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7035886A1 - 一种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WO2017035886A1 WO2017035886A1 PCT/CN2015/090820 CN2015090820W WO2017035886A1 WO 2017035886 A1 WO2017035886 A1 WO 2017035886A1 CN 2015090820 W CN2015090820 W CN 2015090820W WO 2017035886 A1 WO2017035886 A1 WO 2017035886A1
- Authority
- WO
- WIPO (PCT)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vity
- vehicle
- unicycle
- low center
- ax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00—Unicycles
Abstract
一种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该电动独轮车改变了业内其他电动独轮车的结构,新颖的车轴车架固定方式、分散的电池打包和布置方式,均有效地降低了本电动独轮车的重心高度;该车轴(101)车架固定方式和分散式电池布置方式具有另一个重要的效果是减小了车身的宽度,达到超薄的效果;车身采用内外壳双层结构,可以完全阻挡在雨天积水路面驾驶本电动独轮车时,车轮将水甩入车身内部,延长了电动独轮车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能够使得驾驶者上下车更方便,骑行的过程中摩擦更小,且驾驶更加舒适。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独轮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人只需站在踏板上就可以骑行,不需要用靠腿板或导向托架等其他装置来固定腿部与车身。骑行时腿部更舒服,运行更稳定。
电动独轮车作为一款新型的交通工具已为大家所熟悉,由一个轮毂电机提供动力的车轮与地面接触。人站在踏板上往前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人可以保持左右方向的平衡。前后方向的平衡是由一组配有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的电路主控制板来完成,当车身前倾或后倾时,传感器检测到信号通过主控板上的微处理器处理后提供信号给轮毂电机,让电机有一个向前或向后的加速度,使独轮车前后保持平衡。
电动独轮车是电力驱动的,除了轮毂电机、车架、脚踏外,还需要配有电源和电路主控制板。电源是由锂离子电池组和锂电池保护板组成,常见的电源是打包成一个整体的,故也称为电池包。此前的电动独轮车、电池包和主控制板都是安装在轮毂电机的上部,车子的重心比较高。车的重心抬高后就像人踩在高跷上一样,只是脚底和踏板一个连接点的接触很难稳定自如的操控电动独轮车。
陈和(Shane Chen)的申请号为CN201110089122.9的中国专利引用了中国古老杂技“踩高跷”,将驾驶电动独轮车和中国“踩高跷”做了比较。踩高
跷有双跷和单跷之分,原理都是一样的。我们以双跷做为示例,操作者的脚踩在高跷上,每条腿还需要与对应的高跷绑扎起来,形成两个固定的连接点,使得操作者与高跷成为一个整体,与地面的垂直方向保持一个共同的重心。总之,腿和高跷之间只有一个连接点是玩不成高跷的,同理,驾驶高重心电动独轮车只有脚和踏板一个点的连接是很困难的,腿部还需要与车身有个固定,使得驾驶者与车身成为一个整体,与地面垂直方向上保持一个共同的重心。
早前Simeray等人申请的美国专利(Motorized Transport Vehicle for a Pedestrian,US20090266629)解决了这个问题。该专利提出了在踏脚板的上方设置一个导向托架,杆状或箍状的托架紧紧夹着驾驶者的腿部,将驾驶者与车身有效地固定,成为一个整体,给驾驶者提供了较大的稳定性。但是,紧夹腿的导向托架也限制了腿的运动,当操作者需要快速下车时,导向托架会阻碍驾驶者的动作,带来某些不方便甚至某些场合可能会是危险的。
上面提到的陈和(Shane Chen)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110089122.9),以及其美国专利(专利号为US20110220427A1)在Simeray的专利基础上做了改进。提出了在踏脚板的上方设置了一个与车体相连的靠腿板,作用是使驾驶者的腿能够靠住车体,除了踏脚板以外增加了一个固定连接点。用靠腿板来代替Simeray的专利中的导向托架,克服了导向托架在驾驶过程中的不方便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靠腿板有如下两个特征:1、靠腿板表面明显凸出于车身侧面一个高度,使驾驶者站在踏板上时腿必然的紧贴靠腿;2、靠腿板为贴合腿部,表面为
向外稍凹的弯曲表面,且是由一定摩擦力的材料制成。这两个特征的目的就是让靠腿板与人的腿有一个连接作用,与脚和踏板的连接点相配合。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增加了靠腿板这个连接点使稳定驾驶电动独轮车成为现实可能,商品开拓的成功也证明其是切实可行的。
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靠腿板并不像导向托架那样箍紧人的腿部,而是一个会有来回摩擦的贴合,短时间偶尔的骑行驾驶者或许不会感到腿部的不适,但长时间驾驶时腿部会感到疼痛。这也说明了Simeray的导向托架和陈和(Shane Chen)的靠腿板各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克服他们两者的缺点呢,真正让驾驶独轮车变得更方便、更舒适自如。
