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4073U - 電梯井施工設備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電梯井施工設備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4073U
TWM634073U TW111207098U TW111207098U TWM634073U TW M634073 U TWM634073 U TW M634073U TW 111207098 U TW111207098 U TW 111207098U TW 111207098 U TW111207098 U TW 111207098U TW M634073 U TWM634073 U TW M63407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shaft
construction equipment
fixing member
components
shaft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7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衍樑
黃俊儒
曹昌盛
徐坤榮
張坤隆
劉牧宇
Original Assignee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7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4073U/zh
Publication of TWM634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407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電梯井施工設備以及包括該設備之系統,其中該設備包括一基座、設置於基座上之一平台、及複數個支撐單元。支撐單元之每一者包括一支架、一固定件及一限位件。支架連結至基座。固定件設置於支架之上。固定件可於一關閉位置及一開啟位置之間繞一轉軸旋轉。固定件包括向外延伸之一抵持部。限位件位於轉軸之上方。當固定件位於關閉位置時,抵持部實質平行於一水平方向並抵靠限位件,且當固定件位於開啟位置時,抵持部離開限位件並與水平方向呈一夾角。

Description

電梯井施工設備及系統
本揭露關於提供一種用於建造供升降電梯通過之電梯井之設備及系統。
在有配置升降電梯之大樓的施工過程中,需針對提供電梯垂直升降之一電梯井進行施工,其施工順序是隨著大樓建造高度之增加而逐漸向上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站立於位於電梯井內部之平台,以向電梯井之周圍施工。
上述平台可以設置在搭設於電梯井中的塔架上。此塔架是從地面層開始向上建造,故需要利用大量的鐵架且後續待電梯井完成後仍需要拆除,相當耗費時間並增加建造成本。另一方面,雖然鐵架提供了穩定的支撐,但阻礙建材通過電梯井進行運送,降低施工效率。
另一種搭設平台之方式是在建造電梯井時,將數支鋼筋或鐵角材製成之支撐件跨設電梯井之開口,並在支撐件上方放置棧板,以形成供施工人員站立之平台。然而,上述棧板往往未妥當的固定於支撐件上,當施工人員站立於平台邊緣時,容易造成傾覆。
另一方面,由於上述習知平台僅是因應建築物建造過程所 需而臨時構建,故結構上往往未周全考量,在長期使用後容易造成變形,這將使得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緣是,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揭露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梯井施工設備。電梯井施工設備可應用於電梯井建造過程中,提供施工人員一個穩定且安全站立之平台。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電梯井施工設備其包括一基座、一平台及複數個支撐單元。一基座包括二個縱向組件及二個橫向組件。二個縱向組件彼此相對設置,且二個橫向組件分別連結二個縱向組件之兩端。平台設置於基座之上。支撐單元之每一者包括一支架、一固定件及一限位件。支架連結至基座。固定件設置於支架之上。固定件可於一關閉位置及一開啟位置之間繞一轉軸旋轉。固定件包括一抵持部,其沿垂直轉軸之方向,向外延伸超過基座之一周緣。限位件位於轉軸之上方。當固定件位於關閉位置時,固定件之抵持部實質平行於一水平方向並抵靠限位件,且當固定件位於開啟位置時,固定件之抵持部離開限位件並與水平方向呈一夾角。
本揭露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梯井施工系統,其包括:一電梯井、及上述實施例之電梯井施工設備。電梯井包括位於該電梯井壁面內,且沿該電梯井高度設置之複數個凹孔,且該電梯井的該複數個凹孔經構形以與該固定件之該抵持部配合。
上述電梯井的凹孔設計使得上述電梯井施工設備可以在電梯井施工過程中穩定支撐電梯井施工設備,且無須繁複工法進行固定。因此,可提供施工人員安全的施工環境,並降低建造成本。
1:電梯井施工設備
1a:電梯井施工設備
4:區域
10:基座
15:掛勾
20:縱向組件
21:第一長形本體
22:第一夾持元件
23:緊固件
30:橫向組件
31:第二長形本體
32:第二夾持元件
33:緊固件
40:桁架
50:平台
60:支撐單元
61:支架
62:固定件
62a:固定件
621:抵持部
621a:抵持部
622:中間部
622a:延伸部
623:配重部
624:上邊緣
625:倒角
626:下邊緣
63:限位件
