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6448C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6448C
CN100366448C CNB2004100810486A CN200410081048A CN100366448C CN 100366448 C CN100366448 C CN 100366448C CN B2004100810486 A CNB2004100810486 A CN B2004100810486A CN 200410081048 A CN200410081048 A CN 200410081048A CN 100366448 C CN100366448 C CN 10036644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bead core
bead
cutting plate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10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5482A (zh
Inventor
楠本拓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5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5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64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644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81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the carcass plies folded around or between more than one bead co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10T152/10819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bead portion of the ti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牢固地固定胎体帘布的两端,同时能减轻重量并有抑制胎圈高度损伤的效果。一种充气轮胎设有一沿径向上下分割的胎圈芯分割片(20U,20L)组成的胎圈芯(5)、一从上表面向径向上方延伸的胎圈三角橡胶(8)和一具有锁定所述胎圈芯(5)的帘锁定部(11)的胎体帘布(6A)。除了一夹持在所述胎圈芯分割片(20U,20L)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外,所述帘锁定部(11)设有一夹持在所述胎圈芯(5)和所述胎圈三角橡胶(8)之间的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31),或者是一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下表面延伸的胎圈芯下帘部(32),或者是一夹持在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而成的分割部(20Li,20Lo)之间的下中间竖直帘部(33Lm)。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胎体帘布的两端部被夹入胎圈芯的分割片之间而没有沿径向从胎圈芯突出到上方从而被牢固地锁定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构成充气轮胎骨格(frame)的胎体帘布(carcass ply)中,一般如图16A所示,采用在胎圈芯C和C间伸展的帘本体部a1的两端设置帘折返部a2的结构。所述帘折返部a2在围绕所述胎圈芯c以轮胎轴向从内侧向外侧折返之后,沿着胎圈三角橡胶(bead apex rubber)b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侧高高地延伸。因此,使得下述情况成为可能:牢固地固定所述胎体帘布a的两端,在加硫成形时防止胎体帘线松驰以致张力不均衡地分布,防止所谓的胎体帘布a从胎圈芯c分离从而导致偏移的吹拔的发生。
然而另一方面,所述帘折返部a2增加了轮胎的重量,并且在轮胎变形时的压缩应力作用下产生帘线破裂、帘线端松弛等现象,从而引起胎圈芯破损。
因此,近年来,如图16B所示,提议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胎圈芯c沿径向被分割为上下两片,并且所述胎体帘布a的两端部被夹持在上下胎圈芯分割片c1、c2之间,例如,公开号为11-28915的日本未审结的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分割结构的改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牢固地固定胎体帘布的两端、进一步使胎体帘线的张力均匀化、在维持减轻轮胎重量及抑制胎圈损伤的效果(其对应于与所述分割结构的优势)的同时能提高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
一个由设置在胎圈部并沿径向上下分割为上下胎圈芯分割片组成的胎圈芯;
一个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胶;和
一个胎体帘布,其由一通过一侧壁部从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帘本体部和一连接所述帘主体部并锁定所述胎圈芯的帘锁定部组成,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置于所述胎圈三角橡胶的径向内侧,
其中,所述帘锁定部包括一夹持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和一夹持在所述胎圈芯径向外表面和所述胎圈三角橡胶之间的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并且
其中,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与所述帘主体部直接相连,并且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通过一沿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侧表面向径向下方延伸的上外部竖直帘部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相连;
或者,其中,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下内侧分割部和一下外侧分割部组成,并且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连续设有一沿径向下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和下外侧分割部之间的下中间竖直帘部;
或者,其中,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上内侧分割部和一上外侧分割部组成,并且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通过一沿径向向下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和所述上外侧分割部之间的上中间竖直帘部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相连;
