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7262A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7262A
TW202017262A TW107137445A TW107137445A TW202017262A TW 202017262 A TW202017262 A TW 202017262A TW 107137445 A TW107137445 A TW 107137445A TW 107137445 A TW107137445 A TW 107137445A TW 202017262 A TW202017262 A TW 2020172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heat dissipation
fixing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7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9865B (zh
Inventor
鄭義宏
張志輝
殷定彬
游萬益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7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986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9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986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7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726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其具有絕緣座體及複數電源端子,前述絕緣座體具有相對設置之兩個側壁、形成在兩個側壁之間的對接腔,前述對接腔形成有供一對接元件插入其中的插接口,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呈片狀設計,且具有固定於側壁上之固定片、自固定片一端延伸入對接腔之接觸片和自固定片另一端延伸出絕緣座體之焊接腳,前述接觸片自固定片相鄰插接口之一端朝向焊接腳方向彎折延伸形成,每一前述接觸片上形成有複數沿橫向間隔設置之接觸部,前述接觸部於接觸片上遠離插接口設置。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
傳統電源連接器中,電源端子之接觸部位靠近其插接口設置,進而導致與對接元件電性連接時插接深度較淺,插接穩定性難以得到保障。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傳統電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插接穩定性的電連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具有絕緣座體及複數電源端子,前述絕緣座體具有相對設置之兩個側壁、形成在兩個側壁之間的對接腔,前述對接腔形成有供一對接元件插入其中之插接口,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呈片狀設計,且具有固定於側壁上之固定片、自固定片一端延伸入對接腔之接觸片和自固定片另一端延伸出絕緣座體之焊接腳,其中前述接觸片自前述固定片相鄰插接口之一端朝向焊接腳方向彎折延伸形成,每一前述接觸片上形成有複數沿橫向間隔設置之接觸部,前述接觸部於接觸片上遠離插接口設置。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接觸片形成有複數沿橫向間隔設置之彈性臂,複數前述彈性臂自接觸片之起始端開始分開延伸、並於接觸片之自由末端沿橫向相互連接,前述接觸部形成於前述彈性臂上。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設定對接元件之插接方向為前後方向,前述側壁上設有固定前述固定片之固定槽及位於前述固定槽前端以限制電源端子前移之阻擋部。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固定片呈凸字型,並具有位於後側之基板部、形成於前述基板部兩側之卡合部、自基板部向前突伸之突部、形成於前述突部兩側之限位部;前述突部之寬度小於前述基板部之寬度,前述固定槽整體也呈凸字型設置,並具有收容基板部和突部之中間部、形成在中間部兩側以與限位部和卡合部相干涉配合之固定部。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接觸片自所述突部前端延伸形成,前述基板部上形成有沿橫向延伸之加強肋。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固定槽向後開放設置,前述阻擋部形成有向前開放、並向後連通前述固定槽之透氣窗口。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於垂直前述前後方向之上下方向上,前述側壁於前述固定槽背離對接腔之一側還形成有散熱流道,前述散熱流道連通前述固定槽,並且向後開放設置。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固定片上形成有散熱開口,前述散熱開口沿上下方向連通前述對接腔和散熱流道。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複數電源端子沿前述絕緣座體之橫向間隔設置,與複數電源端子上下對應之對接腔沿橫向貫通設置,前述側壁於相鄰電源端子之間的間隔位置處形成前後貫穿之散熱通道,前述散熱通道與前述對接腔相連通。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側壁外側於相鄰電源端子之間隔位置處向外突設有凸出部,前述凸出部沿前述插接方向延伸形成於前述絕緣座體之外表面。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電連接器之接觸部於接觸片上遠離插接口設置,以增大對接元件之插接深度,提高插接穩定性。
