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92335A1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92335A1
WO2023092335A1 PCT/CN2021/132794 CN2021132794W WO2023092335A1 WO 2023092335 A1 WO2023092335 A1 WO 2023092335A1 CN 2021132794 W CN2021132794 W CN 2021132794W WO 2023092335 A1 WO2023092335 A1 WO 202309233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nector
metal coupling
housing
connec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327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黄德富
李泉
杨辉明
高亮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1801021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166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2794 priority patent/WO2023092335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309233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92335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connector, which can be used on vehicles as a connector for vehicle cable connection.
  • connection method for example,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igna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crimping the golden finger and the spring sheet.
  • the spring may be elastically deformed when the vehicle vibrates and thus temporarily separated from the gold finger, resulting in signal instability .
  • the connector of the first aspec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since the cable is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hole and the second hole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the cable can be held in the hole relatively stably, which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ignal.
  • the first hole and/or the second hole are blind holes.
  • one end of the plastic fiber can be sealed to the first hole and the second hole respectively, preventing dust and moisture from entering and polluting the plastic fiber and the second hole.
  •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metal coupling parts; the plastic fiber constructed as a solid fiber can also prevent dust from entering and affecting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quality; the first hole and/or the second hole with a tapered part can increase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plastic fiber and the metal coupling part
  • the contact area reduces the transmission loss;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re made of plastic, and the installation method is reliable, the manufacture is simple, the cost is low, and it is easy to generate and assemble on a large scale.
  • the first hole 211 and/or the second hole 221 is a blind hole, that is, there is no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first hole 211 and the second hole 221, so that water or dust can be prevented from flowing through the first hole 211 and/or the second hole 221.
  • One of the hole 211 or the second hole 221 enters the other, which improves the waterproof and dustproof effects.
  • an electrical contact hole 413 for installing the electrical cable 7 is opened in the second housing body 41 , and the electrical cable 7 is fixed therein through the locking plate inside the electrical contact hole 413 .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金属耦合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孔,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孔。本申请还涉及另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线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带通孔的筒部和凸缘,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筒部一侧,所述通孔与收纳于第一壳体中的金属耦合件的第一孔连通,将线的端部密封于所述第一孔中,所述金属耦合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孔。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器,可以作为用于车载电缆连接的连接器应用在车辆上。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降低传输数据的电缆成本,越来越多的使用太赫兹波作为信息载体进行通信。太赫兹波是波段介于毫米波和可见光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利用光纤作为介质进行通信。与传统的采用电缆作为介质的微波通信相比,太赫兹通信可以轻松实现10Gbps以上的信号传输,且具有频谱资源宽、低量子能量、大带宽等优点。
