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6463C - 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56463C CN100356463C CNB2005100823315A CN200510082331A CN100356463C CN 100356463 C CN100356463 C CN 100356463C CN B2005100823315 A CNB2005100823315 A CN B2005100823315A CN 200510082331 A CN200510082331 A CN 200510082331A CN 100356463 C CN100356463 C CN 10035646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mentioned
- holographic element
- photo detector
- emitting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3—Integrated head arrangements, e.g. with source and detectors mounted on the same substrate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在该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使全息元件以Z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在Y轴方向移动,以使来自全息元件的反射光在受光元件的受光强度大致为最大,其后将全息元件在组件上定位,因此可以缩小全息元件相对于组件绕Z轴旋转的旋转角度的位移量。由此,能够基本上防止在安装到箱体上时从箱体中露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拾音装置,用于读取记录在例如CD(compact disc,压缩光盘)或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万用光盘)等光盘(盘状记录介质)上的数据,以及将数据写入该光盘。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如图4所示,在安装有发光元件104和受光元件105的组件107上安装全息元件101时,来自上述发光元件104的照射光在盘上反射,将上述全息元件101与衍射光栅102一起,以上述发光元件104的光轴(Z轴)为中心(以角位移θ)进行旋转,以使该反射光在上述全息元件101上衍射而入射到上述受光元件105上时,上述受光元件105的受光强度变为最大(参照特开平8-111026号公报)。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上述全息元件101分成三个区域,并准备了分别对应于该三个区域的三个受光元件105、105a、105b。其中一个受光元件105具有上述全息元件101在第一区域的衍射光112入射的两部分受光区域A、B。首先,将上述全息元件101安装到上述组件107的上部,使上述全息元件101沿X、Y方向平行移动并且绕Z轴旋转进行调整,以使三个受光元件105、105a、105b的输出为预定值。由于在上述全息元件101中第一区域的光量是整体的1/2,第二、第三区域的光亮是整体的1/4,因此进行调整以使对应的上述三个受光元件105、105a、105b与此成比例输出(粗调工序)。
具后,使上述全息元件101绕上述Z轴旋转角度θ0,使经由上述全息元件101的上述反射光112,如从假想线到实线所示,均等地入射到上述2个受光区域A、B(即,使来自上述2个受光区域A、B的输出相等),由此进行调整以消除聚焦误差信号的偏移(微调工序)。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上述微调工序中,将上述全息元件101仅仅绕上述Z轴旋转以进行调整,因此在上述全息元件101相对于上述组件107绕上述Z轴旋转的角位移量(旋转角度)大的状态下,上述全息元件101在上述组件107上被定位。
因此,从上述发光元件104通过上述衍射光栅102及上述全息元件101照射到盘上的多条光束,也以相对于上述组件107绕上述Z轴旋转的大幅角位移量(角度θ0)被定位。
此处,将这样制造的拾音装置安装到组装有各种光学部件的箱体中时,如图6所示,需要进行安装,以使从该拾音装置射出的多条(在上述衍射光栅102产生的0次衍射光和±1次光共三条)的光束8,相对于盘D的信息记录面的磁道T(坑的排列),以一定角度(角度α)排列。一般设置成相对于中间的光束,前后的光束偏离磁道间隔的1/4或1/2。
因此,如图7所示,将上述拾音装置安装到上述箱体109时,上述多条光束8以相对于上述组件107绕上述Z轴旋转的大幅角位移量(角度θ0)被定位时,为了相对于上述磁道T调整上述三条光束8的配置,需要使上述组件107相对于上述箱体109(以(θ0+α)的角度)大幅旋转移动进行补正。
这样,会产生下述缺点:由于将上述组件107相对于上述箱体109大幅旋转移动,上述组件107从上述箱体109的厚度(以露出量ε)露出。特别是在图8所示的薄型光拾音装置中,哪怕增加微小的厚度也是难以容许的。在图8的光拾音装置中,来自光源即上述组件107的光,通过引上反射镜110被反射到上方,利用物镜111在盘D的信息记录面聚焦。因此,上述组件107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是决定光拾音装置厚度的要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拾音装置能够抑制全息元件相对于组件的旋转角度的位移量,基本上能够防止组件安装到箱体上时从箱体露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将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安装到组件上的工序;将全息元件和衍射光栅配置到所述组件上的工序;使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照射光经由所述衍射光栅及所述全息元件在盘上反射,并使该反射光经由所述全息元件及所述衍射光栅入射到所述受光元件的工序;使所述全息元件以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元件光轴的平面上的一个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反射光在所述受光元件上的受光强度大致为最大的工序;以及在所述组件上对所述全息元件及所述衍射光栅进行定位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由于使上述全息元件及衍射光栅以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在垂直于上述发光元件光轴的平面上沿一个方向移动,以使上述反射光在上述受光元件的受光强度大致为最大,因此可以缩小上述全息元件及衍射光栅相对于上述组件绕上述发光元件到光轴旋转的旋转角度的位移量。
