和外部连通的通道、设在所述壳体本体上且开闭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形成在所述壳体上并且收纳呈关闭状态的所述定位件的定位件收纳部、形成在该定位件收纳部上并与所述通道连通的定位件开口、将在所述壳体本体上形成的所述部件收容室与外部连通的第2通道,
该定位件为コ字形,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和从前端突出的突出部,
通过所述通道将所述功能部件插入所述部件收容室,通过将所述定位件在弯曲部弯曲,所述定位件被收纳于所述定位件收纳部内的同时,所述定位件的突出部通过所述定位件开口,向所述通道突出,与所述功能部件的通道侧结合,
所述插座连接件被配置在所述第2通道内。
10.一种电气器具,其具备:具有壳体的插头连接件、插入该壳体内的插座连接件、以及配置在这些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的分界处的功能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壳体本体、在该壳体本体内部形成的部件收容室、将该部件收容室和外部连通的通道、设在壳体本体上且开闭定位件开口的定位件、形成在所述壳体上并且收纳呈关闭状态的所述定位件的定位件收纳部、在该定位件收纳部上形成并与所述通道连通的定位件开口、将在所述壳体本体上形成的所述部件收容室与外部连通的第2通道,
该定位件为コ字形,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和从前端突出的突出部,
通过所述通道将所述功能部件插入所述部件收容室,通过将所述定位件在弯曲部弯曲,所述定位件被收纳于所述定位件收纳部内的同时,所述定位件的突出部通过所述定位件开口,向所述通道突出,与所述功能部件的通道侧结合,
所述插座连接件具有被配置在所述第2通道内的连接件构造。
CNB031466826A 2002-07-11 2003-07-11 壳体以及具备该壳体的连接件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56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03257A JP4031957B2 (ja) 2002-07-11 2002-07-11 リテーナ付きハウジング構造
JP2002203257 2002-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9417A CN1479417A (zh) 2004-03-03
CN100405670C true CN100405670C (zh) 2008-07-23

Family

ID=31709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668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5670C (zh) 2002-07-11 2003-07-11 壳体以及具备该壳体的连接件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031957B2 (zh)
KR (1) KR100975187B1 (zh)
CN (1) CN100405670C (zh)
TW (1) TWI2396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48908Y1 (ko) * 2008-04-17 2010-06-29 주식회사 크레스타 적산전력계 학습교구
DE102009056972A1 (de) * 2009-12-07 2011-06-09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Elekrischer Steckkontakt
KR102171554B1 (ko) * 2018-10-26 2020-10-29 ㈜알파오 커넥터하우징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넥터
JP7476705B2 (ja) * 2020-07-27 2024-05-01 I-Pex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および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7954A (ja) * 1995-11-29 1997-06-06 Yazaki Corp 端子押し込みリテーナ付コネクタ
JPH118004A (ja) * 1997-06-18 1999-01-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2000082523A (ja) * 1998-09-04 2000-03-21 Kansei Corp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2158057A (ja) * 2000-11-17 2002-05-3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
JP2002184506A (ja) * 2000-12-15 2002-06-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1670U (zh) * 1985-09-20 1987-03-31
JPS6282575U (zh) * 1985-11-13 1987-05-26
JPH0353433Y2 (zh) * 1986-01-21 1991-11-21
JPS648004A (en) * 1987-06-30 1989-01-12 Takako Ota Shaping method for ornament
JPH0236179U (zh) * 1988-08-31 1990-03-08
JP3278366B2 (ja) * 1996-11-27 2002-04-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組立体の製造方法及び二重係止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0012141A (ja) * 1998-06-23 2000-01-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7954A (ja) * 1995-11-29 1997-06-06 Yazaki Corp 端子押し込みリテーナ付コネクタ
JPH118004A (ja) * 1997-06-18 1999-01-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2000082523A (ja) * 1998-09-04 2000-03-21 Kansei Corp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2158057A (ja) * 2000-11-17 2002-05-3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
JP2002184506A (ja) * 2000-12-15 2002-06-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9417A (zh) 2004-03-03
JP2004047277A (ja) 2004-02-12
JP4031957B2 (ja) 2008-01-09
TW200414620A (en) 2004-08-01
KR20040007288A (ko) 2004-01-24
KR100975187B1 (ko) 2010-08-10
TWI239692B (en) 2005-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7486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compliant cable strain relief element
US777123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15256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silient arm configured in fixed ended beam manner formed on metal shell
JP4030954B2 (ja) レセプタクル電気コネクタ
US2007014189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0749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xcellent waterproof property
JP2015201381A (ja) コネクタ
WO2012153472A1 (ja)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このコネクタ端子を含むカードエッジ型コネクタ
EP1770829A1 (en) Connector
JP201818140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6910916B2 (en) Connector
KR102043206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5697819A (en) Connector with rear holder
JP2012520541A (ja) コネクタ
JP5180267B2 (ja) コネクタ
CN100405670C (zh) 壳体以及具备该壳体的连接件构造
US10790599B2 (en) Connector
KR200432451Y1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KR100577130B1 (ko) 전기 청소기용 호스
CN109390738B (zh) 连接器
JP2012069365A (ja) 電子装置
JP6814051B2 (ja) コネクタ
JP2020126826A (ja) 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KR20090073779A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KR20100008653A (ko) 리셉터클터미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35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635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7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