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0051C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0051C
CN100380051C CNB028262832A CN02826283A CN100380051C CN 100380051 C CN100380051 C CN 100380051C CN B028262832 A CNB028262832 A CN B028262832A CN 02826283 A CN02826283 A CN 02826283A CN 100380051 C CN100380051 C CN 1003800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aforementioned
pipeline
heating devic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262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8186A (zh
Inventor
上仲生泰
那须唯
岩本雅之
安藤有司
桥本隆司
入江敏之
有田彻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4008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9434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4008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9434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070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30204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08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8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00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00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07Removing cooking fumes from oven cavities
    • F24C15/2014Removing cooking fumes from oven cavities with means for oxidation of cooking fu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32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 F24C15/322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C15/325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electrically-he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加热室外的送风机吸入加热室中的空气,并送出到上管道及横管道中。进入到上管道的气流被上加热器加热而从上吹出口回流到加热室中,在上管道中配置由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所加热的催化剂块,分解气流中所含有的油烟或香物质。在上管道的内壁面上实施催化剂涂饰,增强油烟或香物质的分解性能。横管道与上管道的构造相同。上管道及横管道的剖面内的上加热器及横加热器的发热量分布与管道剖面内的风量分布一致地被设定为风量大的一侧发热量大。催化剂块也偏向管道剖面内的前述加热器的发热量大的一侧地进行设置。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热风来对被烹调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电热对流烘箱、热气撞击方式烘箱等,在放入了被烹调物的加热室中形成热风的循环气流来对被烹调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器已被公知或使用。在文献中,在实公平6-23841号公报、特开平9-145063号公报、特开平11-166737号公报、特开2000-329351号公报、特开2001-311518号公报等中能够见到热风循环方式加热烹调器的例子。此外,在特表平9-503334号公报中能够见到热气撞击方式加热烹调器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在特开2001-311518号公报中所述的加热烹调器也在向加热室中送风的管道上配置有加热器。
在此,基于图33及图34来说明成为本申请的发明的前提的热风循环方式加热烹调器的构造。图33是加热烹调器的正视图,图34是其垂直剖视图。
加热烹调器1具有长方体状的箱体10。在箱体10的内部设置有长方体状的加热室11。加热室11的上下由顶板壁12及底面壁13构成。内侧壁14、左内侧壁15、右内侧壁16构成了加热室11的四周中的三方。四周中的剩余一方由开闭自如的门17构成。在门17及加热室11的各壁部上实施隔热处理。
如上所述,通过壁与门而包围了六个面的加热室11具有的内部尺寸为:高度230mm、宽度408mm、内深345mm。另外,本说明书中所出现的尺寸、速度、温度等的数字仅表示一个优选例,发明的范围不受此限。
在内侧壁14的外侧设置送风装置20。送风装置20在风扇罩21中配置了离心风扇22。通过后述的可正反转型马达来使该离心风扇22正反地旋转。风扇罩21是2方向分路型,具有上排出口23及横排出口24。上排出口23与设于顶板壁12的外侧的上管道25连接。横排出口24与设于左内侧壁15的外侧的横管道26连接。
上管道25具有朝向加热室11开口的上吹出口30。横管道26具有朝向加热室11开口的横吹出口31。在内侧壁14上设置有送风装置20的吸入口32。上吹出口30由直径11mm的筒状小孔的集合构成。横吹出口31和吸入口32由直径5mm的小孔的集合构成。
如图34所示,在上管道25中配置有上加热器40。在横管道26中配置有横加热器41。在右内侧壁16的外侧配置有高频加热装置42及控制部43,所述高频加热装置42辅助由上加热器40及横加热器41所进行的加热,所述控制部43进行加热烹调器1整体的运转控制。右内侧壁16的外侧前表面成为相对于控制部43输入指示的操作面板44(参照图33)。
在底面壁13上配置有用于载置被烹调物的转台50。在转台50上根据被烹调物的种类而载置有烤架或搁物架等的支承机构。51是转台驱动马达。
加热烹调器1的动作如下。首先,打开门17。然后,在转台50上载置从烤架或搁物架等的支承机构选出的适合被烹调物的种类的机构。在该支承机构上直接或在装入容器的状态下放置被烹调物。其后,关闭门17。
在关闭门17后,从操作面板44来输入烹调条件。控制部43基于所输入的烹调条件,从预先程序化的多个烹调方法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然后,控制部43驱动送风装置20、上加热器40、横加热器41、高频加热装置42、及转台驱动马达51,开始加热烹调。
例如,在制作烤鸡肉的情况下,在转台50上设置烤架,在其上放置肉块。关闭门17,从操作面板44所显示的菜单中选择“烤鸡肉”。于是,控制部43使得送风装置20、上加热器40、横加热器41、高频加热装置42、及转台驱动马达51在“烤鸡肉”烹调模式下工作。
上加热器40的电功率为1700w,横加热器41的电功率为1200w。从上吹出口30与横吹出口31中分别吹出出口温度为300℃以上的热风。控制部43控制送风装置20,使得从上吹出口30吹出的风速为65km/h以上,从横出口31吹出的风速为30km/h以下。转台50的转速被设定为6rpm。
