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115973A1 -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115973A1
WO2023115973A1 PCT/CN2022/111051 CN2022111051W WO2023115973A1 WO 2023115973 A1 WO2023115973 A1 WO 2023115973A1 CN 2022111051 W CN2022111051 W CN 2022111051W WO 2023115973 A1 WO2023115973 A1 WO 202311597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oom
control strategy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110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王文博
郝本华
Original Assignee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11597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115973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设定温度与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设定温度与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第二温度差值;在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得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差值;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小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采用该方法可同时兼顾温度调节速率以及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本申请基于申请号为202111564908.1、申请日为2021年12月20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并要求该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中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本申请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空调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一个家庭中的不同房间均可安装空调,这些空调可以是多联机空调,还可以分体式空调,每个空调可调节其所处房间的温度。在调节家庭内温度的过程中,可设定一个设定温度,将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房间确定为制冷房间,如果制冷房间中的空调处于制热模式,则将制冷房间中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为制冷模式,这样,可以将家庭中多个房间的温度均调节至目标温度。
对于每个房间的空调,采用具有消除偏差功能的控制器进行控制,即,首先确定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再依据该温度差值确定空调的制冷功率或制热功率,并且,温度差值越大,则制冷功率或制热功率越大。
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温度差值越大,则制冷功率或制热功率越大,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需时长,但在家庭中的两个房间之间通常存在门窗,在门窗打开的情况下,两个房间之间存在热交换,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房间流向温度较低的房间,并且,两个房间的温度差值越大,热量流动越大。由于两个房间的体积以及两个房间的空调的参数各不相同,对两个房间的空调分别采用传统控制方法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两个房间独立升温或独立降温,将导致两个房间之间的热量流动不均匀,进而导致两个房间的升温过程或降温过程的稳定性较差,最终导致两个房间的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较差。可见,在对存在热交换的两个房间同时升温或降温的情况下,现有技术无法兼顾温度调节速率和两个房间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以在对两个房间的同时升温或降温的过程中,同时兼顾温度调节速率以及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在对存在热交换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或降温的情况下,获得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所述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第二温度差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得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差值;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根据第二控制 策略控制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小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在所述第三控制策略的控制下,所述第一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和所述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
可选地,所述设定温度差值的确定,包括:确定与所述温度阈值正相关的设定温度差值。
可选地,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包括:获得所述设定温度差值与所述室内温度差值之间的第三温度差值;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调节所述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使所述第三温度差值趋近于零。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调节所述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包括:根据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调温功率;根据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调温功率;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调整所述第一调温功率和/或所述第二调温功率;调整后的第一调温功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空调,调整后的第二调温功率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空调。
可选地,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四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空调,根据第五控制策略控制第二空调;其中,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大于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第一比值与所述第二比值的比值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所述第一比值为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与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比值,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与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比值。
可选地,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和所述第五控制策略的确定,包括: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时,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差值,则将第一控制策略或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所述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确定所述第二比值,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或者,将第一控制策略或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所述第二比值,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确定所述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可选地,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和所述第五控制策略的确定,包括: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时,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大于所述设定温度差值,则将第三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所述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确定所述第二比值,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或者,将第三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所述第二比值,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确定所述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包括第一获得模块、第二获得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 制模块;所述第一获得模块被配置为在对存在热交换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或降温的情况下,获得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所述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第二温度差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所述第二获得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得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差值;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在所述第三控制策略的控制下,所述第一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和所述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空调包括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
