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1590U - 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 - Google Patents
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51590U TWM651590U TW112210740U TW112210740U TWM651590U TW M651590 U TWM651590 U TW M651590U TW 112210740 U TW112210740 U TW 112210740U TW 112210740 U TW112210740 U TW 112210740U TW M651590 U TWM651590 U TW M651590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flexible cable
- connector assembly
- telecommunications
- printed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29920000106 Liquid cryst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977 Liquid-crystal polymers (LCP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包括:印刷電路板,包括複數個第一接點走線以及複數個第二接點走線;連接器,設置於印刷電路板之第一表面;第一絕緣主體,包括第一電纜接槽;第二絕緣主體,包括第二電纜接槽;第一柔性電纜,插入第一電纜接槽,第一柔性電纜係為訊號傳輸電纜;以及第二柔性電纜,插入第二電纜接槽,第二柔性電纜係為電力傳輸電纜。
Description
本創作涉及一種連接器總成,尤指一種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
早期電子產業發展中,電源供給與資料傳輸多採用所謂「電子線」。電子線之單芯截面大,且無論兩端連接器之形式為何,多芯電子線多以同軸之方式配置,所占體積不小。在現今各類電子產品不斷要求微型化以及高頻化之趨勢下,電子線已無法滿足電子業界需求。而能用以高頻傳輸資料且符合微型化之柔性電纜(Flex Cable)爾後隨之出現。柔性電纜可大量地自動化生產,非常適用於高頻訊號傳輸之控制,並且柔性電纜之線芯平行排列、傳輸量大、結構扁平、體積小巧、具可撓性等特點,而能靈活地應用於各類電子產品。本創作主要係有關於包含柔性電纜(Flex Cable)之連接器總成,由於電子業界不僅高頻訊號之傳輸規格要求越來越高,電力(電壓及電流)之傳輸規格要求亦同樣地不斷提升。能以單一柔性電纜(Flex Cable)滿足各方規格要求之難度日漸困難。此時相較於柔性電纜(Flex Cable),電子線能傳輸較高電壓、較大電流之特性又重為電子業界提起,然而面對電子業界產品如筆電、桌機及伺服器等微型化之趨勢,內部狹小空間並不見容於電子線之採用。對於電子業界而言,電子線僅於特定場合方
為可能選項,然大部分應用場景,柔性電纜(Flex Cable)才是唯一解決方案。
請參閱第1圖,係習知技術包含柔性電纜之連接器總成之立體圖。第2圖係習知技術包含柔性電纜之連接器總成之分解立體圖。習知技術包含柔性電纜之連接器總成包含電路板1、連接器2、絕緣主體3以及柔性電纜5。電路板1包含設於在表面之複數個訊號印刷電路線6及複數個電力印刷電路線7(包含接地路線)。柔性電纜5包含一導體端部8。訊號印刷電路線6作為訊號傳輸線,電力印刷電路線7則作為電力傳輸線。柔性電纜5之線芯則包含訊號傳輸線芯及電力傳輸線芯。
如圖所示,柔性電纜5之線芯係為平行排列,且於導體端部8露出。於導體端部8插入絕緣主體3之插槽(未顯示,位於絕緣主體3後方)電性連接後,藉由圖中絕緣主體3前方之複數個端子,對應複數個訊號印刷電路線6之訊號傳輸線芯係用以訊號傳輸,對應複數個電力印刷電路線7之電力傳輸線芯則用以電力傳輸。連接器2所具有之複數個接脚(未顯示,位於連接器2下側)則電性連接於電路板1上之印刷電路線6及電力印刷電路線7。
習知之連接器總成中,由於電力傳輸線芯與訊號傳輸線芯均設置於柔性電纜5之中,電路板1上則設置了對應之訊號印刷電路線6及電力印刷電路線7。然而在前述高頻訊號之傳輸規格要求越來越高,電力(電壓及電流)之傳輸規格要求亦同樣地不斷提升之前提下,一般解決方案多採用電性更好、價格更昂貴之柔性電纜材料(線芯、絕緣層、遮蔽層及/或粘合劑等)組合來提高柔性電纜之電性表現,然而實際上,針對電力傳輸線與訊號傳輸線之電性表現要求而言,電纜材料組合不盡相同,或許為使訊號傳
輸線能滿足高頻訊號之傳輸規格要求,無可避免地必須採用電性好、價格不菲之材料組合,但針對電力傳輸線而言,卻僅需一般材料即可實現電力(電壓及電流)傳輸規格之要求。因此設計習知包含柔性電纜之連接器總成時,總陷入兩難之困境。
是以,隨著連接器輕薄短小、價格適宜之設計勢必成為主流且基於前開規格要求越來越高之前提下,確有提出一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此即為本創作於此亟欲解決之重要課題。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以解決習知技術的問題。