在上述情况下,形成向被烹调物吹附高速热风的热气撞击方式加热烹调,肉块高速地被烹调。加热室11中的温度被自动地调整为通过操作面板44而输入的设定温度。设定温度的上限为300℃。
接着,说明制作松糕的情况。在转台50上设置搁物架。然后,在转台50上及搁物架上分别放置蛋糕的原始材料。关闭门17,从操作面板44所显示的菜单中选择“松糕”。于是,控制部43使得送风装置20、上加热器40、横加热器41、高频加热装置42、及转台驱动马达52在“松糕”烹调模式下工作。转台50的转速保持6rpm不变。
这次,控制部43控制送风装置20,使得从上吹出口30吹出风速为30km/h以下的热风,从横出口31吹出风速为40km/h以下的热风。在这种情况下,形成2级热风循环方式加热烹调,放置于转台50之上及搁物架之上的蛋糕的原始材料被分别加工成暄腾腾的松糕。从上方吹压的热风是低速的,不会压坏正在膨胀的蛋糕原始材料。
在加热烹调中,有时也分别单独地使用热风与高频,有时也同时产生热风与高频,利用其共同作用来进行加热。根据烹调程序或使用者的选择,来大致区分使用热风或高频的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
上述加热烹调器1通过调节送风装置20的吹出风量比率、风量本身、及风速,此外通过调节上加热器40及横加热器41的发热量及高频加热装置42的输出,能够对应各种的被烹调物及各种的烹调方法。
若用上述加热烹调器1来进行加热烹调,则从被烹调物上升起油脂或香气物质。油脂变为油烟而污染加热室或管道的内部。此外,附着在被烹调物上而损害被烹调物的味道。香气物质也暴露在高温下而变质。变质了的香气物质若附着在被烹调物上,则损害被烹调物的味道。
因此,一直以来,有人提出通过催化剂来分解油烟或香气物质。例如,在特开平4-62324号公报中记载有,在加热食品的容器内配置了除臭催化剂与催化剂加热机构的构成。在特表2000-510568号公报中记载着具有催化剂转换器的再循环式烹调烘箱。此外,在特开平10-202112号公报中记载有在内部涂饰上设置了催化剂保护膜的加热烹调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能够充分地发挥催化剂的功能,而高效地分解油烟及香气物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加热烹调器。该一种加热烹调器,在加热室内设置有热风的吹出口与吸入口,在加热室外设置有形成前述热风的送风机与热源,从而在加热室内形成热风的循环气流,通过该循环气流来进行被烹调物的加热烹调,在将热风导向所述吹出口的管道中配置有催化剂块及热源,所述催化剂块对从前述被烹调物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所述热源加热该催化剂块,并且前述热源与前述催化剂块的多个面对置地进行设置,并且在前述催化剂块的多个面中,1个面是朝着循环气流吹来的方向的面,其它的1个面是与循环气流吹来的方向相反一侧的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在加热室内设置有热风的吹出口与吸入口,在加热室外设置有形成前述热风的送风机与热源,从而在加热室内形成热风的循环气流,通过该循环气流来进行被烹调物的加热烹调,在将热风导向所述吹出口的管道内配置有催化剂块及热源,所述催化剂块对从前述被烹调物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所述热源加热该催化剂块,前述催化剂块以与管道内壁面隔开间隔的形式进行安装,在前述管道的内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涂覆了对从前述被烹调物所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的催化剂涂层。
加热烹调器在加热室内设置有热风的吹出口与吸入口,在加热室外设置有形成前述热风的送风机与热源,从而在加热室内形成高温的循环气流,通过该循环气流来进行被烹调物的加热烹调。在所述加热烹调器中,在向所述吹出口的引导热风的管道中配置有催化剂块及热源,所述催化剂块对从前述被烹调物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所述热源加热该催化剂块。前述热源与前述催化剂块的多个面对置地设置。根据该构成,催化剂块从多个方向接受放射热,快速达到催化剂发挥作用的温度。由此,能够从较早阶段发挥催化剂的功能。
又,在前述催化剂块的多个面中,由于1个面为朝着循环气流吹来的方向的面,所以由热源加热的循环气流穿过催化剂块中,催化剂块从内外被加热而快速地达到催化剂发挥作用的温度。除此之外,前述热源所对置的前述催化剂块的多个面中,朝着循环气流吹来的方向的面之外的1个面是与其相反一侧的面,所以循环气流不仅加热直接吹压的面,也加热其相反一侧的面,无论位于气流的上游一侧还是下游一侧,都能够使催化剂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前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即,通过安装件而将前述催化剂块保持为不与前述管道的内壁面不接触。根据该构成,催化剂块不会与管道内壁面接触,催化剂块所带有的热量不会扩散到导管的壁上。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前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即,前述安装件安装在设于前述管道上的催化剂更换开口的盖上。根据该构成,若卸下盖子,则将安装件取出到管道外。由此,能够容易地更换催化剂块。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在加热室内设置有热风的吹出口与吸入口,在加热室外设置有形成前述热风的送风机与热源,从而在加热室内形成高温的循环气流,通过该循环气流来进行被烹调物的加热烹调。在所述加热烹调器中,在向前述吹出口引导热风的管道的内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实施了对从前述被烹调物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的催化剂涂饰。根据该构成,在热风穿过管道期间,通过催化剂涂饰将从被烹调物产生的物质分解。因此,即使在催化剂设置面积受到制约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管道的内壁面来确保催化剂与气流的接触面积。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在加热室内设置有热风的吹出口与吸入口,在加热室外设置有形成前述热风的送风机与热源,从而在加热室内形成高温的循环气流,通过该循环气流来进行被烹调物的加热烹调。在所述加热烹调器中,在向所述吹出口引导热风的管道内配置有催化剂块及热源,所述催化剂块对从前述被烹调物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所述热源加热该催化剂块。前述催化剂块以与管道内壁面隔开间隔的形式安装。在前述管道的内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实施了对从前述被烹调物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的催化剂涂饰。根据该构成,催化剂涂饰补充催化剂块的功能,进行高水平的分解。
