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5024291A1 -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及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及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5024291A1
WO2015024291A1 PCT/CN2013/085105 CN2013085105W WO2015024291A1 WO 2015024291 A1 WO2015024291 A1 WO 2015024291A1 CN 2013085105 W CN2013085105 W CN 2013085105W WO 2015024291 A1 WO2015024291 A1 WO 201502429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park plug
ignition
insulator
center electrode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851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张蝶儿
Original Assignee
林岸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岸辉 filed Critical 林岸辉
Publication of WO201502429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5024291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02Details
    • H01T13/08Mounting, fixing or sealing of sparking plugs, e.g. in combustion chamber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gni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method of installing a spark plug in a combustion chamber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Background technique
  •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generates a power by mixing a liquid or gaseous fuel with air and directly inputting into a high-pressure combustion chamber inside the cylinder to generate a power. It is a heat engine that converts therm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 the spark plug is mounted to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ignition of the mixed gas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IG. 1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view of an ignition system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 the prior art.
  • the ignition system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cludes a combustion chamber 11, a fuel injector 12, and a spark plug 13.
  •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1 includes a cavity 111 having a cavity.
  • the upper end of the cylinder 111 has a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112 having an inner wall for mounting the spark plug 13 o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1 and a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112.
  • a fuel injector mounting passage 114 is provided for mounting the fuel injector 12 o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1.
  • FIG. 2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view of the spark plug 13.
  • the spark plug 13 includes a center electrode 132, an insulator 134, a housing 136, and a ground electrode 138.
  • the insulator 134 is a ceramic insulator having a shaft hole extending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the center electrode 132 is inserted through a shaft hole penetrating the insulator 134.
  • the housing 136 is disposed on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insulator 134, and the surface of the housing 136 has a thread.
  • the ground electrode 138 is connected to the end of the casing 136 and is bent to extend opposite to the center electrode 132 to form a gap of spark discharge with the center electrode 132.
  • An ignition end portion is formed between the center electrode 132 and the ground electrode 138, and the ignition end portion generates an arc by the action of pulse electric power, thereby generating an electric spark to ignite the mixed gas around the electrod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uto-ignition.
  •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1 is a circular or elliptical cylinder, and in order to generate a strong combustion effect, the ignition end formed by the center electrode of the spark plug 13 and the ground electrode is disposed in the cylinder 111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1, that is, The spark plug 13 is twisted by the housing 136 with the screw mounting channel 112, and the housing 136 of the spark plug 13 fills the entire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112 through which the spark plug 13 extends so that the ignition end projects out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1 inside the cylinder 111.
  • the fuel injector 12 is dispos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park plug 13, and the nozzle of the fuel injector 12 is sprayed toward the ignition end side of the spark plug 13.
  • the housing 136 of the spark plug 13 protrudes into the cylinder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1. Since the fuel injector 12 is disposed on one side of the spark plug 13, the housing 136 blocks a portion of the fuel from directly reaching the ignition end of the spark plug. Part, thus affecting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after long-term use, it usually forms incomplete carbon black stains on the casing of the fuel injector 12 side, that is, local carbon deposition caused by incomplete combustion, reducing combustion efficiency, affecting The output power of the engine. Moreover, sinc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spark plug is extremely harsh, the center electrode 132 and the ground electrode 138 need to be ignited many tim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nditions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1, and deposits may occur on the electrode and cause corrosion thereof, resulting in the situation of the spark plug 13. deterioration. Summary of the invention
  • An igni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cludes a combustion chamber and a spark plug.
  •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ncludes a cavity of a cavity having a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 the spark plug includes an ignition end formed by a center electrode and a ground electrode. The spark plug is mounted on the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and an ignition end of the spark plug is located in the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 the ignition end of the spark plug is located in the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so that the center electrode and the ground electrode have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 the nozzle of the fuel injector can directly inject fuel against the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without any obstruction to block the entry of fuel, and the fuel can enter the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more quickly and uniformly and completely to avoid fuel waste.
  • the spark plug further includes a center electrode, an insulator, a casing, and a ground electrode, the insulator having a shaft hole extending in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center electrode being inserted through the shaft hole of the insulator,
  • the housing is disposed on an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insulator, the surface of the housing is threaded and threadedly engaged with the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the ground electrode is coupled to the end of the housing, and is bent to extend opposite to the center electrode, and is formed between the center electrode and the center electrode The ignition end of the gap of the spark discharge.
