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6888C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56888C CN100356888C CNB2006100015534A CN200610001553A CN100356888C CN 100356888 C CN100356888 C CN 100356888C CN B2006100015534 A CNB2006100015534 A CN B2006100015534A CN 200610001553 A CN200610001553 A CN 200610001553A CN 100356888 C CN100356888 C CN 10035688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cyclone separating
- filter
- separating tube
- collecting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目的是实现小型的、具有易操作的旋风分离式的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在本发明中,离心分离、捕捉尘埃的旋风分离筒(104)和在内部具有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集尘盒(105)被可独立拆卸地并列安装在吸尘器本体1的下壳(10)1上,旋风分离筒(104)的排气的一部分通过集尘盒(105)流入电动送风机。另外,在本发明中,离心分离、捕捉尘埃的旋风分离筒(104)和在内部具有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集尘盒(105)被可独立拆卸地并列安装在吸尘器本体1地下壳(101)上,旋风分离筒(104)的排气的一部分通过集尘盒(105)和设置在下部的过滤器流入电动送风机。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3年6月4日,申请号为03141284.X,发明名称为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动吸尘器是将自吸口吸入的含尘空气导入吸尘器本体,通过该吸尘器本体内的集尘部除尘,以及将除尘后的清洁的空气排放到吸尘器本体外的结构。集尘部是通过纸过滤器的过滤捕捉尘埃而除尘,或通过旋风分离筒的离心分离捕捉尘埃而除尘的结构。
具有旋风分离式的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在特开2001-29288号公报中有记载。该电动吸尘器的集尘部是通过1个旋风分离筒的离心分离捕捉尘埃而除尘的结构。
另外,作为电动吸尘器的旋风分离式的集尘部,被记载在特表平10-511880号公报中的尘埃分离装置,其旋风分离筒形成外侧分离筒和内侧分离筒2重构造,在外侧分离筒内对粗大尘埃进行离心分离除尘,在内侧分离筒内对微细尘埃进行离心分离除尘。
对于一般家庭使用的电动吸尘器来说,小型且容易操作是重要的,并且集尘部的小型化以及对捕捉到的尘埃的废弃操作的简易化是必须的。
通过1个旋风分离筒来捕捉尘埃的集尘部由于将粗大尘埃与微细尘埃一同捕捉,所以在废弃捕捉的尘埃时,微细尘埃易飞散,尘埃的废弃操作麻烦。并且,若要提高尘埃捕捉(集尘=除尘)性能,则旋风分离筒势必变长而将导致大型化。
内外2重分离筒构造的旋风分离式的尘埃分离装置(集尘部)由于具有外侧分离筒与内侧分离筒组合为一体的构造,难以形成小型和容易操作的形态。对一般的家庭使用而言,虽然粗大尘埃被大量捕捉并对该粗大尘埃的废弃的操作频率高,但内外2重分离筒构造的集尘部也不能够做到仅取出捕捉粗大尘埃的外侧分离筒,只对该粗大尘埃进行废弃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小型的、具有易操作的旋风分离式的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小型的,具有尘埃捕捉(集尘)性能高的旋风分离式的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能够确保捕捉到的微细尘埃不飞散的旋风分离式的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当具有通过离心分离除尘的旋风分离筒的电动吸尘器在地面移动除尘时,该旋风分离筒的中心轴方向被配置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同时,自该旋风分离筒的下部流入含尘空气,在上述旋风分离筒的下部设置有排放由该旋风分离筒除尘的空气的排气口,在该旋风分离筒的上部设置有连通至设置在旋风分离筒的侧面的集尘盒的连通口。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具有含形成了排气口的内筒的旋风分离筒,以及通过形成于该旋风分离筒上的连通口与该旋风分离筒连通的集尘盒,在该集尘盒内设有过滤器,并且还具有进行合流通过该过滤器的空气与自前述排气口流入的空气的流路构造。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通过开闭上述过滤器,对积存在上述集尘盒中的尘埃进行废弃。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可自由装卸上述旋风分离筒与上述集尘盒。
再有,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具有旋风分离筒,该旋风分离筒对在沿地面移动吸尘时自吸入口吸入的含尘空气通过离心分离由下部流入的尘埃而除尘,并从下部排气到筒外,并且,该旋风分离筒的轴方向呈大致垂直方向,作为空气驱动源的电动送风机的旋转轴的轴方向为水平方向。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具有能在沿地面移动吸尘时对自吸入口吸入的含尘空气的尘埃进行离心除尘,并且排气到筒外的其轴方向大致呈垂直方向的旋风分离筒和作为空气驱动源的电动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中,本体的吸入口位于从上方看去的中央部位,旋风除尘部靠近中央以左或以右的任何一侧,并且,电动送风机靠近自中央开始的与旋风分离筒相对的一侧。再有,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形成于旋风分离筒上的连通口而与该旋风分离筒连通的集尘盒,在该集尘盒内设有过滤器,并且在下部设置了具有将通过该过滤器的空气与自上述旋风分离筒的排气口流出的空气进行合流的旋风部流出口的流路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该集尘盒下部内设有过滤器。
再有,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自该旋风分离筒的下部流入含尘空气,在上述旋风分离筒下部设置排放经该旋风分离筒的除尘后的空气的排气口,在该旋风分离筒的上部设置连通至设在旋风分离筒的侧面的集尘盒的连通口,利用所设置的开闭上述过滤器的装置,对积存在上述集尘盒中的尘埃进行废弃。
