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5681U -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5681U
TWM625681U TW110215362U TW110215362U TWM625681U TW M625681 U TWM625681 U TW M625681U TW 110215362 U TW110215362 U TW 110215362U TW 110215362 U TW110215362 U TW 110215362U TW M625681 U TWM625681 U TW M6256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limiting
shaft hole
members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5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龍清勇
沈秀珠
Original Assignee
沈秀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沈秀珠 filed Critical 沈秀珠
Priority to TW110215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5681U/zh
Publication of TWM625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5681U/zh
Priority to CN202222436225.4U priority patent/CN218594178U/zh
Priority to JP2022004192U priority patent/JP3240972U/ja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座椅轉動裝置包含一活動側板、一固定側板、二限位件、二帶動件以及一轉動件。活動側板設置於固定側板的一側。活動側板具有一環形限位件;二限位件及二帶動件設置於固定側板上,且位於環形限位件中。轉動件穿過活動側板、固定側板及二限位件之間。其中,二帶動件分別連接該二限位件,以使該二限位件在由該第一相對位置變換至該第二相對位置,從而該二限位件未卡合於該環形限位件。其中,轉動件轉動時帶動該二限位件由該第二相對位置變換至該第一相對位置,從而該二限位件卡合於該環形限位件。

Description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座椅的技術領域,特別是關於一種應用於汽車等行動載具中調整椅背或椅座的設置角度的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一般習用技術中,汽車座椅僅能對椅背進行傾仰角度的調整,再調整角度的設計上,因受限與椅背尺寸,甚難能完全達到90度的功能。
在休旅車系列中,汽車除前坐第一排座椅之外,另有第二及第三排座椅設計。若要騰出載貨空間,則須將第三排座椅往前移,惟,該方式所增之空間有限。除此之外,就須以拆除第三排座椅方式處理,此舉不僅費時、費工,對整體載貨或運用空間的增加仍有限,所以不被一般使用者廣泛應用。
另外,在車輛當作休閒應用時,第二排座椅只能靠底座的旋轉裝置,讓第二排座椅向後旋轉180度,方能與第三排座椅呈現面對面而坐的功能。第三排座椅也須借助旋轉機構,在汽車後背(第5門)打開之後,使座椅旋轉180度,方能讓乘坐者可面對汽車後側,提供休閒或其他需求使用。此舉不僅費時、費工,對整體運用空間的增加仍有限,所以不被一般使用者廣泛應用。
綜觀前所述,本創作之創作者思索並設計一種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以期針對習知技術之缺失加以改善,進而增進產業上之實施利用。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以改善前述之問題。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座椅轉動裝置,其包含一活動側板、一固定側板、二限位件、二帶動件以及一轉動件。活動側板係具有一第一軸孔及相對的一第一活動側面及一第二活動側面;該第一活動側面對應於該第一軸孔設有一環形限位件;該第二活動側面係配置以固定一座椅零件。固定側板係固定於一底板的一側且位於面對該活動側板的該第一活動側面的一側;該固定側板係具有一第二軸孔及相對的一第一固定側面及一第二固定側面;該第二軸孔的位置對應於該第一軸孔的位置;該第一固定側面沿第一方向且對應於該第二軸孔而相對地設有二容置槽。二限位件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固定側面,並對應於該第二軸孔而沿第二方向間隔地相對設置且位於該環形限位件中;該二限位件具有一第一相對位置及一第二相對位置;當該二限位件於該第一相對位置時,該二限位件卡合於該環形限位件;當該二限位件於該第二相對位置時,該二限位件未卡合於該環形限位件;該第二方向係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二帶動件係分別設置於該二容置槽,且該二帶動件分別連接該二限位件,以使該二限位件在由該第一相對位置變換至該第二相對位置。轉動件係穿設於該第一軸孔及該第二軸孔,且位於該二限位件之間;該轉動件轉動時帶動該二限位件由該第二相對位置變換至該第一相對位置。