或者,其中,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上内侧分割部和一上外侧分割部组成,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连续设置在所述帘主体部上,并且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通过一向径向上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和所述上外侧分割部之间的上中间竖直帘部与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相连。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
一个由设置在胎圈部并沿径向上下分割为上下胎圈芯分割片组成的胎圈芯;
一个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胶;和
一个胎体帘布,其由一通过一侧壁部从胎面延伸到胎圈部胎圈芯的帘本体部和一连接所述帘主体部并锁定所述胎圈芯的帘锁定部组成,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置于所述胎圈三角橡胶的径向内侧,
其中,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上内侧分割部和一上外侧分割部组成,或者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下内侧分割部和一下外侧分割部组成,
其中,所述帘锁定部包括一夹持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和一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下表面延伸的胎圈芯下帘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
一个由设置在胎圈部并沿径向上下分割为上下胎圈芯分割片组成的胎圈芯;
一个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胶;和
一个胎体帘布,其由一通过一侧壁部从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帘本体部和一连接所述帘主体部并锁定所述胎圈芯的帘锁定部组成,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置在所述胎圈芯的径向上表面与所述胎圈芯的径向下表面之间,
其中,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的一下内侧分割部和一下外侧分割部组成,
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有一夹持在上下胎圈芯分割片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和一从分割片水平帘部向径向下方折叠的下中间竖竖直帘部,其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和下外侧分割部之间并且在其间是中断的。
既然本发明具有上述的结构,就可能达到减轻轮胎重量并抑制胎圈损伤的良好效果。此外,它可能更加牢固地固定胎体帘布的两端,并且基于胎体帘线张力的进一步均匀化,它可能提高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个示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2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胎圈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3A和3B是简要显示图2所示的胎圈结构的形成方法的视图;
图4A和4B是图2所示的胎圈结构变化后的横截面视图;
图5A是第一实施例的胎圈结构另一个示例的简略图;
图5B是其形成方法的简略图;
图6A是第一实施例的胎圈结构另一个示例的简略图;
图6B是其形成方法的简略图;
图7是图6A所示的胎圈结构变化后的简略图;
图8A是第一实施例的胎圈结构另一个示例的简略图;
图8B是显示其形成方法的简略图;
图9是图8A所示的胎圈结构变化后的简略图;
图10A是第二实施例的胎圈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简略图;
图10B是显示其形成方法的简略图;
图11A是第二实施例的胎圈结构另一个示例的简略图;
图11B是形成方法的简略图;
图12A是第二实施例的胎圈结构另一个示例的简略图;
图12B是显示其形成方法的简略图;
图13A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胎圈结构另一个示例的简略图;
图13B是显示其形成方法的简略图;
图14A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胎圈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简略图;
图14B是显示其形成方法的简略图;
图15是简要显示表1的比较例中所使用的胎圈结构的视图;
图16A和16B是描述传统的胎圈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示例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充气轮胎设有至少一个被设置在胎圈部4的胎圈芯5、一从所述胎圈芯5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bead apex)橡胶8和一胎体6,胎体6包括一具有从一胎面2通过侧壁部3延伸到所述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帘主体部10的胎体帘布6A。
在本示例中例示出一种径向结构轮胎,其中,在所述胎体6的径向上侧所述胎面部2内设有胎面辅强用带束层7。带束层7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形成,本示例中为两层,带束帘布7A和7B上设有带束帘线,例如,与轮胎外周方向成大约10-35度设置。基于各个带束帘线在帘布间相互交叉,所述带束层7增加了带束刚性,并且大致在整个胎面宽度内具有强固辅强的效果。钢帘线更适宜做带束帘线,然而,可以使用高模数有机纤维带束,例如聚乙烯萘甲醛(PEN)、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芳香族聚酰胺或按照场合要求的类似物。
所述胎体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形成,本示例中为一个,胎体帘布6A上设有胎体帘线,例如,与轮胎外周方向成70-90度设置。一种诸如尼龙、聚酯、人造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等的有机纤维帘线可以被用作,胎体帘线,具体地是,优选使用厚度为1600-5000dtex的聚酯帘线和厚度为2500-4000dtex的人造纤维帘线。
其次,所述胎圈芯5由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环状体构成,如图2放大示出,其由径向上下分割成的上下胎圈芯分割片20U和20L形成。每个胎圈芯分割片20U和20L,例如通过卷绕直径为0.8-1.6mm的胎圈钢线形成相互独立的卷回体。本示例中示出了每个胎圈芯分割片20U和20L由相同的胎圈线构成的场合,然而,所述胎圈芯分割体20U和20L之间的胎圈线材质和/或线径可以是不相同的。
此外,从胎圈芯5的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并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形状的胎圈三角橡胶8设置在所述胎圈部4上。所述胎圈三角橡胶8由具有70-95度橡胶硬度(硬度计A硬度)的硬质橡胶构成,其中所述胎圈芯5径向的高度h1设为10mm或大于10mm。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行驶性能、道路噪音等,所述高度h1更适宜于设为60mm或小于60mm。
