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5594C - 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5594C
CN100355594C CNB2004100982942A CN200410098294A CN100355594C CN 100355594 C CN100355594 C CN 100355594C CN B2004100982942 A CNB2004100982942 A CN B2004100982942A CN 200410098294 A CN200410098294 A CN 200410098294A CN 100355594 C CN100355594 C CN 10035559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urning unit
plate member
thin film
film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982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8999A (zh
Inventor
奥村佳彦
伊藤功治
羽佐田英一
关户康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28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8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55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559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92Damper doors moved by translation, e.g. curtain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2001/00707Details of pivots of damper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2001/00728Film do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空气通道流动控制装置(12)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可以通过的孔(13a),孔(13a)的暴露程度通过横过至少一部分孔(13a)的薄膜部件(16)的定位而被控制。薄膜部件(16)相对孔(13a)的定位可以通过将薄膜部件(16)的一部分卷在旋转部件(18)或者从旋转部件(18)上展开而被控制,其中所述旋转部件(18)可以有选择地横过所述孔(13a)而向后和向前移动。通过卷绕和展开薄膜部件(16)来控制孔(13a)的开口,本发明避免了薄膜部件(16)的与板部件(13)相接触的这些部分的相对侧向运动,由此减小摩擦阻力。此外,旋转部件(18)被构造用来减小旋转部件(18)和薄膜部件(16)上的微粒物质的收集。

Description

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所述装置适合用在包括诸如汽车空调系统等多种空气处理或者调节装置中。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可以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板部件。所述板部件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孔,空气或者其它流体通过所述孔而流过,薄膜部件设置在板部件附近并可构造用来至少部分地阻塞所述孔。薄膜部件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可以通过的开口,薄膜部件的两端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连接至旋转轴:即,一个或者多个轴的旋转将改变薄膜部件相对板部件和设置在其中的孔的结构。
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薄膜部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开口可以有选择地、从侧边至侧边地移动,由此改变各开口和孔的对齐以控制空气或者其它流体流经板部件的流动。但是,如传统机构中所实施的那样,薄膜部件典型地在大体平行于板部件的平面中移动,由此导致部分薄膜部件沿着相邻于所述孔的一个或者多个表面而滑动。
薄膜部件相对板部件的运动导致薄膜部件的接触部分和板部件之间产生摩擦力,为了重新定位薄膜部件必须克服所述摩擦力。此外,由于薄膜部件典型地从板部件的上游安置,由此空气压力趋于相对板部件对部分薄膜部件施力,与移动薄膜部件相关的摩擦力以及薄膜部件上的磨损进一步增加。如此处所使用的那样,术语上游和下游对应通过孔的流动的法向方向。结果,特殊的材料或者材料的组合将典型地用于薄膜部件的构造以提供包括低摩擦、较大抗张强度和较大撕裂强度的属性的组合,以制成充分持久并可配置的薄膜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可以用于减小薄膜部件的重构过程中在薄膜部件和板部件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