本創作公開了一種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包括:一印刷電路板,包括複數個第一接點走線以及複數個第二接點走線;一連接器,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之一第一表面;一第一絕緣主體,包括一第一電纜接槽;一第二絕緣主體,包括一第二電纜接槽;一第一柔性電纜,插入該第一電纜接槽,該第一柔性電纜係為一訊號傳輸電纜;以及一第二柔性電纜,插入該第二電纜接槽,該第二柔性電纜係為一電力傳輸電纜。
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連接器包括複數個連接器接脚,與該些第一接點走線以及該些第二接點走線電性連接。
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些第一接點走線係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該些第二接點走線係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之一第二表面。
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柔性電
纜係以一粘合劑與該第二柔性電纜至少部分粘合。
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柔性電纜係以一固持件與該第二柔性電纜至少部分固持。
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些第二接點走線係為L形之走線。
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些第一接點走線之一第一排列方向係與該些第二接點走線之一第二排列方向相同。並且,該第一柔性電纜係以一粘合劑與該第二柔性電纜至少部分粘合。或者,該第一柔性電纜係以一固持件與該第二柔性電纜至少部分固持。
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些第一接點走線之一第一排列方向係與該些第二接點走線之一第二排列方向垂直。
再者,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絕緣主體包括與該些第一接點走線電性連接之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該第二絕緣主體包括與該些第二接點走線電性連接之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
再者,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柔性電纜包括一第一端部,以插入該第一電纜接槽,與該些第一連接端子電性連接;該第一柔性電纜包括一第二端部,以插入該第二電纜接槽,與該些第二連接端子電性連接。
再者,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柔性電纜與該第二柔性電纜係為柔性扁平電纜(Flex Flat Cable)。
再者,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柔性電纜與該第二柔性電纜係為軟性印刷電路(Flex Printed Circuit,FPC)電
纜。
相較於現有習知之連接器總成,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能滿足電子業界產品如筆電、桌機及伺服器等微型化趨勢,內部空間狹小而需排除電子線之需求,並且分別針對電力傳輸線與訊號傳輸線之電性要求,可分別採用不相同之電纜材料組合,能更有效地大幅降低成本。再者,組裝時能先連接並導通電力傳輸線,再連接並導通訊號傳輸線,可更穩定地有效避免電流突波可能造成的系統不穩定甚至元件損毀。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電路板
2:連接器
3:絕緣主體
5:柔性電纜
6:訊號印刷電路線
7:電力印刷電路線
8:導體端部
10,20,30,40:連接器總成
100:印刷電路板
101:第一表面
102:第二表面
110:第一接點走線
120:第二接點走線
200:連接器
210:第一連接器接脚
300:第一絕緣主體
310:第一電纜接槽
320:第一連接端子
400:第二絕緣主體
410:第二電纜接槽
420:第二連接端子
500:第一柔性電纜
510:第一端部
600:第二柔性電纜
610:第二端部
X:第一排列方向
Y:第二排列方向
〔第1圖〕係習知技術包含柔性電纜之連接器總成之組成立體圖。
〔第2圖〕係習知技術包含柔性電纜之連接器總成之分解立體圖。
〔第3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組成立體圖。
〔第4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分解立體圖。
〔第5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組成立體圖。
〔第6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分解立體圖。
〔第7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組成立體圖。
〔第8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分解立體圖。