請參第一圖至第十一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100,其包括絕緣座體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座體1之複數電源端子2。為了便於說明,下文將以電連接器100之對接端視為前端、與對接端相反之另一端視為後端進行說明,也即前後方向為電連接器100與對接元件(未圖示)之插接方向,另,定義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之一個方向為橫向方向、與前後方向垂直之另一個方向為高度方向(也稱上下方向),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絕緣座體1於橫向方向上之尺寸大於其於高度方向及前後方向上之尺寸。
請參第一圖至第六圖並結合第八圖至第十一圖所示,在本發明中,前述絕緣座體1具有沿上下方向相對設置之兩個側壁11及形成在兩個側壁11之間的對接腔12,前述對接腔12形成有供一對接元件插入其中之插接口120。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前述側壁11整體呈水平設置,且前述兩個側壁11沿上下方向間隔設置以在其間形成前述對接腔12,兩個前述側壁11面向彼此之一側為各側壁11之內側、與前述內側相對設置之另一側為其外側,每一前述側壁11於其內側設有傾斜延伸之導引面111,前述導引面111自前述側壁11之前端面110向後且向內側傾斜延伸,以使前述插接口120之前端開口尺寸最大。
在本發明中,設定對接元件之插接方向為前後方向,前述側壁11上設有固定槽112及位於前述固定槽112前端之阻擋部113。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前述側壁11上之阻擋部113彼此相對設置。前述固定槽112整體上呈凸字型設置,並具有位於中部之中間部1121及形成於前述中間部1121兩側之固定部1122。
前述固定槽112向後開放設置,前述阻擋部113形成有向前開放、並向後連通前述固定槽112之透氣窗口1131。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透氣視窗1131沿前後方向將前述阻擋部113貫穿,且前述透氣窗口1131沿橫向方向上之寬度小於前述固定槽112之寬度。
於垂直前述前後方向之上下方向上,前述側壁11於前述固定槽112背離對接腔12之一側還形成有散熱流道114,前述散熱流道114連通前述固定槽112及前述透氣視窗1131,並且向後開放設置。換言之,前述側壁11之內側具有前述散熱流道114,前述散熱流道114與前述對接腔12分置於對應固定槽112於高度方向上之兩側。
另,自前述側壁11之內表面向外側凹陷形成至少一凹槽118(如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前述凹槽118與對應之散熱流道114及固定槽112均相連通。每一前述固定槽112之外側對應設置有沿橫向方向並排設置的複數前述凹槽118,每一前述凹槽118沿前後方向延伸,且向後延伸至前述側壁11之後端面以呈現向後開放狀態,前述凹槽118向前延伸至與前述固定槽112平齊,也即其並未向前將前述側壁11貫穿。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絕緣座體1具有上、下兩排前述固定槽112以及形成於上排固定槽112與下排固定槽112之間的間隔壁13,前述間隔壁13沿前述橫向方向延伸形成於前述絕緣座體1內部,並將上、下排固定槽112隔開,位於同排之複數前述電源端子2沿前述絕緣座體1之橫向間隔排列。進一步地,前述間隔壁13沿上下方向位於兩個前述側壁11之間,且靠近前述側壁11之後端面設置,另,於前後方向上,前述間隔壁13之後端面位於前述側壁11之後端面前側。
在其他實施例中,前述絕緣座體1也可由兩個前述側壁11間隔形成僅一排前述固定槽112,複數前述電源端子2沿前述絕緣座體1之橫向間隔排列。
另,前述側壁11於相鄰電源端子2之間的間隔位置處形成前後貫穿之散熱通道115,前述散熱通道115與前述對接腔12相連通。在本實施例中,前述散熱通道115分成位於前側之第一散熱通道1151及位於前述第一散熱通道1151後側之第二散熱通道1152,於橫向方向上,前述第一散熱通道1151之寬度較前述第二散熱通道1152之寬度小。於前後方向上,且前述第一散熱通道1151之長度小於前述第二散熱通道1152之長度,又,前述第一散熱通道1151位於前述固定槽112之前側。
前述側壁11外側於相鄰電源端子2之間隔位置處向外突設有凸出部116,前述凸出部116沿前述插接方向延伸設置,且沿前述側壁11之壁厚方向(也即高度方向)向外突伸。進一步地,於前後方向上,前述凸出部116延伸設置於前述絕緣座體1之全長度範圍,也即自前述絕緣座體1之前端延伸至前述絕緣座體1之後端,進而加強絕緣座體1之結構強度,由於凸出部116設置於相鄰電源端子2之間隔位置處,是故也不會影響電源端子2散熱。
前述側壁11於其固定槽112對應之位置處設有沿高度方向將其貫穿之至少一個通槽117,也即每兩個相鄰之凸出部116之間夾設有至少一個前述通槽117,前述通槽117與前述固定槽112、散熱流道114及凹槽118均相連通,以將電源端子2產生之熱量沿高度方向釋放出去。在其他實施例中,每兩個相鄰之凸出部116之間夾設的前述通槽117的數量可以根據需求調整。
請參第七圖至第十一圖並結合第三圖至第四圖所示,每一前述電源端子2呈片狀設計,且具有固定於前述側壁11上之固定片21、自前述固定片21一端延伸入對接腔12內之接觸片22和自固定片21另一端延伸出絕緣座體之焊接腳23。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固定片21大體呈水平設置之平板狀,於高度方向上,前述接觸片22與前述焊接腳23位於前述固定片21之同一側。
具體地,前述固定片21呈凸字型,並具有位於後側之基板部211、形成於前述基板部211兩側之卡合部212、自前述基板部211向前突伸之突部213、形成於前述突部213兩側之限位部214;在本實施例中,於橫向方向上,前述突部213之寬度小於前述基板部211之寬度。
另,前述固定片21上形成有至少一個散熱開口215,前述散熱開口215沿高度方向將前述固定片21貫穿,並且前述散熱開口215沿上下方向連通前述對接腔12、散熱流道114及通槽117,以將電源端子2產生之熱量向後且沿高度方向向外散發出去。進一步地,於前述上下方向上,前述散熱開口215與絕緣座體1上對應之前述通槽117對齊設置。在本發明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前述固定片21上開設有兩個前述散熱開口215,且兩個前述散熱開口215沿橫向並排且間隔設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前述散熱開口215之數量可以根據使用需求來設定,以使固定片21上積聚之熱量更快散出。
