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9129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9129U
TWM659129U TW113201353U TW113201353U TWM659129U TW M659129 U TWM659129 U TW M659129U TW 113201353 U TW113201353 U TW 113201353U TW 113201353 U TW113201353 U TW 113201353U TW M659129 U TWM659129 U TW M65912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late
aforementioned
insulating body
guide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3201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定彬
張志輝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59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9129U/zh

Links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電源端子,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沿上下方向將其貫穿之端子槽,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具有固持於相應端子槽內之固定片、自前述固定片之頂端向下反向折彎形成之複數臂部及自前述固定片之底端向下延伸出絕緣本體之複數焊腳,每一前述電源端子還具有自前述固定片之頂端向上延伸以與料帶相連之一對料帶連接部,前述一對料帶連接部相對設置於前述臂部在橫向方向上之兩側。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
傳統電源連接器中,電源端子之接觸部位靠近其插接口設置,進而導致與對接元件電性連接時插接深度較淺,插接穩定性難以得到保障。另,若使接觸部設置在較深之位置,其組裝至絕緣本體較為困難,並且絕緣本體之結構強度恐會因插裝槽之設置而減弱。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傳統之電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插接穩定且製作方便、結構強度高之電連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的電源端子,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沿上下方向將其貫穿的端子槽,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具有固持於相應端子槽內的固定片、自前述固定片的頂端向下反向折彎形成的複數臂部及自前述固定片的底端向下延伸出絕緣本體的複數焊腳,其中每一前述電源端子還具有自前述固定片的頂端向上延伸以與料帶相連的一對料帶連接部,前述一對料帶連接部相對設置於前述臂部在橫向方向上的兩側。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電源端子沿與對接連接器之插接方向相同之方向組裝至前述絕緣本體內。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每一前述臂部設有用以與對接端子相接觸的接觸部,所述臂部包括與前述固定片相連的腕部及自腕部向下延伸的接觸臂,每一前述料帶連接部的頂端面高於前述腕部的頂端。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包括在前後方向上相對且間隔設置的前壁和後壁、形成於前壁和後壁之間的至少一個對接腔及位於每一對接腔內的兩組導向肋,前述兩組導向肋沿橫向方向相對設置於相應對接腔的兩側,每組前述導向肋包括在前後方向上相對設置的兩個導向肋,前述料帶連接部插入前述導向肋與相應的前壁或後壁之間間隔形成的安裝槽內。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前、後壁在與前述料帶連接部對應的位置處凹設有缺口。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導向肋向上延伸超出前述臂部的頂端,每一前述導向肋具有相對設置於其前後兩側的第一、第二導向面,前述第一、第二導向面傾斜設置且位於該導向肋的頂部。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第一導向面位於前述導向肋靠近前述臂部的接觸部的一側、前述第二導向面位於前述導向肋遠離前述接觸部的一側,且前述第一導向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大於前述第二導向面與該水平面之間的夾角。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包括在橫向方向上並排設置的至少兩個對接腔,相鄰的兩個對接腔由一沿前後方向延伸的間隔壁分隔開,前述間隔壁和與其相鄰的兩組導向肋相連呈I型。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每一前述固定片包括沿上下方向相連的第一、第二固定片及將第一、第二固定片相連的連接部,前述第一、 第二固定片在前後方向上錯開設置,且在前後方向上,前述第一固定片到前述臂部的接觸部之間的距離大於前述第二固定片到前述接觸部之間的距離。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第一固定片在橫向方向上的寬度大於前述第二固定片在橫向方向上的寬度,以在前述第一固定片的底端形成臺階面,前述臺階面與前述絕緣本體內的止擋凸起相抵接。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創作電連接器藉由將電源端子設置成具有自固定片之頂端向下反向折彎形成之複數臂部及自前述固定片之頂端向上延伸以與料帶相連之一對料帶連接部,同時使得前述一對料帶連接部相對設置於前述臂部在橫向方向上之兩側,進而使得電連接器不僅插接穩定,而且製作方便、還能保證絕緣本體之結構強度高。
100:電連接器
101:端子槽
1011:夾持槽
1012:增大槽
102:對接腔
103:間隔壁
104:散熱槽
105:缺口
106:止擋凸起
11:前壁
12:後壁
13:導向肋
131:第一導向面
132:第二導向面
14:安裝槽
15:底壁
2:電源端子
21:固定片
211:第一固定片
2112:臺階面
212:第二固定片
213:連接部
22:臂部
221:腕部
223:接觸臂
