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2345U - 熱交換系統 - Google Patents

熱交換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2345U
TWM632345U TW111205895U TW111205895U TWM632345U TW M632345 U TWM632345 U TW M632345U TW 111205895 U TW111205895 U TW 111205895U TW 111205895 U TW111205895 U TW 111205895U TW M632345 U TWM632345 U TW M63234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dissipation
circulation pipe
heat
flu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5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清福
張世鎮
Original Assignee
廣運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運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運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32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2345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63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 H05K7/20781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within cabinet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serve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36Thermal management, e.g. server temperature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係關於一種熱交換系統,其包含機櫃以及熱交換設備。機櫃包含散熱門板以及機櫃主體,散熱門板設置於機櫃主體上。熱交換設備設置於機櫃主體中。熱交換設備包含熱交換模組,熱交換模組包含第一循環管以及冷卻裝置。第一循環管流體連通散熱門板中的散熱盤管組件。冷卻裝置包含第二循環管、壓縮換熱組件、複數個散熱鰭片以及控制組件。第二循環管與第一循環管熱交換但不流體連通。壓縮換熱組件壓縮第二循環管中的第二流體。複數個散熱鰭片與第二循環管熱交換。控制組件包含感測器並根據感測器發出的訊號控制壓縮換熱組件運作。

Description

熱交換系統
本申請係關於一種熱交換系統,特別是關於一種能夠穩定實現散熱功能的熱交換系統。
為了提供使用者更加便利的服務,設置於伺服器中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數量越來越多,或至少運算能力越來越優異。除此之外,伺服器中的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硬碟、電源供應器、記憶體等等的元件的數量及/或其效能也逐日上升。然而,元件數量的上升及/或效能的提升也會帶來大量的廢熱。
為了讓設置於機櫃中的伺服器能夠處於正常的工作環境,現今一般是使用水冷系統以快速帶走伺服器運行時產生的熱量。然而,並非所有的機房都能夠連接大樓的冰水機。又或者,即便能夠連接大樓的冰水機,但冰水機的管路可能疏於管理而使冷卻水過於劣化,甚至出現冰水機與其他設備連接而導致冷卻水遭受汙染的情況。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幫助機櫃中的伺服器散熱,且能夠穩定運行的熱交換系統,便成為本領域亟待解決的課題。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熱交換系統,解決目前的熱交換設備難以有效散熱,且難以持續穩定運行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是這樣實現的:
提供一種熱交換系統,其包含機櫃以及熱交換設備。機櫃包含散熱門板以及機櫃主體,散熱門板設置於機櫃主體上。熱交換設備設置於機櫃主體中。熱交換設備包含熱交換模組,熱交換模組包含第一循環管以及冷卻裝置。第一循環管流體連通散熱門板中的一散熱盤管組件。冷卻裝置包含第二循環管、壓縮換熱組件、複數個散熱鰭片以及控制組件。第二循環管與第一循環管熱交換但不流體連通。壓縮換熱組件設置於第二循環管中,並壓縮第二循環管中的第二流體。複數個散熱鰭片與第二循環管熱交換。控制組件電性連接壓縮換熱組件。控制組件包含感測器,控制組件根據感測器發出的感測器訊號控制壓縮換熱組件運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熱交換設備進一步包含驅動模組、緩衝模組以及控制模組。驅動模組連接於熱交換模組,並被配置以驅動第一循環管中的第一流體沿著管路流動。緩衝模組流體連通於第一循環管。緩衝模組包含第一控制閥以及第一儲存空間,第一控制閥位於第一循環管與第一儲存空間之間。控制模組電性連接驅動模組以及緩衝模組。控制模組包含感測裝置,控制模組根據感測裝置發出的感測裝置訊號控制第一控制閥開啟或關閉,以及根據感測裝置發出的感測裝置訊號控制驅動模組運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模組包含運算子模組以及紀錄子模組。運算子模組接收來自感測裝置的感測裝置訊號,根據感測裝置訊號產生控制訊號,並發送控制訊號至緩衝模組以及/或驅動模組。紀錄子模組接收來自感測裝置的感測裝置訊號,並儲存感測裝置訊號中的電壓資訊、電流資訊、流體壓力資訊、流體溫度資訊以及流體流量資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模組包含驅動泵,驅動泵設置於第一循環管中,並驅動第一循環管中的第一流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泵為複數個,複數個驅動泵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運轉狀態,且複數個驅動泵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關閉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裝置進一步包含緩衝組件,緩衝組件流體連通於第二循環管。緩衝組件包含第二控制閥以及第二儲存空間,第二控制閥位於第二循環管與第二儲存空間之間,且控制組件根據感測器發出的感測器訊號控制第二控制閥開啟或關閉。
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縮換熱組件為複數個,複數個壓縮換熱組件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運轉狀態,且複數個壓縮換熱組件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關閉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散熱門板包含第一板體、複數個散熱片以及散熱盤管組件。複數個散熱片設置於第一板體的鄰近於機櫃主體的一側上,且複數個散熱片中的每一個具有散熱表面。散熱盤管組件設置於第一板體的鄰近於機櫃主體的一側上,且熱盤管組件包含入水口、出水口以及複數個散熱盤管。入水口一端流體連通於第一循環管。出水口一端流體連通於第一循環管。複數個散熱盤管中的每一個的兩端分別流體連通於入水口與出水口,且複數個散熱盤管中的每一個具有複數個延伸段以及至少一連接段。複數個延伸段依序穿過複數個散熱表面。至少一連接段連接於複數個延伸段中相鄰兩個的位於同一側的一端。
在一些實施例中,散熱表面正交於複數個延伸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散熱片直接接觸複數個散熱盤管。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散熱盤管沿著垂直方向依序設置於第一板體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出水口與入水口位於第一板體的鄰近於地面的一側或遠離地面的一側。