  • auxiliary air inlet holes are provided in the wall of the fire nozzle, and the ignition end portion is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main air inlet hole or the auxiliary air inlet hole.
  • the center end electrode of the spark plug 22 and the ignition end portion A formed by the ground electrode are located in the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212.
  • a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212 between the ignition end portion A and the cylinder block 211 forms a pilot passage B of the spark plug 22.
  • the fuel injector 23 is disposed adjacent to the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212, and the nozzle of the fuel injector 12 is sprayed against the spark plug mounting passage 212.
  • the housing 426 is a hollow structure that is sleev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or 424, and the housing 426 is provided with a sheet-like cover 428 facing the open end of the cylinder.
  • Figure 7 is a top view of the cover shown in Figure 6.
  • An ignition hole 4282 is dispos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over 428, and an air inlet 4284 is disposed around the ignition hole 4282.
  • the end portion 4211 of the center electrode 421 extends to the center of the ignition hole 4282 of the shutter 428.
  • the inner wall of the ignition hole 4282 serves as a ground electrode 422, and forms an ignition end portion 8 having a gap of spark discharge with the center electrode 421.
  • the shutter exerts a chimney effect, and the ignited spark is guided to the cylinder by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and the air flow at this time is the spark plug to the cylinder. Since the intake stroke and the compression stroke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re an iterative continuous process, the relatively closed cavity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low of gaseous fuel near the ignition end and the release of the spark after ignition to the cylinder. Therefore, the arrangement of the intake holes facilitates the return of the gaseous fu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包括燃烧室(11)和火花塞(13),燃烧室包括一空腔的缸体,在缸体的内壁上具有一火花塞安装通道,火花塞包括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形成的点火端部,火花塞安装在火花塞安装通道上,并且火花塞的点火端部位于火花塞安装通道内。该火花塞的点火端部的安装位置可以使其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同时消除了火花塞点火端部对燃料喷射器喷射燃料的阻挡,使得燃料能够更快速和均匀且完全地进入到火花塞安装通道内而避免燃料浪费。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及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以及火花塞在内燃机中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内燃机是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 直接输入汽缸内部的高压燃烧室燃烧爆发产 生动力。 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热机。 火花塞是安装到内燃机上, 用于燃烧室内的混 合气体的打火。 请参阅图 1, 其是现有技术中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内燃机 的点火系统包括燃烧室 11、燃料喷射器 12和火花塞 13。该燃烧室 11包括一空腔的缸体 111, 缸体 111的上端具有一内壁为螺纹状的火花塞安装通道 112, 用以将火花塞 13安装在燃烧室 11上; 以及在火花塞安装通道 112附近具有一燃料喷射器安装通道 114, 用以将燃料喷射器 12安装在燃烧室 11上。请同时参阅图 2, 其是火花塞 13的结构示意图。该火花塞 13包括一 中心电极 132、 绝缘体 134、 壳体 136和接地电极 138。 该绝缘体 134为陶瓷绝缘体, 具有沿 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 132插入贯穿该绝缘体 134的轴孔。 该壳体 136设置在该 绝缘体 134的外周, 壳体 136的表面具有螺纹。 该接地电极 138与该壳体 136的端部连接, 并弯曲延伸与中心电极 132相对,与中心电极 132之间形成火花放电的间隙。该中心电极 132 与接地电极 138之间形成点火端部, 该点火端部通过脉冲电力的作用产生电弧, 进而产生电 火花点燃电极周围的混合气体, 达到自动点火的目的。
