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3130C - 瓶子的注入口 - Google Patents

瓶子的注入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3130C
CN100343130C CNB2004800043603A CN200480004360A CN100343130C CN 100343130 C CN100343130 C CN 100343130C CN B2004800043603 A CNB2004800043603 A CN B2004800043603A CN 200480004360 A CN200480004360 A CN 200480004360A CN 100343130 C CN100343130 C CN 1003431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inlet
partition
mentioned
inr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043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0972A (zh
Inventor
三浦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ura Hideichi
Miura Shuichi
Original Assignee
Miura Hideich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ura Hideichi filed Critical Miura Hideichi
Publication of CN1750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0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31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31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在瓶子(1)的注入口(2)的内侧,设置有将注入口的内侧的空间分割为液体流出部(5)和空气流入部(6)的隔片(3),上述隔片与注入口相连成为一体,通过隔片分割的注入口的内侧的空间,在注入口的开口面,其液体流出部一侧及空气流入部一侧都向瓶子的外方向开放,隔片在空气流入部一侧朝向瓶中,与注入口的内壁相连呈袋状关闭,在隔片末端设置有连接空气流入部和瓶内部的空气孔(4)。若用嘴唇接触注入口的液体流出部,以液体流出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瓶子,则瓶内的饮用水便从液体流出部流入口中。其结果,瓶内部的压力降低,空气通过空气流入部的空气孔流入瓶中,因此,从瓶中流出的饮料和进入瓶内的空气不会互相碰撞,可以顺畅、连续地将饮用水注入口中。