当前的用于将光纤连接在一起的太赫兹连接器组件连接无法在震动环境下保证稳定的信号连接;水分以及尘土容易进入连接器内部污染光纤;连接器尺寸较大或者对加工工艺要求高,导致成本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应震动环境下的连接器,提高信号连接的额稳定性,同时避免水分以及尘土对光纤的污染。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提高线路连接的可靠性,保持信号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金属耦合件,安装于第一壳体,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孔,在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孔。
采用具有如上结构的连接器,可以将两根线缆分别插入第一孔和第二孔中,通过金属耦合件的耦合,从而实现两根电缆之间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例如与传统的金手指与弹簧片压接的方式相比,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具体而言,例如应用在车载场景下时,如果采用传统的金手指与弹簧片压接的方式的话,车辆震动时有可能造成弹簧片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与金手指短暂地分离,造成信号不稳定。而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连接器,由于是电缆插入第一孔和第二孔实现连接,因此电缆能够相对稳定地保持在孔中,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信号的稳定性。
另外,电缆插入在孔中,通过与孔的内壁接触使信号经由金属耦合件传输,从而能够降低传输损耗,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再者,两根电缆通过金属耦合件的耦合进行信号连接,可以不直接接触,从而有助于防水、防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孔和/或第二孔包括锥形孔部分。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增加电缆与金属耦合件的接触面积,降低传输损耗,增加耦合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够实现损耗小于2.5dB/端的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孔和/或第二孔是盲孔。
也就是说,第一孔和第二孔间不连通,从而,能够抑制水、灰尘由第一孔进入第二孔或者由第二孔进入第一孔,提高了防水、防尘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金属耦合件与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屏蔽层。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提升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性能,降低耦合到金属耦合件上的电缆对其他设备的干扰,同时也提升了其自身对其他设备的抗干扰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孔的孔口周围设置有套箍。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将金属耦合件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内部,安装方式简单,且安装结构可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套环,套环位于第二孔内。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将电缆牢固地固定在第一孔内,保证电缆与金属耦合件的贴合程度,进而进一步地防止因震动导致电缆与金属耦合件的接触不良,提升信号传输质量;套环能够与电缆末端部位紧密贴合,防止水分、灰尘等进入第二孔内,污染电缆与第二孔的接触面,从而避免金属耦合件的第二孔内的部分被氧化和腐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为塑胶材料。
通过上述设置,便于金属耦合件与第一壳体之间的组装和固定,组装方式简单,材料的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地生产和组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金属耦合件由铜制成。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提升信号的传输效率。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线固定部,安装于第二壳体,具有带通孔的筒部和凸缘,凸缘设置于筒部一侧,通孔与安装于第一壳体中的金属耦合件的第一孔连通,将线密封于第一孔中,金属耦合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孔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孔。
其中,线固定部用于与电缆进行连接。采用具有如上结构的连接器,可以将插入至第一孔的线通过线固定部安装于第二壳体,然后通过金属耦合件与插入至第二孔的线耦合,从而实现两根电缆(也就是线)之间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例如与传统的金手指与弹簧片压接的方式相比,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具体而言,例如应用在车载场景下时,如果采用传统的金手指与弹簧片压接的方式的话,车辆震动时有可能造成弹簧片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与金手指短暂地分离,造成信号不稳定。而采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连接器,由于是电缆插入第一孔和第二孔实现连接,因此电缆能够相对稳定地保持在孔中,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信号的稳定性。
另外,电缆插入在孔中,通过与孔的内壁接触使信号经由金属耦合件传输,从而能够降低传输损耗,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再者,两根电缆通过金属耦合件的耦合进行信号连接,可以不直接接触,从而有助于防水、防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线束固定部构造为阶梯法兰盘。
阶梯法兰盘结构的直径较小的部分能够与第二壳体的内壁贴合,阶梯法兰盘结构的直径较大的部分能够与第二壳体的内壁配合,从而能够将电缆的一端密封于第一孔中,从而避免金属耦合件的第一孔内的部分被氧化和腐蚀其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加 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金属管脚,金属管脚固定于第二壳体,并相对于第二壳体向外伸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屏蔽层。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提升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性能,降低耦合到金属耦合件上的电缆对其他设备的干扰,同时也提升了其自身对其他设备的抗干扰程度。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线,包括线本体与本申请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连接器或包括线本体与本申请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连接器,线本体的端部插入第一孔或第二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线本体的端部包括锥形部分。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增加电缆与金属耦合件的接触面积,降低传输损耗。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够实现损耗小于2.5dB/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线本体包括塑料光纤。