另外,本法明的特征在于,在具有旋风分离筒的电动吸尘器中,自该旋风分离筒的下部流入含尘空气,在上述旋风分离筒下部设置排放经该旋风分离筒的除尘后的空气的排气口,在该旋风分离筒的上部设置连通至设在旋风分离筒的侧面的集尘盒的连通口,从该电动吸尘器的正面看去,该旋风分离筒的中心轴向左右方向倾斜,上述集尘盒呈下部展开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处于吸尘器本体的上盖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处于吸尘器本体的上盖打开,取出了集尘盒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处于吸尘器本体的上盖打开,取出了集尘盒和旋风分离筒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吸尘器本体取出了上壳与上盖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图8为旋风分离筒104的外观立体图。
图9为集尘盒105的外观立体图。
图10表示图6沿的A-A断面的断面图。
图11为含有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部分的断面图。
图12为含有旋风分离筒104与集尘盒105的连通口117的断面图。
图13为自排气侧观察集尘盒105时的侧面图。
图14为集旋风分离筒104与集尘盒105为一体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直立式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侧面图。
图17为集旋风分离筒404与集尘盒405为一体时的纵断面图。
图18为含有旋风分离筒404与集尘盒405的连通口417的断面图。
图19为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筒与集尘盒的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该吸尘器本体的立体图。图3所示是该吸尘器本体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4所示为该吸尘器本体的集尘盒处于取出状态的立体图。图5所示为该电动吸尘器的集尘盒和旋风分离筒处于取出状态的立体图。图6为取出了上盖与上壳的平面图。图7为表示该吸尘器本体内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电动吸尘器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吸尘器本体1、软管2、把手操作管3、伸缩连接管4和吸口5。吸尘器本体1与把手操作管3通过软管2相连接,吸口5通过伸缩连接管4连接到该把手操作管3上使用。
吸尘器本体1内设有电动送风机(后面叙述),通过该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力自吸口5吸气,从而借助该吸气流吸入尘埃。吸入的含尘空气通过缩连接管4、把手操作管3和软管2被吸入到吸尘器本体1中,通过旋风分离筒的集尘部(后面叙述)除尘(集尘),然后排气到机外。
吸尘器本体1如图2~图6所示那样,在下壳101与上盖102之间装有可装卸的旋风分离筒104和集尘盒105,在下壳101与上壳150组成的空间内设有第2辅助过滤器112、电动送风机107和电线卷轴110。
该吸尘器本体1如图7(a)所示那样,含尘空气通过软管2自入口管115流入旋风分离筒104并通过使之回旋而利用离心分离作用分离除尘,通过上部的连通口117将尘埃搬送到集尘盒105内,来自旋风分离筒104的排气通过内筒131被排放到设置在旋风分离筒104的下部的连接通路120内。另外,一部分空气流入集尘盒105,通过第1辅助过滤器106捕捉尘埃。集尘盒105的排气自第1辅助过滤器106后方的连接口146通过第2辅助过滤器112吸到电动送风机107内。此时,来自旋风分离筒104的排气也一并吸入到电动送风机107内。来自该电动送风机107的排气通过过滤器108,一部分通过排气流路(图中未示出),一部分流向电线卷轴110冷却,然后排放到机外。
在下壳101上,具有为使该吸尘器本体1在地面移动的移动轮208和转向轮(图中未示出),纵向并排地装载着可独立装卸的旋风分离筒104和集尘盒105,以及还并排设置有第2辅助过滤器112。
上盖102可转动地安装在上壳150的上侧后部,当上盖102处于关闭状态时,它能使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115与软管连通口116在气密状态下嵌接,使旋风分离筒104的连通口117与集尘盒105的上部开口118在气密状态下嵌接。另外,它也能使设置在旋风分离筒104的下部的连接通路120与设置在集尘盒105的下部的连接通路145在气密状态下嵌接,使旋风部流出口146与存放第2辅助过滤器112的过滤器盒113之间在气密状态下嵌接。旋风分离筒104的轴方向虽朝向垂直方向,但也可以不是朝向垂直方向,而是向斜方向倾斜。
握住集尘盒105的上部的把手123,可以分离并取出集尘盒105,通过打开集尘盒105内的第1辅助过滤器106而废弃集尘盒105内的尘埃。由于第1辅助过滤器106设置在集尘盒105的下部,因此,不用改变手的姿势即可简单地排放尘埃,这也是具有的特征。
另外,当旋风分离筒104的内部脏了时,可握住上部的把手125将其自下壳101上提出,拆开旋风分离筒104而清扫。
这里,旋风分离筒104的内表面和集尘盒105的内表面用清洁系列UV硬化型涂料处理过。因此,在尘埃流入上述旋风分离筒104内,尘埃被离心分离,并流入上述集尘盒105时,即使是尘埃在该旋风分离筒104内的表面和集尘盒的内面上进行冲击和摩擦,损伤也难以进入表面,污浊难以附着,因此可同时使耐磨性和耐污染性提高。尤其是在旋风分离筒104的外筒135和集尘盒105是用透明的塑料材料制造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目视确认尘埃的积沉状况。
另外,由于旋风分离筒104和集尘盒105是用含抗静电剂树脂成型的,通过在表面涂布抗静电剂,使得尘埃难以附着在上述旋风分离筒104和集尘盒105上,可减少清扫次数。
下面,参照图6来说明电动吸尘器本体1的内部配置。图6是将上壳150和上盖102取下状态的平面图。从上方看,软管连接口部116位于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心轴位于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即: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心轴靠向左或右任意一侧,在旋风分离筒104的大略切线方向上使空气流入的入口管115和软管连接口部116就会在一条直线上。另外,集尘盒105位于本体宽度方向的与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心轴相反的一方。同样,电动送风机107位于本体宽度方向的与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心轴相反的一方,它的前方是第2辅助过滤器112。电线卷轴110位于电动送风机107的旁边,和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心轴同向位于本体的宽度方向上。
通过这样的配置,能使本体的长度更短,更轻便。另外,由于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部分没有弯曲,能减少由于弯曲带来的气流通气损失,使通气更流畅。
这里,参考图8到图13对旋风分离筒104和集尘盒105进行详细说明。图8是旋风分离筒104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集尘盒105的外观立体图,图10(a)是图6的A-A断面图,图11(a)是含有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部分的断面图,图12(a)是含有旋风分离筒104与集尘盒105的连通口117的断面图,图13(a)是自排气侧观察集尘盒105时的侧面图。