前述接觸片22自前述突部213之前端延伸形成,前述基板部211上形成有沿橫向延伸之加強肋2112。進一步地,前述接觸片22自前述突部213之前端向後反向彎折延伸形成,以使前述接觸片22與前述固定片21之間的夾角開口朝後。
具體地,前述接觸片22自前述固定片21相鄰插接口120的一端朝向前述焊接腳23方向彎折延伸形成,每一前述接觸片22上形成有複數沿橫向間隔設置之接觸部221,前述接觸部221於前述接觸片22上遠離前述插接口120設置。也即,前述接觸片22之起始端220(也即接觸片22與前述固定片21之銜接位置)更靠近前述側壁11之前端面110,前述接觸部221位於前述起始端220之後方。
另,前述接觸片22形成有複數沿橫向間隔設置之彈性臂223,複數前述彈性臂223自接觸片22之起始端220開始分開延伸、並於接觸片22之自由末端沿橫向相互連接,前述接觸部221形成於前述彈性臂223上,且朝向遠離前述固定片21之方向突出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接觸片22於其後端藉由一沿橫向方向延伸之連接臂224將複數前述彈性臂223彼此連接,沿高度方向相對設置之兩個接觸片22上之接觸部221朝向彼此拱出,以將對接元件夾持於其中。
組裝時,前述電源端子2自後向前組裝入前述絕緣座體1內,位於同排的複數前述電源端子2沿前述絕緣座體1之橫向間隔排列,與複數電源端子上下對應之對接腔12沿橫向貫通設置,兩排前述電源端子2中之至少部分電源端子2沿上下方向相對設置。
每一前述電源端子2之固定片21固定於前述側壁11上之固定槽112內,前述阻擋部113位於前述電源端子2之前側以限制電源端子2向前移動,前述散熱流道114位於前述固定片21之外側且緊鄰其設置。於高度方向上,前述固定片21之外表面與前述側壁11之內表面之間存在間隙,此間隙即為前述散熱流道114,前述固定片21之外表面暴露於前述散熱流道114內而不會直接與側壁11之內表面相接觸,從而使得熱量可以沿前述散熱流道114傳遞出去;另由於前述固定片21之外表面與前述側壁11之間存在前述散熱流道114,而前述散熱流道114與前述通槽117之間還設置有前述凹槽118,從而使得固定片21與側壁11之間供熱氣流通的空間更大,於高度方向上,前述電源端子2上產生之熱量經前述散熱流道114、凹槽118及通槽117向外散出,散熱效果更好。
前述固定片21之基板部211和突部213收容於前述固定槽112之中間部1121,前述卡合部212和限位部214與形成在中間部1121兩側之固定部1122相干涉配合,以在前述固定片21之前段和後段同時進行固定,進而將電源端子2穩定固持於對應之固定槽112內,防止在與對接元件對接時電源端子2晃動,提高對接穩定性。
前述連接臂224之後端緣位於前述間隔壁13之前表面前方,在本實施例中,於前後方向上,前述接觸部221到前述側壁11之前端面110的距離大於前述接觸部221到前述側壁11之後端面的距離,如此,以使對接元件在遠離插接口的位置與接觸部221電性接觸,進而使得對接元件的插接深度得以有效加深,從而提高插接穩定性。又,由於插接位置較深,而在前述絕緣座體1之側壁11上設置有向後開放設置之散熱流道114、向前開放設置之透氣視窗1131及沿前後方向貫通設置之散熱通道115,並且因散熱流道114之存在而使電源端子2在上下方向上並不會與側壁11接觸,從而避免電源端子2兩側因透氣性較差而造成的熱量過高及積聚,且使得對接腔12內部之熱量快速地散發出去。另,前述電源端子2上設置有與通槽117沿上下方向對應設置之散熱開口215,以使電源端子2更快地將熱量散發出去。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發明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發明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0:電連接器 1:絕緣座體 11:側壁 110:前端面 111:導引面 112:固定槽 1121:中間部 1122:固定部 113:阻擋部 1131:透氣窗口 114:散熱流道 115:散熱通道 1151:第一散熱通道 1152:第二散熱通道 116:凸出部 117:通槽 118:凹槽 12:對接腔 120:插接口 13:間隔壁 2:電源端子 21:固定片 211:基板部 2112:加強肋 212:卡合部 213:突部 214:限位部 215:散熱開口 22:接觸片 220:起始端 221:接觸部 223:彈性臂 224:連接臂 23:焊接腳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立體組裝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五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絕緣本體之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絕緣本體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七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相對設置之兩個電源端子之立體示意圖。 第八圖係沿第一圖中線VIII-VIII之剖視圖。 第九圖係第八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十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將部分電源端子移除後沿線X-X的剖視圖。 第十一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將部分電源端子移除後之另一剖視圖。
11:側壁
1131:透氣窗口
114:散熱流道
118:凹槽
12:對接腔
120:插接口
13:間隔壁
21:固定片
2112:加強肋
22:接觸片
221:接觸部
