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4733U - 剎車碟盤 - Google Patents

剎車碟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4733U
TWM644733U TW111209565U TW111209565U TWM644733U TW M644733 U TWM644733 U TW M644733U TW 111209565 U TW111209565 U TW 111209565U TW 111209565 U TW111209565 U TW 111209565U TW M644733 U TWM644733 U TW M64473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disc body
limiting mechanism
limiting
pl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9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雨雯
Original Assignee
楊雨雯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楊雨雯 filed Critical 楊雨雯
Priority to TW111209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4733U/zh
Publication of TWM644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473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關於一種剎車碟盤,包括:一碟盤主體、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及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該碟盤主體包含有一內碟及一外碟。該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包含有一第一插接部、一第二插接部、複數擋片及複數鉚接件,該第一插接部設於該外碟,該第二插接部設於該內碟,該複數擋片夾設該第一插接部與該第二插接部,該複數鉚接件穿設連接該複數擋片及該碟盤主體。該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包含有一第一凹孔部、一第二凹孔部、一第一螺接單元及一第二螺接單元,該第一凹孔部設於該外碟,該第二凹孔部設於該內碟,該第一凹孔部與該第二凹孔部形成一組接孔,該第一螺接單元與該第二螺接單元其中至少一者穿設該組接孔而相互螺接。