〔第9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組成立體圖。
〔第10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之分解立體圖。
〔第11圖〕係本創作連接器之仰視立體圖。
〔第12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絕緣主體之後視立體圖。
〔第13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絕緣主體之前視立體圖。
為能進一步瞭解本新型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成的具體功能、目的,列舉較具體的實施例,繼以圖式、圖號詳細說明如後。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創作可用以實施之特定實施例。本創作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頂」、「底」、「水平」、「垂直」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創作,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請參閱第3圖、第4圖及第11至13圖。第3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10之組成立體圖,第4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10之分解立體圖。第11圖係本創作連接器200之仰視立體圖。第12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絕緣主體300(400)之後視立體圖。第13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絕緣主體300(400)之前視立體圖。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10包括印刷電路板100、連接器200、第一絕緣主體300、第二絕緣主體400、第一柔性電纜500以及第二柔性電纜600。印刷電路板100包括複數個第一接點走線110(設置於第4圖中之第一表面101,即圖中之上表面)印刷電路板100之以及複數個第二接點走線(設置於第4圖中印刷電路板100之第二表面102,即圖中之下表面)。
連接器200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100之第一表面101(如圖中之上表面)。同樣地,複數個第一接點走線110亦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100之
第一表面101。如第11圖所示,連接器200包括複數個連接器接脚210,與第一接點走線110以及第二接點走線電性連接。於此實施例中,由於第二接點走線係設置於印刷電路板100之下表面,因此印刷電路板100可於電性連接第二接點走線之特定位置形成貫穿上下表面之貫穿孔(圖中未顯示),以供對應於第二接點走線之連接器接脚210插入印刷電路板100,以與其電性連接(例如焊接等方式)。當然,貫穿孔亦會形成於可電性連接第一接點走線110之特定位置,以供對應於第一接點走線110之連接器接脚210插入印刷電路板100。除進行電性連接作業(例如焊接等方式)外,更能發揮固定連接器200之作用。
第一絕緣主體300包括第一電纜接槽310及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320。第一連接端子320嵌入於第一電纜接槽310內且如第13圖所示,於相對於第一電纜接槽310之相對面突出於第一絕緣主體300,第一連接端子320電性連接於印刷電路板100之第一接點走線110(例如焊接等方式)。相似地,第二絕緣主體400包括第二電纜接槽410及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420。相似於第13圖所示之第一絕緣主體300,第二絕緣主體400亦具有基本相同之結構,於此僅以第13圖顯示第一絕緣主體300及第二絕緣主體400。第二連接端子420嵌入於第二電纜接槽410內且如第13圖所示,於相對於第二電纜接槽410之相對面突出於第二絕緣主體400,第二連接端子420電性連接於印刷電路板100之第二接點走線(例如焊接等方式)。
如第3、4圖及第12圖所示,第一柔性電纜500包括第一端部510,以插入第一電纜接槽310,與第一連接端子320電性連接,第一柔性電纜500係為一訊號傳輸電纜。第二柔性電纜600包括一第二端部610,以插入
第二電纜接槽410,與第二連接端子420電性連接,第二柔性電纜600係為一電力傳輸電纜。並且,第一柔性電纜500係以一粘合劑與第二柔性電纜600至少部分粘合,或者第一柔性電纜500係以一固持件與第二柔性電纜600至少部分固持。部分粘合或部分固持係於第一柔性電纜500與第二柔性電纜600之中段部分以粘合劑將兩電纜粘合或者以固持件,例如束線帶、膠帶等將兩電纜固持。而接近第一端部510與第二端部610之部分則保持其活動性,而如前所述,電子產品內部空間狹小時,更有利於組裝及調整。