在旋风分离筒104的外筒135处,作为空气吸收口的入口管115被设置在自该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心轴长度方向中央的下部的空气在大致呈圆筒形的旋风分离筒104的大致切线方向上进入的位置。在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央以上部位,设置有连通口117,以便使空气载着尘埃流入到集尘盒105内。在旋风分离筒104的下部设置有内筒131,连接到下部的连接通路120。内筒131由隔壁132和筒部134构成。在筒部134,将作为网过滤器133的树脂纤维性的网与筒部134通过镶嵌法一体地构成。网过滤器133可如图10(a)所示那样,仅作为筒部的上平面,也可以一并构成侧面的圆筒部分。这里,若对网过滤器133施加了抗静电处理,则附着在上述网过滤器133上的尘埃易于脱离,可以容易地进行清扫。
旋风分离筒104可拆分成外筒135和内筒131以及形成连接通路120的构件,能各各装卸自由地嵌着,并且各各构件能在保持气密下嵌接。为了实现气密状态的嵌接,将弹性密封构件介于嵌接部分之间为好。对旋风分离筒104的清扫可通过分别将外筒135和内筒131以及形成连接通路120的构件分离而进行各自分别地清扫。
在集尘盒105的面对旋风分离筒104的连通口117的位置处设置有上部开口118,两者在保持气密状态下嵌接。在集尘盒105的排气侧,设置有安装在过滤器框140上的第1辅助过滤器106。过滤器框140被设计成呈两面开口,并以设置在下部的轴部作为中心而转动,当过滤器框140为关闭时,集尘盒105的本壳141与过滤器框140在保持气密状态下嵌接。
在舍弃垃圾时,握住集尘盒105上部的把手123,提起集尘盒105,向前拉与固定滤器框140的扣钉部成一体的杆142,打开滤器框140。对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清扫,可以从过滤器框140上取出第1辅助过滤器106进行清洗等。
辅助过滤器106优选使用发泡性的可洗材料的塑料性等的海绵,或可洗无纺布等。
若对第1辅助过滤器106和第2辅助过滤器112施加抗静电处理,则使得附着在第1辅助过滤器106和第2辅助过滤器112上的尘埃易于脱离,可容易地进行清扫。
在集尘盒105的下部设置有一体的连接通路145和连接口146。这样,虽然该集尘盒105的本壳141可与连接通路145和过滤器框140的下部的部分的连接口146分开,但两者的结合部分是能在保持气密状态下嵌接。另外,与旋风分离筒104的连接通路120也能在保持气密状态下嵌接。
过滤器框140与存放设置在电动送风机107前的第2辅助过滤器112的过滤器盒113也能在保持气密状态下嵌接。以上说明了为实现气密状态的嵌接,使密封材料介于嵌接部分之间较好。
这样构成的吸尘器本体1,一旦运转电动送风机107,则通过其吸气力,含尘空气从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115流入该旋风分离筒104内,在该筒内通过回旋离心分离尘埃,尘埃被提升到该筒内的上方,进而搬送到集尘盒105中。除尘后的空气自旋风分离筒104的内筒131通过网过滤器133流入连接通路120。所述网过滤器133具有防止纤维尘吹杨的作用。
来自连接通路120的空气通过连接通路145,连接口146,流向第2辅助过滤器112。
来自旋风分离筒104的连通口117的含有尘埃的空气自设置在集尘盒105的上部的上部开口118而流入集尘盒105,在第1辅助过滤器106处,空气中的尘埃被拦住,堆积在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前方。通过辅助过滤器的空气流到第2辅助过滤器一侧。
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除尘性能取决于其过滤件的能力,过滤件具有可分离微米级尘埃的能力是较好的。但是,由于一旦除尘能力过高,则容易较早堵塞筛眼,所以应兼顾整体来决定除尘的能力。
进入吸尘器本体1内的尘埃,由于其大部分积存在集尘盒105内,在舍弃垃圾时,将集尘盒105从吸尘器本体1取出除尘为好。舍弃垃圾优选在集尘盒105中未充满尘埃时进行。因此,在集尘盒105中,如图9所示,在与其上部开口118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垃圾舍弃线155,供使用者在舍弃垃圾时参考。该舍弃垃圾线不是朝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原因是当垃圾在集尘盒105内积存时,接近上部开口118的部分是最后由垃圾填埋的部分,所以考虑到垃圾的积存处的情况,故而将其倾斜地设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由于吸尘器本体1内的空气的流动如图7(a)所示分为2路,所以集尘盒105内的尘埃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产生压力差,由该压力差使尘埃总是处于被压缩中。由于该压力差随着积存的尘埃变多而变大,所以具有尘埃越多压缩量越多的特征。因此,可在集尘盒105内积存较多的尘埃,故舍弃垃圾的周期可以变长。
再有,由于旋风分离筒104的排气侧的流量与空气不通过集尘盒105时相比变少了,故可减小旋风分离筒104的阻力。因此,具有吸尘器的吸入效率变得更大的特征。
另外,当集尘盒105内积存的尘埃量增多时,由于通过集尘盒105时的阻力增加,故在集尘盒内的流动流量降低。因此,在易产生气味的尘埃多时,减少通过该部分的空气的量,也具有使气味难以溢到除尘器外的效果。
另外,当连接通路145和连接口146内部脏了时,可在取出集尘盒105的情况下简单地进行清扫。
再有,由于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115和内筒131设置在下部,所以可在上部设置连通口,可防止进入集尘盒105的尘埃的洒落。
另外,还具有的特征是,由于将集尘盒105配置在旋风分离筒104的侧面,所以吸尘器本体1的高度不会增加,并且由于可使旋风分离筒104在长度方向变长,所以可以通过旋回流而提高对垃圾分离的能力。
再有,还具有的特征是,由于难以受到环形等流体力,重的尘埃易于在旋风分离筒104内积存,可以握住旋风分离筒104的把手125取出,通过倾斜而自入口管115简单地取出重的尘埃。
另外,如图14所示那样,将旋风分离筒104与集尘盒105设置为一体也是可以的,此时,虽然在舍弃垃圾时手握质量变大,操作性降低,但是旋风分离筒104与集尘盒105之间由于连接通路120与连接通路145间构成一体,保证了完全的气密,故可以抑制由于泄漏等而产生的损失的增加,从而可以更加提高吸入效率。
再有,虽然可以将连接通路120、连接通路145以及连接口146采用与下壳101嵌接的别的成品部件构成,但在连接通路内部脏了时不能进行简单地清扫,却可以减少整体的保持气密的地方。另外,还具有的特征是,由于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保持气密,故容易保持气密性。
实施例2
下面用图7(b)、图8、图9、图10、图11(b)、图12(b)、图13(b)、图15和图16来说明关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如图7(b)所示,吸尘器本体1中,含尘空气经过软管2由入口管115流入旋风分离筒104,通过回旋离心分离作用而分离尘埃,通过上部的连通口117,将尘埃搬送到集尘盒105中。来自旋风分离筒104的排气通过内筒131,被排放到设置在旋风分离筒104的下部的排气口120。另外,一部分空气流入集尘盒105,通过第1辅助过滤器106捕捉尘埃。集尘盒105的排气由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后方的旋风部流出口146开始,通过第2辅助过滤器112,吸入到电动送风机107内。此时,来自旋风分离筒104的排气也由上述排气口120开始,通过连接通路145,流出上述旋风部流出口146,与上述集尘盒105的排气合并,吸入到电动送风机107内。来自该电动送风机107的排气通过过滤器108,一部分通过排气流路(图中未示出),一部分流向电线卷轴110,对其进行冷却,然后排放到机外。