在一些實施例中,散熱門板進一步包含複數個風扇,複數個風扇設置於複數個散熱片與機櫃主體之間或設置於第一板體的外側,並對應於複數個散熱片。
在一些實施例中,散熱門板進一步包含滾輪。滾輪設置於第一板體的鄰近於地面的一側。
在一些實施例中,散熱門板進一步包含第二板體。第二板體位於機櫃主體與第一板體之間。第二板體與第一板體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複數個散熱盤管以及複數個散熱片位於容置空間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分別具有複數個氣孔。
在本申請中,熱交換系統藉由第一循環管將機櫃中的熱量傳導出來,並透過第二循環管將熱量傳導至散熱鰭片,從而有效地散熱。其中,第一循環管與第二循環管之間僅有熱量的傳遞,而不流體連通。如此一來,在第二循環管與散熱鰭片之間流動的第二流體便不會汙染到在第一循環管與機櫃之間流動的第一流體,從而有效地延長整個熱交換系統的使用壽命。因此,本申請實現了一種能夠有效散熱且可以持續穩定運行的熱交換系統。
為利瞭解本申請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申請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申請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確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申請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術語(包含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申請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如此定義。
請參閱圖1,其是本申請一實施例的熱交換系統的方塊圖。如圖所示,熱交換系統包含機櫃2以及熱交換設備1。在本申請中,術語「機櫃」指的是其中設置有伺服器的承載裝置。舉例而言,機櫃2可以是位於機房中的伺服器承載裝置,伺服器可以包含但不限於中央處理器、圖形處理器、硬碟、電源供應器、記憶體等元件。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請不限於機櫃2的設置地點,機櫃2也可以設置在非機房中的位置。
承上所述,熱交換設備1被配置以帶走機櫃2的熱量。更具體地,機櫃2包含散熱門板2A以及機櫃主體2B,散熱門板2A設置於機櫃主體2B上。其中,熱交換設備1連接到機櫃2中的散熱門板2A,並藉由流體帶走散熱門板2A與機櫃主體2B中的熱量。
在本申請中,熱交換設備1指的是可以放置於機櫃2中的小型散熱設備,其本身具有穩定的散熱功能以及精確的控制模組/控制組件。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機櫃2可以搭配一個熱交換設備1以實現穩定的散熱功能,並且該機櫃2可以不用再額外連接至其他的冷卻設備(例如,大樓的冷卻水塔)。
基於上述的解釋,可以了解本申請的熱交換系統由承載伺服器的機櫃2以及用於散熱的熱交換設備1所組成。進一步地,為了增進對於本申請的理解,下文中將會分別描述熱交換設備1以及機櫃2的具體配置與運作方式。
請一併參閱圖2以及圖3,其分別是本申請一實施例的熱交換系統的管線配置示意圖以及示意圖。如圖所示,熱交換設備1包含熱交換模組10、驅動模組11、緩衝模組12以及控制模組13。
如圖1所示,熱交換模組10包含第一循環管100。第一循環管100流體連通散熱門板2A中的散熱盤管組件20。其中,第一循環管100中儲存有第一流體L1。透過將第一循環管100流體連通散熱門板2A中的散熱盤管組件20,沿著第一循環管100流動的第一流體L1可以有效地帶走機櫃2中的熱量,以使機櫃2維持穩定的工作溫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體L1可以是水、乙二醇水溶液或是相容的冷卻液。較佳地,第一流體L1可以是去離子水。更佳地,第一流體L1是添加有防腐抑制劑以及殺菌劑的去離子水,以減少管路的腐蝕、結垢以及微生物生長,從而降低散熱能力以及可靠性。又更佳地,第一流體L1為可以滿足下列條件的去離子水:
導電性 <1 uS/cm 鋁 <0.05 mg/L 鉀 <0.01 mg/L
酸鹼值 pH 6‐8 銻 <0.1 mg/L 鎂 <0.01 mg/L
蒸發殘渣 <10 mg/L 砷 <0.1 mg/L 錳 <0.01 mg/L
濁度 <=1.0 NTU 硼 <0.05 mg/L 鉬 <0.01 mg/L
氯化物如氯 <1.0 mg/L 鋇 <0.01 mg/L 鈉 <0.02 mg/L
硫酸鹽如碳酸鈣 <0.5 mg/L 鈣 <0.01 mg/L 鎳 <0.01 mg/L
重金屬(鉛) <0.1 ppm 鎘 <0.01 mg/L 錫 <0.1 mg/L
二氧化矽 <0.01 ppm 鉻 <0.01 mg/L 鋅 <0.01 mg/L
硝酸鹽 <0.5 mg/L 銅 <0.01 mg/L  
亞硝酸鹽 <0.5 mg/L 鐵 <0.01 mg/L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體L1也可以是滿足下列條件的介電液:
特性 氟性(單相) 氟性(雙相)
種類 第一介電液 第二介電液 第三介電液
pH值 7 7 7
沸點( oC) 90 150 58
傾點( oC) -90 -60 -90
閃點
密度(g/ml) 1.74 1.83 1.6
水容性 <50ppm <50ppm <50ppm
運動黏度(mm2/s  22 oC) 0.65 1.5 0.59
表面張力(mN/m) 15 13 13.6
狀態 液體 液體 液體
外觀 無色 無色 無色
氣味 極低氣味 極低氣味 極低氣味
比熱容(J/kg-K) 1150 1100 1201
揮發性物質百分比 100% 100% 100%
介電強度 >40KV >40KV >40KV
介電常數 1.97 2.02 2.03
臭氧破壞潛值(ODP ) 0 0 0
全球暖化潛值(GWP ) 320 335 273
臨界溫度( oC) 220 235 215
蒸發速率(g/min/dm 2) 0.017 0.009 0.299
蒸汽密度 9.7 10.2 9.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體L1也可以是滿足下列條件的礦物油:
pH值 7.5
沸點( oC) 300
傾點( oC) 20
閃點 220
密度(g/ml) 0.825
水容性 0 ppm
運動黏度(mm2/s  22 oC) 42
表面張力(mN/m) 47
狀態 液體
外觀 無色
氣味 極低氣味
比熱容(J/kg-K) 2730
揮發性物質百分比 0%
介電強度 >45KV
ODP 0
GWP 0
臨界溫度( oC) 350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體L1也可以是滿足下列條件的冷卻液:
種類 第一冷卻液 第二冷卻液
pH值 6.5 6.5
沸點( oC) 103.6 103.6
冰點( oC) 0 -12
導熱系數(50 oC) 0.556 0.556
比熱容量(50 oC) 3.96 3.96
黏度(50 oC) ppm0.78 ppm0.78
閃點
毒性 低毒性 低毒性
緩蝕劑
殺菌劑
硫酸塩
氯化物
細菌 <100CFU/ml <100CFU/ml
總硬度 20ppm 20ppm
電導率 50μs/cm 50μs/cm
懸浮固體總數 <3ppm <3ppm
蒸發殘留物 5000ppm 5000ppm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體L1的溫度範圍為10 ℃ 到 45 ℃,其需要高於環境露點。舉例而言,第一流體L1的溫度可以是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或上述數值的任意範圍。在實際應用中,可以依據環境溫度、中央處理單元(CPU)狀況以及/或第一流體L1的特性來調整第一流體L1的溫度。
如圖1所示,熱交換模組10進一步包含冷卻裝置101,冷卻裝置101與第一循環管100進行熱交換。更具體地,冷卻裝置101包含第二循環管1010、壓縮換熱組件1011、複數個散熱鰭片1012以及控制組件1013。第二循環管1010與第一循環管100熱交換但不流體連通。壓縮換熱組件1011設置於第二循環管1010中,並壓縮第二循環管1010中的第二流體L2。複數個散熱鰭片1012與第二循環管1010熱交換。控制組件1013電性連接壓縮換熱組件1011,控制組件1013包含感測器,控制組件1013根據感測器發出的感測器訊號控制壓縮換熱組件1011運作。