塑料光纤的结构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塑料光纤的内部,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连接器,以及本申请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连接器。
通过本申请提出的设置于金属耦合件第二孔中的套环以及阶梯法兰盘,能够将塑料纤的一端分别密封于第一孔和第二孔,避免灰尘和水分进入,污染塑料纤与金属耦合件之间的接触面;构造为实心纤的塑料纤,也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具有锥形部分的第一孔和/或第二孔能够增加塑料纤与金属耦合件的接触面积,降低传输损耗;本申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塑料制成,其安装方式可靠、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易于大规模的生成和组装。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各个特征和各个特征之间的联系。附图均为示例性的,一些特征并不以实际比例示出,并且一些附图中可能省略了本申请所涉及领域的惯常的且对于本申请非必要的特征,或是额外示出了对于本申请非必要的特征,附图所示的各个特征的组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另外,在本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具体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塑料纤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的示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塑料纤的另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另一角度的示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塑料纤的另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9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与图5所示的另一连接器安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例如可以应用于车辆中电线的连接。例如,用于传输太赫兹波的太赫兹塑料纤之间的连接。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塑料纤3的连接器1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00(也被称为板端连接器、母连接器)可以用于与控制器的电路板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1和金属耦合件2。金属耦合件2可以用于与塑料纤3连接。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100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金属耦合件2安装于第一壳体1,金属耦合件2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22,在第一表面21上设有用于供第一塑料纤6(参见图10)插入的第一孔211,在第二表面22上设有用于供第二塑料纤3插入的第二孔221。
通过将两根电缆(例如,第一塑料纤6和第二塑料纤3)分别插入金属耦合件2的第一孔211和第二孔221,通过金属耦合件2的耦合,能够实现电缆之间的信号连接。
这样的连接方式例如与传统的金手指与弹簧片压接的方式相比,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具体而言,例如应用在车载场景下时,如果采用传统的金手指与弹簧片压接的方式的话,车辆震动时有可能造成弹簧片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与金手指短暂地分离,造成信号不稳定。而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连接器100,由于是电缆插入第一孔211和第二孔221实现连接,因此电缆能够相对稳定地保持在孔中,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以及信号的稳定性。
另外,电缆插入在孔中,通过与孔的内壁接触使信号经由金属耦合件传输,从而能够降低传输损耗,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再者,两根电缆通过金属耦合件2的耦合进行信号连接,可以不直接接触,从而有助于防水、防尘。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金属耦合件2收纳于第一壳体1,实现金属耦合件2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固定,进而实现电缆与连接器100之间的固定;当连接器100应用于车辆中的传输太赫兹波的电线的连接时,能够防止因车辆震动而导致的电线与金属耦合件2的接触不良,提升信号传输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孔211和/或第二孔221是盲孔,即第一孔211和第二孔221间不连通,如此能够防止水或灰尘由第一孔211或第二孔221中的一方进入另一方,提高了防水、防尘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0所示,金属耦合件2可以为细长的柱状,第一孔211和第二孔221分别设置于柱的两端的端面上,第一孔211和/或第二孔221包括锥形孔部分212。相应的,用于插入第一孔211和第二孔221的第一塑料纤6和第二塑料纤3的端部被预先切削为锥形,塑料纤的锥形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一孔211和第二孔221的锥形部分的内周面贴合,其能够有效增大塑料纤与金属耦合件的接触面积, 实现低损耗的传输,例如实现损耗小于2.5dB/端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钟,金属耦合件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大致为长方体、三棱柱等形状。第一孔211和/或第二孔221还可以为圆柱形、棱柱形等。相应的,用于插入第一孔211和第二孔221的第一塑料纤6和第二塑料纤3的端部被预先切削为圆柱形或棱柱形等,塑料纤的圆柱形或棱柱形等的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一孔211和第二孔221的圆柱形或棱柱形的部分的内周面贴合。
可选地,塑料纤可以为由低介电常数材料制成的实心纤,实心纤结构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其中,影响塑料纤的信号传输质量。可选地,金属耦合件2由铜制成,可以理解金属耦合件2也可以由其他金属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器还包括套环25,套环25位于第二孔221内,用于密封第二塑料纤3与第二孔221间的间隙。其中,套环25可以由塑料制成,在将第二塑料纤3插入第二孔221前,可以将套环25套在第二塑料纤3的一端,然后将第二塑料纤3插入第二孔221,进而使套环25被固定于第二孔221中,同时,第二塑料纤3也通过套环25被固定于金属耦合件2。这种固定方式,一方面保证塑料纤与金属耦合件2的贴合和固定,防止因振动导致接触不良而影响太赫兹波传输的信号质量;另一方面,套环25能够防止水分进入第二孔221中,避免外界粉尘污垢污染塑料纤与金属耦合件2的接触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金属耦合件2与第一壳体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一金属屏蔽层23,用于屏蔽其他电磁信号。第一金属屏蔽层23可以套设在金属耦合件2的外周,从而提升连接器的电磁兼容性能,降低耦合到金属耦合件2上的电缆对其他设备的干扰,同时也提升了其自身对其他设备的抗干扰程度。可选地,第一金属屏蔽层23由铜制成。另外,可选地,第一金属屏蔽层23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孔211的孔口周围可以设置有套箍24,用于将金属耦合件2固定在第一壳体1中。套箍24可以为其外周具有阶梯的环形件,其内周与第一孔211连接,其阶梯部分能够抵接在第一壳体1的内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可以包括壳体本体101以及用于将金属耦合件2固定在壳体本体101中的卡扣102。壳体本体101具有第一腔室11,第一腔室11具有敞开方向相背的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第一开口111用于接收公连接器200的第二壳体4(参见图5),从而使固定于公连接器200中的第一塑料纤6(参见图10)耦合至金属耦合件2的第一孔211中。第二开口13用于固定金属耦合件2。第二开口13处可以设置有支撑金属耦合件2的支撑部16,支撑部16相对于第二开口13向第一壳体外伸出。
