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1161U - 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 Google Patents

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1161U
TWM631161U TW111204380U TW111204380U TWM631161U TW M631161 U TWM631161 U TW M631161U TW 111204380 U TW111204380 U TW 111204380U TW 111204380 U TW111204380 U TW 111204380U TW M631161 U TWM631161 U TW M6311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fire hole
insulation layer
wall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4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冠賢
Original Assignee
林冠賢
好立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冠賢, 好立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林冠賢
Priority to TW111204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1161U/zh
Publication of TWM631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116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一種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包含有一燃燒器主體、一火孔壁、一上保溫層及一下保溫層。該燃燒器主體具有一內腔,該火孔壁固定於該燃燒器主體的內腔內,並與該燃燒器主體圍繞形成有一燃燒室。該上保溫層固定於該火孔壁的頂面的區域之間,用以阻隔該火孔壁的頂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熱傳遞。該下保溫層固定於該火孔壁的底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中面向該火孔壁的底面的區域之間,用以阻隔該火孔壁的底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熱傳遞。本創作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該燃燒室內的熱擴散,降低熱損失,提高整體的熱效率。

Description

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本創作係與烹煮爐具有關,特別是指一種能夠減少燃燒室內的熱擴散,降低熱損失,提高整體的熱效率的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按,現有的爐具之燃燒器結構,特別是商用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包括一燃燒器主體和一火孔壁,該燃燒器主體具有一內腔,該火孔壁固定於該燃燒器主體的內腔內,並圍繞形成有一燃燒室。
然而,採用上述結構形式存在以下缺陷:該燃燒室內的熱量易通過該火孔壁、該燃燒器主體傳遞到該燃燒室外部甚至商用爐具之燃燒器結構的外部,熱損失較大,熱效率較低。
本創作之主要創作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爐具之燃燒器結構,用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傳統的商用爐具之燃燒器結構的熱損失較大,熱效率較低的缺陷。
為達上述創作目的,本創作揭示一種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包含有:一燃燒器主體,具有一內腔;一火孔壁,固定於該燃燒器主體的該內腔內,並與該燃燒器主體環繞形成一燃燒室;一上保溫層,固定於該火孔壁的頂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中面向該火孔壁的頂面的區域之間,用以阻隔該火孔壁的頂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熱傳遞;及一下保溫層,固定於該火孔壁的底面與該 燃燒器主體中面向該火孔壁的底面的區域之間,用以阻隔該火孔壁的底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熱傳遞。
