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3484A -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 Google Patents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3484A
CN115793484A CN202211422153.6A CN202211422153A CN115793484A CN 115793484 A CN115793484 A CN 115793484A CN 202211422153 A CN202211422153 A CN 202211422153A CN 115793484 A CN115793484 A CN 115793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urrent
fresh air
room
differe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221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博
郝本华
刘月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221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934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3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3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在室外新风对存在空气流动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同时升温过程或同时降温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的情况下,获得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大于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获得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确定目标压强差值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当前第一新风速率;根据两个新风速率控制两个房间的新风装置。采用该控制方法可缩短两个房间的室内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Description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相邻的两个房间,可设置相同的设定温度,以便于温度调节装置将两个房间内的温度均调节到该设定温度,这样用户在这样的两个房间往复移动的过程,具有较佳的温度体验。该相邻的两个房间可以是办公场景中的相邻的两个办公室,也可以是家居场景中的相邻的两个房间。并且,用户不仅对室内温度存在需要,对室内空气的清新度,也存在一定的需求,可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空气供入一间房间内,为该房间提供新鲜空气,以提高该房间内空气的清新度。
在将室外空气引入房间后,会对房间内的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导致室内温度产生波动。对此,可将新风装置的进风通路与空调室内机的循环风路连通,使新风经过室内机进行温度处理后送入室内,以减少新风带来的温度波动,增加了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存在空气流动的两个房间,在二者的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较大的情况下,不利于两个房间的室内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较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以缩短两个房间的室内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房间设置第一新风装置,第二房间设置第二新风装置,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之间存在空气流动,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执行过程伴随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过程,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所述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设定温度以及室外环境的当前室外温度,所述设定温度为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装置的设定温度;
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获得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根据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大于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
获得所述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根据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压强差值和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根据所述当前第一新风速率控制所述第一新风装置,根据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控制所述第二新风装置。
可选地,根据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包括:在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中,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所在的当前温度区间;如果所述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则将第一压强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压强差值;如果所述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二温度区间,则将第二压强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压强差值;其中,第一温度区间和第二温度区间为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中的任意两个,并且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中的任一温度,所述第一压强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强差值。
可选地,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温度,且所述设定温度小于所述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设定温度,且所述设定温度大于所述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获得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的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如果所述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且所述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将第一压强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压强差值;如果所述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且所述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将第三压强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压强差值;其中,所述第三压强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强差值,所述第三压强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强差值。
可选地,获得所述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包括:获得所述第二房间与室外环境的最小压强差阈值,并根据所述最小压强阈值确定设定第二压强差;所述设定第二压强差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小压强阈值;根据压强差与新风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设定第二压强差正相关的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或者,根据温度差值与第二新风速率的负相关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或者,获得所述第二房间与室外环境的最小压强差阈值,并根据所述最小压强阈值确定设定第二压强差;获得与所述设定第二压强差正相关,且与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负相关的所述第二新风速率。
可选地,根据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压强差值和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包括:确定与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正相关,且与所述目标压强差值正相关的所述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新风装置为第一新风空调,所述第二新风装置为第二新风空调,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的当前第三温度差值;根据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度差值、所述第一新风装置的第一新风速率对所述第一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获得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的当前第四温度差值;根据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度差值、所述第二新风装置的第二新风速率对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获得所述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压强和所述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压强;根据所述当前第一压强和所述当前第二压强的当前压强差值,确定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当前空气流动速率;根据温度差值、空气流动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所述当前空气流动速率对应的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和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由所述第一房间向所述第二房间的空气流动速率对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根据所述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和所述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控制所述第一新风空调;根据所述当前第四温度差值、所述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所述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控制所述第二新风空调。
