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3735U - 列印裝置 - Google Patents

列印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3735U
TWM643735U TW112201503U TW112201503U TWM643735U TW M643735 U TWM643735 U TW M643735U TW 112201503 U TW112201503 U TW 112201503U TW 112201503 U TW112201503 U TW 112201503U TW M643735 U TWM643735 U TW M6437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otating
paper
printing device
rota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1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咸坤
陳可君
郭上詩
陳祉佑
Original Assignee
鼎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鼎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鼎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1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3735U/zh
Publication of TWM643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373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Noodles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揭露一種列印裝置,包含底座、上蓋及底座抵壓組件。底座抵壓組件設置於底座面向底座的一側。底座抵壓組件包含兩個第一旋轉支架、第二旋轉支架、抵壓輪及兩個彈性件。各第一旋轉支架可旋轉地設置於底座;第二旋轉支架的兩端與兩個第一旋轉支架連接,第二旋轉支架能相對於兩個第一旋轉支架旋轉;抵壓輪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二旋轉支架;各個彈性件的兩端固定於第一旋轉支架及第二旋轉支架。待列印紙捲的一部分穿過第二旋轉支架與底座之間的間隙及列印裝置的出紙口。彈性件受壓產生的彈性回復力,能使抵壓輪持續地抵靠待列印紙捲。

Description

列印裝置
本創作涉及一種列印裝置,特別是一種桌上型的列印裝置。
現有常見的桌上型列印裝置,特別標籤列印裝置,在列印過程中,容易因為各種因素,而出現待列印紙張發生抖動,而使得印字頭無法將資訊列印於待列印紙捲的正確位置的問題。
本創作公開一種列印裝置,主要用以改善習知的標籤列印裝置,容易出現待列印紙張發生抖動,而使得印字頭無法將資訊列印於待列印紙捲的正確位置的問題。
本創作的其中一實施例公開一種列印裝置,其包含:一底座、一上蓋及一底座抵壓組件。底座包含有一容紙槽,容紙槽用以容置一待列印紙捲;上蓋可活動地與底座連接,上蓋能被操作,以向遠離或靠近底座的方向旋轉;底座抵壓組件設置於底座面向底座的一側。底座抵壓組件包含:至少一第一旋轉支架、一第二旋轉支架、至少一抵壓輪及至少一彈性件。第一旋轉支架可旋轉地設置於底座;第二旋轉支架的兩端分別與其中一個第一旋轉支架連接,而第二旋轉支架能相對於兩個第一旋轉支架旋轉;抵壓輪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二旋轉支架;彈性件的一端固定於第一旋轉支架,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於第二旋轉支架;其中,設置於容紙槽中的待列印紙捲的一部分能穿過第二旋轉支架與底座之間的一間隙,並由列印裝置的一出紙口離開列印裝置;其中,抵壓輪鄰近容紙槽設置,抵壓輪用以抵靠設置於容紙槽中的待列印紙捲於容紙槽至出紙口之間的區段;其中,彈性件受壓產生的彈性回復力,能使第二旋轉支架相對於第一旋轉支架旋轉,並使抵壓輪持續地抵靠設置於容紙槽中的待列印紙捲於容紙槽至出紙口之間的部分區段。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列印裝置,通過底座抵壓組件等設計,可以有效地改善習知桌上型標籤列印裝置,容易因為紙張抖動,而發生印字頭無法將資訊列印於待列印紙捲的正確位置的問題。
為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附圖僅用來說明本創作,而非對本創作的保護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於以下說明中,如有指出請參閱特定圖式或是如特定圖式所示,其僅是用以強調於後續說明中,所述及的相關內容大部份出現於該特定圖式中,但不限制該後續說明中僅可參考所述特定圖式。
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4,圖1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上蓋掀起的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底座抵壓組件的兩個第一旋轉支架的作動示意圖。
本創作的列印裝置100包含:一底座1、一上蓋2、一底座抵壓組件3。本創作的列印裝置100適合應用為桌上型列印裝置,特別是適合應用為桌上型標籤列印裝置。於以下說明中,將僅針對本創作的與習知桌上型列印裝置不同之處進行說明,本創作的列印裝置100可以是包含有習知桌上型標籤列印裝置所包含的其餘構件。
