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133917A1 - 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WO2023133917A1 WO2023133917A1 PCT/CN2022/072954 CN2022072954W WO2023133917A1 WO 2023133917 A1 WO2023133917 A1 WO 2023133917A1 CN 2022072954 W CN2022072954 W CN 2022072954W WO 2023133917 A1 WO2023133917 A1 WO 2023133917A1
- Authority
- WO
- WIPO (PCT)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transmission
- sub
- transmission lines
- touch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Gallium Chemical compound [Ga]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in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n]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83 Nd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78 Pb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ULXVEKZWWZHZMO-UHFFFAOYSA-N [Cu].[Pt].[Ag] Chemical compound [Cu].[Pt].[Ag] ULXVEKZWWZHZM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Definitions
- a design structure of an existing touch display panel is to provide a touch electrode wiring layer and a signal transmission wiring layer.
- the touch electrode wiring lay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touch electrodes;
-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wiring layer includes at least two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 the plurality of touch electrode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at least two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in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 Existing touch display panels use signal transmission wiring layers to transmit touch signals.
-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group further includes a third connection line; wherein, the third connection line is arranged at a place where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is the shortest.
- a pair of adjacent first sub-pixels and second sub-pixels are separated between adjacent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or a pair of adjacent first sub-pixels and second sub-pixels are separated by a pair of adjacent third sub-pixels.
- the light-emitting lay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first sub-pixels displaying a first color, a plurality of second sub-pixels displaying a second color, and a plurality of third sub-pixels displaying a third color;
- FIG. 1 is a first structural schematic diagram of a touch display panel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6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fourth structure of a touch display panel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second electrode may be a cathode.
- the material of the second electrode may be a material with partial light transmission and partial light reflection (transflective material) or light reflection material.
- the transflective material may include at least one of magnesium, silver, and aluminum, for example, a mixture of magnesium and silver or a mixture of aluminum and silver.
- the light-transmitting material may be at least one of indium tin oxide (ITO), indium zinc oxide (IZO) and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IGZO).
- FIG. 6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fourth structure of a touch display panel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uch display panel 400 shown in FIG. 6 and the touch display panel 100 shown in FIG. 1 is that in the touch display panel 400 shown in FIG. 2012 and the second connection line 2013.
- the first connection line 2012 is disposed between adjacent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2011
- the first connection line 2012 is overlapped with the touch electrode 101 .
- the second connection line 2013 is disposed between adjacent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2011
-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of the second connection line 2013 on the touch electrode wiring layer 10 is located between adjacent touch electrodes 101 .
- the touch display panel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by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one touch electrode 101 with at least two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2011, and at least two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2011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it is possible to reduce at least two signal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touch electrode 101.
- the total resistance of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2011 can reduce the resistive capacitive load on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2011 and improve the touch accuracy of the touch display panel; meanwhile, the embodiment of the application also includes two adjacent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2011 in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group 201 A third connection line 2014 is provided at the shortest distance between them, and the adjacent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hrough the third connection line 2014, which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group 201.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布线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信号传输布线层,设置在触控电极布线层的一侧,信号传输布线层包括多个信号传输线组,多个信号传输线组与多个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信号传输线组包括至少两条间隔排布的信号传输线,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均与相应触控电极电连接。
Description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触控技术近些年发展迅猛,目前已有多种触控显示面板投入量产。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设计结构是设置一触控电极布线层以及一信号传输布线层。其中,触控电极布线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信号传输布线层包括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多个触控电极与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一一对应电连接。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是利用信号传输布线层来传递触控信号。
然而,随着触控显示面板的尺寸变大,信号传输线的长度会变长,使得信号传输线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变大,该负载会影响信号传输线传递触控信号的准确性,导致触控精度下降。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线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
触控电极布线层,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以及
信号传输布线层,所述信号传输布线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的一侧,所述信号传输布线层包括多个信号传输线组,多个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
