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140782A1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1140782A1
WO2011140782A1 PCT/CN2010/077786 CN2010077786W WO2011140782A1 WO 2011140782 A1 WO2011140782 A1 WO 2011140782A1 CN 2010077786 W CN2010077786 W CN 2010077786W WO 2011140782 A1 WO2011140782 A1 WO 201114078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indication value
downlink transmission
value
correl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777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李斌
曾召华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08512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2547027B1/en
Priority to JP2013508352A priority patent/JP5550200B2/ja
Priority to US13/639,870 priority patent/US8724653B2/en
Publication of WO201114078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1140782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Description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传输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 输方法和基站。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 (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无线通信系统是以正交频分复用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技术为基石出的新一代 无线网络, 其无线侧釆用多输入多输出 (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 简 称为 ΜΙΜΟ )、 高阶调制以及相应的频选调度、 功率控制等技术相配合, 以 达到更高的系统吞吐量和频谱效率。 在 LTE系统中, ΜΙΜΟ被认为达到用户平均吞吐量和频谱效率要求的最 佳技术。 为了达到该目标, LTE系统中规定了在不同的无线信道环境中, 通 过 ΜΙΜΟ技术可自适应的选择釆用包括线性空域预编码、 波束赋形、 或发射 分集等方案。 线性空域预编码方法是指: 当发射端存在多根发射天线时, 可以通过一 个线性的预编码操作将多个数据流映射到多根天线上。 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 简称为 UE )才艮据对下行空间信道特性的估计生成预编码向量, 并利用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给 eNodeB侧。 其原理主要在于通过预编码矩阵使 得发射信号处于信道矩阵的相应正交基上, 其主要工作机理是在多个相互独 立的空间信道上传递不同的数据流, 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 波束赋形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强相关性, 利用波的千涉原理 产生强方向性的辐射方向图, 使得辐射方向图的主瓣自适应地指向用户来波 方向, 从而提高信噪比, 提高系统容量或者覆盖范围。 发射分集的主要原理 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弱相关性, 结合时间 /频率上的选择性, 基于分集增益以提 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从而改善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LTE 系统中配置了多种终端下行传输模式 ( UE DL ( DownLink ) transmission mode ), 可通过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来增加自身覆盖和容量, 每 种传输模式分别对应相应的无线传输方式。 在低信噪比区域, 应用传输分集 技术和波束赋形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从而提高传输速率或 者覆盖范围; 而在高信噪比区域, 再提高信噪比也无法明显改善传输速率, 釆用空间复用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 由于存在上述的多种终端下行传输模式, 每种传输模式所对应的传输技 术具有 4十对性, 而目前的 LTE系统中, 当无线环境发生变化时, 不能实时调 整下行传输模式, 存在资源利用率较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其能够 解决当无线环境发生变化时, 不能实时调整下行传输模式, 存在资源利用率 较氐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 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 ( User Equipment, 简称为 UE ) 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简称为 CQI ) 生成信道状况指示值; 获取所述 UE的信道秩指示信息( Rank Indication, 简称为 RI )生成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获取所述 UE的上行链路信道冲激响应(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CIR )估 计数据生成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根据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 示值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使用所述选择的下行传 输模式向所述 UE传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基站,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用户设备 (UE ) 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CQI )、 信道秩 信息 (RI ) 和信道冲激响应 (CIR ) 估计数据; 第一选择单元, 包括: 第一 模块, 用于获取 UE 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CQI ) 生成信道状况指示值; 第 二模块, 用于获取 UE的信道 RI生成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第三模块, 用于获 取 UE的上行信道冲激响应 CIR估计数据生成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第四模 块, 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和信道变化状态指 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发送单元, 用于使用所述选择的下行传输模式 向所述 UE传输数据。 因为釆用从当前信道中提取信息作为后续选择下行模式的依据, 所以克 服了当无线环境发生变化时, 不能实时调整下行传输模式, 存在资源利用率 较氐的问题, 进而达到了如下技术效果: 1、 釆用 UE的 CQI、 信道 RI和 CIR估计数据生成相应的指示值, 按照 指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提高了系统的带宽和资源利用率。
