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3117C - 零件安装装置及废弃物材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零件安装装置及废弃物材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3117C
CN100363117C CNB03155718XA CN03155718A CN100363117C CN 100363117 C CN100363117 C CN 100363117C CN B03155718X A CNB03155718X A CN B03155718XA CN 03155718 A CN03155718 A CN 03155718A CN 100363117 C CN100363117 C CN 1003631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on box
waste materials
recovering apparatus
attraction
component deli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557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6799A (zh
Inventor
长泽阳介
今野宏则
今川宏明
纐缬尚人
藤崎邦夫
平井弥
中岛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512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1391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902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4218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6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6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31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31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2Recycling of waste of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由可以使零件搬运用等具有通用性的回收箱(40)出入的框架部(51)、以气体密封状态保持回收箱(40)的装卸机构(59)、形成负压的吸引部(60)所构成。以气体密封状态对回收箱(40)的保持可以通过操作部件(58)向一个方向的单步骤操作的移动完成,而上述气体密封状态的解除可以通过操作部件(58)向相反方向的单步骤操作的移动完成。另外,旋转头(4),通过分别设置引导槽(135)的槽侧面上滚动移动的第1滚轴(133)、和在圆筒凸轮部(140)的凸轮面(141)上滚动移动的第2滚轴(134),可以提高耐用性,并且吸附嘴部(130a)和安装槽(127a)可以作成圆筒形状使得加工容易。

Description

零件安装装置及废弃物材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电路基板上安装电子零件等零件的零件安装装置、以及零件安装方法。更具体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向零件安装装置进行零件供给后所排出的使用后的零件供给带、和没有在零件安装装置中被安装的废弃的零件等废弃物材进行回收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以及具有该废弃零件回收装置的零件安装装置、通过吸引回收废弃的零件的零件安装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将多个零件安装用叼口配置成放射状并可自由旋转的旋转头的零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的零件安装装置的高速化,为了将大量消耗的多种类的零件连续向零件安装装置供给,广泛使用了将电子零件等安装零件配置成等间隔的带状的零件供给带。零件供给结束后的使用后的零件供给带被切断成带屑,一般利用负压由配置在零件安装装置附近的带屑回收装置进行吸引、回收。类似这样对带屑的回收处理,按照近年来的地球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观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一方面,对于通过安装叼口从零件供给带上取出的应进行零件安装的零件,由于某种理由而被判定为不适合安装时,该零件不会安装在电路基板上,而由安装叼口运送到零件废弃位置,投入到设置在该位置上的废弃零件回收箱内进行回收。作为零件不适合安装的例,可以举出该零件与规定的零件不同,该零件所保持的姿势处于不能正常安装的状态,该零件的一部分被识别出有缺陷等情况。现今的零件附加价值高,并且即使是废弃的零件,重新利用的可能性也比较高,无论是和带屑的情况同样按照地球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观点,还是按照经济性的观点,所废弃的零件的回收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图19表示零件安装装置的概要。在图中,零件安装装置1,主要由向零件安装装置1供给电子零件等的要安装的零件的零件供给部2、从零件供给部2依次取出零件并安装在电路基板18上的安装头部4、使运入到零件安装装置1的电路基板18定位保持的基板保持部6、控制零件安装装置1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部7所构成。
在零件供给部2中,装有相应安装所需要的零件种类而准备的多个零件供给装置(以下称为「元件匣」)11,按照安装的时序将相应的元件匣11运送到与安装头部4取出零件的位置相对向的位置上。因此,搭载元件匣11的零件供给部2,根据控制装置7的指令在图的X方向上作往返移动。另一方面,运入到零件安装装置1中的电路基板18,在与移动到零件安装位置上的安装叼口相对向的位置上由基板保持部6进行定位、限位保持。然后,保持零件的安装头部4的安装叼口向电路基板18方向下降,将该零件安装在规定的安装位置上。
图20,表示图19所示的零件安装装置1的主要构成部分。处在图的中央的安装头部4由旋转式的定位盘构成(以下称为「旋转头4」)、在旋转头4上沿圆周等间隔安装有多个具有进行零件安装的安装叼口的安装头13。旋转头4,沿箭头15的方向进行间歇旋转运动,使各安装头13从处在图的Y方向里侧(右侧)的零件取出位置向Y方向胸前侧(左侧)(靠近阅读者侧)的零件安装位置依次进行运送。
零件供给部2,通过在X方向上作往返移动将收纳了下一步要安装的零件的元件匣11依次运送定位到上述零件取出位置上。另一方面,在基板保持部6上,设置有在X、Y两方向上运送电路基板18的各驱动装置16、17,对电路基板18在X、Y两方向上进行定位后,使在规定安装位置上可以进行上述零件的安装。
零件安装结束后的安装头13,由旋转头4的间歇旋转运动,向箭头15所示方向移动,再次返回到零件取出位置、重复以上的动作。零件供给结束后的元件匣11,为了使收纳了下一步要安装的零件的元件匣11处在零件取出位置上,由零件供给部2运送,运送到图的X方向左右任一方上进行避让。
图21表示向零件安装装置1供给零件的零件供给带21的概要。零件供给带21一般来说,由在按一定间隔22设置的多个凹部中收纳零件12的底部带23、和用于防止零件12的脱落并且防止尘埃的侵入的顶部带24所构成。底部带23通常采用合成树脂或者纸形成,等间隔穿设用于由元件匣11驱动的输送孔25。顶部带24,一般采用由薄合成树脂胶片形成,粘接在底部带23上在保护零件12的状态下进行输送。
向零件安装装置1进行零件供给时,顶部带24在要到达零件取出位置前从底部带23剥离。这样,零件12的上方被打开,可以由安装头13(参加图20)取出零件12。图中所示那样构成的零件供给带21,被卷绕在卷盘上,利用安装孔27安装在元件匣11上并可以转动。
图22表示图21所示卷盘26安装在元件匣11上的状态。元件匣11,在驱动杆31每次动作时,从卷盘26拉出零件供给带21间歇送出,使零件12依次定位在零件取出位置32上,这时的输送,通过使在位于元件匣11的左侧端部上的输送轮33的外周部上设置的齿,与设置在底部带23上的输送孔25(参照图21)啮合进行。通过由零件安装装置1进行的驱动杆31的按压动作,输送轮33按图的反时针方向被间歇驱动,这样零件供给带21按一定间隔22(参见图21)依次向图的左方向移动。
零件供给带21的顶部带24,如图22的双点虚线所示,在快到达零件取出位置之前从底部带23剥开,卷绕在顶部带回收卷盘34上。顶部带回收卷盘34的驱动,也是利用驱动杆32的按压动作通过连接机构进行。
返回到图20,被元件匣11所驱动的、向零件安装装置1供给零件的零件供给带21中,零件已经被取走而不需要的部分,由配置在零件供给位置下方的切刀14切断。象上述那样,零件供给部2,为下一零件取出而需要将使用后的元件匣11从取出位置上退避。这时,由于使用后向零件安装装置1侧凸出的零件供给带21的不需要部分成为退避移动的干扰,该不需要部分在刚要退避移动之前被切断。切断所产生的带屑的长度,根据所供给的1个零件的带输送间距(图21的规定间隔22)而不同,通常在数mm到长的30mm的程度。
作为将切断后的带屑回收的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06-77691号公报中,公开了图20所示那样的带屑回收装置35。依据所公开的内容,在图20中,在零件安装装置1的切断零件供给带21的切刀的下方开设图中未画出的回收口,使带屑落入到该回收口内。该回收口,通过软管37与配置在零件安装装置1的附近(或者也可以在零件安装装置内)的带屑回收装置35的积尘机36相连。积尘机36通过利用负压的吸引作用,将切断后的落入到上述回收口内的带屑传送到软管内后向积尘机36内运送。在积尘机36内设置图中未画出的回收箱,将带屑回收到回收箱内。回收箱的装卸,通过设置在积尘机36的任一位置上的盖的开闭进行。
