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3161U - 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 - Google Patents

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3161U
TWM653161U TW112212680U TW112212680U TWM653161U TW M653161 U TWM653161 U TW M653161U TW 112212680 U TW112212680 U TW 112212680U TW 112212680 U TW112212680 U TW 112212680U TW M653161 U TWM653161 U TW M6531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rk
layer
coating structure
composite coating
color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12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育鋒
江青青
張偉盛
鍾文清
Original Assignee
崇舜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崇舜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崇舜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53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3161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創作的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包含:中塗層及面層;該中塗層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該面層設置於該中塗層的第一表面上。該面層包含多數個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係包含深色有機顏料和無機材料;其中,對於波長範圍為780至2500奈米之光,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大於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大於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藉由前揭技術手段,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不僅具有良好的隔熱性,且能呈現深色色彩,避免視覺干擾和反光公害之風險。

Description

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覆蓋於建築物外殼或大型交通工具外殼的隔熱塗層結構。
在全球暖化以及都市熱島效應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的影響下,各大都市氣溫大多呈現上升的趨勢,不僅每年夏季的天數逐年增加,且平均氣溫也愈來愈高。為了能在越來越長且越來越熱的日常中維持生活品質且減少太陽熱能進入室內,如何降低建築物外殼能耗的策略日益受到重視。另外,考量到經濟性、使用便利性和隔熱效果等因素,應用於建築物外殼的塗料正是其中關鍵的建材原料之一。
依據熱傳導的機制不同,現有建築物外殼主要之節能塗料大致分為二類:第一類是低熱傳導型隔熱塗料,其主要利用低熱傳導係數之物質以增加熱阻,故能減慢建築物外殼將其吸收的熱能傳導至建築物內部的速率,但最終建築物外殼吸收到的熱能仍會慢慢傳入建築物內部;第二類則是反射型隔熱塗料,其主要藉由反射太陽光輻射以抑制建築物外殼吸收熱能,進而減少最後進入建築物內部之熱能。
若想達到高反射率,則必須選用高折光係數(refraction coefficient)的顏料,但顏料的顏色對反射率有很大影響,通常亮度愈高反射率亦愈高,因此,目前市售的反射型隔熱塗料以白色或淺色系居多。然而,前述塗料所形成的白色或淺色系塗層常因反射大量的太陽光而產生視覺干擾,容易造成刺眼及危害交通安全等反光公害的問題,甚至引發交通事故與損鄰事件,許多國家甚至針對塗料反射率訂定出反光標準。另外,白色或淺色系塗層還可能因表面髒汙而使得其隔熱效能降低。
有鑑於上述現有的反射型隔熱塗層存在之技術缺陷,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深色的反射型隔熱塗層,其可在提供隔熱性的基礎上,同時避免因反射大量的太陽光而產生視覺干擾和反光公害之風險,且可減少因塗層表面髒汙而導致其隔熱效能降低的情況。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深色的反射型隔熱塗層,其具有良好的隔熱性,故能減低建築物外殼吸收的熱能,而使建築物內部獲得降溫的效果、節省建築物內部之空調用電量,進而減少碳排放量,符合永續發展之趨勢。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深色的反射型隔熱塗層,由於其可調整塗料的呈色,故能滿足建築物設計的多元化需求,具有龐大的潛在商業價值。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包含:一中塗層以及一面層;該中塗層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該面層設置於該中塗層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面層包含多數個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係包含一深色有機顏料和一無機材料;其中,對於波長範圍為780奈米(nm)至2500 nm之光,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Transmittance,T)大於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Reflectance)大於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
本創作藉由於所述面層中包含具有特定組成之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以及特定的複合層結構設計,使得所述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能呈現深色(例如黑色)的色彩,故能避免因反射大量的太陽光而產生視覺干擾和反光公害之風險;並且,所述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可反射可見光(波長400 nm至700 nm),吸收近紫外光(Near Ultraviolet,Near-UV,波長為300至400 nm),並反射一部分近紅外光(波長為780 nm至2500 nm),故其能減少熱能的集結,起到降溫作用,使得塗覆有所述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建築物、儲存槽、船舶或航太等底材即使在炎熱的夏季期間仍能有顯著的降溫效果,對於建築物而言甚至可望能節省20%至30%的空調用電量,實踐能源節約行動,同時降低碳排放量,符合環境永續發展之趨勢。