可选地,根据所述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和所述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控制所述第一新风空调,包括:将所述第二温度差值输入第一温度控制模型,获得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型输出的与所述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型与所述第一新风空调对应;根据所述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降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参数;根据降低后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新风空调;所述第一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后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一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前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
可选地,根据所述当前第四温度差值、所述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所述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控制所述第二新风空调,包括:将所述第四温度差值输入第二温度控制模型,获得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型输出的与所述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参数与所述第二新风空调对应;根据所述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和所述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之和,降低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参数;所述第二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后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前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房间设置第一新风装置,第二房间设置第二新风装置,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之间存在空气流动,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应用于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过程,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得模块、第二获得模块、第一确定模块、第三获得模块、第二确定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所述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设定温度以及室外环境的当前室外温度,所述设定温度为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装置的设定温度。
所述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获得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大于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
所述第三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压强差值和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第一新风速率控制所述第一新风装置,根据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控制所述第二新风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家居系统包括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越大,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之间的目标压强差值越大,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空气的速率越快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热量/冷量的速度越快。
在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的过程中,目标压强差值越大,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热量越快,有利于第二房间较快地升温,能够尽快地缩小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同时,目标压强差值越大,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空气速率越快,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入温度较高(高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空气,由第二房间向室外渗出温度较低(等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空气,通过替换第二房间的空气的方式,能够使第二房间进一步地快速升温,以尽快缩小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在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降温的过程中,目标压强差值越大,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热量越快,有利于第二房间较快地降温,能够尽快地缩小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同时,目标压强差值越大,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空气速率越快,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入温度较低(低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空气,由第二房间向室外渗出温度较高的(等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空气,通过替换第二房间的空气的方式,能够使第二房间进一步地快速降温,以尽快缩小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随着当前第一温度差值的缩小,目标压强差值逐渐缩小,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之间的空气流动速率减小,较小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较小的空气流动速率使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热量交换更小,这导致当前第一温度差值的变化速率更小,目标压强差值的变化速率也更小,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的变化也变小,使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调整过程中所受的温度干扰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缩短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室内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视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当前第一压强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控制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房间R1和房间R2可以是家居场景中的两个房间,还可以是办公场景中的两个房间;房间R1和房间R2之间存在空气流动,例如,房间R1不安装屋门,或者,房间R1安装了屋门但屋门处于打开状态,房间R1与走廊C连通;房间R2不安装屋门,或者,房间R2安装了屋门但屋门处于打开状态,房间R2与走廊C连通。这种状态下,房间R1和房间R2之间存在空气流动。
第一新风装置F1设置在第一房间R1中,第二新风装置F2设置在第二房间R1。第一新风装置F1一端与第一房间R1连通,另一端与室外连通,用于将室外空气提供至第一房间R1内;第二新风装置F2一端与第二房间R2连通,另一端与室外连通,用于将室外空气提供至第二房间R2内。
第一房间R1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例如空调;第二房间R2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例如空调。在将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室内温度调整至设定温度的过程中,当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室内温度达到首次达到设定温度时,两个房间的温度不会立刻稳定在设定温度,而是在设定温度上下波动,最终再稳定在设定温度。
第一房间R1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T1和第一压强传感器P1,第一温度传感器T1用于检测第一房间R1内的第一室内温度,第一压强传感器P1用于检测第一房间R1内的第一压强;第二房间R2还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T2和第二压强传感器P2,第二温度传感器T2用于检测第二房间R2内的第二室内温度,第二压强传感器P2用于检测第二房间R2内的第二压强。
室外还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T3和第三压强传感器P3;第三温度传感器T3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第三压强传感器P3用于检测室外压强。