再者,第一柔性電纜500與第二柔性電纜600可為柔性扁平電纜(Flex Flat Cable)或者為軟性印刷電路(Flex Printed Circuit,FPC)電纜。其第一柔性電纜500之絕緣層材料可為聚丙烯(PP)、鐵氟龍(PTFE)、改質聚醯亞胺(Modified PI,MPI)或液晶高分子(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
第一接點走線110以及第二接點走線分別設置於印刷電路板100之上下表面,因此相應地,第-一絕緣主體300以及第二絕緣主體400亦分別設置於印刷電路板100之上下表面。圖中雖未顯示出第二接點走線,但由第3及4圖可知,隔著印刷電路板100,第一接點走線110之第一排列方向X係與第二接點走線之第二排列方向Y相同。於此,所謂排列方向涉指單一走線本體兩端相連之直線方向,亦即第3圖及第4圖中之前後方向。
如前所述,分別針對第一柔性電纜500(訊號傳輸線)與第二柔性電纜600(電力傳輸線)之電性要求,可分別採用不相同之電纜材料組合,且為配合電子業界產品微型化趨勢,內部空間狹小而需排除電子線,同時印刷電路板100需極小化,第一表面101面積有限,因此將第二接點走線以及第二絕緣主體400設置於印刷電路板100之第二表面102,亦即下表
面,以提供更有效之空間配置。
請參閱第5圖、第6圖及第11至13圖。第5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20之組成立體圖。第6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20之分解立體圖。第11圖係本創作連接器200之仰視立體圖。第12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絕緣主體300(400)之後視立體圖。第13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絕緣主體300(400)之前視立體圖。相同地,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20可包括印刷電路板100、連接器200、第一絕緣主體300、第二絕緣主體400、第一柔性電纜500以及第二柔性電纜600。印刷電路板100包括複數個第一接點走線110印刷電路板100之以及複數個第二接點走線120。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接點走線110及第二接點走線120均設置於第5圖及第6圖中之第一表面101,即圖中印刷電路板100之上表面。
連接器200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100之第一表面101(如圖中印刷電路板100之上表面)。如第11圖所示中,連接器200包括複數個連接器接脚210,而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連接器200與第一接點走線110以及第二接點走線120電性連接。相同地,印刷電路板100於電性連接第一接點走線110以及第二接點走線120之特定位置會形成貫穿上下表面之貫穿孔(圖中未顯示)供對應於第一接點走線110以及第二接點走線120之連接器接脚210插入印刷電路板100,分別與其電性連接。除為了進行電性連接作業(例如焊接等方式)外,更能發揮固定連接器200之作用。
如第6圖所示,第一接點走線110以及第二接點走線120設置於印刷電路板100之上表面,並且第一接點走線110之一第一排列方向X係與第二接點走線120之一第二排列方向Y垂直。因此相應地,第一絕緣主體300
以及第二絕緣主體400之亦以排列方向垂直地設置於印刷電路板100之上表面。第一連接端子320嵌入於第一電纜接槽310內,第二連接端子420嵌入於第二電纜接槽410內。如第5、6圖及第12圖所示,第一柔性電纜500包括第一端部510,以插入第一電纜接槽310,與第一連接端子320電性連接。第二柔性電纜600包括一第二端部610,以插入第二電纜接槽410,與第二連接端子420電性連接。
如同第一實施例,第一柔性電纜500係為一訊號傳輸電纜,第二柔性電纜600係為一電力傳輸電纜。兩者電纜材料組合不盡相同,為使訊號傳輸線能滿足高頻訊號之傳輸規格要求,採用電性好、價格不菲之材料組合。例如,第一柔性電纜500與第二柔性電纜600可為柔性扁平電纜(Flex Flat Cable)或者為軟性印刷電路(Flex Printed Circuit,FPC)電纜。其第一柔性電纜500之絕緣層材料可為聚丙烯(PP)、鐵氟龍(PTFE)、改質聚醯亞胺(Modified PI,MPI)或液晶高分子(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而針對電力傳輸線,採用一般材料即可實現電力(電壓及電流)傳輸規格之要求。再者,本實施例使第一接點走線110之第一排列方向X與第二接點走線120之第二排列方向Y垂直,第二接點走線120從連接器200之側面延伸至連接器200底部以與對應之連接器接脚210(電力傳輸接脚)電性連接,因此,第二柔性電纜600能從印刷電路板100及連接器200之側面插入第二電纜接槽410,可為配合電子業界產品微型化趨勢,內部空間狹小而需排除電子線,且第一柔性電纜500,即訊號傳輸電纜所處之方面空間狹小無更多空間可供配置時,此實施例提供利用有效空間之配置。本實施例中雖以第一排列方向X與第二排列方向Y垂直為例,唯并非以此為限定,為配合產品內部空間設計,
第一接點走線110之第一排列方向X與第二接點走線120之第二排列方向Y可為任意方向,僅要第一排列方向X與第二排列方向Y不同,皆為本實施例之定義所包含其中。