Description

剎車碟盤
本創作係與剎車碟盤有關。
透過卡鉗夾剎住剎車碟盤之摩擦力來產生制動力以達到剎車之目的,其中,碟盤可分為固定碟與浮動碟,固定碟盤存在有無法與來令片完全咬合之缺失,故業者開發出浮動碟來解決此問題,一般之浮動碟包含有內碟、外碟及浮動扣,浮動扣用來連結內外碟,當外碟受到卡鉗擠壓時能夠隨擠壓而相對應地進行些微偏移,使得來令片能夠完全咬合而有較佳剎車表現。
然而,目前市面上用來連結內外碟的浮動扣之結構及功效過於簡陋,進而使得內碟與外碟的連結關係不夠確實且單一,導致外碟相對應偏移之活動裕度不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穎且具有進步性之剎車碟盤,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剎車碟盤,其採用複合式不同限位機構而可有效穩定地於軸向上限位內碟及外碟且能產生複合式之功效。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剎車碟盤,包括:一碟盤主體、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及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該碟盤主體定義有一軸向及一徑向,包含有一內碟及一外碟,該外碟圍繞該內碟;該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包含有一第一插接部、一第二插接部、複數擋片及複數鉚接件,該第一插接部設於該外碟,該第二插接部設於該內碟,該複數擋片分別於該碟盤主體之相對二側夾設該第一插接部及該第二插接部,該複數鉚接件沿該軸向穿設鉚接該複數擋片與該碟盤主體;該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包含有一第一凹孔部、一第二凹孔部、一第一螺接單元及一第二螺接單元,該第一凹孔部設於該外碟,該第二凹孔部設於該內碟,該第一凹孔部之凹口與該第二凹孔部之凹口於該徑向上相互面對面連通,進而該第一凹孔部與該第二凹孔部圍構出一組接孔,該第一螺接單元與該第二螺接單元其中至少一者穿設該組接孔而相互螺接,該第一螺接單元之一第一擋部於該軸向上與該碟盤主體干涉擋止。
以下僅以實施例說明本創作可能之實施態樣,然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所欲保護之範疇,文中所提之名詞前冠以的「一」或「至少一」並非對數量進行限制,依據需求亦可為「複數」個,此數量上之變化亦為所欲保護之範圍,合先敘明。
請參考圖1至圖6,其顯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本創作之剎車碟盤包括:一碟盤主體1、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2及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3。
該碟盤主體1定義有一軸向41及一徑向42,包含有一內碟11及一外碟12,該外碟12圍繞該內碟11。
該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2包含有一第一插接部21、一第二插接部22、複數擋片23及複數鉚接件24,該第一插接部21設於該外碟12,該第二插接部22設於該內碟11,該複數擋片23分別於該碟盤主體1之相對二側夾設該第一插接部21及該第二插接部22,該複數鉚接件24沿該軸向41穿設鉚接該複數擋片23與該碟盤主體1;其中,可以理解的,該第一插接部21與該第二插接部22能於該複數擋片23所界定之空間相對活動,以達到該外碟12相對該內碟11浮動之目的。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插接部21與該第二插接部22於該徑向42呈凹凸插接配置,以增加除該軸向41之外的限位進而提升連結穩定度。
該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3包含有一第一凹孔部31、一第二凹孔部32、一第一螺接單元34及一第二螺接單元35,該第一凹孔部31設於該外碟12,該第二凹孔部32設於該內碟11,該第一凹孔部31之凹口與該第二凹孔部32之凹口於該徑向42上相互面對面連通,進而該第一凹孔部31與該第二凹孔部32圍構出一組接孔33,該第一螺接單元34與該第二螺接單元35其中至少一者穿設該組接孔33而相互螺接,該第一螺接單元34之一第一擋部341於該軸向41上與該碟盤主體1干涉擋止。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螺接單元34係可旋動地與該第二螺接單元35相螺接,使用者可以依據需求調整相互螺鎖後該第一螺接單元34與該第二螺接單元35於該軸向41上夾掣該碟盤主體1的作用力大小,進而改變該外碟12相對該內碟11局部進行局部浮動之裕度。
值得一提的是,該複數鉚接件24迫使該複數擋片23以一第一緊迫作用力夾靠住該碟盤主體1,該第一螺接單元34與該第二螺接單元35以一第二緊迫作用力夾靠住該碟盤主體1;其中,該第一緊迫作用力異於該第二緊迫作用力,如此一來,該外碟12相對該內碟11於不同位置的浮動裕度、連接強度、拘束力也會不同的表現,能夠更有可調性、可變性而不會於全方位角度都僅提供單一單調的表現。換言之,該內碟11與該外碟12透過不同的型態的該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2及該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3進行複合式連結而能有複合式功效,舉例但不限於,該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2提供該外碟12與該內碟11能有較穩定之連結關係,該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3提供該外碟12與該內碟11相對浮動的裕度可自由調整,使得該剎車碟盤能兼具二種不同的優勢表現以更加貼近使用者需求。