当前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指的是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并且室外温度有利于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升温的情况,例如在秋末冬初的季节的中午,室内温度偏低,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温度室内温度小于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指的是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降温,并且室外温度有利于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降温的情况,例如厨房、浴室等房间,在其被使用后,室内温度偏高,室外温度低于该偏高的室内温度。上述两种情况下适合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确定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目标压强差值,再以目标压强差值确定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使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目标压强差值具有缩小的趋势,并且使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目标压强差值的变化速率具有减小的趋势,进而使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的变化速率具有减小的趋势,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调整过程所受的温度干扰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缩短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室内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该控制方法中,第一房间设置第一新风装置,第二房间设置第二新风装置,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之间存在空气流动,并且,该控制方法的执行过程伴随着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温度调节过程。
结合图2所示,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S201、获得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设定温度以及室外环境的当前室外温度。
设定温度为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装置的设定温度。
设定温度为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装置的设定温度。本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执行过程伴随温度调节装置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过程。该温度调节过程指的是:将第一房间的温度由当前第一室内温度调整至设定温度的过程,以及将第二房间的温度由当前第二室内温度调整至设定温度的过程。
可通过第一房间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得当前第一室内温度,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可独立设置,可设置在第一新风装置上,在第一新风装置和空调分别为独立设备的情况下,第一温度传感器还可设置在空调上。
可通过第二房间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得当前第二室内温度,该第二温度传感器可独立设置,可设置在第二新风装置上,在第二新风装置和空调分别为独立设备的情况下,第二温度传感器还可设置在空调上。
可通过设置在室外的第三温度传感器获得室外环境的当前室外温度。
设定温度可由用户自行设定,还可采用现有健康温度推荐算法,来推荐该设定温度。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采用相同的设定温度,这样,当用户在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之间移动时,可减少用户的冷热温差感,提高用户的温度舒适度体验。
在制热情况下,上述温度调节装置可为空调、电暖器、电热风等制热设备。
在制冷情况下,上述温度调节装置可为空调。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空调,可为多联机空调、分体式空调或中央空调。其中,多联机空调指的是一台室外机对应多台室内机,分体式空调指的是一台室外机对应一台室内机。
S202、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获得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处于升温过程,即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中的温度调节装置均处于制热模式;并且,由室外吸入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空气,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升温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处于降温过程,即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装置均处于制冷模式;并且,由室外吸入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空气,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降温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S203、根据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
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大于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压强差值与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的空气流动速率相关;压强差值越大,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的空气流动速率越快,压强差值越小,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的空气流动速率越慢。
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可通过试验的方式获得。例如,使第一房间的第一新风装置以最高新风速率运行,第二房间的第二新风装置以最低新风速率运行,检测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和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计算检测到的第一压强和第二压强的压强差值,该压强差值即为最大压强差值;再设置一最大温度差值,如5℃、6℃或7℃等,使最大温度差值和最大压强差值对应,最小温度差值(如0℃)与最小压强差值(如0Pa)对应,建立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上述列举的最大温度差值、最大压强差值、最小温度差值、最小压强差值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对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构成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最大温度差值、最大压强差值、最小温度差值、最小压强差值,或者,选取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其他对应点;可以直接以一一对应数据对的形式表示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或者,利用合适的公式拟合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对应点,以公式的形式表示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
S204、获得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具体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可用第二新风装置的档位表示,或者,可用第二新风装置的风机转速表示,或者,可用第二新风装置的运行功率表示。
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获得第二房间与室外环境的最小压强差阈值,并根据最小压强阈值确定设定第二压强差;设定第二压强差大于或等于最小压强阈值;根据压强差与新风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设定第二压强差正相关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在由室外向房间内吸入新风的过程中,通常使房间内的压强高于室外环境的压强,空气由室外通过新风装置进入室内,再由房间缝隙渗出至室外,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进入室内的空气均被新风装置过滤,以将室内空气质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述房间内的压强高于室外环境的最小压强,即为前述最小压强差阈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最小压强差阈值。
在压强差与新风速率的对应关系中,压强差指的是房间内压强与室外环境的压强的差值;使房间中的新风装置按照该压强差对应的新风速率运行,能够使房间内的压强与室外环境的压强的差值维持该压强差。可通过试验的方式获得压强差与新风速率的对应关系。
或者,获得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可包括:根据温度差值与第二新风速率的负相关关系,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当前第一温度差值越大,当前第二新风速率越小,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越小;又因为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和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之间的目标压强差值正相关,所以当前第一温度差值越大时,目标压强差值越大。这种情况下,使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较小,有利于在第一新风装置的新风速率不超出最大新风速率的前提下,仍能使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和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维持较大的目标压强差值,使第一房间的空气按照预期流入第二房间,以缩小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
在当前第一温度差值较小的情况下,目标压强差值也较小,当前第二新风速率较大;由于目标压强差值较小,所以较大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也容易匹配到不超过第一新风装置的最大新风速率的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同时,在将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视为一个整体的角度,较大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表示室外向室内的空气流速较大,室外空气对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升温促进效果或降温促进效果较高,有利于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或同时降温。
或者,可按如下第三种方式获得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获得第二房间与室外环境的最小压强差阈值,并根据最小压强阈值确定设定第二压强差,获得与设定第二压强差正相关,且与当前第一温度差值负相关的第二新风速率。
S205、根据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压强差值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可用第一新风装置的档位表示,或者,可以第一新风装置的风机转速表示,或者,可用第一新风装置的运行功率表示。
在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中,在维持第一新风速率不变的情况下,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负相关;在维持第二新风速率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正相关;在维持压强差值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新风速率和第二新风速率正相关。