此外,在本发明中,为了牢固地固定所述胎体帘布6A的两端,在胎圈芯5和5之间延伸的所述胎体帘布6A的帘本体部10的两端连续设有锁定所述胎圈芯5的帘锁定部11,而没有传统的折返部(如图16A所示)。
在此情形下,所述帘锁定部可以采用下列结构:
(1)该结构由一个夹持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20U和20L之间的分割水平帘部30,和一个夹持在所述胎圈三角橡胶8和所述胎圈芯5径向上表面之间的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Apex and core horizontal ply portion)31构成;或者
(2)该结构由一个夹持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20U和20L之间的分割水平帘部30,和一个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下表面延伸的胎圈芯下帘部32构成;或者
(3)该结构由一个夹持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20U和20L之间的分割水平帘部30,和将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分割片20Li和20Lo之间夹持的一下中间竖直帘部33Lm构成。
因此,下文将对具有所述结构(1)的帘锁定部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具有所述结构(2)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况和具有所述结构(3)的第三实施例的情况按顺序予以说明。
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帘锁定部11由一个夹持在上下胎圈芯分割片20L和20U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30和一个夹持在所述胎圈三角橡胶8和所述胎圈芯5径向上表面之间的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构成。
具体而言,在本示例中,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31与所述帘主体部10相连。而且,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31通过沿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外表面向径向下方延伸的上外部竖直帘部33Uo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相连。
如上所述,既然所述帘锁定部11以一定折叠量例如以S字状或类似形状增长并且在两个位置上被夹持,因此,当所述帘锁定部11的展开长度狭小时,所述胎圈芯5牢固地固定所述帘部锁定部11。因此,就有可能更可靠地抑制在加硫成形时所述胎体帘线松弛从而产生的张力不均匀分布,籍此,就可能极大的提高均匀性。而且,所述帘锁定部11的展开长度狭小并且没有从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31沿径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因此,既有可能减轻重量,又有可能防止轮胎变形时所施加的压缩应力于所述帘锁定部11,从而有可能抑制帘线破裂、帘线端松弛的产生。
根据图3A和3B所示方法可以很轻易地形成上述胎圈结构。首先,在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设置在轮毂D的两侧表面状态下,卷回所述胎体帘布6A。其后,从所述帘主体部10向轮胎轴向外侧伸出的帘锁定部11沿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上表面、外侧面和下表面以径向向下盘绕。之后,将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安装到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的下表面侧。在这种情形,所述胎圈三角橡胶8通过所述帘锁定部11安装在所述胎圈芯分割片20U的上表面侧,籍此形成所述胎圈结构。
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胎圈结构一样,能采用图4A和4B所示结构。在图4A所示的结构中,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连续设置在所述帘主体部10上,并通过沿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的外表面向径向上方延伸的上外部竖直帘部33Uo连接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31。而且,图4B示出了倒转图4A中结构所获得的结构。由于在固定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时所述帘锁定部11有位移趋向以致松弛,所以这些结构不是更适宜的,然而,在预先考虑了位移量,设定帘线路径时也能采用这样的结构。
而且,图5A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胎圈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在本示例中,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为一下内侧分割部20Li和一下外侧分割部20Lo。分割部20Li和20Lo的每一个通过卷绕所述胎圈线形成相互独立的卷回体。此外,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连续设有一沿径向向下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和下外侧分割部20Lo间的下中间竖直帘部33Lm。在上述情形下,有可能通过所述下中间竖直帘部33Lm更牢固地固定所述帘锁定部11。
根据图5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所述胎圈结构。首先,在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和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两者均设置在轮毂D的两侧表面状态下卷回所述胎体帘布6A。其后,所述帘锁定部11向下沿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上表面、外表面和下表面以及下内侧分割部20Li的外表面盘绕。之后,在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的下表面侧和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的外表面侧固定所述下外侧分割部20Lo。在所述胎圈芯分割片20U的上表面侧安装所述胎圈三角橡胶8。
此外,图5A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胎圈结构的又一实施例。在本示例中,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为一上内侧分割部20Ui和一上外侧分割部20Uo。而且,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31通过一折叠到径向下方并夹持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20Ui和上外侧分割部20Uo间的上中间竖直帘部33Um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相连。在上述情形,有可能通过所述上中间竖直帘部33Um更牢固地固定所述帘锁定部11。