底座1包含有一容紙槽11,容紙槽11用以容置一待列印紙捲A。上蓋2可活動地與底座1連接,上蓋2能被操作以向遠離或靠近底座1的方向旋轉。當上蓋2被操作,而向遠離底座1的方向旋轉後,容紙槽11將會外露(如圖2所示),而相關人員即可進行待列印紙捲A的安裝或更換。
底座抵壓組件3設置於底座1面向底座1的一側,底座抵壓組件3包含: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一第二旋轉支架32、三個抵壓輪33及兩個彈性件34(如圖6所示)。關於抵壓輪33的數量不以圖中所示為限,在不同實施例中,底座抵壓組件3也可以是包含單一個抵壓輪33、兩個抵壓輪33或者四個抵壓輪33等。
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分別可旋轉地設置於底座1,且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是設置於底座1的左右兩側。第二旋轉支架32的兩端與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連接,而第二旋轉支架32能相對於第一旋轉支架31旋轉。抵壓輪33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二旋轉支架32。
如圖3所示,使用者可以是通過操作底座抵壓組件3,而使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位於一第一位置,此時,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及第二旋轉支架32是位於靠近底座1的位置設置,且各個抵壓輪33是對應抵靠待列印紙捲A,而第二旋轉支架32與底座1之間形成有一間隙(圖未標示),待列印紙捲A的一端則能穿過所述間隙設置。
如圖4所示,當使用者操作底座抵壓組件3,而使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位於一第二位置時,各個第一旋轉支架31可以是大致呈現為直立的狀態,而第二旋轉支架32是位於遠離底座1的位置設置,此時,第二旋轉支架32與底座1之間將形成有一穿紙空間B,使用者即可輕易地將待列印紙捲A的一部分穿過穿紙空間B。其中,穿紙空間B是大於前述的間隙。
依上所述,通過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的設計,使用者在進行待列印紙捲A的更換作業時,可以是先通過操作底座抵壓組件3,而使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位於第二位置,藉此,讓第二旋轉支架32與底座1之間形成有穿紙空間B,如此,使用者即可輕易地讓待列印紙捲A的一端穿過穿紙空間B。在使用者將待列印紙捲A的一端穿過穿紙空間B後,使用者可以再次操作底座抵壓組件3,而使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轉換至第一位置,而讓各個抵壓輪33抵靠待列印紙捲A。
需說明的是,第一旋轉支架31主要是用來讓第二旋轉支架32,能夠被操作而相對於底座1旋轉,因此,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底座抵壓組件3也可以是包含單一個第一旋轉支架31,舉例來說,單一個第一旋轉支架31的外型可以是類似倒U字型(不以此為限)。
請一併參閱圖5至圖7,圖5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底座抵壓組件及底座的分解示意圖,圖6及圖7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底座抵壓組件的不同視角分解示意圖。
在實際應用中,底座抵壓組件3還可以包含有一第一軸體35及一第二軸體36。第一軸體35的兩端可以是與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相互固定,第二旋轉支架32穿設於第一軸體35,而第二旋轉支架32能相對於第一軸體35旋轉。第二軸體36固定設置於第二旋轉支架32,各個抵壓輪33套設於第二軸體36,而各個抵壓輪33能相對於第二軸體36旋轉。各個彈性件34可以是一扭簧,各個扭簧可以是套設於第一軸體35,且各個扭簧的一端固定於第一旋轉支架31,各個扭簧的另一端固定於第二旋轉支架32。當第二旋轉支架32受外力作用,而相對於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旋轉時,各個扭簧將會對應產生彈性回復力。
請一併參閱圖6、圖8至圖10,圖8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9至圖10分別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底座抵壓組件、待列印紙捲及驅動滾輪的作動示意圖。當待列印紙捲A被安裝於列印裝置100中時,列印裝置100的一印字頭組件5是位於底座抵壓組件3及列印裝置100的一出紙口4之間,且底座抵壓組件3是靠近容紙槽11設置。印字頭組件5設置於底座1,印字頭組件5是用來於待列印紙捲A上列印需列印的資料。
底座1於出紙口4及印字頭組件5之間,還設置有一驅動滾輪6。驅動滾輪6用以抵靠待列印紙捲A。驅動滾輪6電性連接處理裝置,而處理裝置能控制驅動滾輪6,以使驅動滾輪6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處理裝置能驅動驅動滾輪6,而使位於容紙槽11中的待列印紙捲A的部分區段向靠近或遠離出紙口4的方向移動。在實際應用中,上蓋2還可以是設置有滾輪或是相關抵壓構件(圖未示),以與驅動滾輪6共同帶動待列印紙捲A的部分區段移動。