請參閱第7圖、第8圖及第11至13圖。第7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30之組成立體圖。第8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30之分解立體圖。第11圖係本創作連接器200之仰視立體圖。第12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絕緣主體300(400)之後視立體圖。第13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絕緣主體300(400)之前視立體圖。相同地,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30可包括印刷電路板100、連接器200、第一絕緣主體300、第二絕緣主體400、第一柔性電纜500以及第二柔性電纜600。印刷電路板100包括複數個第一接點走線110印刷電路板100之以及複數個第二接點走線120。第一接點走線110及第二接點走線120均設置於第7圖及第8圖中之第一表面101,即圖中印刷電路板100之上表面。
如第8圖所示,第一接點走線110以及第二接點走線120設置於印刷電路板100之上表面,並且第一接點走線110之一第一排列方向X係與第二接點走線120之一第二排列方向Y相同。因此相應地,第一絕緣主體300以及第二絕緣主體400之亦以排列方向相同地設置於印刷電路板100之上表面。第一連接端子320嵌入於第一電纜接槽310內,第二連接端子420嵌入於第二電纜接槽410內。如第7、8圖及第12圖所示,第一柔性電纜500包括第一端部510,以插入第一電纜接槽310,與第一連接端子320電性連接。第二柔性電纜600包括一第二端部610,以插入第二電纜接槽410,與第二連接端子420電性連接。並且,第一柔性電纜500係以一粘合劑與第二柔性電纜600
至少部分粘合,或者第一柔性電纜500係以一固持件與第二柔性電纜600至少部分固持。部分粘合或部分固持係於第一柔性電纜500與第二柔性電纜600之中段部分以粘合劑將兩電纜粘合或者以固持件,例如束線帶、膠帶等將兩電纜固持。而接近第一端部510與第二端部610之部分則保持其活動性,而如前所述,電子產品內部空間狹小時,更有利於組裝及調整。
如同前該些實施例,第一柔性電纜500係為一訊號傳輸電纜,第二柔性電纜600係為一電力傳輸電纜。第一柔性電纜500與第二柔性電纜600可為柔性扁平電纜(Flex Flat Cable)或者為軟性印刷電路(Flex Printed Circuit,FPC)電纜。針對第一柔性電纜500(訊號傳輸線)與第二柔性電纜600(電力傳輸線)之電性要求,可分別採用不相同之電纜材料組合。例如,其第一柔性電纜500之絕緣層材料可為聚丙烯(PP)、鐵氟龍(PTFE)、改質聚醯亞胺(Modified PI,MPI)或液晶高分子(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為配合電子業界產品微型化趨勢,內部空間狹小而需排除電子線。然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接點走線110以及第二接點走線120係設置於連接器200之後方縱向並排排列,而第一絕緣主體300以及第二絕緣主體400亦於連接器200之後方縱向地前後排列,此實施例提供利用有效空間之配置。而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第一柔性電纜500以及第二柔性電纜600上下配置,分別插入縱向排列之第一絕緣主體300以及第二絕緣主體400。
請參閱第9圖及第10至13圖。第9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40之組成立體圖。第10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40之分解立體圖。第11圖係本創作連接器200之仰視立體圖。第12圖係本創作第一(第二)絕緣主體300(400)之後視立體圖。第13圖係本創作
第一(第二)絕緣主體300(400)之前視立體圖。相同地,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40可包括印刷電路板100、連接器200、第一絕緣主體300、第二絕緣主體400、第一柔性電纜500以及第二柔性電纜600。印刷電路板100包括複數個第一接點走線110印刷電路板100之以及複數個第二接點走線120。第一接點走線110及第二接點走線120均設置於第9圖及第10圖中之第一表面101,即圖中印刷電路板100之上表面。
如第10圖所示,第一接點走線110以及第二接點走線120設置於印刷電路板100之上表面,並且第二接點走線120係為L形之走線。因此相應地,第一絕緣主體300以及第二絕緣主體400之亦以排列方向相同地平行設置於印刷電路板100之上表面。第一連接端子320嵌入於第一電纜接槽310內,第二連接端子420嵌入於第二電纜接槽410內。如第9、10圖及第12圖所示,第一柔性電纜500包括第一端部510,以插入第一電纜接槽310,與第一連接端子320電性連接。第二柔性電纜600包括一第二端部610,以插入第二電纜接槽410,與第二連接端子420電性連接。
如同前該些實施例,第一柔性電纜500係為一訊號傳輸電纜,第二柔性電纜600係為一電力傳輸電纜。並且,第一柔性電纜500係以一粘合劑與第二柔性電纜600至少部分粘合,或者第一柔性電纜500係以一固持件與第二柔性電纜600至少部分固持。部分粘合或部分固持係於第一柔性電纜500與第二柔性電纜600之中段部分以粘合劑將兩電纜粘合或者以固持件,例如束線帶、膠帶等將兩電纜固持。而接近第一端部510與第二端部610之部分則保持其活動性,而如前所述,電子產品內部空間狹小時,更有利於組裝及調整。