同时,如图7所示,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通过一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外表面向径向下方延伸的下外部竖直帘部33Lo与一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下表面延伸的胎圈芯下帘部32相连。在上述情形下,所述胎圈芯下帘部32在附着在加硫金属模具状态下夹持在一加硫金属模具的胎圈环(容纳胎圈部的金属模具部)和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之间。因此,可能进一步牢固地固定所述帘锁定部11。
在这种情形,根据图6B所示方法可以形成图6A和图7所述胎圈结构。首先,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20Ui和所述下胎圈芯分割部20L两者均设置在轮毂D的两侧表面状态下卷回所述胎体帘布6A。其后,所述帘锁定部11向下沿所述上内侧分割部20Ui上表面和外表面以及下胎圈芯分割片20L的外表面盘绕(在图7所示的胎圈结构中,所述帘锁定部11进一步向下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的外表面和下表面盘绕)。之后,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20Ui的外表面侧和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的上表面侧固定所述上外侧分割部20Uo。而且,在其中的上表面侧安装所述胎圈三角橡胶8。
此外,图8A进一步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胎圈结构的又一实施例。在本示例中,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为一上内侧分割部20Ui和一上外侧分割部20Uo。而且,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连续设置在所述帘主体部10上。此外,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通过一折叠到径向上方并夹持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20Ui和上外侧分割部20Uo间的上中间竖直帘部33Um与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31相连。在上述情形下,有可能通过所述上中间竖直帘部33Um更牢固地固定所述帘锁定部11。
同时,如图9所示,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31通过一沿所述胎圈芯5外表面向径向下方延伸的外部竖直帘部33Lo与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下表面延伸的胎圈芯下帘部32相连。在上述情形下,所述胎圈芯下帘部32在附着金属模具状态下夹持在所述胎圈环和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之间,因此,可以进一步牢固地固定所述帘锁定部11。
在这种情形下,根据图8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图8A和图9所述胎圈结构。首先,在盘绕在轮毂D的所述胎体帘布6A的帘锁定部11沿所述上内侧分割部20Ui内表面、底面和外表面盘绕之后,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和所述上外侧分割部20Uo固定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20Ui的底面侧和外表面侧。其后,所述帘锁定部11的盘绕部沿所述上外侧分割部20Uo上表面折叠(在图9所示的胎圈结构中,所述帘锁定部11进一步向下沿所述上外侧分割部20Uo外表面、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外表面和下表面盘绕)。此外,在所述上表面侧安装所述胎圈三角橡胶。
接着,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胎圈结构进行描述。在所述胎圈结构中,如图10A所示,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的一上内侧分割部20Ui和一上外侧分割部20Uo组成,或者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的一下内侧分割部20Li和一下外侧分割部Lo组成。
此外,所述帘锁定部11由夹持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20U和20L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30和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下表面延伸的胎圈芯下帘部32组成。根据第二实施例,在此场合,所述帘锁定部11不存在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换句话说,不保留上述的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31。
在此场合,所述胎圈芯下帘部32在上面提及的附着在加硫金属模具状态下夹持在所述胎圈环和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之间。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帘锁定部11在两个位置上被夹持并且折叠量以相同的方式增长,因而被牢固地固定。然而,与胎圈芯下方橡胶厚度有关的对所述胎圈芯下帘部32的夹持力相对于对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的夹持力有较小的趋向。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如附图所示,更适宜形成夹持在所述分割部20Ui和20Uo之间的或夹持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之间的帘部。
因此,在本示例中示出了这样一种结构,在其中,所述胎圈芯下帘部32与所述帘主体部10相连,并且所述胎圈芯下帘部32通过一沿径向向上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和所述下外侧分割部20Lo之间的下中间竖直帘部33Lm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相连。
在这种情形,根据图10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图10A所述胎圈结构。所述胎圈结构可以这样形成:首先,沿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的外表面和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下表面向上卷回盘绕在所述轮毂D上的所述胎体帘布6A的帘锁定部11,其后,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外表面和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下表面固定所述下外部分割部20Lo。