第一新风速率与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正相关,并且,在第一新风速率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房间的室内体积越大,第一压强越小;第二新风速率与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正相关,并且,在第二新风速率不变的情况下,第二房间的室内体积越大,第二压强越小。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存在空气流动,对于第一房间,在第一新风速率不变的情况下,两个房间的空气流动通路的横截面积越大,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越小;对于第二房间,在第二新风速率不变的情况下,两个房间的空气流动速率越大,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越大。
可按如下方式确定当前第一新风速率:确定与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正相关,且与目标压强差值正相关的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进一步地,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一一对应数据表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在获得目标压强差值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后,通过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得目标压强差值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的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或者,可取样并利用公式拟合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应对关系,在获得目标压强差值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后,将目标压强差值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代入公式,即可获得目标压强差值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的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S206、根据当前第一新风速率控制第一新风装置,根据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控制第二新风装置。
在采用第一新风装置的档位表示当前第一新风速率,采用第二新风装置的档位表示第二新风速率的情况下,将第一新风装置调整至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对应的档位,将第二新风装置调整至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的档位;在采用第一新风装置的风机转速表示当前第一新风速率,采用第二新风装置的风机转速表示当前第二新风速率的情况下,将第一新风装置调整至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对应的风机转速,将第二新风装置调整至当前第一新风速率表示的风机转速;在采用第一新风装置的运行功率表示当前第一新风速率,采用第二新风装置的运行功率表示当前第二新风速率的情况下,将第一新风装置调整至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对应的运行功率,将第二新风装置调整至当前第二新风功率对应的运行功率。
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越大,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之间的目标压强差值越大,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空气的速率越快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热量/冷量的速度越快。
在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升温的过程中,目标压强差值越大,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热量越快,有利于第二房间较快地升温,能够尽快地缩小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同时,目标压强差值越大,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空气速率越快,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入温度较高(高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空气,由第二房间向室外渗出温度较低(等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空气,通过替换第二房间的空气的方式,能够使第二房间进一步地快速升温,以尽快缩小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在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同时降温的过程中,目标压强差值越大,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热量越快,有利于第二房间较快地降温,能够尽快地缩小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同时,目标压强差值越大,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动的空气速率越快,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入温度较低(低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空气,由第二房间向室外渗出温度较高的(等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空气,通过替换第二房间的空气的方式,能够使第二房间进一步地快速降温,以尽快缩小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随着当前第一温度差值的缩小,目标压强差值逐渐缩小,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之间的空气流动速率减小,较小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较小的空气流动速率使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热量交换更小,这导致当前第一温度差值的变化速率更小,目标压强差值的变化速率也更小,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的变化也变小,使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调整过程中所受的温度干扰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缩短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室内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长。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当前第一压强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的过程的示意图,用于对确定当前第一压强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的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结合图3所示,根据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包括:
S301、在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中,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所在的当前温度区间。
S302、如果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则将第一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
S303、如果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二温度区间,则将第二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
其中,第一温度区间和第二温度区间为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中的任意两个,并且第一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区间中的任一温度,第一压强差值大于第二压强差值。
上述第一温度区间和第二温度区间可为多个温度区间中相邻的两个温度区间,例如,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依次为TR1、TR2和TR3,上述第一温度区间可为TR1,第二温度区间可为TR2;或者,上述第一温度区间可为TR2,第二温度区间可为TR3。
或者,上述第一温度区间和第二温度区间可为多个温度区间中不相邻的两个温度区间,例如,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依次为TR1、TR2和TR3,上述第一温度区间可为TR1,上述第二温度区间可为TR3。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用于对确定当前第一压强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的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结合图4所示,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S401、获得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设定温度以及室外环境的当前室外温度。
设定温度为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装置的设定温度。
S402、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且设定温度小于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设定温度大于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获得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且设定温度小于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因为当前室外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所以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之前,由室外向第一房间流入的空气温度均大于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由室外向第一房间流入的空气对第一房间的温度上升过程,始终具有促进作用。
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设定温度大于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因为当前室外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所以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之间,由室外向第一房间流入的空气温度均小于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由室外向第一房间流入的空气对第一房间的温度下降过程,始终具有促进作用。
