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0774U - 扣件結構 - Google Patents

扣件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0774U
TWM640774U TW111209692U TW111209692U TWM640774U TW M640774 U TWM640774 U TW M640774U TW 111209692 U TW111209692 U TW 111209692U TW 111209692 U TW111209692 U TW 111209692U TW M640774 U TWM640774 U TW M64077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upper cover
movable rod
fastener structure
inner botto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9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珈偉
Original Assignee
玩點互動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玩點互動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玩點互動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9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0774U/zh
Priority to JP2022003555U priority patent/JP3240319U/ja
Priority to CN202222945713.8U priority patent/CN218336106U/zh
Publication of TWM640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077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Dowel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種扣件結構,其包括一底座、一上蓋、一樞接件及一活動桿。底座包括一內底面其兩側分別連接兩縱向延伸的擋牆。上蓋設置於底座的上方並且包括兩樞接部,其中兩樞接部之其一延伸出一凸塊。樞接件橫向地樞接於底座的兩擋牆與上蓋的兩樞接部之間。活動桿包括至少一凹部並且橫向地貫穿底座的兩擋牆而使凹部可在兩擋牆之間可橫向位移。當活動桿被推動至凹部的位置與上蓋的凸塊的一移動軌跡錯開時,上蓋的前端與底座的內底面被固定在咬合狀態。當活動桿被推動至凹部的位置位於凸塊的移動軌跡上時,上蓋的前端可選擇性地與底座的內底面分離。

Description

扣件結構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扣件結構,特別是關於一種應用於手機配件上的扣件結構。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為方便老年人使用或是因應其功能增加,有採用較大面板的趨勢,導致智慧型手機的體積及重量皆有增加。目前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若直接放在一般衣服或褲子的口袋中攜帶,則在使用者活動過程中極容易掉出來。因此,使用者可能會將手機放在背包或提袋中攜帶,但是這樣做會引起一些不便,例如:要使用時剛好背包不在身邊;或急著要拍照時需要在背包中翻找。
為了使手機更方便攜帶及使用,市面上出現許多手機配件讓手機可以直接吊掛或綁縛在身體的某一部位。這些配件一般是夾具、扣件、吊環、吊帶或其組合而成的產品。這些產品各具巧思。
然而,一般附吊帶的手機配件在與手機結合後,難以立即性的拆分。因此,在使用手機時,吊帶仍會附著在手機本體上,造成使用上的困擾。
本新型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扣件結構,用以與繩狀、桿狀、環 狀等扣合對象物相扣合,容易與扣合對象物拆分,並且同時具有夾具的功能。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種扣件結構,其包括一底座、一上蓋、一樞接件及一活動桿。底座包括一渠道結構,該渠道結構具有一內底面,該內底面的兩側分別連接兩縱向延伸的擋牆。上蓋設置於該底座的上方,其中該上蓋的兩側包括兩樞接部,其中該兩樞接部之其一延伸出一凸塊。樞接件橫向地樞接於該底座的該兩擋牆與該上蓋的該兩樞接部之間。活動桿包括複數凹部,並且該活動桿可橫向移動地貫穿該底座的該兩擋牆而使該複數凹部可在該兩擋牆之間橫向位移。當該活動桿被推動至該複數凹部之其一的位置與該上蓋的該凸塊的一移動軌跡錯開時,該上蓋的前端與該底座的該內底面維持咬合狀態。當該活動桿被推動至該複數凹部之其一位於該凸塊的該移動軌跡上時,該上蓋的該前端可選擇性地與該底座的該內底面分離。