若做成以下构成:设置催化剂块,以使在整个面上堵塞管道,则管道的通气阻力变大。这会导致以下后果:热风的风量减少或要维持风量就需要更高性能的送风机。若做成在催化剂块与管道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的构造就没有上述那样的问题。这样,即使做成气流穿过催化剂块与管道内壁面之间的间隙的构造,因为由管道内壁面的催化剂涂饰来分解该气流中的物质,所以能够确保高水平的分解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前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即,实施前述催化剂涂饰的面是凹凸面。根据该构成,能够增加催化剂涂饰面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分解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前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即,在前述管道的内壁面上形成有波状的凹凸。构成前述凹凸的斜面构成为:朝向气流吹来的方向的斜面较长,朝着与之相反方向的斜面较短。根据该构成,能够高效地使气流与催化剂涂饰面接触,显著提高分解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前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即,以沿着气流而形成的棱纹形状或槽形状来构成凹凸形状。根据该构成,在能够增加催化剂涂饰面与气流的接触面积的基础上,气流的流速也不会降低。因此,即使热风的风量较多也能够确保高水平的分解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前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即,为了调整朝着前述吹出口的气流,在设于前述管道内的调风板上实施了前述催化剂涂饰。根据该构成,气流可靠地接触催化剂涂饰,能够可靠地发挥催化剂的功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在加热室壁上设置有热风的吹出口与吸入口,在前述加热室外设置有送风装置与管道,所述送风装置从前述吸入口吸入空气,所述管道将从该送风装置排出的空气导入前述吹出口,且通过内置的加热器来加热空气;从而在前述加热室内形成热风循环来进行被烹调物的加热烹调。在所述加热烹调器中,在上述管道内配置了对从上述被烹调物所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的催化剂块,并且将该管道剖面中的前述加热器的发热量分布设定为与其剖面内的风量分布一致,风量大的一侧发热量大。根据该构成,催化剂块被穿过管道的热风迅速加热,能从较早的阶段发挥催化剂的功能。而且,相对于流过管道剖面内的空气,对于风量大的一侧给予与其一致的热量。由此,风量与发热量适当地分配,空气被高效地加热。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前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即,前述管道在中间具有弯曲部。在该弯曲部或其下游配置前述加热器时,设定加热器的发热量,以使弯曲部的外周一侧发热量大。根据该构成,对于流过管道的弯曲部的外周一侧的大风量的空气,给予与该风量一致的热量。因此,在具有弯曲部的管道中,风量与发热量适当地分配,空气被高效地加热。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前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即,偏向前述管道剖面内的前述加热器的发热量大的一侧地设置前述催化剂块。根据该构成,催化剂块的温度快速地上升,且被维持在高温。因此,能够充分地发挥催化剂的功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下所述地构成前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即,以前述加热器的发热量大的一侧的管道内壁作为前述催化剂块的安装部位。根据该构成,在直接的热放射的基础上再加上穿过管道壁的热传导,催化剂块被高效地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型垂直剖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模型水平剖视图。
图3是催化剂块及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热风通过催化剂块中的状况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催化剂块的安装状况的主要部分正视图。
图6是催化剂块安装件的立体图。
图7是与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5相同的主要部分正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3实施方式的催化剂块部的立体图。
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安装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4实施方式的安装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5实施方式的安装件的立体图。
图12是与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6实施方式的图5相同的主要部分正视图。
图13是第6实施方式的安装件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7实施方式的安装件的立体图。
图15是与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8实施方式的图5相同的主要部分正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9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0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1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2实施方式的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3实施方式的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21是由图20中椭圆A所包围部位的放大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4实施方式的模型水平剖视图。
图23是沿着图22的B-B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与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5实施方式的图23相同的局部剖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6实施方式的模型垂直剖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7实施方式的模型垂直剖视图。
图27是第17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模型水平剖视图。
图28是表示横加热器与催化剂块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局部立体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8实施方式的正视图,是用透视图法表现的图。
图30是第18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9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20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3是现有技术的加热烹调器的正视图,是用透视图法表现的图。