通過該上保溫層能夠阻隔該火孔壁的頂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熱傳遞;該下保溫層能夠阻隔該火孔壁的底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熱傳遞,從而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該燃燒室內的熱擴散,降低熱損失,提高整體的熱效率。
在一實施例中,該上保溫層及該下保溫層均為環狀結構,並均沿該火孔壁的周向延伸。這樣能夠提高該上保溫層及該下保溫層對該火孔壁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隔熱效果,進一步減少該燃燒室內的熱擴散,降低熱損失。
在一實施例中,該上保溫層及該下保溫層的材料均為保溫棉。這樣能夠使該上保溫層與該下保溫層不僅能夠起到較好的隔熱效果,並且耐高溫,環保。
在一實施例中,該上保溫層及該下保溫層均位於該燃燒室的外部。
在一實施例中,該火孔壁將該內腔區隔成相互獨立的一混氣室及該燃燒室,該燃燒室沿該火孔壁的徑向位於該混氣室的內部;該火孔壁設有複數個火孔,每一該火孔的一端與該混氣室連通,每一該火孔的另一端與該燃燒室連通。
在一實施例中,該燃燒器主體包含一殼體及一底蓋,該底蓋固定於該殼體的底部,並與該殼體圍繞形成該內腔,且該火孔壁固定於該殼體的 頂部與該底蓋之間;該上保溫層固定於該火孔壁的頂面與該殼體的頂部之間,該下保溫層固定於該火孔壁的底面與該底蓋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該殼體的底部之外壁面具有一殼外凸緣,該底蓋具有一蓋外凸緣,該殼外凸緣固定於該蓋外凸緣的頂面;更包含一殼保溫層,固定於該殼外凸緣的底面與該蓋外凸緣的頂面之間,用以阻隔該殼外凸緣與該蓋外凸緣之間的熱傳遞。通過該殼保溫層能夠阻隔該殼外凸緣與該蓋外凸緣之間的熱傳遞,這樣能夠防止該殼體的熱量進一步傳遞到該底蓋而最終傳遞到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的其他部分,進而保證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的正常使用。
在一實施例中,該燃燒器主體更包含一一次空氣腔體,固定於該底蓋,並與該底蓋圍繞形成一一次空氣腔室;更包含一蓋保溫層,固定於該底蓋與該一次空氣腔體的連接處,用以阻隔該底蓋與該一次空氣腔體之間的熱傳遞。通過該蓋保溫層能夠阻隔該底蓋與該一次空氣腔體之間的熱傳遞,這樣能夠防止該底蓋的熱量進一步傳遞到該一次空氣腔體而最終傳遞到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的其他部分(比如,電控安裝腔室),進而保證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的正常使用。
在一實施例中,該火孔壁包含複數個環形平片及複數個環形波紋片,該等環形平片及該等環形波紋片沿該燃燒器主體的高度方向交叉重疊設置並固定,形成該等火孔,該等火孔在該燃燒器主體的高度方向呈多層分布,且在每一層之該等火孔的結構中,該等火孔沿該火孔壁的周向陣列分布。通過該等環形平片與該等環形波紋片的配合結構能夠令從該混氣室進入該等火孔內 的助燃空氣與燃氣的混合氣流更加穩定,流出火孔燃燒時之氣體流速相對均勻,火焰更加穩定,燃燒更加充分,熱效率較高,汙染排放較低。
另,在保證同樣的熱負荷情況下,相較於現有技術,該火孔壁所佔用的空間較小,從而減少了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的整體體積,而且加工製作方便。
在一實施例中,該火孔壁將該內腔區隔成相互獨立的一混氣室及該燃燒室,該燃燒室沿該火孔壁的徑向位於該混氣室的內部,該燃燒器主體更具有一一次空氣腔室,該一次空氣腔室位於該內腔的下方,並與該內腔彼此相離;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更包含一一次空氣鼓風機,固定於該燃燒器主體,並與該一次空氣腔室連通,用以向該一次空氣腔室內供應助燃空氣;一噴嘴及一混合管,該噴嘴設置於該混合管的一端,用以向該混合管的一端內噴入燃氣,且該混合管穿設於該一次空氣腔室內,用以將該一次空氣腔室內的助燃空氣引入該混合管的內部,該混合管的另一端連通至該混氣室,用以將該混合管內部的助燃空氣與燃氣的混合氣體引入該混氣室。通過該混合管的設置能夠使助燃空氣與燃氣更好的進行預混,從而使燃燒充分,火焰穩定。
本創作所能達成的功效在於:該上保溫層能夠阻隔該火孔壁的頂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熱傳遞;該下保溫層能夠阻隔該火孔壁的底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熱傳遞,從而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該燃燒室內的熱擴散,降低熱損失,提高整體的熱效率。
以下即依本創作的目的與功效,茲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
1: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2:燃燒器主體
20:混氣室
21:燃燒室
22:一次空氣腔室
23:排水孔
24:電控安裝腔室
25:殼體
250:殼外凸緣
26:內蓋
27:外蓋