图8是旋风分离筒104的外观立体图,图9为集尘盒105的外观立体图,图10(b)是图6的A-A断面图,图11(b)为含有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部分的断面图,图12(b)为含有旋风分离筒104与集尘盒105的连通口117的断面图,图13(b)为自排气侧观察集尘盒105时的侧面图。
在旋风分离筒104的外筒135中,作为空气进入口的入口管115设置在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心轴的长方向的中央以下部,位于能使空气沿大致呈圆筒形的旋风分离筒104的大致切线方向上进入的位置。在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央以上部,设置有连通口117,以便使空气载着尘埃流入到集尘盒105内。在旋风分离筒104的下部设置有内筒131,连接到下部的连接通路120。内筒131由隔壁132和筒部134构成。在筒部134,将作为网过滤器1 33的树脂纤维性的网与筒部134通过镶嵌法一体地构成。网过滤器133可如图10(b)所示那样,构成侧面的圆筒部分,另外,也可以一并构成筒部的上平面和侧面的圆筒部分。
这里,由于上述网过滤器133没有设置在上述内筒131的侧面的圆筒部分的全周围,上述入口管115附近的约90度左右没有设置上述网过滤器133和开口部。因此,即使从上述入口管115有毛发等细的尘埃流入,也可以防止直接抵挡在上述网过滤器133处,从而防止扎入并缠绕于其上。并且,在有针等尖的尘埃从上述入口管115流入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在上述网过滤器133处抵挡,从而可防止刺破上述网过滤器133,尘埃流出。
另外,由于网过滤器133受到向上述内筒131内的力,因此在上述网过滤器133的内径侧设置内筒的加强筋136较好。
这里,若对网过滤器133施加了抗静电处理,则附着在上述网过滤器133上的尘埃易于脱离,可以容易地进行清扫。
另外,旋风分离筒104的外筒135中,由于作为该空气进入口的入口管115设置在自该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心轴长度方向中央以下部,连通到上述入口管115的软管连接口部116也可以配置在自该旋风分离筒104的中心轴长度方向中央以下部。因此,由于上述软管连接口部116可以配置在吸尘器本体1的下部,所以上述吸尘器本体1在通过上述软管2由把手操作管3牵引时,上述吸尘器本体1不容易翻倒,可以稳定地进行牵引。
另外,由于上述软管连接口部116可以配置在上述吸尘器本体1的下侧,没有必要在上盖102上配置上述软管连接口部116,因此,在从上述吸尘器本体1取出集尘盒105和旋风分离筒104时,可以容易地在安装着上述软管2的状态下,并关闭上述上盖102。
旋风分离筒104被分离成外筒135和内筒131以及形成连接通路120的构件,各各装卸自由地嵌着,并且各自的构件在保持气密下嵌接。并且,为了实现气密状态的嵌接,将弹性密封构件介于嵌接部分之间为好。对旋风分离筒104的清扫可通过分别将外筒135和内筒131以及形成连接通路120的构件分离而进行。
在集尘盒105上的面对旋风分离筒104的连通口117的位置处设置有上部开口118,两者在保持气密状态下嵌接。在集尘盒105的排气侧,设置有安装在过滤器框140上的第1辅助过滤器106。过滤器框140被设置成,其两面开口,以设置在下部的轴部作为中心转动,当过滤器框140为关闭时,集尘盒105的本壳141与滤器框140在保持气密状态下嵌接。
在舍弃垃圾时,握住集尘盒105上部的把手123,拿起集尘盒105,推压与固定滤器框140的扣钉部成一体的杆142,打开滤器框140。此时,由于上述集尘盒105的下部宽,容易除去积存在上述集尘盒105内的尘埃,上述尘埃难以残留在上述集尘盒内。
另外,对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清扫,可以从滤器框140中取出第1辅助过滤器106进行清洗等。
第1辅助过滤器106优选使用发泡性的可洗材料的塑料性的海绵,或可洗无纺布等。
若对第1辅助过滤器106和第2辅助过滤器112施加抗静电处理,则使得附着在第1辅助过滤器106和第2辅助过滤器112上的尘埃易于脱离,可容易地进行清扫。
集尘盒105的下部一体设置有连接通路145和连接口146。虽然该集尘盒105可被分解成本壳141和连接通路145以及过滤器框140的下部的部分的旋风部流出口146,但两者的结合部分在保持气密状态下嵌接。另外,与旋风分离筒104的排气口120也在保持气密状态下嵌接。
过滤器框140与存放设置在电动送风机107前的第2辅助过滤器112的过滤器盒113也在保持气密状态下嵌接。以上说明了为实现气密状态的嵌接,使密封材料介于嵌接部分之间较好。
这样构成的吸尘器本体1,一旦运转电动送风机107,则通过其吸气力,含尘空气从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115流入该旋风分离筒104内,在该筒内通过回旋离心分离尘埃,尘埃被举起到该筒内的上方,进而搬送到集尘盒105中。除尘后的空气自旋风分离筒104的内筒131通过网过滤器133流到排气口120。该网过滤器133对纤维尘和纸等具有防止吹杨的作用。
来自排气口120的空气通过连接通路145,旋风部流出口146流向第2辅助过滤器112。
来自旋风分离筒104的连通口117的含有尘埃的空气通过设置在集尘盒105的上部的上部开口118而流入到集尘盒105,空气中的尘埃通过第1辅助过滤器106而被拦住,堆积在第1辅助过滤器106前。通过该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空气流向第2辅助过滤器112侧。
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除尘性能取决于其过滤件的能力,具有可分离微米级的尘埃的能力是较好的。但是,由于一旦除尘能力过高,则容易较早堵塞筛眼,所以应兼顾整体来决定除尘能力。
进入吸尘器本体1内的尘埃,由于其大部分积存在集尘盒105内,在舍弃垃圾时,若将集尘盒105从吸尘器本体1取出除尘为好。舍弃垃圾优选在集尘盒105的尘埃未充满时进行。因此,集尘盒105中,如图9所示,在其上部开口118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舍弃线155,供使用者在舍弃垃圾时参考。该舍弃垃圾线不是朝向水平和垂直,这是由于当垃圾在集尘盒105内积存时,由于接近上部开口118的部分是最后被垃圾填埋的部分,考虑到垃圾的积存处的情况故而将其倾斜地设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由于吸尘器本体1内的空气的流动如图7(b)所示分为2路,所以集尘盒105内的尘埃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产生压力差,通过该压力差尘埃总是处于被压缩中。由于该压力差随着积存的尘埃变多而变大,所以具有尘埃越多压缩量越多的特征。另外,由于在集尘盒105的下部配置了第1辅助过滤器106,通过集尘盒105内尘埃的自重,尘埃被进一步压缩。由于可在集尘盒105内积存较多的尘埃,所以,舍弃垃圾的周期可以变长。