通常, 该燃烧室 11为圆形或椭圆形缸体, 为了能产生强力燃烧效果, 会将火花塞 13的 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形成的点火端部设置在燃烧室 11的缸体 111内, 即该火花塞 13通过其 壳体 136与火花塞安装通道 112的螺纹扭合,火花塞 13的壳体 136填充了整个火花塞安装通 道 112, 火花塞 13穿过该火花塞安装通道 112使其点火端部伸出至燃烧室 11的缸体 111内。 为了增强点火系统的燃烧效率, 该燃料喷射器 12会设置在火花塞 13的附近, 该燃料喷射器 12的喷嘴对着该火花塞 13的点火端部一侧进行喷射。
但是, 通常火花塞 13的壳体 136会伸出部分至燃烧室 11的缸体内, 由于燃料喷射器 12 是设置在火花塞 13的一侧边,壳体 136会阻挡部分燃料直接到达火花塞的点火端部, 从而影 响燃烧效率; 长期使用后, 通常会在燃料喷射器 12—侧的壳体上形成燃烧不完全的炭黑渍, 即燃烧不完全引起的局部积碳现象, 降低燃烧效率, 影响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并且, 由于 火花塞的工作环境极端恶劣,该中心电极 132和接地电极 138在燃烧室 11内高温高压条件下 需要点火无数次, 而该电极上会出现沉积物并导致其腐蚀, 导致火花塞 13的情况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 提供一种集中高效且抗腐蚀的内燃机的 点火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包括燃烧室和火花塞。 该燃烧室包括一空腔的缸体, 在缸体的 内壁上具有一火花塞安装通道。 该火花塞包括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形成的点火端部。 该火花 塞安装在该火花塞安装通道上, 并且该火花塞的点火端部位于该火花塞安装通道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 该火花塞的点火端部位于该火花塞安装通道内, 使其中心电极和接地 电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并且, 燃料喷射器的喷嘴可直接对着火花塞安装通道进行喷射 燃料而没有任何的阻挡物来阻挡燃料的进入, 燃料能够更快速和均匀且完全地进入到火花塞 安装通道内而避免燃料的浪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该火花塞进一歩包括一中心电极、 绝缘体、 壳体和接 地电极, 该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插入贯穿该绝缘体的轴孔, 该壳 体设置在该绝缘体的外周, 壳体的表面具有螺纹并与火花塞安装通道螺纹接合, 该接地电极 与该壳体的端部连接, 并弯曲延伸与中心电极相对, 与中心电极之间形成具有火花放电的间 隙的点火端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该火花塞进一步包括一中心电极、 绝缘体、 壳体和接 地电极, 该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插入贯穿该绝缘体的轴孔并露出 端部, 该壳体为中空结构, 套设在该绝缘体的表面, 并使该中心电极的端部位于壳体的空腔 内或位于壳体面向缸体的开口附近, 该接地电极设置在该壳体的空腔的内壁上并与中心电极 相对, 形成具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点火端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该火花塞进一步包括一中心电极、 绝缘体和壳体, 该 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插入贯穿该绝缘体的轴孔并露出端部, 该壳 体为中空结构, 套设在该绝缘体的表面, 壳体面向缸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一挡盖, 该挡盖的中 心设置有一点火孔, 点火孔的四周设置有进气孔, 该中心电极的端部延伸至该挡盖的点火孔 的中心, 该点火孔的内壁作为接地电极, 与中心电极形成具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点火端部。
进一步, 该挡盖为实心柱体, 点火孔和进气孔均贯穿挡盖的上下底面, 该点火孔设置在 挡盖的轴心处, 挡盖的侧面的进气孔处为内凹状。
以及, 该点火孔和进气孔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该火花塞进一步包括一中心电极、 绝缘体和壳体, 该 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插入贯穿该绝缘体的轴孔并露出端部, 该壳 体为中空结构, 套设在该绝缘体的表面, 壳体面向缸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一挡盖, 该挡盖的中 心设置有一喷火嘴, 该喷火嘴的外径小于小于火花塞安装通道的内径, 在喷火嘴的四周的挡 盖上设置有主进气孔, 该中心电极的端部延伸至该挡盖的喷火嘴的中心, 以该喷火嘴的内壁 作为接地电极, 与中心电极形成具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点火端部。
进一步, 在喷火嘴的管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副进气孔, 该点火端部位于主进气孔或副进气 孔的附近。