S403、获得当前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当前第二温度差值。
S404、在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中,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所在的当前温度区间。
S405、如果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且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将第一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
S406、如果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且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将第三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
S407、如果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二温度区间,且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将第二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
S408、如果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二温度区间,且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将第四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
其中,第一压强差值大于第三压强差值,第三压强差值大于第二压强差值,第二压强差值大于第四压强差值。
当前室外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当前第二温度差值越大,例如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值,表示在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第一新风装置向第一房间每吸入的单位体积的空气,对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变化过程的影响越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再依据目标压强差值确定第一房间的第一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当前室外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当前第二温度差值的当前第二温度差值较大,例如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将较小的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例如将小于第一压强差值的第二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可获得较小的当前第一新风速率,能够降低第一新风装置由室外吸入第一房间的空气对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变化过程的影响。
对比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值,即,相比于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更加接近设定温度,这种情况下,降低第一新风装置由室外吸入第一房间的空气对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变化过程的影响,有利于第一房间的温度调节装置比较稳定地将当前第一室内温度调整至设定温度。
可选地,第一新风装置为第一新风空调,第二新风装置为第二新风空调。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控制过程的示意图。结合图5所示,在第一新风装置为第一新风空调,第二新风装置为第二新风空调的基础上,联动新风装置还可包括:
S501、获得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当前第三温度差值。
S502、根据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
第一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度差值、第一新风装置的第一新风速率对第一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一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可为:单位时长内由室外向第一房间引入的空气,所导致的第一房间的温度变化量;或者,单位时长由室外向第一房间引入的空气,相对于第一室内温度而言所携带的热量或冷量。
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一对应关系,可通过一一对应数据表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在获得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当前第三温度差值之后,可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得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和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
或者,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一对应关系可通过公式的形式预先存储,在获得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和当前第三温度差值之后,将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和当前第三温度差值代入公式,即可获得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和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
S503、获得当前第二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当前第四温度差值。
S504、根据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
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度差值、第二新风装置的第二新风速率对第二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可为:单位时长内由室外向第二房间引入的空气,所导致的第二房间的温度变化量;或者,单位时长内由室外向第二房间引入的空气,相对于第二室内温度而言所携带的热量或冷量。
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二对应关系,可通过一一对应数据表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在获得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当前第四温度差值之后,可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得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和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
或者,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二对应关系可通过公式的形式预先存储,在获得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和当前第四温度差值之后,将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和当前第四温度差值代入公式,即可获得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和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
S505、获得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压强和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压强。
S506、根据当前第一压强和当前第二压强的当前压强差值,确定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当前空气流动速率。
当前空气流动速率和当前压强差值具有正相关关系;并且,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空气流动通道的横截面积也影响当前空气流动速率:该横截面积越大,当前空气流动速率越快。
S507、根据温度差值、空气流动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当前空气流动速率对应的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
第三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的空气流动速率对第二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三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可为:单位时长内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入的空气,所导致的第二房间的温度变化量;或者,单位时长内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流入的空气,相对于第二房间而言所携带的冷量或热量。
温度差值、空气流动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可通过一一对应数据表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在获得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当前空气流动速率之后,通过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得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当前空气流动速率对应的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
或者,温度差值、空气流动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可通过公式的形式预先存储,在获得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当前空气流动速率之后,将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当前空气流动速率代入公式,即可获得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当前空气流动速率对应的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
S508、根据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和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控制第一新风空调。
S509、根据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控制第二新风空调。