在一實施例中,該底座的該兩擋牆分別具有兩叉口部,該兩叉口部為上下分叉,用以阻擋該扣合對象物向底座的後端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該上蓋的該前端包括一向下彎折的折板,與該兩叉口部的內緣形成一限位空間。
在一實施例中,該上蓋的該折板與該底座的該內底面的前緣咬合時,該折板的兩側邊大體上分別與該兩叉口部的最前端對齊。
在一實施例中,該上蓋的該折板與該底座的該內底面的前緣咬合時,該折板的一彎折內表面與該兩叉口部的內緣用以前後鉗制一扣合對象物。
在一實施例中,該上蓋的該兩樞接部向下凸出於其下表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活動桿的該複數凹部包括一第一凹部,該底座具有一橫向的隔板位於該活動桿的後方,並且該活動桿的該第一凹部是向該隔板的方向凹陷。
在一實施例中,該活動桿的該複數凹部包括一第二凹部,其中該第二凹部是向該底座的該內底面方向凹陷,並且該底座具有一橫向的隔板位於該活動桿的後方,其中該隔板具有一缺口對應該第二凹部。
在一實施例中,該樞接件包括一彈簧,並且該第二凹部可供該彈簧的一端設置於其內,使得活動桿移動時,第二凹部隨著移動而不會卡到彈簧。
在一實施例中,該上蓋包括一按壓部其具有一止滑上表面。
100:扣件結構
110:限位空間
120:底座
121a,121b:(擋牆的)樞接孔
122:(底座的)內底面
1221:(內底面的)前緣
123a,123b:貫穿孔
124a,124b:擋牆
125:隔板
126a,126b:叉口部
1262:(叉口部的)最前端
127:缺口
128:固定桿
129:止滑下表面
140:上蓋
141a,141b:(上蓋的)樞接孔
142:折板
1421:(折板的)下緣
142a:(折板的)側邊
142b:彎折內表面
144:按壓部
146a,146b:樞接部
148:凸塊
160:樞接件
162:軸件
164:彈簧
1641,1642:延伸線頭
180:活動桿
181:(活動桿的)第一端
182:(活動桿的)第一凹部
183:(活動桿的)第二端
184:(活動桿的)第二凹部
185:(活動桿的)上表面
210:環形元件
220:轉接片
310:帶體
320:掛繩
400:智慧型手機
F:向下壓力
F1:向右推力
F2:向左推力
TL:(凸塊的)移動軌跡
圖1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的扣件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2顯示圖1的上蓋被掀開後該上蓋的下表面結構以及底座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的扣件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的扣件結構在咬合狀態時的側視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的扣件結構在開啟狀態時的側視示意圖。
圖6A及圖6B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的扣件結構在可選擇性開啟時的活動桿位置示意圖。
圖7A及圖7B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的扣件結構在無法開啟時的活動桿位置示意圖。
圖8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的扣件結構其使用方式示意圖。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用於參照隨附圖式的方向。因此,該等方向用語僅是用於說明並非是用於限制本新型。
圖1為本新型之一實施例的扣件結構的立體圖。扣件結構100包括一底座120、一上蓋140、一樞接件160及一活動桿180。底座120大體上為一渠道結構,該渠道結構包括一內底面122其左、右兩側分別連接兩縱向延伸的擋牆124a,124b,而使內底面122的上方與兩擋牆124a,124b之間的區域形成一渠道空間。上蓋140設置於底座120的上方,覆蓋該渠道空間。樞接件160用以橫向地樞接於底座120與上蓋140之間,使上蓋140的前端及後端可以利用樞接件160為轉軸或支點,進行翹翹板式運動或槓桿運動,從而使上蓋140的前端可選擇性的與底座120上下咬合或分離。活動桿180為一安全控制元件,其橫向貫穿底座120,並且可橫向地移動,用以控制上蓋140的前端使其無法進行翹翹板式運動或槓桿運動而與底座120維持咬合狀態,或是使上蓋140的前端恢復活動而可選擇地與底座120分離。