在本申請中,冷卻裝置101採用了類似於冷凍機(亦即,卡諾冷機)的散熱模式。具體地,冷卻裝置101中的壓縮換熱組件1011依序透過等溫膨脹、絕熱膨脹、等溫壓縮以及絕熱壓縮等過程有效地將熱量由低溫處往高溫處傳遞,並透過複數個散熱鰭片1012將熱量進一步地排放至機櫃2的外部。如此一來,本申請的熱交換設備1便可以類似於空調系統一般,將機櫃2中的熱量迅速地排除,並且可以較不受限於排放的環境溫度。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提到的元件僅是示例,本申請不限於此。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根據需求設置任何需要或是合適的元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流體L2可以包含水、乙二醇水溶液,但不限於此。較佳地,第二流體L2也可以包含去離子水。更佳地,第二流體L2是添加有防腐抑制劑以及殺菌劑的去離子水。又更佳地,第二流體L2可以相同於滿足該些上表中的條件的第一流體L1。
透過讓第一流體L1與第二流體L2分別流通於第一循環管100與第二循環管1010中,並讓第一流體L1與第二流體L2彼此靠近(如圖2中的區域A)以進行熱交換,本實施例有效地將機櫃2中的熱量依序由第一流體L1、第二流體L2傳導至外界(例如,建築物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請中的第一流體L1與第二流體L2僅依靠熱傳導以及熱輻射進行熱交換,至多藉由間接的熱對流(例如,區域A中可能流動的空氣)進行熱交換,而不會實際地流體連通,以有效避免雜質、髒污汙染到第一循環管100。
如此一來,本申請實現了一種具有兩個獨立迴路的散熱設備。透過上述的配置,兩個獨立迴路不僅可以有效進行熱交換,還可以防止一個迴路中的雜質流動到另一個迴路中。
如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以第一循環管100與第二循環管1010進行熱交換的區域A作為分界,本申請的熱交換系統也可以被劃分為一次側與二次側。以圖3的右半部為例,諸如第二循環管1010與複數個散熱鰭片1012等組件被定義為一次側流體迴路。以圖3的左半部為例,諸如第一循環管100與機櫃2等組件被定義為二次側流體迴路。亦即,本申請實際上可以視為由左右兩側的流體迴路所組成。因此,本申請與第一組流體迴路相關的術語「第二」亦可以被稱為「一次側」。舉例而言,「第二循環管」、「第二流體」及「第二過濾器」等元件(部分元件下文中會提到)可以被稱為「一次側循環管」、「一次側流體」及「一次側過濾器」。
類似地,本申請與第二組流體迴路相關的術語「第一」亦可以被稱為「二次側」。舉例而言,「第一」循環管、「第一流體」、「第一控制閥」、「第一儲存空間」、及「第一過濾器」等元件(部分元件下文中會提到)可以被稱為「二次側循環管」、「二次側流體」、「二次側控制閥」、「二次側儲存空間」及「二次側過濾器」。
顯然地,本申請所用術語「第一」、「第二」、「一次側」及「二次側」僅是用於區分不同的元件或是組件,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其順序關係。
如圖1所示,驅動模組11連接於熱交換模組10,並被配置以驅動第一循環管100中的第一流體L1沿著第一循環管100流動。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模組11包含驅動泵110,驅動泵110設置於第一循環管100中,並驅動第一循環管100中的第一流體L1。舉例而言,驅動泵110可以是試壓泵中的柱塞泵,其使用溢流閥控制壓力,並透過節流閥控制流量。然而,本申請不限於此,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泵皆可以應用於本申請中。例如,驅動泵110還可以是計量泵、或是其他合適的泵。
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泵110為複數個,複數個驅動泵110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運轉狀態,且複數個驅動泵110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關閉狀態。以圖2為例,圖2的右半部為第一循環管100的部分示意圖。在圖3中,驅動泵110可以是兩個,兩個驅動泵110(亦即,第一驅動泵110a以及第二驅動泵110b)分別串接於第一循環管100中。當兩個驅動泵110中的一個處於運轉狀態時,兩個驅動泵110中的另一個處於關閉狀態。如此一來,整個驅動模組11僅靠一個驅動泵110驅動第一流體L1的輸送,而另一個驅動泵110則用於備用。在這種情況下,兩個驅動泵110可以以固定周期輪流關閉,以提高設備的使用期限。除此之外,透過輪流啟用的設計,能夠使驅動模組11在維修/保養的期間不影響熱交換系統的運行。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數量僅是示例,其他實施例中的驅動泵110亦可以是三個、四個、或大於四個,並且符合驅動泵110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關閉狀態。
如圖1所示,緩衝模組12流體連通於第一循環管100,緩衝模組12包含第一控制閥120以及第一儲存空間121,第一控制閥120位於第一循環管100與第一儲存空間121之間。在本申請中,第一儲存空間121可以是由中空的儲液槽、儲液桶等儲存裝置所構成,其用於儲存或補充第一流體L1。
舉例而言,當環境溫度升高而導致第一流體L1的體積上升,第一控制閥120可以被設定為開啟,以使第一流體L1由第一循環管100流入第一儲存空間121中。如此一來,可以根據預先設定或即時設定來調整第一循環管100中的第一流體L1的流量、壓力等參數。相反地,當環境溫度驟降而導致第一流體L1的體積下降,又或是需要提高第一流體L1的流量、壓力以提升散熱性能時,第一控制閥120亦可以被設定為開啟,以使部分第一流體L1進入由第一儲存空間121流入第一循環管100中。
如圖1所示,控制模組13電性連接驅動模組11以及緩衝模組12,控制模組13包含感測裝置130。控制模組13根據感測裝置130發出的感測裝置訊號S控制第一控制閥120開啟或關閉,以及根據感測裝置130發出的感測裝置訊號S控制驅動模組11運作。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裝置130可以包含電壓感測器、電流感測器、流體溫度感測器、流體壓力感測器、流體流量計中的一個或多個、以及/或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各類型感測器,以有效地監控熱交換模組10的狀態。具體地,流體溫度感測器、流體壓力感測器、流體流量計、以及其他合適的感測器會根據所量測到的第一流體L1的狀態產生感測裝置訊號S,感測裝置訊號S可以包含電壓資訊、電流資訊、流體壓力資訊、流體溫度資訊以及流體流量資訊,但不限於此。
如圖2所示,右半部中的第一循環管100上可以設置/連接有諸如流體壓力感測器130a、流體壓力感測器130b、流體溫度感測器130c、流體溫度感測器130d以及流體流量計130e的感測裝置130、以及諸如第一驅動泵110a以及第二驅動泵110b的驅動泵110。
其中,流體壓力感測器130a用於感測第一流體L1在經過第一驅動泵110a以及/或第二驅動泵110b加壓前的壓力,流體壓力感測器130b用於感測第一流體L1在經過第一驅動泵110a以及/或第二驅動泵110b加壓後的壓力,流體溫度感測器130c用於感測第一流體L1在吸取機櫃2中的熱量後的溫度(亦即,回水狀態),流體溫度感測器130d用於感測第一流體L1在吸取機櫃2中的熱量前的溫度(亦即,出水狀態),且流體流量計130e用於感測第一流體L1在第一循環管100中的流量。
透過上述設置,控制模組13可以精確地確認第一循環管100中的第一流體L1的狀態,以即時控制驅動模組11以及/或緩衝模組12的運作。當第一流體L1的溫度、壓力、流量中的一個或多個出現異常時,控制模組13便根據該些感測裝置130發出的感測裝置訊號S來發出控制訊號C,以控制驅動模組11停止運行,或是控制第一控制閥120開啟/關閉以調節第一流體L1於第一循環管100中的總量。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配置僅是本申請中的一種實施例,本申請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循環管100中還可以設置/連接有其他不同類型、數量的感測器,以更有效地監控熱交換模組10的狀態。
