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119735A1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119735A1
WO2024119735A1 PCT/CN2023/097093 CN2023097093W WO2024119735A1 WO 2024119735 A1 WO2024119735 A1 WO 2024119735A1 CN 2023097093 W CN2023097093 W CN 2023097093W WO 2024119735 A1 WO2024119735 A1 WO 202411973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onnecting member
mounting portion
air conditioner
window 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3/0970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雷志盛
Original Assignee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411973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119735A1/zh

Links

Abstract

一种窗式空调器(100),包括:外机部件(30)、内机部件(10)以及中间部件(20),所述外机部件(30)适于设在室外侧,所述内机部件(10)适于设在室内侧,且包括壳体组件(11)和设于所述壳体组件(11)内的风道组件(12),所述风道组件(12)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组件(11),所述中间部件(20)与所述壳体组件(11)、所述风道组件(12)分别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
相关公开的交叉引用
本公开要求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07日提交的、申请名称为“窗式空调器”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23298457.4”、“202211567315.5”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窗式空调器通过安装支架或直接设置在窗台上,内机部件与外机部件通过中间部件相连,即中间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内机部件和外机部件设置中间连接件,以使外机部件通过中间连接件的牵引作用实现在室外侧的固定,中间部件与内机部件的连接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内机部件与中间部件的连接可靠性、稳定性更高。
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外机部件、内机部件以及中间部件,所述外机部件适于设在室外侧,所述内机部件适于设在室内侧,且包括壳体组件和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组件,所述中间部件适于设在窗台上,且用于连接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分别固定连接。
由此,通过使中间部件与壳体组件、风道组件分别固定连接,可以将内机部件上用于与中间部件相连的连接点分散在风道组件和壳体组件上,以改善受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不仅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避免壳体组件出现变形,延长窗式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分别通过穿设于所述中间部件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隐藏于所述壳体组件和/或所述中间部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横向两侧边缘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横向两侧边缘分别对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侧边缘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内机部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至少一个的内侧边缘的横向 两端与所述内机部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件位于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之间的上部,所述中间部件包括外连接组件和内连接组件,所述内连接组件与所述外连接组件沿内外方向伸缩配合,所述外连接组件与所述外机部件转动连接,所述内连接组件与所述内机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内连接组件包括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内机部件的外侧上端相连,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的顶部具有连接部,所述中间部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侧边缘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支撑在所述连接部上且通过沿竖向贯穿的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面框,所述面框的顶板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上方,且所述面框的外端具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遮挡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部的底部具有卡扣,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具有卡孔,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具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连接部上具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定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具有多个沉槽,每个所述沉槽内均设有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一定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后背板,所述面框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顶板下方的前框,所述前框和所述顶板均与所述后背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后背板的顶部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后背板的上端的横向两侧,所述第二紧固件沿横向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顶板的横向两侧具有下翻边,所述下翻边遮挡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横向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内机部件的外侧上端相连,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的上端具有上翻边,所述中间部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端具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支撑在所述上翻边上且通过沿竖向贯穿的第三紧固件与所述上翻边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方,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风道组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安装部上具有第三定位结构,所述上翻边上具有第四定位结构,所述第三定位结构与所述第四定位结构定位配合。