进一步, 该喷火嘴位于该火花塞安装通道内; 或者该喷火嘴突出于该火花塞安装通道延 伸至燃烧室的缸体中。
同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集中高效且抗腐蚀的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该方法是通 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该燃烧室包括一空腔的缸体, 在 缸体的内壁上具有一火花塞安装通道;该火花塞具有其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形成的点火端部; 将火花塞安装在燃烧室的火花塞安装通道上, 并使该火花塞的点火端部位于该火花塞安装通 道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 该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将火花塞的点火端设置在该火花塞安装 通道内, 使其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并且, 燃料喷射器的喷嘴可直接 对着火花塞安装通道进行喷射燃料而没有任何的阻挡物来阻挡燃料的进入, 燃料能够更快速 和均匀且完全地进入到火花塞安装通道内而避免燃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 1是现有技术中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 2是现有技术中火花塞 13的结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 4是图 3所示的火花塞的实施例 1结构示意图。
图 5是图 3所示的火花塞的实施例 2结构示意图。
图 6是图 3所示的火花塞的实施例 3结构示意图。
图 7是图 6所示的挡盖的俯视图。
图 8是图 3所示的火花塞的实施例 4结构示意图。
图 9是图 8所示的挡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 10是图 3所示的火花塞的实施例 5结构示意图。
图 11是图 10所示的挡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请参阅图 3, 其是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20包 括燃烧室 21、 火花塞 22和燃料喷射器 23。 该燃烧室 21包括一空腔的缸体 211, 在缸体 211 的内壁上具有一火花塞安装通道 212, 用以将火花塞 22安装在燃烧室 21上; 以及在火花塞 安装通道 212附近具有一燃料喷射器安装通道 214, 用以将燃料喷射器 23安装在燃烧室 21 上。该火花塞 22具有其中心电极 221和接地电极 222形成的点火端部 A。该中心电极 221和 接地电极的外表面均镀有一层贵金属,如铱金,以提高其点火的性能。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 该火花塞 22的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形成的点火端部 A位于该火花塞安装通道 212内。 在该 点火端部 A至缸体 211之间的火花塞安装通道 212形成了该火花塞 22的导火通道 B。该燃料 喷射器 23设置在火花塞安装通道 212的附近, 该燃料喷射器 12的喷嘴对着该火花塞安装通 道 212进行喷射。
在内燃机的进气冲程时, 燃料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充满燃烧室的缸体 211, 由于缸体 211内的压强远大于火花塞安装通道 212形成的导火通道 B,混合气体被迅速推进至导火通道 B并充满点火端部 A周围。且由于燃料喷射器 12的喷嘴直接对着该火花塞安装通道 212进行 喷射燃料, 而火花塞安装通道 212在缸体内并没有任何的阻挡物来阻挡燃料的进入, 因此, 燃料能够更快速和均匀且完全地进入到火花塞安装通道 212内而避免燃料的浪费。
而在火花塞的脉冲点火时,该导火通道 B内的火花塞的点火端部 A周围充满了混合气体, 该中心电极 221和接地电极 222之间放电引燃电极周围的混合气体, 此时导火通道 B内的气 体被引燃并迅速膨胀, 压力迅速增大, 进而推动火花向缸体 211方向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 火花塞 22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火花塞结构, 如图 4所示, 该火花塞 22包 括一中心电极 221、 绝缘体 224、 壳体 226和接地电极 222。 该绝缘体 224为陶瓷绝缘体, 具 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 221插入贯穿该绝缘体 224的轴孔。 该壳体 226设置 在该绝缘体 224的外周, 壳体 226的表面具有螺纹。 该接地电极 222与该壳体 226的端部连 接, 并弯曲延伸与中心电极 221相对, 与中心电极 221之间形成火花放电的间隙。 该中心电 极 221与接地电极 222之间形成点火端部 A。 由于点火端部 A位于火花塞安装通道 212内, 最大程度避免了电极上出现沉积物并而导致其腐蚀, 进而增加了火花塞的使用寿命。 且由火 花塞安装通道 212还进一步形成加速火花喷火的导火通道 B,提高了该点火系统的点火效率。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二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 其区别仅在于火花塞的结 构相异。 请参阅图 5, 其是本实施例二的火花塞 32的结构示意图。 该火花塞 32包括一中心 电极 321、 绝缘体 324、 壳体 326和接地电极 322。 该绝缘体 324为陶瓷绝缘体, 其具有沿轴 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 321插入贯穿该绝缘体 324的轴孔并露出端部 3211。 该壳体 326为中空结构,套设在该绝缘体 324的表面,并使该中心电极 321的端部 3211位于壳体 326 的空腔内或位于壳体 326面向缸体的开口附近。 