270:蓋外凸緣
28:一次空氣腔體
3:火孔壁
30:環形平片
31:環形波紋片
32:火孔
4:一次空氣鼓風機
5:混合管
60:上保溫層
61:下保溫層
62:殼保溫層
7:二次空氣鼓風機
70:出氣口
8:三通接頭
80:第一端口
81:第二端口
82:第三端口
9:二次空氣管道
10:定位部
第1圖係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2圖係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2圖中圓圈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圖至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所揭示之一種爐具之燃燒器結構的示意性結構。請參閱第1圖至第3圖所示,一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包含一燃燒器主體2及一火孔壁3,該燃燒器主體2具有一內腔,該火孔壁3固定於該燃燒器主體2的內腔內,並與該燃燒器主體2圍繞形成一燃燒室21。在本實施例中,該火孔壁3的材質係採用不鏽鋼。
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還包括一上保溫層60及一下保溫層61。該上保溫層60固定於該火孔壁3的頂面與該燃燒器主體2中面向該火孔壁3的頂面的區域之間,以阻隔該火孔壁3的頂面與該燃燒器主體2之間的熱傳遞。該下保溫層61固定於該火孔壁3的底面與該燃燒器主體2中面向該火孔壁3的底面的區域之間,以阻隔該火孔壁3的底面與該燃燒器主體2之間的熱傳遞。
該上保溫層60能夠阻隔該火孔壁3的頂面與該燃燒器主體2之間的熱傳遞,該下保溫層61能夠阻隔該火孔壁3的底面與該燃燒器主體2之間的熱傳遞,從而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小該燃燒室21內的熱擴散,降低熱損失,提高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熱效率。
其中,該上保溫層60及該下保溫層61均採用環狀結構,並均沿該火孔壁3的周向延伸。這樣能夠提高該上保溫層60及該下保溫層61對該火孔壁3與該燃燒器主體2之間的隔熱效果,進一步減少該燃燒室21內的熱擴散,降低熱損失。
進一步而言,該上保溫層60及該下保溫層61的材質均採用保溫棉。這樣使得該上保溫層60及該下保溫層61不僅能夠起到較好的隔熱效果,並且耐高溫、環保。
更進一步而言,該上保溫層60及該下保溫層61均位於該燃燒室21的外部。
另外,該火孔壁3將該內腔隔離成相互獨立的一混氣室20及該燃燒室21。該火孔壁3設有複數個火孔32,每一該火孔32的一端與該混氣室20連通,每一該火孔32的另一端與該燃燒室21連通。
該火孔壁3包含複數個環形平片30及複數個環形波紋片31。該等環形平片30與該等環形波紋片31係沿該燃燒器主體2的高度方向H交叉重疊設置(即任意相鄰的二該環形平片30之間均具有一該環形波紋片31,且任意相鄰的二該環形波紋片31之間均具有一該環形平片30)並固定,形成該等火孔32。該等火孔32在該燃燒器主體2的高度方向H呈多層分布。且在每一層之該等火孔32的結構中,該等火孔32係沿該火孔壁3的周向陣列分布。
該等環形平片30與該等環形波紋片31的配合結構能夠使得從該混氣室20進入該等火孔32內的助燃空氣與燃氣的混合氣流更加穩定,且流出該火孔32燃燒時之氣體流速相對均勻,火焰更加穩定,燃燒更加充分,熱效率較 高,污染排放較低。同時,在保證同樣的熱負荷情況下,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創作的該火孔壁3所佔用的空間較小,從而減小了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整體體積,而且加工製作方便。
在本實施例中,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用於商用爐具。該燃燒室21沿該火孔壁3的徑向位於該混氣室20的內部,且該燃燒室21位於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中心部。
該等環形平片30及該等環形波紋片31壓緊於該燃燒器主體2中位於該內腔之頂部的區域與位於該內腔之底部的區域之間,這樣能夠限制該等環形平片30及該等環形波紋片31相對於該燃燒器主體2在該燃燒器主體2的高度方向H上的相對運動。
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還包括至少三個定位部10,該等定位部10係沿該火孔壁3的周向間隔設置。每一該定位部10分別固定於該燃燒器主體2的該混氣室20內。且每一該定位部10均抵靠於該火孔壁3的外壁面,這樣能夠限制該等環形平片30及該等環形波紋片31相對於該燃燒器主體2在與該燃燒器主體2的高度方向H垂直的面(在本實施例中,該面為水平面)上的相對運動。
進一步而言,如第3圖所示,該火孔壁3中位於最底部和最頂部的部件均為該環形平片30。
更進一步而言,每一層之該等火孔32沿該火孔壁3的周向呈波紋狀結構。每一該火孔32沿該火孔壁3的周向的形狀為弧形。在本實施例中,每一該火孔32的中心線與該燃燒室21的中心線垂直,也就是說,每一該火孔32的中 心線呈水平方向設置,與向上的二次空氣呈垂直相交,能起到紊流燃燒的作用。