和以上不同,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230600号公报中,公开了对在零件取出的位置上由安装头13的安装叼口取出的零件中由于上述那样的某种理由而不能安装的零件进行回收的装置。不能安装的零件在保持在安装叼口上的状态下,直接运送到在旋转头4的间歇转动运动之间的任一停止位置上所确定的零件废弃位置上。如图20所示,在零件废弃位置上设置用于回收所废弃的零件的零件回收箱38。通过使停止在该位置上的安装头13的吸引动作停止,所保持的零件12被解除了安装叼口的约束后,落入到零件回收箱38内进行回收。
此外,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06-209189号公报中,公开了为了去除、回收粘附在安装叼口上的异物,而向安装叼口施加正压同时从外部施加负压,吸引、回收异物的装置。这种在安装叼口上的粘附物是通过安装叼口的安装动作仍没能从安装叼口分离的物品,有可能是某种比安装时对安装叼口所施加的正压要强的粘附力在起作用。因此,为了将粘附的异物强制从安装叼口分离而要求喷射加压气体,同时采用负压吸引。
以下,对安装在旋转头4上的进行从零件取出到安装的安装头13进行说明。图23表示安装头13的正面图,图24表示图23的C-C剖视图,图25表示图24的D-D剖视图。安装头13,如图24所示,通过引导部114安装在旋转头4上,并且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自由滑动。在引导部114的规定位置上,设置与升降用槽凸轮116连接的凸轮随轮118,通过旋转头4的转动,安装头13根据该转动位置控制成所必要的高度。
安装头13包括:通过引导部114在上下方向可自由滑动地结合在旋转头4上的壳体120、其转动轴线面向垂直方向的姿势下固定在壳体120的上端部上的电机部122、使电机部122的转动减速的减速机124、连接在减速机124的输出轴上在垂直的转动轴周围转动的装载部126、配置在壳体120和装载部126之间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装载部126的轴承128、129、分别可自由升降地装备在装载部126上的多个吸附嘴部130、配置在装载部126的外周上根据装载部126的转动而使吸附嘴部130升降的圆筒凸轮部140、为了不使圆筒凸轮部140与装载部126一起转动根据需要进行锁止的止动机构150。
吸附嘴部130,由在装载部126形成的安装槽127中可在上下方向自由滑动地被收容的吸附嘴本体131、在吸附嘴本体131的上部上相对于吸附嘴本体131的长轴方向成直角凸出而设置的支撑销(轴)132、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支撑销132的外周上的1个滚轴134所构成,通过配置在吸附嘴本体131的上端和上述安装槽127的上端之间的弹簧139,对整体向下方施加弹性力。
吸附嘴部130,如图25所示,在与装载部126的转动轴线同心的圆周上以规定间距进行配置,各吸附嘴本体131,自身的截面和收容该本体的安装槽127的截面一起形成方形截面,使其不能自转地固定在装载部126上。另外,如前所述,在支撑销132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1个滚轴134,该滚轴134,与圆筒凸轮部140的上侧端的凸轮面141抵接。吸附嘴部130,通过弹簧139,上述滚轴134按压在凸轮面141上,沿凸轮面141的轨道限制其上下位置。
另外,在圆筒凸轮部140和壳体120之间,设置上述止动机构150。止动机构150、由设置在圆筒凸轮部140的筒面上的止动孔142、在壳体120上形成的孔中可自由滑动地设置并且与圆筒凸轮部140的止动孔142可以自由接脱的止动销152、在使止动销152从止动孔142脱离的方向上施加弹性力的弹簧154、使止动销152对抗上述弹簧154连接在止动孔142连接、这样可以不使圆筒凸轮部140和装载部126一起转动而进行锁止的止动驱动装置156所构成。
该安装头13,如果在使止动销152与圆筒凸轮部140的止动孔142相配合的状态下而使电机部122转动时、装载部126相对于圆筒凸轮部140产生转动。因此,按照凸轮面141的轨道,可以限制保持在装载部126上的多个吸附嘴部130的各高度,使其中处在最下位置的吸附嘴部130可以被选择为用作零件安装。
另一方面,如果在使止动销152从圆筒凸轮部140的止动孔142中脱离的状态下使电机部122转动、圆筒凸轮部140与装载部126一起转动。因此,吸附嘴部130的高度不变,而可以只改变吸附嘴部130的转动位置。即,即使旋转头4处于转动中,也可以通过操作止动机构150,在吸附喷嘴部130在转动方向的定位动作、和通过上下方向的定位对吸附嘴部130的选择动作之间进行切换。
首先,依据上述的现有技术对带屑回收装置、零件回收装置、以及旋转头还有改善的余地。如图20所示,在依据现有技术的带屑回收装置35中,在积尘机36内收容积尘机专用的回收箱。该回收箱是按照积尘机36的大小专门设计,其生产数量本身较少,而使得成本高。因此,该回收箱,例如和其它零件运送用的集装箱容器等需要分别进行库存管理,在处理上繁杂。
并且,为了使积尘机36的负压吸附作用有效发挥,需要确保积尘机36整体的密封性。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将回收箱配置在积尘机36的内部后,关闭积尘机36的盖以确保密封的复杂机构。例如,积尘机36的盖,或者在本体侧的全周上设置密封材料,在关闭该盖后通过关闭手柄确保密封性。即使这样,开闭的盖部分的密封仍然不可靠。当然,不仅盖部分,积尘机36整体需要具有密封性。
另一方面,在使用对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安装而废弃的零件进行回收的现有技术的回收箱38时,从安装嘴13有时不能很好使废弃的零件12落入到回收箱38内,或者出现即使落入到回收箱38内而由于装置的振动再次飞出回收箱的情况。飞出的零件如果落到安装加工中的电路基板18上,被涂敷在电路基板18上的焊锡浆所捕获,造成该电路基板18成为不合格品,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出现的。
对于零件安装装置1,除了具有图19、图20所示的旋转头4的旋转形式以外,还有使用XY智能机械手运送安装头13,在被定位限制的电路基板18上进行安装的XY智能机械手形式。在该XY智能机械手形式的零件安装装置中一般多用于安装比较大型的零件(例如数mm以上),零件本身由于分别具有一定重量,从安装叼口13废弃的零件向回收箱具有相对垂直落下的倾向。
而在图19、图20所示那样的旋转形式的零件安装装置1中,一般多处理小型芯片零件,因而容易产生问题。例如0603芯片零件(0.6mm×0.3mm尺寸)所代表的那样,现今的小型芯片极小并且轻,为此垂直落下比较困难,而且有时还会在空中浮游。进一步,在旋转形式中由逐步间歇转动通过的安装叼口13容易产生风压变化,还可能将已经回收到回收箱38内的零件吸出。在XY智能机械手形式的零件安装装置中,零件回收箱配置成具有从通常的安装位置偏离的自由度,对于旋转形式,由于旋转头4的转动轨迹固定,回收箱38的配置位置被限制在旋转头4的转动范围内。
据此,本发明首先为了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有关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影响零件安装质量的情况下可以可靠回收带屑和废弃零件等从零件安装装置排出的废弃物材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以及具有该回收装置的零件安装装置及其零件安装方法。
另一方面,有关旋转头4,在滚轴134和圆筒凸轮部140,为了高精度限制吸附嘴部130的上下位置,限制吸附嘴本体131使其不转动(自转)就成为必要条件。
在这一点上,在图23、图2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安装头13中,通过使吸附嘴本体131的截面和安装槽127的截面都形成方形并组合,从而限制了吸附嘴本体131的转动(自转)。但是,吸附嘴本体131和安装槽127形成方形截面时,加工比较难,如果使用加工精度差的零件,增加滑动阻力引起动作不良,而出现早期磨损,并且,为了确保加工精度,又存在增大了加工成本等的问题。
另外,如图26所示,在圆筒凸轮部140内侧的装载部126上,形成上下方向的引导槽160,通过在该引导槽160中插入上述滚轴134,在引导槽160的槽侧面上限制滚轴134的位置,这样认为能够限制吸附嘴本体131的转动。但是,这时,滚轴134,由于是在沿引导槽160的上下方向H1、和沿圆筒凸轮部140的凸轮面141的圆周方向H2的两方向上移动,任一方不会成为转动接触,而成为伴随滑动的接触状态,在滚轴134、凸轮面141以及引导槽160的槽侧面等上产生磨损,磨损的部分会产生晃动。
进一步,如图27所示,在离开吸附嘴部的位置上虽然具有通过设置转动驱动装置而对嘴170进行选择的机构,但在该机构中,进行嘴170的选择时,为了通过配合杆172与齿轮171配合、脱离,并由在离开吸附嘴部的位置上的转动驱动装置使齿轮171转动,从而选择嘴170,就会使外部的转动驱动装置的构成增大,造成至停止的时间变长,因此成为高速化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有关旋转头的改善的本发明,正是考虑到上述问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容易装卸并且价廉的回收箱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不用担心磨损引起晃动的问题的、可以实现高速化的零件安装装置。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作为零件安装中废弃物材回收用可以利用价廉的回收箱、回收箱的保持、以及吸引用负压的密封状态的保持可以单步骤完成的废弃零件回收装置,并且利用负压对没有安装的从安装叼口131吸引回收废弃的零件、利用带屑的回收装置回收该废弃零件,可以解决上述课题。