该接地电极 322设置在该壳体 326的空腔的 内壁上并与中心电极 321相对, 形成具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点火端部八。 相较于实施例一的 火花塞, 本实施例二的火花塞结构更加简单, 加工方便, 可减少生产成本。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三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与实施例二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火花塞的结构相异。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的点火效率更佳, 发明人进一步对火花塞的结构进行了改 进。 请参阅图 6, 其是本实施例三的火花塞 42的结构示意图。 该火花塞 42包括一中心电极 421、 绝缘体 424和壳体 426。 该绝缘体 424为陶瓷绝缘体, 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 421插入贯穿该绝缘体 424的轴孔并露出端部 4211。 该壳体 426为中空结构, 套 设在该绝缘体 424的表面, 壳体 426面向缸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一片状的挡盖 428。 请同时参 阅图 7, 其是图 6所示挡盖的俯视图。 该挡盖 428的中心设置有一点火孔 4282, 点火孔 4282 的四周设置有进气孔 4284。 该中心电极 421的端部 4211延伸至该挡盖 428的点火孔 4282的 中心, 该点火孔 4282的内壁作为接地电极 422, 与中心电极 421形成具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 点火端部八。
该挡盖 428的设置可在壳体 426的腔内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点火腔。 在内燃机的进气冲 程时, 燃料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充满燃烧室的缸体, 由于缸体内的压强远大于火花塞安装 通道形成的导火通道, 混合气体被迅速推进至导火通道并充满点火端部 A周围。 而挡盖 428 上的进气孔 4284可使混合气体进一步迅速进入至点火腔内。在火花塞的脉冲点火时, 该中心 电极 421和接地电极 422之间放电引燃电极周围的混合气体, 由于在点火腔内在此前积聚了 大量混合气体, 点火腔内的气体被引燃并迅速膨胀, 压力迅速增大, 使得火花强有力地从点 火孔 4282向缸体喷射。 火花在导火通道内进一步积聚膨胀, 迅速向缸体方向释放。 实施例 4
本实施例四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与实施例三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火花塞的结构相异。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的点火效率更佳, 发明人进一步对火花塞的结构进行了改 进。 请参阅图 8, 其是本实施例四的火花塞 52的结构示意图。 该火花塞 52包括一中心电极 521、 绝缘体 524和壳体 526。 该绝缘体 524为陶瓷绝缘体, 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 521插入贯穿该绝缘体 524的轴孔并露出端部 5211。 该壳体 526为中空结构, 套 设在该绝缘体 524的表面, 壳体 526面向缸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一片状的挡盖 528。 请同时参 阅图 9, 其是图 8所示挡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挡盖 528的中心设置有一喷火嘴 5282, 在 喷火嘴 5282的四周的挡盖 528上设置有主进气孔 5284。 该中心电极 521的端部延伸至该挡 盖 428的喷火嘴 5282的中心, 以该喷火嘴 5282的内壁作为接地电极, 与中心电极 421形成 具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点火端部 A。进一步,该喷火嘴 5282为烟囱式的管状,在喷火嘴 5282 的管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副进气孔 5286。 该火花塞安装在燃烧室的火花塞安装通道内, 该喷火 嘴 5282的管口外径小于火花塞安装通道的内径, 以及该喷火嘴 5282位于该火花塞安装通道 内, 或者该喷火嘴 5282突出于该火花塞安装通道延伸至燃烧室的缸体中。
该挡盖 528的设置可在壳体 426的腔内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点火腔。 在内燃机的进气冲 程时, 燃料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充满燃烧室的缸体, 由于缸体内的压强远大于火花塞安装 通道形成的导火通道, 混合气体被迅速推进至导火通道,然后通过挡盖的主进气孔 5284和喷 火嘴 5282上的副进气孔 5286进入点火腔,并充满点火端部 A周围。在火花塞的脉冲点火时, 该中心电极 521和接地电极之间放电引燃电极周围的混合气体, 由于在点火腔内在此前积聚 了大量混合气体, 点火腔内的气体被引燃并迅速膨胀, 压力迅速增大, 使得火花强有力地从 喷火嘴 5282向缸体喷射。
相对于实施例三, 挡板上喷火嘴的设置更加有利于提高内燃机的点火效率。 首先, 喷火 嘴在该火花塞中发挥着烟囱效应, 利用压差将点燃的火花导向缸体内, 此时的气流为火花塞 到缸体方向。 由于内燃机的进气冲程和压缩冲程是一个反复不断的连续过程, 相对密闭的空 腔并不利于在点火端部附近气体燃料的流动以及点燃后的火花向缸体的释放。 因此, 进一步 在喷火嘴周围的挡板处,以及在喷火嘴的管壁上设置进气孔,以加速缸体内混合气体的回流。 气体回流的方向基本上是垂直于喷火嘴的管壁的, 所以, 在进气孔附近的区域就是横向气流 与纵向气流的交汇处, 是气体流动量最大的地方。 因此,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 将中心 电极的端部设置在进气孔的附近, 在气体流动量最大最快地方, 使点火端的位置既能实现在 点火时气缸燃料迅速大量聚集在点火端, 又能在喷火时使点燃的气体火花迅速到达缸体, 实 现了气体在火花塞腔体内和燃烧室的缸体内的加速回流, 从而提高了内燃机的燃烧效率。 实施例 5