較佳地,該環形限位件的內周係設有第一齒狀部,各該限位件的外側端設有第二齒狀部,且該第一齒狀部對應於該第二齒狀部。
較佳地,各該限位件的內側端的端面係為一弧狀結構,該轉動件對應於該二限位件的位置設有一橢圓凸輪部。
較佳地,該帶動件係為彈性件且呈ㄇ字型結構,且未彈性變形時該帶動件的開口的二端的距離對應於該第二相對位置。
較佳地,該限位件的相對兩側面分別設有一嵌合部,該嵌合部鄰近於該限位件的內側端,該帶動件的開口的二端分別嵌合於二該限位件的同一側的二該嵌合部中。
較佳地,該固定側板具有二定位組,該二定位組係對應於該第二軸孔及該二限位件並沿該第二方向而間隔地相對設置於該第一固定側面,且該二限位件分別對應於該二定位組設置;該二定位組係分別限制該二限位件沿著該第二方向且對應於該第二軸孔的中心位移,該二帶動件係設置於該二定位組之間。
較佳地,各該定位組分別具有二導引塊,且該二導引塊沿著該第一方向相對地間隔設置,且該二導引塊的間隔距離對應於該限位件的寬度。
較佳地,二該定位組分別包含一導引塊;該限位件分別對應於該導引塊具有一導引溝,且該導引溝係為沿著該第二方向的長形溝槽。
較佳地,該座椅轉動裝置更包含一渦捲彈簧;該渦捲彈簧的一端係設置於該第一活動側面且遠離該第一軸孔,該渦捲彈簧的另一端係設置於該第二固定側面且鄰近於該第二軸孔。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再提供一種座椅,其包含二導軌、一底板、一椅背、一椅座、二連接軸以及二轉動把手。二導軌係設置於一預定位置。底板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二導軌,該底板面向該二導軌的底面係凸伸設有二支撑腳,且該二支撑腳係可滑動地連接於該二導軌。椅背的二側係分別設有一如上述的座椅轉動裝置,且該椅背透過該座椅轉動裝置設置於該底板。椅座係二側係分別設有一如上述該座椅轉動裝置,且該椅座透過該座椅轉動裝置設置於該底板。二連接軸係分別連接於該椅背的二該座椅轉動裝置的二轉動件之間及該椅座的二該座椅轉動裝置的二轉動件之間。二轉動把手係分別連接於該椅背的其中一該座椅轉動裝置的該轉動件的外側端及該椅座的其中一該座椅轉動裝置的該轉動件的外側端。
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其藉由上述預定結構的配置,其能讓汽車座椅的椅座、椅背都具備90度以上的獨立傾仰功能,讓汽車座椅不須額外增加座椅旋轉機構,就能讓使用者達到,面對面乘坐、交談的功能。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在休閒車輛的內部座椅使用中,提供多項的組合式應用功能,讓汽車座椅的應用性大為提高。
以下將以具體的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加說明本創作的技術特徵,以使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易於瞭解本創作的目的、技術特徵、及其優點。
本創作的優點、特徵以及達到的技術方法將參照例示性實施例及所附圖式進行更詳細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創作可以不同形式來實現,故不應被理解僅限於此處所陳述的實施例,相反地,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所提供的實施例將使本揭露更加透徹與全面且完整地傳達本創作的範疇,且本創作將僅為所附加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
應當理解的是,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等在本創作中可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區段、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區段、層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區段、層及/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區段、層及/或部分區分開。
除非另有定義,本創作所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創作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定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這樣定義。