因此,将上述确定了全息元件及衍射光栅位置的上述组件安装到组装有各种光学部件的箱体中时,不需要使上述组件相对上述箱体大幅旋转移动,基本上能够防止上述组件从上述箱体中露出。因此,光学部件的配置精度变高,可以实现拾音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元件具有所述反射光入射的2个受光区域,通过使所述反射光均等地入射到所述2个受光区域,使在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强度大致为最大。
根据这一实施方式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和方法使在上述受光元件的受光强度大致为最大。
另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全息元件及所述衍射光栅沿垂直于所述2个受光元件边界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全息元件及所述衍射光栅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元件光轴的平面上的一个方向上移动。
根据这一实施方式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使上述全息元件及衍射光栅向上述一个方向的移动距离最短,能够实现拾音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使上述全息元件,在垂直于上述发光元件光轴的平面上的一个方向移动之后,以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为中心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由于将全息元件以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在垂直于上述发光元件光轴的平面上的一个方向上移动,以使上述反射光在上述受光元件的受光强度大致为最大,因此上述全息元件相对于上述组件绕上述发光元件光轴旋转的旋转角度的位移量变小,基本上可以防止将该拾音装置安装到箱体时从箱体露出。
根据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仅作为例证,因此并不限定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拾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切除的透视图。
图2是说明从全息元件到受光元件的衍射的说明图。
图3是说明来自全息元件的反射光的调整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现有的拾音装置的部分切除的透视图。
图5是说明现有的来自全息元件的衍射光的调整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磁道和三条光束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现有的拾音装置从箱体露出的说明图。
图8是拾音装置的简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拾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切除的透视图。该拾音装置具有组件7、和安装在该组件7的盖部6上的光学元件3。该光学元件3是玻璃块,在该光学元件3的上表面形成全息元件1,在上述光学元件3的下表面(与上述组件7的盖部6相对的面)形成衍射光栅2。
在上述组件7的内部安装有(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4和(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5。上述组件7的盖部6被构成为将光从上述发光元件4射出到外部,并且将光从外部入射到受光元件5,例如,在上述盖部6上设置孔。
上述全息元件1,将来自一个方向的入射光原样射出,并且将来自与该方向相反方向的入射光射出到与来自上述一个方向的入射光不同的方向。上述衍射光栅2将来自上述发光元件4的照射光分成三条光束(跟踪波束)。
来自上述发光元件4的照射光,入射到上述衍射光栅2中,并被分成三条光束,通过上述全息元件1,并且通过(未图示的)准直透镜变成平行光,由(未图示的)物镜聚光,到达盘的反射面。
例如,如图6所示,在上述盘D的反射面上,(未图示的)多个坑(ピツト)沿磁道T呈列状。照射光照射到所述坑之外的部位时,反射光基本上全部入射到上述物镜中。另一方面,照射光照射到上述坑时,光散射(衍射),反射光基本上没有入射到上述物镜中。这样,识别有无上述坑,利用上述坑读取记录的数据。为了利用透过上述衍射光栅2的0次光进行这种数据读取,需要使0次光不从磁道T上偏离。因此,当0次光位于上述磁道T的中心时,±1次光被配置为对称地偏离在上述磁道T左右两侧,使接收来自这些盘D的反射光的上述受光元件5的输出相等。0次光从上述磁道T的中心偏离时,±1次光的一方照射到坑的比例减少,而另一方增加,因此上述受光元件5的输出变得不对称。因此,如果进行控制以使这些输出对称,就可以使0次光不偏离上述磁道T的中心。
入射到上述物镜的反射光,通过上述准直透镜,利用上述全息元件1入射到上述受光元件5。上述受光元件5具有多个受光区域,三条光束入射到各受光区域。另外,来自上述全息元件1的反射光也入射到各受光区域。
接下来,对本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将上述发光元件4和上述受光元件5安装在上述组件7的内部,将安装有上述全息元件1和上述衍射光栅2的上述光学元件3设置在上述组件7的盖部6上。
并且,沿X、Y方向进行调整,以使来自上述发光元件4的照射光经由上述衍射光栅2和上述全息元件1在上述盘上反射,该反射光在上述全息元件1上衍射(如背景技术的说明所示),从3个受光元件5分别输出预定输出(这称为粗调工序)。
此时,如图2所示,从上述盘返回的反射光,通过上述全息元件1如衍射光10被引导到上述受光元件5。上述受光元件5具有上述反射光入射的2个受光区域A、B,上述反射光从上述2个受光区域A、B被转换成光量的电信号。在粗调工序中,进行调整以使上述2个受光区域A、B的输出的总和为预定值。其后的微调工序的目标是使得上述2个受光区域A、B的输出互相相等。另外,在图2中,只表示了一个受光元件5,其他两个受光元件5是例如图5所示的结构。
另外,观测该电信号,移动上述全息元件1的位置,以使上述2个受光区域A、B的各自的电信号均等。这样,使上述反射光均等地入射到上述2个受光区域A、B中,由此在上述受光元件5的受光强度变成最大。