如圖1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模組13包含運算子模組131以及紀錄子模組132。運算子模組131其接收來自感測裝置130的感測裝置訊號S,根據感測裝置訊號S產生控制訊號C,並發送控制訊號C至緩衝模組12以及/或驅動模組11。舉例而言,運算子模組131可以包含中央處理器、微型處理器等合適的處理器,其根據感測裝置訊號S中的電壓資訊、電流資訊、流體壓力資訊、流體溫度資訊以及流體流量資訊等進行判斷,並產生對應於感測裝置訊號S的控制訊號C,以藉由驅動模組11以及/或緩衝模組12調整第一循環管100中的第一流體L1的狀態。
紀錄子模組132接收來自感測裝置130的感測裝置訊號S,並儲存感測裝置訊號S中的電壓資訊、電流資訊、流體壓力資訊、流體溫度資訊以及流體流量資訊。在本申請中,紀錄子模組132可以包含傳統硬碟(HDD)、固態硬碟(SDD)、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光學儲存裝置(CD、DVD)、或是其他合適的儲存裝置,以記錄感測裝置訊號S中的上述資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紀錄子模組132還可以儲存預定電壓資訊、預定電流資訊、預定流體壓力資訊、預定流體溫度資訊以及預定流體流量資訊,當運算子模組131判斷即時偵測到的電壓資訊、電流資訊、流體壓力資訊、流體溫度資訊以及流體流量資訊與上述的參數不同時,運算子模組131可以根據狀況調整驅動模組11以及/或緩衝模組12的運作,以及/或是發出警報予維修人員。
在一些實施例中,熱交換系統還可以包含過濾器,過濾器可以設置在第一循環管100以及/或第二循環管1010上,以有效地過濾管路中的雜質。舉例而言,第一循環管100以及第二循環管1010上可以分別設置有第一過濾器f1以及第二過濾器f2,其設置於如圖2所示的位置。然而,本申請不限於此,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根據需求設置不同過濾等級的過濾器,亦可以將該些過濾器設置在不同於圖2的位置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熱交換設備1還可以包含傳輸模組,傳輸模組可以藉由物聯網(IoT)的方式連接至使用者的終端裝置。如此一來,使用者便可以藉由終端裝置時時監控熱交換設備1的運行,或是手動操作熱交換設備1。
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裝置101中的壓縮換熱組件1011為複數個,複數個壓縮換熱組件1011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運轉狀態,且複數個壓縮換熱組件1011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關閉狀態。透過輪流啟用的設計,能夠使壓縮換熱組件1011在維修/保養的期間不影響熱交換設備1的運行。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數量僅是示例,其他實施例中的壓縮換熱組件1011的數量亦可以是三個、四個、或大於四個,並且符合壓縮換熱組件1011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關閉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裝置101中的感測器可以包含電壓感測元件、電流感測元件、流體溫度感測元件、流體壓力感測元件、流體流量元件中的一個或多個、以及/或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各類型感測元件,以有效地監控熱交換模組10的狀態(如上文中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具體地,流體溫度感測元件、流體壓力感測元件、流體流量元件、以及其他合適的感測元件會根據所量測到的第二流體L2的狀態產生感測器訊號,感測器訊號可以包含電壓資訊、電流資訊、流體壓力資訊、流體溫度資訊以及流體流量資訊,但不限於此。
如圖2所示,左半部中的第二循環管1010上可以設置/連接有諸如流體壓力感測器130g、流體壓力感測器130h、流體溫度感測器130f以及流體流量計130i的感測器。其中,流體壓力感測器130g用於感測第二流體L2的壓力,流體壓力感測器130h用於感測第二流體L2的壓力,流體溫度感測器130f用於感測第二流體L2在吸取第一流體L1的熱量後的溫度(亦即,回水狀態),且流體流量計130i用於感測第二流體L2在第二循環管1010中的流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裝置101進一步包含緩衝組件1014,緩衝組件1014流體連通於第二循環管1010,緩衝組件1014包含第二控制閥以及第二儲存空間,第二控制閥位於第二循環管1010與第二儲存空間之間,且控制組件1013根據感測器發出的感測器訊號控制第二控制閥開啟或關閉。
基於上述的配置,本申請已提供了一種優異的熱交換設備1,其可以有效且穩定地持續運作。在下文中,本申請亦針對機櫃2的散熱門板2A進行改良,以使散熱門板2A可以更有效地將伺服器所發出的熱量傳導至外界。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中的描述是以功能來區分不同元件之間的關係。亦即,上文的描述僅是用於理解本申請,不應作為對本申請的限制。請參閱圖4,其是本申請一實施例的熱交換系統的另一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整個熱交換設備1可以被設置於機櫃2中,並被定義為水對水單機內藏式智慧冷卻分配機台HCDU (cooling distribution unit)。也就是說,若以實體的結構或是外觀來描述本申請,本申請的熱交換系統大致上可以被視為由智慧冷卻分配機台HCDU以及機櫃2所組成。進一步地,智慧冷卻分配機台HCDU設置於機櫃2中,並針對該機櫃2進行最佳化的散熱。
請參閱圖5以及圖6,其分別是本申請一實施例的機櫃的示意圖以及分解圖。如圖所示,散熱門板2A包含散熱盤管組件20、複數個散熱片21以及第一板體2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板體22可以是平坦狀的門板,其上設置有複數個散熱片21以及散熱盤管組件20。然而,本申請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板體22亦可以凹設有容置空間AS,且複數個散熱片21、散熱盤管組件20以及後文中提到的其他組件設置於所述的容置空間AS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散熱門板2A還可以包含第二板體23,第二板體23位於機櫃主體2B與第一板體22之間(如圖6所示)。第二板體23與第一板體22之間形成有容置空間AS,且散熱盤管組件20以及複數個散熱片21設置於容置空間AS中。藉由第一板體22與第二板體23包覆散熱盤管組件20以及複數個散熱片21,可以有效地保護該些散熱組件,以延長裝置的使用壽命。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請的散熱門板2A是由用於承載散熱組件(例如,散熱片21以及散熱盤管組件20等)的門板以及其中的散熱組件所構成。因此,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門板(例如,上文中提到的第一板體22或是第一板體22與第二板體23的組合)均可以應用於本申請中。在下文中,將以散熱門板2A包含第一板體22與第二板體23作為示例進行說明,但本申請並不以此為限。