进一步,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通过对上下移动和转动移动采用分别的凸轮滚轴,可以减少转动控制时的磨损、并且包括可以在圆筒形状的安装槽内可靠控制安装嘴本体的转动的旋转头的零件安装装置,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具体讲包含以下内容。
即,有关本发明一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包括:框架部,该部形成了可以装入用于回收废弃物材的回收箱而、装卸机构,该机构可以以气体密封状态保持上述回收箱、吸引部,该部在上述回收箱内形成负压,利用负压从上述零件安装装置吸引回收被零件安装装置废弃的废弃零件、和将零件供给后的零件供给带切断后形成的带屑。
有关本发明另一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包括:框架部,该部形成了可以装入用于回收废弃物材的回收箱、装卸机构,该机构可以以气体密封状态保持上述回收箱、吸引部,该部在上述回收箱内形成负压,利用负压从上述零件安装装置吸引回收被零件安装装置废弃的废弃物材,上述装卸机构,可以通过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的单步骤操作的移动来完成对上述回收箱的气体密封状态的保持,而可以通过操作部件向相反方向的单步骤操作的移动来完成上述回收箱的气体密封状态的解除。
上述装卸机构,包括通过上述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的移动而转动将上述回收箱提升那样构成的操作杆,并且,上述框架部包括与上述回收箱的开放上端抵接而对该回收箱以气体密封状态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通过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的单步骤操作的移动而实现的对上述回收箱的气体密封状态的保持,是通过使上述操作杆转动将上述回收箱提升从而使上述回收箱的上端按压上述密封材料来达成的。
上述操纵杆具有移动支点或者连杆,通过上述操作杆的转动在将上述回收箱提升的情况下上述移动支点产生移动,或者上述连杆产生转动,在稍微超过将上述回收箱提升到最高位的上死点的位置上使上述移动或者转动停止,这样,上述回收箱的气体密封状态就可以由该回收箱的自重和上述密封材料的按压产生的反作用力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维持。
上述装卸机构,包括由上述操纵杆的转动升降的升降板,进一步上述回收箱包括沿周围向外部凸出的增强肋,由上述操纵杆的转动对上述回收箱的提升,通过转动上述操纵杆将上述升降板的一端与上述增强肋的下侧接合将其提起来达成。上述回收箱,可以是在零件搬运中使用的具有通用性的集装箱容器。
上述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清扫中可利用的吸引管道。这时,可以进一步包括当上述在清扫中可利用的吸引管道、和吸引来自上述零件安装装置的废弃零件的吸引管道中的任一方打开时,任意另一方同步关闭的切换机构。
有关本发明又一方案的零件安装装置,,包括:零件供给部,该部供给收容在零件供给带上的零件、安装头部,该部从上述零件供给部取出零件进行安装、基板保持部,该部搬入电路基板后进行限位保持,由上述安装头部将从上述零件供给部取出的零件安装在限位保持的上述电路基板的预定安装位置上。所述零件安装装置具有废弃物材回收装置,该装置利用负压吸引回收从零件供给部被取出后又被上述安装头部废弃的零件、和将零件供给后的零件供给带切断后形成的带屑。这时,优选分别回收上述废弃的零件和上述带屑。
有关本发明又一方案的零件安装方法,是在取出向零件供给部供给的零件、将上述零件安装在限位保持的上述电路基板的预定安装位置上的零件安装方法,采用单一装置,利用负压吸引回收从上述零件供给部取出后被废弃的零件、和将零件供给后的零件供给带切断后形成的带屑。这时,优选分别回收上述废弃的零件和上述带屑。
然后,有关本发明又一方案的零件安装装置,是从多种吸附嘴部中选定与要安装的零件对应的吸附嘴部、由所选定的一个吸附嘴部吸附保持零件并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零件安装装置,包括在下端部设置具有零件吸附用的叼口的板状吸附嘴本体、和该吸附嘴本体的和长轴方向垂直的轴从吸附嘴本体周面上凸出设置并且在该轴上同轴设置第1以及第2滚轴的多个吸附嘴部、将上述多个吸附嘴部配置成圆环状并且保持成分别可以上下移动同时过吸附嘴部的第1滚轴在槽侧面上接触的分别具有上下槽的装载部、转动驱动上述装载部的电机部、设置在上述装载部的外侧的在周方向上倾斜的侧端侧凸轮面上使上述吸附嘴部的第2滚轴接触并且通过与上述装载部之间的相对转动规定上述吸附嘴部的高度的圆筒凸轮部,通过上述电机部的驱动,上述装载部被转动驱动,上述圆筒凸轮部的侧端面上上述第2滚轴转动移动而另一方面上述第1滚轴在上述上下槽的槽侧面上滚动移动,这样将零件安装中使用的吸附嘴部配置在最下位。
在该零件安装装置中,通过由电机部使保持吸附嘴部的装载部转动,安装在吸附嘴部上的第2滚轴在圆筒凸轮部的凸轮面上滚动接触,规定吸附嘴部的高度位置,进行所使用的吸附嘴部的切换,可以实现切换的高速化。另外,在设置在吸附嘴部的本体上的轴上安装第1和第2的2个滚轴,使第2滚轴转动接触在圆筒凸轮部的凸轮面上,同时使第1滚轴转动接触在设置在装载部的上下槽的槽侧面上,即在上下槽中接触的滚轴和在凸轮面上接触的滚轴分别设置,各滚轴在对方面上滚动接触,这样可以消除伴随滑动的接触状态,可以极度降低滚轴、凸轮面以及上下槽等之间所产生的磨损,可以防止由于磨损引起的晃动的发生。
有关本发明又一方案的零件安装装置,上述圆筒凸轮部的侧端侧凸轮面上,所述零件安装中使用的吸附嘴部配置在最下位置时形成上述第2滚轴嵌入的凹部。
在该零件安装装置中,当吸附嘴部在规定的切换位置上进行定位时,第2滚轴嵌入到凹部中,可以由凸轮面和滚轴产生定位保持力。
有关本发明又一方案的零件安装装置,在上述圆筒凸轮部的侧端侧凸轮面上,在上述零件安装中使用的吸附嘴部配置最下位置时的上述第2滚轴的停止位置上埋设磁铁。
在该零件安装装置中,由于在第2滚轴的规定停止位置上埋设磁铁,通过在第2滚轴和磁铁之间产生的磁力,可以产生使第2滚轴保持在规定的停止位置上的力。
有关本发明又一方案的零件安装装置,在上述圆筒凸轮部的侧端侧凸轮面上,在上述零件安装中使用的吸附嘴部配置最下位置时的上述第2滚轴的停止位置上设置可以真空吸引该第2滚轴进行固定的吸引孔。
在该零件安装装置中,由于在第2滚轴的规定停止位置上设置吸引孔,通过该吸引孔真空吸引第2滚轴,可以产生使第2滚轴保持在规定的停止位置上的力。
依据有关本发明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以及包括该废弃物材回收装置的零件安装装置,通过简单的操作可以可靠以密封状态保持回收箱,可以有效进行废弃物材的回收。吸引回收的废弃物材,包含没安装而废弃的零件,可以将昂贵的零件可靠回收进行再利用,进一步对于避免电路基板的不良情况也是有效的。通过在该废弃物材回收装置上设置清扫用的吸引管道,可以更进一步改善操作效率并减轻操作者的负担。
另外,通过有关本发明的吸引回收废弃零件的零件安装方法的实施,可以可靠回收废弃零件,通过昂贵的零件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降低成本。进一步,可以避免零件的飞散,防止电路基板的不良情况,提高电路基板的品质,提高工作效率。
以及有关本发明的改善后的旋转凸轮的零件安装装置的实施,保持吸附嘴部的装载部直接由电机部驱动转动,通过安装在吸附嘴部上的滚轴和圆筒凸轮部的作用,控制吸附嘴部的高度位置,进行所使用的吸附嘴部的切换,可以实现切换的高速化。另外,在设置在吸附嘴本体上的轴上分别安装第1和第2的2个滚轴,第2滚轴与圆筒凸轮部的凸轮面上滚动接触,第1滚轴与设置在装载部上的上下槽的槽侧面上滚动接触,这样,可以消除伴随滑动的接触状态,可以极度降低滚轴和凸轮面以及上下槽等产生的磨损,从而可以防止由于磨损引起的晃动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有关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2表示图1所示废弃物材回收装置的装卸机构的侧视图。
图3表示图1所示废弃物材回收装置的主架部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4表示图2所示装卸机构的替代方案的概略侧视图。
图5表示图2所示装卸机构的另一替代方案的概略侧视图。
图6表示有关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7表示图6所示废弃物材回收装置的吸引部的侧视图。
图8表示有关本发明又一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9表示图8所示废弃物材回收装置的吸引部的侧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方案的零件安装装置中的安装头的外观立体图。
图11表示该安装头的纵剖视图。
图12表示该安装头中壳体的构成图,(a)表示正面图、(b)表示(a)图的B-B剖视图。
图13表示该安装头中吸引嘴部的构成图,(a)表示正面图、(b)表示下面图。
图14表示图11的A箭头剖视图。
图15表示该安装头中圆筒凸轮部的构成图,(a)表示立体图、(b)表示与滚轴一起的展开图。
图16表示该安装头中滚轴与圆筒凸轮部之间关系以及与引导槽之间的关系的图,(a)表示正面图、(b)表示侧视剖视图。
图17表示上述圆筒凸轮部的变形例的展开图。
图18表示上述圆筒凸轮部的另一变形例的展开图。
图19表示零件安装装置的整体概要的立体图。
图20表示图19所示零件安装装置的主要部的立体图。
图21表示零件供给带的详细的立体图。
图22表示元件匣的整体概要的立体图。
图23表示该零件安装装置中安装头的正面图。
图24表示图23的B-B剖视图。