能不能不需要导向托架或靠腿板呢?还是从踩高跷说起,高跷为什么一定要两个连接点才能行走,人走路时只是脚底着地不需要两个连接点,是不是高跷重心高了的缘故呢。我们想象一下截肢患者,给截肢患者配上假肢,假肢也是机械的并和高跷相似。人没有办法像操控自己的腿和脚一样那么灵活地操控假肢的每个环节,但行走时也只需要一个连接点。说明不是连接点多少的问题,而是重心越高对连接点受力要求越高。高跷的重心比较高,只有脚和高跷一个点的固定,受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部位的绑扎才能提供足够的力度。重心越低对连接点受力要求越低,如果能够降低独轮车的重心,导向托架和靠腿板就都不重要了。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电动独轮车的缺点,提出了一款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让电动独轮车不需要导向托架或靠腿板也能更加稳定、舒适自如地驾驶。
发明内容
如前所述,本发明为克服现有专利和产品的技术不足,提出了一款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其包括:一个由轮毂电机提供动力的车轮,所述车轮着地;分别固定在所述轮毂电机的车轴的两端的两个车架;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上端的车内壳,将所述车轮的上半部罩住;一组车外壳罩在所述车内壳、车轮和轮毂电机的外面;一组用导线相连的电两个池包和一个电池保护板;一套自平衡电机控制系统;一套安装于所述车内壳与车外壳之间的封闭区域内的开关模块、电量显示模块、灯光照明模块、语音提示模块;设于所述车外壳上端的把手,一组软胶垫贴在所述车外壳的接近把手的上端;两个脚踏板通过安装轴分别固定于所述车架的下端,供驾驶者站立。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分别设于所述车轴的两端并作为核心承重部件,所述车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轮毂电机的车轴两端固定;脚踏板通过安装轴与所述车架底部相连以支撑人体;所述车内壳和车外壳组成了车身,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轴的两端设有止转平面,所述止转平面呈腰形轴形状;所述车架上端设有与所述车轴两端相同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上端割有间隙,与所述间隙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设有螺丝孔,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对锁,所述车架的上端的间隙被压缩,所述车轴和车架通过所述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对锁而固定。
优选地,所述车身由所述车内壳和车外壳组成,所述电池包、电池保护板、自平衡电机控制系统、开关模块、电量显示模块、灯光照明模块、语音提示模块均安装于所述车内壳与车外壳之间以实现防水防尘。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和电池保护板分别设于所述车内壳的两侧,且所述电池包、电池保护板之间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内为圆柱型锂电池或聚合物软包锂电池。
优选地,所述车外壳上设有软胶垫以保护驾驶者的腿部。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板能够绕所述安装轴进行90°旋转以收纳所述脚踏板。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下面两个关键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第一,新颖的车轴车架的固定方式。车轴两端有呈腰形轴形状,没有螺牙的止转平面;车架上端也有与车轴两端形状相同的腰形孔,腰形孔的上部有一被割开的间隙,与该间隙平面相垂直的方向钻有螺丝孔;将左右车架腰形孔安装到车轴两端后,螺丝穿过螺丝孔与对面的螺母慢慢拧紧,车架和车轴就被紧紧地固定了。此种结构相比目前市场上采用较多的楔形块车轴锁紧结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510358.5)的零件更少、更简洁,安装和拆卸也更方便。更重要的是相比楔形块锁紧结构的车架,本车架的上端短了很多;车身侧面就空出了更多的空间,使将原本放在轮毂电机上部的部件放到车身侧部成为可能;
第二,电池包采用分拆打包的方法,分别安装在电动独轮车侧边分散的空间。车身侧面不像车轮的上部,其空间是有限的。原先的电池包的打包方式是将所有电池和锂电池保护板打包成一个包裹。这样一个较大的包
裹只能安装在轮毂电机上方,这样独轮车的重心就高了。将电池包分拆打包后,就可以将它分散地安装到重心更低紧贴车轴的车身侧部,大大降低了车身的重心。独轮车的重心降低后,连接点受力就小了,驾驶独轮车就不像踩高跷那么难了,不需要导向托架或靠腿板也能稳定自如地操控独轮车。此发明还带来了一个新的创新成果,电池包被分散安装后,车身的宽度降低了,比目前市场上的车身更薄,切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另外本发明还增加了独轮车内壳的设计。市场上绝大部分独轮车都只是一个外壳,电池包和电路控制板一般直接安装在外壳内表面或外表面,然后用盖板盖住。但是,只靠盖板很难做到真正地防水。本发明采用一个全封闭的内壳,电池包和电路控制板安装在内壳外面,然后外面用外壳罩住。这样设计大大提高了防水性能,特别是可以完全阻挡由轮胎甩进的来自路面的积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重心超薄独轮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车架车轴固定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车轴车架固定方式与楔形块车轴锁紧结构比对图;