請一併參閱第1至4圖。第1圖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爆炸示意圖。第2圖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第3、4圖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一、第二運作示意圖。
如圖所示,本創作的一種座椅轉動裝置1,其主要應用汽車等行動載具的座椅,其包含一活動側板11、一固定側板12、二限位件13、二帶動件14以及一轉動件15。
其中,活動側板11可為金屬或塑膠等材質所製成,較佳地為金屬材質所製成,其係具有一第一軸孔111及相對的一第一活動側面112及一第二活動側面113。此外,該第一活動側面112對應於該第一軸孔111設有一環形限位件114。而該第二活動側面113係配置以固定座椅零件;其中,座椅零件例如椅背或椅座等座椅零件。
值得一提的是,環形限位件114可為額外製成元件,而利用鎖固或焊接等適合方式固定於活動側板11上;另外,環形限位件114亦可為與活動側板11一體成形製成。
其中,固定側板12可為金屬或塑膠等材質所製成,較佳地為金屬材質所製成,其係固定於底板(如第四實施例所示的底板或汽車的車室內的其他適當位置)的一側。並且,固定側板12位於活動側板11的一側,並面對該第一活動側面112。也就是説,活動側板11的一側為固定側板12,其另一側為座椅零件。並且,固定側板12固定於汽車的車室內的適當位置,此時,若活動側板11相對於固定側板12而轉動時,活動側板11可帶動座椅零件轉動,從而能讓汽車座椅的椅座、椅背都具備90度以上的獨立傾仰功能。
進一步來説,該固定側板12係具有一第二軸孔121及相對的一第一固定側面122及一第二固定側面123。其中,該第二軸孔121的位置對應於該第一軸孔111的位置;也就是説,當活動側板11與固定側板12組合後,第一軸孔111與第二軸孔121係呈同心同軸的狀態。另外,固定側板12設有二容置槽124。其中,二容置槽124係設置於第一固定側面122,並沿第一方向D1且對應於該第二軸孔121而相對地配置。順帶一提的是,第一方向D1,於圖式中為上下方向,但並不以此為限,而對應於該第二軸孔121,其為以第二軸孔121為中心而對稱地設置於第二軸孔121的兩側。
又順帶一提的是,容置槽124可為額外製成元件,而利用鎖固或焊接等適合方式固定於固定側板12上;另外,容置槽124亦可為與固定側板12一體成形製成。
其中,二限位件13可為金屬或塑膠等材質所製成,較佳地為金屬材質所製成,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固定側面122。另外,二限位件13沿第二方向D2間隔並相對地滑動設置於第一固定側面122;此處所稱的第二方向D2係為垂直於第一方向D1的方向,於圖式中為左右方向,但並不以此為限。其中,二限位件13的對應於該第二軸孔121而間隔;也就是説,以第二軸孔121為中心而對稱地設置於第二軸孔121的兩側。此外,二限位件13位於環形限位件114中。由於二限位件13為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固定側面122;因此,該二限位件13具有一第一相對位置P1及一第二相對位置P2。其中,當該二限位件13於該第一相對位置P1時,該二限位件13卡合於該環形限位件114;又當該二限位件13於該第二相對位置P2時,該二限位件13未卡合於該環形限位件114;其中,該第二方向D2係垂直於該第一方向D1。
須特別説明的是,其中,該環形限位件114的內周係設有一第一齒狀部1141。與之對應的,各該限位件13的外側端設有一第二齒狀部131,且該第一齒狀部1141對應於該第二齒狀部131。其中,限位件13的外側端係指限位件13在組合完成時,限位件13鄰近於環形限位件114的內周並遠離第二軸孔121的一端;順帶一提的是,限位件13的內側端係指限位件13在組合完成時,限位件13鄰近於第二軸孔121並遠離環形限位件114的內周的一端。因此,當該二限位件13於該第一相對位置P1時,第二齒狀部131會嚙合或卡合於第一齒狀部1141,從而二限位件13卡合於該環形限位件114,進而限制活動側板11無法相對於固定側板12而轉動。
其中,二帶動件14係分別設置於該二容置槽124。其中,該二帶動件14分別連接該二限位件13,從而二帶動件14能使該二限位件13由該第一相對位置P1變換至該第二相對位置P2。
進一步來説,該帶動件14可為如彈簧、彈片等元件常使用的材所製成的彈性件,且其呈ㄇ字型結構。另外,限位件13的相對兩側面分別設有一嵌合部133,該嵌合部133鄰近於該限位件13的內側端。並且,該帶動件14的開口的二端分別嵌合於二該限位件13的同一側的二該嵌合部133中。特別的是,帶動件14在未彈性變形時,帶動件14的開口的二端的距離對應於第二相對位置P2。因此,當撐開二限位件13之間的距離而使二限位件13位於第一相對位置P1的外力被移除時,可藉由帶動件14的彈簧預應力而帶動二限位件13由第一相對位置P1變換至第二相對位置P2。