图34是上述现有技术的加热烹调器的垂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6、及图33~34来说明本发明加热烹调器的第1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具有图33及图34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的构造作为基本构造,在该基本构造上附加了以下说明的构成要素。在第2实施方式以后的说明中,对于已述的构成要素直接标注以前使用过的标记,只要不妨碍理解就省略其说明。
如图1或图2所示,在加热烹调器1的上管道25中配置有催化剂块70。配置催化剂块70的部位是即使在上管道25中也处于上游的部位。催化剂块70的形状如图3所示。即,具有将多个筒状通气口72堆积成蜂窝状的长方体形状的载体块71,在该载体块71上载持了催化剂。使用堇青石蜂窝状物或不锈钢的波纹蜂窝状物作为载体块71。可以使用电镀了铝与锌的合金的钢板即铝锌钢板或者在铝锌钢板上进行了铬酸盐处理的材料作为载体的基材。
使用铂或钯等贵重金属类材料、或MnO、MnO2、Mn钙钛矿等锰类物质作为催化剂。在将催化剂载持于载体块71时,根据载体块71的材质不同而采用涂饰或含浸的方法。
催化剂块70需要在催化剂发挥功能的温度区间内使用。因此,设置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来作为对催化剂块70进行加热的热源。作为热风形成用的主热源的上加热器40兼用作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在第1实施方式中,上加热器40由护套加热器构成,将该护套加热器的一部分引绕在催化剂块70的周围来作为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
催化剂块70配置成使气流通过筒状通气口72中,即,使块整体的长度方向与气流垂直。图4示出了该状况。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成形为:与这样地配置的催化剂块70的、气流中的上游一侧的面及下游一侧的面对置。换言之,成形为从前后夹着催化剂块70的形式。
催化剂块70利用图6所示形状的金属制安装件80,以与上管道25的内壁面隔开间隔的形式安装。安装件80是将金属薄板弯曲成形后所得的部件。安装件80在正面形状为门形的框部81两侧具有向外突出的接地支承部82。在框部81的正表面一侧及背面一侧,设有其形状为朝向框部81的内部弯曲的突出边缘部83。因为具有突出边缘部83,所以插入至框部81中的催化剂块70不会在前后方向上脱落。另外,为了防止由于突出边缘部83而使催化剂块70的通气面积减少,所以突出边缘部83的宽度做得尽可能地窄。
如图5所示,若将催化剂块70插入到框部81中,则催化剂块70的上表面及左右侧面与框部81的内表面产生面接触。切立片84维持该状态,所述切立片84以朝着与接地支承部82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方式从框部81切出。如图5所示,由于切立片84支撑催化剂块70的底面,所以催化剂块70距离应安装它的面稍稍靠上一点。
如图5所示,保持着催化剂块70的安装件80设置在上管道25中,以使接地支承部82与上管道25的底面(即,加热室11的顶板壁12的上表面)接触。通过未图示的螺纹件将接地支承部82螺纹固定在顶板壁12上,固定安装件80本身及催化剂块70。安装件80在上管道25的内壁面中,不与成为安装件的安装面的内壁面(顶板壁12的上表面)以外的内壁面接触。催化剂块70被保持为与顶板壁1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所产生的热量不仅加热催化剂块70,也加热穿过上管道25的气流。用上加热器40对被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所加热的气流进行进一步加热,得到所希望的温度。
在上管道25的内壁面上,从催化剂块70的下游附近开始实施催化剂涂饰74(参照图1)。催化剂涂饰74是指在涂膜成分中含有与载持于催化剂块70的催化剂种类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催化剂。
在横管道26的内部也设置催化剂块与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与上管道25的情况相同,由护套加热器构成作为热风形成用的主热源的横加热器41,将该护套加热器的一部分引绕在催化剂块的周围来作为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横管道26的催化剂块也被与安装件80相同的安装件固定。固定有安装件的是左内侧壁15。
在横管道26的内壁面上也从催化剂块70的下游附近开始实施与上管道25相同的催化剂涂饰。
在图1中,60是被烹调物,61是在转台50上支承被烹调物60的烤架。
第1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的作用如下。若开始加热烹调,则空气从加热室11被吸入到送风机20中,送入到上管道25及横管道26中。进入了上管道25中的气流被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及上加热器40加热,成为热风并从上吹出口30吹出。进入了横管道26中的气流被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及横加热器41加热,成为热风并从横吹出口31吹出。
通过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及上加热器40的发热,催化剂块70被加热。催化剂块70通过从上游一侧及下游一侧接收的放射热以及穿过内部的热风带来的热量,被加热到催化剂可良好地起作用的温度(310℃~600℃)。催化剂涂饰74也通过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及上加热器40的放射热以及穿过上管道25中的热风带来的热量,被加热到催化剂可良好地起作用的温度(200℃~400℃)。在横管道26中也同样地加热催化剂块与催化剂涂饰。
吹入到加热室11内的热风对被烹调物60进行加热。从被加热的被烹调物60上升起油烟或香气物质。油烟或香气物质混合于热风中,并从吸入口32而被吸入送风机20中,送出到上管道25及横管道26中。
进入到上管道25中的油烟或香气物质在穿过催化剂块70时被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不分解就直接穿过催化剂块70的油烟或香气物质、或者穿过催化剂块70与上管道25的内壁面间的间隙的油烟或香气物质朝向上吹出口30而进入上管道25中,在此过程中接触催化剂涂饰74,从而被分解。进入横管道26内的油烟或香气物质也同样地被催化剂块及催化剂涂饰所分解。
因此,从上吹出口30及横吹出口31吹出的热风分别可以大幅减少油烟或香气物质,很少会污染被烹调物60或损害味道。也很少污染加热室11及送风机20。
以下,说明与上述加热烹调器1不同的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第11实施方式都涉及催化剂块70的安装件的形状、构成或其安装方法。第2实施方式~第11实施方式虽然对于上管道25一侧的安装件80其适用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除了特别涉及到空间内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之外,也适用于横管道26一侧的安装件。
图7表示第2实施方式。安装件80的安装部位不是顶板壁12的上表面,而是上管道25的顶面。根据该构成,催化剂块70由于自重而自然地落入框部81的底部,而与上管道25的顶面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省略切立片84。