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拆分示意图(外机部件未示出)。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框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线B-B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圈示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中圈示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包括:外机部件30、内机部件10以及中间部件20。
外机部件30适于设在室外侧,内机部件10适于设在室内侧,以通过内机部件10和外机部件30实现对室内侧的温度调节(例如:制冷或制热),内机部件10包括壳体组件11和设于壳体组件11内的风道组件12,风道组件12固定连接至壳体组件11,中间部件20适于设在窗台上,且用于连接内机部件10与外机部件30,且外机部件30电连接、信号连接的线束、外机部件30与内机部件10相连的冷媒管、内机部件10的排水管等均隐藏设置在中间部件20内,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美观性,而中间部件20与壳体组件11、风道组件12分别固定连接。
中间部件20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内机部件10、外机部件30相连,且内机部件10和 外机部件30均顶端与中间部件20相连,以形成为马鞍式的窗式空调器100,窗式空调器100可以通过安装支架或直接设置在窗台上,即窗式空调器100可以跨设在窗台上,而中间部件20的内侧同时与内机部件10的壳体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相连。
壳体组件11限定出外机部的框架,具有内腔,风道组件12、风机、换热器等均可以设置在壳体组件11的内腔内,且为了提高出风均匀性,风道组件12占据了内腔大部分的容置空间,而使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以及占据了内腔大部分的风道组件12相连,可以使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的连接点更多,改善应力,避免应力集中,以提高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不再仅仅通过壳体组件11与中间部件20相连,也可以避免壳体组件11出现变形、甚至损坏的概率,延长窗式空调器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通过使中间部件20与壳体组件11、风道组件12分别固定连接,可以将内机部件10上用于与中间部件20相连的连接点分散在风道组件12和壳体组件11上,以改善受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不仅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避免壳体组件11出现变形,延长窗式空调器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间部件20与壳体组件11、风道组件12分别通过穿设于中间部件20的紧固件固定连接,紧固件隐藏于壳体组件11和/或中间部件20内。
可以使中间部件20的至少部分表面覆盖在壳体组件11的外表面上方,以用于隐藏紧固件,或使壳体组件11的至少部分表面覆盖在中间部件20的外表面上方,以用于隐藏紧固件,还可以使壳体组件11或中间部件20自身构造为多层结构,外层结构与内层结构之间设置紧固件,以使紧固件在中间部件20外或壳体组件11外不可视。
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紧固件外露腐蚀,并可以减少窗式空调器100的可视表面上的孔隙,以避免窗式空调器100进水,提高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紧固件处于隐藏状态,紧固件的尺寸可以设置的更大,数量可以设置的更多,以进一步提高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部件20包括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第一连接件211位于第二连接件212的上方,第一连接件211的横向两侧边缘与第二连接件212的横向两侧边缘分别对应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211的内侧边缘和第二连接件212的内侧边缘分别与内机部件10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均构造为钣金件,在高度方向上间隔开,且第一连接件211的横向两侧边缘向下弯折延伸,第二连接件212的横向两侧边缘向上弯折延伸,且两者的横向两侧边缘固定,以限定出过线空间,供电线束、通讯线束、冷媒管以及排水管均通过过线空间有室内侧引出至室外侧,而第一连接件211的内侧边缘和第二连接件212的内侧边缘在高度方向上间隔开,且两者均与内机部件10相连。
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均与内机部件10相连,可以增加内机部件10与中间部件20的连接点数量,以提高内机部件10与中间部件20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强 度,同时供电线束、通讯线束、冷媒管以及排水管等设置在过线空间内,与室内侧空间、室外侧空间均间隔开,也便于窗式空调器100的密封,且密封后的密封可靠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中至少一个的内侧边缘的横向两端与内机部件10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件211的横向两侧边缘向下弯折延伸的部分,和/或第二连接件212的横向两侧边缘向上弯折延伸的部分同时还与内机部件10固定。
第一连接件211可以通过一侧面以及两端面、第二连接件212可以通过以侧面以及两端面实现与内机部件10的固定,对应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点,可以进一步提高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可以进一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密封性能。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中间部件20位于内机部件10与外机部件30之间的上部,中间部件20包括外连接组件22和内连接组件21,内连接组件21与外连接组件22沿内外方向伸缩配合,外连接组件22与外机部件30转动连接,内连接组件21与内机部件10固定连接,内连接组件21包括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
中间部件20在内机部件10和外机部件30的上端与两者连接,内连接组件21与内机部件10相连,外连接组件22与外机部件30相连,并使外机部件30可以在与中间部件20大体水平的水平位置和与中间部件20大体垂直的垂直位置之间切换,在安装窗式空调器100至窗台上时,可以先使外机部件30处于水平位置,而在移出窗台后,切换至垂直位置,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便利性。
上述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限定出内连接部1211件,内连接组件21限定出的过线空间内,外连接组件22可以至少部分伸入,并使伸入部分的长度可调,以使内连接组件21的内端与外连接组件22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可调,适应不同墙体宽度,提高本公开窗式空调器100的适用范围。
本公开所涉及的内外方向以窗口作为参考,窗口内侧为内,窗口外侧为外,以区别开室内侧和室外侧的同时,限定出朝向室外侧的方向为外,朝向室内侧的方向为内,而窗台的垂直于内外方向的长度方向定义为横向,窗台的垂直于内外方向的高度方向定义为竖向。
中间部件20与外机部件30之间可以设置锁止结构,锁止结构可以将外机部件锁止在水平位置,以便于窗式空调器100在窗台上的装配,而在外机部件30运动至窗台外之后,可以解锁锁止组件,以使外机部件30可以翻转至窗台下方,而外连接组件212内可以设置阻尼结构,以降低外机部件30由水平位置切换至垂直位置时的惯性冲击,降低冲击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外机部件30工作过程中的振动以及噪声。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的外侧上端相连,风道组件12包括第一蜗壳121,第一蜗壳121的顶部具有连接部1211,中间部件20包括第一连接件211,第一连接件211的内侧边缘具有第一安装部2111,第一安装部2111支撑在连接部1211上且通过沿竖向贯穿的第一紧固件与连接部1211 固定连接。