其中,轉動件15可為金屬材質所製成,其係穿設於該第一軸孔111及該第二軸孔121,且位於該二限位件13之間。當該轉動件15被轉動時,轉動件15係能帶動該二限位件13由該第二相對位置P2變換至該第一相對位置P1。
詳細來説,該轉動件15對應於該二限位件13的位置設有一橢圓凸輪部151,並且橢圓凸輪部151的長軸的長度對應於第一相對位置P1,而橢圓凸輪部151的短軸的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相對位置P2。與之對應的,各該限位件13的內側端的端面係為一弧狀結構132。因此,當橢圓凸輪部151的長軸以第二方向D2(圖示中為左右方向、橫向方向或水平方向)設置時,橢圓凸輪部151可透過弧狀結構132而撐開二限位件13之間的距離,從而帶動該二限位件13由該第二相對位置P2變換至該第一相對位置P1。又,當橢圓凸輪部151的短軸以第二方向D2(圖示中為左右方向、橫向方向或水平方向)設置時,由於橢圓凸輪部151的短軸的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相對位置P2,從而可藉由帶動件14的彈簧預應力而帶動二限位件13由第一相對位置P1變換至第二相對位置P2。
值得一提的是,該固定側板12具有二定位組,二定位組設置於該第一固定側面122。二定位組係對應於該第二軸孔121而配置,且該二限位件13亦沿著該第二方向D2而間隔地相對配置。其中,二定位組對應於第二軸孔121而配置是指以第二軸孔121為中心而對稱地設置於第二軸孔121的兩側。另外,該二限位件13分別對應於該二定位組設置,從而該二定位組能分別在對應於該第二軸孔121的中心的條件,限制該二限位件13沿著該第二方向D2位移。此外,該二帶動件14係設置於該二定位組之間,以利於帶動或拉動二限位件13。
在本實施例中,各二定位組分別具有二導引塊161,且二導引塊161沿著該第一方向D1相對地間隔設置。並且,該二導引塊161的間隔距離對應於該限位件13的寬度。因此,如第3、4圖所示的,左邊的二定位組可限制左邊的限位件13沿著第二方向D2位移,而右邊的二定位組可限制右邊的限位件13沿著第二方向D2位移。
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其藉由上述預定結構的配置而並設置於汽車座椅的椅座、椅背時,使用者可藉由扭動轉動件的方式而達到限制或開放活動側板相對於固定側板轉動的自由度,進而能讓汽車座椅的椅座、椅背都具備90度以上的獨立傾仰功能。
請參閱第5圖,其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相同元件符號的元件,其配置與運作係與前述之實施例相同或類似,而其相同或類似之處於此便不再加贅述。
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其主要不同之處在於,二定位組分別包含一導引塊161。限位件13分別對應於導引塊161具有一導引溝134,且導引溝134係為沿著第二方向D2的長形溝槽。其中,導引塊161可滑動地設置於導引溝134中,從而左邊的導引塊161可限制左邊的限位件13沿著第二方向D2位移,而右邊的導引塊161可限制右邊的限位件13沿著第二方向D2位移。
請參閱第6圖,其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相同元件符號的元件,其配置與運作係與前述之實施例相同或類似,而其相同或類似之處於此便不再加贅述。
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其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該座椅轉動裝置1更包含一渦捲彈簧17。其中,該渦捲彈簧17的一端係設置於該第一活動側面112且遠離該第一軸孔111,而該渦捲彈簧17的另一端係設置於該第二固定側面123且鄰近於該第二軸孔121。
由於固定側板12固定於底板而固定不動,從而當活動側板11與固定側板12產生的相對角度變化關係時,可藉由渦捲彈簧17,達到自動復歸的功能。
請一併參閱第7、8圖。第7、8圖為本創作的座椅的第一、二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相同元件符號的元件,其配置與運作係與前述之實施例相同或類似,而其相同或類似之處於此便不再加贅述,特別是座椅轉動裝置1,其詳細説明即如前所述,此便不再加贅述。如圖所示,本創作的一種座椅2,其包含二導軌21、一底板22、一椅背23、一椅座24、二連接軸25以及二轉動把手26。
其中,二導軌21係設置於一預定位置,例如汽車的車室內的底板。底板22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二導軌21。該底板22面向該二導軌21的底面係凸伸設有二支撑腳221,且該二支撑腳221係可滑動地連接於該二導軌21。值得一提的是,導軌21可配置為凹槽,而支撑腳221對應的一端可配置為凸塊,或者是,導軌21可配置為凸塊,而支撑腳221對應的一端可配置為凹槽,前述之方式皆可使底板22能穩定地於導軌21上滑動。其中,椅背23及椅座24可組成一個座椅,其可為一人座、雙人座或三、四人座之座椅,在此不作局限。