兩者電纜材料組合不盡相同,為使訊號傳輸線能滿足高頻訊號之傳輸規格要求,採用電性好、價格不菲之材料組合。例如,第一柔性電纜500與第二柔性電纜600可為柔性扁平電纜(Flex Flat Cable)或者為軟性印刷電路(Flex Printed Circuit,FPC)電纜。其第一柔性電纜500之絕緣層材料可為聚丙烯(PP)、鐵氟龍(PTFE)、改質聚醯亞胺(Modified PI,MPI)或液晶高分子(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而針對電力傳輸線,採用一般材料即可實現電力(電壓及電流)傳輸規格之要求。再者於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接點走線120係為L形之走線,第二接點走線120從連接器200之側面延伸至連接器200底部以與對應之連接器接脚210(電力傳輸接脚)電性連接,藉由L形走線之設計,使得第一絕緣主體300以及第二絕緣主體400平行地排列於印刷電路板100之同一側,當為配合電子業界產品微型化趨勢,內部空間狹小而需排除電子線,且僅有此側邊具有極為扁平狹小空間可供第一柔性電纜500以及第二柔性電纜600平行排列而延伸穿過時,能提供筆電、桌機及伺服器內部利用有效空間之配置。
相較於現有習知之連接器總成,本創作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能滿足電子業界產品如筆電、桌機及伺服器等微型化趨勢,內部空間狹小而需排除電子線之需求,並且針對電力傳輸線與訊號傳輸線之電性要求,可分別採用不相同之電纜材料組合,能更有效地反應合理成本。再者,組裝時能先連接並導通電力傳輸線,再連接並導通訊號傳輸線,可更穩定地有效避免電流突波可能造成的系統不穩定甚至元件損毀。
雖然本創作已用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
之更動與修改,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40:連接器總成
100:印刷電路板
101:第一表面
102:第二表面
110:第一接點走線
120:第二接點走線
200:連接器
300:第一絕緣主體
320:第一連接端子
400:第二絕緣主體
420:第二連接端子
500:第一柔性電纜
510:第一端部
600:第二柔性電纜
610:第二端部
X:第一排列方向
Y:第二排列方向
Claims (14)
- 一種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包括:一印刷電路板,包括複數個第一接點走線以及複數個第二接點走線;一連接器,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之一第一表面;一第一絕緣主體,包括一第一電纜接槽;一第二絕緣主體,包括一第二電纜接槽;一第一柔性電纜,插入該第一電纜接槽,該第一柔性電纜係為一訊號傳輸電纜;以及一第二柔性電纜,插入該第二電纜接槽,該第二柔性電纜係為一電力傳輸電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連接器包括複數個連接器接脚,與該些第一接點走線以及該些第二接點走線電性連接。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些第一接點走線係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該些第二接點走線係設置於該印刷電路板之一第二表面。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柔性電纜係以一粘合劑與該第二柔性電纜至少部分粘合。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柔性電纜係以一固持件與該第二柔性電纜至少部分固持。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些第二接點走線係為L形之走線。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些第一接點走線之一第一排列方向係與該些第二接點走線之一第二排列方向相同。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柔性電纜係以一粘合劑與該第二柔性電纜至少部分粘合。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柔性電纜係以一固持件與該第二柔性電纜至少部分固持。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些第一接點走線之一第一排列方向係與該些第二接點走線之一第二排列方向垂直。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絕緣主體包括與該些第一接點走線電性連接之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該第二絕緣主體包括與該些第二接點走線電性連接之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柔性電纜包括一第一端部,以插入該第一電纜接槽,與該些第一連接端子電性連接;該第二柔性電纜包括一第二端部,以插入該第二電纜接槽,與該些第二連接端子電性連接。