图25表示图24的D-D剖视图。
图26表示防止吸入嘴本体转动的现有方案的说明图,(a)表示正面图、(b)表示侧视剖视图。
图27表示现有技术的另一零件安装装置中的安装头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有关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案中,和现有技术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并且在以下的各说明中,以与现有技术有差异的地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该废弃物材回收装置,例如可以用于回收对零件供给结束后的零件供给带切断后所产生的带屑。在图中,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其构成主要包括:由下部框体55、一对侧部框体56、上部框体57构成的外周框架的框架部51;产生用于从零件安装装置1吸引废弃物材的负压的吸引部60;以及,分别配置在一对侧部框体56上通过成为操作部件的手柄58连接的装卸机构59。
在由框架部51包围周围所形成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的中央部分,确保可以装入图左侧所示回收箱40的空间。为了使回收箱40可以出入,下部框体55的上平面形成为平坦面。在下部框体55的下面固定车轮52,支撑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其整体可以自由移动。
左右一对装卸机构59,对向设置在各侧部框体56的内侧,通过连接这两者的手柄58的上下方向的摇动操作,可使两装卸机构59同步动作。通过向手柄58提升方向的单步骤的操作移动,可以使放置在中央空间上的回收箱40保持密封状态,相反通过向手柄58下降方向的单步骤操作的移动,可以解除密封状态,取出回收箱40。
设置在上部框体57的上部的吸引部60,构成为通过装备在图的背后的风机61的作用,使吸引部60的内部、进一步保持在上部框体57的下侧的回收箱40内成为负压。在吸引部60的侧面上,安装用于吸引来自零件安装装置1的废弃物材的吸引管道62。在该吸引管道62上可以安装用于吸引带屑和废弃零件等来自零件安装装置1的废弃物材的软管。
在图1中,表示以吸引部60的盖体63处于开放的状态,可以看见吸引部60的内部中的吸引过滤器64。如果在吸引过滤器64的背后利用转动的风机61的作用产生负压,可以将例如带屑等废弃物材吸引到吸引管道62中,吸入到吸引部60的内部。带屑等废弃物材由吸引过滤器64阻隔,不会进入到风机61中而落入到配置在下方的回收箱40内。此外,在这里,负压的产生虽然采用风机61,也可以使用往返式负压产生装置,或者与外部的负压供给源连接。
其次,在图1的左侧表示上端开放的箱型回收箱40。该回收箱40,没有必要象现有技术那样专门为废弃物材回收用设计。可以利用从供应商运入各种零件时所使用的、通用性的市场上销售的集装箱容器。一般,通用集装箱容器采用合成树脂形成,为了能搬运一定重量的物品,在容器周围设置有多个如图示那样向外部凸出的增强用肋。
其中在回收箱40的开放的上端部全周上,形成有约30mm宽的平坦法兰状的顶部肋41,以保持上部开口部的平面形状。另外,在顶部肋41的下方沿纵方向设置有多个肋,这些肋的下方与沿横方向沿外周的外周肋42相连。由于这些增强肋的存在,即使用手握住顶部肋41或者外周肋42,提起回收箱40及其内部的收容物品,也可以保证足够的强度。
图2表示从侧面观察图1所示带回收装置50的状态。在图中,表示除去了位于胸前侧一方的侧部框体56后位于深部侧的装卸机构59。在图中,装卸机构59,主要由操作杆71、通过操作杆71的转动动作进行升降的升降板72、根据升降板72的升降,使该升降板72向与图面垂直的方向摇动的保持支架73、以及限制操作杆71的升降动作的引导板74所构成。操作杆71,通过手柄58与图中未画出的位于胸前侧的另一方操作杆71连接(参考图1),使一对装卸机构59的动作同步。
为了支撑由手柄58的操作而产生的操作杆71的转动,操作杆71具有第1支撑销(以下称为「垂直移动销」)76和第2支撑销(以下称为「水平移动销」)78的2个移动支点。在两移动销76、78上分别可转动地支撑有滚轴77、79。另一方面,在固定在侧部框体56上的引导板74上设置有倒T字状的槽81。在该槽81中的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槽中可自由移动地嵌入滚轴77,而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中可自由移动地嵌入滚轴79。在槽81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中,固定使滚轴79的移动在规定位置上停止的止挡82。
操作杆71的垂直移动销76,贯通位于其背后的升降板72,因此伴随垂直移动销76的上下移动,升降板72也升降。相反,施加在升降板72上的整个重量,由该垂直移动销76支撑。该升降板72,在下方由引导板74,在上方由设置在升降板72本身中的槽83中嵌入的保持支架73,分别支撑并可自由滑动移动。从位于升降板72的背后的保持支架73延伸出一对爪,通过与槽83配合,可以引导升降板72升降。
升降板72的上端,面向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的中央空间折曲,形成沿与图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翼状的法兰部84。支撑升降板72的上方的保持支架73,被支撑成随着升降板72的上升使升降板72的上端法兰部84在图面垂直方向上方摇动。通过使法兰部84在与图面垂直的方向上摇动,在图中的双点虚线所示的回收箱40的外周肋42的下面由该法兰部84进入而配合,从而可以抬起回收箱40。此外,作为在升降时使在保持支架73上支撑的升降板72摇动的机构,例如可以考虑在升降板72的槽83中设置与图面垂直的方向的斜面等方式。
图3表示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的上部框体57的下面从下方观察的状态。省略了侧部框体56的下部以下部分。在图中,在上部框体57的中央部分,设置有贯通上部框体57本身的开口部66,这样在位于上部框体57的上方的吸引部60、和处在上部框体57的下侧的空间之间可以作为气体通道。由于该开口部66的存在,如果由于吸引部60的作用在吸引部60内产生负压,安装在上部框体57的下侧的图中未画出的回收箱40的内部也保持负压。
在上部框体57的下面,粘贴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为矩形状的密封材料67。密封材料67的形状,由于与回收箱40的顶部肋41(参见图1)平面的矩形形状对应设置,通过使密封材料67与顶部肋41两者对向贴接,可以保持回收箱内部的气体密封状态。
此外,在图3中,表示了配置在上述侧部框体56的内部的升降板72、支撑从背后嵌在升降板72的槽83中的升降板72的保持支架73,在升降板72的上端上形成的法兰部84等的概要。
以上那样构成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的动作如下所示。操作者首先将回收箱40像图2的双点虚线所示那样装入装置中央部分的空间。这时,装卸机构59的手柄58和操作杆71如图2的双点虚线所示处在下方位置上,使出入口开放,容易装入回收箱40。
然后,操作者按照箭头75所示如果提升手柄58,操作杆71沿图的反时针转动。这时,操作杆71的垂直、水平两移动销76、78内,固定在水平移动销78上的滚轴79在槽81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中被限制,而向图的右方向横向移动。通过该滚轴79的限制移动,固定在垂直移动销76上的滚轴77在相同槽81的沿垂直平方向延伸的槽中向上方移动。同时,贯通垂直移动销76支撑的升降板72也随此向上方提升。在该升降板72上升时,通过保持支架73的作用,处在该升降板72的上端的法兰部84在与图面垂直的向上方向上摇动。其结果,法兰部84进入到回收箱40的外周肋42的下侧并支撑该外周肋40,随着升降板72的上升进一步向上方提升。
如果由操作者将手柄58提升到图2的实线所示位置上,支撑在水平移动销78上的滚轴79,与从在垂直移动销76的正下方的死点的位置向右方向稍微偏离的场所预先配置的止挡82抵接,停止水平移动。升降板72(以及支撑在该升降板72上的回收箱40),在上述死点位置,即连接垂直移动销76和水平移动销78的直线的与槽81的横槽垂直的位置上提升到最高位(以下称此为「上死点」)。因此,滚轴79越过图2所示上述上死点后,在稍微移动到右侧后的位置上,由于支撑在升降板72的法兰部84的回收箱40的自重,将滚轴79向止挡82向图的右方向按压。其结果,由于将手柄58提升到上方的位置上保持的力的作用,回收箱40本身也维持在提升的位置上,不会由于自重而落下。
当回收箱40处于该提升状态时,处在回收箱40的上端的顶部肋41,按压图3所示的密封材料67后被保持,其结果可以维持两者之间的气体密封状态。回收箱40虽然在上述上死点中从最高位上稍微下降的位置上被保持,但向下方微小的移动可以由密封材料67的弹性充分吸收,不会出现漏气的问题。向止挡82按压滚轴79的力中,除了回收箱40自重以外,还包括由上述顶部肋41按压密封材料67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在以上状态下,如果启动风机61,由于确保回收箱40处于气体密封状态,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整体中产生负压。其结果,通过连接在吸引部60的吸引管道62上的软管37(参见图20),带屑等废弃物材由该负压所吸引,将此回收到回收箱40内。
回收箱40内如果回收了规定量的废弃物材后,和上述相反,通过按压手柄58使操作杆71沿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升降板72下降后解除回收箱40的密封状态。另外,通过升降板72的摇动,解除法兰部84和回收箱40的外周肋42之间连接,回收箱40降落到下面框体55的上面。当手柄58降落到最下方后,开放中央空间的出口,取出回收箱40,可以对所回收的废弃物材进行处理。