本实施例五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与实施例三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火花塞的结构相异。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的点火效率更佳, 发明人进一步对火花塞的结构进行了改 进。 请参阅图 10, 其是本实施例五的火花塞 62的结构示意图。 该火花塞 62包括一中心电极 621、 绝缘体 624和壳体 626。 该绝缘体 624为陶瓷绝缘体, 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 621插入贯穿该绝缘体 624的轴孔并露出端部 6211。 该壳体 626为中空结构, 套 设在该绝缘体 624的表面, 壳体 626面向缸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一柱状的挡盖 628。 请同时参 阅图 11, 其是图 10所示的挡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挡盖 528的中心设置有一贯穿挡盖的 上下底面的点火孔 6282, 在点火孔 6282的四周的挡盖 628上设置有贯穿挡盖的上下底面的 进气孔 6284。 该挡盖 628为实心柱状体, 该点火孔设置在挡盖的轴心处, 点火孔和进气孔均 贯穿挡盖的上下底面; 且进气孔的范围扩大至柱状挡盖的侧面, 即柱状挡盖的侧面的进气孔 处为内凹状。
在本实施例中, 该挡盖发挥了烟囱效应, 利用压差将点燃的火花导向缸体内, 此时的气 流为火花塞到缸体方向。 由于内燃机的进气冲程和压缩冲程是一个反复不断的连续过程, 相 对密闭的空腔并不利于在点火端部附近气体燃料的流动以及点燃后的火花向缸体的释放。 因 此, 进气孔的设置有利于气体燃料的回流。
进一步, 作为本实施例 5的进一步改进, 该进气孔可以与该点火孔连通, 加速缸体内混 合气体的回流。 气体回流的方向基本上是垂直于喷火嘴的管壁的, 所以, 在进气孔附近的区 域就是横向气流与纵向气流的交汇处, 是气体流动量最大的地方。 与实施例 4的原理相同, 将中心电极的端部设置在进气孔的附近, 在气体流动量最大最快地方, 使点火端的位置既能 实现在点火时气缸燃料迅速大量聚集在点火端, 又能在喷火时使点燃的气体火花迅速到达缸 体, 实现了气体在火花塞腔体内和燃烧室的缸体内的加速回流, 从而提高了内燃机的燃烧效 碎.。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的火花塞安装在燃烧室的安装通道上, 并使火花塞的点火端部位于安装通道内, 使其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并且, 燃料喷射器的喷嘴可直接对着火花塞安装通道进行喷射燃料而没有任何的阻挡物来阻 挡燃料的进入,燃料能够更快速和均匀且完全地进入到火花塞安装通道内而避免燃料的浪费。 进一步,在火花塞的壳体端部设置挡盖可以进一步在壳体的腔内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点火腔, 以进一歩保护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被腐蚀的速度, 以及, 挡盖上的点火孔和进气孔的设置可 对进气燃料和点着的火花气流进行分流, 并加速其循环, 可提高内燃机的点火效率。 另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该燃烧室包括一空腔的缸体, 在缸体的内壁上具有一火花塞安装通道。 该火花塞具有其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形成的点火端 部。 将火花塞安装在燃烧室的火花塞安装通道上, 并使该火花塞的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形成 的点火端部位于该火花塞安装通道内。 其中, 该火花塞的结构可采用上述实施例 1~5中的任 意一火花塞的结构, 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 范围, 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 则本发明也意图包 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燃烧室, 其包括一空腔的缸体, 在缸体的内壁上具有一火花塞安装通道; ——火花塞, 其包括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形成的点火端部;
该火花塞安装在该火花塞安装通道上, 并且该火花塞的点火端部位于该火花塞安装通道 内。 、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火花塞进一步包括一中心电 极、 绝缘体、 壳体和接地电极, 该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插入贯 穿该绝缘体的轴孔, 该壳体设置在该绝缘体的外周, 壳体的表面具有螺纹并与火花塞安装 通道螺纹接合, 该接地电极与该壳体的端部连接, 并弯曲延伸与中心电极相对, 与中心电 极之间形成具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点火端部。 、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火花塞进一步包括一中心电 极、 绝缘体、 壳体和接地电极, 该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插入贯 穿该绝缘体的轴孔并露出端部, 该壳体为中空结构, 套设在该绝缘体的表面, 并使该中心 电极的端部位于壳体的空腔内或位于壳体面向缸体的开口附近,该接地电极设置在该壳体 的空腔的内壁上并与中心电极相对, 形成具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点火端部。 