上述方案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于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控制过程的方案,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采用现有的温度控制算法,对空调进行控制,也能够实现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目标。
而采用上述方案后,将第一新风装置由室外向第一房间吸入的新风、第二新风装置由室外向第二房间吸入的新风,以及由第一房间流入第二房间的空气,三者对第一房间、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过程的影响,与温度调节过程集合,有利于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比较平稳地趋近设定温度,进而有利于在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首次达到设定温度后,可尽快地稳定在设定温度;有利于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比较平稳地趋近设定温度,进而有利于在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首次达到设定温度后,可尽快地稳定在设定温度。
可选地,根据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和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控制第一新风空调,包括:将第二温度差值输入第一温度控制模型,获得第一温度控制模型输出的与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第一温度控制模型与第一新风空调对应;根据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降低第一温度控制参数;根据降低后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控制第一新风空调;第一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后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小于第一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前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
第一温度控制模型与第一新风空调对应,第一温度控制模型为空调中的默认温度控制算法,例如常见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control)模型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第一温度控制模型。
第一温度控制参数可用于调整第一新风空调的压缩机频率、室外风机转速、节流阀开度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一温度促进系数越大,第一温度控制参数降低的越多,第一新风空调根据降低前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运行的运行功率,与第一新风空调根据降低后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运行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越大。
可选地,根据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控制第二新风空调,包括:将第四温度差值输入第二温度控制模型,获得第二温度控制模型输出的与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第二温度控制参数与第二新风空调对应;根据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和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之和,降低第二温度控制参数;第二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后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小于第二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前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
第二温度控制模型与第二新风空调对应,第二温度控制模型为空调中的默认温度控制算法,例如常见的PID模型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第二温度控制模型。
第二温度控制参数可用于调整第二新风空调的压缩机频率、室外风机转速、节流阀开度中的一个或多个。
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越大,第二温度控制参数降低的越多,第二新风空调根据降低前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的运行功率,与第二新风空调根据降低后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越大。
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越大,第三温度控制参数降低的越多,第二新风空调根据降低前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的运行功率,与第二新风空调根据降低后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越大。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该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可由软件、硬件或软硬结合的形式实现。
该控制装置应用于存在空气流动的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第一房间设置有第一新风装置,第二房间设置有第二新风装置。在该控制装置的应用过程中,伴随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室内温度的调节过程。
结合图6所示,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得模块61、第二获得模块62、第一确定模块63、第三获得模块64、第二确定模块65和第一控制模块66。
第一获得模块61用于获得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设定温度以及室外环境的当前室外温度,设定温度为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装置的设定温度。
第二获得模块62用于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获得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第一确定模块63用于根据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大于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
第三获得模块64用于获得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第二确定模块65用于根据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压强差值和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第一控制模块66用于根据当前第一新风速率控制第一新风装置,根据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控制第二新风装置。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63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和第三确定单元。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中,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所在的当前温度区间。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则将第一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二温度区间,则将第二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
其中,第一温度区间和第二温度区间为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中的任意两个,并且第一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区间中的任一温度,第一压强差值大于第二压强差值。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63还包括获得单元、第四确定单元和第五确定单元。
获得单元用于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且设定温度小于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在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当前第二室内温度,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设定温度大于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获得当前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当前第二温度差值。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且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将第一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如果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且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将第三压强差值作为目标压强差值。
其中,第三压强差值小于第一压强差值,第三压强差值大于第二压强差值。
可选地,第三获得模块64包括第六确定单元,或,第七确定单元,或,第八确定单元。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获得第二房间与室外环境的最小压强差阈值,并根据最小压强阈值确定设定第二压强差;设定第二压强差大于或等于最小压强阈值;根据压强差与新风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设定第二压强差正相关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温度差值与第二新风速率的负相关关系,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获得第二房间与室外环境的最小压强差阈值,并根据最小压强阈值确定设定第二压强差;获得与设定第二压强差正相关,且与当前第一温度差值负相关的第二新风速率。
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65用于确定与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正相关,且与目标压强差值正相关的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可选地,第一新风装置为第一新风空调,第二新风装置为第二新风空调。在此基础上,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获得模块、第三确定模块、第五获得模块、第四确定模块、第六获得模块、第五确定模块、第六确定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