此外,在提升回收箱40的状态的位置上维持的上述装卸机构59仅仅是1例,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机构。例如,替代利用上述2个移动支点的支撑销76、78的杠杆式机构,也可以采用连杆式机构或者凸轮式机构。在图4(a)、(b)中,表示利用连杆式机构的装卸机构59A。在图4(a)中,操作杆71,通过支撑销78A固定在图中未画出的框体部51上并可转动。在操作杆71上通过支撑销76A可转动地安装连杆80的一端,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支撑销86可转动地安装在升降板72上。升降板72分别由图中未画出的引导板74、保持支架73(参见图2)分别可以升降移动地保持。
如果将手柄58按箭头75所示向上方提升,操作杆71向虚线所示位置,以支撑销78A位中心绕图的反时针方向转动。这样,连杆80以支撑销86位中心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将由支撑销86支撑的升降板72向上方按压,到达图4(b)所示状态。升降板72,当3个支撑销76A、78A、86并排成一直线时提升到最高位(上死点),在稍微越过该上死点的位置上,连杆80档在止挡82A上而停止。在该状态下,在操作杆71上,由于作用由施加在升降板72上的回收箱40以外的重量所形成的绕图的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力,装卸机构59A在该状态下以密封状态保持回收箱40。相反为了解除该密封状态,通过将操作杆58向下方按压,操作杆71绕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连杆80越过上述上死点后返回到图4(a)所示的状态。
在图2、图4(a)、(b)所示的装卸机构59、59A中,手柄58是从底面附近位置向上方提升,支撑回收箱40。为了减轻操作者的负担,相反也可以使手柄58从上方向下方按压支撑回收箱40。图5(a)、(b)表示这样的装卸机构59B的例子。基本构成和图4所示的装卸机构59A相同。在图5(a)中,操作杆71可转动地固定在支撑销78A上,连杆80分别通过2个支撑销76A、86可转动地安装在操作杆71和升降板72上。
如果按箭头75A所示向下方按压手柄58,操作杆71向虚线所示位置绕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连杆80以支撑销86为中心绕反时针方向转动,将升降板72向上方按压,到达图5(b)所示状态。连杆80稍微越过3个支撑销76A、78A、86并排成一直线的上死点位置上后,档在止挡82A上而停止,装卸机构59A在该状态下以密封状态保持回收箱40。为了解除该密封状态,相反通过将操作杆58向上方提升,操作杆71绕图的反时针方向转动,连杆80越过上述上死点后返回到图5(a)所示的状态。
在图5(a)所示状态下,手柄58由于位于回收箱40的上端之上侧,容易从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中取出回收箱40。另外,操作者没有必要弯腰操作地面附近的手柄58,可以减轻操作时的负担。但是,这时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下手柄58由于自重有可能下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例如通过设置在操作杆71转动期间,与支撑销78A交叉作用所配置的图示的回位弹簧95,或者设置在上升位置上止住手柄58的结构的图中未画出的简单锁止机构,可以容易对应。
依据现有技术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需要将回收箱搬入积尘机内,关闭成为取出口的门,紧固保持真空的固定把手等操作。这时,由于需要门式密闭,这样的密封性并不一定充分。依据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回收箱40的装卸通过手柄58的上下移动的单步骤操作就可以进行,同时通过该操作可以可靠获得密封状态。另外,在零件安装装置1工作中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的密封状态,通过眼睛观察手柄58的位置(高度)可以容易确认。
回收箱40可以采用通用的集装箱容器,和专用品比较,可以相当廉价获得。并且由于通用,因而不需要个别管理,可以和零件搬送用集装箱一起处理,在处理上提供了方便性。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是以回收使用后切断的零件供给带的带屑为例进行了说明,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于回收没有安装的废弃的零件。即,使现有技术的图20所示零件回收箱38的底面贯通,在此固定零件吸引用的软管的一端,而软管的另一端固定在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的吸引管道62上,在此之前只是投弃的废弃零件,可以积极进行吸引回收。这样,可以消除由于废弃回收的不整备而出现的零件飞散,可以促进操作环境的维持、改善、电路基板的不良原因的排除、废弃零件的有效利用。通过吸引进行废弃零件的回收,在安装微小零件的旋转形式的零件安装装置中特别有利。
对于没有安装而废弃的零件的回收目的,例如也可以利用如图20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回收装置(积尘机36)。但是,如果利用上述那样的具有许多优点的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会更加有利。这时,一般和带屑比较,由于零件更微小、轻量,可以更加减小回收装置的能力,并且作为回收箱也可以使用通用的比集装箱容器更小型的容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2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进行说明。图6表示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的整体概要。在图中,表示在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的中央部分的空间装入了回收箱40,提升手柄58,在密封状态下进行固定的状态。对于和第1实施方案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以下,以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图6中,在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上,相对于上述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追加设置了第2吸引管道85。这样,利用1个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通过第1回收管道62例如回收带屑,而通过追加的第2吸引管道85例如回收废弃零件12,可以同时并行进行。如上所述,通过吸引回收没有安装的废弃零件,在避免零件的飞散有利。但是,追加带屑回收装置,而与零件回收用的装置分别设置,会占据多余的空间,操作性差,而且不经济。在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中,这两者的回收可以采用共同的装置进行。
在图6中,设置在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上的2个吸引管道62、85,均通过吸引部60A与回收箱40连接。在图示的例中,第1吸引管道62用于带屑回收,第2吸引管道85用于废弃零件回收。因此,在第1吸引管道(以下称为「带屑吸引管道」)62上连接用于吸引带屑的软管27(参见图20),在新追加的第2吸引管道(以下称为「零件吸引管道」)85上连接与零件安装装置的零件回收箱38(参加图20)之间相连的图中未画出的软管的一端。
如果仅仅只是同时吸引回收带屑和废弃零件,只要将这样的两吸引管道62、85连接在回收箱40上即可。但是,这样双方的废弃零件混合回收在回收箱40内,如果考虑到回收后的处理,这样混合的废弃物材的回收并不一定好。因此,在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吸引部60A,设置分离两废弃物材可以进行回收的机构。
图7表示从图6的Y方向胸前侧透视观察吸引部60A内部的状态。框架部51以下的装置整体的下侧部分,和图1、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案相同。在图7中,零件回收管道85,在吸引部60A的右侧面上与带屑吸引管道62并排向外部凸出进行安装。在吸引部60A的内部,在零件吸引管道85的终端形成回收容器固定部87,该回收容器固定部87上可装卸安装回收容器88。回收容器88的外周部分采用网格状的零件形成,该网格状零件可以根据所吸引的零件的大小选择网目。例如,对于0603芯片零件那样的微细零件,选择更细的网目的网格状零件,可以将此捕获到回收容器88内。为了支撑回收容器固定部87,在吸引部60A内新设置L字状的托架92。
以上那样构成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的动作,和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说明的相同,在图7的下方固定回收箱40,通过风机61(配置在吸引过滤器64的背后)动作,在吸引部60A内部形成负压。通过该负压的吸引作用将来自带屑吸引管道62的切断后的带屑、来自零件吸引管道85的废弃后的零件分别吸引到吸引部60A内。其中,由于带屑吸引管道62与吸引部60A的内部直接开口相通,带屑从吸引部60A落入到位于更下方的回收箱40内进行回收。另一方面,从零件吸引管道85吸引的废弃零件,通过回收容器固定部87,由回收容器88的网格状零件捕获,回收到该容器88内。