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在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第二温度差值也大于温度阈值,此时表示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均距离设定温度较远,此时依据输出量与温度差值正相关的第一控制策略控制第一空调,利用第二控制策略控制第二空调(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内变化速率小于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以实现快速地调节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以及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并且由于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距离设定温度较远,此时快速调节第一室内温度以及第二室内温度,对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影响低;进一步地,在室内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的条件下,执行上述快速调节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的方案,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差值,而较低的室内温度差值(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比较接近),例如设定温度差值,可降低了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之间的热量流动对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过程的不利影响(极端情况为设定温度差值为零,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之间的热量流动可忽略);在室内温度差值小于设定温度差值的情况下再对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执行第三控制策略,由于第三控制策略可以使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可缓解或消除之前快速调温过程中空调的调温功率(制冷功率或制热功率)产生的室内温度滞后,最终使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趋近于稳定,进而使得第一房间的和第二房间的热量流动变得均匀,此时对于室内温度高的房间内空调而言,其调温功率(制冷功率或制热功率)一方面维持本房间的温度变化,另一方面抵消流向室内温度低的房间的热量,由于流向室内温度低的房间的热量流量稳定,可以使室内温度高的房间内的空调稳定地调节本房间的室内温度;同样地,对于室内温度低的房间内空调而言,其调温功率一方面维持本房间的温度变化,另一方面抵消来自室内温度高的房间的热量,由于来自室内温度高的房间的热量流量稳定,可以使室内温度低的房间内的空调稳定地调节本房间的室内温度,这样提高了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可见,在对两个房间的同时升温或降温的过程中,本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可同时兼顾温度调节速率以及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视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的实施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的实施场景的示意图。该实施场景包括第一房间R1和第二房间R2,第一房间R1中安装有第一空调K1,第一空调K1可调节第一房间R1内的第一室内温度T1,第二房间R2中安装有第二空调K2,第二空调K2可调节第二房间R2内的第二室内温度T2,第一房间R1和第二房间R2可通过通道P进行热交换,该通道P可以是打开的门,或者是打开的窗户,或者是打开的门和窗户。在第一室内温度T1高于第二室内温度T2的情况下,热量由第一房间R1经过通道P流向第二房间R2,使第一室内温度T1具有降低趋势,使第二室内温度T2具有升高趋势;在第一室内温度T1低于第二室内温度T2的情况下,热量由第二房间R2经过通道P流向第一房间R1,使第一室内温度T1具有降低趋势,使第二室内温度T2具有升高趋势。
可通过门和/或窗开启状态检测装置检测通道P是否打开,例如,在门和/或窗上安装关到位传感器,利用关到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确定门和/或窗的开启状态,以判断第一房间R1和第二房间R2是否存在 热交换。
另外,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例如在办公室的应用场景中,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可以是通过走廊连通的两个房间,或者,通过隔断隔开的两个房间,这样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热量流动性更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该方法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升温过程或降温过程进行了分段处理,利用第一阶段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快速升温或快速降温,利用第二阶段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进行稳定升温,一方面降低两个房间的热量流量对升温过程或降温过程的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消除或缓解第一阶段中空调的制冷功率或制热功率产生的滞后的温度影响,对两个房间的升温过程或降温过程进行稳定处理,以提高两个房间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这样,在对两个存在热交换的房间进行温度调节的过程中,同时兼顾了调温速率以及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
另外,在第一阶段中,第二房间的升温速率或降温速率越大,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二阶段中的所要保持的稳定性,最终更有利于提高调温速率以及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可由空调的控制器执行,或者,由与空调通信连接的控制面板或遥控器执行,或者,由智能家居系统的服务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以将该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控制图1中所示的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为例,对该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结合图2所示,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
S201、在对存在热交换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或降温的情况下,获得设定温度与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设定温度与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第二温度差值。
在家庭或办公室场景中,通常需要平衡各个房间的温度,即,将各个房间的室内温度均调整至同一个设定温度,以提高用户舒适度。这里的设定温度,即为匹配用户舒适度的设定温度,可以是符合大多数用户舒适度的设定温度。
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或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均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情况可包括: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均大于设定温度,此时需要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进行同时降温处理;或者,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均小于设定温度,此时需要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进行同时升温处理;或者,在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中,一个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另一个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此时需要对一个房间进行升温处理,对另外一个房间进行降温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适用于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同时大于或小于设定温度的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使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以正值的形式存在,例如,在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的情况下,可用设定温度减去第一室内温度以获得第一温度差值,用设定温度减去第二室内温度以获得第二温度差值;在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降温的情况下,可用第一室内温度减去设定温度以获得第一温度差值,用第二室内温度减去设定温度以获得第二温度差值。
当然,第一温度差值以及第二温度差值以正值的形式存在,仅为了便于说明,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以设定温度减去第一室内温度以获得第一温度差值,以设定温度减去第二室内温度以获得第二温度差值。
为便于说明,本申请实例中的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在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的情况下,第一室内温度高于第二室内温度;在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降温的情况下,第一室内温度低于第二室内温度。
S202、在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得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差值。
这里对温度阈值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温度差值可用于表示第一室内温度偏离设定温度的偏离程度,温度阈值可用于对第一室内温度偏离设定温度的偏离程度进行分类。例如,在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可表示第一室内温度偏离设定温度的程度较高,在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可表示第一室内温度偏离设定温度的程度较低。
温度阈值可为空调出厂时设定的温度值,或者,在空调出厂后,由专业人员调试的温度阈值。这里的温度阈值可以是2℃、3℃或4℃。