此处,图中将上述发光元件4的光轴的方向设为Z轴。在垂直于上述发光元件4的光轴(Z轴)的平面中,将上述2个受光区域A、B的边界C延长的方向作为X轴,垂直于上述边界C的方向作为Y轴。以上述发光元件4的光轴(Z轴)为中心旋转时的角位移量是θ。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使上述全息元件1与上述光学元件3(以及上述衍射光栅2)一起,沿Y轴方向移动距离d之后(这称为Y轴调整),绕Z轴旋转角度θ1(这称为旋转调整),将上述反射光12均等地入射到上述两个受光区域A、B。优选的是,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量,在上述三个受光元件5的光量不变化的范围内,且使θ的调整量最小。
其后,利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等将上述光学元件3固定在上述组件7上,制造拾音装置。
在这样制造的拾音装置中,由于不仅对于上述全息元件1进行旋转调整,还进行Y轴调整,因此能够缩小上述全息元件1相对于上述组件7绕Z轴的旋转移动量(角位移量)。
因此,在将该拾音装置安装到组装有(准直透镜和物镜等)各种光学部件的箱体(图7的箱体109)时,不需要将该拾音装置对于上述箱体大幅旋转以进行校正,基本可以防止该拾音装置的上述组件7从上述箱体中露出。这样,光学部件的配置精度变好,可以实现该拾音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将上述拾音装置安装到上述箱体上时,如图6所示,需要将从该拾音装置射出的多条(3条)光束8相对于盘D的磁道T以一定的角度(角度α)进行安装。
更详细地说,在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拾音装置中,如图3和图6所示,该拾音装置相对于上述组件的角度校正量是(θ1+α),与图7所示现有例中的校正量(θ0+α)相比变小,可以使图7中的露出量ε大致为0。换而言之,θ的调整范围相同时,可以大幅调整α,因此能够拓宽调整3条光束8相对于磁道方向的排列角度的范围。
具体来说,该Y轴调整只能进行1~2μm左右,换算成角位移量(旋转角度)时,相当于0.06°~0.12°,换算成露出量时,在上述组件107的最大外形尺寸L为9mm的情况下,相当于10~20μm。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受光元件5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受光区域,另外上述全息元件1可以将由盘反射的反射光只分成2部分,而不是3部分,也可以分成4部分或4部分以上。并且,也可以分成2部分或2部分以上的光,入射到上述受光元件5。另外,也可以在使上述全息元件1以上述发光元件4的光轴为中心旋转后,使其在垂直于上述发光元件4的平面的一个方向上移动。
本发明虽然如上所述,但很明显本发明可以以很多方法进行变更。这种变更不应该看成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的改良全部可以理解为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将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安装到组件上的工序;
将全息元件和衍射光栅配置到所述组件上的工序;
使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照射光经由所述衍射光栅及所述全息元件在盘上反射,并使该反射光经由所述全息元件入射到所述受光元件的工序;
使所述全息元件及所述衍射光栅以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为中心旋转并且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元件光轴的平面上的一个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反射光在所述受光元件上的受光强度大致为最大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组件上对所述全息元件及所述衍射光栅进行定位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元件具有所述反射光入射的2个受光区域,
通过使所述反射光均等地入射到所述2个受光区域,使在所述受光元件的受光强度大致为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全息元件及所述衍射光栅沿垂直于所述2个受光元件边界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全息元件及所述衍射光栅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元件光轴的平面上的一个方向上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92957 | 2004-06-30 | ||
JP2004192957A JP2006018874A (ja) | 2004-06-30 | 2004-06-30 |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5326A CN1725326A (zh) | 2006-01-25 |
CN100356463C true CN100356463C (zh) | 2007-12-19 |
Family
ID=35793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8233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6463C (zh) | 2004-06-30 | 2005-06-30 | 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60079015A1 (zh) |
JP (1) | JP2006018874A (zh) |
CN (1) | CN100356463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28784A1 (en) * | 2006-05-03 | 2007-11-15 | Arima Devices Corporation | Optical unit and optical storage devic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44424A (ja) * | 1986-12-08 | 1988-06-16 | Seiko Epson Corp | 光学ピツクアツプ用調整装置 |
JPH0281334A (ja) * | 1988-09-17 | 1990-03-22 | Nec Home Electron Ltd | 光ヘッドの組立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