如圖8及圖9所示,在列印裝置100中安裝有待列印紙捲A,且處理裝置(圖未示)未控制驅動滾輪6作動時,各個彈性件34(如圖5所示)例如可以是呈現為略微受壓的狀態,而各個彈性件34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會使得抵壓輪33抵壓待列印紙捲A的部分區段,此時,第二旋轉支架32是位於靠近底座1的位置。
如圖6、圖8至圖10所示,當處理裝置控制驅動滾輪6作動,而使待列印紙捲A位於印字頭組件5周圍的區段,向靠近出紙口4或遠離出紙口4的方向移動時,驅動滾輪6將提供待列印紙捲A一拉力,各抵壓輪33及第二旋轉支架32將會被待列印紙捲A推抵,而向遠離底座1的方向旋轉,於此同時,各個彈性件34將會產生相對較大的彈性回復力,而彈性回復力將會使得各個抵壓輪33仍然緊密地抵靠待列印紙捲A的部分區段,從而確保待列印紙捲A能夠持續順暢地隨著驅動滾輪6向前(靠近出紙口4)或向後(遠離出紙口4)移動。
如圖6、圖8、圖9及圖11所示,在列印裝置100持續地進行列印,而待列印紙捲A持續減少的過程中,抵壓輪33也會受待列印紙捲A的推抵,而使第二旋轉支架32向遠離底座1的方向旋轉,各彈性件34受壓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也會使抵壓輪33能夠持續地抵靠待列印紙捲A,藉此,讓待列印紙捲A能夠持續順暢地隨著驅動滾輪6移動。
在實際應用中,第二旋轉支架32能相對於第一旋轉支架31旋轉至少80度,如此,可以確保抵壓輪33可以在任何狀態下,都可以緊靠鄰近的待列印紙捲A的部分區段。當然,第一旋轉支架31能相對於第二旋轉支架32旋轉的角度範圍,可以是依據實際需求加以變化。在實際應用中,第二旋轉支架32例如可以是能相對於第一旋轉支架31旋轉80~85度,較佳地,第二旋轉支架32能相對於第一旋轉支架31旋轉83度。
依上所述,本創作的列印裝置100通過底座抵壓組件3的設計,在待列印紙捲A隨著驅動滾輪6向前(靠近出紙口4)或向後(遠離出紙口4)移動的過程中,及待列印紙捲A持續減少的過程中,各個抵壓輪33都會持續地抵靠待列印紙捲A的部分區段,如此,可以確保待列印紙捲A可以隨時保持在較佳的移動路徑上,而待列印紙捲A可以順暢地移動。
如圖8所示,需特別說明的是,在已經列印有資訊後的待列印紙捲A的部分區段已經通過出紙口4,而外露於列印裝置100的情況下,位於出紙口4及印字頭組件5之間的待列印紙捲A的區段,仍然是空白的狀態,因此,處理裝置在列印下一個資訊之前,會先控制驅動滾輪6作動,而位於出紙口4及印字頭組件5之間的部分待列印紙捲A向後移動(即,向遠離出紙口4的方向移動),藉此,讓原本位於出紙口4及印字頭組件5之間的部分待列印紙捲A能夠移動至印字頭組件5的上方。在上述過程中,若是底座1沒有底座抵壓組件3的設置,則待列印紙捲A的部分區段在隨著驅動滾輪6向後移動的過程中,待列印紙捲A的部分區段可能會發生彎曲、相互重疊等問題,相對地,若是底座1設置有底座抵壓組件3,則可以有效地解決此問題。
請一併參閱圖3至圖5、圖6、圖12及圖13,圖12及圖13分別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底座抵壓組件的各個第一旋轉支架的輔助卡合部抵靠底座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如圖3至圖5、圖6所示,在實際應用中,底座1還可以是包含有兩個第一卡合部12,各個第一旋轉支架31可以是包含一第二卡合部311。各個第一旋轉支架31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二卡合部311是與第一卡合部12相互卡合,如此設計,在驅動滾輪6帶動待列印紙捲A的部分區段移動的過程中,各個第一旋轉支架31將不會被帶動而相對於底座1移動。各個第一卡合部12例如可以是一凹槽,各個第二卡合部311則可以是與所述凹槽相對應的凸出結構。
如圖4至圖6、圖12及圖13所示,各個第一旋轉支架31還包含一輔助卡合部312,第二卡合部311及輔助卡合部312位於第一旋轉支架31彼此相反的兩側。在各輔助卡合部312抵靠底座1,而第一卡合部12是面向上蓋2的情況下,使用者欲將上蓋2蓋設於底座1上時,兩個輔助卡合部312將會抵頂上蓋2,而使上蓋2無法正確地蓋設於底座1上。也就是說,若是使用者讓各個第一旋轉支架31的輔助卡合部312抵靠於底座1時,使用者將無法使上蓋2蓋設於底座1上,而使用者即可知道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的設置位置錯誤。
更詳細來說,如圖3至圖6所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100通過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的設計,讓使用者在安裝待列印紙捲A時,可以讓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位於第二位置(如圖4所示),如此,使用者即可輕易地將待列印紙捲A穿過穿紙空間B。當使用者將待列印紙捲A的一端穿過穿紙空間B後,若是使用者使各個第一旋轉支架31恢復至第一位置,而使各個第二卡合部311與相對應的第一卡合部12相互卡合時,使用者即可使上蓋2正確地蓋合於底座1。相反地,如圖12及圖13所示,若是使用者錯誤地操作兩個第一旋轉支架31,而使各個第一旋轉支架31的輔助卡合部312抵靠底座1時,上蓋2將無法正確地蓋設於底座1上。
依上所述,通過輔助卡合部312的設計,可以讓使用者必需先使各個第一旋轉支架31位於第一位置,才可以將上蓋2蓋設於底座1上,從而可以確保上蓋2蓋設於底座1後,各個抵壓輪33是對應抵靠於待列印紙捲A,而底座抵壓組件3能正常地發揮其功用。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列印裝置通過底座抵壓組件等設計,可以確保待列印紙捲在列印過程中,都可以被抵壓輪抵壓,而待列印紙捲不容易發生抖動的問題,藉此,可以有效地提升列印品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100:列印裝置
1:底座
11:容紙槽
12:第一卡合部