2231:接觸部
23:焊腳
24:料帶連接部
241:削尖部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立體組裝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絕緣本體之立體圖。
第五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中電源端子之立體圖。
第六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剖視圖。
第七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另一剖視圖。
請參第一圖至第七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100之較佳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之電源端子2。
為了便於說明,下文在介紹電連接器100時,將以電連接器100之對接端視為頂端、相對設置之另一端視為底端進行說明,也即上下方向為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之插接方向,另,定義與前述上下方向垂直之一個方向為橫向方向、與上下方向垂直之另一個方向為前後方向,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絕緣本體1在橫向方向上之尺寸大於其在前後方向上之尺寸。
請參第一圖至第四圖及第七圖所示,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沿上下方向將其貫穿之端子槽101,具體地,前述絕緣本體1包括在前後方向上相對且間隔設置之前壁11和後壁12、形成於前壁11和後壁12之間的至少一個對接腔102及位於每一對接腔102內之兩組導向肋13,前述兩組導向肋13沿橫向方向相對設置於相應對接腔102之兩側,每組前述導向肋13包括在前後方向上相對設置之兩個前述導向肋13,每一前述導向肋13與其相鄰之前壁11或後壁12之間間隔形成一安裝槽14。
前述絕緣本體1包括在橫向方向上並排設置之至少兩個對接腔102,相鄰之兩個對接腔102由一沿前後方向延伸之間隔壁103分隔開,前述間隔壁103和與其相鄰之兩組導向肋13相連呈I型。
進一步地,在本創作中,前述絕緣本體1還具有將前述前壁11和後壁12之底部相連之底壁15,前述端子槽101將前述底壁15貫穿。每一前述端子槽101在前述底壁15上之部分包括位於兩側之一對夾持槽1011及位於前述一對夾持槽中間之增大槽1012。
另,前述絕緣本體1還具有沿上下方向將前述底壁15貫穿形成之複數散熱槽104,前述散熱槽104與前述對接腔102相連通,且在前後方向上位於兩排端子槽101之間,也即對接腔102之中部區域對應之位置,前述電源端子2之接觸部2231也位於對接腔102靠近中部之位置,如此,以將電源端子2之熱量快速地散發出去,每一散熱槽104呈沿橫向方向延伸之長條狀。
請參第一圖至第三圖及第五圖至第七圖所示,在本創作所展示的實施例中,前述電連接器100具有兩對前述電源端子2,每對電源端子2中之兩個在前後方向上相對設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前述電源端子2也可僅有相對設置之一對,或者為三對及以上數量。
每一前述電源端子2具有固持於相應端子槽101內之固定片21、自前述固定片21之頂端向下反向折彎形成之複數臂部22及自前述固定片21之底端向下延伸出絕緣本體1之複數焊腳23,前述臂部22除了藉由固定片21相連以外,其餘部分均彼此獨立設置,如此,各臂部22具有較高之彈性,對接時的彈性接觸力較強。每一前述電源端子2還具有自前述固定片21之頂端向上延伸以與料帶相連之一對料帶連接部24,前述一對料帶連接部24相對設置於前述臂部22在橫向方向上之兩側。
在本創作中,前述電源端子2沿與對接連接器之插接方向相同之方向組裝至前述絕緣本體1內,具體地,如第一圖所示,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沿自上向下之方向插接至前述電連接器100,前述電源端子2沿自上向下之方向組裝至前述絕緣本體1內,也即電源端子2之組裝方向和對接連接器之插接方向相同。
每一前述臂部22設有用以與對接端子(未圖示)相接觸之接觸部2231,前述臂部22包括與前述固定片21相連之腕部221及自腕部221向下延伸之接觸臂223,如第七圖所示,每一前述料帶連接部24之頂端面高於前述腕部221之頂端,且每一前述料帶連接部24具有位於其頂端之削尖部241,前述削尖部241之頂端面用以與料帶相連。
前述料帶連接部24插入前述導向肋13與相應之前壁11或後壁12之間間隔形成的前述安裝槽14內,且前述料帶連接部24之頂端面位於前述導向 肋13之頂端的下側,以使前述料帶連接部24之頂端面縮進並限位於前述安裝槽14內部。
進一步地,前述導向肋13向上延伸超出前述臂部22之頂端,以在對接端子觸碰到電源端子2之前提供導引作用,每一前述導向肋13具有相對設置於其前後兩側之第一、第二導向面131、132,前述第一、第二導向面131、132傾斜設置且位於該導向肋13之頂部。
前述第一導向面131位於前述導向肋13靠近前述臂部22之接觸部2231之一側、前述第二導向面132位於前述導向肋13遠離前述接觸部2231之一側,且前述第一導向面131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大於前述第二導向面132與該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也即前述第一導向面131之坡度小於前述第二導向面132之坡度。如此,相對設置之一對導向肋13的兩個前述第一導向面131呈向上開放設置且呈現上側開口尺寸更大之形態,進而為對接連接器之插接提供更好的導引作用。
前述前、後壁11、12在與前述料帶連接部24對應之位置處凹設有缺口105,以便於在電源端子2裝入絕緣本體1之後將料帶掰除時,為掰除料帶提供一定的讓位空間。
每一前述固定片2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連之第一、第二固定片211、212及將第一、第二固定片211、212相連之連接部213,前述第一、第二固定片211、212在前後方向上錯開設置,且在前後方向上,前述第一固定片211到前述臂部22的接觸部2231之間的距離大於前述第二固定片212到前述接觸部2231之間的距離,藉由設置彎折狀之前述連接部213,在滿足焊腳23間距之情況下,使得相對設置的兩個前述第一固定片211之間的距離得以增大,進而設置插接位置較深的接觸部2231。
前述第一固定片211在橫向方向上之寬度大於前述第二固定片212在橫向方向上之寬度,以在前述第一固定片211之底端形成臺階面2112,前述臺階面2112與前述絕緣本體1內之止擋凸起106相抵接。前述第二固定片212之兩側部分收容並固定於夾持槽1011內、中間部分裸露於增大槽1012內,電源端子2周圍之熱量也可藉由前述增大槽1012向外散發出去。