2、 釆用信道 RI、 CIR和系统的 TDD特性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提高了系 统的带宽和资源利用率。
3、 釆用信道秩信息 (RI )、 信道冲激响应 (CIR ) 和系统的 FDD特性、 以及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 (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 简称为 MU-MIMO ) 准则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提高了系统的带宽和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 附图中: 图 1示出了 LTE网络结构的无线侧结构示意图; 图 2示出了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 3示出了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 4示出了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 5示出了实施例四的基站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 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可用于多 输入多输出系统,如 LTE系统或与其相类似的系统。 LTE系统具有多种结构, 参见图 1所示出的一种 LTE的网络结构的无线侧结构示意图, 基站 eNodeB 将来自核心网的网关 AGW的数据传输至 UE。 eNodeB可实现各种下行传输模式所对应的传输技术。按照 3 GPP Release 8协议,共有序号为 1至 7的 7个下行传输模式( DL( DownLink ) transmission mode ), 每个下行传输模式有对应的无线多天线传输技术。 本发明通过当前 无线环境的参数, 实时选择下行传输模式向用户发送数据。 下面详细阐述本 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首先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一。 参见图 2所示出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包括以下步骤:
S 10: 获取 UE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CQI、 信道 RI和上行信道冲激响应 估计数据。
S 12: 根据获取的信息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S 14: 使用选择的下行传输模式向 UE传输数据。 通过获取的各个信息, 由基站或核心网侧的设备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并 按照选择出的下行传输模式向 UE传输数据。 由于可按照无线信道中的信息 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因此选择出的下行传输模式最适合当前的无线环境, 可 提高无线信道的资源利用率, 增加数据的传输量。 通过获取的无线信道中的信息, 可生成多种指示值, 用于指示当前的信 道环境。 下面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来说明按照指示值来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的过程。 参见图 3所示出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包括以下步骤:
S20: 通过获得的 CQI生成信道状况指示值 Ildg 。 信道状况指示值 Ildg 作为后续选择下行传输模式的依据。 生成指示值的过程可参见公式 ( 1 ) 及公式 ( 2 ):
¾/, = E\ mm (CQIl {m\ CQI2{m)))
Ll<m<M J ( 1 ) 其中, 为第 K个 UE的均值 δ 。
CQI来自 UE, 并由 UE上 4艮到 eNodeB, 或由 eNodeB触发 UE上 4艮。 eNodeB获取 UE上 4艮的 M次、 共 M组的 CQI。 每组 CQI中, 有两个 CQI 数据分别为 和 ,选择出每组最小的 CQI,共 M个,运算出均值 , 使用均值 与预定阈值 CG -77^比较, 通过下面的公式获得第 K个 UE的 信道状况指示值11^0^1mT/ 、 [1 ¾ , > CQI Thr
flagCQI(k)=
[0 ^ ^QI k k≤CQI—_Thr (2 ) 判断均值 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e^-77^; 如果大于, 则生成值为 1的 第一信道状况指示值; 如果小于或等于, 则生成值为 0的第二信道状况指示 值。 其中, M为大于零的整数, 优选在 10以内; 预设阈值 ^β -77^可按照 信道情况设置, 如设置在 8以内。 另外, 当 CQI为单流时, 即只收到一个 CQI信息, 此时, 则将另一个 CQI置为最大值, 从而选择出接收到的 CQI信息, 例如: 接收到 CQJ为 4 , 则将 CQI2置为最大值 16 , 从而选择出所接收到 CGi。 S22: 通过获得的信道 RI生成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RI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作为后续选择下行传输模式的依据。 RI
获得各个 UE的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i g 的步骤: 如果用户处于下行传 输模式 3或模式 4中, 统计 T1时间内的各个用户上报的 RI情况, 每个时间 窗开始时, 初始时, Numw = 0 , 依照协议规定, RI的取值为 1至 4之间, 当 基站侧接收到用户 k 的反馈的 R = 1 时, 记录 R = 1 的次数, 有
Nmn __i = Νΐίίη __ι +1; 同样, 记录^ /等于 2、 3或 4的次数。 通过公式 ( 3 ) 运算 RI的 ^既率:
Γ RI=1 ~ k
Num total m
pk _N mk total RI-Numk RI^ ( 3 )
尸 RI≥2 ~ 77 k
Num total RI 其中 Numk totat m分别为时间窗 Tl内第 k个 UE反馈 RI的总次数, Num^ 为用户反馈的 RI= 1的次数, =1为第 k个 UE反馈 RI= 1的概率, Pk 为 第 k个 UE反馈除 RI=1的既率, 即 RI=2、 3和 4的既率。 将运算的概率与预定阈值 -77^比较, 通过公式 (4 ) 按照比较的结果 生成信道相关性指示值!1¾§1¾1 ,
Figure imgf000008_0001
当第 k个 UE反馈 RI=1的概率 Pk m=l大于预定阈值 W - r时, 生成值为 1的第一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当第 k个 UE反馈除 RI=1之外的概率 Ρ >,大 于预定阈值 时, 生成值为 2的第二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其它情况时, 生成值为 0的第三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RI判决门限^-77^可按照信道情况 设置, 如 0.5至 0.8之间。