較佳的,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係由該深色有機顏料包覆該無機材料所製得。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係由黑色有機顏料包覆白色無機材料所製得,但不限於此。
較佳的,該深色有機顏料的亮度指數(L*值)為30以下,但不限於此。前述L*值係以CIE1976 L*a*b*色度空間所定義。CIE L*a*b* (CIELAB) 常用來描述人眼可見所有顏色的最完備色彩模型,它適用於一切光源色或物體色的表示與計算;其中,顏色的亮度指數為L*值,一般而言,L*值為0表示黑色、L*值為100表示白色。
較佳的,對於波長範圍為780 nm至2500 nm之光,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為70%至99%,但不限於此。
具體而言,該深色有機顏料可為苝系黑色著色劑(例如商用顏料Lumogen Black FK4280、4281),但不限於此。
較佳的,對於波長範圍為780 nm至2500 nm之光,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為75%至80%,但不限於此。
具體而言,該無機材料可為鈦氧化物、二氧化矽,但不限於此。
較佳的,該無機材料的平均粒徑為200 nm至1000 nm,但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所述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可採用溶膠凝膠法形成,但不限於此。此外,為了調控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結構或光學特性,本創作可透過例如調整深色有機顏料的色度、深色有機顏料和無機材料的濃度、反應溫度或時間等方式來達成,但並非僅限於透過本說明書所舉例的製程之調控方式來實現。
較佳的,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5微米(μm)至10 μm,但不限於此。
較佳的,以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整體重量為基準,該無機材料所佔的含量為2重量百分比(wt%)至8 wt%,但不限於此。
較佳的,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更包含一矽烷化合物,且該矽烷化合物包覆該深色有機顏料。若於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製備過程中,額外添加所述矽烷化合物或其前驅物使其與深色有機顏料反應,可進一步使所述深色有機顏料的表面與所述矽烷化合物之間產生強鍵結,而能增加包覆強度。
具體而言,該矽烷化合物可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但不限於此。
較佳的,該面層的平均厚度為40 μm至80 μm,但不限於此。
較佳的,於「正入射」的方式量測,以CIE1976 L*a*b*色度空間定義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該面層,該面層的L*值為小於或等於30,但不限於此。
依據本創作,該面層的材料可包含聚氨酯(polyurethane,PU)、聚脲(polyurea)、環氧樹脂(epoxy resin)或其組合,但不限於此。
較佳的,以該面層的總重為基準,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含量為3.0 wt%至3.5 wt%,但不限於此。
依據本創作,該中塗層的材料可包含聚氨酯、聚脲、聚(甲基)丙烯酸酯、氯丁二烯橡膠、矽氧樹脂、橡膠瀝青、環氧樹脂或其組合,但不限於此。
較佳的,該中塗層的平均厚度為0.04毫米(mm)至3 mm,但不限於此。
為了進一步提升隔熱效果,增加總太陽反射率(Total Solar Reflectance,TSR值),較佳的,以CIE1976 L*a*b*色度空間定義該中塗層,該中塗層的L*值可為70以上,但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可更包含一底塗層;該中塗層的該第二表面係與該底塗層的一表面相接觸。該底塗層可產生良好的接著性,使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可固設於底材(例如建築物的外殼)不易剝落,更加耐用。
依據本創作,該底塗層可由一底漆組合物所形成。較佳的,該底塗層的材料可包含聚氨酯、聚脲、聚(甲基)丙烯酸酯、氯丁二烯橡膠、矽氧樹脂、橡膠瀝青、環氧樹脂或其組合,但不限於此。
較佳的,該底塗層的平均厚度為0.04 mm至1 mm,但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可更包含一防汙層;該防汙層係設置於該面層的外表面上,該面層係夾設於該防汙層和該中塗層之間。該防汙層除了提供防汙作用,其亦可具有撥水、易潔、自潔、耐候性等效果,因此可進一步保持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外表面之清潔,使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能耐久使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防汙層的材料可包含氟碳樹脂、丙烯酸聚氨酯樹脂、聚脲或其組合。較佳的,該防汙層呈透明。
較佳的,該防汙層可由包含一有機矽烷酯基聚合物的塗料組成物所形成。由於有機矽烷酯基聚合物可形成疏水及疏油(即雙疏)的結構,因此可賦予其所形成的防汙層具有防汙、易潔的特性。當外來的汙染物落於所述防汙層時,因為所述防汙層的雙疏低表面能的關係,除了降低汙染物對所述防汙層的吸附力,使汙染物無法完全沾附於所述防汙層上;另外,若利用水對所述防汙層表面進行沖洗時,當水接觸到低表面能的所述防汙層表面,會因為表面張力而形成水珠;而水珠滾過所述防汙層的表面時,能很容易地帶走和水間有較強吸引力的汙染物,使所述防汙層得以實現防污性及撥水性。
較佳的,該防汙層與水滴的接觸角達90°以上;較佳的,該防汙層與油滴的接觸角達60°以上。
較佳的,該防汙層的平均厚度為40 μm至80 μm,但不限於此。
一般而言,日光反射指數 (Solar Reflectance Index,SRI值)顯示了材料表面對太陽光熱能扺抗的能力,其可由ASTM E1980規定之標準方法所定義。當SRI值越高,則表示該材料在太陽照射下的升溫幅度越小。較佳的,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具有的SRI值為35以上;更佳地,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具有的SRI值為45以上。
較佳的,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TSR值為35%以上;更佳的,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TSR值為40%以上。前述TSR值係依據ASTM E903規定之標準方法所測量。