S203、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
首先对设定温度差值进行详细说明:
这里的设定温度差值用于对快速调温(升温或降温)阶段和稳定调温阶段进行划分。为便于描述,本申请中将快速调温阶段定义为第一阶段,对稳定调节阶段定义为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需要尽可能快地对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在第二阶段,需要尽可能稳定地对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以降低两个房间的热量流动对温度变化速率的不利影响,并且,缓解或消除第一阶段带来的滞后温度波动。
可通过试验的方式获得设定温度:如果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过长,则可减小设定温度差值;如果在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波动过大,则可增加设定温度差值;最终使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需时长,以及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波动均符合产品要求。
另外,还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设定温度差值:确定与温度阈值正相关的设定温度差值。其正相关的相关系数,可通过前述试验的方式获得,例如,如果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过长,则可减小正相关的相关系数;如果在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波动过大,则可增加正相关的相关系数。
温度阈值越大,则在第二阶段之后,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之前的温度跨度越大,此时允许较大的设定温度差值,也可获得使得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比较稳定地达到设定温度;温度阈值越小,则在第二阶段之后,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之前的温度跨度越小,此时需要较小的设定温度差值,才能使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比较稳定地达到设定温度。
可见,使设定温度差值与温度阈值正相关,提高了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
再对第一控制策略以及第二控制策略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这样有利于缩小室内温度差值。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使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与第一温度差值正相关;使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与第二温度差值正相关。进一步地,可以使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与第一温度差值正相关的正相关系数,小于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与第二温度差值正相关的正相关系数。
第一控制策略可为使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按照第一室温变化速率进行变化,第二控制策略可为使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按照第二室温变化速率进行变化,其中,第一室温变化速率小于第二室温变化速率。
或者,第一控制策略和第二控制策略可均为PID控制器或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或其他具有偏差消除偏差功能的控制策略。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温度变化速率小于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温度变化速率,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均可以快速地升温或降温,即,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均可快速地减小。
可选地,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包括:根据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三调温功率;根据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四调温功率;根据第三调温功率控制第一空调,根据第四调温功率控制第二空调。
这里的温度差值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可采用对应数据表来表示,该对应数据表存储在数据库中,在获得第一温度差值以及第二温度差值后,通过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得与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三调温功率,以及与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四调温功率。
或者,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是以控制算法的形式存在的,在控制算法中,温度差值为输入量,调温功率为输出量。这样,在获得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后,将第一温度差值输入至控制算法中,可获得控制算法输出的与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三调温功率,将第二温度差值输入至控制算法中,可获得控制算法输出的与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四调温功率。
这里的控制算法可以是PID控制算法、LQR控制算法或其他具有偏差消除功能的控制算法。
根据第三调温功率控制第一空调,可包括:利用第三调温功率对应的压缩机频率和/或室内风机转速控制第一空调;根据第四调温控制第二空调,可包括:利用第四调温功率对应的压缩机频率和/或室内风机转速控制第二空调。
通过上述方式,可使第一空调按照第一控制策略运行,第二空调按照第二控制策略运行。
一方面可缩小第一温度差值,也可缩小室内温度差值,并且,调整前的第一室内温度差值越大,经过上述第一阶段的调整后,第一室内温度差值的缩小量越大;调整前的室内温度差值越大,在上述第一阶段的调整过程中,第二室内温度的变化速率与第一室内温度的变化速率的差值越大,调整后室内温度差值的缩小量越大。
S204、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小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
以下对第三控制策略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可小于或等于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在第一温度差值临近温度阈值的情况下,以较小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对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进行调节,有利于提高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
在第三控制策略的控制下,第一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和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
具体地,第三控制策略可为使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均按照第三室温变化速率进行变化。
或者,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包括:获得设定温度差值与室内温度差值之间的第三温度差值;根据第三温度差值调节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使第三温度差值趋近于零。
第三温度差值趋近于零,指的是第三温度差值始终具有变化为零的趋势,在实际应用中,第三温度差值在零附近波动,第三温度差值可以大于零,第三温度差值还可以小于零;或者,在第三温度差值在-1℃~1℃范围内(可包括端点值)波动时,确定第三温度差值趋近于零。
进一步地,根据第三温度差值调节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可包括:根据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调温功率;根据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调温功率;根据第三温度差值调整第一调温功率和/或第二调温功率;调整后的第一调温功率用于控制第一空调,调整后的第二调温功率用于控制第二空调。
这里的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可采用对应数据表来表示,该对应数据表存储在数据库中,在获得第一温度差值以及第二温度差值后,通过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得与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调温功率,以及与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调温功率。
或者,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是以控制算法的形式存在的,在控制算法中,温度差值为输入量,调温功率为输出量。这样,在获得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后,将第一温度差值输入至控制算法中,可获得控制算法输出的与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调温功率,将第二温度差值输入至控制算法中,可获得控制算法输出的与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调温功率。
这里的控制算法可以是PID控制算法、LQR控制算法或其他具有偏差消除功能的控制算法。
前述调整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包括:调整第一空调的第一调温功率,维持第二空调的第二调温功率不变;或者,调整第二空调的第二调温功率,位置第一空调的第一调温功率不变;或者,同时调整第一空调的第一调温功率以及第二空调的第二调温功率。
如下为调整第一空调的第一调温功率和/或第二空调的第二调温功率的调整条件:在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的情况下,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差值,则需降低第一调温功率和/或提高第二调温功率;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小于设定温度差值,则需要提高第一调温功率和/或降低第二调温功率;