进一步的,图11A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在本示例中,所述胎圈芯下帘部32与所述帘主体部10相连。此外,所述胎圈芯下帘部32通过一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外表面向径向上方延伸的下外部竖直部33Lo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相连。而且,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连续设有一向径向上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20Ui和所述上外侧分割部20Uo之间的上中间竖直帘部33Um。
在此情况下,根据图11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图11A所述胎圈结构。所述胎圈结构这样形成:首先,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20L外表面和上表面以及所述上内侧胎圈芯分割部20Ui外表面弯曲盘绕在轮毂D上的所述胎体帘布6A的帘锁定部11,其后,在所述下胎圈芯分割部20L上表面侧和所述上内侧分割部20Ui外表面侧固定所述上外部分割部20Uo。
此外,图12A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又一实施例。本示例不同于图11A所示的结构之处仅在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连续设有沿径向向下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和所述下外侧分割部20Lo之间的下中间竖直帘部33Lm。
在此情况下,根据图12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图12A所述胎圈结构。所述胎圈结构这样形成:首先,沿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下表面以及所述下外侧分割部20Lo的底面、外表面和上表面弯曲盘绕在轮毂D上的所述胎体帘布6A的帘锁定部11,其后,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之间固定其中的前端。同时,通过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向轮胎轴向内侧的轻微移动进行夹持是可能的。之后,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上表面侧固定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就形成了所述胎圈结构。
而且,图13A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在本示例中,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连续设置在所述帘主体部10上。进一步的,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通过向径向下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和下外侧分割部20Lo之间的下中间竖直帘部33Lm与所述胎圈芯下帘部32相连。就本示例而言,更适宜的是:所述胎圈芯下帘部32通过沿所述下外侧分割部20Lo外表面向径向上方延伸的所述下外部竖直帘部33Lo连续设有一夹持在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和所述下外侧分割部20Lo之间的第二分割片水平帘部30A。
在此场合下,根据图13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图13A所述胎圈结构。所述胎圈结构这样形成:首先,弯曲所述胎体帘布6A使其处于安装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于所述轮毂D的两侧表面上的状态,其后,通过所述帘锁定部11在靠近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的外侧安装所述下外侧分割部20Lo。之后,通过沿所述下外侧分割部20Lo外表面和上表面弯曲所述帘锁定部11并且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外表面侧固定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形成所述胎圈结构。
下文对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胎圈结构进行描述。在所述胎圈结构中,如图14A所示,所述帘锁定部11由夹持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20U和20L之间的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和夹持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之间的所述下中间竖直帘部33Lm组成。在本示例中,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连续设置在所述帘本体部10上。此外,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30连续设有向径向下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之间的所述下中间竖直帘部33Lm。在此情况下,根据第三实施例,所述帘锁定部11没有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并且没有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下表面沿径向突出到下方的部分。
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帘锁定部11以一定折叠量增长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在两个位置上被夹持,因而该帘锁定部被牢固地固定。
在此情况下,根据图14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图14A所述胎圈结构。所述胎圈结构这样形成:首先,弯曲所述胎体帘布6A使其处于安装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于所述轮毂D的两侧表面上的状态,其后,沿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上表面和外表面向下弯曲所述帘锁定部。之后,通过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20Li外表面和上表面固定所述下外侧分割部20Lo和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20U从而形成所述胎圈结构。
上文详细地对根据本发明具体的最优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不限于图示的实施例,能够以对结构的各种各样的改变来实现本发明。
实施例
按照表1的规范制造具有图1所示结构和轮胎尺寸为175/65R的轮胎。此外,对竖直弹性常数、水平弹性常数、轮胎重量、滚动阻力、操纵稳定性、均匀性和各试验轮胎的胎体帘线路径进行测量和比较。在此情况下,除表1中规范的其它规范设为一致。
在此情况下,所有的胎圈芯均采用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并使用线直径为1.2mm的钢丝的四排三段结构(4+4+4)。而且,使用聚酯帘线(1100dtex/2)的一帘布形成所述胎体。