集尘盒105内的尘埃在第1辅助过滤器106前以层状地堆积起来,同时微细地粉尘也一同堆积起来,因此,由于粉尘混进了纤维尘间,可以得到舍弃垃圾时粉尘难以飞舞地效果。
再有,由于通过旋风分离筒104的排气口120的空气风量与空气不通过集尘盒105时相比变少了,故可减小旋风分离筒104的阻力。因此,具有吸尘器的吸入效率变得更大的特征。
另外,在旋风分离筒104内,含尘空气自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115流入该旋风分离筒104内,尘埃通过在该旋风分离筒104内旋回而被离心分离,提升到该旋风分离筒104的上方,进而搬送到集尘盒105。此时,由于存在从上述旋风分离筒104开始,通过上述集尘盒105,以及从第1辅助过滤器106开始被排气的空气的流动,从而使通过上述旋风分离筒104被离心分离的尘埃变得易于流向上述集尘盒105侧,由于尘埃在流向上述集尘盒105侧瞬间被分离,可以提高捕尘效率。
并且,通过上述旋风分离筒104离心分离并被搬送到上述集尘盒105侧的尘埃,由于难以逆流回上述旋风分离筒104,所以被搬送到上述集尘盒105侧的尘埃不会发生再飞散,可以提高捕尘效率。
并且,在尘埃附着在内筒131的网过滤器133上的情况下,由于从排气口120排出的经自旋风分离筒104的除尘的空气的空气风量减少,而增加了通过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经上述集尘盒105的排气口即集尘盒排气口144的空气风量。因此,具有能将附着在上述内筒131的网过滤器133上的尘埃搬送到集尘盒105的特征。
另外,自上述集尘盒105开始、通过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经上述集尘盒105的排气口即集尘盒排气口144的横截面积,比排放经旋风分离筒104除尘的空气的排气口120的横截面积大。这样,可以增大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横截面积,减小通过所述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空气的流速。因此,可以降低来自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尘埃的吹杨。并且,具有由于可以降低空气通过第1辅助过滤器106时的压力损失,因而可以更大提高吸尘器的吸入工作效率的特征。
这里,将旋风分离筒104的连通口117的下流侧端部119设置为R形状,通过粘贴滑动性良好(低摩擦系数)的材料,可以防止上述下流侧端部119处的尘埃的卡住。另外,在上述下流侧端部119的上方侧向上述集尘盒105的排气口即第1排气口144侧倾斜的情况下(连通口117的开口部上方宽的情况下),即使尘埃被引入到连通口117的下流侧端部119,尘埃向上述下流侧端部119的上方侧移动,通过该移动中自旋风分离筒104到集尘盒105的空气的流动,尘埃可以容易地自上述连通口117的下流侧端部119脱落。
另外,当集尘盒105内积存的尘埃量增多时,由于通过集尘盒105时的阻力增加,故在集尘盒内流动地流量降低。因此,在易产生气味的尘埃多时,由于通过该部分的空气的量减少,所以具有气味难以溢到除尘器外的效果。
另外,当连接通路145和连接口146内部脏了时,可在取出集尘盒105的情况下简单地进行清扫。
再有,由于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115和内筒131设置在下部,所以可在上部设置旋风分离筒104的连通口117和集尘盒105的上部开口118,由于进入集尘盒105的尘埃在重力下下落,故可防止向旋风分离筒104洒落。
另外,由于集尘盒105的上部开口118配置在上述集尘盒105的前方,在竖立地摆放吸尘器本体1时,由于上述集尘盒105的上部开口118就处于上述集尘盒105的上方,故可防止进入集尘盒105的尘埃向上述旋风分离筒104洒落。
另一特征是,由于将集尘盒105配置在旋风分离筒104的侧面,所以吸尘器本体1的高度不会增加,并且由于旋风分离筒104的长度可变长,所以可以通过旋回流而提高垃圾分离能力。
再有,在入口管115附近,在电动送风机107停止的情况下,入口管115塞上,在所述电动送风机107运转的情况下,即使设置有关闭上述旋风分离筒104的外筒135的内面的一部分与内筒131之间那样的阀也是可以的。
这种情况下,难以受到环状等流体力,重的尘埃在上述阀处停止冲击旋回。因此,可以防止上述外筒135的内壁面的损伤和破损。
并且,可以防止在停止电动送风机107的运转,取出旋风分离筒104时的尘埃的洒落。
另外,由于未受到流体力的重的尘埃不能自旋风分离筒104进入集尘盒105,不会破坏上述集尘盒105的第1辅助过滤器106,故可以防止尘埃自上述集尘盒105的脱落。
另外,如图14所示的旋风分离筒104与集尘盒105设置为一体也是可以的,此时,虽然在舍弃垃圾时手握质量变大,操作性降低,但是由于旋风分离筒104与集尘盒105之间,排气口120与连接通路145成一体结构,保证了完全的气密,故可以抑制由于泄漏等而产生的损失的增加,在更加提高吸入效率的同时,可以抑制尘埃的泄漏和洒落。
再有,排气口120,连接通路145以及旋风部流出口146虽然也可以用与下壳101嵌接的别的不同成品的部件构成,但是连接通路内部脏了时不能进行简单地清扫,却可以减少保持整体的气密的地方。另外,还具有的特征是,由于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保持气密,故容易保持气密性,也能进一步提高吸尘效率。
实施例3
以下用图15到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3个实施例。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直立式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16为图15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侧面图。这里,为说明空气的流动,部分地表示了断面。图17为将集旋风分离筒404与集尘盒405制成一体时的纵断面图。图18为含有旋风分离筒404与集尘盒405的连通口417的断面图。
在吸尘器本体301中,朝向地面开口的吸口305被安装成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可进行转动,该吸口305内设置有面向地面转动的刷子306。集尘部460被装卸自由地安装在该吸尘器本体301中。在由旋风分离筒404与集尘盒405构成的集尘部460的下部设置着可自由旋转的集尘部盖461。为了通过该电动送风机的旋转轴的旋转而驱动吸口305内的旋转刷子306以及电动送风机的送风机,在上述吸口305的上方处,电动送风机被配置在吸尘器本体301的下部的上述集尘部460的下方。通过该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力,从上述吸口305吸气,吸入载在该吸气流中的尘埃,吸入的含尘空气通过把手操作管304和软管302集尘到位于旋风分离筒404的侧部的集尘盒405中。另外,吸尘器本体301的上部设计有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303,通过握持部303的操作来前后移动电动吸尘器。
该吸尘器本体301中,含尘空气通过软管302自入口管415流入旋风分离筒404被回旋,通过离心分离作用分离尘埃,通过上部的连通口417搬送尘埃到集尘盒405中,来自旋风分离筒404的排气通过内筒431,由设置在旋风分离筒404下部的排气口420排气。并且,一部分空气流入集尘盒405,通过第1辅助过滤器406捕捉尘埃。集尘盒405的排气从第1辅助过滤器406下方的旋风部流出口446开始,通过第2辅助过滤器412,吸入电动送风机。此时,来自旋风分离筒404的排气也由上述排气口420开始,通过连接通路445,流出上述旋风部流出口446,与上述集尘盒405的排气一并送入电动送风机。自该电动送风机的排气通过过滤器后排放到机外。