2:上蓋
3:底座抵壓組件
31:第一旋轉支架
311:第二卡合部
312:輔助卡合部
32:第二旋轉支架
33:抵壓輪
34:彈性件
35:第一軸體
36:第二軸體
4:出紙口
5:印字頭組件
6:驅動滾輪
A:待列印紙捲
B:穿紙空間
圖1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上蓋掀起的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底座抵壓組件的兩個第一旋轉支架的作動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底座抵壓組件及底座的分解示意圖。
圖6及圖7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底座抵壓組件的不同視角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9至圖11分別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底座抵壓組件、待列印紙捲及驅動滾輪的作動示意圖。
圖12及圖13分別為本創作的列印裝置的底座抵壓組件的各個第一旋轉支架的輔助卡合部抵靠底座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1:底座
3:底座抵壓組件
31:第一旋轉支架
311:第二卡合部
312:輔助卡合部
32:第二旋轉支架
33:抵壓輪
A:待列印紙捲
B:穿紙空間

Claims (9)

  1. 一種列印裝置,其包含: 一底座,其包含有一容紙槽,所述容紙槽用以容置一待列印紙捲; 一上蓋,其可活動地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上蓋能被操作,以向遠離或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旋轉; 一底座抵壓組件,其設置於所述底座面向所述底座的一側,所述底座抵壓組件包含: 至少一第一旋轉支架,其可旋轉地設置於所述底座; 一第二旋轉支架,所述第二旋轉支架的兩端分別與其中一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連接,而所述第二旋轉支架能相對於兩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旋轉; 至少一抵壓輪,其可旋轉地設置於所述第二旋轉支架; 至少一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固定於所述第一旋轉支架,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於所述第二旋轉支架; 其中,設置於所述容紙槽中的所述待列印紙捲的一部分能穿過所述第二旋轉支架與所述底座之間的一間隙,並由所述列印裝置的一出紙口離開所述列印裝置; 其中,所述抵壓輪鄰近所述容紙槽設置,所述抵壓輪用以抵靠設置於所述容紙槽中的所述待列印紙捲於所述容紙槽至所述出紙口之間的區段; 其中,所述彈性件受壓產生的彈性回復力,能使所述第二旋轉支架相對於所述第一旋轉支架旋轉,並使所述抵壓輪持續地抵靠設置於所述容紙槽中的所述待列印紙捲於所述容紙槽至所述出紙口之間的部分區段。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列印裝置,其中,所述底座還設置有一印字頭組件,所述底座抵壓組件是位於所述印字頭組件及所述容紙槽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列印裝置,其中,各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能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轉換,兩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位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旋轉支架與所述底座之間形成有所述間隙;兩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旋轉支架與所述底座之間形成有一穿紙空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列印裝置,其中,所述底座包含兩個第一卡合部,各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包含一第二卡合部,各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能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轉換,各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位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卡合部能與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且所述第二旋轉支架與所述底座之間形成有所述間隙;兩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旋轉支架與所述底座之間形成有一穿紙空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列印裝置,其中,各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還包含一輔助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及所述輔助卡合部位於所述第一旋轉支架彼此相反的兩側;各個所述第二卡合部與