第一蜗壳121限定出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以产生气流,第一蜗壳121的顶部设置连接部1211,第一连接件211的内侧边缘上设置第一安装部2111,第一安装部2111构造为连接板,连接部1211构造为支撑柱或螺柱,并在第一安装部2111下方支撑第一安装部2111,第一安装部2111夹设在连接部1211与壳体组件11之间,并推抵在壳体组件11上,进而通过穿设第一安装部2111并与连接部1211相连的第一紧固件,实现第一蜗壳121与第一连接件211的固定,而呈板状的第一安装部2111上可以设置多个过孔,第一安装部2111的下方可以设置多个连接部1211,第一紧固件为多个,每个第一紧固件穿过对应的过孔以与连接部1211相连,以使第一蜗壳121与第一连接件211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蜗壳121与第一连接件211装配,装配完毕后,在第一蜗壳121外装配壳体组件11,可以提高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之间的装配便利性,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4所示,壳体组件11包括面框111,面框111的顶板1111位于风道组件12的上方,且面框111的外端具有遮挡部1112,遮挡部1112遮挡在第一安装部2111与第一紧固件的上方。
面框111的上侧设置有顶板1111,顶板1111罩盖在第一蜗壳121上方,并进一步设置朝向第一安装部2111延伸的遮挡部1112,遮挡部1112在第一安装部2111上方遮挡第一安装部2111。
第一紧固件可以被壳体组件11的遮挡部1112遮挡,可以提高密封性,避免灰尘、异物等进入内机部件10,并可以避免第一紧固件被腐蚀,且在可视表面上,无法观测到第一紧固件,可以提高美观性。
如图5、图7和图9所示,遮挡部1112的底部具有卡扣1113,第一安装部2111上具有卡孔2112,卡扣1113与卡孔2112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状的第一安装部2111上可以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卡孔2112,卡孔2112与上述过孔也间隔开,而遮挡部1112对应每个卡孔2112所在的区域设置卡扣1113,卡扣1113的扣部适于伸入卡孔2112,并推抵在第一安装部2111背离遮挡部1112的一侧表面上。
通过第一安装部2111与第一连接部1211实现第一蜗壳121与第一连接件211的连接,进而盖设在第一蜗壳121上方的面框111的顶板1111通过卡扣1113与第一安装部2111上的卡孔2112卡接配合,以实现壳体组件11与第一连接件211的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卡扣1113与卡孔2112的卡接配合,使面框111的拆卸便利性更高,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清洗便利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111上具有第一定位结构2113,连接部1211上具有第二定位结构1212,第一定位结构2113与第二定位结构1212定位配合。
第一定位结构2113可以构造为定位柱,对应第二定位结构1212构造为定位孔,或者第一定位结构2113构造为定位孔,对应第二定位结构1212构造为定位柱,以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在安装方向上的插接配合,在第一安装部2111与连接部1211装配前,进行第一连接件211与第一蜗壳121的初步定位,可以有效提高装配精度,且完成装配后,第一定位结构2113与第二定位结构1212的配合限位,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件211与第一蜗壳121的连接稳定性。
参见图2所示,第一安装部2111上具有多个沉槽2114,每个沉槽2114内均设有第一紧固件和第一定位结构2113。
第一安装部2111上形成过孔以便于第一紧固件穿设的区域上均设置有沉槽2114,第一紧固件在沉槽2114内与连接部1211相连,以使第一紧固件的头部位于沉槽2114内,同时第一定位结构2113构造为定位孔,第二定位结构1212构造为定位柱并形成在连接部1211的周侧。
这样,在通过连接部1211与第一安装部2111、第一定位结构2113与第二定位结构1212实现第一连接件211与第一蜗壳121的稳定、可靠相连的同时,第一紧固件设置在沉槽2114内,可以避免第一紧固件凸出第一连接件211的上表面,以使第一连接件211与面框111的顶板1111更加贴合,以提高卡扣1113与卡孔2112的卡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避免壳体组件11局部翘起,提高美观性。
如图2所示,壳体组件11包括后背板112,面框111还包括连接在顶板1111下方的前框1115,前框1115和顶板1111均与后背板112连接,第一连接件211还包括第二安装部2115,第二安装部2115与后背板112的顶部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件211的横向两端边缘设置向下延伸的部分,而向下延伸的部分的内端设置第二安装部2115,后背板112的顶端与第二安装部2115配合,并可以通过穿设第二安装部2115的第二紧固件,实现后背板112与第一连接件211的连接。
第一连接件211同时与第一蜗壳121、壳体组件11的面框111以及后背板112相连,第一连接件211与壳体组件11、风道组件12相连的连接点更多,可以进一步提高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2115位于后背板112的上端的横向两侧,第二紧固件沿横向贯穿第二安装部2115,顶板1111的横向两侧具有下翻边1114,下翻边1114遮挡在第二安装部2115与第二紧固件的横向外侧。
可以通过下翻边1114在第二紧固件外遮挡第二紧固件,避免第二紧固件裸露,在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美观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密封性,并避免第二紧固件出现腐蚀。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的外侧上端相连,壳体组件11包括后背板112,后背板112的上端具有上翻边1121,中间部件20包括第二连接件212,第二连接件212的内端具有第三安装部2121,第三安装部2121支撑在上翻边1121上且通过沿竖向贯穿的第三紧固件与上翻边1121固定连接。
上翻边1121形成在后背板112的顶端,并背离外机部件30向内延伸,第二安装部2115构造为连接板,上翻边1121上设置支撑柱或螺柱,并在第二安装部2115下方支撑第二安装部2115,第二安装部2115夹设在第一连接件211与上翻边1121之间,进而通过穿设第二安装部2115并与下翻边1114相连的第三紧固件,实现后背板112与第二连接件212的固定,而呈板状的第二安装部2115上可以设置多个过孔,第二安装部2115的下方的下翻边1114上可以设置多个支撑柱或螺柱,第三紧固件为多个,每个第三紧固件穿过对应的过孔以与下翻边1114相连,以使壳体组件11与第二连接件212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增加中间部件20与内机部件10的连接点,以进一步提高内机部件10与中间部件2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2所示,中间部件2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11,第一连接件211间隔开地设于第二连接件212的上方,且第一连接件211与风道组件12固定连接。由此,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211遮挡第三紧固件,以进一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密封性,并避免第三紧固件出现腐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部2121上具有第三定位结构2122,上翻边1121上具有第四定位结构1122,第三定位结构2122与第四定位结构1122定位配合。
第三定位结构2122可以构造为定位柱的,对应第四定位结构1122构造为定位孔,或第三定位结构2122构造为定位孔,对应第四定位结构1122构造为定位柱,以在通过第三紧固件实现第二连接件212与壳体组件11的连接的同时,通过第三定位结构2122与第四定位结构1122的配合定位,可以提高第二连接件212与后背板112的装配精度,并进一步提高内机部件10与中间部件2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 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 一种窗式空调器,其中,包括:
    外机部件,所述外机部件适于设在室外侧;
    内机部件,所述内机部件适于设在室内侧,且包括壳体组件和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内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组件;以及