較佳的,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紅外線反射率(Infrared Reflectance,IR值)為60%以上;更佳的,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IR值為75%以上。前述紅外線係指波長為780 nm至2500 nm的光。前述IR值係依據ASTM E903規定之標準方法所測量。
在不影響本創作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主要效果之情況下,還可以視不同使用需求,例如但不限於調整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硬度、耐劣化性、耐漬性(stain resistance)和/或耐垢性(soil resistance)等,所述面層、防汙層可進一步包含交聯劑、塗層助劑、消泡劑、界面活性劑、抗汙劑、抗菌劑或其組合,但不限於此。
於本說明書中,各層(例如面層、中塗層、底塗層、防汙層等)皆可獨立地採用滾塗、刷塗、噴塗等施工方法塗佈於另一層或底材上。例如:將所述底漆組合物以滾塗的方式施加於建築物的外牆、屋頂等底材以形成所述底塗層,所塗佈部位可部分或完全地加以披覆所述底材,但不限於此。
於本說明書中,由「小數值至大數值」表示的範圍,如果沒有特別指明,則表示其範圍為大於或等於該小數值且小於或等於該大數值。例如: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5微米至10微米,即表示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平均粒徑為「大於或等於0.5微米且小於或等於10微米」。
以下,將藉由數種實施例示例說明本創作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具體實施方式,熟習此技藝者可經由本說明書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創作所能達成之優點與功效,並且於不悖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以施行或應用本發明之內容。
在本創作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若使用到「中心」、「上」、「下」、「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圖式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創作的描述,而不是意旨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將特定的方位理解為對本創作的限制。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10包含:一中塗層12以及一面層11;該中塗層12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121和一第二表面122,該面層11設置於該中塗層12的該第一表面121上。其中,該面層11包含多數個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111;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111係包含一深色有機顏料和一無機材料;其中,對於波長範圍為780 nm至2500 nm之光,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大於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大於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
具體而言,該面層的材料包含聚氨酯和多數個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以該面層的總重為基準,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含量為3.2 wt%;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8微米。
進一步地,以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整體重量為基準,該無機材料所佔的含量為7 wt%,該深色有機顏料所佔的含量為90 wt%。對於波長範圍為780 nm至2500 nm之光,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為99%,該深色有機顏料的L*值為23。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為78%,該無機材料的平均粒徑為500奈米。另外,所述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係由以下製程獲得:先均勻分散所述深色有機顏料,以增加後續深色有機顏料與無機材料的包覆程度。接著,以溶膠凝膠法使所述無機材料與所述深色有機顏料進行反應,形成一溶膠凝膠混合物。隨後,將一矽烷化合物前驅物加入前述溶膠凝膠混合物,使所述深色有機顏料的表面與所述矽烷化合物前驅物之間產生強鍵結以增加包覆強度。同時,透過適當之混合分散的技術,降低所製得的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平均粒徑,進而提升所述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包覆效果,並提升其耐候性。其中,於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中,深色有機顏料包覆該無機材料,且該矽烷化合物又包覆該深色有機顏料。
具體而言,該中塗層的材料包含聚氨酯。
以CIE1976 L*a*b*色度空間定義該中塗層和該面層,該中塗層的L*值為96,呈色為白色;面層的L*值為25,呈色為黑色。
其中,該中塗層的平均厚度約為2 mm至3 mm,該面層的平均厚度約為60 μm。
在本實施例中,將用以形成所述中塗層的一彈性塗料塗佈於一底材(圖未示)之一表面上,形成厚度約為2 mm至3 mm的層體;待其硬化堅結後,再將用以形成所述面層的隔熱面漆以0.15公斤/平方公尺(kg/m 2)的用量塗佈於所述中塗層的第一表面上,待前述隔熱面漆完全乾燥後,即可得到本實施例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
實施例2
請參考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10,其結構與實施例1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10相似,主要差異在於實施例2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10更包含一底塗層13。具體而言,實施例2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10由內而外依序包括底塗層13、中塗層12和面層11;也就是說,該底塗層13係設置於底材20的外表面(例如建築物的水泥外牆)上,該中塗層12係夾設於該面層11和該底塗層13之間。
其中,該底塗層13的平均厚度約為0.1 mm。該底塗層13的材料包含聚氨酯。