複數個散熱片21設置於第一板體22的鄰近於機櫃主體2B的一側上,且複數個散熱片21中的每一個具有散熱表面210。更具體地,每一個散熱片21均具有彼此對應的兩個散熱表面210,且兩個散熱表面210之間的距離即為散熱片21的厚度T。其中,散熱片21的厚度T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求而定。當散熱片21的厚度T較大時,散熱片21的熱容量上升而可以提高散熱效果。反之,當散熱片21的厚度T較小時,散熱片21所佔的體積下降,從而可以在散熱門板2A中容置有更多的散熱片21。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個散熱片21在垂直方向上的長度即為散熱片21的高度H。其中,散熱片21的高度H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求而定。當散熱片21的高度H較大時,散熱片21的熱容量上升而可以提高散熱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散熱片21的高度H較佳地為小於或等於第一板體22在垂直方向上的長度,以避免由第一板體22暴露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個散熱片21在朝向遠離第一板體22的方向上的長度即為散熱片21的寬度W。其中,散熱片21的寬度W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求而定。當散熱片21的寬度W較大時,散熱片21的熱容量上升而可以提高散熱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當散熱門板2A同時具有第一板體22與第二板體23時,散熱片21的寬度W小於或等於第一板體22的內側表面(遠離外界環境的表面)與第二板體23的內側表面(遠離機櫃主體2B的表面)之間的間距。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散熱片21正交於第一板體22的內側表面,並沿著水平方向依序排列於第一板體22上。除此之外,複數個散熱片21也可以正交於地面。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請所使用的術語「正交」指的是兩個元件之間(例如,複數個散熱片21與第一板體22)實質上地彼此垂直,其涵蓋了兩個元件因公差或是組裝過程而產生有微小角度(例如,0.1度至5度)等非預期的情況。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散熱片21可以與第一板體22的內側表面夾有不為0度的一特定角度,以及/或複數個散熱片21可以沿著不同於水平方向的一特定方向依序排列於第一板體22上。透過設置有特定角度以及/或特定方向的複數個散熱片21,本申請的散熱門板2A可以具有更多元的配置,以應用於不同類型、不同形狀、不同尺寸的機櫃主體2B上,並實現同樣優異的散熱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複數個散熱片21可以同時具有兩種以上的特定角度或是兩種以上的特定方向,不應以一種特定角度或是一種特定方向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相鄰的兩個散熱片21之間可以具有特定的間隔距離D。其中,每一組相鄰的兩個散熱片21之間的間隔距離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申請中,術語「間隔距離D」指的是散熱片21的一側表面與相鄰的散熱片21的同一側的側表面之間的距離。舉例而言,每一組相鄰的兩個散熱片21之間的間隔距離D均可以是第一長度。透過將每一組相鄰的兩個散熱片21之間的間隔距離D設置成相同,可以使機櫃主體2B的水平方向上不會具有明顯的溫度梯度。然而,本申請不限於上述方式。
在其他實施例中,當機櫃主體2B的中心區域堆疊有較多的中央處理單元(CPU)時,本申請的每一組相鄰的兩個散熱片21之間的間隔距離D可以是第一長度或是第二長度中的一種。其中,第一長度小於第二長度。進一步地,位於第一板體22的中心區域的相鄰的兩個散熱片21之間的間隔距離D為第一長度,而位於第一板體22的外圍區域的相鄰的兩個散熱片21之間的間隔距離D為第二長度。如此一來,透過在中心區域設置密度更高的散熱片21可以有效強化第一板體22的中心區域的散熱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散熱片21可以藉由黏合、嵌合、鎖固等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方式固定於第一板體22的內側表面上。舉例而言,第一板體22的內側表面可以凹設有複數個卡合溝槽,所述的卡合溝槽的厚度T可以相近於散熱片21的厚度T(例如,可以相同或略小於)。透過卡固或是過盈配合的方式便可以將散熱片21穩定地固定於第一板體22上。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方式僅是示例,本申請亦可以採用其他種設置方式,或將兩種設置方式組合以獲得更加優異地固定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散熱門板2A同時具有第一板體22與第二板體23時,複數個散熱片21可以藉由上述提到的方法或其他合適的方法同時固定於第一板體22與第二板體23上,以獲得優異地固定效果。舉例而言,複數個散熱片21可以同時採用卡固的方式連接於第一板體22與第二板體23。或者,複數個散熱片21可以採用卡固的方式連接於第一板體22,並藉由黏合的方式連接於第二板體23。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散熱片21上可以設置有導熱塗層。舉例而言,可以藉由電鍍、濺鍍、蒸鍍、塗佈等方式在複數個散熱片21的散熱表面210上設置有導熱良好的純金屬、合金、陶瓷、或包含上述材料的複合材質、或其他適合的材料,以進一步提高複數個散熱片21的導熱效果。
請一併參閱圖6及圖7,圖7是本申請一實施例的流體路徑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散熱盤管組件20設置於第一板體22的鄰近於機櫃主體2B的一側上,且散熱盤管組件20包含入水口200、出水口201以及複數個散熱盤管202。入水口200的一端流體連通於第一循環管100。出水口201的一端流體連通於第一循環管100。
在本申請中,出水口201與入水口200的位置可以根據冷卻裝置101的位置而定。舉例而言,冷卻裝置101可以設置於機櫃主體2B的上層或是下層,並透過第一循環管100連接至出水口201與入水口200。為了減少熱交換系統中的第一循環管100的長度/體積,出水口201與入水口200較佳地設置於散熱門板2A的鄰近天花板或地面的一側,以使冷卻裝置101可以盡可能地接近於出水口201與入水口200。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冷卻裝置101鄰近於地面設置時,出水口201與入水口200位於第一板體22的鄰近於地面的一側。更具體地,出水口201與入水口200的開口可以正交於地面。透過將出水口201與入水口200設置為鄰近地面並與地面正交,可以有效地減少連接於散熱盤管組件20的第一循環管100的總長度。基於上述配置,本申請亦可進一步改善整個裝置的空間利用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冷卻裝置101鄰近於天花板設置時,出水口201與入水口200位於第一板體22的遠離於地面的一側。更具體地,出水口201與入水口200的開口可以鄰近於機房的天花板,以有效地減少連接於散熱盤管組件20的第一循環管100的總長度。
複數個散熱盤管202中的每一個的兩端分別流體連通於入水口200與出水口201,且複數個散熱盤管202中的每一個具有複數個延伸段2020以及至少一連接段2021,複數個延伸段2020依序穿過複數個散熱表面210,至少一連接段2021連接於複數個延伸段2020中相鄰兩個的位於同一側的一端。更具體地,複數個延伸段2020的數量可以為N個,連接段2021的數量可以為N-1個。舉例而言,複數個延伸段2020的數量可以為3個,連接段2021的數量可以為2個。或者,複數個延伸段2020的數量可以為5個,連接段2021的數量可以為4個。
在一些實施例中,散熱表面210正交於複數個延伸段2020。換句話說,複數個延伸段2020與散熱表面210均夾有90度的角度。然而,本申請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複數個延伸段2020亦可以與散熱表面210均夾有非90度的一特定角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散熱片21直接接觸複數個散熱盤管202。在複數個散熱片21與複數個散熱盤管202彼此接觸的情況下,可以讓熱傳導的速率更快。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個散熱片21可以事先設置有複數個穿孔211,每一個穿孔211對應於散熱盤管202中的一個延伸段2020。進一步地,穿孔211的周緣會與延伸段2020彼此接觸,且散熱片21與延伸段2020之間的接觸面積正比為散熱片21的厚度T(亦即,周緣的厚度)。因此,透過提升散熱片21的厚度T來使與延伸段2020彼此接觸的穿孔211周緣的面積上升,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熱傳導速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散熱盤管202沿著垂直方向依序設置於第一板體22上。透過依序設置複數個散熱盤管202,可以將散熱門板2A劃分為複數個散熱區間B。當形成有更多個散熱區間B時,整個散熱門板2A的溫度會呈現頻繁的週期變化。例如,其呈現出:低溫(第一個散熱盤管202的接近入水口200的延伸段2020)、中溫(第一個散熱盤管202的接近出水口201的延伸段2020)、低溫(第二個散熱盤管202的接近入水口200的延伸段2020)、中溫(第二個散熱盤管202的接近出水口201的延伸段2020)…。