Description

瓶子的注入口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瓶子的注入口,更详细地说是涉及能够适合饮用瓶内的液体或顺畅地注入液体的瓶子、容器等的注入口。
背景技术
当用嘴直接接触装有饮用水、清凉饮料等的瓶子的注入口饮用内部的饮用水时,由于从瓶中流出的饮用水和流入瓶中的空气在注入口附近冲撞,导致液体波动地流出,因此有时会呛着,或飞溅到周围。此外,在移动的车中等处,在直接用嘴接触瓶子饮用时,由于车辆的颠簸,若试图不衔住注入口整体而只用嘴接触注入口的一部分饮用时,饮用水有时会飞溅洒落。
为了抑制从容器排出内部的液体时液体的飞溅,在日本特开平10-119974号中提出了如下的注口辅助用具,即,朝向容器内部形成将液体用容器的注口部隔开的隔片,通过用盖部覆盖被隔开的一方,同时设置通气孔,以此防止排出的液体的飞溅,同时不使液体从通气孔一侧流出。
由于通过装有该注口辅助用具的瓶子饮用内部的饮用水,所以若将嘴与注入部的开口部分接触,则上嘴唇将被盖部压迫,饮用困难,若为了不压迫上嘴唇而在上嘴唇轻靠在盖部上的状态下使嘴接触开口部分饮用饮用水,则饮用水将会从嘴和开口部分的间隙溢出,无法顺畅地饮用。若衔住注入口整体饮用饮用水,则虽可防止饮用水洒落,但由通气孔产生的效果受损,将会导致饮用水在注入口附近波动。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用水的流出顺畅且适合用嘴直接接触瓶子的注入口饮用的瓶子的注入口。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若倾斜容器,则容器内部的液体也不会波动并能够顺畅地向外部排出的容器用注入口。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易于安装在现成的瓶子上、便于饮用瓶内的饮用水、且可体面地饮用、顺畅地排出的瓶子的注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具有将上述注入口的内侧的空间分割为液体流出部和空气流入部的隔片,上述隔片与注入口成为一体,通过隔片分割的注入口的内部空间,在注入口的开口面其液体流出部一侧及空气流入部一侧一同向瓶子的外方向开放,上述隔片在空气流入部一侧向瓶中延伸的部分,与注入口内壁相连呈袋状关闭,在上述隔片末端部设置有连结空气流入部和瓶内部的空气孔,通过上述隔片前端和液体流出部侧的注入口前端形成饮用口,在使嘴接触上述饮用口的状态下,形成将瓶内液体引导至嘴的封闭的流路,同时,通过上述隔片形成使空气流向空气孔的空气流入部。
本发明的注入口,在前部具有将上述瓶子的注入口的内侧空间分割为液体流出部和空气流入部的隔片,上述隔片与注入口成为一体,通过隔片分割的注入口的内部空间,在注入口的开口面其液体流出部一侧及空气流入部一侧一同向瓶子的外方向开放,上述隔片在空气流入部一侧向瓶中延伸的部分与注入口的内壁相连呈袋状关闭,在上述隔片末端部设置有连接空气流入部和瓶内部的空气孔,通过上述隔片前端和液体流出部侧的注入口前端形成饮用口,在使嘴接触上述饮用口的状态下,形成将瓶内液体引导至嘴的封闭的流路,同时,通过上述隔片形成使空气流向空气孔的空气流入部,在后部设置有用于在现成的瓶子的注入口上安装上述注入口的安装部。
上述隔片的前端部的形状为中央部向上方弯曲的形状,或者小圆形的形状。
另外,上述隔片的前端部为向内弯曲的形状。
若使嘴与具有上述结构的注入口的瓶子的液体流出部的开放端接触,并以液体流出部相对于空气流入部位于下方的形式倾斜瓶子,则瓶内的饮用水通过液体流出部流入口中,而空气通过空气流入部的空气孔进入到形成于瓶内的空间中。
如上所述,由于排出的饮用水与流入的空气没有发生碰撞,所以饮用水可以顺畅、连续地被注入到口中。因此,饮用水不会从口中溢出,能够体面且顺利地饮用。
另外,如上所述,若使具有上述结构的注入口的容器以液体流出部位于下方的形式倾斜,则容器内的液体将会从液体流出部向外部排出,空气将通过空气孔进入容器内产生的空间中,液体将不会在注入口附近波动能顺畅、连续地被排出。
此外,由于在上述构造的注入口的后部设置有容易将上述结构的注入口安装到现成的瓶子的注入口上的安装部,所以即使对于现成的瓶子内的饮用水,也可不用担心液体溅出地饮用或向外部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的基本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注入口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的隔片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空气孔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在注入口的上部设置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的隔片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即,设置有前面形状为弯曲状的隔片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即,设置有前面形状为小圆形形状的隔片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的隔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的隔片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安装在现成的瓶子上的状态下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安装在现成的瓶子上的状态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同瓶主体1成为一体的本发明的注入口2的基本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其主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上述注入口2具有将其内侧空间分割为液体流出部5和空气流入部6的隔片3,上述隔片和注入口成为一体,通过隔片分割的注入口的内部空间,在注入口的开口面,其液体流出部5一侧及空气流入部6一侧一同朝向瓶子的外方开放;上述隔片3在空气流入部6一侧与注入口2的内壁成为一体,并连接成袋状关闭,在隔片3的末端部穿设有空气孔4,成为通过空气流入部6向瓶内输送空气的通道。
当通过配置有具有如上述结构的注入口的瓶子饮用内部的饮用水时,如图1所示,使液体流出部5位于下方,若用嘴接触液体流出部5的开放端并使瓶1倾斜,则瓶内的饮用水将从液体流出部5流入口中。其结果,瓶内部的压力与瓶外部的压力相比变低,空气通过空气流入部6的空气孔4流入瓶内部。因而,从瓶内流出的饮用水和流入瓶内部的空气不会相撞,饮用水可以顺畅地从液体流出部连续地注入到口中,可以体面地饮用。
特别是在衔住瓶子的液体流出部时,若以上嘴唇在空气流入部一侧自然地进入注入口内的状态饮用饮用水,则将易于饮用。另外,在从具有上述结构的注入口的容器排出内部的液体的情况下,若以空气流入部位于上方而液体流出部位于下方的形式倾斜容器,则容器内的液体将会从液体流出部向外部排出,空气会根据气压差通过设置于隔片末端的空气孔进入到产生于容器内的空间中,液体可以在注入口附近不波动且顺畅、连续地被排出。
可根据饮用水的种类、注入口的大小、设计,来自由决定上述注入口的液体流出部5的形状、大小以及空气孔4的位置、大小、形状、数量。例如,空气孔的形状并不限于圆形,可以对应于瓶、容器的使用目的制成椭圆、三角形、星形、心形。另外,空气孔并不限于一个,如图4所示,可以与使用目的相对应地设置多个。即,在饮用大量的饮用水的情况下,虽然空气孔大些较好,但由于若空气孔过大,则在倾斜瓶子时饮用水有可能会从空气孔漏出,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设置多个小空气孔4能够使饮用水不易从空气孔中漏出。
设置于上述瓶子的注入口2的隔片3的位置,在图1中虽然设置在横穿注入口的中心的位置,但是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在中心的上方,可以使液体流出部5的容积变大,可以形成适合迅速饮用大量的饮用水的形状。另外,与上述相反的,通过将隔片设在中心偏下方,则可以形成适合饮用少量的饮用水的形状。
另外,隔片3如图6所示,由于其前端面为向上方弯曲形状,所以液体流出部5的形状为与嘴类似的形状,在液体流出部的中心附近聚集有较多的液体,能够不洒落内部的饮用水地方便地饮用。
此外,如图7所示通过将隔片3制成小圆形,能够容易地用嘴衔住液体流出部,可控制液体的流出量,即使是女性、儿童,也能够不洒落饮用水地容易地饮用。另外,即使在移动的车内等地方,也能够同样方便地饮用。
如上所述,隔片的形状可以与饮用水种类、使用目的、使用者等相对应地采用最适合的形状。
上述隔片3的剖面形状,虽然在图3的实施例中呈弯曲状,但是也可如图8所示呈平面状。
另外,通过将设置于注入口的隔片3的与嘴接触的前端面制成向内凹的形状,上嘴唇能够嵌入上述凹部内,液体流出部的开放端自然地被嘴全部覆盖,可以更容易地饮用内部的饮用水。
设置于上述隔片3的末端部的空气孔4可以从制造瓶子时便预先贯通,但是为了在输送等时候防止饮用水从空气流入部6泄漏,也可以在开盖使用时贯通。在开盖使用时,作为贯通空气孔4的方法,具有事先从空气流入部6一侧在空气孔4上贴上密封在使用时再剥去的方法或预先使空气孔4部分易于切下,在开盖使用时,将空气孔4部分切下而贯通的方法。
上述的实施例,任何一个都是将隔片3直接设置于瓶子的注入口从而形成液体流出部5和空气流入部6的瓶1的注入口。
但是,如图10及图11所示,也可以通过在前端具有瓶子的注入口2,该瓶子的注入口2具有通过隔片3分成的液体流出部5和空气流入部6,在后端的圆筒部2’的内周面上作为现成的瓶子的注入口的安装部设置凹槽9,该凹槽9与设置于现成的瓶子1’的注入口7的外周面上的螺纹部8或环状突起8拧合或嵌合,以此在现成的瓶子的注入口上能够容易地安装本发明的注入口,能够以与本发明的注入口相同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所述本发明的注入口与瓶主体成为一体,能够方便地饮用瓶中的饮用水,或将容器中的液体顺畅地向外部排出。
而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注入口的正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但若具有将注入口的内侧空间分割为液体流出部和空气流入部的隔片,则并不限于圆形,椭圆形、饭团子形、柠檬形、唇形等亦可。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通过隔片将开口面分割成液体流出部和空气流入部,若以空气流入部处于上方液体流出部位于下方的方式使瓶子倾斜,则瓶中的饮用水将从液体流出部流入口中。在形成于瓶内部的空间中,空气将通过空气流入部的空气孔直接流入到瓶内部。因此,瓶内部和外部的压力能够时常保持相等,饮用水可顺畅地从液体流出部连续地注入到口中,并可抑制饮用水从嘴和注入口之间的缝隙漏出和在注入口附近波动,可容易且体面地饮用。
具有本发明的注入口的容器,因为仅以液体流出部位于下方的形式倾斜容器,便能够将内部的液体从液体流出部顺畅地排出,所以在从大容器向小容器转移液体的情况下,非常适合采用。
另外,本发明的瓶子的注入口,具有易于安装到现成的瓶子的注入口上的安装部,因此,通过将本发明的注入口安装在现成的瓶子的注入口上,能够方便地饮用瓶中的饮用水,并能够顺畅地向外部排出瓶内的饮用水。