S24: 通过获得的 CIR估计数据生成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Figure imgf000008_0002
作为后续选择下行传输模式的依据 < 对于各个 UE, 在预定的时间 Τ 内, 分别统计各个用户的上行链路的信 道冲激响应估计数据。 其中第 k个 UE在时隙 t中经过信道后处理的上行链 路信道冲激响应估计数据釆用公式 (5 ) 所示的矩阵表示: 2)(t) h^' 2)(t)
H, ( 5 )
其中, 式中 Ka表示基站阵列天线数, L表示在 LTE系统带宽内第 k个 用户占据资源元素 RE的数目, 为上行链路信道冲激响应估计数据。 对于 LTE系统, 可通过上行解调参考信号( DMRS )或上行 sounding参 考信号 SRS获得式 ( 5 ) 的估计数据。 在时间窗 " 内, 对不同的上行时隙 tl 和 t2, 分别得到相应的信道冲激响应估计数据 ^1与 H , 并对应频域位置上 的 CIR数据求相关, 计算公式如下式 (6) 所示:
R Ή, (6)
Figure imgf000009_0001
其中, tl和 t2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求满足 ― up , 即 tl和 t2之间的 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上行相关时间窗的时间,其中 ^为上行相关时间窗长; 式中 = 1,2,"',1:, J'为前后不同时隙第 k个用户所占用的相同频域位置的资 源元素 (Resource Element, 简称为 RE)数目, 且 1≤J'≤J, (k)为瞬时相 关值。 对式 (6) 得到的瞬时相关值 ^与记录第 k个 UE的上行链路相邻时隙 信道估计数据的历史相关值 釆用公式 ( 7 ) 进行平滑滤波, 更新历史相关 值 。
Rk=(\-a)Rk + aRH(k)
(7) 得到更新后的历史相关值 , 即第 k个 UE的相关值 。 其中 a为平滑 滤波因子, 且 0<"≤1; 当式 (6) 中的 J' = 0时, 公式 (7 ) 具有 RA = 。 即瞬时相关值 (k)等于历史值 '≠0时釆用式 (6)。 使用更新后的历史相关值 与预定阈值 ^比较, 并按照公式 ( 8 )
CI
获得比较后的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flag 1 Rk≤CIR_Thr
0 R, > CIR Thr
判断更新后的历史相关值 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L^ J ; 如果小于或等 于, 则生成值为 1的第一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如果大于, 则生成值为 0的 第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优选地, k的判决门限 CIR _ Thr在 0.2至 0.9之间。
S26: 判断生成的各个参数, 选择相应的下行传输模式; 当 11 ^^)≠ 1 && flagcD = l && flag^k) =1时, 即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不等于第一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等于第一信道变化状态 指示值、 和信道状况指示值等于第一信道状况指示值时, 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3。 当 11 ^^)≠ 1 && flagcD = 0 && flag^k) =1时,信道相关性指示值不 等于第一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等于第二信道变化状态指 示值、 和信道状况指示值等于第一信道状况指示值时, 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4。
S28: 使用选择的下行传输模式向用户终端传输数据。 在实施例二中, 步骤 S20、 S22、 S24之间没有顺序要求, 无论先生成哪 个指示值, 均可执行后续的选择下行传输模式并发送数据。 上面的实施例二说明了通过信道状况指示值 Ildg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RI CIR
Iiag 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Iiag 选择相应下行传输模式的过程。还可以 通过 LTE的系统进行选择, 下面通过实施例三说明, 参见图 4所示出的实施 例三的流程图, 包括以下步 4聚:
S30: 通过获得的信道 RI生成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生成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flagW的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二中的步骤 S22 , 在 此不再赘述。 S32: 通过获得的信道冲激响应估计数据生成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生成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flag eiR的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二中的步骤 S24, 在此不再赘述。
S34: 通过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flagW、 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flageiR、 和 系统特性选择传输模式。 由于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特性, 如多址技术、 复用技术、 工作模式等, 如果是 LTE系统, 包括 LTE-TDD系统, LTE-FDD系统。 对于 LTE-TDD系统: 当 flag (k) = 1 && flagCK (k) = 0 && LTE - TDD系统时,即如果当前的系统
^1 RI
为 LTE-TDD 系统、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i g 等于第一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CI
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Ilag 等于第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时,选择下行传 输模式 7。 对于 LTE-FDD系统: 当 flag (k) = 1 && flagCR (k) = 0 && LTE-FDD系统时, 即当信道相关性指 示值 flagW等于第一信道相关性指示值、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flageiR等于 第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时, 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5或 6。 对于传输模式 5、 模式 6, 可判断系统中是否有另一个 UE与第 k个 UE 满足下行多用户 MU-MIMO配对准则, 如满足则选择传输模式 5; 否则选择 传输模式 6。 S36: 使用选择的下行传输模式向用户终端传输数据。 上面上各个实施例中, 通过获得 UE的无线信道参数、 或无线信道参数、 及系统特性从传输模式 3至模式 7之间进行选择; 优选地, 在系统启动后, 如果系统的基站为单天线时, 可选择传输模式 1向 UE发送数据; 如果系统 为多天线, 还可系统在初始启动后, 使用传输模式 2向系统内的 UE发送数 据, 并随着获得的 UE参数, 从传输模式 3至模式 7之间选择, 用选择出的 传输模式向 UE发送数据。 