回收到回收箱40内的带屑,如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说明的那样,通过下降手柄58,与回收箱40一起从装置拉出,进行回收处理。另外,回收到回收容器88内的废弃零件,从回收容器固定部87取出回收容器88后进行回收处理。回收容器88的取出,通过打开设置在吸引部60A的上侧的图中未画出的盖体63(参见图1),可以容易进行。通过以上那样的构成,可以分别回收带屑和废弃零件。
依据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利用单一装置,在不会牺牲地面空间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回收带屑和零件,促进环境保护、资源的再利用。对于零件的回收,与现有技术的仅仅是从安装叼口投弃的情况不同,通过利用负压吸引,可以提高回收效率,消除由于飞散的零件引起的电路基板不良的情况。
在带屑的吸引的基础上,设置吸引零件的管道,有可能产生需要增加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的风机61的容量增加的问题。但是,特别是在旋转式的零件安装装置1中,所安装的零件一般多为微细,零件废弃位置上开口的吸引口,例如也可以是约20mm直径的圆形形状、或者约20mm×30mm的矩形形状等那样的小口。因此,即使在零件安装装置上设置零件吸引用的开口部,一般对负压的影响也非常小,因此不需要增加风机61的能力,或者即使需要,也非常小。
此外,在图7所示例中,通常大量回收的带屑在大容量的回收箱40侧回收,通常少量的特别是微细零件多的废弃零件由容量小的回收容器88进行回收,但并不限定于此。根据需要可以增大回收容器88的容量而在此回收带屑,特别是在安装大型零件等的情况时也可以在回收箱40内回收废弃零件。另外,分别回收两者的方式,也并不限定于图7所示那样的回收容器88,例如也可以将回收箱40的内部区分成2个,带屑吸引管道62的排出口面向其中的一方,而零件吸引管道85面向另一方分别进行开口,也可以利用其它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进行说明。在零件安装装置的周围,回收泄漏的带屑、零件等有可能散乱,即使不是这样,浮游在设施内的尘埃也可以落入到地面上,如果任其自由会造成作业环境的恶化。这时,操作者一般采用吸尘器进行清扫。对地面的清扫,不仅对作业环境的维持,还是为了确保操作性、安全性,精密零件的产品质量的维持、或者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等方面看也是好的。
操作者为了能够清扫机械设备周边,一般在设施内的某一处保管吸尘器。操作者在需要清扫时,从设施内的保管处取出吸尘器,清扫作业完成后再将吸尘器返还到原来的场所。通常多个装置准备有共有的吸尘器,多个装置之间利用时间重复时,操作者需要再次去取,花费多余的工时。在本实施方案中,提供一种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
图8表示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在图中,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B,在吸引部60B上追加设置可以用于扫除等的第3吸引管道91。在该吸引管道91上可以安装图中未画出的清扫用软管的一端,软管的另一端上可以连接清扫用的吸引口。其它构成,和图6所示有关第2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同样,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以下,以和有关第2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A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机械设备周边的清扫,通常在作业结束时,或者在换班之间等机械停止时进行。因此,在此间不需要进行带屑和零件的吸引,为了确保清扫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优选将第1管道62、第2管道85关闭。相反,在零件安装装置的工作时,为了可靠进行带屑、零件的吸引,优选关闭清扫用的第3吸引管道(以下称为「清扫用吸引管道」)91。在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B的吸引部60B中,根据所使用的吸引管道包括使开闭同步进行切换的机构。
图9表示从图8的Y方向胸前侧透视观察吸引部60B内部的状态。框架部51以下的其它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B的构成,和这之前的实施方案所示部分相同。在图中,在吸引部60B上设置3个吸引管道62、85、91,设置使这3个吸引管道62、85、91的开闭可以连动操作的切换机构90。零件吸引管道85,在吸引部60B的内部由托架92支撑,在箭头93所示左右方向上可以移动。通过该零件吸引管道85的左右移动,零件吸引管道85的位于吸引部60B内部其它终端部,在回收容器支撑部87的内部可以滑动形成。
在零件吸引管道85上,在与图面垂直延伸的方向上固定销96。该销96穿通设置在托架92上的沿横方向延伸的槽94,向图的胸前侧延伸,在其前端支撑连接杆97的一端。连接杆97的另一端固定在开闭清扫用吸引管道91的开口部的遮挡板98上。遮挡板98支撑在将清扫用吸引管道91固定在吸引部60B上的安装本体99的槽内,并可在图的左右方向上可以滑动移动,通过该滑动移动可以开闭清扫用吸引管道91。
另一方面,在固定在零件吸引管道85上的销96上,固定杆101的一端并可转动,该杆101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开闭带屑吸引管道62的开口部的盖板102上。盖板102,以固定在吸引部60B的壳体上支撑销103为中心可以转动。此外,在图9中,表示的是将托架92的一部分切开后,可以看见杆101、盖板102等的内部的情况。
以上那样构成的切换机构90的动作如下所示。首先,零件吸引管道85如果沿箭头93的右方向从吸引部60B拉出,处在回收容器固定部87的内部的零件吸引管道85的终端部同时向右方向滑动移动。根据该移动,回收容器固定部87和零件吸引管道85之间,这之前一致的图中未画出的上方的开口部的位置偏移,这样,在回收容器固定部87的内部,闭锁零件吸引管道85的开口部。
另一方面,零件吸引管道85如果从吸引部60B拉出,同时由于销96在槽94内向右侧移动,这样连接杆97向右方向拉引。在该动作下,连接连接杆97的遮挡板98也向右方向移动,其结果将闭锁的清扫用吸引管道91开放,成为可以进行利用真空的吸引动作状态。
进一步,筒销96向右侧移动,固定在销96上的杆101按压盖板102,塞住带屑吸引管道62的吸引开口部。图9,像以上那样,表示零件吸引管道85被向右侧拉出,清扫用吸引管道91开放,带屑吸引管道62和零件吸引管道85处于闭锁的状态。
与此相反,从图9所示状态如果将零件吸引管道85在箭头93的左方向上向吸引部60B内部压入,销96在槽94内向左侧移动,这样,连接杆97、遮挡板98也向左方向移动。在该移动下遮挡板98闭锁清扫用吸引管道91。另一方面,同样通过零件吸引管道85的压入,零件吸引管道85的前端部分进入到回收容器固定部87的内部,图中未画出的两者的开口部成一致,将零件吸引管道85和吸引部60B导通。同时,通过销96向左侧移动,杆101被拉向左侧,这样盖板102绕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带屑吸引管道62的开口部被开放。这样,闭锁清扫用吸引管道91,在零件安装装置的动作中,成为可以进行带屑、废弃零件的吸引的状态。
此外,在以上的例中,虽然各吸引管道62、85、91的同步开闭,是通过零件吸引管道85的进出进行的,但同步开闭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遮挡板98和连接杆97等其它可动零件上设置把手,打开吸引部60B的盖体63(参见图8),操作该把手,开闭各吸引管道。或者,也可以将销96和遮挡板98延长到吸引部60B的外部,从外部操作该延长部分。但是,以已经向外部凸出的零件吸引管道85作为切换开关可以直接利用,没有必要设置盖体63的开闭或者其它零件的延长部分。另外,也可以替代零件吸引管道85,使带屑吸引管道62出入,将上述切换机构90作相应的变形。
如果使用以上那样构成的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50B,没有必要另外准备清扫用的吸尘器,可以在设备附近始终配备可以清扫的装置,可以减轻操作者的负担。一般,清扫在设备停止时进行,通过利用上述切换机构,在切换时该装置可以作为清扫专用。这时更换回收箱40,可以在区分带屑回收用和清扫用的情况下使用回收箱40。如果需要,在清扫用吸引管道91的内部侧(吸引部60B内侧)上,可以装入吸尘器用的市场销售的垃圾带,将尘埃回收到该垃圾带中扔掉。清扫用吸引管道91、以及与此连接的软管,吸引口等,也可以使用为吸尘器准备的市场销售的产品。
以上,对有关本发明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的各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零件吸引管道、带屑吸引管道、清扫用吸引管道可以任意组合安装在吸引部60上。即,在此前没有表示的零件吸引管道和清扫用吸引管道之间的组合、带屑吸引和清扫用吸引之间的组合也可以在吸引部60上设置。切换机构,可以根据这些组合进行适当变更。