相對地,現有技術中整個散熱門板2A僅有一個散熱區間B,其會產生明顯的溫度梯度。例如,其呈現出:低溫(散熱盤管202的接近入水口200的延伸段2020)、中溫(散熱盤管202的次要接近入水口200的延伸段2020)、高溫(散熱盤管202的次要接近出水口201的延伸段2020)以及超高溫(散熱盤管202的接近出水口201的延伸段2020)。相比之下,本申請的具有複數個散熱區間B的散熱門板2A可以有效減緩明顯的溫度梯度。
如圖6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散熱門板2A進一步包含複數個風扇24,複數個風扇24設置於散熱片21與機櫃主體2B之間,並對應於複數個散熱片21。亦即,複數個風扇24可以是設置於機櫃2的內部中。具體地,風扇24被配置為將機櫃主體2B內的熱氣體吸取至散熱門板2A外。如此一來,機櫃2內的熱氣體會在經過散熱盤管202以及散熱片21時被冷卻,從而以低溫的狀態離開散熱門板2A。進一步地,散熱門板2A外的氣體會被推動而以朝向遠離散熱門板2A的方向移動。除此之外,當機櫃2內的氣體由散熱門板2A離開並以朝向遠離散熱門板2A的方向移動之後,外界環境的氣體可以由機櫃主體2B的遠離散熱門板2A的一側進入至機櫃主體2B中,以形成一個良好的散熱循環。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風扇24設置於第一板體22的外側,並對應於複數個散熱片21。亦即,複數個風扇24也可以是外掛在機櫃2上。在其他的實施例中,複數個風扇24也可以同時設置於散熱片21與機櫃主體2B之間以及第一板體22的外側,從而獲得更佳的吸氣效果。其中,複數個風扇24的運作方式與上文所述的相似或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機櫃2的散熱門板2A進一步包含複數個風扇24時,第一板體22與第二板體23分別具有複數個氣孔。透過設置有氣孔,機櫃2內的熱氣體更容易被風扇24帶動並由散熱門板2A離開機櫃2。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提高進氣的穩定度,複數個氣孔之間以固定距離彼此間隔。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提高局部的散熱效果,複數個氣孔之間以不同距離彼此間隔。舉例而言,需要提升散熱效果的區域可以對應有較多的氣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機櫃2的散熱門板2A進一步包含滾輪25,滾輪25設置於第一板體22的鄰近於地面的一側。由於本申請的散熱門板2A中設置有諸如散熱盤管202、散熱片21的大量散熱組件,其勢必具有一定重量。因此,藉由設置有滾輪25,可以使本申請的散熱門板2A易於開啟或關閉。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本申請的圖式中儘繪示出了一個滾輪25,但本申請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滾輪25的數量可以是二個、三個或是大於三個,其可以視實際使用情況而定。
綜上所述,熱交換系統藉由第一循環管將機櫃中的熱量傳導出來,並透過第二循環管將熱量傳導至散熱鰭片,從而有效地散熱。其中,第一循環管與第二循環管之間僅有熱量的傳遞,而不流體連通。如此一來,在第二循環管與散熱鰭片之間流動的第二流體便不會汙染到在第一循環管與機櫃之間流動的第一流體,從而有效地延長整個熱交換系統的使用壽命。因此,本申請實現了一種能夠有效散熱且可以持續穩定運行的熱交換系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申請之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申請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申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含於本申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熱交換設備 10:熱交換模組 100:第一循環管 101:冷卻裝置 1010:第二循環管 1011:壓縮換熱組件 1012:散熱鰭片 1013:控制組件 1014:緩衝組件 11:驅動模組 110:驅動泵 110a:第一驅動泵 110b:第二驅動泵 12:緩衝模組 120:第一控制閥 121:第一儲存空間 13:控制模組 130:感測裝置 130a:流體壓力感測器 130b:流體壓力感測器 130c:流體溫度感測器 130d:流體溫度感測器 130e:流體流量計 130f:流體溫度感測器 130g:流體壓力感測器 130h:流體壓力感測器 130i:流體流量計 131:運算子模組 132:紀錄子模組 2:機櫃 2A:散熱門板 2B:機櫃主體 20:散熱盤管組件 200:入水口 201:出水口 202:散熱盤管 2020:延伸段 2021:連接段 21:散熱片 210:散熱表面 211:穿孔 22:第一板體 23:第二板體 24:風扇 25:滾輪 A:區域 AS:容置空間 B:散熱區間 C:控制訊號 HCDU:智慧冷卻分配機台 D:間隔距離 f1:第一過濾器 f2:第二過濾器 H:高度 L1:第一流體 L2:第二流體 S:感測裝置訊號 T:厚度 W:寬度
圖1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熱交換系統的方塊圖; 圖2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熱交換系統的管線配置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熱交換系統的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熱交換系統的另一示意圖; 圖5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機櫃及其散熱門板的示意圖; 圖6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散熱門板的分解圖;以及 圖7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流體路徑的示意圖。
1:熱交換設備
10:熱交換模組
100:第一循環管
101:冷卻裝置
1010:第二循環管
1011:壓縮換熱組件
1012:散熱鰭片
1013:控制組件
1014:緩衝組件
11:驅動模組
110:驅動泵
12:緩衝模組
120:第一控制閥
121:第一儲存空間
13:控制模組
130:感測裝置
131:運算子模組
132:紀錄子模組
2:機櫃
2A:散熱門板
2B:機櫃主體
20:散熱盤管組件
C:控制訊號
L1:第一流體
L2:第二流體
S:感測裝置訊號

Claims (16)