、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火花塞进一步包括一中心电 极、绝缘体和壳体, 该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插入贯穿该绝缘体 的轴孔并露出端部, 该壳体为中空结构, 套设在该绝缘体的表面, 壳体面向缸体的开口端 设置有一挡盖, 该挡盖的中心设置有一点火孔, 点火孔的四周设置有进气孔, 该中心电极 的端部延伸至该挡盖的点火孔的中心, 该点火孔的内壁作为接地电极, 与中心电极形成具 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点火端部。 、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火花塞进一步包括一中心电 极、绝缘体和壳体, 该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该中心电极插入贯穿该绝缘体 的轴孔并露出端部, 该壳体为中空结构, 套设在该绝缘体的表面, 壳体面向缸体的开口端 设置有一挡盖, 该挡盖的中心设置有一喷火嘴, 该喷火嘴的外径小于小于火花塞安装通道 的内径,在喷火嘴的四周的挡盖上设置有主进气孔, 该中心电极的端部延伸至该挡盖的喷 火嘴的中心, 以该喷火嘴的内壁作为接地电极, 与中心电极形成具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点 火端部。 、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喷火嘴的管壁上还设置有多 个副进气孔, 该点火端部位于主进气孔或副进气孔的附近。
、 根据权利要求 5或 6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喷火嘴位于该火花塞安 装通道内; 或者该喷火嘴突出于该火花塞安装通道延伸至燃烧室的缸体中。
、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挡盖为实心柱体, 点火孔和 进气孔均贯穿挡盖的上下底面, 该点火孔设置在挡盖的轴心处, 挡盖的侧面的进气孔处为 内凹状。 、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点火孔和进气孔连通。0、 一种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燃烧室包括一空腔的缸体, 在缸体的 内壁上具有一火花塞安装通道; 该火花塞具有其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形成的点火端部; 将 火花塞安装在燃烧室的火花塞安装通道上,并使该火花塞的点火端部位于该火花塞安装通 道内。
PCT/CN2013/085105 2013-08-21 2013-10-12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及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WO2015024291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7600.7A CN104421091B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及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CN201310367600.7 2013-08-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24291A1 true WO2015024291A1 (zh) 2015-02-26

Family

ID=5248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3/085105 WO2015024291A1 (zh) 2013-08-21 2013-10-12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及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PCT/CN2014/084839 WO2015024515A1 (zh) 2013-08-21 2014-08-20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及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4/084839 WO2015024515A1 (zh) 2013-08-21 2014-08-20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及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1091B (zh)
WO (2) WO20150242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0682B (zh) * 2017-03-27 2023-09-29 武汉理工大学 应用于定容燃烧弹的可对中电极装置
CN207490303U (zh) * 2017-08-08 2018-06-12 应用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火花塞
JP7302462B2 (ja) * 2019-12-11 2023-07-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4343A (en) * 1987-12-25 1990-04-03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with counterelectrode having plural apertures in flat portion thereof
CN1042624A (zh) * 1988-10-26 1990-05-30 柏原良平 一种内燃机火花塞和使用该火花塞的点火方法
CN2125725U (zh) * 1992-06-06 1992-12-23 杨文希 电火花、火焰混合点火式火花塞
US6460506B1 (en) * 2000-09-14 2002-10-08 Caterpillar Inc. Spark plug having an encapsulated electrode gap