旋风分离筒404的入口管415和软管连接口部416以气密状态嵌接,旋风分离筒404的下部的排气口420与连接通路445以气密状态嵌接,旋风部流出口446和容纳第2辅助过滤器412的过滤器盒413之间总是以气密状态嵌接。集尘部盖461是通过在旋风分离筒404和集尘盒405之间夹入弹性体,并从上下方向加力来以气密状态嵌接。
另外,通过设置在电动送风机入口侧的弹性体密封件450,与吸尘器本体301之间以气密状态嵌接而靠上。该气密状态是通过在上下方向的加力而产生的。当集尘部460押入吸尘器本体301中时,通过设置在吸尘器本体301上的限位件(图中未示)限制再将集尘部押向下方,从而实现气密状态,可抑制尘埃的泄漏和洒落。另外,通过上述弹性体450,将第2辅助过滤器412保持在集尘部盖461上。
另外,旋风分离筒404的轴方向不是垂直方向而是倾向斜方向,吸尘器本体301没有增大其高度方向,可加长旋风分离筒404的轴方向长度,从而可以提高捕尘性能。
另外,旋风分离筒404和集尘盒405可通过握住把手423而从吸尘器本体301分离取出。在集尘盒405的排气侧,设置了第1辅助过滤器406和辅助过滤器盒440,在辅助过滤器盒440的开口处,设置了通过镶嵌法构成一体的网过滤器406a。该第1辅助过滤器406的背面上,设置有集尘部盖461,该集尘部盖461具有在数个矩形的开口处具备过滤器406b的过滤器收纳部,在支持第1辅助过滤器的同时,第1辅助过滤器406的周围与辅助过滤器壳440之间保持气密。
集尘部盖461设置在第1辅助过滤器406和旋风分离筒排气口420的下部,在其内部,收纳第2辅助过滤器412的过滤器框413全面覆盖着集尘部盖461的内部那样地被安装着。
第1辅助过滤器406由尘埃的捕集量多的海绵等做成为好。另外,海绵若用醚化的材料制作,为可洗件时,则有利于操作。并且,若对第1辅助过滤器406的前面的网过滤器406a施加抗静电处理,则尘埃的剥离性增加,尘埃易于从表面剥离,在舍弃垃圾时,垃圾容易落下。另外,设置在集尘部盖461处的过滤器406b若是使用无纺布或网过滤器等的过滤器,则可更能防止来自集尘盒405的尘埃的泄漏。若将用该无纺布等制成的过滤器406b用镶嵌法在集尘部盖461上形成一体,则操作就容易了。
第2辅助过滤器412用褶皱状折叠的无纺布较好,由于用在集尘部460的下部全体,并且可取得增大的过滤器的空气通过面积,所以可减小通气阻力,而且,由于使空气平稳地流向电动送风机侧,可以减小流动阻力,提高吸入效率。
第1辅助过滤器406位于自集尘盒405的下部的连通口417相分离的位置,即,在图中右前侧有连通口417,在图中的左侧有第1辅助过滤器406。因此,通过连通口417的含尘空气由于从第1辅助过滤器406侧被吸引,容易在左下侧流动,从集尘盒405的左下侧开始,尘埃一边被压缩,一边顺序堆积,所以在集尘盒405内可以蓄积更多的尘埃。另外,由于在上述集尘盒405的下部配置了第1辅助过滤器406,通过集尘盒405内的尘埃的自重,尘埃被进一步压缩。这样,由于在集尘盒405内可以积存更多的尘埃,舍弃垃圾的周期可以变长。另一特征是,由于尘埃中的纤维尘混杂砂和土等微细的粉尘被压缩,所以在舍弃垃圾时不容易发生微细的粉尘飞舞。
集尘部460安装在吸尘器本体401上时,从正面看旋风分离筒404配置在集尘盒405的后侧(深处)。因此,连通口417与集尘盒405的上部开口418可配置在旋风分离筒的前侧,在与上部开口418对置的正面侧的位置上可表示出垃圾舍弃线(图中未示)。这样,使用者可以参考位于容易看到的位置处的垃圾舍弃线而进行垃圾清除。由于当垃圾在集尘盒405内积存时,接近上部开口418的部分是最后填埋垃圾的部分,所以,考虑到垃圾的积存处的情况,而将垃圾舍弃线设定为倾斜的。
在舍弃垃圾时,打开集尘部盖461舍弃垃圾。此时,由于上述集尘盒405的下方宽,容易除去积存在上述集尘盒105内的尘埃,上述尘埃难以残留在上述集尘盒内。
另外,当过滤器等筛孔被堵塞时,在集尘部盖461处于打开的状态下,打开辅助过滤器盒440,取出第1辅助过滤器,水洗,自然干燥,待干以后安装。而且,第2辅助过滤器412连着辅助过滤器框413一同取出,水洗,自然干燥,待干以后安装。
再有,在集尘部盖461上安装有内筒431,在舍弃垃圾时打开集尘部盖461时,可以一体的打开。这样一来,在吸入了由集尘盒405溢出来的尘埃等情况下,虽然尘埃积存在旋风分离筒404内,但是可以容易地去除该尘埃。
这里,旋风分离筒404的内表面或集尘盒405的内表面用清洁系列UV硬化型涂料处理过。因此,在尘埃流入上述旋风分离筒404内,离心分离尘埃,流入上述集尘盒405时,即使尘埃在该旋风分离筒404内的表面和集尘盒的内面上冲击摩擦的情况下,损伤也难以进入表面,污浊难以附着,同时可提高耐磨性和耐污染性。因此,当将旋风分离筒404的外筒435和集尘盒405用透明的塑料材料制造时,也可通过目视确认尘埃的积沉状况。
另外,旋风分离筒404和集尘盒405是用含抗静电剂树脂成型的,并通过在表面涂布抗静电剂,使得尘埃难以附着在上述旋风分离筒404和集尘盒405上,可减少清扫次数。
在旋风分离筒404的外筒435内作为其空气吸入口的入口管415,被设置在该旋风分离筒404的中心轴向方长度的中央以下的部位,并且,处于空气从大致呈圆筒形的旋风分离筒404的大致切线方向上进入的位置。这样,软管连接口部416可以配置在吸尘器本体301的下方,软管302的长度可以缩短,可取得减小摩擦等损失的效果。
在旋风分离筒404中央的上部设置连通口417,使尘埃和空气同时流入集尘盒405。在旋风分离筒404的下部设置内筒431,并接通下部的排气口420。这里,由于可将该排气口420设置在旋风分离筒的下方,可使到电动送风机的流通路缩短。采用这样的配置,可使吸尘器本体301的高度缩短、小型轻量化,同时也能获得减小摩擦等损失的效果。
内筒431由隔壁432和筒部434构成。在筒部434,将作为网过滤器433的树脂纤维性的网与筒部434用镶嵌法成型。网过滤器433可以构成侧面的圆筒部分,另外,也可以构成筒部的上平面部分,共同构成筒部的上平面和圆筒部分也是可以的。这里,由于上述网过滤器433没有设置在上述内筒431的侧面的圆筒部分的全周围,上述入口管415附近的约90度左右没有设置上述网过滤器433和开口部。因此,即使从上述入口管415有毛发等细尘埃流入,也可以防止直接在上述网过滤器433处抵挡,从而防止扎入并缠绕于其上。并且,在有针等尖的尘埃从上述入口管415流入的情况下,由于入口管415在上方处弯曲,由于该弯曲,没有在上述网过滤器433处抵挡,从而可防止刺破上述网过滤器433及尘埃流出。
另外,由于网过滤器433受到向上述内筒43 1的内力,因此若在上述网过滤器433的内径侧设置内筒的加强筋较好。
这里,若对网过滤器433施加了抗静电处理,则附着在上述网过滤器433上的尘埃易于脱离,可以容易地进行清扫。
实施例4
用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4个实施例。图19为含有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旋风分离筒与集尘盒的旋风集尘部560的纵断面图。
将大致呈圆筒形状的旋风分离筒504和位于其下部的集尘盒505以及位于集尘盒505下部的过滤器盒513设为一体,形成旋风集尘部,并将该旋风集尘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吸尘器本体上。电动送风机在该旋风集尘部的下部。在旋风分离筒504处一体形成入口管515,将其设置在流体能从旋风分离筒504的圆周方向上进入。入口管515具有圆形的断面,但其断面取大致长方形的形状也是可以的。
在旋风分离筒504的下方一体形成有集尘盒505,从旋风分离筒504开始,连向集尘盒505的下方,内部的断面积变大,换而言之,在下侧形成广阔区域。虽然集尘盒505具有图中所示的圆形断面,但下部取大致长方形的形状的断面也是可以的。