在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降温的情况下,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差值,则需降低第一调温功率和/或提高第二调温功率;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小于设定温度差值,则需提高第一调温功率和/或降低第二调温功率。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温度差值调整第一调温功率以及第二调温功率,包括:对第三温度差值进行微分处理,获得微分结果;在需提高第一调温功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之和, 确定调整后的第一调温功率;在需降低第一调温功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之差,确定调整后的第一调温功率;在需提高第二调温功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二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之和,确定调整后的第二调温功率;在需降低第二调温功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二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之差,确定调整后的第二调温功率。
例如,可将第一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直接相加的和确定为调温后的第一调温功率;或者,将第一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加权相加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第一调温功率。将第一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直接相减的差确定为调温后的第一调温功率;或者,将第一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加权相减的差确定为调整后的第一调温功率。
将第二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直接相加的和确定为调温后的第二调温功率;或者,将第二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加权相加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第二调温功率。
将第二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直接相减的差确定为调温后的第二调温功率;或者,将第二调温功率与微分结果的绝对值加权相减的差确定为调整后的第二调温功率。
另外,根据设定温度差值与室内温度差值的第三温度差值,调整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还可包括:根据第一温度差值和/或第二温度差值、第三温度差值调整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其中,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均与第一温度差值和/或第二温度差值正相关。
例如,在根据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三温度差值调整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与第一温度差值正相关。
在根据第二温度差值和第三温度差值调整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的情况下,可使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与第二温度差值正相关。
在根据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调整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的情况下,可先获得第一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和第二温度差值的平均温度值,再使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与平均温度值正相关。
在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第二温度差值也大于温度阈值,此时表示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均距离设定温度较远,此时依据输出量与温度差值正相关的第一控制策略控制第一空调,利用第二控制策略控制第二空调(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内变化速率小于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以实现快速地调节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以及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并且由于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距离设定温度较远,此时快速调节第一室内温度以及第二室内温度,对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的稳定性影响低;进一步地,在室内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的条件下,执行上述快速调节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的方案,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差值,而较低的室内温度差值(第一温度差值和第二温度差值比较接近),例如设定温度差值,可降低了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之间的热量流动对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过程的不利影响(极端情况为设定温度差值为零,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之间的热量流动可忽略);在室内温度差值小于设定温度差值的情况下再对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执行第三控制策略,由于第三控制策略可以使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可缓解或 消除之前快速调温过程中空调的调温功率产生的室内温度滞后,最终使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趋近于稳定,进而使得第一房间的和第二房间的热量流动变得均匀,此时对于室内温度高的房间内空调而言,其调温功率(制冷功率或制热功率)一方面维持本房间的温度变化,另一方面抵消流向室内温度低的房间的热量,由于流向室内温度低的房间的热量流量稳定,可以使室内温度高的房间内的空调稳定地调节本房间的室内温度;同样地,对于室内温度低的房间内空调而言,其调温功率一方面维持本房间的温度变化,另一方面抵消来自室内温度高的房间的热量,由于来自室内温度高的房间的热量流量稳定,可以使室内温度低的房间内的空调稳定地调节本房间的室内温度,这样提高了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在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且,室内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差值的情况下,第一空调在第一控制策略的控制下,对第一房间内的温度进行快速调整,第二空调在第二控制策略的控制下,对第二房间的温度进行快速调整,在快速调整过程中,第一房间的温度调整越快,则室内温度差值变小的越快,则室内温度差值越快速地达到设定温度差值;这样,第一温度差值达到温度阈值所需的时长越长,第三控制策略对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的控制时长越长,越有利于使第一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和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越有利于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内温度稳定地达到设定温度。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可由空调的控制器执行,或者,由与空调通信连接的控制面板或遥控器执行,或者,由智能家居系统的服务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以将该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控制图1中所示的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为例,对该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结合图3所示,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
S301、在对存在热交换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或降温的情况下,获得设定温度与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设定温度与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第二温度差值。
其中,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
S302、在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得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差值。
S303、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
其中,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S304、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小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
其中,在第三控制策略的控制下,第一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和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
S305、在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四控制策略控制第一空调,根据第五控制策略控制第二空调。
其中,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大于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比值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第一比值为第一温度差值与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 比值,第二比值为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比值。
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温度差值逐渐缩小的顺序对上述步骤进行排序,在具体应用中,例如在启动该方法时,符合S305的条件,则跳过S304,直接执行S305;如果在启动该方法时,符合S306的条件,则跳过S304和S305,直接执行S306。
第一比值可以反映在第一空调的调节作用下,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第二比值可以反映在第二空调的调节作用下,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的比值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可表示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与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大体相同。