上面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 本发明的方法可应用到基站中, 并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案实现选择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下面通过 实施例四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基站, 参见图 5所示出的实施例四的结构框图, 包括: 获取单元 40, 用于获取 UE的 CQI、 信道 RI和 CIR估计数据; 第一选择单元 42, 用于根据获取的信息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发送单元 44, 用于使用选择的下行传输模式向 UE传输数据。 优选地, 第一选择单元 42包括: 第一模块 420 , 用于获取 UE的 CQI生成信道状况指示值; 第二模块 422 , 用于获取 UE的信道 RI生成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第三模块 424,用于获取 UE的 CIR估计数据生成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第四模块 426, 用于根据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和信道 变化状态指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优选地, 还包括: 第二选择单元 46 , 用于识别出基站属于 LTE-TDD系统时, 根据第一选 择单元 42 中的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 输模式。 优选地, 还包括: 第三选择单元 48, 用于识别出基站属于 LTE-FDD系统时, 根据第一选 择单元 42 中的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和系统中是否存 在两个满足 MU-MIMO准则的 UE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 釆用 UE的 CQI、 信道 RI和 CIR估计数据生成相应的指示值, 按照 指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提高了系统的带宽和资源利用率。
2、 釆用信道 RI、 CIR和系统的 TDD特性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提高了系 统的带宽和资源利用率。
3、 釆用信道 RI、 CIR和系统的 FDD特性、 以及 MU-MIMO准则选择下 行传输模式, 提高了系统的带宽和资源利用率。 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 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 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 或者分布 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可选地, 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 序代码来实现, 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 或者 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 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 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 这样, 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 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 ^"神和 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 MIMO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 UE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CQI生成信道状况指示值; 获取所述 UE的信道秩信息 RI生成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获取所述 UE的上行链路信道冲激响应 CIR估计数据生成信道变化 状态指示值;
根据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 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使用所述选择的下行传输模式向所述 UE传输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下行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 UE的 信道 RI生成信道相关性指示值包括:
在预设的时间内, 统计无线信道中来自所述 UE的信道 RI; 通过所述 RI获得 RI为 1的概率 Ρ =1、 及 RI大于、 且等于 2的概 率 Γ RI≥2 * 当获得的概率 Pk m=l大于预设阈值 R7 _ 7¾r时, 生成第一信道相关性 指示值;
当获得的概率 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R/ _7¾r时, 生成第二信道相 关性指示值。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下行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生成信道变化状 态指示值包括:
通过运算第 K个 UE的 tl、 t2两个时隙的瞬时相关值 (k)与记录 的上行链路相邻时隙信道估计数据的相关值 进行平滑滤波, 获得更新 后的相关值 ;
所述相关值 通过公式 ^^ + ^^^;!获得, 其中, a 为平滑 滤波因子, 且 0 < "≤1 , 为记录的第 K个 UE的上行链路相邻时隙信 道估计数据的相关值; 判断所述更新后的相关值 R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CIR_Thr; 如果判断结果为小于或等于,则生成所述第一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如果判断结果为大于, 则生成所述第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下行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tl、 t2两个 时隙的瞬时相关值 (k)通过时隙 tl、 t2 内的上行链路信道冲激响应 估计数据 Ht、与 H 执行相关运算得出; 其中, 所述 tl、 t2的时间间隔小于预设的时间窗7^ , 所述 和 为预设的时间 T内、 第 K个 UE在 tl、 t2时隙内的上行链路信道冲激响 应估计数据矩阵 ^
Figure imgf000015_0001
其中, 式中 Ka表示基站阵列天线数, L表示在 LTE系统带宽内第 k 个用户占据资源元素 RE的数目, h,为上行链路信道冲激响应估计数据; 所述瞬时相关值 RH (k)通过公式
进行相关运算;
Figure imgf000015_0002
其中, 所述时隙 tl和 t2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预定时间窗的 时间长度, 式中 h''为上行链路信道冲激响应估计数据 = 1, 2,…, , L'为 前后不同时隙第 k个用户所占用的相同频域位置的资源元素 RE数目, JL1≤J' < J ; 或, 当 J' = 0时, 所述瞬时相关值 (k)等于记录的第 K个 UE的上 行链路相邻时隙信道估计数据的相关值