進一步來説,椅背23的二側係分別設有一如上所述的座椅轉動裝置1。類似地,椅座24的二側亦分別設有一如上所述的該座椅轉動裝置1。簡單來説,椅背23的二側皆設有一個座椅轉動裝置1,而椅座24的二側皆設有一個座椅轉動裝置1,從而椅背23與椅座24都具備90度以上的獨立傾仰功能。並且,該椅背23透過其中一個或這兩個座椅轉動裝置1設置於底板22,該椅座24亦透過中一個或這兩個座椅轉動裝置1設置於該底板22。亦即,椅背23及椅座24所組成的座椅係設置於底板22上,從而座椅可隨著底板22穩定地滑動。
其中,二連接軸25係分別連接於該椅背23的二該座椅轉動裝置1的二轉動件15之間及該椅座24的二該座椅轉動裝置1的二轉動件15之間。也就是説,其中一連接軸25是連接在椅背23的左側的座椅轉動裝置1的轉動件15與椅背23的右側的座椅轉動裝置1的轉動件15之間。其中另一連接軸25是連接在椅座24的左側的座椅轉動裝置1的轉動件15與椅座24的右側的座椅轉動裝置1的轉動件15之間。藉此,能使座椅左右兩側的座椅轉動裝置1產生單一側作動,兩側同動的功能。
其中,二轉動把手26係分別連接於該椅背23的一該座椅轉動裝置1的該轉動件15的外側端及該椅座24的一該座椅轉動裝置1的該轉動件15的外側端。換句話説,其中一轉動把手26是連接在椅背23的左側或右側的座椅轉動裝置1的轉動件15上,且連接在該轉動件15顯露於外的部分。而其中另一轉動把手26是連接在椅座24的左側或右側的座椅轉動裝置1的轉動件15上,且連接在該轉動件15顯露於外的部分。藉此,轉動把手26可方便使用者轉動或扭轉轉動件15,從而達到限制或開放活動側板相對於固定側板轉動的自由度,進而能讓汽車座椅的椅座、椅背都具備90度以上的獨立傾仰功能。
請配合參閱第9至12圖。第9至12圖為本創作的座椅的第一至第四應用示意圖。
如圖所示,將椅背23與椅座24藉由各自獨立操作的座椅轉動裝置1調整,可將座椅完全水平展開,如第9圖所示。反之,若將座椅完全收合,如第10圖所示。另外,如第11圖所示,經由座椅轉動裝置1調整,可將座椅産生類似反轉的效果,之後,座椅可直接面對掀背車輛的第五門。當地五門開啟後,座椅提供休閒遊憩等需求。再者,如第12圖所示,經由調整座椅轉動裝置1及滑軌11調整位置,能使座椅平放,以使座椅與座椅對接,形成休閒式躺椅功能。
本創作的座椅,其藉由上述預定結構的配置,其能讓汽車座椅的椅座、椅背都具備90度以上的獨立傾仰功能,讓汽車座椅不須額外增加座椅旋轉機構,就能讓使用者達到,面對面乘坐、交談的功能。在休閒車輛的內部座椅使用中,提供多項的組合式應用功能,讓汽車座椅的應用性大為提高。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座椅轉動裝置 11:活動側板 111:第一軸孔 112:第一活動側面 113:第二活動側面 114:環形限位件 1141:第一齒狀部 12:固定側板 121:第二軸孔 122:第一固定側面 123:第二固定側面 124:容置槽 13:限位件 131:第二齒狀部 132:弧狀結構 133:嵌合部 134:導引溝 14:帶動件 15:轉動件 151:橢圓凸輪部 161:導引塊 17:渦捲彈簧 2:座椅 21:導軌 22:底板 221:支撑腳 23:椅背 24:椅座 25:連接軸 26:轉動把手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P1:第一相對位置 P2:第二相對位置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創作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第1圖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爆炸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運作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運作示意圖。 第5圖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6圖為本創作的座椅轉動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7圖為本創作的座椅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第8圖為本創作的座椅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第9圖為本創作的座椅的第一應用示意圖。 第10圖為本創作的座椅的第二應用示意圖。 第11圖為本創作的座椅的第三應用示意圖。 第12圖為本創作的座椅的第四應用示意圖。
1:座椅轉動裝置
11:活動側板
112:第一活動側面
114:環形限位件
1141:第一齒狀部