其中,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包括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间隔排布,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的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均与相应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触控电极之间。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三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最短处。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的一侧,
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显示第一颜色的第一子像素、多个显示第二颜色的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显示第三颜色的第三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行,所述第三子像素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二行,所述第一行与所述第二行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多个所述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成多列排布,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与同列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的信号传输线与相邻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的间隙重叠设置,且与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的间隙重叠设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在所述第二行中,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行中相邻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三间隙;
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第二间隙或一个所述第三间隙。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间隔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或者,间隔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三子像素。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还与同一所述第一间隙重叠设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最短处的第三连接线,
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间隙重叠设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长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
触控电极布线层,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以及
信号传输布线层,所述信号传输布线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的一侧,所述信号传输布线层包括多个信号传输线组,多个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
其中,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包括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间隔排布,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的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均与相应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触控电极之间。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三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最短处。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的一侧,
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显示第一颜色的第一子像素、多个显示第二颜色的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显示第三颜色的第三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行,所述第三子像素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二行,所述第一行与所述第二行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多个所述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成多列排布,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与同列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的信号传输线与相邻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的间隙重叠设置,且与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的间隙重叠设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在所述第二行中,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行中相邻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三间隙;
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第二间隙或一个所述第三间隙。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间隔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或者,间隔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三子像素。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还与同一所述第一间隙重叠设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最短处的第三连接线,
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间隙重叠设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长度。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将一个触控电极与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电连接,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并联设置,可以降低与该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的总电阻,从而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线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在A区域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在A区域上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图5或者图6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在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在A区域的剖视图。结合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触控电极布线层10以及信号传输布线层20。触控电极布线层1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01。多个触控电极101呈阵列排布。信号传输布线层20包括多个信号传输线组201。多个信号传输线组201与多个触控电极101一一对应电连接。每组信号传输线组201包括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间隔排布。每组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的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均与相应触控电极101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一个触控电极101与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电连接,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并联设置,可以降低与该触控电极101电连接的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的总电阻,从而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线2011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精度。
具体的,以一个触控电极101为例进行说明。一个触控电极101对应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一个触控电极101与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电连接。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包括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均与该触控电极101电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一个触控电极仅仅与一条信号传输线电连接,随着触控显示面板的尺寸变大,信号传输线的长度会变长,使得信号传输线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变大,该负载会影响信号传输线传递触控信号的准确性,导致触控精度下降;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线2011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精度。
其中,信号传输线20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a1与第二端a2。第一端a1与触控电极101电连接,第二端a2与触控感应芯片(图中未示意)电连接。信号传输线2011沿着第一端a1至第二端a2的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中,每条信号传输线2011的第一端a1均与该触控电极101电连接,每条信号传输线2011的第二端a2均与触控感应芯片电连接。
对于一条信号传输线2011而言,随着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尺寸变大,信号传输线2011第一端a1至第二端a2的长度会变长,使得信号传输线2011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变大;对于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的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而言,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一个触控电极101对应与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电连接,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并联设置,可以降低与该触控电极101电连接的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的总电阻,从而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线2011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精度。
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2011沿着列方向延伸。在信号传输线2011的延伸方向上,每一信号传输线2011均与一个触控电极101电连接,与其余触控电极101绝缘。需要说明的是,列方向指的是平行于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行方向指的是平行于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