此外,在以上的各实施方案中的说明中,虽然以废弃物材回收装置作为主要对象,本发明,除此之外,也包含具有这些废弃物材回收装置的零件安装装置、以及吸引回收废弃零件的零件安装方法。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案的零件安装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10表示本实施方案的零件安装装置中的安装头的构成外观立体图。图11表示该安装头的纵剖视图。该零件安装装置,是对现有技术的安装头实施改进,作为零件安装装置整体的构成,由于和图19所示的装置相同,以下以改进后的安装头的构成和作用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图10、图11中,安装头13a,通过引导部114在上下方向上可自由滑动地装备在旋转头上,在引导部114的规定位置上,设置与升降用槽凸轮的凸轮随轮118,通过旋转头转动,安装头13a根据其转动位置可以其所需要的高度。
安装头13a包括:通过引导部114在上下方向可自由滑动地结合在旋转头上的壳体120、其转动轴线面向垂直方向的姿势下固定在壳体120的上端部上的电机部122、使电机部122的转动减速的减速机124、连接在减速机124的输出轴上在垂直的转动轴周围转动的装载部126a、配置在壳体120和装载部126a之间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装载部126的a轴承128、129、分别可自由升降地装备在装载部126a上的多个吸附嘴部130a、配置在装载部126a的外周上根据装载部126a的转动而使吸附嘴部130a升降的圆筒凸轮部140、为了不使圆筒凸轮部140与装载部126a一起转动根据需要进行锁止的止动机构150。
图12表示装载部126a的构成的正面图,图12(b)表示图12(a)图的B-B剖视图,图13表示吸引嘴部130a的构成的正面图,图13(b)表示其下面图,图14表示图11的A-A箭头剖视图,图15(a)表示该安装头中圆筒凸轮部140的构成立体图、图15(b)表示该圆筒凸轮部140与滚轴134一起的展开图,图16(a)表示滚轴133、134与圆筒凸轮部140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引导槽135之间的关系的图的正面图、图15(b)表示其侧视剖视图。以下参照这些图一并说明。
如图11~图13所示,吸附嘴部130a,由在装载部126a形成的安装槽127a中可在上下方向自由滑动地被收容、其下端部具有零件吸引用的叼口的板状的吸附嘴本体131a、在吸附嘴本体131a的上部周面上相对于吸附嘴本体131a的长轴方向成直角凸出而设置的支撑销(轴)132、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支撑销132的外周上的第1、第2滚轴133、134所构成,通过配置在吸附嘴本体131a的上端和上述安装槽127a的上端之间的弹簧139,对整体向下方施加弹性力。
吸附嘴部130a,如图14所示,在与装载部126a的转动轴线同心的圆周上以规定间距进行配置。在此,各吸附嘴本体131a和安装槽127的截面均为加工容易的圆形截面形状。如果仅仅以这样的状态,由于不能限制吸附嘴本体131a的转动,在装载部126a上形成用于限制吸附嘴本体131a的转动的沿上下方向的槽135,在该槽135内,2个滚轴133、134中处在内侧的第1滚轴133配置成与引导槽135的槽侧面接触。这时,引导槽135的宽度,设定成比滚轴133的直径稍微大一些的程度。
另外,外侧的第2滚轴134,和现有例同样,与圆筒凸轮部140的上侧端的凸轮面141抵接。吸附嘴部130a,通过弹簧139,使第2滚轴134按压在凸轮面141上,沿凸轮面141的轨道限制其上下位置。该第2滚轴134的外周抵接的凸轮面141,如图15所示,在圆筒凸轮部140的周方向上倾斜,滚轴134通过在与该凸轮面接触的情况下移动,可以控制吸附嘴部130a的高度。这时,在凸轮面141上,设置为零件吸附使吸附嘴部130a位于最下位置上的凹曲部141a、和将其设置在180度对向的位置上、通过与处在对向位置上的吸附嘴部130a的第2滚轴134嵌接、对装载部126a发挥定位保持力的V形凹部141b。
另外,在圆筒凸轮部140和壳体120之间,设置上述止动机构150。止动机构150、由设置在圆筒凸轮部140的筒面上的止动孔142、在壳体120上形成的孔中可自由滑动地设置并且与圆筒凸轮部140的止动孔142可以自由接脱的止动销151、在使止动销151从止动孔142脱离的方向上施加弹性力的弹簧154、使止动销151对抗上述弹簧154连接在止动孔142连接、这样可以不使圆筒凸轮部140和装载部126a一起转动而进行锁止的止动驱动装置156所构成。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安装头13a,如果在使止动销151连接在圆筒凸轮部140的止动孔142中的状态下使电机部122转动、装载部126相对于圆筒凸轮部140转动。因此,按照凸轮面141的轨道,可以限制保持在装载部126a上的多个吸附嘴部130a的各高度,使其中处在最下位置的吸附嘴部130a可以作为零件安装使用而被选择。这时,吸附嘴部130a定位在规定的切换位置上时,相反侧的吸附嘴部130a的第2滚轴134由于嵌入到凸轮面141的凹部141b中,可以产生规定位置定位保持力。
另一方面,如果在使止动销151从止动孔142中脱离的状态下使电机部122转动、圆筒凸轮部140与装载部126一起转动。因此,吸附嘴部130a的高度不变,而可以只改变吸附嘴部130a的转动位置。即,即使旋转头4处于转动中,通过操作止动机构150,可以在吸附喷嘴部130a在转动方向的定位动作、和通过上下方向的定位对吸附嘴部130a的选择动作之间进行切换。
在上述构成的安装头13a中,由电机部122,使装载部126相对于圆筒凸轮部140转动驱动时,如图16所示,在圆筒凸轮部140的侧端凸轮面141上与第2滚轴134滚动接触,通过第1滚轴133与上下方向的引导槽135的槽侧面上滚动接触,控制吸附嘴部130a的上下位置。即,在吸附嘴本体131a上凸出设置的支撑销132上分别安装第1和第2的2个滚轴133、134,由于使第2滚轴134与圆筒凸轮部140的凸轮面141滚动接触,同时使第1滚轴133与设置在装载部126a上的引导槽135的槽侧面上滚动接触,可以消除伴随滑动的接触状态,极度减少滚轴133、134和凸轮面141以及引导槽135等之间产生的磨损。因此,可以有效排除由于磨损引起的晃动的发生。另外,通过由搭载在安装头13a上的电机部122使装载部126a转动,进行所使用的吸附嘴部130a的切换,可以实现切换的高速化。
此外,如图17所示,在零件安装中使用的吸附嘴部130a配置在最下位置上时,如果构成为在圆筒凸轮部140的凸轮面141上的、各吸附嘴部130a的第2滚轴134停止的各个位置上埋设磁铁145,与各滚轴134之间产生磁吸引力,对于全部滚轴134,可以作用根据强定位保持力。在此,第2滚轴134采用强磁性体形成,而圆筒凸轮部140采用非磁性体形成。作为磁铁145,除了永久磁铁以外,也可以采用电磁铁等构成。
另外,如图18所示,在和图17同样的停止位置上,设置真空吸引第2滚轴1 34的吸引孔146。如果对各吸引孔146作用来自吸引线147的吸引力,对于全部的滚轴134,可以作用更加强的定位保持力。
以上,对于有关本发明的废弃物回收装置、零件安装装置、以及零件安装方法的各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对于在该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的知识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容易根据这些实施方案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各种变更、改造。

Claims (13)

1.一种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部,该部形成了可以装入用于回收废弃物材的回收箱;
装卸机构,该机构可以以气体密封状态保持所述回收箱;以及
吸引部,该部在所述回收箱内形成负压,
利用负压从所述零件安装装置吸引回收在零件安装装置废弃的废弃零件、和将零件供给后的零件供给带切断后形成的带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回收所述废弃零件和带屑的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回收的机构,在所述回收箱的基础上进一步包含其它回收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物材回收装置,还具有可用于清扫的吸引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当所述可用于清扫的吸引管道、和吸引来自所述零件安装装置的废弃零件的吸引管道中的任一方打开时,使任意另一方同步关闭的切换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是通过拉出、压入用于吸引所述废弃零件而设置在废弃物材回收装置上的吸引管道的动作来进行操作的。
7.一种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部,该部形成了可以装入用于回收废弃物材的回收箱;
装卸机构,该机构可以以气体密封状态保持所述回收箱;以及
吸引部,该部在所述回收箱内形成负压,利用负压从所述零件安装装置吸引回收在零件安装装置废弃的废弃物材,
所述装卸机构,通过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的单步骤操作的移动来完成对所述回收箱的气体密封状态的保持,而通过所述操作部件向相反方向的单步骤操作的移动来完成所述回收箱的气体密封状态的解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回收的从所述零件安装装置废弃的废弃物材包含零件供给后的零件供给带切断后形成的带屑、和被从零件供给带取出后废弃的零件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机构,具有通过所述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的移动而产生转动从而可将所述回收箱提升的操纵杆,
所述框架部具有与所述回收箱的开放上端抵接而对该回收箱以气体密封状态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