图8及图9表示第3实施方式。在安装件80的一方的接地支承部82上一体地设有加热器保持部85,所述加热器保持部85支承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的中间的弯曲部。加热器保持部85将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嵌入设于缘部的卡合凹部86中,将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保持为不与催化剂块70接触。
如前所述,安装件80由热的良导体的金属构成。框部81面接触着催化剂块70的上表面及左右侧面。因此,如图9所示,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产生的热量从加热器保持部85传递到框部81,进而传递到催化剂块70。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催化剂块70的加热。
图10表示第4实施方式。改变了安装件80的加热器保持部85的位置。在第3实施方式中,加热器保持部85是在安装件80中安装于上管道25上的片、即一体地形成设于接地支承部82上。这样,从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传来的热量易于逃逸到上管道25的壁上。因此,将加热器保持部85一体地形成设置在接地支承部82以外的片上,在图10的例中,设置在与催化剂块70的侧面面接触的片上。由此,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产生的热量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到催化剂块70。
安装件80也接收催化剂加热的加热器73及上加热器40的红外放射。从有效地加热催化剂块70的观点出发,希望安装件80易于吸收放射热,换言之,希望其易于吸收红外线。于是,只好以牺牲金属原有的光泽亮度的方式使用安装件80。
即,作为构成安装件80的金属材料,选择以下材料:由于给予一定程度的热量而使反射变缓、或者色调变得更暗的材料。可以在安装件80的加工阶段中加热来使其变色,或者通过加热烹调器1的使用而加热安装件80来使其变色。
作为金属材料的一例,能够列举不锈钢SUS304(基于日本工业标准的不锈钢的品种标记)。该钢材料伴随着将催化剂块70加热到催化剂良好地起作用的温度(310℃~600℃),不锈钢失去原有的光亮而变化为不同的色调。因为即便如此也具有耐腐蚀性,所以适合本发明的目的。
也可以进行进一步提高安装件80的红外线吸收系数的处理。在图11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件80上实施了黑、褐、绿的暗色的涂饰87。由此,安装件80更加良好地吸收放射热,提高催化剂块70的加热效率。另外,在与催化剂块70面接触的部位、或在与上管道25的底面接触的部位上不进行涂饰也可以。
图12及图13表示第6实施方式。虽然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地在上管道25的顶面上安装有安装件80,但是其特征在于在其接地支承部82与上管道25之间设置了热隔断部90。另外,尽管称作“热隔断”,但是要完全地阻断热的流动是不可能的。在此,“热隔断”的概念中含有“热传导的降低”的意义。
通过形成设置在接地支承部82上的突起91来构成第6实施方式的热隔断部90。通过深拉深加工可得到突起91。通过用突起91来接触上管道25的内壁面,安装件80与上管道25内壁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从安装件80向上管道25的壁的热传导受到限制,安装件80所接收的热量的更多部分传递到催化剂块70上。
突起91可以不设于接地支承部82上,而是设于上管道25上。或者,可以在接地支承部82与上管道25双方上设置突起,并使其对合。
图14表示第7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在安装件80上设有热隔断部90。第7实施方式的热隔断部90在紧靠接地支承部82上方的框部81的垂直部上设置透孔92,减小该部位的截面积,较多的热量不会传递到接地支承部82上。
可以取代透孔92,而在框部81的边缘上设置切口来构成热隔断部90。
图15表示第8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上管道25的一部分上形成设置催化剂更换开口100,从上管道25的外侧用盖101来覆盖该催化剂更换开口100。通过螺纹固定等将盖101固定在上管道25上。在该盖101的内表面上安装有保持了催化剂块70的安装件80。
盖101由金属薄板形成,在周缘上设有弯曲部102。因为弯曲部102的边缘与上管道25对抵,所以弯曲部102相对于上管道25的接触面积小。即,弯曲部102成为加装于安装件80与上管道25之间的小面积的接触部,该部分起到热隔断部90的作用。
图16表示第9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不将关闭催化剂更换开口100的盖101的周缘做成单纯的弯曲部而是做成卷曲部102a,根据该构成也减少上管道25与盖101的接触面积,起到热隔断部90的作用。
图17表示第10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上管道25与盖101之间加装热隔断体103来构成热隔断部90。热隔断体103由耐热性的合成树脂或磁器等热传导性差的材料成形。通过使用热隔断体103,热隔断部90的热隔断性能处于更高的水平。
若选择合成树脂作为热隔断体103的材料,则能够容易地成形为沿着盖101的轮廓的形状。此外,合成树脂所具有的弹性也起到气密地保持上管道25与盖101之间的作用。
图18表示第11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选择富有弹性的合成树脂作为热隔断体,将其成形为剖面コ字形,并嵌装在盖101的周缘上,作成具有密封作用的热隔断体103a。由此,能够以单一部件起到热隔断部90的作用与气密保持的作用。
从图15的第8实施方式~图18的第11实施方式,示出了在关闭催化剂更换开口100的盖101上安装催化剂块70的安装件80所得结构中的热隔断部90的构造。相对于不经由盖101而直接安装在上管道25的内壁面上的安装件80,也可以设置同样构造的热隔断部90。
图19~图25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第12实施方式~第15实施方式。第12实施方式~第15实施方式都涉及管道内的催化剂涂饰,虽然以上管道25为适用例进行了图示,但也同样地适用于横管道26。
图19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第12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上管道25的内壁面的一方、不构成加热室11的顶板壁12的一侧的内壁面作成凹凸面75。因为在凹凸面75上实施催化剂涂饰74,所以即使俯视图的面积相同,与气流接触的实际面积增大,能够提高催化剂涂饰74的整体的分解能力。另外,不是仅将朝着顶板壁12的内壁面作成凹凸面75,如果将上管道25的内壁面4个面都作成凹凸面,在其上实施催化剂涂饰74更佳。横管道26的内壁面也同样地作成凹凸面,在其上实施催化剂涂饰。
在形成凹凸面75时,有时采用以下方法:在管道内壁面上设置多个凹痕,粘接振动板或板条板。
图20及图21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第13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上管道25的内壁面的凹凸形状如下所述。即,凹凸面75具有波状的凹凸,所述波状的凹凸由朝着气流吹来的方向的斜面75a及朝着与其相反的方向的斜面75b构成。若比较斜面75a的长度L1与斜面75b的长度L2,则L1长,L2短。因为气流撞击一方的斜面75a的长度较长,所以催化剂涂饰74的整体的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将上管道25的内壁面的4个面都作成凹凸面75。横管道26的内壁面也能够应用同样的构造。