内筒531具有圆形断面,具有隔开筒部534、旋风分离筒504和集尘盒505的向下侧弯曲的隔壁532,以及具有在上部的开口,在该开口部分上有镶嵌成一体的对网过滤器533。内筒531的上部被装进与旋风分离筒504为一体的内筒固定用的接口545中。虽然未在图中表示出,但将内筒531插入到内筒固定用的接口545中,通过少量的向圆周方向扭转,可以使二者以气密状态固定。内筒531的下部形成有旋风分离筒排气口520。
旋风集尘部的下部设置有由过滤器盒等构成的集尘部盖561。在上部,设置有第1辅助过滤器506和覆盖在第1辅助过滤器506的过滤器框540,在该过滤器框540上,有镶嵌成一体的网过滤器506a。再有,过滤器框540具有其中央部为大致圆形的断面。在集尘部盖561的内部,设有收纳了第2辅助过滤器512的过滤器盒513,其与集尘盒505嵌接,并且,通过具有多个开口的隔壁,到达中央部处,在中央部上形成了与内筒531嵌接的圆筒部。在隔壁上,有镶嵌成一体的网过滤器506b。另外,隔壁在支持第1辅助过滤器的同时,也使在其上的过滤器框540被设计成装卸自由。在集尘部盖561的下部,设置有与电动送风机入口的开口嵌接的弹性体550,通过盖弹性体550,保持第2辅助过滤器512。当向吸尘器安装时,通过具有在电动送风机入口部分形成的开口的隔壁而受到大的力。
集尘部盖561与集尘盒505以及内筒531的气密如前所述,在分别与过滤器盒513嵌接部分放置用弹性体构成的密封件,通过从上下方向加力而安装成气密状态。这样,可以抑制尘埃的泄漏或洒落。
下面说明空气及尘埃的流动。含尘空气自入口管515流入旋风分离筒504被回旋,通过离心分离作用分离尘埃,通过上部的连通口517搬送尘埃到集尘盒505中,来自旋风分离筒504的排气通过内筒531上部的网过滤器533进入筒531,再到达设置在旋风分离筒504下部的排气口520,被排气到集尘部盖561。并且,一部分空气自形成在内筒531的隔壁532的外侧的连通口517而流入集尘盒505内,通过第1辅助过滤器506捕捉尘埃。集尘盒505的排气通过第1辅助过滤器506下方的网过滤器506b,在形成于过滤器盒513的中央部的圆筒部内流动的同时,流向第2辅助过滤器512。合并该两者的流路,形成旋风分离部流出口546。并且,通过第2辅助过滤器512的空气被吸入到电动送风机。
旋风集尘部560可通过握住把手(图中未示)而从吸尘器本体分离取出,通过打开集尘盒505的下部的集尘部盖561,排放集尘盒505内的尘埃。此时,由于集尘盒505的下方宽,积存在集尘盒505内的尘埃容易落到下侧,故尘埃难以残留在集尘盒505内。另外,在集尘盒505到下部配置有第1辅助过滤器506,由于使空气通过,随着尘埃积存在集尘盒505内,尘埃部分的流动阻力变大,垃圾被压缩。并且,由于第1辅助过滤器506在集尘盒505的下部,通过尘埃的自重,尘埃被进一步压缩。这样,由于在集尘盒505内可以积存的尘埃量变多,故舍弃垃圾的周期可以变长。并且,通过尘埃的被压缩,细小的粉尘被保持在纤维尘中,因此可以抑制在舍弃垃圾时尘埃的飞杨。
另外,在旋风分离筒504的内部变脏的情况下,可以取出内筒531,清扫旋风分离筒504。另外,也可以清扫内筒531的网过滤器533的污垢。
再有,第1辅助过滤器506的清扫可以将其从过滤器框540取出,进行洗涤等。第1辅助过滤器506是用聚氨酯等发泡海绵制成,并且也可用可洗涤的材料制成。
另外,将旋风分离筒504的排气导入内筒531,通过与在下方的排气口520处呈直线状进行空气流动,内筒的排气自上部通过旋风分离筒504的外侧,向下方输送,可形成单纯的流路,可降低本体的高度,达到小型轻量化,流动不曲折,可以减小由无规流动而产生的损失和由摩擦产生的损失,因此,得到了提高吸入效率的效果。
另外,位于设置在内筒531的筒部534那样的开口上的网过滤器533,由于不是绕过筒部534的全周而形成,而在筒部534的壁上形成入口管515附近的和在90度左右的范围,这样,可将与空气一同从入口管515浸入的毛发等细长的尘埃阻碍在网过滤器533上,从而防止其刺入并缠绕在内筒531上。另外,在有针等尖的尘埃从上述入口管515流入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在上述网过滤器133处直接抵挡,从而可防止刺破上述网过滤器133及尘埃流出。
按照以上说明的本发明,通过将使产生的旋回流向上的旋风分离筒和在其侧面的内部配置的具有过滤器的集尘盒,安装在吸尘器本体上,而可以实现小型且操作容易的旋风式集尘部。
另外,按照本发明,使旋风分离筒的中心轴向本体的中心的一侧靠近,而在其相对侧配置电动送风机,从而可以缩短本体。
再有,按照本发明,从下侧吸入空气、在下侧排气的旋风分离筒,通过将排气的一部分流到具有过滤器的集尘盒内,可实现小型的提高了尘埃捕捉(集尘)性能的集尘容量大的旋风式集尘部。
Claims (5)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内置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本体;设置于该吸尘器本体上,通过使自吸口吸入的含尘空气自入口管流入进行离心分离而除尘的旋风分离筒;具有设置在该旋风分离筒上的排气口的内筒;设置在上述吸尘器本体上,具有与上述旋风分离筒连通的上部开口的集尘盒;配置在该集尘盒内的过滤器;以及与上述旋风分离筒及上述集尘盒分离形成,并与上述排气口连通的连接通路,
通过上述过滤器的空气与从上述连接通路流出的空气合流后,被吸入上述电动送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器安装在过滤器框上,该过滤器框设置成能相对于上述集尘盒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集尘盒位于上述电动送风机的前方,上述上部开口形成于上述集尘盒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过滤器从上述集尘盒排气的排气口的面积比上述旋风分离筒的排气口的面积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风分离筒形成大致圆筒形,上述入口管配置于在上述旋风分离筒的大致切线方向空气流入的位置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169405 | 2002-06-11 | ||
JP2002169405 | 2002-06-11 | ||
JP2002305265 | 2002-10-21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41284XA Division CN1245921C (zh) | 2002-06-11 | 2003-06-04 | 电动吸尘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6744A CN1806744A (zh) | 2006-07-26 |
CN100356888C true CN100356888C (zh) | 2007-12-26 |
Family
ID=368389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00155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06745B (zh) | 2002-06-11 | 2003-06-04 | 电动吸尘器 |
