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8815C - 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及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及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8815C
CN100348815C CNB2005100074523A CN200510007452A CN100348815C CN 100348815 C CN100348815 C CN 100348815C CN B2005100074523 A CNB2005100074523 A CN B2005100074523A CN 200510007452 A CN200510007452 A CN 200510007452A CN 100348815 C CN100348815 C CN 10034881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film
thin type
link
mould
telescop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74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4904A (zh
Inventor
尹衍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entex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074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48815C/zh
Publication of CN1824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4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88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881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及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根据欲灌浆的结构体截面形状、长度与高度裁切而成一体成型的薄形膜,其四周分别形成有一第一、二连接端及一上、下缘端,该下缘端是连接于施工面上,该第一连接端是与该第二连接端连接,使该薄形膜形成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再利用至少一伸缩组件的支撑端与上缘端固定,借着可供伸缩的支撑端使该薄形膜具一张力,本发明实为具有大幅简化施工流程、降低人力及搬运成本的现代化施工法。

Description

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及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借由薄形膜材料作为营建工程用的柱状结构体的灌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社会结构随科技急速发展变化下,许多工程方法已摒弃传统思维及模式,例如:营建建筑施工方式从传统铺设钢筋及组立模板后灌浆方式,发展到设计规划成采用标准化的预铸或组合方法,至今已进步到可以利用特殊材料或模具建筑的施工法。
目前所采用的结构工法大致可分为预铸工法及现地灌浆工法。工期短的预铸工法,其须于其它场所事先预铸结构体,采用钢筋笼及架设模(钢)板的方式灌浆完成预铸件后,载至现场接合,再针对接合部分组立模板再灌浆完成施工。而传统的现地灌浆工法则是采现场组立钢筋笼及架设模(钢)板再施以预拌混凝土灌浆,或是在其它场所预先组立钢筋笼载至现场与模(钢)板组立完成,再施以预拌混凝土灌浆。
因此,不论上述何种施工法势必使用大量的模(钢)板,然而这些模(钢)板太沉重、运输不便以及需要多数人力架设、绑装,并且逐块组模后又需逐块拆模,重复性地搬运及吊装作业,均为此类施工法所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以上所述公知施工方法的缺点,本发明是提供一种供于施工面上进行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包含:一薄形膜,四周分别具有一第一、二连接端及一上、下缘端,该下缘端是固定于该施工面上,该第一连接端是与该第二连接端连接,使该薄形膜形成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以及至少一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与该上缘端固定,支撑该薄形膜并提供该薄形膜一张力。
此具塑性材质的薄形膜,除了具有传统模(钢)板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外,同时根据欲灌浆的截面周长与高度裁切成一体成型的薄形膜(模具),在组装、拆卸与灌浆成形的品质上均十分轻便、实用,符合现代科技建筑需快速成形、工期短,且大幅度简化施工流程、降低人力及搬运成本的优点,此乃本发明的目的之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浆成形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于一施工面绕置至少一薄形膜,连接该薄形膜下缘端于该施工面上;连接该薄形膜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使呈具有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以及设置至少一支撑装置,固定该上缘部并支撑该薄形膜,使该薄形膜朝轴向具一张力。
本发明的成形方法主要是生产大楼圆柱状结构体的快速成形模具,尤有甚者,利用本发明技术的揭露更可实施出不特定形状的结构体,例如:至少三角或多角形的结构柱、梁体,且不论是现场灌注或是预铸件皆适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进一步采取下列实施手段:
本发明的薄形膜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是借由两端缝制滑扣及一拉链使之紧密接合;或是在两连接端重复部分以粘贴(如3M;魔鬼粘)或扣接(如:ab扣;子、母扣)等方式连接。
本发明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为采用一拱门形梁架,一伸缩组件固定于该梁架上,另一端连接一爪架,该爪架与薄形膜的上缘端至少固定二点,再借着该伸缩组件的伸缩使该薄形膜具轴向的张力。又一实施例则采用一梁架,架在钢筋笼的主筋上,梁架的另一端固定一伸缩组件,该伸缩组件凸出部接触一爪架,该爪架借由该链条与该上缘端的固定,除利用链条上具卷扬机平衡地将薄形膜拉升至一定高度外,更由伸缩组件的伸张使薄形膜更具轴向的张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灌浆完成,尚未拆膜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图1未灌浆的局部立体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借由至少一支撑架升起薄形膜的步骤图(虚线表示定位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的上视图(未包含支撑架);
图5A是本发明固定施工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固定施工面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6是本发明薄形膜两连接端连接方式的另一实施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薄形膜两连接端连接方式的又一实施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吊升薄形膜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9是本发明吊升薄形模的又一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即配合附图,详细揭露并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请同时参考本发明图1~图3,本发明是提供一种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包含:一施工面2,通常在预铸场为操作平台,现场浇注即为基地面或楼层面;一薄形膜10,为一可塑性材料,诸如:HDPE不透水塑料布或PE扁条梭织胚布等材料,大小需视欲灌浆截面圆周及高度乘积而剪裁,薄形膜10四周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接端13、一第二连接端14、一上缘端11及一下缘端12,该下缘端12借由预先钻好的若干孔18与钉子3固定在前述施工面2上,较佳实施至少为固定三点,可视工程规模需要而增减。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下缘端12亦可借由螺栓或以重物压制方式固定于施工面2上。
薄形膜10的第一连接端13与第二连接端14的连接方式,可于第一、二连接端13、14缝制滑扣17及一拉链15,以形成具封闭截面并且为一紧密接合的灌浆腔体100。如图三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利用具有至少一伸缩组件72提供轴向张力,伸缩组件72是由支撑装置7所提供,此伸缩组件72借由支撑端74与上缘端11固定,其固定方式同下缘端12或由简单的螺丝螺帽锁固而成,如此一来,透过伸缩组件72的逐渐伸张使该薄形膜10具有一张力。这里所说的伸缩组件72,包含汽(液)压缸、机械原理的螺旋张力调整器,或任何具伸缩的组件,因此为公知技艺,在此不多加赘述。并且,为了提供一较佳薄形膜10的全圆周轴向张力,较佳为需有两组或以上的支撑装置7(意即,两组伸缩组件72)来达到灌浆高度上的需求,当然可视施工规模的需要而增减。此外,不包含伸缩组件72的支撑装置7亦可提供本发明支撑之用。支撑装置7较佳为一三角支撑架,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装置7亦可为桁架支撑、鹰架支撑及其它类似支撑。
需强调的是,本发明的薄形膜10更具有一隔膜16(如图1所示),其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凝固后,容易卡住滑扣17导致拉链15无法滑动使用而设计,它成形的方式可以是另外贴上一胶层或直接从薄形膜10长出。另外,在钢筋笼5的主筋52适当间隔处装置有若干间隔器56,使薄形膜10与钢筋笼5保持适当距离,如图4所示。
请同时参考本发明图5A、图5B,其是绘示薄形膜固定施工面的部分剖视图。承上所述,下缘端12若直接以钉子3固定,固定效果不佳且还会有漏浆问题,因此,以角钢22或木块24的增加固定面积的方式较佳且不易伤及薄形膜10,角钢22或木块24的数量可视工程规模大小而增减。
请参考图6、图7,其是绘示薄形膜两连接端接合的两种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的薄形膜10两连接端13、14重复部分20(即相互接合面处)更可以粘贴152(如:魔鬼粘)或扣接154(如:ab扣;子、母扣)等方式连接,而灌浆完成面102上凸出的若干主筋52是为了下个楼层的续接或绑筋之用,在此不多赘述。特别是,为了增加薄形膜10的径向支撑力,可在薄形膜10外周围适当位置处,设置至少一支撑环30(强化圈),如图7所示的示意图。
在轴向部分,为了要提供薄形膜10一定张力,减少灌浆液体向力量小的地方流动,并使薄形膜10上各单位面积均产生近似的反作用力,因此,本发明另设计了两种实施例。请参考图8,此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图是以一呈拱门形梁架82作为支撑架,一般即为钢梁,上端以一吊钩824横吊一伸缩组件78,伸缩组件78的凸出杆782与一爪架86固定连接,该爪架86的爪部862与薄形膜10的上缘端11至少固定二点,再借着伸缩组件78的伸张使薄形膜10具轴向的张力。然而,这里的伸缩组件78适用于汽(油)压缸,并用汽(液)压阀相关管线控制,因为汽(油)压缸的行程有限,即本实施例揭露的凸出杆782的长度,因此,可先借由本发明图3的支撑装置7拉升至一定距离后,再由本实施例完成,如此即可获得一良好的轴向张力。