图4为电池组打包方式示意图与其他电池组打包方式对比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重心超薄独轮车的内壳与车轮、电池组、电路控制板以及车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重心超薄独轮车的车身侧视图与其他专利或现有技术中的产品的车身侧视图的效果对比。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阐述。应该理解,以下列举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其由配有一个轮毂电机102的车轮103提供动力,该车轮103着地。车架301、302分别固定在车轴101的两端,是本电动独轮车的核心承重部件。然后车内壳203固定在车架301、302上并将车轮103的上半部罩住,电池包401、402、锂电池保护板403、电路主控制板404分别安装在车内壳203的两侧。车外壳201、202与车内壳203配合组装好后罩于所述车内壳203的外面,车外壳201、202用自攻螺丝对锁,最后用螺丝将车轴101与车架301、302固定。踏板207、208是通过安装轴固定在车架301、302上的,并能够绕安装轴进行90°旋转。不使用时,可以将脚踏207、208沿安装轴折叠上去以收纳脚踏板,节省空间。
如图2所示,车轴101的两端有呈腰形轴形状的止转平面,车架301、302有与车轴101两端形状相同的腰形孔,腰形孔的上方线割有一缺口或间隙,垂直于该缺口或间隙的平面上钻有两个螺丝孔。车架301、302通过腰形孔插到车轴101的两端的止转平面上,螺丝303穿过螺丝孔与对面的螺母304相锁。随着螺丝303和螺母304慢慢地拧紧,腰形孔上方的缺口或间隙就逐步收紧或被压缩,腰形孔和止转平面的装配缺口或间隙完全被挤压,车架301、302被牢固地固定在车轴101上。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的车轴车架固定方式与楔形块车轴锁紧结构对比后发现。楔形块车轴锁紧结构的车架上端高出了一部分,车轴两端也凸出了很多。本发明提供的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的车轴101上端的空间要紧凑一些。虽然是有限的空间,但是对低重心独轮车考虑将电池包、电路主控制板等安装到车身侧面较小的空间来说,更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本发明提供的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的车轴101的长度减小后,车身宽度就可以设计的更薄。超薄的车身减小了人站立在踏板上时腿部与车身的摩擦,上下车也更加便捷。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的安装方式,所用零件少、结构牢固,安装和拆卸也更加方便。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的60V电源由16节18650圆柱型锂电池(或聚合物软包锂电池)和锂电池保护板403组成。本发明将电池组分拆打包。16节18650圆柱电池被打包成两个电池包401、402,锂电池保护板403也被独立开来,电池包401、402和锂电池保护板403之间用导线相连接,且电池包401、402的电压或容量可以是各种所需的规格。这样拆分打包就可以将电池包分布在车身侧面较小地分散空间里了,从而降低了车身的重心。
从图1和图4可以看出,拆分打包后每个包裹部分的长宽只有原来整体打包的一半;锂电池保护板403也独立开来后,电池包401、402的厚度也减小了很多。电池包的厚度减小,则本电动独轮车的车身宽度也就得到了控制,具有更薄的特点。原来的电池打包方式包裹比较大,只能布置在车轮103的上部,无法实现降低车身重心的目的。
如图1和图5所示,车内壳203用螺丝与车架301、302固定在轮毂电机102的上方,将车轮103的上部封闭起来。电池包401、402分别放置在车内壳203侧面的电池箱里,电池保护板403和电路主控制板404也是分别用螺丝固定在车内壳203两侧电池箱的上面。电动独轮车的开关模块、电量显示模块、灯光照明模块、语音提示模块,即零部件如:前照灯、后尾灯、开关按键、灯光按键、电量显示、充电接口等,都是安装在车内壳203的外表面上,然后再由车外壳201、202罩住,即均安装于所述车内壳与车外壳之间的封闭区域内。这种设计即使下雨天路面有积水时驾驶本电动独轮车,水也完全不会被车轮甩到车身里面,从而真正做到了防水、防尘的功能。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还包括设于所述车外壳201、202上端的把手,一组软胶垫贴在所述车外壳201、202的接近把手的上端或所述车外壳201、202上设有软胶垫以保护驾驶者的腿部,提高驾驶的舒适度。贴在外壳上软胶垫不像靠腿板那样凸出于车身侧面,也没有向外稍凹的弯曲表面。其作用仅为上下车或者遇到意外时保护驾驶者腿部的作用。