CNB20061000155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6888C (zh) | 2002-06-11 | 2003-06-04 | 电动吸尘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00155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06745B (zh) | 2002-06-11 | 2003-06-04 | 电动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8067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03777B (zh) * | 2018-07-17 | 2021-05-28 | 李成锦 | 一种手持式家用吸尘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2749U (ja) * | 1990-12-05 | 1994-07-19 | エヌ・ベー・フィリップス・フルーイランペンファブリケン | 真空クリーナ |
US6141826A (en) * | 1999-01-08 | 2000-11-07 | G.B.D. Corp. | Center air feed for cyclonic separator |
US6332239B1 (en) * | 1998-05-15 | 2001-12-25 | Seb S.A. | Vacuum cleaner with tangential separation of trash |
CN1334061A (zh) * | 2000-07-26 | 2002-02-06 |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 真空吸尘器旋风集尘装置 |
JP2002102121A (ja) * | 2000-10-04 | 2002-04-09 | Sharp Corp | 電気掃除機 |
US20020088078A1 (en) * | 2001-01-10 | 2002-07-11 | Samsung Kwangju Electronics Co., Ltd. |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a vacuum clea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12594B1 (en) * | 1998-08-19 | 2001-11-06 | G.B.D. Corp. | Insert for a cyclone separator |
-
2003
- 2003-06-04 CN CN 200610001554 patent/CN180674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04 CN CNB2006100015534A patent/CN10035688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2749U (ja) * | 1990-12-05 | 1994-07-19 | エヌ・ベー・フィリップス・フルーイランペンファブリケン | 真空クリーナ |
US6332239B1 (en) * | 1998-05-15 | 2001-12-25 | Seb S.A. | Vacuum cleaner with tangential separation of trash |
US6141826A (en) * | 1999-01-08 | 2000-11-07 | G.B.D. Corp. | Center air feed for cyclonic separator |
CN1334061A (zh) * | 2000-07-26 | 2002-02-06 |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 真空吸尘器旋风集尘装置 |
JP2002102121A (ja) * | 2000-10-04 | 2002-04-09 | Sharp Corp | 電気掃除機 |
US20020088078A1 (en) * | 2001-01-10 | 2002-07-11 | Samsung Kwangju Electronics Co., Ltd. |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a vacuum clean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6745A (zh) | 2006-07-26 |
CN1806745B (zh) | 2010-04-21 |
CN1806744A (zh) | 2006-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5921C (zh) | 电动吸尘器 | |
JP3699679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KR101462945B1 (ko) |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 |
JP3659191B2 (ja) | 遠心力集塵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
CN103269630A (zh) | 真空吸尘器 | |
CN103371778B (zh) | 电动吸尘器 | |
KR101411175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먼지 분리 장치 | |
CN1989891B (zh) | 电动吸尘器 | |
JP2010035954A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100356888C (zh) | 电动吸尘器 | |
JP4503680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102908104B (zh) | 电动吸尘器 | |
JP3922131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07125416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4102642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KR101250079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 유닛 | |
JP4399200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3941628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04215760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3821100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3488877B1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4354476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3460836B1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03052590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3839420B2 (ja) | 電気掃除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