另,请参考本发明图9,此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图。本实施例的支撑力量来源改变为钢筋笼5的主筋52,其是借由一质量轻的梁架92,在设有相对的若干凹槽922架在该些主筋52上,梁架92的另一端固定一伸缩组件79,该伸缩组件79的凸出杆792接触一爪架96,该爪架96的爪部962各设有一吊钩924用以与链条794连接,该链条794另一端与上缘端11连接固定,这里的固定方式是绘示一扣环926连接,在链条794处更设有一卷扬机796,借以卷动链条794。此实施例中最大不同处,在于链条794借由卷扬机796主动的卷动,令薄形膜10直接拉升至一定预铸高度,再利用伸缩组件79的伸长使薄形膜10更朝轴向拉紧,而第三实施例所适用的伸缩组件79为一千斤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薄形膜10在径向及轴向均获得充分的力量支撑与定位,其所形成的灌浆腔体100通常为一圆柱形结构体。
在对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与实施方式有一基本了解后,将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一种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于一施工面2上绕置至少一薄形膜10,固定该薄形膜10的下缘端11于该施工面2上;
连接该薄形膜10的第一连接端13及第二连接端14,使具有呈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100;
至少一伸缩组件7,固定并伸长该上缘端14,使该薄形膜10朝轴向具一张力;以及
灌混凝土浆至该灌浆腔体100,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该伸缩组件7及该薄形膜10,完成制造。
其中,于灌浆前的灌浆腔体100中更可装置一被包覆物,此被包覆物一般为钢筋笼5。本发明揭露的实施方法,不仅得制造生产圆柱形的大面积结构体,尤有甚者,更可生产其它形状的结构体,例如:三角形或多边形的柱、梁结构体等。
换言之,利用多片的薄形膜10,四周亦成形有一第一连接端13、一第二连接端14、一上缘端11及一下缘端12,第一连接端连接另一薄形膜的第二连接端,再借由本发明绘示的三种支撑装置实施方式,即图3、图8及图9中所示,使薄形膜10具有一张力的多边形灌浆结构体(图未绘示),熟知此项技艺在审阅本发明案后得轻易变换上述伸缩组件的实施方法及步骤,当然,各薄形膜10下缘端12必须事先与施工面2固定,请参考图5A或图5B的实施方式。
在此需强调的是,不论是现场灌注或是预铸件皆适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代替传统的模(钢)板施工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内容的规范,若任何他人所完成的技术实体或方法与下述的权利要求所定义为完全相同,或是为一种等效的变更,均被视为涵盖于此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可自由形变的薄形膜,
至少一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连接该薄形膜并垂直向支撑该薄形膜,使该薄形膜形成具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薄形膜至少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及相对应的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是与第二连接端密接使该薄形膜具有封闭截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连接方式包括使用一拉链接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薄形膜的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更可借由具有粘贴或扣接方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更可在该薄形膜外周围,设置至少一支撑环定位,以增加径向的支撑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支撑装置是包含一伸缩组件,借由调整该伸缩组件以改变该薄形膜上的张力。
7.一种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于一施工面绕置至少一薄形膜,连接该薄形膜下缘端于该施工面上;
连接该薄形膜的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以形成具有呈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
架设至少一支撑装置,连接该薄形膜的上缘端,以提供该薄形膜一张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调整该支撑装置上的一伸缩组件以改变该薄形膜的张力。
9.一种供于一施工面进行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薄形膜,四周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一上缘端及一下缘端,该下缘端是连接于该施工面上,该第一连接端是与该第二连接端连接,使该薄形膜形成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以及
至少一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是包含:
至少一梁架;
一伸缩组件,是固定于该梁架;以及
一爪架,是连接该伸缩组件,该爪架与该上缘端至少固定二点,借该伸缩组件的伸长使该薄形膜具一张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伸缩组件为汽压缸或油压缸。