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也可以被用于减小诸如灰尘、花粉或者沙砾等微粒污染物聚集在薄膜部件或者旋转部件、或者在薄膜部件卷到旋转部件上时被截留在薄膜部件的相邻层之间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典型应用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空气通道控制装置可以并入到汽车空调单元中,用于控制通过所述单元的被加热和/或者冷却的环境空气的流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空调单元的横截面;
图2说明了沿着线C-C’所取的图1中所示的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横截面;以及
图3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适于在图1所示空调单元中使用的打开和闭合装置的典型实施例。
在附图中,必须理解,所示出的部件的厚度和相对定位及尺寸、部件和机构不一定按照比例,并可能为了更加清楚而进行放大、减小、简化或者进行其它的修改。同样,在整个附图中,相似的或者相同的标号被用于参照相似、对应的或者相同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其中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被示出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但是,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那样,本发明能够以不同的形式来实施,而不能限定于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也必须理解,这些典型的实施例被提供,这样此公开将是完整和完全的,并向普通技术人员完全传递了本发明的范围。
车辆用空调的通风系统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空调单元1以及用于将空气吹到和/或者使空气通过空调单元的吹风机单元(未示出)。空调单元1可以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右方和左方)在大致中心的位置处被安置,例如可以完全或者部分地安置在横过车辆乘客室前部而设的仪表板内。
如图1中所示,空调单元1相对剩余的车辆部分的取向可以是如设置在图1中上右部分中的方向箭头所示。如方向箭头所示,x轴线指示车辆的前部和后部,y轴线指示车辆的上部和下部。
也可以理解,在所示的取向中,垂直于所示x和y轴线的z轴(未示出)将指示车辆的左部(向外延展部分)和右部(向内延展部分)。相似地,图2显示了沿着线C-C’所取的图1的空调单元1的横截面视图并围绕y轴旋转90度。相应地,在图2中,延展到纸页中的x轴(未示出)将指示车辆的后部,从纸页向外延展的x轴线指示车辆的前部。就方向修饰语(directionalmodifier)在本发明的下述讨论中所使用的程度,它们必须被理解为对应图1、2中所示的取向。
可操作地连接到空调单元1用于有选择地产生通过所述单元的空气流的一个或者多个吹风机单元(未示出)也可以设置在仪表板中。吹风单元(未示出)可以相对空调单元1在沿着车辆宽度的方向上,典型地朝向前部乘客座位一侧移动。尽管吹风机单元可以移动到空调单元1的任一侧,如此实施例中所示的那样,然而吹风机单元被移动到空调单元1的右侧。
空调单元1可以包括形成一个或者多个通过所述单元的空气通路的空调壳体1a。空调壳体1a可以由聚合物树脂材料制成并可以包括用于分离壳体部分和空气通路的内部间隔器。如图2中所示,空调壳体1a可以沿着通过壳体的大致中心部分的垂直平面而被分为左侧壳体部分和右侧壳体部分。两个壳体部分可以通过使用一个或者多个诸如金属弹簧夹、螺栓、螺钉和/或者插销等适当的固定装置彼此一体连接。
空气入口2可以被设置通过空调壳体1a的前部,由此离开吹风机单元的空气将趋于流入所述壳体中并通过限定在其中的空气通路。
蒸发器3可以位于被设置在空调壳体1a中的空气通路内,加热器4可以类似地设置在可以接收已经预先暴露于蒸发器3的空气的相同或者协作空气通道内且在蒸发器的下游。蒸发器3可以是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低压侧热交换器,并可以作为用于冷却从其中通过的空气的冷却热交换器。加热器4可以从车辆发动机等中所产生的废热中获得热量,并可以作为用于加热通过其中的空气的加热热交换器。
如图1中所示,空调单元1可以包括加热器4之上的上部旁路通路11和加热器4之下的下部旁路通路27。这两个旁路通路11、27可以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以形成允许空气流绕过加热器4的空气通道。
空调单元1也可以包括安置在两个旁路通路11、27之间的热空气通路21,加热器4安置在热空气通路21中。热空气通路21可以从加热器4下游的点处分为向上热空气通路211和向下热空气通路212。
空调单元1可以包括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可以包括前侧冷空气调节装置12(后面说明)和前侧热空气调节装置14(后面说明)。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可以用于调节通过上部旁路通路11的空气量和通过热空气通路21的空气量之间的空气流比率。相应地,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可以控制绕开加热器4通过上部旁路通路11的空气量并可以控制流经加热器4的空气量。