進一步地說,該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2之數量為複數個,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2沿該碟盤主體1之一周向43配置,一該第一限位機構2之複數鉚接件24之一鉚頭241與相鄰的另一該第一限位機構2之複數鉚接件24之鉚頭241分別位於該碟盤主體1之相對二側,進而讓該碟盤主體1於該軸向41上間隔二側的重量趨於均衡配置,使得該碟盤主體1在轉動時能較為穩定不會任意搖晃偏擺。更進一步地說,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2透過間隔角度配置(如等角度間隔配置)以使其重心位置係位於該碟盤主體1之一軸心線5上,以讓整個該剎車碟盤能穩定地進行轉動。
值得一提的是,於該周向43上相鄰的二該第一限位機構2之複數鉚接件24沿該軸向41反向穿設係為了調整重心於該軸向41上的位置,而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2呈等角度間隔配置係為了讓重心於該徑向上42的位置能落於該軸心線5上,透過同時從該軸向41與該徑向42二種不同方向上調整重心位置,達到讓該剎車碟盤1能更穩定地轉動之功效。
同理地,該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3之數量為複數個,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3沿該碟盤主體1之周向43配置,一該第二限位機構3之第一螺接單元34之第一擋部341與相鄰的另一該第二限位機構3之第一螺接單元34之第一擋部341分別位於該碟盤主體1之相對二側,以均勻該碟盤主體1於該軸向41上二側的重量。並且,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3亦係透過間隔角度配置以使其重心位置係位於該碟盤主體1之軸心線5上(如等角度間隔配置)。由上可知,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2與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3皆採用相同的布局配置方式,故當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3與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2直接同時疊加設於該碟盤主體1時,整體能保有穩定的轉動表現。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2之數量等同於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3之數量,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2與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3的數量總合為偶數個,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2及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3二者於該碟盤主體1之周向43上呈交替配置,以期能有均衡之表現。
該第二螺接單元35之一第二擋部351於該軸向41上與該碟盤主體1干涉擋止,該碟盤主體1介於該第一擋部341與該第二擋部351之間,各該第二限位機構3另包含有一彈性件36(如螺狀彈簧),該彈性件36之一端彈抵於該碟盤主體1、另端彈抵於該第一擋部341及該第二擋部351其中一者,透過該彈性件36之壓縮程度不同,可以達到改變該外碟12相對該內碟11浮動能力之目的。
較佳地,各該第二限位機構3另包含有一罩蓋37,該罩蓋37遮罩住該彈性件36,該罩蓋37之一側抵靠於該碟盤主體1、另一側抵靠於該第一擋部341及該第二擋部351其中一者,該罩蓋37可以有效保護該彈性件36不受外物干擾或破壞。
同理地,為了均衡該碟盤主體1於該軸向上相對二側的重量,一該第二限位機構3之彈性件36與相鄰的另一該第二限位機構3之彈性件36分別位於該碟盤主體1之相對二側。
1:碟盤主體 11:內碟 12:外碟 2:第一限位機構 21:第一插接部 22:第二插接部 23:擋片 24:鉚接件 241:鉚頭 3:第二限位機構 31:第一凹孔部 32:第二凹孔部 33:組接孔 34:第一螺接單元 341:第一擋部 35:第二螺接單元 351:第二擋部 36:彈性件 37:罩蓋 41:軸向 42:徑向 43:周向 5:軸心線
圖1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為圖1之分解圖。 圖3為圖1之局部分解圖。 圖4為圖1之正視圖。 圖5為第一限位機構之剖視圖。 圖6為第二限位機構之剖視圖。
1:碟盤主體
11:內碟
12:外碟
2:第一限位機構
3:第二限位機構
5:軸心線