(1)竖直弹性常数:
以一轮圈(5.5J×14)、内压(200Kpa)和竖直负载(3.3KN)为基础,通过使用室内检测器测量竖直弹性常数,通过设置现有技术为100所获得的指数来表示数值。数值越大,竖直弹性常数越高。
(2)水平弹性常数:
以轮圈(5.5J×14)、内压(200Kpa)、竖直负载(3.3KN)和水平负载(0.5KN)为基础,通过使用室内检测器测量水平弹性常数,通过设置现有技术为100所获得的指数来表示数值。数值越大,水平弹性常数越高。
(3)轮胎重量:
测量轮胎重量并通过设置现有技术为100所获得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小,轮胎重量越轻。
(4)滚动阻力
以轮圈(5.5J×14)、内压(200Kpa)、负载(3.3KN)和速度(80km/h)为基础,通过使用滚动阻力检测器测量滚动阻力,通过设置现有技术为100所获得的指数来表示数值。数值越小,滚动阻力越小并越好。
(5)操纵稳定性
以轮圈(5.5J×14)和内压(200Kpa)为基础在一机动车辆(1400cc,FF车辆)的四个轮子上装附所述试验轮胎,所述机动车辆在具有干沥青表面的轮胎测试跑道上行走。此时,操作灵敏度和行驶质量以十刻度方式测定,其中,现有技术设置为7度,测试根据驾驶员感官评定。数值越大,操纵稳定性越好。
(6)均匀性
根据JASOc607以内压(200Kpa)和负载(3.3KN)为基础,使用均一性检测器测量二次TFV并通过设置现有技术为100所获得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小,均匀性越好。
(7)帘线路径
轮胎被解体,测量所述胎圈芯之间的帘线长度(帘线路径),通过设置现有技术为100所获得的指数来表示一平均值。数值越小,帘线路径越短,因而示出了加硫成形时减少帘线路径松弛。
表1
  现有技术   相比较的实施例1   相比较的实施例2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胎圈结构(图)胎圈三角橡胶高度h1(mm)有/无折返部有/无锁定部竖直弹性常数水平弹性常数轮胎重量滚动阻力操纵稳定性·灵敏度·行驶质量二次TFV帘线路径   图16A30有无10010010010077100100   图16B30无有939898976.57.59698.5   图1530无有939298975.56.59599   图230无有9999989777.59098   图5A30无有99999897778698   图6A30无有9898979777.59398   图8A15无有969696957.56.58096.5   图10A30无有98989897779098   图11A30无有10210098987.56.58397   图12A15无有98989596778397   图13A15无有100102959586.57596.5   图14A15无有9796959577.58397
根据这些实施例的轮胎基于作用在胎体帘布的锁定力的增加可以抑制所述胎体帘线的松弛和张力的分布。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确定:增加均匀性和提高操作灵敏度是可能的。

Claims (13)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一个由设置在胎圈部并沿径向上下分割为上下胎圈芯分割片组成的胎圈芯;
一个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胶;和
一个胎体帘布,其由一通过一侧壁部从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帘主体部和一连接所述帘主体部并将其锁定在所述胎圈芯上的帘锁定部组成,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置于所述胎圈三角橡胶的径向内侧,
其中,所述帘锁定部包括一夹卡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以及一夹卡在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和所述胎圈三角橡胶之间的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并且
其中,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与所述帘主体部直接相连,并且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通过一沿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侧表面向径向下方延伸的上外部竖直帘部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相连。
2.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一个由设置在胎圈部并沿径向上下分割为上下胎圈芯分割片组成的胎圈芯;
一个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胶;和
一个胎体帘布,其由一通过一侧壁部从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帘主体部和一连接所述帘主体部并将其锁定在所述胎圈芯上的帘锁定部组成,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置于所述胎圈三角橡胶的径向内侧,
其中,所述帘锁定部包括一夹卡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以及一夹卡在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和所述胎圈三角橡胶之间的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并且
其中,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下内侧分割部和一下外侧分割部组成,并且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连续设有一沿径向下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和下外侧分割部之间的下中间竖直帘部。
3.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一个由设置在胎圈部并沿径向上下分割为上下胎圈芯分割片组成的胎圈芯;
一个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胶;和
一个胎体帘布,其由一通过一侧壁部从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帘主体部和一连接所述帘主体部并将其锁定在所述胎圈芯上的帘锁定部组成,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置于所述胎圈三角橡胶的径向内侧,
其中,所述帘锁定部包括一夹卡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以及一夹卡在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和所述胎圈三角橡胶之间的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并且