预设差值范围越大,越容易导致第一房间以及第二房间的室内温度在设定温度附近的波动大,尤其是室内温度最先达到设定温度的房间,其室内温度在设定温度附近的波动更大。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差值范围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对室内温度波动的需求,适应性地选择符合要求的预设差值范围。
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反映了将室内温度调节至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空调的制冷功率或制热功率有限,将室内温度调整设定温度的时长不会过短,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不可过小,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在第一空调对第一房间的调温能力(制热能力或制冷能力)范围内,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在第二空调对第二房间的调温能力范围内。通常情况下,第一空调的调温功率越大,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上限值越大;第一空调的调温功率越小,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上限值越小;第一房间的体积越大,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上限值越小,第一房间的体积越小,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上限值越大;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越大,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上限值越大;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越小,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上限值越小;第二房间的体积越大,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上限值越小,第二房间的体积越小,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上限值越大。
具体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或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为预期速率,还可以是按照现有的独立房间的温度控制方法调节房间内温度时,房间内温度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即,第一比值或第二比值为消除一定的温度差值所需的平均时长)。
第四控制策略和第五控制策略的确定方式与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温度阈值时的温度状态相关。
在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温度阈值时,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将第一控制策略或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预设差值范围确定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和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具体地,利用第一控制策略或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为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赋值,利用第一温度差值除以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获得第一比值,确定与第一比值的比值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的第二比值,利用第二温度差值除以第二比值,获得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或者,在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温度阈值时,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将第一控制策略或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 确定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和预设差值范围确定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第一温度差值确定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具体地,利用第一控制策略或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为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行赋值,利用第二温度差值除以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获得第二比值,确定与第二比值的比值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的第一比值,利用第一温度差值除以第一比值,获得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在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温度阈值时,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差值,则将第三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预设差值范围确定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和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具体地,利用第三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为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赋值,利用第一温度差值除以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获得第一比值,确定与第一比值的比值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的第二比值,利用第二温度差值除以第二比值,获得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或者,在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温度阈值时,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差值,则将第三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和预设差值范围确定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第一温度差值确定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具体地,利用第三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为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行赋值,利用第二温度差值除以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获得第二比值,确定与第二比值的比值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的第一比值,利用第一温度差值除以第一比值,获得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按照上述方式即可确定出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以及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在第一房间以及第二房间同时升温或将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在第一空调的调节下,按照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达到设定温度,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在第二空调的调节下,按照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达到设定温度;即,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同时达到设定温度,在两个房间的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之前,两个房间内空调的运行功率(制冷功率或制热功率)均与逐渐缩小的设定温度-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以及逐渐缩小的第一房间-第二房间之间的热量流量对应,其中,逐渐缩小的第一房间-第二房间之间的热量流量与温度差值的变化规律类似,这样,使两个房间的空调的运行功率均与一种变化规律对应,降低了由热量流量导致的室内温度在设定温度附近的波动,使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室内温度稳定地达到设定温度。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的示意图。该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可采用软件、硬件或软硬结合的形式实现。
结合图4所示,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包括第一获得模块41、第二获得模块42、第一控制模块43和第二控制模块44;第一获得模块41被配置为在对存在热交换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或降温的情况下,获得设定温度与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设定温度与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第二温度差值;其中,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第二获得模块42被配置为在第一 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得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差值;第一控制模块43被配置为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第二控制模块44被配置为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在第三控制策略的控制下,第一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和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
可选地,设定温度差值的确定,包括:确定与温度阈值正相关的设定温度差值。
可选地,第二控制模块44包括获得单元和控制单元,获得单元被配置为获得设定温度差值与室内温度差值之间的第三温度差值;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三温度差值调节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使第三温度差值趋近于零。