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柔性電纜與該第二柔性電纜係為柔性扁平電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第一柔性電纜與該第二柔性電纜係為軟性印刷電路電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210740U TWM651590U (zh) | 2023-10-04 | 2023-10-04 | 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210740U TWM651590U (zh) | 2023-10-04 | 2023-10-04 | 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51590U true TWM651590U (zh) | 2024-02-11 |
Family
ID=90823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210740U TWM651590U (zh) | 2023-10-04 | 2023-10-04 | 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51590U (zh) |
-
2023
- 2023-10-04 TW TW112210740U patent/TWM651590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83541B2 (en) | Flat cable connection wire assembly applicabl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 |
US8242374B2 (en) | Flexible-circuit-board cable with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insertion | |
TWI606467B (zh) | 排線及連接器組合件 | |
US9728912B2 (en) | Micro-coax cable adaptor board | |
US9252510B2 (en) | Soldering structure for mounting connector o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 |
US8083546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ic assembly | |
JP2017103223A (ja) | リジッド−フレックス回路コネクタ | |
TW201409848A (zh) | 軟性電路排線插接結構 | |
US4012095A (en) | Coaxial interface adaptor having dual-in-line configuration | |
JP4839362B2 (ja) | 高周波回路モジュール | |
JP2014509447A (ja) | 制御型インピーダンスフレキシブル回路 | |
CN204188916U (zh) | 柔性线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线路板的液晶显示模组 | |
US20130277095A1 (en) | Double-side-conducting flexible-circuit flat cable with cluster section | |
CN109951951B (zh) | 印刷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5636351A (zh) | 柔性线路板及移动终端 | |
JP2001068907A (ja) | Fpcケーブルおよびfpc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TWM651590U (zh) | 電訊分離連接器總成 | |
CN115413107A (zh) | 电路板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5430896A (zh) | 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 |
US8920188B2 (en) | Integrated connector/flex cable | |
CN219678775U (zh) | 印制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 |
CN220570009U (zh) | 一种转接板、连接线缆及电子设备 | |
CN219919251U (zh) | 印制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 |
WO2023077646A1 (zh) | 印制电路板 | |
CN216436201U (zh) | 第一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