在本實施例中,將用以形成所述底塗層的一底漆組合物以0.2 kg/m 2的用量塗佈於所述底材之外表面後,待其乾燥後形成所述底塗層。接著,如實施例1所述,將用以形成所述中塗層的所述彈性塗料塗佈於前述底塗層之一表面上,形成厚度約為2 mm至3 mm的層體;待其硬化堅結後,再將用以形成所述面層的隔熱面漆以0.15 kg/m 2的用量塗佈於所述中塗層的第一表面上,待前述隔熱面漆完全乾燥後,即可得到本實施例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
實施例3
請參考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10,其結構與實施例1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10相似,主要差異在於實施例3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10更包含一防汙層14。具體而言,實施例3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10由內而外依序包括中塗層12、面層11和透明的防汙層14;也就是說,該防汙層14係設置於該面層11的外表面上,該面層11係夾設於該防汙層14和該中塗層12之間。
其中,該防汙層的材料中包含氟碳樹脂和矽烷化合物。該防汙層的平均厚度約為60 μm。
在本實施例中,將用以形成防汙層的一塗料組成物施加於實施例1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所述面層的外表面上以形成所述防汙層,最終得到本實施例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
隔熱性試驗
以實施例2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為代表,依據ASTM E903規定之《使用積分球測量材料的太陽光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標準測試方法》進行分析,所述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TSR值為43%、IR值為78%。另外,依據ASTM E1980規定之標準方法,所述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SRI值為46。
此外,經紫外加速老化試驗機(QUV)進行1000小時耐候測試後,仍能維持相同的測試結果(保留率100%),並且,實測降溫效果可達4°C至6°C。
防汙性試驗
以實施例3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為代表進行接觸角測試。將去離子水的水滴滴於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防汙層上,其量測到的水滴接觸角為112°;另將油滴滴於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的防汙層上,其量測到的油滴接觸角為88°。
另外,以實施例3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為代表進行防水性能測試,其可符合CNS4683規範(防水型複層塗材透水性0.5毫升以下),且滿足耐衝擊性無龜裂剝離之要求。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因其面層中包含具有特定組成之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以及其具有特定的複合層結構設計,使得所述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能呈現深色(例如黑色)的色彩,故能避免因反射大量的太陽光而產生視覺干擾和反光公害之風險;並且,所述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確實能減少熱能的集結,起到降溫作用。據此,對於建築物而言,可節省空調用電量,實踐能源節約行動,同時降低碳排放量,符合環境永續發展之趨勢。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惟該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其他未悖離本創作揭示內容下所完成的變化、修飾等變更,均應包含於本創作涵蓋的專利範圍中。
10: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 11:面層 111: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 12:中塗層 121:第一表面 122:第二表面 13:底塗層 14:防汙層 20:底材
圖1為實施例1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3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之示意圖。
10: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
11:面層
111: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
12:中塗層
121:第一表面
122:第二表面

Claims (25)

  1. 一種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包含: 一中塗層,該中塗層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以及 一面層,該面層設置於該中塗層的該第一表面上; 其中,該面層包含多數個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係包含一深色有機顏料和一無機材料;其中,對於波長範圍為780奈米至2500奈米之光,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大於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大於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係由該深色有機顏料包覆該無機材料所製得。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更包含一矽烷化合物,且該矽烷化合物包覆該深色有機顏料。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以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整體重量為基準,該無機材料所佔的含量為2重量百分比至8重量百分比。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等紅外線反射複合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5微米至10微米。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無機材料的平均粒徑為200奈米至1000奈米。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有機顏料的L*值為30以下,所述L*值係以CIE1976 L*a*b*色度空間所定義。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對於波長範圍為780奈米至2500奈米之光,該深色有機顏料所具有的平均穿透率為70%至99%。