第四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当前第三温度差值。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第一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度差值、第一新风装置的第一新风速率对第一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五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当前第二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当前第四温度差值。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度差值、第二新风装置的第二新风速率对第二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六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压强和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压强。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第一压强和当前第二压强的当前压强差值,确定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的当前空气流动速率。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温度差值、空气流动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当前空气流动速率对应的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第三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由第一房间向第二房间的空气流动速率对第二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和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控制第一新风空调。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控制第二新风空调。
可选地,第二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将第二温度差值输入第一温度控制模型,获得第一温度控制模型输出的与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第一温度控制模型与第一新风空调对应;根据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降低第一温度控制参数;根据降低后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控制第一新风空调;第一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后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小于第一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前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
可选地,第三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将第四温度差值输入第二温度控制模型,获得第二温度控制模型输出的与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第二温度控制参数与第二新风空调对应;根据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和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之和,降低第二温度控制参数;第二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后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小于第二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前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程序指令时,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结合图7所示,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71和存储器(memory)72,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73和总线74。其中,处理器71、通信接口73、存储器72可以通过总线7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73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71可以调用存储器72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72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7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7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器7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7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包含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读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房间设置第一新风装置,第二房间设置第二新风装置,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之间存在空气流动,所述控制方法的执行过程伴随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过程,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所述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设定温度以及室外环境的当前室外温度,所述设定温度为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装置的设定温度;
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获得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根据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大于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
获得所述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根据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压强差值和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根据所述当前第一新风速率控制所述第一新风装置,根据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控制所述第二新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包括:
在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中,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所在的当前温度区间;
如果所述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则将第一压强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压强差值;
如果所述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二温度区间,则将第二压强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压强差值;
其中,第一温度区间和第二温度区间为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中的任意两个,并且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中的任一温度,所述第一压强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强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温度,且所述设定温度小于所述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设定温度,且所述设定温度大于所述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获得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的当前第二温度差值;
如果所述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且所述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将第一压强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压强差值;
如果所述当前温度区间为第一温度区间,且所述当前第二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则将第三压强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压强差值;
其中,所述第三压强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强差值,所述第三压强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强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包括:
获得所述第二房间与室外环境的最小压强差阈值,并根据所述最小压强阈值确定设定第二压强差;所述设定第二压强差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小压强阈值;根据压强差与新风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设定第二压强差正相关的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或者,
根据温度差值与第二新风速率的负相关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或者,
获得所述第二房间与室外环境的最小压强差阈值,并根据所述最小压强阈值确定设定第二压强差;获得与所述设定第二压强差正相关,且与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负相关的所述第二新风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压强差值和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包括:
确定与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正相关,且与所述目标压强差值正相关的所述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装置为第一新风空调,所述第二新风装置为第二新风空调,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的当前第三温度差值;
根据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新风速率、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度差值、所述第一新风装置的第一新风速率对所述第一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