通过所述操作部件向一个方向的单步骤操作的移动而实现的对所述回收箱的气体密封状态的保持,是通过使所述操纵杆转动将所述回收箱提升从而使所述回收箱的上端按压所述密封材料来达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具有移动支点或者连杆,通过所述操作杆的转动使所述回收箱提升的同时所述移动支点移动或者所述连杆转动,在稍微超过将所述回收箱提升到最高位的上死点的位置上使所述移动或者转动停止,这样,所述回收箱的气体密封状态就可以由该回收箱的自重和所述密封材料的按压产生的反作用力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所维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机构,具有由所述操纵杆的转动而进行升降的升降板,
所述回收箱具有沿周围向外部凸出的增强肋,
由所述操纵杆的转动对所述回收箱的提升,是通过转动所述操纵杆使所述升降板的一端与所述增强肋的下侧配合并将其提起来而达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是在零件搬运中使用的具有通用性的集装箱容器。
13.一种零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零件供给部,该部供给收容在零件供给带上的零件、
安装头部,该部从所述零件供给部取出零件进行安装、
基板保持部,该部搬入电路基板后进行限位保持、以及
废弃物材回收装置,该装置利用负压吸引回收从零件供给部被取出后又被所述安装头部废弃的零件、和将零件供给后的零件供给带切断后所形成的带屑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由所述安装头部将从所述零件供给部取出的零件安装在限位保持的所述电路基板的预定安装位置上、或者不安装而回收到所述废弃物材回收装置中,
所述废弃物材回收装置,是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废弃物材回收装置。
CNB03155718XA 2002-08-29 2003-08-29 零件安装装置及废弃物材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31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51251 2002-08-29
JP2002251251A JP3813913B2 (ja) 2002-08-29 2002-08-29 部品実装装置
JP2003090271A JP4242187B2 (ja) 2003-03-28 2003-03-28 廃棄部材回収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部品実装装置
JP2003090271 2003-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6799A CN1486799A (zh) 2004-04-07
CN100363117C true CN100363117C (zh) 2008-01-23

Family

ID=34196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571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3117C (zh) 2002-08-29 2003-08-29 零件安装装置及废弃物材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6311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7151B2 (ja) * 2006-06-07 2011-09-21 Juki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部品廃棄ボックス
JP5582646B2 (ja) * 2010-11-04 2014-09-0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機の廃棄テープ回収装置
CN107758262B (zh) * 2017-10-10 2024-05-24 重庆飞象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载具循环的自动化生产产线
CN108214555B (zh) * 2018-02-06 2020-11-27 苏州功业肆点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回收智能机器人的装置
CN110227754B (zh) * 2019-06-28 2024-03-15 东莞朗诚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切筋成型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7929A (ja) * 1983-12-13 1985-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ジャンパ−自動插入機のリ−ド屑処理方法
JPH0677691A (ja) * 1992-08-25 1994-03-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装着装置
JPH0730297A (ja) * 1993-07-09 1995-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機
JPH0779099A (ja) * 1993-09-06 1995-03-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H07154094A (ja) * 1993-11-26 1995-06-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部品自動装着装置
JPH09326598A (ja) * 1996-06-06 1997-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排出装置
JP2001230600A (ja) * 1999-12-07 2001-08-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実装方法、その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7929A (ja) * 1983-12-13 1985-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ジャンパ−自動插入機のリ−ド屑処理方法
JPH0677691A (ja) * 1992-08-25 1994-03-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装着装置
JPH0730297A (ja) * 1993-07-09 1995-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機
JPH0779099A (ja) * 1993-09-06 1995-03-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H07154094A (ja) * 1993-11-26 1995-06-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部品自動装着装置
JPH09326598A (ja) * 1996-06-06 1997-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排出装置
JP2001230600A (ja) * 1999-12-07 2001-08-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実装方法、その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6799A (zh) 2004-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9460B1 (ko) 판형체 반송 장치
CN109985817A (zh) 一种分拣系统及分拣方法
CN108045628A (zh) 一种通用贴膜机
CN100363117C (zh) 零件安装装置及废弃物材回收装置
CN102529983A (zh) 物品输送装置
CN1759425A (zh) 用于发放袋子的自动售货机
CN105903186B (zh) 自动麻将机的送牌装置
CN101670919B (zh) 基板用收纳容器和基板用收纳容器用的基板运送设备
CN206032669U (zh) 旋转吸附输送机构
CN206243536U (zh) 一种新型smd余料点料机
CN204110760U (zh) 带磁体的传送装置
CN206653218U (zh) 抛丸装置
CN210734836U (zh) 一种物流管理用信息处理设备的存取装置
CN107672987A (zh) 一种智能物流快递终端存取机器人系统
CN210522793U (zh) 一种磁性选料装置
CN206901195U (zh) 容器输送传送带
CN207375180U (zh) 板式输送机
CN207580325U (zh) 手机精密贴膜生产线
CN218258728U (zh) 一种无人机投放机构
CN210914579U (zh) 生物枕包袋试机膜加工收卷传送设备
CN213000574U (zh) 一种磁选系统
CN212191989U (zh) 一种镜头自动组装机
CN214358645U (zh) 一种球状体工件自动化上下料仓
CN110176419A (zh) 硅片清洗系统
CN209815222U (zh) 坯布用卸货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