如第2圖所示,該燃燒器主體2還具有一一次空氣腔室22。該一次空氣腔室22位於該內腔的下方,並與該內腔相隔離。
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還包括一一次空氣鼓風機4、一噴嘴(圖中未示出)及一混合管5。該一次空氣鼓風機4固定於該燃燒器主體2,並與該一次空氣腔室22連通,以向該一次空氣腔室22內供應助燃空氣。
該噴嘴設置於該混合管5的一端,用以向該混合管5的一端內噴入燃氣。且該混合管5穿設於該一次空氣腔室22內,以將該一次空氣腔室22內的助燃空氣引入該混合管5的內部。該混合管5的另一端連通至該混氣室20,以將該混合管5內部的助燃空氣和燃氣的混合氣體通入該混氣室20。
該混合管5的設置能夠使得助燃空氣與燃氣更好的進行預混,將助燃空氣和燃氣混合地更加均勻,由電子點火點燃後,從而使得燃燒充分,火焰穩定。
使用時,該噴嘴噴射出燃氣,該混合管5導引燃燒需要的助燃空氣(即一次空氣),通過該混氣室20,由該火孔壁3的該等火孔32噴出燃燒。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該燃燒器主體2還具有一電控安裝腔室24。該電控安裝腔室24與該一次空氣腔室22相隔離,並位於該一次空氣腔室22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該電控安裝腔室24內安裝有一電控裝置(圖中未示出)。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該燃燒器主體2更包含一殼體25及一底蓋。該底蓋固定於該殼體25的底部,並與該殼體25圍繞形成內腔。且該火孔壁3固定於該殼體25的頂部與底蓋之間。該上保溫層60固定於該火孔壁3的頂面與該殼體25的頂部之間。該下保溫層61固定於該火孔壁3的底面與該底蓋之間。
另外,該殼體25的底部之外壁面具有一殼外凸緣250。該底蓋具有一蓋外凸緣270。該殼外凸緣250固定於該蓋外凸緣270之頂面。
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還包括一殼保溫層62。該殼保溫層62固定於該殼外凸緣250的底面與該蓋外凸緣270的頂面之間,以阻隔該殼外凸緣250與該蓋外凸緣270之間的熱傳遞。這樣能夠防止該殼體25的熱量進一步傳遞到該底蓋而最終傳遞到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其他部分,進而保證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正常使用。
進一步而言,該殼保溫層62係採用環狀結構,並均沿該殼外凸緣250的周向延伸。這樣能夠提高該殼保溫層62對該殼外凸緣250與該蓋外凸緣270之間的隔熱效果。
更進一步而言,該殼保溫層62的材質採用保溫棉。這樣使得該殼保溫層62不僅能夠起到較好的隔熱效果,並且耐高溫、環保。
此外,該燃燒器主體2還包含一一次空氣腔體28。該一次空氣腔體28固定於該底蓋,並與該底蓋圍繞形成該一次空氣腔室22。
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還包括一蓋保溫層(圖未示)。該蓋保溫層固定於該底蓋與該一次空氣腔體28的連接處,以阻隔該底蓋與該一次空氣腔體28之間的熱傳遞。這樣能夠防止該底蓋的熱量進一步傳遞到該一次空氣腔體28 而最終傳遞到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其他部分(比如,該電控安裝腔室24),進而保證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正常使用。
進一步地,該蓋保溫層採用環狀結構,並均沿該底蓋的周向延伸。這樣能夠提高該蓋保溫層對該底蓋與該一次空氣腔體28之間的隔熱效果。
更進一步地,該蓋保溫層的材質採用保溫棉。這樣使得該蓋保溫層不僅能夠起到較好的隔熱效果,並且耐高溫、環保。
具體地,該底蓋包括一內蓋26及一外蓋27,該內蓋26的外周緣固定於該外蓋27的內周緣。該蓋外凸緣270位於該外蓋27。該一次空氣腔體28固定於該外蓋27的該蓋外凸緣270。該火孔壁3固定於該殼體25的頂部與該外蓋27的內周緣之間。該下保溫層61固定於該火孔壁3的底面與該外蓋27中面向該火孔壁3的底面的區域之間。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還包括一二次空氣鼓風機7,該二次空氣鼓風機7固定於該燃燒器主體2,並用於向該燃燒室21送入二次空氣。
該二次空氣鼓風機7提供二次空氣進入該燃燒室21對燃燒的火焰進行二次空氣補充,使燃燒更充分,實現補充二次空氣的效果,同時也達到了不增加一次空氣量,而降低迴火趨向的目的。