64:轉軸
65:扭矩彈簧
70:電梯井壁
70’:電梯井壁
71:凹孔
72:下表面
73:上表面
80:纜繩
L:延伸方向
A:預定角度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圖1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電梯井施工設備之示意圖。
圖2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電梯井施工設備之側面示意圖。
圖3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電梯井施工設備之另一側面示意圖。
圖4顯示圖1之區域4之局部放大圖。
圖5A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使用電梯井施工系統之施工流程一。
圖5B顯示本揭露之上述實施例中使用電梯井施工系統之施工流程二。
圖5C顯示本揭露之上述實施例中使用電梯井施工系統之施工流程三。
圖5D顯示本揭露之上述實施例中使用電梯井施工系統之施工流程四。
圖5E顯示本揭露之上述實施例中使用電梯井施工系統之施工流程五。
圖5F顯示本揭露之上述實施例中使用電梯井施工系統之施工流程六。
圖6顯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中的電梯井施工設備之示意圖。
圖7顯示圖6的電梯井施工設備之支撐單元的示意圖。
為更清楚了解本揭露之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揭露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揭露的申請專利範圍。
本文中的用語「一」或「一種」係用以敘述本揭露之元件及成分。此術語僅為了敘述方便及給予本揭露之基本觀念。此敘述應被理解為包括一種或至少一種,且除非明顯地另有所指,表示單數時亦包括複數。於申請專利範圍中和「包含」一詞一起使用時,該用語「一」可意謂一個或超過一個。此外,本文中的用語「或」其意同「及/或」。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諸如「上方」、「下方」、「向上」、「左邊」、「右邊」、「向下」、「本體」、「底座」、「垂直」、「水平」、「側」、「較高」、「下部」、「上部」、「上方」、「下面」等空間描述係關於圖中所展示之方向加以指示。應理解,本文中所使用之空間描述僅出於說明之目的,且本文中所描述之結構之實際實施可以任何相對方向在空間上配置,此限制條件不會改變本揭露實施例之優點。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之描述中,提供「在」另一元件「上」之一元件可涵蓋前一元件直接在後一元件上(例如,與後一元件實體接觸)的狀況以及一或複數個介入元件位於前一元件與後一元件之間的狀況。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大致」、「實質上」、「實質的」及「約」用以描述及考慮微小之變化。當與事件或情形結合使用時,該等術語可意指事件或情形明確發生之情況以及事件或情形極近似於發生之情況。
圖1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電梯井施工設備1之示意圖。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電梯井施工設備1包括一基座10、一平台50及複數個支撐單元60。
基座10之外輪廓具有與電梯井對應之形狀及大小,以在電梯井施工過程中放置於電梯井內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座10包括二個縱向組件20(圖1中一縱向組件20被平台50遮住因此未顯示)、二個橫向組件30(圖1中一橫向組件30被遮住因此未顯示)。二個縱向組件20彼此相對設置,且二個橫向組件30分別連結二個縱向組件20之兩端,以構成具有一開口之環形框架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個縱向組件20及二個橫向組件30皆具有可伸縮之長度。具體而言,如圖2所顯示,二個縱向組件20之每一者包括一第一長形本體21及二個第一夾持元件22。二個第一夾持元件22可分別具有一C形(或ㄈ形)的截面(圖4可更清楚看出此結構特徵),以形成可收納第一長形本體21之通道。第一長形本體21在二個第一夾持元件22所形成之兩個通道內可移動。換言之,二個第一夾持元件22分別透過該兩個通道,套設於第一長形本體21的兩端,並透過複數個緊固件23(例如:螺栓及螺帽),穿越位於第一長形本體21以及二個第一夾持元件22中的對應孔洞,進行夾持固定。
此外,如圖3所顯示,二個橫向組件30之每一者包括一第二長形本體31及二個第二夾持元件32。二個第二夾持元件32可分別具有一C形(或ㄈ形)的截面,以形成可收納第二長形本體31之通道。第二長形本體31在二個第二夾持元件32所形成之兩個通道內可移動。換言之,二個第二夾持元件32分別透過該兩個通道,套設於第二長形本體31的兩 端,並透過複數個緊固件33(例如:螺栓及螺帽),穿越位於第二長形本體31以及二個第二夾持元件32中的對應孔洞,進行夾持固定。