    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适于设在窗台上,且用于连接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分别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分别通过穿设于所述中间部件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隐藏于所述壳体组件和/或所述中间部件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中间部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横向两侧边缘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横向两侧边缘分别对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侧边缘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内机部件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至少一个的内侧边缘的横向两端与所述内机部件固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中间部件位于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之间的上部,所述中间部件包括外连接组件和内连接组件,所述内连接组件与所述外连接组件沿内外方向伸缩配合,所述外连接组件与所述外机部件转动连接,所述内连接组件与所述内机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内连接组件包括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内机部件的外侧上端相连,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的顶部具有连接部,所述中间部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侧边缘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支撑在所述连接部上且通过沿竖向贯穿的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面框,所述面框的顶板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上方,且所述面框的外端具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遮挡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上方。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遮挡部的底部具有卡扣,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具有卡孔,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卡接。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具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连接部上具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定位配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具有多个沉槽,每个所述沉槽内均设有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一定位结构。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后背板,面框还包 括连接在顶板下方的前框,所述前框和所述顶板均与所述后背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后背板的顶部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后背板的上端的横向两侧,所述第二紧固件沿横向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顶板的横向两侧具有下翻边,所述下翻边遮挡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的横向外侧。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内机部件的外侧上端相连,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的上端具有上翻边,所述中间部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端具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支撑在所述上翻边上且通过沿竖向贯穿的第三紧固件与所述上翻边固定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中间部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方,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风道组件固定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三安装部上具有第三定位结构,所述上翻边上具有第四定位结构,所述第三定位结构与所述第四定位结构定位配合。
PCT/CN2023/097093 2022-12-07 2023-05-30 窗式空调器 WO2024119735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7315.5 2022-12-07
CN202223298457.4 2022-12-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19735A1 true WO2024119735A1 (zh) 2024-06-13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4320B2 (en) Indoor device of air conditioner
US6471739B2 (en) Dehumidifier housing
US10302314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6488886B2 (ja)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JPS581153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1019370A (ja) 天井カセット形空気調和機
JP2013124855A (ja)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機
JP508152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WO2024119735A1 (zh) 窗式空调器
JP5708237B2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331531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104993B1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KR20070066393A (ko) 천장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하우징
WO2023050758A1 (zh) 空调用换热器密封板、室内机和空调
CN219063605U (zh) 窗式空调器
JPH0715890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18149394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929115U (zh) 新风机
WO2019062607A1 (zh) 窗式空调
JP2000205608A (ja) 空気調和機
JP688271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8495175U (zh) 户外空调
CN220689209U (zh)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KR102273125B1 (ko) 이동형 공기조화기
WO2024103448A1 (zh) 顶置式空调器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