在本文說明中,”縱向”是指底座120的擋牆124a,124b延伸方向或與其大體上平行的方向;”橫向”是與”縱向”大體上垂直且與底座120的內底面122大體上平行的方向。
圖1中,上蓋140具有樞接孔141a可供樞接件160穿過。但為了更清楚顯示底座120內部結構,圖1中上蓋140的樞接孔141a未被樞接件160穿過而僅是置於樞接件160上方。底座120的後端具有一固定桿128(以虛線表示)連接於 兩擋牆124a,124b的後端之間。固定桿128可供連接帶、繩、扣環或另一個與本實施例相同的扣件前端。圖1中,內底面122的一部分被上蓋140、樞接件160及活動桿180所遮蔽,其更詳細的結構請見以下的圖2及圖3。
圖2顯示在上蓋140被掀開後可以見到上蓋140的下表面結構以及底座120的內底面122前半部結構。同時參照圖1及圖2,兩縱向擋牆124a,124b的前端分別具有兩叉口部126a,126b。叉口部126a,126b的形式為上、下分叉,用以供繩狀、桿狀或環狀的扣合對象物(未圖示)置入其內,並可阻擋該扣合對象物向底座120的後端移動。
圖3的分解圖顯示兩擋牆124a,124b分別具有兩樞接孔121a,121b及兩貫穿孔123a,123b。組裝時,兩樞接孔121a,121b可供樞接件160穿過;而兩貫穿孔123a,123b可供活動桿180穿過。
上蓋140的兩側分別包括兩樞接部146a及146b,並且兩樞接部146a及146b分別具有兩樞接孔141a及141b。同時參照圖1至圖3,在將上蓋140組裝至底座120時,上蓋140的兩樞接孔141a,141b分別與兩擋牆124a,124b的兩樞接孔121a,121b的內側重合。樞接件160的兩端橫向地貫穿上蓋140的兩樞接孔141a,141b及兩擋牆124a,124b的兩樞接孔121a,121b,從而樞接於兩擋牆124a,124b與上蓋140的兩樞接部146a,146b之間。
本實施例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上蓋140其中一側的樞接部146a向後延伸出一凸塊148,用以與活動桿180的表面結構,例如凹凸結構,相配合而達成控制上蓋140的前端與底座120之間是否可從咬合狀態轉為可自由地開啟之功能。上蓋140的前端為一向下彎折的折板142。圖2及圖3顯示折板142具有一下緣1421;底座120的內底面122具有一前緣1221;以及上蓋140的後端包括一按壓 部144其具有一止滑上表面。當上蓋140的前端與底座120在如圖4所示的咬合狀態下,折板142的下緣1421將會與底座120的內底面122的前緣1221密合。上蓋140的按壓部144,可供使用者向下按壓而使上蓋140前端的折板142向上翹起。
如圖1至3所示,樞接件160包括一軸件162及一彈簧164。在組裝樞接件160時,將軸件162橫向地穿過底座120的擋牆124a上的樞接孔121a,再穿過上蓋140的樞接孔141a,之後穿過置於底座120的渠道空間內的彈簧164;接著,再穿過上蓋140另一側的樞接孔141b以及底座120另一側擋牆124b上的樞接孔121b。樞接件160與底座120及上蓋140組合後如圖6A或圖7A所示。
圖3顯示活動桿180的表面結構包括一第一端181、一第二端183、一第一凹部182及一第二凹部184。圖1及圖2顯示在組裝活動桿180時,將活動桿180的第一端181及第二端183分別橫向地穿過兩擋牆124a,124b上的兩貫穿孔123a,123b而使第一端181及第二端183可裸露於外,並使第一凹部182及第二凹部184皆位於底座120的渠道空間內。底座120具有一橫向的隔板125位於活動桿180的後方,並且隔板125上具有一缺口127對應第二凹部184。在活動桿180與底座120的組合狀態下,第一凹部182是向底座120後方隔板125的方向凹陷,其凹口向前,在活動桿180被橫向推移時,可選擇性地與凸塊148的一移動軌跡TL相錯開或相對應;第二凹部184是向底座120的內底面122方向凹陷,其凹口向上,用以放置彈簧164一端的延伸線頭1642。活動桿180與底座120組合後如圖6A或圖7A所示。
彈簧164具有上、下兩延伸線頭1641,1642,上方的延伸線頭1641抵在上蓋140下表面,下方的延伸線頭1642置放於活動桿180的第二凹部184及其後方的底座120上的隔板125上的缺口127中。如此,彈簧164的延伸線頭1642被 定位於缺口127中。當活動桿180移動時,第二凹部184可隨著移動而不會卡到彈簧164的延伸線頭1642。彈簧164可以在上蓋140的按壓部144被向下壓時提供向上的彈性回復力。當上蓋140的按壓部144沒有被向下壓時,彈簧164的力使上蓋140的前端與底座120的內底面122維持咬合狀態。按壓部144受力向下時,視活動桿180的第一凹部182與凸塊148的相對位置而決定上蓋140的前端是否能與內底面122的前緣分離。