Claims (7)

1.一种瓶子的注入口,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注入口(2)的内侧的空间分割为液体流出部(5)和空气流入部(6)的隔片(3),上述隔片与注入口成为一体,通过隔片分割的注入口的内部空间,在注入口的开口面,其液体流出部(5)一侧及空气流入部(6)一侧一同向瓶子的外方向开放,上述隔片在空气流入部一侧向瓶中延伸,其周面与内壁相连呈袋状关闭,在上述隔片末端部设置有空气孔(4),通过上述隔片(3)前端和液体流出部(5)侧的注入口(2)前端形成饮用口,在使嘴接触上述饮用口的状态下,形成将瓶内液体引导至嘴的封闭的流路,同时,通过上述隔片(3)形成使空气流向空气孔(4)的空气流入部。
2.一种瓶子的注入口,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具有将注入口(2)的内侧空间分割为液体流出部(5)和空气流入部(6)的隔片(3);上述隔片与注入口成为一体,通过隔片分割的注入口的内部空间,在注入口的开口面,其液体流出部(5)一侧及空气流入部(6)一侧一同向瓶子的外方向开放,上述隔片在空气流入部一侧向瓶中延伸,其周面与内壁相连呈袋状关闭,在上述隔片末端部设置有空气孔(4),通过上述隔片(3)前端和液体流出部(5)侧的注入口(2)前端形成饮用口,在使嘴接触上述饮用口的状态下,形成将瓶内液体引导至嘴的封闭的流路,同时,通过上述隔片(3)形成使空气流向空气孔(4)的空气流入部,在后端设置有用于在现成的瓶子的注出口上安装上述注入口的安装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瓶子的注入口,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片(3)的前端面的形状为中央部向上方弯曲的形状。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瓶子的注入口,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片(3)的前端面的形状是小圆形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瓶子的注入口,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片(3)的前端面为向内方弯曲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瓶子的注入口,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上述隔片(3)末端部的空气孔(4)为多个。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子的注入口,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部为在连续设置于上述注入口(2)的后端的内圆周面上具有凹槽(9)的圆筒部(2’),所述凹槽(9)与设置于现成的瓶子(1’)的注入口(7)的外周面上的螺纹部(8)或者环状突起(8)拧合或者嵌合。
CNB2004800043603A 2003-02-25 2004-02-24 瓶子的注入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31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8664/2003 2003-02-25
JP2003098664 2003-02-25
JP136595/2003 2003-04-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0972A CN1750972A (zh) 2006-03-22
CN100343130C true CN100343130C (zh) 2007-10-17