空调单元1还可以包括后侧空气混合装置28。后侧空气混合装置28可以包括可旋转地通过空调壳体1a支撑的旋转轴28a,并可以包括连接到旋转轴28a的扁平板门部分28b。后侧空气混合装置28可以调节通过下部旁路通路27的空气的体积和通过热空气通路21的空气的体积之间的空气流比率。相应地,后侧空气混合装置28可以控制通过下部旁路通路27绕过加热器4的空气量并可以控制流经加热器4的空气量。
空调单元1可以包括前侧空气混合室41,其中流经上部旁路通路11的冷空气和流经前侧热空气通路211的热空气被混合。并且,空调单元1可以包括后侧空气混合室42,其中流经下部旁路通路27的冷空气和流经后侧热空气通路212的热空气被混合。
空调壳体1a可以包括多个安置在从蒸发器3和加热器4的下游的前侧空气开口5-7。流经上部旁路通路11的空气和/或者通过前侧热空气通路211的空气通过根据相关的控制装置的用户结构的至少一个前侧空气开口5-7将典型地被释放到车辆乘客室的前部中。
除霜装置空气开口5可以设置在空调壳体1a的上壁中并可以连接到除霜装置空气管(未示出)。除霜装置空气管可以在一端包括除霜装置空气出口,并且从除霜装置空气出口排放的空气可以朝向前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吹动。
前侧面部空气开口6可以设置在比除霜装置空气开口5更加靠近车辆后部的空调壳体1a的后壁上侧上。前侧面部空气开口6可以连接到前侧面部空气管(未示出)。前侧面部空气管在一端可以包括前侧面部空气出口,从前侧面部空气出口释放的空气可以朝向前部乘客的上部主体吹动。
前侧足部空气开口7可以设置在比前侧面部空气开口6更加靠近车辆前部的空调壳体1a的右侧壁和左侧壁上。各前侧足部空气开口7可以连接到各前侧足部空气管(未示出)。各左、右前侧足部空气管可以在一端包括前侧足部空气出口,从前侧足部空气出口排放的空气可以吹向前部乘客的膝部。
空调壳体1a也可以包括多个安置在从蒸发器3和加热器4的下游的多个后侧空气开口8-9。通过下部旁路通路27的空气和/或者通过后侧热空气通路212的空气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后侧空气开口8-9朝向乘客室的后侧释放。
后侧面部空气开口8可以设置在空调壳体1a的后壁的下侧上。后侧面部空气开口8可以连接到后侧面部空气管(未示出)。后侧面部空气管可以在一端包括后侧面部空气出口,从后侧面部空气出口释放的空气可以朝向任何后座乘客的上部主体吹动。
后侧足部空气开口9可以设置在比后侧面部空气开口8更加靠近车辆前部的空调壳体1a的右侧壁和左侧壁上。各后侧足部空气开口9可以连接到各后侧足部空气管(未示出)。各左、右后侧足部空气管可以在一端包括后侧足部空气出口,从后侧足部空气出口排放的空气可以吹向后部乘客的膝部。
中间侧空气开口10可以设置在比后侧足部空气开口9更加靠近车辆前部的空调壳体1a的左右侧壁中。各中间侧空气开口10可以连接到各中间侧空气管(未示出)。各左右中间侧空气管可以设置在B柱中。同样,各左、右中间侧空气管可以在一端包括中间侧空气出口,从中间侧空气出口排放的空气可以吹向车辆的乘客室。上述讨论的各开口5-10可以被出口模式切换门(未示出)独立地打开或者闭合。
空调壳体1a可以包括加热器4之上的前侧冷空气板部件13。一个或者多个形成前侧旁路通路11的一部分的前侧冷空气孔13a可以设置通过前侧冷空气板部件13。前侧冷空气板部件13典型地具有围绕所述孔的基本呈平面的外围表面,并可以在基本垂直的方向中取向或者可以从垂直倾斜,上部相对下部安置在上游。例如,如图1所示,前侧冷空气板部件13相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可以是大约75度(对应相对垂直线大约15度的倾斜角)。此外,外围表面可以用诸如浅弧曲线等非平面结构来构造。
空调壳体1a也可以包括安置在自加热器4的下游的热空气板部件15。一个或者多个可以形成热空气通路21的一部分的热空气孔15a可以设置通过热空气板部件15。热空气板部件15可以具有围绕所述孔的相对呈平面的外围表面,并可以以这样的方式从垂直而倾斜:即,其上部与其下部相比可以位于上游。例如,如图1所示,热空气板部件15相对水平线位于大约75度的倾斜角处。
间隔壁29(图2中所示)可以设置在自蒸发器3的下游且在空调壳体1a的中心部分中。间隔壁29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将空调壳体1a的空气通路分离为左侧空气通路和右侧空气通路:即,通过左侧空气通路的空气可以朝向乘客室的前左侧部分释放,同时通过右空气通路的空气可以朝向乘客室的前右侧部分释放。在此示例实施例中,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可以分隔为右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和左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
在此典型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来自用于检测车辆乘客室中的空气温度的内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未示出)的信号,来自用于检测围绕乘客室的周围空气的空气温度用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未示出)的信号、来自用于检测照射到乘客室的阳光量的阳光传感器(未示出)的信号、来自用于设置乘客所占据的乘客室的右侧中的目标温度的右侧温度设置装置(未示出)的信号、来自用于设置乘客所占据的乘客室的左侧中的目标温度的左侧温度设置装置(未示出)的信号、以及来自用于设置乘客所占据的乘客室的后侧中的目标温度的后侧温度设置装置(未示出)的信号供给空调控制装置(ECU,未示出)。