Figure imgf000015_0003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下行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生成信道状况指 示值包括:
获得来自 UE的 M次、 共 M组的所述 CQI; 所述 M为大于零的整 数;
获得每组中的最小 CQI; 获得 M次相应的 M个最小 CQI的均值 0/; 判断所述均值 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CQI _ Thr; 如果判断结果为大于, 则生成所述第一信道状况指示值; 如果判断结果为小于或等于, 则生成所述第二信道状况指示值。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下行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信道状 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 输模式包括以下步骤之一:
当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等于所述第一信道状况指示值、 所述信道相 关性指示值不等于所述第一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和所述信道变化状态指 示值等于所述第一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时, 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3;
当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等于所述第一信道状况指示值、 所述信道相 关性指示值不等于所述第一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和所述信道变化状态指 示值等于所述第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时, 选择下行传输模式 4。
7.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下行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和信道变化状态指 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之前, 还包括: 确定所述系统为长期演进一 时分双工 LTE-TDD系统;
根据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 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包括:
当所述信道相关性指示值等于第一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和所述信道 变化状态指示值等于所述第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时, 选择下行传输模 式 7。
8.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下行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和信道变化状态指 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之前, 还包括: 确定所述系统为 LTE-FDD 系统、且所述系统中存在两个 UE满足下行多用户 MU-MIMO匹配准则; 根据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 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包括:
当所述信道相关性指示值等于所述第一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和所述 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等于所述第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时, 选择下行传 输模式 5。
9.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下行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和信道变化状态指 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之前, 还包括: 确定所述系统为 LTE-FDD 系统、 且所述系统中不存在两个 UE满足下行多用户 MU-MIMO匹配准 则;
根据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 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包括:
当所述信道相关性指示值等于所述第一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和所述 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等于所述第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时, 选择下行传 输模式 6。
10. —种多输入多输出 MIMO系统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用户设备 UE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CQI、 信道 秩信息 RI和信道冲激响应 CIR估计数据;
第一选择单元, 包括:
第一模块, 用于获取 UE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CQI生成信道状况指 示值;
第二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 UE的所述 RI生成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第三模块, 用于获取 UE的所述 CIR估计数据生成信道变化状态指 示值;
第四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况指示值、 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和 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发送单元, 用于使用所述选择的下行传输模式向所述 UE传输数据。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二选择单元, 用于识别出所述基站属于 LTE-TDD 系统时, 根据 所述第一选择单元中的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和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选择 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三选择单元, 用于识别出所述基站属于 LTE-FDD系统时,根据所 述第一选择单元中的所述信道相关性指示值、 信道变化状态指示值、 和 所述系统中是否存在两个满足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 MU-MIMO 准则的 UE选择一种下行传输模式。
PCT/CN2010/077786 2010-05-11 2010-10-15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WO2011140782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851286.4A EP2547027B1 (en) 2010-05-11 2010-10-15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in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