最后,参照图6并以图6作为总结,本发明提供的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与其他现有技术中已有专利申请的电动独轮车相比,实现了更低的重心,更薄的车身,腿部和车身的接触受力也大大减小,操控更加方便自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发明申请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实施例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专利申请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
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 一种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由轮毂电机提供动力的车轮,所述车轮着地;分别固定在所述轮毂电机的车轴的两端的两个车架;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上端的车内壳,将所述车轮的上半部罩住;一组车外壳罩在所述车内壳、车轮和轮毂电机的外面;一组用导线相连的电两个池包和一个电池保护板;一套自平衡电机控制系统;一套安装于所述车内壳与车外壳之间的封闭区域内的开关模块、电量显示模块、灯光照明模块、语音提示模块;设于所述车外壳上端的把手,一组软胶垫贴在所述车外壳的接近把手的上端;两个脚踏板通过安装轴分别固定于所述车架的下端,供驾驶者站立。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分别设于所述车轴的两端并作为核心承重部件,所述车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轮毂电机的车轴两端固定;脚踏板通过安装轴与所述车架底部相连以支撑人体;所述车内壳和车外壳组成了车身,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车架上。
-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的两端设有止转平面,所述止转平面呈腰形轴形状;所述车架上端设有与所述车轴两端相同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上端割有间隙,与所述间隙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设有螺丝孔,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对锁,所述 车架的上端的间隙被压缩,所述车轴和车架通过所述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对锁而固定。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由所述车内壳和车外壳组成,所述电池包、电池保护板、自平衡电机控制系统、开关模块、电量显示模块、灯光照明模块、语音提示模块均安装于所述车内壳与车外壳之间以实现防水防尘。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和电池保护板分别设于所述车内壳的两侧,且所述电池包、电池保护板之间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内为圆柱型锂电池或聚合物软包锂电池。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壳上设有软胶垫以保护驾驶者的腿部。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重心超簿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能够绕所述安装轴进行90°旋转以收纳所述脚踏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77533.3U CN205417906U (zh) | 2015-09-06 | 2015-09-06 | 一种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 |
CN201520677533.3 | 2015-09-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35886A1 true WO2017035886A1 (zh) | 2017-03-09 |
Family
ID=56517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PCT/CN2015/090820 WO2017035886A1 (zh) | 2015-09-06 | 2015-09-25 | 一种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17906U (zh) |
WO (1) | WO20170358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9593A (zh) * | 2015-09-06 | 2015-12-02 | 韦志华 | 一种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161552U (zh) * | 2014-09-29 | 2015-02-18 | 纳恩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单轮平衡车 |
CN204383670U (zh) * | 2015-02-09 | 2015-06-10 | 胡润行 | 三轮智能平衡车 |
CN204527439U (zh) * | 2014-12-25 | 2015-08-05 | 李陈 | 一种具有重心自动调节功能的自平衡独轮车 |
GB2522707A (en) * | 2014-02-04 | 2015-08-05 | Timur Artemev | Powered unicycle device |