  1. 一種熱交換系統,其包含: 一機櫃,包含一散熱門板以及一機櫃主體,該散熱門板設置於該機櫃主體上;以及 一熱交換設備,設置於該機櫃主體中,該熱交換設備包含一熱交換模組,該熱交換模組包含: 一第一循環管,該第一循環管流體連通該散熱門板中的一散熱盤管組件;以及 一冷卻裝置,包含: 一第二循環管,該第二循環管與該第一循環管熱交換但不流體連通; 一壓縮換熱組件,設置於該第二循環管中,並壓縮該第二循環管中的一第二流體; 複數個散熱鰭片,該複數個散熱鰭片與該第二循環管熱交換;以及 一控制組件,電性連接該壓縮換熱組件,該控制組件包含一感測器,該控制組件根據該感測器發出的一感測器訊號控制該壓縮換熱組件運作。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熱交換設備進一步包含: 一驅動模組,連接於該熱交換模組,並被配置以驅動該第一循環管中的一第一流體沿著管路流動; 一緩衝模組,流體連通於該第一循環管,該緩衝模組包含一第一控制閥以及一第一儲存空間,該第一控制閥位於該第一循環管與該第一儲存空間之間;以及 一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驅動模組以及該緩衝模組,該控制模組包含一感測裝置,該控制模組根據該感測裝置發出的一感測裝置訊號控制該第一控制閥開啟或關閉,以及根據該感測裝置發出的該感測裝置訊號控制該驅動模組運作。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控制模組包含: 一運算子模組,其接收來自該感測裝置的該感測裝置訊號,根據該感測裝置訊號產生一控制訊號,並發送該控制訊號至該緩衝模組以及/或該驅動模組;以及 一紀錄子模組,其接收來自該感測裝置的該感測裝置訊號,並儲存該感測裝置訊號中的一電壓資訊、一電流資訊、一流體壓力資訊、一流體溫度資訊以及一流體流量資訊。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驅動模組包含一驅動泵,該驅動泵設置於該第一循環管中,並驅動該第一循環管中的該第一流體。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驅動泵為複數個,複數個該驅動泵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運轉狀態,且複數個該驅動泵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關閉狀態。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冷卻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緩衝組件,該緩衝組件流體連通於該第二循環管,該緩衝組件包含一第二控制閥以及一第二儲存空間,該第二控制閥位於該第二循環管與該第二儲存空間之間,且該控制組件根據該感測器發出的該感測器訊號控制該第二控制閥開啟或關閉。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壓縮換熱組件為複數個,複數個該壓縮換熱組件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運轉狀態,且複數個該壓縮換熱組件中的至少一個處於關閉狀態。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散熱門板包含: 一第一板體; 複數個散熱片,設置於該第一板體的鄰近於該機櫃主體的一側上,且該複數個散熱片中的每一個具有一散熱表面;以及 該散熱盤管組件,設置於該第一板體的鄰近於該機櫃主體的一側上,且該散熱盤管組件包含: 一入水口,一端流體連通於該第一循環管; 一出水口,一端流體連通於該第一循環管;以及 複數個散熱盤管,該複數個散熱盤管中的每一個的兩端分別流體連通於該入水口與該出水口,且該複數個散熱盤管中的每一個具有複數個延伸段以及至少一連接段,該複數個延伸段依序穿過複數個該散熱表面,該至少一連接段連接於該複數個延伸段中相鄰兩個的位於同一側的一端。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散熱表面正交於該複數個延伸段。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複數個散熱片直接接觸該複數個散熱盤管。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複數個散熱盤管沿著垂直方向依序設置於該第一板體上。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出水口與該入水口位於該第一板體的鄰近於地面的一側或遠離地面的一側。
  13. 如請求項8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散熱門板進一步包含複數個風扇,該複數個風扇設置於該複數個散熱片與該機櫃主體之間或設置於該第一板體的外側,並對應於該複數個散熱片。
  14. 如請求項8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散熱門板進一步包含一滾輪,該滾輪設置於該第一板體的鄰近於地面的一側。
  15. 如請求項8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散熱門板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板體,該第二板體位於該機櫃主體與該第一板體之間,該第二板體與該第一板體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該複數個散熱盤管以及該複數個散熱片位於該容置空間中。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熱交換系統,其中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分別具有複數個氣孔。
TW111205895U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M6323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20690P 2022-03-16 2022-03-16
US63/320,690 2022-03-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2345U true TWM632345U (zh) 2022-09-21

Family

ID=83437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760U TWM631447U (zh) 2022-03-16 2022-04-13 熱交換系統
TW111203761U TWM629638U (zh) 2022-03-16 2022-04-13 機櫃及其散熱門板
TW111114123A TWI808724B (zh) 2022-03-16 2022-04-13 熱交換系統
TW111114124A TWI802371B (zh) 2022-03-16 2022-04-13 機櫃及其散熱門板
TW111120763A TWI825762B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120766A TW202339600A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205893U TWM630873U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205892U TWM631630U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205895U TWM632345U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120768A TWI832274B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120770A TW202339601A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205897U TWM632346U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760U TWM631447U (zh) 2022-03-16 2022-04-13 熱交換系統
TW111203761U TWM629638U (zh) 2022-03-16 2022-04-13 機櫃及其散熱門板
TW111114123A TWI808724B (zh) 2022-03-16 2022-04-13 熱交換系統
TW111114124A TWI802371B (zh) 2022-03-16 2022-04-13 機櫃及其散熱門板
TW111120763A TWI825762B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120766A TW202339600A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205893U TWM630873U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205892U TWM631630U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0768A TWI832274B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120770A TW202339601A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TW111205897U TWM632346U (zh) 2022-03-16 2022-06-02 熱交換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6) CN116792829A (zh)