圖4顯示扣件結構100靜止時呈現的咬合狀態。上蓋140前端的折板142與底座120的內底面122的前緣1221咬合時,折板142的外表面側邊142a大體上與叉口部126b的最前端1262對齊。此時,折板142的一彎折內表面142b與叉口部126b的U形內緣形成一限位空間110,其可用以前後鉗制一扣合對象物。換言之,該扣合對象物相對於扣件結構100可以橫向地移動,但不能縱向地或上下地移動。本新型的扣件結構100基於其限位空間110的設計,適合與繩狀、桿狀、環狀等扣合對象物相扣合;並且基於其上蓋140與底座120之間可選擇性咬合或打開的設計,使其容易與扣合對象物扣合或拆分,並且同時具有彈力夾具的功能。附帶一提的是,圖4也顯示底座120具有一止滑下表面129,與上蓋140的按壓部144上下對應。使用者可用其姆指與食指分別將按壓部144與止滑下表面129壓緊如圖5。
圖5是扣件結構100的上蓋140後端的按壓部144受到向下壓力F時,上蓋140前端的折板142向上翹起而與底座120的內底面122的前緣1221分離,此時限位空間110被打開。圖4及圖5也顯示上蓋140的按壓部144的止滑上表面側視圖。
圖6A及圖6B顯示活動桿180的第一端181受到向右推力F1而被推入擋牆124a內而第二端183向外凸出時,第一凹部182的位置恰位於凸塊148的移動軌跡TL上而可容納凸塊148,因此允許上蓋140的後端被下壓至足以使上蓋140的前端向上翹起,此時上蓋140前端的折板142可選擇性地與底座120的內底面122分離。注意到圖6A是正常的組合狀態,圖6B的上蓋140並沒有與底座120結合,這是為了更清楚的顯示凸塊148與第一凹部182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圖7A及圖7B顯示當活動桿180的第二端183受到向左推力F2被推入擋牆124b內而第一端181向外凸出時,第一凹部182的位置與上蓋140的凸塊148的移動軌跡TL將會錯開,因此上蓋140的後端被下壓一相當短的距離即會被活動桿180的上表面185抵住而無法再繼續往下,或甚至直接被活動桿180的上表面185抵住而無法被往下壓,如此上蓋140的前端無法向上翹起,而使上蓋140前端的折板142與底座120的內底面122只能被固定在咬合狀態。換言之,當活動桿180的第二端183被推入擋牆124b內時,活動桿180處於一安全位置,可以防止上蓋140的後端被誤壓進而避免扣合對象物從限位空間110中脫落。
圖8為本新型的扣件結構100之一應用例。將扣件結構100的前端與一環形元件210相扣合。環形元件210連接一轉接片220,轉接片220則固定在一智慧型手機400上。扣件結構100的後端連接一帶體310,帶體310的一端連接一掛繩320。如此,當掛繩320吊掛在使用者身上時,只要隨時壓下本新型的扣件結構100的按壓部,將限位空間110打開,即可取下智慧型手機400。而扣件結構100中的活動桿180只要被推移至安全位置,則可避免因扣件結構100的後端被誤壓而使智慧型手機400掉落。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新型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新型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新型之權利範圍。
100:扣件結構
120:底座
121a:(擋牆的)樞接孔
122:(底座的)內底面
123a:貫穿孔
124a,124b:擋牆
125:隔板
126a:叉口部
127:缺口
128:固定桿
140:上蓋
141a:(上蓋的)樞接孔
142:折板
144:按壓部
146a:樞接部
148:凸塊
160:樞接件
180:活動桿
181:(活動桿的)第一端
182:(活動桿的)第一凹部
183:(活動桿的)第二端
184:(活動桿的)第二凹部

Claims (10)

  1. 一種扣件結構,包括: 一底座,包括一渠道結構,該渠道結構具有一內底面,該內底面的兩側分別連接兩縱向延伸的擋牆; 一上蓋,設置於該底座的上方,其中該上蓋的兩側包括兩樞接部,其中該兩樞接部之其一延伸出一凸塊; 一樞接件,橫向地樞接於該底座的該兩擋牆與該上蓋的該兩樞接部之間;以及 一活動桿,包括複數凹部,並且該活動桿可橫向移動地貫穿該底座的該兩擋牆而使該複數凹部可在該兩擋牆之間橫向位移,其中當該活動桿被推動至該複數凹部之其一的位置與該上蓋的該凸塊的一移動軌跡錯開時,該上蓋的前端與該底座的該內底面維持咬合狀態,並且,當該活動桿被推動至該複數凹部之其一位於該凸塊的該移動軌跡上時,該上蓋的該前端可選擇性地與該底座的該內底面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扣件結構,該底座的該兩擋牆分別具有兩叉口部,該兩叉口部為上下分叉。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扣件結構,其中該上蓋的該前端包括一向下彎折的折板。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扣件結構,其中該上蓋的該折板與該底座的該內底面的前緣咬合時,該折板的兩側邊大體上分別與該兩叉口部的最前端對齊。