CNB2005100074523A 2005-02-21 2005-02-21 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及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 Active CN10034881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074523A CN100348815C (zh) 2005-02-21 2005-02-21 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及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074523A CN100348815C (zh) 2005-02-21 2005-02-21 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及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4904A CN1824904A (zh) 2006-08-30
CN100348815C true CN100348815C (zh) 2007-11-14

Family

ID=36935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74523A Active CN100348815C (zh) 2005-02-21 2005-02-21 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及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4881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0604B (zh) * 2015-03-08 2017-03-29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墙面分段式涂敷装饰工艺
CN104790605B (zh) * 2015-03-09 2017-05-31 中海怡高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墙面涂敷装饰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32759A1 (de) * 1989-09-30 1991-04-11 Prinzing Georg Gmbh Co Kg Formeinrichtung zur formgebung ringfoermiger betonteile
CN1168442A (zh) * 1996-06-13 1997-12-24 王国中 Rc圆筒型模板和其制造方法及专用设备
CN2522530Y (zh) * 2001-11-19 2002-11-27 杨福成 三节倒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32759A1 (de) * 1989-09-30 1991-04-11 Prinzing Georg Gmbh Co Kg Formeinrichtung zur formgebung ringfoermiger betonteile
CN1168442A (zh) * 1996-06-13 1997-12-24 王国中 Rc圆筒型模板和其制造方法及专用设备
CN2522530Y (zh) * 2001-11-19 2002-11-27 杨福成 三节倒模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用塑料薄膜做内膜现浇混凝土地下涵管实验 郑积清.浙江水利科技 198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4904A (zh) 2006-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0932B (zh) 基于劲性环梁的大跨度薄壁平面拱桁架的施工方法
CN204609154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梯体系
CN110259184A (zh) 基于托梁拔柱组合支撑顶升系统的拔除柱施工方法
CN203247831U (zh) 屋面穹顶圆弧结构模块
CN104372947A (zh) 一种电梯井整体模板进退模施工方法
CN103255866B (zh) 屋面穹顶圆弧结构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CN100348815C (zh) 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及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
CN202766972U (zh) 圆形墩柱抱箍
CN205636516U (zh) 空心混凝土斜塔的翻转式模板系统
CN204386152U (zh) 大直径筒体构筑物的滑模体系
CN205875520U (zh) 预制梁钢筋笼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梁
CN109732773B (zh) 支座铰接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安装节点及安装方法
CN110344553A (zh) 一种楼梯吊装施工拼缝后浇带的支模结构及支模工艺
CN105625701A (zh) 万能支撑组合架支撑单元及万能支撑组合架
KR20120061423A (ko) 가설지지기둥을 이용한 슬래브 및 코어월 콘크리트 동시 타설공법
CN115162732A (zh) 一种独立异形清水混凝土柱的建造方法
CN104372948A (zh) 一种电梯井升模架
CN104499707A (zh) 大直径筒体构筑物的滑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2002217U (zh) 一种用于二次结构浇筑施工的模板组件
CN212562460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筒仓穹顶新型模板支撑杆件
CN210152143U (zh) 用于混凝土外挂板吊装施工的连接结构
CN211312571U (zh) 一种用于浇捣混凝土的胎模板系统
CN1184393C (zh) 平板玻璃钢圆柱模板的施工工艺
CN206888426U (zh)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大板组件
CN202850481U (zh) 覆膜型板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