ECU可以计算右侧目标吹出温度(TAO(R))、左侧目标吹出温度(TAO(L))和后侧目标吹出温度(TAO(rear)),每个均基于上述的信号。ECU可以根据诸如ROM(只读存储器)等中所存储的诸如计算机程序计算各目标吹出温度(TAO(R),TAO(L),TAO(rear))。
ECU可以基于目标吹出温度(TAO(R),TAO(L),TAO(rear))控制吹风机单元,结果,朝向车辆的所述室的空气量可以被控制。
ECU可以基于右侧目标吹出温度(TAO(R))控制右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并可以基于左侧目标吹出温度(TAO(L))控制左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结果,各朝向乘客室的前右侧的空气的温度和朝向乘客室的前左侧的空气的温度可以独立控制。ECU 30还可以基于后侧目标吹出温度(TAO(rear))进一步控制后侧空气混合装置28。结果,朝向乘客室的后侧的空气温度可以被控制。
ECU 30还可以基于目标吹出温度(TAO(R),TAO(L),TAO(rear))控制出口模式切换门,结果,前侧空气出口模式和后侧空气出口模式可以被控制。前侧空气出口模式可以包括其中门可以打开前侧面部空气开口6并可以闭合除霜装置空气开口5和前侧足部空气开口7的前侧面部模式、其中门可以打开前侧面部空气开口6和前侧足部空气开口7并且可以闭合除霜装置空气开口5的前侧双层模式、其中门可以打开前侧足部空气开口7并可以闭合除霜装置空气开口5和前侧面部空气开口6的前侧足部模式以及其中门可以打开除霜装置空气开口5并可以闭合其它开口6-10的除霜装置模式。
同样,后侧空气出口模式可以包括其中门可以打开后侧面部空气开口8并可以闭合后侧足部空气开口9的后侧面部模式、其中门可以打开后侧面部空气开口8和后侧足部空气开口9的后侧双层模式以及其中门可以打开后侧足部空气开口9并可以闭合后侧面部空气开口8的后侧足部模式。
在此示例实施例中,右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的结构和左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的结构可以彼此对称。因此,现在详细说明右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的详细结构,左前侧空气混合装置30的详细结构被省略。
首先,典型的上下空气流动控制装置12、14的详细结构将参照图1、2、3进行说明。如所示的那样,典型的空气流动控制装置12、14可以包括一对线性齿轮13b和15b、薄膜部件16和22、固定部件17和23、旋转轴18和24、一对小直径部分18a和24a、一对圆形齿轮20和26、滚筒轴(cylinder shaft)19和25、以及连接到滚筒轴19和25的电动机(未示出)。
线性齿轮13b,15b可以沿着板部件13,15设置并从孔13a,15a的边分离。各线性齿轮13b,15b可以以大致平行的方式沿着板部件的相对侧面延展。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线性齿轮13b,15b将典型地安置在大致垂直的取向中。
薄膜部件16,22可以由具有充分强度来密封所述孔的柔性数值薄膜(例如,PET和/或者PPS)来形成。如图所示,薄膜部件16,22的下端可以在孔13a,15a之下的点处通过使用固定部件17和23、粘结剂或者其它适当的用于固定薄膜部件的固定装置而被固定到板部件13,15。薄膜部件17,23的相对和上端将固定到旋转轴18,24。
旋转轴18,24将典型地设置在板部件13,15的上游并可以在一端或者两端包括小直径部分18a,24a。各小直径部分18a,24a可以包括圆形齿轮20,26,所述齿轮被构造成能够与对应的线性齿轮13b,15b相啮合。
滚筒轴19,25可以被构造成基本与线性齿轮13b、15b成平行关系,并可以包括在其表面上的螺旋槽19a、25a。滚筒轴19、25也可以在其两侧包括销19b、25b。两个销19b、25b可以用空调壳体1a可旋转地支撑,销19b、25b之一可以连接到电动机(未示出)或者安置在空调壳体1a之外的其他可操作机构。小直径部分18a、24a之一的尺寸和结构被构造成可以插入到对应的螺旋槽19a、25a中。
在图1、3所示的典型的实施例中,当电机或者其它操作机构被接合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滚筒轴19时,螺旋槽19a将趋于从薄膜部件16的固定端移动离开小直径部分18a,导致旋转轴18在大致平行于板部件13的方向上对应旋转和移动。旋转轴18的这种旋转导致薄膜部件16的一部分从旋转轴上展开并覆盖孔13a的另外部分。薄膜部件16的未展开部分将典型地被支撑在至少围绕所述孔的板部件13的表面上,当从板部件的上游设置时,将在流经通道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力差作用下挤压板部件。
相反,当电动机(未示出)或者其它操作机构被接合以顺时针旋转滚筒轴19时,螺旋槽19a将趋于朝向薄膜部件16的固定端对小直径部分18a施力。反过来这将导致旋转轴18在大致平行于板部件13的方向上运动并逆时针旋转。旋转轴18的此旋转将趋于将薄膜部件16的一部分卷到旋转轴上,由此暴露额外的一部分孔13a。
旋转轴18和圆形齿轮20可以彼此单独设置,旋转轴和圆形齿轮通过柔性部件(未示出)以这样的方式被连接:即,柔性部件可以对旋转轴施力以卷起和展开薄膜部件16。