图22及图23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第14实施方式。第14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为了增大催化剂涂饰的面积,在上管道25中以沿着气流的形式而形成棱纹形状或槽形状。为了实现该目的,在上管道25的内壁面上固定波纹板76。波纹板76具有图23所示的剖面形状,三角形的棱纹76a之间形成槽76b。另外,槽76b形成在波纹板76的两面上。
波纹板76由金属制成,在两面上实施催化剂涂饰。然后,在相当于催化剂块70的下游的上管道25的内壁面上也实施催化剂涂饰,在此基础上,用螺纹固定等方法将催化剂涂饰结束后的波纹板76固定在该内壁面上。
根据该构成,催化剂涂饰面的面积增大。又,因为棱纹76a或槽76b沿着气流,所以气流的流速不降低。因此,能够一边高速地送出热风,一边使其与催化剂涂饰接触。横管道26也作成同样的构造。
图24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第15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多个平行的凸片77a的推压件77来取代波纹板76。凸片77a之间成为气流通过的槽77b。推压件77由金属制成,通过螺纹固定等方法将其固定在相当于催化剂块70的下游的上管道25的内壁面上。然后,以含有推压件77的形式在上管道25的内壁面上实施催化剂涂饰。
根据该构成,催化剂涂饰面的面积也增大。又,因为凸片77a及其间的槽77b沿着气流,所以气流的流速不降低,能够一边高速地送出热风,一边使其与催化剂涂饰接触。横管道26也作成同样的构造。
图25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第16实施方式。第16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在上管道25中设有调风板78,所述调风板78使气流朝向上吹出口30的方向,同时对气流进行调整。以包含该调风板78的形式在上管道25的内壁面上实施催化剂涂饰74。
根据该构成,催化剂涂饰面的面积也增大。又,因为气流可靠地与调风板78接触,所以催化剂涂饰74可靠地起作用。横管道26也作成同样的构造。
图26~图28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第17实施方式。
在风扇22从加热室11吸入空气时,从被烹调物60升起的油的微粒子与空气一起侵入到风扇罩21的内部。侵入的油的大部分与空气一起被送出到上管道25或横管道26中,被催化剂分解,但一部分在穿过风扇罩21的期间附着在其内壁面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若附着在风扇罩21的内壁面上的油的量变多,则油成为油滴,开始从壁面流下。该油从出油孔21b流出到加热室11中。然后在清扫时将附着在加热室11的内表面上的油一起拭去。
于是,空气流过上管道25与横管道26的内部。将管道的剖面设定为假想的格子,在比较流过格子的各小格的风量时,风量不是在哪个小格中都相同。在小格中产生了风量的多寡。
在管道为曲线或弯曲的情况下,离心力作用在流过其中的空气上。因此,越靠近曲线或弯曲的外侧,空气量越多。换言之,风量变多。即使从曲线或弯曲部分出来而进入直线部分,其趋势也延续,在连续于曲线或弯曲靠外部分的一侧,风量较多。
本发明着眼于这一点,研究了加热器及催化剂块的配置。
首先,对于加热器进行说明。上加热器40、横加热器41都由护套加热器构成,以复杂的弯曲形式配置上加热器40、横加热器41,以使上加热器40横穿上管道25的截面,横加热器41横穿横管道26的截面。将该护套加热器的主要部分、即、发热量大的部分在上管道25中靠近管道的顶板一侧地设置(参照图26)。在横管道26中,从正面看去,靠近左侧地配置(参照图27)。
如图26所示,上管道25中与风扇罩21的上排出口23连续的部位成为弯曲部,在该弯曲部的下游配置有上加热器40。若观察上管道25的剖面内的风量分布,则与弯曲部的外周一侧碰抵的顶板一侧成为风量大的一侧。与该风量分布一致地设定上加热器40的发热量分布,使得风量大的一侧发热量大,作成满足该条件的加热器形状。因此,相对于流过管道剖面内的空气,对于风量大的一侧给予与之一致的热量,空气被高效地加热。
若说明横管道26,则如图27所示,与风扇罩21的横排出口24连续的部位成为弯曲部,在该弯曲部的下游配置有横加热器41。若观察横管道26的剖面内的风量分布,则与弯曲部的外周一侧碰抵的顶板一侧、即、从正面看去的左侧成为风量大的一侧。与该风量分布一致地设定横加热器41的发热量分布,使得风量大的一侧发热量大,作成满足该条件的加热器形状。因此,相对于流过管道剖面内的空气,对于风量大的一侧给予与之一致的热量,空气被高效地加热。
催化剂块70在管道剖面中偏向加热器的发热量大的一侧地进行设置。具体地说,在上管道25中,催化剂块70安装在其顶板壁上,在横管道26中,催化剂块70安装在从正面看去的左侧的内侧壁上。
保持了催化剂块70的安装件80在上管道25中被螺纹固定在其顶板壁上。在横管道26中被螺纹固定在从正面看去的左侧的内侧壁上。
这样,如图28所示,通过将上加热器40及横加热器41的发热量大的一侧的管道内壁(顶板壁也是内壁之一)作为催化剂块70的安装部位,在直接的热放射的基础上再加上穿过管道内壁的热传导,催化剂块被高效地加热。
图29及图30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第18实施方式。第18实施方式对于横管道26的构造进行了改进,能够以迄今为止叙述的实施方式的任一种作为基础而加以实施。
含有从被烹调物60升起的油脂或香气物质等的油烟流向横管道26。根据被烹调物60的种类而产生大量的油烟。若油烟的量过多,则不能由催化剂完全分解的油会污染横管道26的内表面,存留于横管道26的底部。在长期使用加热烹调器1的情况下,油也逐渐存留起来。
因此,使横管道26的底面26a倾斜,使其比加热室11低。在加热室11的左内侧壁15上,沿着横管道26的向内方向,以排列成规定间隔的形式设置了多个出油孔110,所述出油孔110与前述底面26a最低处连通。
根据该构成,下落到横管道26底部的油经过倾斜的底面26a并从出油孔110流出到加热室11中。能够以简单地擦拭来处理流出到加热室11中的油。因为油未残留在横管道26的催化剂涂饰面上,所以催化剂涂饰的效果不会降低,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图31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第19实施方式。第19实施方式是第18实施方式的变形。在该实施方式中,与横管道26的底部连通的矩形开口111形成设置在加热烹调器1的正表面上。从该开口111将拉出式的托盘112插入到横管道26的内部。托盘112成为朝着加热室111开放的形式,其底面113倾斜成使加热室11侧变低。在加热室11的左内侧壁15上,沿着横管道26的向内方向,以排列成规定间隔的形式设置了多个出油孔110,所述出油孔110与前述底面113的最低处连通。
根据该构成,下落到横管道26底部的油经过托盘112的倾斜的底面113并从出油孔110流出到加热室11中。能够以简单地擦拭来处理流出到加热室11中的油。因为油未残留在横管道26的催化剂涂饰面上,所以催化剂涂饰的效果不会降低,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托盘112被污染后,抓住安装于托盘112正面上的旋纽114,拉出托盘112。然后用洗涤剂等除去污垢之后,再次安放到横管道26的底部。
图32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第20实施方式。第20实施方式对第19实施方式的托盘112的构造进行了改进。即,第20实施方式的托盘112在滑槽状的存油部115上储存油。因此,在加热室11的左内侧壁15上没有出油孔。油存满了存油部115之后,抓住安装于托盘112正面的旋纽114,拉出托盘112,扔掉存油。然后用洗涤剂等除去污垢之后,再次安放到横管道26的底部。
可以对横管道26的内部形状或催化剂涂饰面的形状进行处理,使得油易于集中在托盘112上。对第19实施方式来说,这也是可行的。