具体的,触控电极布线层10包括沿着列方向设置的M行触控电极101以及沿着行方向设置的N列触控电极101。信号传输布线层20包括沿列方向延伸的M*N*A条信号传输线2011,其中,M表示触控电极101的列数,N表示触控电极101的行数,A表示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中信号传输线2011的条数。每列触控电极101具有M*A条信号传输线2011。其中,在第1列触控电极101中,第1组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的A条信号传输线2011与第1行触控电极101对应,且第1组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的A条信号传输线2011与第1行触控电极101电连接,与其余触控电极101绝缘。在第1列触控电极101中,第2组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的A条信号传输线2011与第2行触控电极101对应,且第2组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的A条信号传输线2011与第2行触控电极101电连接,与其余触控电极101绝缘。以此类推,在第1列触控电极101中,第M组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的A条信号传输线2011与第M行触控电极101对应,且第M组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的A条信号传输线2011与第M行触控电极101电连接,与其余触控电极101绝缘。
可以理解的是,同一列触控电极101的M*A条信号传输线2011中,A条信号传输线2011与一行触控电极101电连接,从而将各行触控电极101对应的触控信号分别引出。
结合图1、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30、阵列层40、发光层50、封装层60、第二绝缘层70、信号传输布线层20、第一绝缘层以及触控电极布线层10。衬底30、阵列层40、发光层50、封装层60、第二绝缘层70、信号传输布线层20、第一绝缘层80以及触控电极布线层10依次层叠设置。也即,信号传输布线层20、第一绝缘层80以及触控电极布线层10依次层叠设置在第二绝缘层70远离衬底30的一侧。
其中,衬底30可以为柔性衬底;衬底30也可以为硬质衬底。柔性衬底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硬质衬底的材料可以为玻璃。
其中,阵列层40可以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若干晶体管以及存储电容。例如2T1C结构的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以及存储电容。
其中,发光层5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阵列层上的第一电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材料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若干第一电极。像素定义层具有若干暴露第一电极的开口。发光材料层包括若干发光块,发光块设置在开口内。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极设置在发光块以及像素定义层上。第一电极、发光快以及第二电极形成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呈阵列式排布设置。
发光块可以为红色发光块、绿色发光块或蓝色发光块。发光块也可以为红色发光块、绿色发光块、蓝色发光块或白色发光块。红绿蓝三基色或者红绿蓝白四基色的子像素交替分布。发光块的材料可以为有机发光材料。
第一电极可以为阳极。第一电极的材料可以为透光材料或反光材料。透光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铟锌氧化物(IZO)及氧化铟镓锌(IGZO)中的至少一种。反光材料可以为包括银(Ag)及其合金、铝(Al)及其合金,例如银(Ag)、银和铅的合金(Ag:Pb)、铝和钕的合金(Al:Nd)、银铂铜的合金(Ag:Pt:Cu)等。
第二电极可以为阴极。第二电极的材料可以为具有部分透光、部分反光功能的材料(半透半反材料)或反光材料。半透半反材料可以包括:镁、银、铝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为:镁与银的混合物或铝与银的混合物。透光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铟锌氧化物(IZO)以及氧化铟镓锌(IGZO)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像素的发光方式可以为主动驱动发光(Active Matrix,AM)。主动驱动发光方式也称有源驱动方式,由像素驱动电路控制子像素的发光。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一扫描信号线电性连接。扫描信号为开启电压时,开关晶体管将一数据信号线上的数据信号保持在存储电容的一个极板;扫描信号为关断电压时,存储电容上保持的数据信号保持驱动晶体管打开,使得一电源信号线上的电源信号对子像素的第一电极持续供电。
其中,封装层60可以为TFE薄膜。封装层可以包括:若干有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的交叠结构。
其中,信号传输布线层20包括多个信号传输线组201。信号传输线组201包括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信号传输布线层20的材料可以为不透光的材料,例如金属。信号传输布线层20的材料也可以为透光的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铟锌氧化物(IZO)以及氧化铟镓锌(IGZO)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触控电极布线层1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01。多个触控电极101呈阵列排布。多个触控电极101与多个信号传输线组201一一对应电连接。触控电极布线层10的材料可以为不透光的材料,例如金属。触控电极布线层10的材料也可以为透光的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铟锌氧化物(IZO)以及氧化铟镓锌(IGZO)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传输布线层20设置在触控电极布线层10的一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传输布线20设置在衬底30上,触控电极布线层10设置在信号传输布线层20远离衬底30的一侧。也即,触控电极布线层10远离衬底30,信号传输布线层20靠近衬底30。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布线层10设置在衬底30上,信号传输布线层20设置在触控电极布线层10远离衬底30的一侧。也即,触控电极布线层10靠近衬底30,信号传输布线层20远离衬底30。
其中,第一绝缘层80设置在信号传输布线层20与触控电极布线层10之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绝缘层80将信号传输布线层20与触控电极布线层10绝缘开;并通过在第一绝缘层80上设置过孔,将触控电极布线层10上的触控电极101与信号传输布线层20上的信号传输线组201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绝缘层80设置多个过孔组801,多个过孔组801与多个信号传输线组201一一对应。过孔组801包括多个过孔8011,多个过孔8011与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一一对应。信号传输线2011通过相应过孔8011与相应触控电极101电连接。比如:以一个触控电极101为例进行说明;一个触控电极101对应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对应一个过孔组801,一个触控电极101通过一个过孔组801与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电连接。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包括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一个过孔组801包括多个过孔8011,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通过多个过孔8011与相应触控电极101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80上的过孔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在A区域上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发光层50。发光层50设置在触控电极布线层10的一侧。发光层50包括
多个显示第一色的第一子像素901、多个显示第二色的第二子像素902以及多个显示第三色的第三子像素903。
其中,第一子像素901和第二子像素902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行,第三子像素903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二行,第一行与第二行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仅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还有采用其他像素排布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三子像素903的长度大于第一子像素901的长度,和/或,第三子像素903的长度大于第二子像素902的长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像素901为绿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902为红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903为蓝色子像素。
其中,信号传输线2011呈折线状。信号传输线2011沿着子第一子像素901、第二子像素902以及第三子像素903的边缘设置。可以理解的,信号传输线2011自第一端a1至第二端a2延伸的路径上,其会避开第一子像素901、第二子像素902以及第三子像素903进行延伸。触控电极101包括多条电性连接的触控走线,信号传输线与触控电极部分重合。
具体的,信号传输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A1以及第二部分A2。第一部分A1设置在第一子像素901的边缘,第二部分A2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子像素902以及第三子像素903之间。其中,第一部分A1呈U型状,第二部分A2呈直线状。
其中,多个触控电极101沿着第二方向设置成多列排布,每组信号传输线组201沿着第二方向排布,且与同列中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101重叠设置。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的信号传输线2011与相邻第一子像素901和第二子像素902之间的间隙重叠设置,且与相邻第三子像素903之间的间隙重叠设置。
其中,在第二行中,相邻第三子像素903之间具有第一间隙h1或第二间隙h2,第一间隙h1大于第二间隙h2。第一行中相邻第一子像素901和第二子像素902之间具有第三间隙h3,第一间隙h1大于第三间隙h3。同一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之间至少间隔一个第二间隙h2或一个第三间隙h3。
其中,同一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之间间隔一对相邻的第一子像素901和第二子像素902,或者,间隔一对相邻的第三子像素903。
其中,同一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还与同一第一间隙h1重叠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将一个触控电极101与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电连接,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并联设置,可以降低与该触控电极101电连接的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的总电阻,从而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线2011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精度。