使用者可依照電梯井之大小,調整二個第一夾持元件22相對於第一長形本體21的固定位置,以及二個第二夾持元件32相對於第二長形本體31的固定位置,以決定基座10之尺寸,因此包含基座10的施工設備1可應用於不同施工建案中,而無須額外製作。此外,藉由基座10之可拆解之特性,亦有利於施工設備1之運送。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基座10進一步包括複數個桁架40。桁架40係經構形以用於增加平台50之穩定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桁架40平行於並位於二個橫向組件之間305之間,且跨設二個縱向組件20。桁架40可各自為一C形槽鐵,並透過適當之方式(例如:螺絲鎖附)固定於二個縱向組件20之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平台50放置於二個縱向組件20及二個橫向組件30所構成之環形框架上方時,只要平台50具有足夠之平穩性可供施工人員安全站立,則桁架40可省略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桁架40具有相似於圖2之縱向組件20之伸縮結構,進而可依照實際需求調整長度。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二個橫向組件30省略設置,二個縱向組件20僅透過複數個桁架40進行連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基座10進一步包括複數個掛勾15。掛勾15係經構形以用於供附接於一吊掛設備(例如:吊車,圖未式)上之纜繩80(見圖5A)連結用。在一些實施例中,掛勾15係固定於二個縱向組件20鄰近其兩端之上表面,然而本揭露並不僅限於此,掛勾15可連結基座10之任意位置。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掛勾15省略設置,其中以基座10上之二個縱向組件20及/或二個橫向組件30在模製過程中即形 成有供纜繩掛設之孔洞與吊掛設備連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支撐單元60分別設置於基座10之四個角落下方並經構形以使基座10可穩定設置於電梯井內。在一實施例中,支撐單元60係固定於二個縱向組件20之每一者之二端。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支撐單元60之結構說明如下:請參照圖4,其顯示本揭露圖1之區域4之局部放大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單元60每一者包括一支架61、一固定件62、一限位件63及一轉軸64。支架61固定於二個縱向組件20之一者之末端。在此實施例中,支架61包括二個平行設置之板件,分別固定於縱向組件20之第一夾持元件22之內外相對兩側。固定件62透過轉軸64連結於支架61遠離基座10之下端,並可自由繞轉軸64旋轉。限位件63自支架61朝外突出並位於轉軸64之上方,其經構形以限制固定件62之旋轉。
如圖4所示,固定件62包括一抵持部621、一中間部622、及一配重部623。抵持部621與中間部622在轉軸64處交會且沿垂直轉軸64之一延伸方向L(如圖2所示)延伸,其中抵持部621向外延伸超過基座10之一周緣。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抵持部621延伸超過由第一夾持元件22之末端所定義之基座10之周緣,並且抵持部621之末端相較於限位件63之末端更遠離支架61。在一些實施例中,抵持部621具有一上邊緣624,其在固定件62處於關閉位置(如圖4所示)時抵靠限位件63。上邊緣624之末端與抵持部621之末端(遠離轉軸64之一端)之間形成一倒角625。關於倒角625之功用將於後方圖5A-5F之實施例中進一步說明。
中間部622自轉軸64朝相反於抵持部621之方向延伸。中間部622之延伸長度可小於抵持部621延伸方向之長度。配重部623連結至中 間部622相反於抵持部621之一側。如圖4所示,配重部623自中間部622向下方傾斜延伸,其中抵持部621與中間部622之延伸方向L與配重部623的一延伸方向形成一預定角度A,該預定角度A自該延伸方向L沿順時針方向至該配重部623係介於120度至150度之間。在一實施例中,中間部622之延伸長度與上述預定角度A係經設計以及選擇,以使固定件62可透過配重部623所提供之重力而從開啟位置移動回關閉位置。關於固定件62之作動方式將於後方圖5A-5F之實施例中進一步說明。
在一實施中,固定件62具有C形之剖面,且抵持部621、中間部622、及配重部623係一體成形製成。由於抵持部621、中間部622、及配重部623皆具有相同之比重,藉由將配重部623相對於中間部622朝下傾斜設置,可在減少配重部623朝向基座10內側之延伸長度的條件下,達成上方利用配重部623之重力使固定件62從開啟位置移動回關閉位置。
請參照圖5A-5F,其顯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使用電梯井施工設備1之電梯井施工系統。關於該系統之操作方式,茲說明如下:如圖5A所示,建造電梯井之方法包括將電梯井施工設備1放置於具有一第一施工狀態之電梯井壁70中。所述第一施工狀態係指建造中之大樓施工至第一樓層而尚未完工之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施工狀態之該電梯井壁70包括對應支撐結構60開設於第一高度H1之複數個凹孔71。凹孔71具有平坦之下表面72及一向上傾斜之上表面73。電梯井施工設備1可利用吊車等懸吊設備(圖未示)透過纜繩80沿電梯井壁70自下向上移動。當支撐結構60之固定件62移動至凹孔71時,固定件62之抵持部621順勢伸入第一凹孔71中,使支撐結構60之固定件62位於如圖5A所示之一關閉位置。在此關閉位置,固定件62之抵持部621實質平行於一水平 方向,並且其下邊緣626與上邊緣624同時抵靠於凹孔71之下表面72與支撐結構60之限位件63,藉此維持電梯井施工設備1在第一高度H1。