CN204548330U (zh) * | 2015-03-23 | 2015-08-12 | 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设有负载检测装置的独轮自平衡车 |
CN204587163U (zh) * | 2015-04-27 | 2015-08-26 | 台州市启迈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可拆卸独轮车 |
-
2015
- 2015-09-06 CN CN201520677533.3U patent/CN20541790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9-25 WO PCT/CN2015/090820 patent/WO201703588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22707A (en) * | 2014-02-04 | 2015-08-05 | Timur Artemev | Powered unicycle device |
CN204161552U (zh) * | 2014-09-29 | 2015-02-18 | 纳恩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单轮平衡车 |
CN204527439U (zh) * | 2014-12-25 | 2015-08-05 | 李陈 | 一种具有重心自动调节功能的自平衡独轮车 |
CN204383670U (zh) * | 2015-02-09 | 2015-06-10 | 胡润行 | 三轮智能平衡车 |
CN204548330U (zh) * | 2015-03-23 | 2015-08-12 | 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设有负载检测装置的独轮自平衡车 |
CN204587163U (zh) * | 2015-04-27 | 2015-08-26 | 台州市启迈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可拆卸独轮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17906U (zh) | 2016-08-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67679B (zh) | 一种自平衡电动轮椅 | |
JP6381813B2 (ja) | バランス一輪車 | |
CN204184517U (zh) | 一种带坐垫的电动自平衡独轮车 | |
WO2015051707A1 (zh) | 分体式电动滑板 | |
CN205022764U (zh) |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自平衡电动滑板车 | |
CN105774991B (zh) | 一种无扶手双轮刚性连接平衡车 | |
WO2016095203A1 (zh) | 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 |
CN107000804B (zh) | 前后自平衡装置 | |
CN204713295U (zh) | 平衡车的车轮安装结构 | |
CN205235349U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 | |
WO2017035886A1 (zh) | 一种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 | |
CN112124481A (zh) | 一种两轮新型电动平衡车 | |
CN205440700U (zh) | 电动滑板车 | |
JP2014113970A (ja) | 立乗り式電動車両 | |
CN104417685A (zh) | 一种带坐垫的电动自平衡独轮车 | |
CN105109593A (zh) | 一种低重心超薄电动独轮车 | |
CN106621293A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 | |
KR102058297B1 (ko) | 기립식 외바퀴 전동장치 | |
CN203294262U (zh) | 一种带踏板脚轮的代步独轮电动车 | |
CN205345244U (zh) | 电动三轮平衡车 | |
CN205632829U (zh) | 两轮载人平衡车 | |
JP3116721U (ja) | 車椅子用電動牽引装置 | |
CN108354719A (zh) | 一种具有电动助力装置的轮椅 | |
KR20190087852A (ko) | 4륜 실버캐리지 | |
CN108622234A (zh) | 双模式电动平衡车及其模式转换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121 |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
Ref document number: 159026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
|
NENP |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
Ref country code: DE |
|
122 |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
Ref document number: 159026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