其中,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上内侧分割部和一上外侧分割部组成,并且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通过一沿径向向下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和所述上外侧分割部之间的上中间竖直帘部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连续设有一竖直胎圈芯下帘部,该胎圈芯下帘部通过一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侧表面向径向下方延伸的下竖直帘部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下表面延伸。
5.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一个由设置在胎圈部并沿径向上下分割为上下胎圈芯分割片组成的胎圈芯;
一个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胶;和
一个胎体帘布,其由一通过一侧壁部从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帘主体部和一连接所述帘主体部并将其锁定在所述胎圈芯上的帘锁定部组成,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置于所述胎圈三角橡胶的径向内侧,
其中,所述帘锁定部包括一夹卡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以及一夹卡在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和所述胎圈三角橡胶之间的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并且
其中,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上内侧分割部和一上外侧分割部组成,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连续设置在所述帘主体部上,并且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通过一向径向上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和所述上外侧分割部之间的上中间竖直帘部与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胶-胎圈芯水平帘部连续设有一通过一沿所述胎圈芯侧表面向径向下方延伸的外竖直帘部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下表面延伸的胎圈芯下帘部。
7.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一个由设置在胎圈部并沿径向上下分割为上下胎圈芯分割片组成的胎圈芯;
一个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胶;和
一个胎体帘布,其由一通过一侧壁部从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帘本体部和一连接所述帘主体部并将锁定所述胎圈芯的帘锁定部组成,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置于所述胎圈芯的径向上表面的径向内侧,
其中:所述上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上内侧分割部和一上外侧分割部组成,或者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下内侧分割部和一下外侧分割部组成,
所述帘锁定部包括一夹持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和一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下表面延伸的胎圈芯下帘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芯下帘部连续设置在所述帘主体部上,并且所述胎圈芯下帘部通过一向径向上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和所述下外侧分割部之间的下中间竖直帘部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芯下帘部连续设置在所述帘主体部上,并且所述胎圈芯下帘部通过一沿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侧表面向径向上方延伸的下外部竖直帘部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连续设有一向径向上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上内侧分割部和所述上外侧分割部之间的上中间竖直帘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连续设有一向径向下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和所述下外侧分割部之间的下中间竖直帘部。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连续设置在所述帘主体部上,并且所述分割片水平帘部通过一向径向下方折叠并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和所述下外侧分割部之间的下中间竖直帘部与所述胎圈芯下帘部相连。
13.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一个由设置在胎圈部并沿径向上下分割为上下胎圈芯分割片组成的胎圈芯;
一个从所述胎圈芯径向上表面沿径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胶;和
一个胎体帘布,其由一通过一侧壁部从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帘本体部和一连接所述帘主体部并锁定所述胎圈芯的帘锁定部组成,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置在所述胎圈芯的径向上表面与所述胎圈芯的径向下表面之间,
其中:所述下胎圈芯分割片由沿轮胎轴向内外分割而成的一下内侧分割部和一下外侧分割部组成,并且
其中,所述帘锁定部设有一夹持在所述上下胎圈芯分割片之间的分割片水平帘部,和一从分割片水平帘部向径向下方折叠的下中间竖直帘部,所述下中间竖直帘部夹持在所述下内侧分割部和下外侧分割部之间并且在其间是中断的。
CNB2004100810486A 2003-10-06 2004-09-30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64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47210A JP3779968B2 (ja) 2003-10-06 2003-10-06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3347210 2003-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5482A CN1605482A (zh) 2005-04-13
CN100366448C true CN100366448C (zh) 2008-02-06

Family

ID=3430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104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6448C (zh) 2003-10-06 2004-09-30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93636B2 (zh)
EP (1) EP1522426B1 (zh)
JP (1) JP3779968B2 (zh)
CN (1) CN100366448C (zh)