如图2、3所示,卡扣102能够部分包围金属耦合件2,并在其两侧设置有卡环15。如图4所示,第二开口13的支撑部16的两侧设置有与卡环15配合的突起14,突起14具有斜面。在将壳体本体101、金属耦合件2以及卡扣102组装在一起时,首先将金属耦合件2插入第二开口13中,并使其阶梯部分抵接在壳体本体101的内壁上;然后将卡扣102向图4的箭头方向施加压力,使卡环15抵接于在突起14的斜面上,并在斜面的作用下产生变形,直至突起14完全位于卡环15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可以为塑胶材料,壳体本体101以及卡扣102在安 装组合时可以产生形变,保证安装的可靠性,且安装过程简单,工艺实现简单,成本较为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安装。
如图1-图4所示,壳体本体101上还设置有金属固定针12。金属固定针12用于将连接器100的第一壳体1固定于电路板之上。金属固定针12相对于壳体本体101向外伸出。壳体本体101上还设置有电接触针17,用于与公连接器200(参见图10)进行电连接。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连接器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连接器200(也被称为公连接器或线端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4和用于固定第一塑料纤6的线固定部5。线固定部5安装于第二壳体4中,构造为法兰盘状,具体而言,线固定部5具有带通孔51的筒部53和凸缘52,凸缘52设置于筒部53一端。通过将第一塑料纤6的一端插入通孔51中,然后将线固定部5插入第二壳体4,使线固定部5被夹持在第一塑料纤6与第二壳体4之间,从而实现将第一塑料纤6固定在第二壳体4上。当连接器200用于车辆中的用于传输太赫兹波的电缆之间的连接时,能够防止因车辆震动而导致的电缆与金属耦合件2的接触不良,提升电缆传输的信号质量。
如图6所示,第二壳体4可以包括第二壳体本体41、固定片42以及子连接器43。其中,如图5、图7和图8所示,子连接器43用于收纳线固定部5,子连接器43能够插入第二壳体本体41中。固定片42用于将子连接器43固定在第二壳体本体41中。
如图5-图6所示,第二壳体本体41内开设有用于安装子连接器43的子连接器孔411;第二壳体本体41外设置有用于与母连接器100配合的对插卡扣44以及用于与固定片42配合的相对于第二壳体本体41向外突出的锁扣412。
如图5-图6所示,子连接器43的外周可以具有阶梯状,其能够部分插入子连接器孔411中,相对应的,子连接器孔411与子连接器43的外周形状配合,也具有阶梯状;子连接器43内部设置有线固定部通孔431,线固定部通孔431具有与线固定部5外周形状配合的部分,例如,具有直径较小的部分和直径较大的部分。直径较小的部分与线固定部5的筒部53的外周贴合,直径较大的部分的与凸缘52抵接,从而将线固定部5固定在线固定部通孔431内。
如图6所示,固定片42具有环绕部421,其能够部分包围子连接器43和第二壳体本体41,环绕部421的边缘设置有锁环422,能够套接在锁扣412上。
如图6-图8所示,在第二壳体本体41、固定片42以及子连接器43固定于一起时,子连接器43部分插入第二壳体本体41的子连接器孔411中,固定片42的环绕部421包围子连接器43和第二壳体本体41,环绕部421边缘的锁环422套接在锁扣412上,并且锁环422的内边缘抵接在锁扣4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本体41内开设有用于安装电缆7的电接触孔413,电缆7通过电接触孔413内部的锁片固定于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第一塑料纤6包括:内芯61及包层介质62。内芯61的末端呈尖锥状,第一塑料纤6的呈尖锥状的一端从线固定部5的凸缘52的一端插入线固定部5的通孔51中,并与金属耦合件2的第一孔211的孔壁贴合。第一塑料纤6与通孔51的紧密配合,能够使第一塑料纤6固定在第二壳体4中,防止因振动导致接触不良而影响太赫兹波传输的信号质量;线固定部5的带凸缘52的结 构能够将第一塑料纤6的内芯61密封于第一孔211中,防止水分进入第一孔211中,避免外界粉尘污垢污染第一塑料纤与金属耦合件2的接触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通孔51的孔壁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金属屏蔽层511。,提升连接器的电磁兼容性能,降低耦合到金属耦合件2上的第一塑料纤6对其他设备的干扰,同时也提升了其自身对其他设备的抗干扰程度。可选地,第二金属屏蔽层511由铜制成。另外,可选地第二金属屏蔽层511接地。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将公连接器200和母连接器100组合在一起的示意图和剖视图。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塑料纤3通过套环25固定于第一壳体1中的金属耦合件2的第二孔221中。第一塑料纤6通过线固定部5固定于第二壳体4中。第二壳体4通过第一开口111插入第一壳体1的第一腔室11中,金属耦合件2的设置有第一孔211的一端能够插入至子连接器43的子连接器孔中,进而使第一塑料纤6的锥形的端部与第一孔211的孔壁贴合,从而实现第一塑料纤6和第二塑料纤3的耦合。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词语“第一、第二”等类似用语,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不应解释为限制于其后列出的内容;它不排除其它的元件或步骤。因此,其应当诠释为指定所提到的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或部件及其组群。因此,表述“包括装置A和B的设备”不应局限为仅由部件A和B组成的设备。
本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与该实施例结合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本说明书各处出现的用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并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但可以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能够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如从本公开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那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金属耦合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孔,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和/或所述第二孔包括锥形孔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和/或所述第二孔为盲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耦合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屏蔽层。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口周围设置有套箍。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环,所述套环位于所述第二孔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为塑胶材料。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耦合件由铜制成。