Family

ID=36605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436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3130C (zh) 2003-02-25 2004-02-24 瓶子的注入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43130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6396A (zh) * 2016-12-31 2017-03-22 保定想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导流瓶口的瓶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3473B2 (ja) * 2008-09-12 2013-08-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注出口及び注出口付き液体収容体
CN104590662A (zh) * 2013-10-30 2015-05-06 卞海兵 下放流出空气隔离瓶
CN107352108A (zh) * 2017-08-04 2017-11-17 吴以航 一种防溅水水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526185Y1 (zh) * 1957-12-05 1960-10-05
JPH0285154A (ja) * 1988-09-12 1990-03-26 Kunio Ono 容器内の液圧差による排液むら防止装置並びにその装置用吸気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3401U (zh) * 1990-05-09 1991-03-20 梁继海 带有稳流结构的内塞
JPH09118338A (ja) * 1995-10-26 1997-05-06 Mamoru Umeyama 吸気口を備えた壜およびその補助口
JPH09150838A (ja) * 1995-12-01 1997-06-10 Kawatetsu Container Kk 容器の脈動防止具
US5791529A (en) * 1996-10-17 1998-08-11 Kabushiki Kaisha Sawa Supplemental mouthpiece for a liquid bottle
JP2002173161A (ja) * 2000-09-26 2002-06-18 Shigeru Yamana 整流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526185Y1 (zh) * 1957-12-05 1960-10-05
JPH0285154A (ja) * 1988-09-12 1990-03-26 Kunio Ono 容器内の液圧差による排液むら防止装置並びにその装置用吸気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3401U (zh) * 1990-05-09 1991-03-20 梁继海 带有稳流结构的内塞
JPH09118338A (ja) * 1995-10-26 1997-05-06 Mamoru Umeyama 吸気口を備えた壜およびその補助口
JPH09150838A (ja) * 1995-12-01 1997-06-10 Kawatetsu Container Kk 容器の脈動防止具
US5791529A (en) * 1996-10-17 1998-08-11 Kabushiki Kaisha Sawa Supplemental mouthpiece for a liquid bottle
JP2002173161A (ja) * 2000-09-26 2002-06-18 Shigeru Yamana 整流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6396A (zh) * 2016-12-31 2017-03-22 保定想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导流瓶口的瓶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0972A (zh) 2006-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2905C (zh) 饮料用容器的中栓
US5653270A (en) Bottle cap and valve assembly for a bottled water station
KR100706426B1 (ko) 병의 스파우트
CN1079355C (zh) 自动闭合的密封装置
ES2223622T3 (es) Cierre de dispensacion del tipo "empujar y tirar" de una sola pieza.
CN100343130C (zh) 瓶子的注入口
CN1126696C (zh) 用于液体容器的管嘴组件
CN1505583A (zh) 推拉式封闭器
CN1106993C (zh) 混合饮料容器
CN1264729C (zh) 液体容器的压力分配盖帽
CN100345733C (zh) 一种饮料瓶
CN106081337B (zh) 一种环保瓶盖
US5772067A (en) Cap system with buoyant sliding cover and spring mechanism
US5950697A (en) Funnel with on/off valve
JP2009040425A (ja) ボトル用注ぎ口具
JP4140678B2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
CN215914073U (zh) 一种新型杯盖结构及水杯
FR2791372A1 (fr) Bonde siphoide
JP2002136425A (ja) 電気湯沸かし器
CN218484276U (zh) 一种直饮杯
JP7366505B2 (ja) 吐出容器
KR960038199A (ko) 밸브 장치
JPH0811916A (ja) 注ぎキャップ
CN2374473Y (zh) 一种具助倾倒顺畅的容器接头
JP4226539B2 (ja) ベースカップ付き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88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88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7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