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扣件結構,其中該上蓋的該折板與該底座的該內底面的前緣咬合時,該折板的一彎折內表面與該兩叉口部的內緣用以前後鉗制一扣合對象物。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扣件結構,其中該上蓋的該兩樞接部向下凸出於其下表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扣件結構,其中該活動桿的該複數凹部包括一第一凹部,該底座具有一橫向的隔板位於該活動桿的後方,並且該活動桿的該第一凹部是向該隔板的方向凹陷。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扣件結構,其中該活動桿的該複數凹部包括一第二凹部,其中該第二凹部是向該底座的該內底面方向凹陷,並且該底座具有一橫向的隔板位於該活動桿的後方,其中該隔板具有一缺口對應該第二凹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扣件結構,其中該樞接件包括一彈簧,並且該第二凹部可供該彈簧的一端設置於其內。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扣件結構,其中該上蓋包括一按壓部其具有一止滑上表面。
TW111209692U 2022-09-06 2022-09-06 扣件結構 TWM640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9692U TWM640774U (zh) 2022-09-06 2022-09-06 扣件結構
JP2022003555U JP3240319U (ja) 2022-09-06 2022-10-27 留め具構造
CN202222945713.8U CN218336106U (zh) 2022-09-06 2022-11-02 一种扣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9692U TWM640774U (zh) 2022-09-06 2022-09-06 扣件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0774U true TWM640774U (zh) 2023-05-11

Family

ID=8453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9692U TWM640774U (zh) 2022-09-06 2022-09-06 扣件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40319U (zh)
CN (1) CN218336106U (zh)
TW (1) TWM64077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40319U (ja) 2022-12-22
CN218336106U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6717B (zh) 扣具
US7219406B2 (en) Buckle with safety latch
KR101333819B1 (ko) 어깨띠 가변형 가방, 그에 사용되는 어깨띠 어셈블리 및 선회 연결형 디바이스
JP3017151B2 (ja) 携帯装置のハンドストラップとこのハンドストラップの取付構造
TWM640774U (zh) 扣件結構
WO2017063195A1 (zh) 扣具
KR200465653Y1 (ko) 들거나 멜 수 있는 손가방
TWI674869B (zh) 物件吊掛帶
US2013465A (en) Clasp
JP2003325219A (ja) 小物の収納構造
JP3086720U (ja) ネックストラップの安全装置
JP3093933U (ja) 携帯物品の支持装置
JP3048228B2 (ja) 携帯電話機
JP3077464U (ja) 携帯電話挟持クリップ改良構造
TWI794818B (zh) 按壓扣
CN210930108U (zh) 随身物品的连接装置
KR100334059B1 (ko) 라이터가 착탈가능하게 구비된 벨트
JPH04356698A (ja) クロスハンドル警棒ホルスタ
JP2014143586A (ja) 携帯情報端末機用ケース
JP4744408B2 (ja) ショルダー式ハンガー
JP3045108U (ja) ハンドストラップ
JP2003219750A (ja) 散歩ひもの連結具
KR20240019676A (ko) 버클 장치
JP2019122752A (ja) ショルダーバッグ
JP3107762U (ja) キーホルダ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