如圖5B所示,建造電梯井之方法進一步包括當支撐結構60之固定件62處於關閉位置之情況下,使施工人員站立於電梯井施工設備1之平台50之上對電梯井進行施工,進而建造具有一第二施工狀態之電梯井壁70’。所述第二施工狀態係指建造中之大樓施工至第二樓層之狀態。第二中間樓層係位於前述第一樓層之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5B所示,第二施工狀態之電梯井壁70’包括對應支撐結構60開設於第二高度H2之複數個凹孔71。
如圖5C所示,建造電梯井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利用吊車等懸吊設備(圖未示)透過纜繩80將電梯井施工設備1沿電梯井壁70’向上移動。此時,支撐結構60之固定件62之上邊緣624將與凹孔71內傾斜之上表面73抵靠,致使支撐結構60之固定件62從關閉位置朝開啟位置旋轉,進而使固定件62之抵持部621朝凹孔71外部移動。前述開啟位置係相對於關閉位置而言之一不特定位置。在此開啟位置上,固定件62之抵持部621離開限位件63並與水平方向呈一夾角。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固定件62之上邊緣624之末端形成有倒角625,故可減少固定件62因與凹孔71之上表面之摩擦而產生之損耗,藉此增加固定件62之壽命。
接著,如圖5D所示,隨著電梯井施工設備1之高度之抬升,固定件62之抵持部621最終將離開位於第一高度H1之凹孔71,並抵靠電梯井壁70’之內壁面75。接著,如圖5E所示,當電梯井施工設備1之高度抬升至稍微高於凹孔71所在之第二高度H2之位置時,固定件62之抵持部621由於不再受到電梯井壁70’之內壁面75所抵靠,固定件62會因配重 部623之重力而自動自開啟位置朝關閉位置旋轉,進而使固定件62之抵持部621伸入位於第二高度H2之凹孔71內。
如圖5F所示,建造電梯井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利用吊車等懸吊設備(圖未示)透過纜繩80將電梯井施工設備1稍微向下移動,使固定件62之抵持部621再次進入關閉位置。在此關閉位置,固定件62之抵持部621實質平行於一水平方向,並同時抵靠於凹孔71之下表面72與限位件63,藉此維持電梯井施工設備1在電梯井壁70’之第二高度H2。接著再重複上述圖5B至圖5F之步驟,直至電梯井建造至預定高度為止。
圖6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中的電梯井施工設備1a之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與圖1-5之電梯井施工設備1相同之元件將指定相同之元件符號,且不再重複說明該等元件之特徵。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電梯井施工設備1a與電梯井施工設備1之差異包括:電梯井施工設備1之固定件支撐單元60以支撐單元60a取代。
並且,如圖7所示,支撐單元60a與支撐單元60之差異包括:固定件62以固定件62a取代,且額外增設扭矩彈簧65。在此實施例中,固定件62a包括一抵持部621a及一延伸部622a。抵持部621a與延伸部622a之結構特徵可相似於圖4之抵持部621及中間部622之結構特徵。扭矩彈簧65則圍繞轉軸64設置,並經構形以提供固定件62由一開啟位置旋轉至一關閉位置之一恢復力。
本揭露之電梯井施工設備1之技術優點包括:(1)由於固定件62之抵持部621穩定的架設於凹孔71內,且固定件62之旋轉受到限位件63所限制,因此電梯井施工設備1可以穩定的架設於電梯井中之特定高度(根據一實驗結果電梯井施工設備1之淨載重與活載重之和最高可達到 400公斤/平方公尺);(2)由於平台50受到基座10穩定支撐,因此即便施工人員移動至平台50之邊緣,仍可穩定站立於平台50之上;(3)在電梯井完成施工後,由於電梯井施工設備1可自電梯井之上方開口移除,故電梯井施工設備1可移至另一工地繼續使用,進而減少建造成本;(4)透過可伸縮長度之基座組件,電梯井施工設備1周緣與電梯井內壁面之最小距離可減少至小於20公分。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揭露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揭露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揭露之專利範圍,依本揭露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揭露之專利範圍內。
1:電梯井施工設備
4:區域
10:基座
15:掛勾
20:縱向組件
30:橫向組件
40:桁架
50:平台
60:支撐單元

Claims (10)

  1. 一種電梯井施工設備,包括: 一基座,包括: 二個縱向組件,彼此相對設置;以及 二個橫向組件,分別連結該二個縱向組件之兩端; 一平台,設置於該基座之上;以及 複數個支撐單元,其中該等支撐單元之每一者包括: 一支架,固定至該基座; 一固定件,設置於該支架之上,該固定件可於一關閉位置及一開啟位置之間繞一轉軸旋轉,其中該固定件包括一抵持部,其沿垂直該轉軸之方向,向外延伸超過該基座之一周緣;以及 一限位件,位於該轉軸之上方; 其中當該固定件位於該關閉位置時,該固定件之該抵持部實質平行於一水平方向並抵靠該限位件,且當該固定件位於該開啟位置時,該固定件之該抵持部離開該限位件並與該水平方向呈一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梯井施工設備,其中該固定件更包括: 一中間部,可旋轉地設置於該轉軸處並連結該抵持部;以及 一配重部,相對於該中間部,位於相反於該抵持部之一側,並連結至該中間部; 其中該抵持部的一延伸方向與該配重部的一延伸方向形成一預定角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梯井施工設備,其中該限位件自該支架朝外突出,且該預定角度介於120度至150度之間。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梯井施工設備,其中該抵持部、該中間部、及該配重部為一體成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梯井施工設備,其中該等支撐單元之每一者進一步包括一扭矩彈簧設置於該轉軸上,以提供該固定件自該開啟位置移動至該關閉位置之恢復力。