CN1878934A (zh) * 2003-11-03 2006-12-13 德雷瑟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稀释的燃烧混合物点燃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06255A (zh) * 2004-06-24 2007-07-25 伍德沃德控制器公司 预燃室火花塞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09976A1 (de) * 1987-03-30 1988-10-20 Dieter Dr Ing Kuhnert Verfahren und zuendkerze zur entflammung sehr magerer kraftstoff-luft-gemische, insbesondere fuer gasmotoren
US4924829A (en) * 1989-09-11 1990-05-1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torch jet assisted spark ignition
CN1035535C (zh) * 1994-10-17 1997-07-30 北京新亚太工贸发展公司 新型火花塞及其涂层加工方法
DE10144976A1 (de) * 2001-09-12 2003-04-03 Beru Ag Zündkerze mit Mittelelektrode und Vorkammer
CN1554862A (zh) * 2003-12-23 2004-12-15 大连理工大学 火花塞点火室燃烧系统
US7741762B2 (en) * 2005-05-26 2010-06-22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Dual-spark pre-chambered spark igniter
CN102623896A (zh) * 2012-04-20 2012-08-01 张蝶儿 一种火花塞
CN203119292U (zh) * 2013-02-07 2013-08-07 张蝶儿 一种火花塞
CN203430683U (zh) * 2013-08-21 2014-02-12 张蝶儿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4343A (en) * 1987-12-25 1990-04-03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with counterelectrode having plural apertures in flat portion thereof
CN1042624A (zh) * 1988-10-26 1990-05-30 柏原良平 一种内燃机火花塞和使用该火花塞的点火方法
CN2125725U (zh) * 1992-06-06 1992-12-23 杨文希 电火花、火焰混合点火式火花塞
US6460506B1 (en) * 2000-09-14 2002-10-08 Caterpillar Inc. Spark plug having an encapsulated electrode gap
CN1878934A (zh) * 2003-11-03 2006-12-13 德雷瑟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稀释的燃烧混合物点燃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06255A (zh) * 2004-06-24 2007-07-25 伍德沃德控制器公司 预燃室火花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1091B (zh) 2017-03-01
WO2015024515A1 (zh) 2015-02-26
CN104421091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24516A1 (zh) 一种火花塞及使用该火花塞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CN103746291B (zh) 一种火花塞
WO2015113438A1 (zh) 一种火花塞及使用该火花塞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JP2011106377A (ja) 筒内噴射式内燃機関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767123A (zh) 一种火花塞
WO2015024515A1 (zh)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及火花塞在燃烧室的安装方法
JP2020084875A (ja) 副室付内燃機関
CN203826770U (zh) 一种火花塞及使用该火花塞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CN203434440U (zh) 一种火花塞
CN204205284U (zh) 一种火花塞
CN103956654A (zh) 一种火花塞
CN203826769U (zh) 一种火花塞
CN203434439U (zh) 一种火花塞及使用该火花塞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CN204597221U (zh) 一种火花塞
CN203218710U (zh) 一种高效点火的火花塞
KR20060062690A (ko) 점화 플러그
CN106549307B (zh) 一种火花塞
CN106884706A (zh) 水套式预燃装置
CN107100740B (zh) 气流压缩定向聚能等离子弧点火喷嘴
CN203430683U (zh)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CN101769599B (zh) 负压红外燃烧装置
CN103259195B (zh) 一种高效点火的火花塞
CN106549303B (zh) 一种火花塞
RU2468220C2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209761606U (zh) 一种减少积碳的内燃机点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38917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38917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