在本實施例中,該二次空氣鼓風機7採用可調速直流鼓風機,比如渦輪鼓風機。在使用當中調節火力使該噴嘴噴出的燃氣發生變化(增加或減少)時,該二次空氣鼓風機7提供的二次空氣量也相對的變化(增加或減少),使燃燒穩定。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該燃燒器主體2設有一排水孔23。該排水孔23位於該燃燒室21的底部,並與該燃燒室21連通。且該排水孔23用以與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外部連通。在採用直接向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潑水的方式來達到快速降低該燃燒室21溫度時,水流能夠通過該排水孔23直接流至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外部,從而能夠保證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正常運行。
該二次空氣鼓風機7具有一出氣口70。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還包含一二次空氣管道9及一三通接頭8。該二次空氣管道9的一端與該出氣口70連通。該三通接頭8的一第一端口80接合該排水孔23。該三通接頭8的一第二端口81接合該二次空氣管道9的另一端。該三通接頭8的一第三端口82與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1的外部連通。該三通接頭8的該第三端口82與該第一端口80在同一直線上。雖然圖中未示意,該第三端口82可以通過管道連接至一排污通道。
從第3圖中可以看出,該第一端口80和該第三端口82直上直下,並且,該二次空氣鼓風機7的該出氣口70通過該三通接頭8從側面接入,使未燃燒充分的油煙可以直接從該三通接頭8的該第一端口80向下流出到該第三端口82,而不會堵塞該第二端口81。即不會堵塞油煙的進入端口。在該二次空氣鼓風機7送入二次空氣時,該三通接頭8的該第三端口82可關閉,這樣能夠防止二次空氣分散。
在本實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後”、“左”、“右”、“垂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創作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 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創作的限制。
以上乃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以及設計圖式,惟較佳實施例以及設計圖式僅是舉例說明,並非用於限制本創作技藝之權利範圍,凡以均等之技藝手段、或為下述「申請專利範圍」內容所涵蓋之權利範圍而實施者,並不脫離本創作之範疇而為申請人之權利範圍。
1: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2:燃燒器主體
20:混氣室
21:燃燒室
22:一次空氣腔室
24:電控安裝腔室
25:殼體
250:殼外凸緣
26:內蓋
27:外蓋
270:蓋外凸緣
28:一次空氣腔體
3:火孔壁
4:一次空氣鼓風機
5:混合管
60:上保溫層
61:下保溫層
62:殼保溫層
7:二次空氣鼓風機
70:出氣口
8:三通接頭
9:二次空氣管道

Claims (10)

  1. 一種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包含有:一燃燒器主體,具有一內腔;一火孔壁,固定於該燃燒器主體的該內腔內,並與該燃燒器主體環繞形成一燃燒室;一上保溫層,固定於該火孔壁的頂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中面向該火孔壁的頂面的區域之間,用以阻隔該火孔壁的頂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熱傳遞;及一下保溫層,固定於該火孔壁的底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中面向該火孔壁的底面的區域之間,用以阻隔該火孔壁的底面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的熱傳遞。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其中該上保溫層及該下保溫層均為環狀結構,並均沿該火孔壁的周向延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其中該上保溫層及該下保溫層的材料均為保溫棉。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其中該上保溫層及該下保溫層均位於該燃燒室的外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其中該火孔壁將該內腔區隔成相互獨立的一混氣室及該燃燒室,該燃燒室沿該火孔壁的徑向位於該混氣室的內部;該火孔壁設有複數個火孔,每一該火孔的一端與該混氣室連通,每一該火孔的另一端與該燃燒室連通。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其中該燃燒器主體包含一殼體及一底蓋,該底蓋固定於該殼體的底部,並與該殼體圍繞形成該內腔,且該火孔壁固定於該殼體的頂部與該底蓋之間;該上保溫層固定於該火孔壁的頂面與該殼體的頂部之間,該下保溫層固定於該火孔壁的底面與該底蓋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其中該殼體的底部之外壁面具有一殼外凸緣,該底蓋具有一蓋外凸緣,該殼外凸緣固定於該蓋外凸緣的頂面;更包含一殼保溫層,固定於該殼外凸緣的底面與該蓋外凸緣的頂面之間,用以阻隔該殼外凸緣與該蓋外凸緣之間的熱傳遞。