如上述典型实施例中详细讨论的那样,旋转部件可以设置在大致水平的结构中,并且连接到薄膜部件的方式使得在旋转部件沿大致向上的方向中移动时展开薄膜部件。通过以此方式构造这些部件,没有下部“凹穴(pocket)”或者“架子(shelf)”区域被形成,所述区域会聚集出现在流经空气通道的空气中的微粒物质。相似地,倾斜流动控制部件的方式是上部相对下部位于上游结构中,这样将利用重力和流动效应来防止或者减小流经空气通道的空气迫使微小物质沿着薄膜部件向上并进入形成在薄膜部件的上展开部分和相邻旋转部件和/或者卷到旋转部件上的薄膜部件的部分之间的间隙中。
也可以理解通过上述讨论的特定的结构所提供的一些优点也可以通过基本上如上所述旋转流动控制装置组件90度以上而获得,这样旋转部件将在大致垂直的取向中。此结构也趋于减小或者消除薄膜部件和旋转部件上的微粒物质的过分收集。如前述实施例那样,此可选实施例也可以被倾斜,这样旋转部件的上部相对下部位于上游位置中。通过以此方式构造这些结构部件,重力可以被用来防止薄膜部件和/或者旋转部件上的微粒物质的过分累积并提高流动控制装置的性能。
如图2所示,典型实施例包括四个单独的空气流动控制装置,每个装置可以具有方便制造的相似的结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各流动控制装置的尺寸和结构不同,以通过诸如为经过不同空气通路的不同最大流速提供具有开口的一个或者多个薄膜部件以保持特定最小空气流动和/或者一个或者多个薄膜部件的下部固定端被偏移以暴露对应孔的下部而调节它们的相对性能。相似地,不同的材料、添加剂和/或者镀层可以被使用在薄膜部件中以提供诸如增加的持久性、抗静电属性、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改良的低温柔韧性和/或者更好的高温性能。此外,空气流控制装置的齿轮部分可以被修改以提供相对于板部件的更快的运动和/或者对薄膜部件进行精细定位。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板部件13、15的倾斜方式使得上部相对下部位于上游。结果,对应的薄膜部件16、22的倾斜方式是上部将相对其下部位于上游。通过利用此结构,通过空气流动所施加在薄膜部件16、22上的压力将趋于相对对应的薄板部件13、15对薄膜部件施力并提高密封效果。此外,诸如从吹风机(未示出)或者另外源头进入空调壳体1a的微粒污染物等外界物质并不会过分地聚集到薄膜部件16、22上。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典型实施例,尽管薄膜部件16、22的倾斜方式使得它们的上部相对它们的下部安置在上游,薄膜部件16、22也可以设置在基本垂直的取向中或者它们的上部相对它们的下部安置在下游。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优选地,薄膜部件16,22的取向是来自空气气流的微粒物质在薄膜部件上的累积被减小或者被充分控制。
尽管,如图1中所示,典型实施例利用板部件13、15相对水平线大约75度的倾斜角,然而其它的小到诸如60度的倾斜角度证明也是合适的。但是,通常优选的倾斜角度在大约65和85度之间,更为优选的倾斜角在70和80度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典型实施例,板部件13、15优选地具有基本扁平的形状,对应的薄膜部件16、22从板部件安置在上游。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板部件13、15可以利用包括简单或者复杂曲表面的非平面结构,相应地,对应的薄膜部件16、22和其它结构与其相适应。相似地,如果可以保持满意的空气流动控制,薄膜部件可以设置在对应板部件的下游。
尽管参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和优选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可以用其它的与上述的公开和示例相一致的实施例来实施。

Claims (15)

1.一种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包括:
板部件(13,15),所述板部件包括横过空气通道安置的孔(13a,15a);
薄膜部件(16,22),所述薄膜部件设置于板部件(13,15)附近,薄膜部件(16,22)被构造用来有选择地覆盖或者露出孔(13a,15a)的至少上部,薄膜部件(16,22)具有相对于板部件(13,15)固定的第一端部;
旋转部件(18,24),薄膜部件(16,22)的第二端被固定到旋转部件(18,24),由此第一方向中的旋转部件(18,24)的旋转将薄膜部件(16,22)的一部分卷到旋转部件(18,24)上,相对的第二方向中的旋转部件(18,24)的旋转将从旋转部件(18,24)上展开薄膜部件(16,22)的一部分;以及
启动机构,所述启动机构可操作地连接到旋转部件(18,24)以控制旋转部件(18,24)的旋转,其中旋转部件(18,24)基本保持在薄膜部件(16,22)的第一端之上,其中:
所述板部件(13,15)包括第一板部分(13)以及位于第一板部分(13)下侧处的第二板部分(15);
所述薄膜部件(16,22)包括与第一板部分(13)相邻的第一薄膜部分(16),以及与第二板部分(15)相邻的第二薄膜部分(22);以及