Claims (10)

  1. 一種剎車碟盤,包括: 一碟盤主體,定義有一軸向及一徑向,包含有一內碟及一外碟,該外碟圍繞該內碟; 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包含有一第一插接部、一第二插接部、複數擋片及複數鉚接件,該第一插接部設於該外碟,該第二插接部設於該內碟,該複數擋片分別於該碟盤主體之相對二側夾設該第一插接部及該第二插接部,該複數鉚接件沿該軸向穿設鉚接該複數擋片與該碟盤主體;及 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包含有一第一凹孔部、一第二凹孔部、一第一螺接單元及一第二螺接單元,該第一凹孔部設於該外碟,該第二凹孔部設於該內碟,該第一凹孔部之凹口與該第二凹孔部之凹口於該徑向上相互連通以形成一組接孔,該第一螺接單元與該第二螺接單元其中至少一者穿設該組接孔而相互螺接,該第一螺接單元之一第一擋部於該軸向上與該碟盤主體干涉擋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剎車碟盤,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之數量為複數個,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沿該碟盤主體之一周向配置,一該第一限位機構之複數鉚接件之一鉚頭與相鄰的另一該第一限位機構之複數鉚接件之鉚頭分別位於該碟盤主體之相對二側。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剎車碟盤,其中該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之數量為複數個,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沿該碟盤主體之一周向配置,一該第二限位機構之第一螺接單元之第一擋部與相鄰的另一該第二限位機構之第一螺接單元之第一擋部分別位於該碟盤主體之相對二側。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剎車碟盤,其中該第二螺接單元之一第二擋部於該軸向上與該碟盤主體干涉擋止,該碟盤主體介於該第一擋部與該第二擋部之間,各該第二限位機構另包含有一彈性件,該彈性件之一端彈抵於該碟盤主體、另端彈抵於該第一擋部及該第二擋部其中一者。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剎車碟盤,其中一該第二限位機構之彈性件與相鄰的另一該第二限位機構之彈性件分別位於該碟盤主體之相對二側。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剎車碟盤,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之數量為複數個,該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之數量為複數個,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之數量等同於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之數量,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及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二者於該碟盤主體之一周向上呈交替配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剎車碟盤,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之數量為複數個,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透過間隔角度配置以使其重心位置係位於該碟盤主體之一軸心線上。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剎車碟盤,其中該至少一第二限位機構之數量為複數個,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透過間隔角度配置以使其重心位置係位於該碟盤主體之一軸心線上。
  9. 如請求項1至8其中任一項所述的剎車碟盤,其中該複數鉚接件迫使該複數擋片以一第一緊迫作用力夾靠住該碟盤主體,該第一螺接單元與該第二螺接單元以一第二緊迫作用力夾靠住該碟盤主體;其中,該第一緊迫作用力異於該第二緊迫作用力。
  10. 如請求項5所述的剎車碟盤,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限位機構之數量為複數個,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沿該碟盤主體之一周向配置,一該第一限位機構之複數鉚接件之一鉚頭與相鄰的另一該第一限位機構之複數鉚接件之鉚頭分別位於該碟盤主體之相對二側;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之數量等同於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之數量,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及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二者於該碟盤主體之一周向上呈交替配置;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透過間隔角度配置以使其重心位置係位於該碟盤主體之一軸心線上;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透過間隔角度配置以使其重心位置係位於該碟盤主體之軸心線上;該複數鉚接件迫使該複數擋片以一第一緊迫作用力夾靠住該碟盤主體,該第一螺接單元與該第二螺接單元以一第二緊迫作用力夾靠住該碟盤主體;其中,該第一緊迫作用力異於該第二緊迫作用力;複數該第一限位機構與複數該第二限位機構的數量總合為偶數個;該第一螺接單元係可旋動地與該第二螺接單元相螺接;各該第二限位機構另包含有一罩蓋,該罩蓋遮罩住該彈性件,該罩蓋之一側抵靠於該碟盤主體、另一側抵靠於該第一擋部及該第二擋部其中一者;該第一插接部與該第二插接部於該徑向呈凹凸插接配置。
TW111209565U 2022-09-02 2022-09-02 剎車碟盤 TWM644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9565U TWM644733U (zh) 2022-09-02 2022-09-02 剎車碟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9565U TWM644733U (zh) 2022-09-02 2022-09-02 剎車碟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4733U true TWM644733U (zh) 2023-08-11

Family

ID=8855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9565U TWM644733U (zh) 2022-09-02 2022-09-02 剎車碟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47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298119A5 (zh)
TWM644733U (zh) 剎車碟盤
US20040154885A1 (en) Pad for caliper of disc brake
TWM636109U (zh) 剎車碟盤
TWI837800B (zh) 剎車碟盤
TWM636108U (zh) 剎車碟盤
TWI837799B (zh) 剎車碟盤
TWI830361B (zh) 剎車碟盤
TWI823548B (zh) 剎車碟盤
US7281611B2 (en) Bicycle handbrake conduit structure
JPS58207535A (ja) デイスクブレ−キ
TWM638817U (zh) 剎車碟盤
JPS63179185A (ja) 空冷オイルレススクロ−ル圧縮機のスラスト軸受機構
TW202009110A (zh) 扭力接頭結構
TWM653855U (zh) 碟盤
TWI712515B (zh) 自行車偏心輪可調式結構及其偏心輪
JP6816654B2 (ja) ゴルフクラブ
TWM628810U (zh) 煞車碟盤
TWI748864B (zh) 工具萬向接頭
TWM648021U (zh) 碟盤
TWI847832B (zh) 碟盤
US3066502A (en) Constant velocity ratio coupling for rotatable shafts
TWI640698B (zh) Angle-adjusted elbow joint structure
TWI774175B (zh) 雙軸向樞轉組件及角度調整裝置
TWM585862U (zh) 支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