请参阅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200与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区别在于:在图4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200中,信号传输线组201还包括第一连接线2012。其中,第一连接线2012设置在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之间,第一连接线2012与触控电极101重叠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200,通过将一个触控电极101与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电连接,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并联设置,可以降低与该触控电极101电连接的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的总电阻,从而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线2011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提高触控显示面板200的触控精度;同时,申请实施例还在信号传输线组201中设置第一连接线2012,通过第一连接线2012电连接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线组201的导电性能。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300与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区别在于:在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300中,信号传输线组201还包括第二连接线2013。第二连接线2013设置在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之间,且第二连接线2013在触控电极布线层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触控电极101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300,通过将一个触控电极101与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电连接,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并联设置,可以降低与该触控电极101电连接的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的总电阻,从而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线2011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提高触控显示面板300的触控精度;同时,申请实施例还在信号传输线组201中设置第二连接线2013,通过第二连接线2013电连接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线组201的导电性能。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400与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区别在于:在图6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400中,信号传输线组201还包括第一连接线2012和第二连接线2013。其中,第一连接线2012设置在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之间,且第一连接线2012与触控电极101重叠设置。第二连接线2013设置在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之间,且第二连接线2013在触控电极布线层10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触控电极101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400,通过将一个触控电极101与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电连接,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并联设置,可以降低与该触控电极101电连接的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的总电阻,从而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线2011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提高触控显示面板400的触控精度;同时,申请实施例还在信号传输线组201中设置第一连接线2012和第二连接线2013,通过第一连接线2012和第二连接线2013电连接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线组201的导电性能。
请参阅图7,图,图7为图4、图5或者图6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在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图7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与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在图7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信号传输线组201还包括第三连接线2014。其中,第三连接线2014设置在相邻信号传输线2011之间的距离最短处。其中,第三连接线2014与第一间隙h1重叠设置。
可以理解的,在一个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相邻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自第一端a1至第二端a2延伸的路径上,其会避开子像素进行延伸;在这两条相邻的信号传输线2011之间的距离最短处设置第三连接线201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将一个触控电极101与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电连接,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并联设置,可以降低与该触控电极101电连接的至少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的总电阻,从而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线2011上的电阻电容性负载,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同时,申请实施例还在信号传输线组201中相邻两条信号传输线2011之间的距离最短处设置第三连接线2014,通过第三连接线2014电连接相邻信号传输线,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线组201的导电性能。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0)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触控电极布线层,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以及信号传输布线层,所述信号传输布线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的一侧,所述信号传输布线层包括多个信号传输线组,多个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其中,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包括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间隔排布,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的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均与相应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触控电极之间。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三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最短处。
-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三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最短处。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显示第一颜色的第一子像素、多个显示第二颜色的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显示第三颜色的第三子像素;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行,所述第三子像素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二行,所述第一行与所述第二行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多个所述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成多列排布,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与同列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的信号传输线与相邻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的间隙重叠设置,且与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的间隙重叠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二行中,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一行中相邻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三间隙;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第二间隙或一个所述第三间隙。
-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间隔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或者,间隔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三子像素。
-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还与同一所述第一间隙重叠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最短处的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间隙重叠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长度。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触控电极布线层,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以及信号传输布线层,所述信号传输布线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的一侧,所述信号传输布线层包括多个信号传输线组,多个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其中,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包括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间隔排布,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的至少两条所述信号传输线均与相应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触控电极之间。
-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三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最短处。
-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第三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线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最短处。