JP2013508352A JP5550200B2 (ja) 2010-05-11 2010-10-15 多入力多出力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伝送方法及び基地局
US13/639,870 US8724653B2 (en) 2010-05-11 2010-10-15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eNodeB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9502.9 2010-05-11
CN201010169502.9A CN102244564B (zh) 2010-05-11 2010-05-11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40782A1 true WO2011140782A1 (zh) 2011-11-17

Family

ID=44913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0/077786 WO2011140782A1 (zh) 2010-05-11 2010-10-15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24653B2 (zh)
EP (1) EP2547027B1 (zh)
JP (1) JP5550200B2 (zh)
CN (1) CN102244564B (zh)
WO (1) WO20111407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24381A (ja) * 2013-05-23 2016-08-12 ゼットティーイー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伝送モード切り替え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4566B (zh) * 2010-05-11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WO2012158092A1 (en) * 2011-05-13 2012-1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selecting downlink mode
CN107210811B (zh) * 2015-01-16 2021-05-11 梁平 用于分布式大规模mimo(dm-mimo)的方法
CN105871443B (zh) * 2015-01-23 2019-04-3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信息修正方法及系统
US9780973B2 (en) * 2015-03-02 2017-10-03 Nxp Usa, Inc. Channel estimation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71642B2 (en) 2015-06-25 2018-0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abling higher-order modul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9670648B2 (en) 2015-08-10 2017-06-06 Caterpillar Inc. Replaceable tip systems for a tine
CN105282808B (zh) * 2015-09-09 2018-06-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智能电能表通信模块双模通信信道划分方法
CN106059972B (zh) * 2016-05-25 2019-04-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mimo相关信道下的调制识别方法
US11018781B2 (en) * 2017-01-31 2021-05-2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Base station efficiency control based on load counters
CN111970101B (zh) * 2018-01-05 2022-07-0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503649B2 (en) * 2020-06-12 2022-11-15 Ahmad Jalali Uplink-initiated fast and low overhead initial access for MU MIMO systems
CN111865663B (zh) * 2020-06-16 2023-04-18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恶化以及网络过载进行告警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721A (zh) * 2002-02-26 2005-08-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传输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KR20080021494A (ko) * 2006-08-31 2008-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시스템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3794A1 (en) 2005-03-10 2006-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i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996992A (zh) * 2006-01-06 2007-07-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分布式和局部式传输模式间转换的方法
US8111782B2 (en) 2006-08-31 2012-0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8885744B2 (en) * 2006-11-10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07136B1 (ko) * 2007-08-06 2014-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JP5069083B2 (ja) * 2007-10-30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mimo伝送制御方法
JP4619392B2 (ja) 2007-10-31 2011-01-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空間多重伝送用送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20100041344A1 (en) * 2008-08-13 2010-02-18 Bong Hoe Kim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KR101001015B1 (ko) * 2008-09-25 2010-12-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운링크 송신 모드를 적응적으로 결정하는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CN101873159B (zh) * 2009-04-21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下行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630966B (zh) * 2009-08-20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反馈方法