获得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和所述设定温度的当前第四温度差值;
根据温度差值、新风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对应的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度差值、所述第二新风装置的第二新风速率对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
获得所述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压强和所述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压强;
根据所述当前第一压强和所述当前第二压强的当前压强差值,确定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当前空气流动速率;
根据温度差值、空气流动速率和温度促进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和所述当前空气流动速率对应的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中的温度促进系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室内温度和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值、由所述第一房间向所述第二房间的空气流动速率对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促进作用;
根据所述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和所述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控制所述第一新风空调;
根据所述当前第四温度差值、所述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所述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控制所述第二新风空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和所述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控制所述第一新风空调,包括:
将所述第二温度差值输入第一温度控制模型,获得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型输出的与所述当前第三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模型与所述第一新风空调对应;
根据所述当前第一温度促进系数降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参数;
根据降低后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控制所述第一新风空调;所述第一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后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一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前的第一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
根据所述当前第四温度差值、所述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所述当前第三温度促进系数控制所述第二新风空调,包括:
将所述第四温度差值输入第二温度控制模型,获得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模型输出的与所述当前第四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参数与所述第二新风空调对应;
根据所述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和所述当前第二温度促进系数之和,降低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参数;所述第二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后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新风空调按照降低前的第二温度控制参数运行时的功率。
8.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房间设置第一新风装置,第二房间设置第二新风装置,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之间存在空气流动,所述控制装置应用于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过程,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房间的当前第一室内温度、所述第二房间的当前第二室内温度、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设定温度以及室外环境的当前室外温度,所述设定温度为所述第一房间和所述第二房间的温度调节装置的设定温度;
第二获得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和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小于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且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大于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当前室外温度的情况下,获得所述当前第一室内温度和所述当前第二室内温度的当前第一温度差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温度差值与压强差值的正相关关系,确定所述当前第一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压强差值;所述第一房间的第一压强大于所述第二房间的第二压强;
第三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二新风装置的当前第二新风速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新风速率、第二新风速率和压强差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压强差值和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对应当前第一新风速率;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第一新风速率控制所述第一新风装置,根据所述当前第二新风速率控制所述第二新风装置。
9.一种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
10.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装置。
CN202211422153.6A 2022-11-14 2022-11-14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Pending CN1157934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2153.6A CN115793484A (zh) 2022-11-14 2022-11-14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2153.6A CN115793484A (zh) 2022-11-14 2022-11-14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3484A true CN115793484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37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2153.6A Pending CN115793484A (zh) 2022-11-14 2022-11-14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348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57779B (zh) 用于空气调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家电设备
CN108917117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4322238B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RU2655154C2 (ru)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заданного значе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теплопередающей среды
CN113531842B (zh) 用于双蒸发器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和双蒸发器空调
CN104864572A (zh)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3115973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N113251602A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CN112283893A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WO2023071200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N113137701B (zh)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5638521A (zh)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15638520A (zh)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15793484A (zh)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CN114322223B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N112747514A (zh) 用于控制空调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4322251B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CN115751637A (zh)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CN113819615B (zh) 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N113639429B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空调
CN113639491B (zh) 用于热泵设备除霜的方法、装置和热水机组
CN115751638A (zh)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CN115076851A (zh) 用于空调器清洁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CN116182317A (zh) 联动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系统
CN116182349A (zh) 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新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