在本實施例中,製作電連接器100時,先將連接有料帶之一排電源端子2自上向下插入前述絕緣本體1中,再將連接有料帶之另一排電源端子2自上向下插入絕緣本體1中,接著將與兩排電源端子2相連之料帶掰除。
本創作電連接器100藉由將電源端子2設置成具有自固定片21之頂端向下反向折彎形成之複數臂部22及自前述固定片21之頂端向上延伸以與料帶相連之一對料帶連接部24,又使得前述一對料帶連接部24相對設置於前述臂部22在橫向方向上之兩側,進而使得電連接器100不僅插接穩定,而且製作方便、還能保證絕緣本體1之結構強度高。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創作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創作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2:電源端子
211:第一固定片
2112:臺階面
212:第二固定片
213:連接部
221:腕部
223:接觸臂
2231:接觸部
23:焊腳
24:料帶連接部
241:削尖部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的電源端子,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沿上下方向將其貫穿的端子槽,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具有固持於相應端子槽內的固定片、自前述固定片的頂端向下反向折彎形成的複數臂部及自前述固定片的底端向下延伸出絕緣本體的複數焊腳,其中每一前述電源端子還具有自前述固定片的頂端向上延伸以與料帶相連的一對料帶連接部,前述一對料帶連接部相對設置於前述臂部在橫向方向上的兩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電源端子沿與對接連接器之插接方向相同之方向組裝至前述絕緣本體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前述臂部設有用以與對接端子相接觸的接觸部,所述臂部包括與前述固定片相連的腕部及自腕部向下延伸的接觸臂,每一前述料帶連接部的頂端面高於前述腕部的頂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包括在前後方向上相對且間隔設置的前壁和後壁、形成於前壁和後壁之間的至少一個對接腔及位於每一對接腔內的兩組導向肋,前述兩組導向肋沿橫向方向相對設置於相應對接腔的兩側,每組前述導向肋包括在前後方向上相對設置的兩個導向肋,前述料帶連接部插入前述導向肋與相應的前壁或後壁之間間隔形成的安裝槽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前、後壁在與前述料帶連接部對應的位置處凹設有缺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導向肋向上延伸超出前述臂部的頂端,每一前述導向肋具有相對設置於其前後兩側的第一、第二導向面,前述第一、第二導向面傾斜設置且位於該導向肋的頂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導向面位於前述導向肋靠近前述臂部的接觸部的一側、前述第二導向面位於前述導向肋遠離前述接觸部的一側,且前述第一導向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大於前述第二導向面與該水平面之間的夾角。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包括在橫向方向上並排設置的至少兩個對接腔,相鄰的兩個對接腔由一沿前後方向延伸的間隔壁分隔開,前述間隔壁和與其相鄰的兩組導向肋相連呈I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前述固定片包括沿上下方向相連的第一、第二固定片及將第一、第二固定片相連的連接部,前述第一、第二固定片在前後方向上錯開設置,且在前後方向上,前述第一固定片到前述臂部的接觸部之間的距離大於前述第二固定片到前述接觸部之間的距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固定片在橫向方向上的寬度大於前述第二固定片在橫向方向上的寬度,以在前述第一固定片的底端形成臺階面,前述臺階面與前述絕緣本體內的止擋凸起相抵接。
TW113201353U 2024-02-05 電連接器 TWM65912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9129U true TWM659129U (zh) 2024-08-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403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394327B (zh) 電連接器
TWI431850B (zh) 電連接器
US8979551B2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TWM518826U (zh) 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
TW201345078A (zh) 電連接器
JP3145348U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546612U (zh) 可正反插拔的電源插頭與電源插座及其組合結構
TWI583073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475061U (zh) 電連接器
TWI762037B (zh) 電連接器
TWM506398U (zh)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M659129U (zh) 電連接器
CN202067937U (zh) 一种功率接触片及使用该接触片的矩形电连接器
CN210111175U (zh) 电连接器
JP3158458U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2017262A (zh) 電連接器
JP200927220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CN109037995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3725645A (zh) 电连接器
CN218677852U (zh) 电连接器
TW201351813A (zh) 線纜連接器
CN109616822B (zh) 电连接器
CN221150359U (zh) 电连接器
TWM640746U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