IN2010DE02109A (zh) * 2010-09-03 2015-08-14 Motorola Mobility Inc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721A (zh) * 2002-02-26 2005-08-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传输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KR20080021494A (ko) * 2006-08-31 2008-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시스템 및 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Release 8)", 3GPP TS 36.213 V8.6.0, March 2009 (2009-03-01), XP002558263 *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2547027A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24381A (ja) * 2013-05-23 2016-08-12 ゼットティーイー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伝送モード切り替え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RU2615998C1 (ru) * 2013-05-23 2017-04-12 ЗетТи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режима передачи и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47027A1 (en) 2013-01-16
CN102244564B (zh) 2014-12-10
JP5550200B2 (ja) 2014-07-16
JP2013530592A (ja) 2013-07-25
US8724653B2 (en) 2014-05-13
EP2547027A4 (en) 2016-01-20
CN102244564A (zh) 2011-11-16
US20130039234A1 (en) 2013-02-14
EP2547027B1 (en) 2017-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140782A1 (zh)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JP4832087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US8305921B2 (en) Channel selection an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US873750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eedback of channel information
JP5560369B2 (ja) 多入力多出力システム用ダウンリンク伝送方法及び基地局
CA2689906C (en) Interference-improved uplink data rates for a group of mobile stations transmitting to a base station
WO2019029343A1 (zh) 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JP5809130B2 (ja) Mimo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通信するための方法
TW201145874A (en) Feedback for supporting SU-MIMO and MU-MIMO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203733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EP2417780A1 (en) Improved feedback strategies for multi-use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538428B (zh) 在網路中通信的方法、副站台及主站台
WO2011035698A1 (zh) 一种上行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5100620A1 (zh) Ofdm通信系统及信号收发方法与装置
KR20180087257A (ko) 프리코더 모드 선택에 기초한 사이클릭 프리픽스 (cp) 길이의 변경
KR2012011274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폐루프 송신 피드백
WO2011160387A1 (zh) 多输入多输出的资源调度方法和基站
WO2009092184A1 (zh) 时分双工多入多出下行发射系统的用户调度方法和装置
WO2014101540A1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WO2013135020A1 (zh) 一种上行协作多点方法及系统
WO20171080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user selection in a mu-mimo system
JP577709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伝送方法
EP2904728A1 (en) Rate control for a virtual diversity receiver
WO2013029561A1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线性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34189A1 (zh) 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08512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36398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REEP Request for entry into the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08512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085128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8934/CHENP/201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IN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35083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