-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布线层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显示第一颜色的第一子像素、多个显示第二颜色的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显示第三颜色的第三子像素;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行,所述第三子像素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二行,所述第一行与所述第二行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多个所述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成多列排布,每组所述信号传输线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与同列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的信号传输线与相邻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的间隙重叠设置,且与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的间隙重叠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二行中,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一行中相邻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三间隙;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所述第二间隙或一个所述第三间隙。
-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间隔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或者,间隔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三子像素。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同一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还与同一所述第一间隙重叠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组还包括设置在相邻所述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最短处的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间隙重叠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长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34618.4 | 2022-01-13 | ||
CN202210034618.4A CN114385044B (zh) | 2022-01-13 | 2022-01-13 | 触控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33917A1 true WO2023133917A1 (zh) | 2023-07-20 |
Family
ID=81202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PCT/CN2022/072954 WO2023133917A1 (zh) | 2022-01-13 | 2022-01-20 | 触控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85044B (zh) |
WO (1) | WO2023133917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91213A (zh) * | 2017-08-28 | 2017-12-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8389869A (zh) * | 2018-03-01 | 2018-08-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 |
CN110649179A (zh) * | 2019-09-29 | 2020-01-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掩模板 |
CN111258141A (zh) * | 2020-03-06 | 2020-06-09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13485586A (zh) * | 2021-06-17 | 2021-10-0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36192B2 (ja) * | 1998-10-07 | 2005-04-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US20050116615A1 (en) * | 2003-09-30 | 2005-06-02 | Shoichiro Matsumoto | Light emissive display device |
CN105224131B (zh) * | 2015-10-08 | 2018-07-13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触控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
CN206479736U (zh) * | 2017-02-28 | 2017-09-0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JP6892576B2 (ja) * | 2017-04-28 | 2021-06-23 | 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 表示装置 |
CN107506076B (zh) * | 2017-08-10 | 2019-05-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08182883B (zh) * | 2018-01-31 | 2020-06-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470751B (zh) * | 2018-03-26 | 2019-09-2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732832B (zh) * | 2018-05-18 | 2020-04-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CN111463255B (zh) * | 2020-05-09 | 2022-06-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665998B (zh) * | 2020-07-09 | 2022-01-0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 |
CN111913318B (zh) * | 2020-08-27 | 2023-08-15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238402B (zh) * | 2021-05-10 | 2022-06-0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296640B (zh) * | 2021-05-20 | 2022-11-0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 |
CN113534999B (zh) * | 2021-07-13 | 2022-11-04 | 浙江鑫柔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传感器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
-
2022
- 2022-01-13 CN CN202210034618.4A patent/CN114385044B/zh active Active
- 2022-01-20 WO PCT/CN2022/072954 patent/WO2023133917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91213A (zh) * | 2017-08-28 | 2017-12-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8389869A (zh) * | 2018-03-01 | 2018-08-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 |
CN110649179A (zh) * | 2019-09-29 | 2020-01-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掩模板 |
CN111258141A (zh) * | 2020-03-06 | 2020-06-09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13485586A (zh) * | 2021-06-17 | 2021-10-0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85044B (zh) | 2023-07-25 |
CN114385044A (zh) | 2022-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00147B2 (en) | Array substra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US10756147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with improved resolu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EP3142103B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5355646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20036817A1 (en) |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panels | |
KR102506035B1 (ko) |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 |
CN111092108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1524945B (zh)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3071560A1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 |
WO2020224389A1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201804234A (zh) | 顯示面板 | |
JPWO2014136149A1 (ja) | El表示装置 | |
CN104851893A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40049507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0233698A1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841747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07184256A (ja) | デュアルパネルタイプ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220157932A (ko) | Oled 표시 장치용 리드 배열 구조 및 표시 장치 | |
CN111415972B (zh) | 一种oled显示面板 | |
WO2024022058A1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JP4639662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US12099676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 |
WO2023000215A1 (zh)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3133917A1 (zh) | 触控显示面板 | |
WO2023201816A1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121 |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
Ref document number: 229195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
|
NENP |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
Ref country code: 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