  6. 如請求項1-5任一項所述之電梯井施工設備,其中該二個縱向組件之每一者包括一第一長形本體及連結於該第一長形本體之二端之二個第一夾持元件,該二個第一夾持元件可相對於該第一長形本體滑動,以調整該二個縱向組件之長度。
  7. 如請求項1-5任一項所述之電梯井施工設備,其中該二個橫向組件之每一者包括一第二長形本體及連結於該第二長形本體之二端之二個第二夾持元件,該二個第二夾持元件可相對於該第二長形本體滑動,以調整該二個橫向組件之長度, 其中該平台覆蓋該二個縱向組件與該二個橫向組件圍繞之一開口。
  8. 如請求項1-5任一項所述之電梯井施工設備,進一步包括複數個桁架,該複數個桁架平行於並位於該二個橫向組件之間,該複數個桁架跨設於該二個縱向組件,用於支撐該平台於其上。
  9. 如請求項1-5任一項所述之電梯井施工設備,其中該抵持部遠離該轉軸之一端之一上邊緣包括一倒角,當該固定件位於該關閉位置時,該上邊緣抵靠該限位件。
  10. 一種電梯井施工系統,包括: 一電梯井,包括位於該電梯井壁面內,且沿該電梯井高度設置之複數個凹孔;以及 如請求項1-9任一項所述之電梯井施工設備;以及 其中該電梯井的該複數個凹孔經構形以與該固定件之該抵持部配合。
TW111207098U 2022-07-05 2022-07-05 電梯井施工設備及系統 TWM634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7098U TWM634073U (zh) 2022-07-05 2022-07-05 電梯井施工設備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7098U TWM634073U (zh) 2022-07-05 2022-07-05 電梯井施工設備及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4073U true TWM634073U (zh) 2022-11-11

Family

ID=85784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7098U TWM634073U (zh) 2022-07-05 2022-07-05 電梯井施工設備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4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50517B1 (ko) 붐포스트 회동식 갠트리 크레인 조립체
CN101956452B (zh)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多功能附墙支承座
US11724919B2 (en) System for repositioning a crane
TWM634073U (zh) 電梯井施工設備及系統
CN218862071U (zh) 电梯井施工设备及系统
JP5473066B2 (ja) 足場構造
JP4623570B2 (ja) ジャッキベース及び型枠支保工の施工方法
KR101262317B1 (ko) 시스템 동바리 이동장치
JP2011225336A (ja) クライミングエレベータの機械台装置
JP2010090633A (ja) 筒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用の組立式作業足場
JP4092638B2 (ja) 昇降式作業足場装置
CN211110700U (zh) 一种集成房屋施工用起吊装置
JP5773343B2 (ja) 複層建物の構築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連層足場用の揚重装置
JP3864189B2 (ja) 塔状構造物解体装置とそれによる解体工法
KR20090129574A (ko) 상승 및 하강 가능한 승강 작업대 및 그 이동 방법
JP7253909B2 (ja) タワークレーンのフロアクライミング工法
JP6784353B2 (ja) 安全具取付用支柱
JP7240959B2 (ja) 吊り治具および鉄塔の解体方法
CN213834317U (zh) 用于大屏幕装卸的工具
CN201835516U (zh)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多功能附墙支承座
CN21806153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用校准定位装置
CN210263835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网架的支撑架
CN220283370U (zh) 一种机电安装用辅助装置
CN213296082U (zh)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
CN103711299A (zh) 建筑外墙可升降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