也能够将上述那样油处理的结构设置在上管道25中。在油流出到加热室11中时,使上管道25的底面如下所述地倾斜。即,以朝着里面的内侧壁14、左内侧壁15、右内侧壁16的任一个单侧流动的方式倾斜。或者如人字屋顶那样朝着左内侧壁15、右内侧壁16的两方地倾斜。或者如四落水屋顶那样朝着里面的内侧壁14、左内侧壁15、右内侧壁16的三方地倾斜。在任一种情况下,出油孔都设于里面的内侧壁14、左内侧壁15、右内侧壁16的壁边缘上,油不会落到被烹调物60上。也需要考虑到油不会进入送风装置20这一点。
又,可以相对于上管道25设置如第19实施方式或第20实施方式的托盘112那样的托盘。
另外,在上管道25或横管道26上设置托盘的情况下,希望预先考虑到托盘的设置位置、进而隔热门17的形状或安装构造,使得能够打开隔热门17来拉出托盘。
在以上介绍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用于加热被烹调物的热风所通过的管道、即构成主要循环路径的管道的内壁面上实施了催化剂涂饰,但是也可以不以加热被烹调物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分解油烟或香气物质为主要目的,设置使加热室内的空气循环的副循环路径,在构成该副循环路径的管道的内壁面上实施催化剂涂饰。
又,也可以不并用催化剂块与催化剂涂饰,而仅作出催化剂涂饰。
以上,虽然对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至此所说明的只是发明构成的例示,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并加以实施。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发明在使催化剂作用在高温气流上并分解油烟或香气物质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气流在加热室内循环,能够高效地加热催化剂并充分地发挥催化剂的功能。又,能够容易地配置催化剂。进而,在将加热器配置在向加热室送风的管道中之际,利用加热器来提高空气的加热效率。由此,能够提高业务用加热烹调器或家庭用加热烹调器的烹调性能。

Claims (8)

1.一种加热烹调器,在加热室内设置有热风的吹出口与吸入口,在加热室外设置有形成前述热风的送风机与热源,从而在加热室内形成热风的循环气流,通过该循环气流来进行被烹调物的加热烹调,
在将热风导向所述吹出口的管道中配置有催化剂块及所述热源,所述催化剂块对从前述被烹调物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所述热源加热该催化剂块,并且所述热源与前述催化剂块的多个面对置地进行设置,并且在前述催化剂块的多个面中,1个面是朝着循环气流吹来的方向的面,其它的1个面是与循环气流吹来的方向相反一侧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前述催化剂块通过安装件而被保持为不与前述管道的内壁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前述安装件安装在设于前述管道上的催化剂更换开口的盖上。
4.一种加热烹调器,在加热室内设置有热风的吹出口与吸入口,在加热室外设置有形成前述热风的送风机与热源,从而在加热室内形成热风的循环气流,通过该循环气流来进行被烹调物的加热烹调,
在将热风导向所述吹出口的管道内配置有催化剂块及所述热源,所述催化剂块对从前述被烹调物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所述热源加热该催化剂块,前述催化剂块以与管道内壁面隔开间隔的形式进行安装,在前述管道的内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涂覆了对从前述被烹调物所产生的物质进行分解的催化剂涂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烹调器,涂覆前述催化剂涂层的面是凹凸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在前述管道的内壁面上形成有波状的凹凸,并且构成前述凹凸的斜面构成为:朝向气流吹来的方向的斜面较长,朝着与之相反方向的斜面较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烹调器,以沿着气流而形成的棱纹形状或槽形状来构成凹凸形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在为调整朝着前述吹出口的气流而设于前述管道内的调风板上涂覆了前述催化剂涂层。
CNB028262832A 2001-12-28 2002-12-24 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0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400835A JP2003194340A (ja) 2001-12-28 2001-12-28 加熱調理器
JP2001400877A JP2003194341A (ja) 2001-12-28 2001-12-28 加熱調理器
JP400877/2001 2001-12-28
JP400835/2001 2001-12-28
JP2002107003A JP2003302049A (ja) 2002-04-09 2002-04-09 加熱調理器
JP107003/2002 2002-04-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8186A CN1608186A (zh) 2005-04-20
CN100380051C true CN100380051C (zh) 2008-04-09

Family

ID=27348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628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051C (zh) 2001-12-28 2002-12-24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08852B2 (zh)
CN (1) CN100380051C (zh)
AU (1) AU2002360004A1 (zh)
WO (1) WO20030581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4422C (zh) * 2002-07-05 2008-10-08 透波歇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烹饪炉
US9351495B2 (en) * 2002-07-05 2016-05-31 Turbochef Technologies, Inc. Air fryer
US8006685B2 (en) * 2002-07-05 2011-08-30 Turbochef Technologies, Inc. Re-circulating oven with gas clean-up
US8035062B2 (en) * 2003-07-07 2011-10-11 Turbochef Technologies, Inc. Combination speed cooking oven
US8658953B2 (en) * 2003-07-07 2014-02-25 Turbochef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cover for microwave ovens
MXPA06010098A (es) * 2004-03-05 2007-04-25 Turbochef Tech Inc Horno transportador.
NL1032727C2 (nl) * 2006-10-23 2008-04-24 Kaak Johan H B Oven met meerdere horizontale stroomkamers.