  9.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對於波長範圍為780奈米至2500奈米之光,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為75%至80%。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對於波長範圍為780奈米至2500奈米之光,該無機材料所具有的平均反射率為75%至80%。
  11.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面層的材料包含聚氨酯、聚脲、環氧樹脂或其組合。
  12.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中塗層的材料包含聚氨酯、聚脲、聚(甲基)丙烯酸酯、氯丁二烯橡膠、矽氧樹脂、橡膠瀝青、環氧樹脂或其組合。
  13.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以CIE1976 L*a*b*色度空間定義該中塗層,該中塗層的L*值為70以上。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以CIE1976 L*a*b*色度空間定義該中塗層,該中塗層的L*值為70以上。
  15.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包含一底塗層;該中塗層的該第二表面係與該底塗層的一表面相接觸。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包含一底塗層;該中塗層的該第二表面係與該底塗層的一表面相接觸。
  17.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包含一底塗層;該中塗層的該第二表面係與該底塗層的一表面相接觸。
  18.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包含一底塗層;該中塗層的該第二表面係與該底塗層的一表面相接觸。
  19.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包含一底塗層;該中塗層的該第二表面係與該底塗層的一表面相接觸。
  2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包含一防汙層;該防汙層係設置於該面層的外表面上,該面層係夾設於該防汙層和該中塗層之間。
  2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包含一防汙層;該防汙層係設置於該面層的外表面上,該面層係夾設於該防汙層和該中塗層之間。
  2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包含一防汙層;該防汙層係設置於該面層的外表面上,該面層係夾設於該防汙層和該中塗層之間。
  2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包含一防汙層;該防汙層係設置於該面層的外表面上,該面層係夾設於該防汙層和該中塗層之間。
  24.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更包含一防汙層;該防汙層係設置於該面層的外表面上,該面層係夾設於該防汙層和該中塗層之間。
  25.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其中,該防汙層的材料包含氟碳樹脂、丙烯酸聚氨酯樹脂、聚脲或其組合。
TW112212680U 2023-11-21 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 TWM653161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3161U true TWM653161U (zh) 2024-03-2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0202B (zh) 輻射致冷功能塗料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選擇性輻射致冷塗層及複合材料
US10443241B2 (en) Solar heat-reflective roofing granules, solar heat-reflective shing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KR102207388B1 (ko) 옥상 또는 지붕용 수성 차열성 방수 도료를 사용한 차열성 방수 도장 방법
US20230212071A1 (en) Graphene coatings for roofing material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5755800A (zh) 一种热反射涂层布
CN114736566B (zh) 超疏水自清洁温度自适应型辐射降温涂层及涂层制备方法
CN110436795A (zh) 一种制备含蛋挞状结构的二氧化硅薄膜的方法
TWM653161U (zh) 深色隔熱複合塗層結構
JP2005186062A (ja) 建築物外壁の塗装方法
CN1583908A (zh) 一种太阳热反射隔热涂料
CN105802409A (zh) 一种弹性反射隔热建筑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20794A (zh) 一种被动辐射冷却复合涂层及制备方法
CN116004114A (zh) 一种光反射保温耐候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162499B2 (ja) 建築物外壁の改装方法
CN115093740B (zh) 一种基于透明玻璃微球的红外反射微球颜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5314271U (zh) 一种保温防腐涂层
CN112961533B (zh) 一种具有白天被动制冷功能的结构色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261210A (ja) 建築物外壁の改装方法
KR102551193B1 (ko) 온도에 따라 색상을 변환시켜 가시광선 흡수율을 조절하는 기능성 차열 페인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열성 도막
KR102391241B1 (ko) 아파트 외단열 및 열반사를 위한 도장 방법
CN209163285U (zh) 一种水性隔热涂层结构
JP2023166075A (ja) 壁面仕上げ方法
KR20240040370A (ko) 다양한 색상이 적용된 에너지 세이브 차열코트
CN115160931A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涂层组合物及其制备
TWM575284U (zh) 無水滴陽光控制隔熱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