JPH08111026A (ja) * | 1994-10-13 | 1996-04-30 | Sharp Corp | ピックアップの調整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29980A (ja) * | 1993-11-08 | 1995-05-19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光ピックアップ |
US5621714A (en) * | 1994-02-12 | 1997-04-1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hologram and beam splitter with birefringent member and polarizing film |
JP3662519B2 (ja) * | 2000-07-13 | 2005-06-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ピックアップ |
JP2004039165A (ja) * | 2002-07-05 | 2004-02-05 | Toshiba Corp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トラッキングエラー信号検出方法 |
-
2004
- 2004-06-30 JP JP2004192957A patent/JP2006018874A/ja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6-27 US US11/166,346 patent/US2006007901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6-30 CN CNB2005100823315A patent/CN10035646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44424A (ja) * | 1986-12-08 | 1988-06-16 | Seiko Epson Corp | 光学ピツクアツプ用調整装置 |
JPH0281334A (ja) * | 1988-09-17 | 1990-03-22 | Nec Home Electron Ltd | 光ヘッドの組立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
JPH08111026A (ja) * | 1994-10-13 | 1996-04-30 | Sharp Corp | ピックアップの調整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018874A (ja) | 2006-01-19 |
US20060079015A1 (en) | 2006-04-13 |
CN1725326A (zh) | 2006-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930007024B1 (ko) | 광픽업 | |
CN101978423A (zh) | 光学头及光信息装置 | |
CN100356463C (zh) | 拾音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00377233C (zh) |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 | |
US7180668B2 (en) |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 |
CN102034503B (zh) | 光拾波装置 | |
CN101866663A (zh) | 光集成单元及其调整方法、以及光拾取装置 | |
US8068388B2 (en) | Optical pick up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having optical shield for suppressing the influence of stray light through hologram element | |
EP1592000A2 (en) | Laser/detector device for optical recording with adjustable detector position | |
CN100419874C (zh) | 斜入射多层光盘的调焦方法 | |
CN101079285B (zh) | 光拾取装置 | |
US7286450B2 (en) | Light pickup device with center axis and light balancing adjustment | |
US20050078373A1 (en) | Optical device for scanning an optical record carrier | |
CN102122514A (zh) | 发光装置、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7274649B2 (en) | Holographic ROM system | |
US6930962B2 (en) |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ing apparatus with super-resolution cut-off filter | |
EP0057339A1 (fr) | Dispositif optique détecteur d'écart de focalisation et enregistreur-lecteur optiqu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 |
JPH0337837A (ja) | 光デイスクのチルト検出装置 | |
JPH0528527A (ja) |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 |
JPH05181026A (ja) | 光集積回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0452293B1 (ko) | 광 픽업장치 | |
JPH01269233A (ja) | 受光素子取付機構 | |
JPS63149837A (ja) | 光学ヘツド | |
JPH0329780Y2 (zh) | ||
CN101197153A (zh) | 光学拾取装置和光盘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0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