23:焊接腳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座體及複數電源端子,前述絕緣座體具有相對設置之兩個側壁、形成在兩個側壁之間的對接腔,前述對接腔形成有供一對接元件插入其中之插接口,每一前述電源端子呈片狀設計,且具有固定於側壁上之固定片、自固定片一端延伸入對接腔之接觸片和自固定片另一端延伸出絕緣座體之焊接腳,其中前述接觸片自前述固定片相鄰插接口之一端朝向焊接腳方向彎折延伸形成,每一前述接觸片上形成有複數沿橫向間隔設置之接觸部,前述接觸部於接觸片上遠離插接口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接觸片形成有複數沿橫向間隔設置之彈性臂,複數前述彈性臂自接觸片之起始端開始分開延伸、並於接觸片之自由末端沿橫向相互連接,前述接觸部形成於前述彈性臂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設定對接元件之插接方向為前後方向,前述側壁上設有固定前述固定片之固定槽及位於前述固定槽前端以限制電源端子前移之阻擋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固定片呈凸字型,並具有位於後側之基板部、形成於前述基板部兩側之卡合部、自基板部向前突伸之突部、形成於前述突部兩側之限位部;前述突部之寬度小於前述基板部之寬度,前述固定槽整體也呈凸字型設置,並具有收容基板部和突部之中間部、形成在中間部兩側以與限位部和卡合部相干涉配合之固定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接觸片自所述突部前端延伸形成,前述基板部上形成有沿橫向延伸之加強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固定槽向後開放設置,前述阻擋部形成有向前開放、並向後連通前述固定槽之透氣窗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於垂直前述前後方向之上下方向上,前述側壁於前述固定槽背離對接腔之一側還形成有散熱流道,前述散熱流道連通前述固定槽,並且向後開放設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固定片上形成有散熱開口,前述散熱開口沿上下方向連通前述對接腔和散熱流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複數電源端子沿前述絕緣座體之橫向間隔設置,與複數電源端子上下對應之對接腔沿橫向貫通設置,前述側壁於相鄰電源端子之間的間隔位置處形成前後貫穿之散熱通道,前述散熱通道與前述對接腔相連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側壁外側於相鄰電源端子之間隔位置處向外突設有凸出部,前述凸出部沿前述插接方向延伸形成於前述絕緣座體之外表面。
TW107137445A 2018-10-24 2018-10-24 電連接器 TWI669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7445A TWI669865B (zh) 2018-10-24 2018-10-24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7445A TWI669865B (zh) 2018-10-24 2018-10-24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9865B TWI669865B (zh) 2019-08-21
TW202017262A true TW202017262A (zh) 2020-05-01

Family

ID=68316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7445A TWI669865B (zh) 2018-10-24 2018-10-24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98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796B (zh) * 2021-11-01 2023-01-21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9865B (zh) 2019-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9262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insert molded lead-frame wafers each with upper contacts transversely offset from lower contacts
CN210517066U (zh) 电连接器
TWM485540U (zh) 改良式插頭、插座連接器及其組合結構
TWM446986U (zh) 電連接器
TWM564846U (zh) 電源連接器
TWM542264U (zh) 電源連接器及其電源端子
CN111262074B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TW202017262A (zh) 電連接器
TWM579831U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723536B (zh) 電連接器
CN113725645B (zh) 电连接器
TW201711299A (zh) 電連接器
TW201611424A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JP3158458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3725645A (zh) 电连接器
TWI813918B (zh) 電連接器
TWI692157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M659129U (zh) 電連接器
TWI406462B (zh) 插座電源連接器及其組合
TWI424620B (zh) 電連接器
TWI412185B (zh) 卡緣連接器及其組合
JP3161442U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611420A (zh) 電連接器
US1033325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200477957Y1 (ko) Ffc 커넥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