可选地,控制单元被具体配置为根据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调温功率;根据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调温功率;根据第三温度差值调整第一调温功率和/或第二调温功率;调整后的第一调温功率用于控制第一空调,调整后的第二调温功率用于控制第二空调。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的示意图。该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可采用软件、硬件或软硬结合的形式实现。
结合图5所示,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包括第一获得模块51、第二获得模块52、第一控制模块53和第二控制模块54;第一获得模块51被配置为在对存在热交换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或降温的情况下,获得设定温度与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设定温度与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第二温度差值;其中,第一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度差值;第二获得模块52被配置为在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得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差值;第一控制模块53被配置为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第二控制模块54被配置为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在第三控制策略的控制下,第一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和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第三控制模块55被配置为在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四控制策略控制第一空调,根据第五控制策略控制第二空调;其中,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大于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比值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第一比值为第一温度差值与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比值,第二比值为第二温度差值与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比值。
可选地,第四控制策略和第五控制策略的确定,包括:在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温度阈值时,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将第一控制策略或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预设差值范围确定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和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或者,将第一控制策 略或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和预设差值范围确定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第一温度差值确定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可选地,第四控制策略和第五控制策略的确定,包括:在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温度阈值时,如果室内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差值,则将第三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预设差值范围确定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和第二温度差值确定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或者,将第三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第二比值,根据第二比值和预设差值范围确定第一比值,根据第一比值和第一温度差值确定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程序指令时,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的示意图。结合图6所示,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61和存储器(memory)62,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63和总线64。其中,处理器61、通信接口63、存储器62可以通过总线6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63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61可以调用存储器62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62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6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6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器6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空调,包含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 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读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 /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 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对存在热交换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或降温的情况下,获得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所述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第二温度差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
    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得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差值;
    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小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在所述第三控制策略的控制下,所述第一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和所述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温度差值的确定,包括:
    确定与所述温度阈值正相关的设定温度差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包括:
    获得所述设定温度差值与所述室内温度差值之间的第三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调节所述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使所述第三温度差值趋近于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调节所述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空调的调温功率,包括:
    根据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调温功率;
    根据温度差值与调温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调温功率;
    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调整所述第一调温功率和/或所述第二调温功率;调整后的第一调温功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空调,调整后的第二调温功率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空调。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四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空调,根据第五控制策略控制第二空调;
    其中,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大于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第一比值与所述第二比值的比值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所述第一比值为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与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比值,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与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的比值。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和所述第五控制策略的确定, 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时,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差值,则将第一控制策略或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所述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确定所述第二比值,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或者,
    将第一控制策略或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所述第二比值,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确定所述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和所述第五控制策略的确定,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等于所述温度阈值时,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大于所述设定温度差值,则将第三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所述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确定所述第二比值,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或者,