12:固定側板
124:容置槽
13:限位件
131:第二齒狀部
132:弧狀結構
133:嵌合部
14:帶動件
15:轉動件
151:橢圓凸輪部
161:導引塊

Claims (10)

  1. 一種座椅轉動裝置,其包含: 一活動側板,係具有一第一軸孔及相對的一第一活動側面及一第二活動側面,且該第一活動側面對應於該第一軸孔設有一環形限位件,該第二活動側面係配置以固定一座椅零件; 一固定側板,係固定於一底板的一側且位於面對該活動側板的該第一活動側面的一側,該固定側板係具有一第二軸孔及相對的一第一固定側面及一第二固定側面,且該第二軸孔的位置對應於該第一軸孔的位置,該第一固定側面沿一第一方向且對應於該第二軸孔而相對地設有二容置槽; 二限位件,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固定側面,並對應於該第二軸孔而沿一第二方向間隔地相對設置且位於該環形限位件中,且該二限位件具有一第一相對位置及一第二相對位置,當該二限位件於該第一相對位置時,該二限位件卡合於該環形限位件,當該二限位件於該第二相對位置時,該二限位件未卡合於該環形限位件,該第二方向係垂直於該第一方向; 二帶動件,係分別設置於該二容置槽,且該二帶動件分別連接該二限位件,以該二限位件在由該第一相對位置變換至該第二相對位置;以及 一轉動件,係穿設於該第一軸孔及該第二軸孔,且位於該二限位件之間,該轉動件轉動時帶動該二限位件由該第二相對位置變換至該第一相對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座椅轉動裝置,其中該環形限位件的內周係設有一第一齒狀部,各該限位件的外側端設有一第二齒狀部,且該第一齒狀部對應於該第二齒狀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座椅轉動裝置,其中各該限位件的內側端的端面係為一弧狀結構,該轉動件對應於該二限位件的位置設有一橢圓凸輪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座椅轉動裝置,其中該帶動件係為彈性件且呈ㄇ字型結構,且未彈性變形時該帶動件的開口的二端的距離對應於該第二相對位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座椅轉動裝置,其中該限位件的相對兩側面分別設有一嵌合部,該嵌合部鄰近於該限位件的內側端,該帶動件的開口的二端分別嵌合於二該限位件的同一側的二該嵌合部中。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座椅轉動裝置,其中該固定側板具有二定位組,該二定位組係對應於該第二軸孔及該二限位件並沿該第二方向而間隔地相對設置於該第一固定側面,且該二限位件分別對應於該二定位組設置,該二定位組係分別限制該二限位件沿著該第二方向且對應於該第二軸孔的中心位移,該二帶動件係設置於該二定位組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座椅轉動裝置,其中各該定位組分別具有二導引塊,且該二導引塊沿著該第一方向相對地間隔設置,且該二導引塊的間隔距離對應於該限位件的寬度。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座椅轉動裝置,其中二該定位組分別包含一導引塊,該限位件分別對應於該導引塊具有一導引溝,且該導引溝係為沿著該第二方向的長形溝槽。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座椅轉動裝置,其中該座椅轉動裝置更包含一渦捲彈簧,該渦捲彈簧的一端係設置於該第一活動側面且遠離該第一軸孔,該渦捲彈簧的另一端係設置於該第二固定側面且鄰近於該第二軸孔。
  10. 一種座椅,其包含: 二導軌,其係設置於一預定位置; 一底板,係可滑動地設置於該二導軌,該底板面向該二導軌的底面係凸伸設有二支撑腳,且該二支撑腳係可滑動地連接於該二導軌; 一椅背,其二側係分別設有一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的座椅轉動裝置,且該椅背透過該座椅轉動裝置設置於該底板; 一椅座,其二側係分別設有該座椅轉動裝置,且該椅座透過該座椅轉動裝置設置於該底板; 二連接軸,係分別連接於該椅背的二該座椅轉動裝置的二轉動件之間及該椅座的二該座椅轉動裝置的二轉動件之間;以及 二轉動把手,係分別連接於該椅背的其中一該座椅轉動裝置的該轉動件的外側端及該椅座的其中一該座椅轉動裝置的該轉動件的外側端。
TW110215362U 2021-12-23 2021-12-23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TWM625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5362U TWM625681U (zh) 2021-12-23 2021-12-23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CN202222436225.4U CN218594178U (zh) 2021-12-23 2022-09-13 座椅转动装置及其座椅