所述第一板部分(13)的下部沿空气流动方向被偏置至第二板部分(15)的上部的下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部件(17,23),用于将薄膜部件(16,22)的第一端固定到板部件(13,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板部件(13,15)的取向为从垂直以不大于30度的倾斜角而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板部件(13,15)的取向为,其中板部件(13,15)的上部相对于板部件(13,15)的下部安置在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有选择地将旋转部件(18,24)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旋转部件(18,24)具有主纵向轴线,纵向轴线安置在大致水平的方向,并且其中当旋转部件(18,24)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大致水平的取向被保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位机构包括旋转轴(19),旋转轴(19)包括螺旋槽(19a),螺旋槽(19a)被构造用来容纳随后部件(18a),随后部件(18a)被连接到旋转部件(18,24),由此旋转轴(19)的旋转将沿第一或者第二方向改变旋转部件(18,24)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和第二支架段(13b),所述支架段(13b)安置在所述孔(13a,15a)的相对侧面上,并与第一和第二方向对齐;以及
第一和第二齿轮(20),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20)连接到旋转部件(18,24),第一和第二齿轮(20)与第一和第二支架段(13b)协作以在沿第一和第二方向的运动期间保持旋转部件(18,24)的对齐取向。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板部件(13,15)从垂直以5度和20度之间的倾斜角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部件(17,23),所述连接部件(17,23)用于固定薄膜部件(16,22)的固定端,固定端被安置在旋转部件(18,24)之下。
11.一种空调单元,包括:
限定空气通道的壳体(1a),空气通道限定至少热空气通路(21)和旁路通路(11);
安置在空气通道中的冷却热交换器(3),用于有选择地冷却通过其中的空气;
安置在热空气通路(21)中的加热热交换器(4),用于有选择地加热通过其中的空气,并且设置在自冷却热交换器(3)的下游方向上,其中当有选择地被激活时,旁路通路(11)允许至少部分空气绕过加热热交换器(4);
空气混合装置(30),用于调节通过旁路通路(11)的第一空气量和通过热空气通路(21)的第二空气量之间的空气流比率;
空气混合室(41),其中流经旁路通路(11)的空气和流经热空气通路(21)的空气被组合以形成混合空气气流;
空气出口(5-7),所述空气出口(5-7)设置在壳体(1a)中并且在自空气混合室(41)的下游位置中,其中通过所述出口,混合空气气流离开壳体(1a);
第一空气通道流动控制装置(12),所述装置(12)被构造用来控制空气通过热空气通路(21)和旁路通路(11)中至少之一的流动,第一空气通道流动控制装置(12)包括:
第一板部件(13),所述第一板部件(13)具有第一孔(13a)(13a,15a);
第一薄膜部件(16),所述第一薄膜部件(16)设置于第一板部件(13)附近,第一薄膜部件(16)可构造用于有选择地覆盖和露出第一孔(13a)的至少上部,所述第一薄膜部件(16)具有相对于板部件固定的第一端;以及
第一旋转部件(18),所述第一旋转部件(18)设置于第一板部件(13)附近,并被构造沿着第一板部件(13)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由此第一薄膜部件(16)的一部分在沿第一方向的运动期间卷到第一旋转部件(18)上,并在相对的第二方向的运动期间从旋转部件(18)上展开,第一旋转部件(18)基本位于通过将薄膜部件(16)卷到旋转部件(18)上而露出的第一孔(13a)的任何部分之下;以及
第二空气通道流动控制装置(14),所述装置(14)被设置为横过热空气通路(21)和旁路通路(11)中至少之一,第二空气通道流动控制装置(12)包括:
第二板部件(15),所述第二板部件(15)具有第二孔(15a);
第二薄膜部件(22),所述第二薄膜部件(22)设置于第二板部件(15)附近,第二薄膜部件(22)可构造用于有选择地覆盖和露出第二孔(15a)的至少上部,所述第二薄膜部件(22)具有相对于板部件固定的第一端;以及
第二旋转部件(24),所述第二旋转部件(24)设置于第二板部件(15)附近,并被构造沿着第二板部件(15)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由此第二薄膜部件(22)的一部分在沿第一方向的运动期间卷到第二旋转部件(24)上,并在相对的第二方向的运动期间从旋转部件(24)上展开,第二旋转部件(24)基本位于通过将第二薄膜部件(22)卷到第二旋转部件(24)上而露出的第二孔(15a)的任何部分之下,其中:
第一和第二板部件(13,15)其中之一位于第一和第二板部件中的另一个的上侧处;以及
第一和第二板部件(13,15)中的位于上侧的所述一个的下部被偏置至第一和第二板部件(13,15)中的位于下侧的所述另一个的上部的下游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启动机构,包括:
第一定位机构,用于有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18)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同时将旋转部件的纵向轴线保持在基本平行的取向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启动机构,包括:
第一定位机构,用于有选择地将第一旋转部件(18)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同时将旋转部件的纵向轴线保持在基本平行的取向中;以及
第二启动机构,包括:
第二定位机构,用于有选择地将第二旋转部件(24)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同时保持第二对齐取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第一启动结构,包括:
第一旋转轴(19),第一旋转轴(19)包括螺旋槽(19a),
螺旋槽(19a)被构造以接收第一随后部件(18a),
第一随后部件(18a)被连接到第一旋转部件(18),由此第一旋转轴(19)的旋转将沿第一或者第二方向改变第一旋转部件(18)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第一启动结构,包括:
第一旋转轴(19),第一旋转轴(19)包括螺旋槽(19a),
螺旋槽(19a)被构造以接收第一随后部件(18a),
第一随后部件(18a)被连接到第一旋转部件(18),由此第一旋转轴(19)的旋转将沿第一或者第二方向改变第一旋转部件(18)的位置,以及
第二启动机构,包括:
第二旋转轴(25),所述第二旋转轴(25)包括螺旋槽,
所述螺旋槽被构造用于容纳第二随后部件(24a),第二随后部件(24a)被连接到第二旋转部件(24)由此第二旋转轴(25)的旋转将沿第一或者第二方向改变第二旋转部件(24)的位置。
CNB2004100982942A 2003-12-19 2004-12-03 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559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22902 2003-12-19
JP2003422902 2003-12-19
JP2004190796A JP4305299B2 (ja) 2003-12-19 2004-06-29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
JP2004190796 2004-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8999A CN1628999A (zh) 2005-06-22
CN100355594C true CN100355594C (zh) 2007-12-19

Family

ID=34680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829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5594C (zh) 2003-12-19 2004-12-03 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36824A1 (zh)
JP (1) JP4305299B2 (zh)
CN (1) CN10035559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18753A (ja) * 2005-10-27 2007-05-17 Denso Corp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
US7705722B2 (en) * 2007-02-06 2010-04-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Active body ventilation system
JP5724768B2 (ja) * 2011-09-03 2015-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256226B2 (ja) * 2014-06-30 2018-0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ドア、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調装置
JP7053363B6 (ja) * 2018-04-27 2022-06-10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流路調節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14A (zh) * 1994-05-11 1996-03-13 日本电装株式会社 空气通道开关装置和车用空调器
JPH0971120A (ja) * 1995-09-06 1997-03-18 Denso Corp 空気通路切換装置