    将第三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确定为所述第五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进而确定所述第二比值,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确定所述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第四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8. 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被配置为在对存在热交换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或降温的情况下,获得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所述设定温度与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第二温度差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
    第二获得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得第一室内温度与第二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差值;
    第一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小于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对应的平均室温变化速率;
    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差值,则根据第三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空调;其中,在所述第三控制策略的控制下,所述第一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和所述第二房间的室温变化速率趋近于相同。
  9. 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
  10. 一种多联机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
PCT/CN2022/111051 2021-12-20 2022-08-09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WO2023115973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4908.1A CN114383297B (zh) 2021-12-20 2021-12-20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N202111564908.1 2021-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5973A1 true WO2023115973A1 (zh) 2023-06-29

Family

ID=8119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11051 WO2023115973A1 (zh) 2021-12-20 2022-08-09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83297B (zh)
WO (1) WO20231159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3297B (zh) * 2021-12-20 2023-05-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N115638520A (zh) * 2022-10-09 2023-01-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居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2214A (ja) * 1992-05-27 1993-12-07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09210421A (ja) * 1996-01-31 1997-08-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JP2011257057A (ja) * 2010-06-09 2011-12-22 Denso Wave Inc セントラル空調システム
CN105823183A (zh) * 2016-05-11 2016-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418282A (zh) * 2021-06-07 2021-09-21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N113418280A (zh) * 2021-06-04 2021-09-21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CN113465135A (zh) * 2021-04-25 2021-10-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CN114383297A (zh) * 2021-12-20 2022-04-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20007668B1 (en) * 1988-01-11 1992-09-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er
JP3380384B2 (ja) * 1995-12-19 2003-02-2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7163008A (ja) * 2005-12-13 2007-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冷蔵庫
CN101509691B (zh) * 2009-03-16 2012-04-04 宁波海诚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制热时自动平衡房间温差的控制方法
CN111706968B (zh) * 2020-06-03 2023-01-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除湿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2214A (ja) * 1992-05-27 1993-12-07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09210421A (ja) * 1996-01-31 1997-08-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JP2011257057A (ja) * 2010-06-09 2011-12-22 Denso Wave Inc セントラル空調システム
CN105823183A (zh) * 2016-05-11 2016-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465135A (zh) * 2021-04-25 2021-10-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CN113418280A (zh) * 2021-06-04 2021-09-21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CN113418282A (zh) * 2021-06-07 2021-09-21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N114383297A (zh) * 2021-12-20 2022-04-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3297B (zh) 2023-05-16
CN114383297A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15973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WO2023071200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WO2022257485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WO2023115951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WO2022227524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WO2022252667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WO2022227606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WO2023273333A1 (zh) 用于双蒸发器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和双蒸发器空调
CN111397115B (zh) 区域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83893B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4061073B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WO2023115972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N113091260B (zh)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4543325B (zh) 用于控制空调横摆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WO2022198979A1 (zh)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WO2023115950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WO2021103959A1 (zh) 窗户控制方法、装置及窗户
WO2024077994A1 (zh)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居系统
WO2024077985A1 (zh)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居系统
WO2023207162A1 (zh) 用于空调器清洁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WO2023159955A1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
CN116182349A (zh)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新风空调
CN114484719B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5751637A (zh)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CN115793484A (zh)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093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