  9.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壳体;
    线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带通孔的筒部和凸缘,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筒部一侧,所述通孔与安装于第一壳体中的金属耦合件的第一孔连通,将线密封于所述第一孔中,所述金属耦合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孔。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束固定部构造为阶梯法兰盘。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管脚,所述金 属管脚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并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向外伸出。
  12. 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屏蔽层。
  13. 一种信号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本体与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线本体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一孔或所述第二孔。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本体的所述端部包括锥形部分。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本体包括塑料光纤。
PCT/CN2021/132794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连接器 WO202309233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80102123.4A CN117916641A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连接器
PCT/CN2021/132794 WO2023092335A1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2794 WO2023092335A1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2335A1 true WO2023092335A1 (zh) 2023-06-01

Family

ID=86538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32794 WO2023092335A1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16641A (zh)
WO (1) WO202309233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72044U (zh) * 2011-12-27 2012-10-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3959118A (zh) * 2011-11-28 2014-07-30 株式会社藤仓 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组装方法
CN204558846U (zh) * 2015-04-27 2015-08-12 沈阳飞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转接器
US20210318499A1 (en) * 2018-12-28 2021-10-14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Multiport assemblies including mounting features or dust plug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9118A (zh) * 2011-11-28 2014-07-30 株式会社藤仓 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带连接器的光纤缆线的组装方法
CN202472044U (zh) * 2011-12-27 2012-10-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204558846U (zh) * 2015-04-27 2015-08-12 沈阳飞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转接器
US20210318499A1 (en) * 2018-12-28 2021-10-14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Multiport assemblies including mounting features or dust plu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6641A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1396B2 (en) Connection device with a cable gland having housing parts enabling relative movement therebetween
US7572063B2 (en) Opto-electric connector
US7160032B2 (en) Electro-optical composite connector, electro-optical composite cable, and network devices using the same
US7074057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2007267358A (ja) 携帯電話機および電子機器
JPWO2003028169A1 (ja) 高速伝送用コネクタ
US20140087577A1 (en) Pluggable system and optical transceiver applicable to pluggable system
CN211744554U (zh) 照相机
CN112230350B (zh) 一种光模块
WO2023092335A1 (zh) 一种连接器
CA2345591A1 (en) Rf connector with impedance matching tab
KR100798012B1 (ko) 데이터 링크 모듈
US7186037B2 (en) Optical active connector
KR101075129B1 (ko) 광케이블 커넥터
CN213636480U (zh) 光电信号连接装置
JP2017092020A (ja) 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
CN111815807A (zh) 行车记录仪
CN214798044U (zh) 光电混合连接装置和光电混合连接组件
CN218300325U (zh) 一种插头、插座及视频连接器
CN111239932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9554105U (zh) 一种母端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A1247902A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CN218351749U (zh) 一种板线连接构造、摄像模组
CN212460629U (zh) 行车记录仪
JP2001154063A (ja) 光学的なプラグ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650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8010212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