JPH09156347A (ja) * 1995-12-13 1997-06-1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0230732A (ja) * 1998-02-12 1998-09-02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30232590A1 (en) * 2002-03-27 2003-12-18 Yoshihiko Okumura Air-passage opening/clos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6562B1 (en) * 1998-09-08 2001-10-02 Denso Corporation Air passage switching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20010016320A (ko) * 2000-12-02 2001-03-05 김계남 자동차 에어덕트 도어용 액츄에이터
US7086004B2 (en) * 2001-04-19 2006-08-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eneralized mechanism for unicode metadat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14A (zh) * 1994-05-11 1996-03-13 日本电装株式会社 空气通道开关装置和车用空调器
JPH0971120A (ja) * 1995-09-06 1997-03-18 Denso Corp 空気通路切換装置
JPH09156347A (ja) * 1995-12-13 1997-06-1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0230732A (ja) * 1998-02-12 1998-09-02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30232590A1 (en) * 2002-03-27 2003-12-18 Yoshihiko Okumura Air-passage opening/clos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05299B2 (ja) 2009-07-29
JP2005199988A (ja) 2005-07-28
US20050136824A1 (en) 2005-06-23
CN1628999A (zh) 2005-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6172B2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AU2002302061B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US10065477B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CN100372699C (zh) 用于汽车空气管的空气变向系统
US20130008627A1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2001058511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02795075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4619531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US20040069484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with rotary switching door
JP2003034124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00355594C (zh) 空气通道打开/闭合装置
JP2003002035A (ja) 自動車の空調装置
JP200305424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5115058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212112A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口
US20050098311A1 (en) Air-conditioning unit
JP200315483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79112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00137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81061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04568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533704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18127028A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WO2023182147A1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392217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