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時,所述上蓋能正確地蓋設於所述底座上;各個所述第一卡合部未與相對應的所述第二卡合部,且所述輔助卡合部面向所述上蓋時,兩個所述輔助卡合部能抵頂所述上蓋,而使所述上蓋無法正確地蓋設於所述底座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列印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旋轉支架能相對於所述第一旋轉支架旋轉至少80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列印裝置,其中,所述列印裝置還包含一處理裝置及一驅動滾輪,所述處理裝置電性連接所述驅動滾輪,所述驅動滾輪設置於所述底座,所述處理裝置能驅動所述驅動滾輪,而使位於所述容紙槽中的所述待列印紙捲的部分區段向靠近或遠離所述出紙口的方向移動;於所述處理裝置驅動所述驅動滾輪,使所述待列印紙捲向靠近或遠離所述出紙口的方向移動的過程中,所述第二旋轉支架將向遠離所述底座的方向旋轉。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列印裝置,其中,所述底座抵壓組件還包含一第一軸體及一第二軸體,所述第一軸體的兩端與兩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相連接,所述第二旋轉支架穿設於所述第一軸體,各個所述彈性件為一扭簧,各個所述扭簧穿設於所述第一軸體,所述第二軸體與所述第二旋轉支架連接,所述抵壓輪穿設於所述第二軸體。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列印裝置,其中,所述底座抵壓組件包含兩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及兩個所述彈性件,兩個所述第一旋轉支架分別可旋轉地設置於所述底座;各個所述彈性件的一端固定於所述第一旋轉支架,各個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於所述第二旋轉支架。
TW112201503U 2023-02-21 2023-02-21 列印裝置 TWM643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1503U TWM643735U (zh) 2023-02-21 2023-02-21 列印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1503U TWM643735U (zh) 2023-02-21 2023-02-21 列印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3735U true TWM643735U (zh) 2023-07-11

Family

ID=88148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1503U TWM643735U (zh) 2023-02-21 2023-02-21 列印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3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04861B2 (en) Rotation shaft mechanism of display portion of portable computer
US8513551B2 (en) Interlock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M643735U (zh) 列印裝置
TWI52278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4914619B2 (ja) ヘッド支持構造体、印字装置、熱活性化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TWM643345U (zh) 列印裝置
JP2012171116A (ja) プリンタ
CN102170762B (zh) 小型电子装置的开阖装置及应用此开阖装置的小型电子装置
JP4588673B2 (ja) プリンタ
JP2008030302A (ja) プリンタ
US12001248B2 (en) Hinge structure
JP5797518B2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3700174B2 (ja) レーザプリンタにおける用紙反転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用紙反転機構
JP4347866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05273739A (ja) チルトヒンジ
CN101450554B (zh) 打印装置
JP2003217202A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208630120U (zh) 印章机构及金融票据处理装置
JP6634830B2 (ja) 電子機器保持スタンド
JP2012071499A (ja) 記録装置
JP2001130088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H01200874A (ja) 記録装置
JP2004276213A (ja) 切断装置
US5826996A (en) Top loading apparatus for a printer
CN117724578A (zh) 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