EP1918647A1 (en) * 2006-11-02 2008-05-07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Oven, especially domestic ove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n oven
US8418684B2 (en) * 2007-08-24 2013-04-16 Catalytic Combustion Corporation Catalytic converter unit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cooking emissions
EP2217076A1 (en) * 2007-11-28 2010-08-18 Steve Hoffman Pressurized cooking oven
US7802515B2 (en) * 2007-11-29 2010-09-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rawer-type heating cooker
US20090324781A1 (en) * 2008-06-30 2009-12-31 Soudry Jonathan 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oasting sandwiches without heating the sandwich filling
WO2012149362A2 (en) * 2011-04-27 2012-11-01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High efficiency range
JP5090563B1 (ja) * 2011-08-12 2012-1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9683747B2 (en) 2011-12-16 2017-06-20 Alto-Shaam, Inc. Combination oven with catalytic converter
DK177552B1 (en) * 2012-04-27 2013-10-07 Skamol As Catalytic unit for solid fuel burning stoves
US9538776B2 (en) 2013-04-27 2017-01-10 KitchenTek, LLC Pressurized oven assembly
JP2015010743A (ja) * 2013-06-27 2015-0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装置
KR102225965B1 (ko) * 2014-09-02 2021-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리 기기
US10415836B2 (en) * 2015-02-06 2019-09-17 Michael James McIntyre Cooking apparatus and air delivery and circulation device therefore
KR102556755B1 (ko) * 2016-09-09 2023-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븐
US11045047B2 (en) 2017-11-10 2021-06-29 Ron's Enterprises, Inc. Variable capacity oven
US10690354B2 (en) 2018-02-21 2020-06-23 Mark Klein Exhaust gas purifying system
CN110192781A (zh) * 2018-02-24 2019-09-0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烤箱
CN210520811U (zh) * 2019-01-24 2020-05-15 斯蒂尔斯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烤箱
WO2020163633A1 (en) * 2019-02-07 2020-08-13 Qnc, Inc. Coo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of same
US10976059B2 (en) 2019-02-07 2021-04-13 Qnc, Inc. Coo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of same
TWI703295B (zh) 2019-10-15 2020-09-01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複合加熱裝置
CN113229723B (zh) * 2021-05-06 2021-11-16 宁波明科机电有限公司 烘烤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系统、烘烤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5039A (en) * 1981-03-20 1982-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oking heater
JPS58104803U (ja) * 1982-01-12 1983-07-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
JPS62141115U (zh) * 1986-02-28 1987-09-05
JPH03199822A (ja) * 1989-12-28 1991-08-30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装置
JPH04169716A (ja) * 1990-10-31 1992-06-17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装置
JPH0590204U (ja) * 1991-04-30 1993-12-10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
JPH06323553A (ja) * 1993-05-12 1994-11-25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装置
JPH07151333A (ja) * 1993-11-30 1995-06-13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CN1257571A (zh) * 1997-05-27 2000-06-21 德宝奇芙技术公司 具有催化变换器的重复循环烹调炉
CN2458572Y (zh) * 2000-08-07 2001-11-07 李晓华 一种电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90179A (fr) * 1971-10-18 1973-02-15 Soag Machinery Ltd Procede de moulage en coquille sous basse pression et appareil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US3889099A (en) * 1974-07-31 1975-06-10 Gen Electric Door cooling system
US4110916A (en) * 1976-08-30 1978-09-05 Bemrose Harold E Forced air food drier
US4244979A (en) * 1979-05-10 1981-01-13 Nation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Oven-typ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4503760A (en) * 1981-10-05 1985-03-12 Omega Air Flow-21, Ltd. Forced convection oven
JPS58104803A (ja) 1981-12-14 1983-06-22 Koudanshiya:Kk 格納物のピッキング装置
JPS62141115A (ja) 1985-12-12 1987-06-24 Kuraray Co Ltd 紡糸トウの伴切れ防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S62268921A (ja) 1986-05-15 1987-11-21 Toshiba Corp 熱風循環式調理器
FR2609532B1 (fr) * 1987-01-08 1990-12-14 Bourgeois Sc Four a vapeur au gaz
US4824644A (en) * 1987-04-30 1989-04-25 Archeraire Industries, Inc. Recirculating high velocity hot air steriliz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internal insulation structure
BE1001974A5 (fr) * 1988-05-17 1990-05-02 Itt Ind Belgium Appareil de cuisson d'aliments.
US6041398A (en) * 1992-06-26 2000-03-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ssively parallel multiple-folded clustered processor mesh array
GB9105943D0 (en) 1991-03-20 1991-05-08 Philips Nv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5160829A (en) * 1991-03-25 1992-11-03 Chang Kwei T Electric heat-convection stove with transparent housing
IT1258073B (it) * 1992-04-29 1996-02-20 Zanussi Elettromecc Dispositivo di misura dell'umidita' per forni, in particolare forni dicottura di alimenti
JP3234682B2 (ja) 1993-07-28 2001-12-04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装置
US5481962A (en) * 1994-04-22 1996-01-09 Tedesco; Jon D. Countertop puffing oven for pelletized foodstuffs
JPH0866460A (ja) 1994-08-30 1996-03-12 Sharp Corp 脱臭素子
JPH10202112A (ja) 1997-01-22 1998-08-04 Sharp Corp 触媒皮膜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加熱調理器
DE59701287D1 (de) * 1997-12-23 2000-04-20 Eloma Gmbh Groskuechentechnik Verfahren zum Entfeuchten eines Garraumes eines Dampfgargerätes sowie Vorrichtung hierfür
JP2000220858A (ja) 1999-02-01 2000-08-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処理装置
JP2001321291A (ja) 2000-05-15 2001-11-20 Atsushi Nakaya 糞便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5039A (en) * 1981-03-20 1982-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oking heater
JPS58104803U (ja) * 1982-01-12 1983-07-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
JPS62141115U (zh) * 1986-02-28 1987-09-05
JPH03199822A (ja) * 1989-12-28 1991-08-30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装置
JPH04169716A (ja) * 1990-10-31 1992-06-17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装置
JPH0590204U (ja) * 1991-04-30 1993-12-10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
JPH06323553A (ja) * 1993-05-12 1994-11-25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装置
JPH07151333A (ja) * 1993-11-30 1995-06-13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CN1257571A (zh) * 1997-05-27 2000-06-21 德宝奇芙技术公司 具有催化变换器的重复循环烹调炉
CN2458572Y (zh) * 2000-08-07 2001-11-07 李晓华 一种电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58125A1 (en) 2003-07-17
US7308852B2 (en) 2007-12-18
CN1608186A (zh) 2005-04-20
US20050039613A1 (en) 2005-02-24
AU2002360004A1 (en) 200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0051C (zh) 加热烹调器
US5884619A (en) Cook top intake director
CN100451453C (zh) 墙面安装型微波炉
US7193195B2 (en) Wall mounted microwave oven having a top vent with filter system
FI82206C (fi) Avluftshuva.
US11466867B2 (en) Oven
US7019272B2 (en) Wall mounted microwave oven having an exhaust ventilation system
CN112240572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2797454B (zh) 烹饪装置
CN111853874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KR100366023B1 (ko) 벽걸이형 전자렌지
CN211822616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应用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1372496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KR100496832B1 (ko) 렌지후드팬
CN210399026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JP2002168496A (ja) Ihクッキングヒータ用排気装置
JP2920517B2 (ja) 厨房の給排気装置
JP2003302049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7109657U (zh) 一种具有风幕功能的集成灶
JP2002243232A (ja) 台所用換気システム
CN21679024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8936440U (zh) 集成灶
JP2004077073A (ja) レンジフードファン
JP2003194340A (ja) 加熱調理器
CN220554467U (zh) 旋涡台式烧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