JP2022004192U JP3240972U (ja) 2021-12-23 2022-12-21 シート回転装置及びそのシー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5362U TWM625681U (zh) 2021-12-23 2021-12-23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5681U true TWM625681U (zh) 2022-04-11

Family

ID=82198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5362U TWM625681U (zh) 2021-12-23 2021-12-23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40972U (zh)
CN (1) CN218594178U (zh)
TW (1) TWM6256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1913B (zh) * 2021-12-23 2023-08-11 沈秀珠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1913B (zh) * 2021-12-23 2023-08-11 沈秀珠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40972U (ja) 2023-02-17
CN218594178U (zh) 2023-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6155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10582773B2 (en) Seat reclining device and seat
US20090289488A1 (en) Connection devices in vehicle seats
US8029064B2 (en) Connection devices in vehicle seats
WO2011070829A1 (ja) ロック装置
US20140225411A1 (en) Quick Adjust Continuously Engaged Recliner
US10183594B2 (en) Recliner for vehicle seat
JP2012051466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478408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592204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TWM625681U (zh)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JP2011116303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連結装置
US20140035340A1 (en) Power disc style seat recliner
KR20130101764A (ko) 차량 시트용 리클라이닝 장치
JP2008247187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7054258A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8550559B2 (en) Power disc style seat recliner
JP5262957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TWI811913B (zh) 座椅轉動裝置及其座椅
JP5028037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09039340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09118940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回転留め装置
JP517656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連結装置
JP2010213839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連結装置
JP725972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