DE (1) DE602004001498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79797T3 (es) * 2004-08-03 2012-05-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Neumático y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l mismo
JP2006347363A (ja) * 2005-06-16 2006-12-2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並びにそ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4892890B2 (ja) * 2005-08-24 2012-03-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90277554A1 (en) * 2008-05-06 2009-11-12 Yves Donckels High twist polyester carcass ply for a pneumatic tire
JP5513970B2 (ja) * 2010-04-28 2014-06-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装置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9004121B2 (en) * 2010-11-08 2015-04-1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including a continuous pressure membrane
KR101348502B1 (ko) * 2011-12-28 2014-01-06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기입 타이어
EP3176002B1 (en) * 2014-07-30 2018-09-1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JP2019098991A (ja) * 2017-12-05 2019-06-24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グリーン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5806A (ja) * 1981-12-21 1983-06-2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467277A1 (en) * 1990-07-19 1992-01-22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Bead construction for radial pneumatic tires
JPH09155991A (ja) * 1995-12-08 1997-06-1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H1128915A (ja) * 1997-07-14 1999-02-0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H11301224A (ja) * 1998-04-24 1999-11-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安全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5806A (ja) * 1981-12-21 1983-06-2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467277A1 (en) * 1990-07-19 1992-01-22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Bead construction for radial pneumatic tires
JPH09155991A (ja) * 1995-12-08 1997-06-1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H1128915A (ja) * 1997-07-14 1999-02-0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H11301224A (ja) * 1998-04-24 1999-11-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安全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5482A (zh) 2005-04-13
JP2005112075A (ja) 2005-04-28
EP1522426B1 (en) 2006-07-12
US7093636B2 (en) 2006-08-22
US20050076990A1 (en) 2005-04-14
DE602004001498T2 (de) 2007-06-28
EP1522426A1 (en) 2005-04-13
JP3779968B2 (ja) 2006-05-31
DE602004001498D1 (de) 200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1711B (zh) 重载轮胎
RU2409479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CN101772426B (zh) 充气轮胎
US8464769B2 (en) Pneumatic tire
US8479793B2 (en) Pneumatic tire
EP2112004B1 (en) Pneumatic tire
US20090008011A1 (en) Pneumatic Tire
US20080142143A1 (en) Pneumatic ti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US8146339B2 (en) Steel cord for reinforcing rubber article and pneumatic radial tire
CN100366448C (zh) 充气轮胎
CN103068594B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EP0435620B1 (en) A radial tyre for a passenger car
CN101553372B (zh) 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US20070044889A1 (en) Tire having a sidewall reinforcement
CN101765521A (zh) 充气轮胎
EP1919720A1 (en) Tire having a sidewall reinforcement
EP3943660B1 (en) Tire
US6807996B2 (en) Pneumatic tire
JP2007162163A (ja) ゴム物品補強用スチールコードおよび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6298892B1 (en) Pneumatic tire with specified carcass profile in bead portions
WO2020122250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200058033A (ko) 스틸 코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