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其中該燃燒器主體更包含一一次空氣腔體,固定於該底蓋,並與該底蓋圍繞形成一一次空氣腔室;更包含一蓋保溫層,固定於該底蓋與該一次空氣腔體的連接處,用以阻隔該底蓋與該一次空氣腔體之間的熱傳遞。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其中該火孔壁包含複數個環形平片及複數個環形波紋片,該等環形平片及該等環形波紋片沿該燃燒器主體的高度方向交叉重疊設置並固定,形成該等火孔,該等火孔在該燃燒器主體的高度方向呈多層分布,且在每一層之該等火孔的結構中,該等火孔沿該火孔壁的周向陣列分布。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爐具之燃燒器結構,其中該火孔壁將該內腔區隔成相互獨立的一混氣室及該燃燒室,該燃燒室沿該火孔壁的徑向位於該混氣室的內部;該燃燒器主體更具有一一次空氣腔室,該一次空氣腔室位於該 內腔的下方,並與該內腔彼此相離;該爐具之燃燒器結構更包含:一一次空氣鼓風機,固定於該燃燒器主體,並與該一次空氣腔室連通,用以向該一次空氣腔室內供應助燃空氣;一噴嘴及一混合管,該噴嘴設置於該混合管的一端,用以向該混合管的一端內噴入燃氣,且該混合管穿設於該一次空氣腔室內,用以將該一次空氣腔室內的助燃空氣引入該混合管的內部,該混合管的另一端連通至該混氣室,用以將該混合管內部的助燃空氣與燃氣的混合氣體引入該混氣室。
TW111204380U 2022-04-28 2022-04-28 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TWM631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4380U TWM631161U (zh) 2022-04-28 2022-04-28 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4380U TWM631161U (zh) 2022-04-28 2022-04-28 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1161U true TWM631161U (zh) 2022-08-21

Family

ID=83783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4380U TWM631161U (zh) 2022-04-28 2022-04-28 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1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2780A (zh) 燃气热水器
CN106287708B (zh) 催化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07448938A (zh) 一种内循环烟气回流式全预混燃烧器
WO2016145746A1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203848291U (zh) 一种预混燃气正压燃烧的节能燃烧器
CN108916872A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及其燃烧器
CN203963931U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KR101303126B1 (ko) 연소장치
TWM631161U (zh) 爐具之燃燒器結構
KR100864846B1 (ko) 예혼합 연소 버너
KR20120136019A (ko) 연소실 냉각 구조를 갖는 연소장치
WO2018094752A1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KR100242970B1 (ko) 가스보일러용 예혼합버너
JP2001330215A (ja) 輻射間接加熱バーナ
CN201368451Y (zh) 墙体强制通风冷却式燃烧设备
CN209013198U (zh) 燃气灶燃烧器
KR200178767Y1 (ko) 가열로 2차연소형 확산식 버너에 이용되는 보염기 장치
WO2018058928A1 (zh) 燃气热水器
CN213551308U (zh) 一种高效红外燃气烤箱
CN218565486U (zh) 一种燃气灶
CN113108283B (zh) 气体燃料部分预混低氮燃烧器
JPH0364766B2 (zh)
CN217274827U (zh) 一种燃油气混合风热风炉
CN21997642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8583210U (zh) 一种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