TW (12) TWM631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2274B (zh) * 2022-03-16 2024-02-11 廣運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熱交換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8578B (zh) * 2023-04-21 2024-01-01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機櫃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5810B2 (en) * 2005-04-18 2008-06-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s rack employing a heat exchange assembly mounted to an outlet door cover of the electronics rack
US8789384B2 (en) * 2010-03-23 2014-07-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uter rack cooling using independently-controlled flow of coolants through a dual-section heat exchanger
TWI487473B (zh) * 2011-05-06 2015-06-01 Ind Tech Res Inst 資料中心之冷卻系統
TWM434426U (en) * 2011-07-15 2012-07-21 Shin Ind Co Ltd Y Heat dissipation cabinet
US9042098B2 (en) * 2012-11-12 2015-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ir-cooling and vapor-condensing door assembly
US9025331B2 (en) * 2012-11-12 2015-05-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let-air-cooling do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s rack
CN106949653B (zh) * 2017-04-06 2019-12-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
CN206865914U (zh) * 2017-04-06 2018-01-09 铨高科技(珠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背板空调
CN208254303U (zh) * 2018-05-10 2018-12-18 安徽凯明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散热器门
US11510340B2 (en) * 2020-07-06 2022-11-22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ploying flexible graphite for thermal control of information handling resources
TWM610359U (zh) * 2020-11-27 2021-04-11 廣運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氣液式水冷機櫃
TWM616775U (zh) * 2021-03-31 2021-09-11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式冷卻系統
TWM631447U (zh) * 2022-03-16 2022-09-01 廣運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熱交換系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2274B (zh) * 2022-03-16 2024-02-11 廣運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熱交換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8561A (zh) 2023-10-01
CN116806079A (zh) 2023-09-26
TW202338287A (zh) 2023-10-01
TW202339601A (zh) 2023-10-01
TWM630873U (zh) 2022-08-11
CN116792829A (zh) 2023-09-22
TWM629638U (zh) 2022-07-11
TW202339600A (zh) 2023-10-01
CN116801569A (zh) 2023-09-22
TWM631447U (zh) 2022-09-01
TWM632346U (zh) 2022-09-21
TWI825762B (zh) 2023-12-11
TWM631630U (zh) 2022-09-01
CN116801570A (zh) 2023-09-22
TW202339599A (zh) 2023-10-01
CN116801571A (zh) 2023-09-22
TWI808724B (zh) 2023-07-11
TWI832274B (zh) 2024-02-11
TW202339575A (zh) 2023-10-01
TWI802371B (zh) 2023-05-11
CN116801572A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2274B (zh) 熱交換系統
US20130091874A1 (en)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Cooling System
US20220146122A1 (en) Passive heat exchanger with single microchannel coil
CN105805838A (zh) 全显热节能型机房/机柜专用精密空气调节器
US20120145362A1 (en) Turbulator for 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computers
JP2003035441A (ja) 通信機器等を搭載したラックの顕熱負荷処理方法及び通信機器等を搭載するためのラック
CN111988973A (zh) 气冷散热设备和冷却系统
US20230337394A1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US20230298966A1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US20230301018A1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US20230296328A1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CN111526694B (zh) 用于服务器机柜的液冷系统和服务器机柜
CN217131428U (zh) 热交换系统
US20230320027A1 (en) Cabinet and heat dissipation door thereof
JP2003314941A (ja) 冷却装置
CN114531819A (zh) 液冷散热系统和伺服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