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1475U - 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1475U
TWM621475U TW110209658U TW110209658U TWM621475U TW M621475 U TWM621475 U TW M621475U TW 110209658 U TW110209658 U TW 110209658U TW 110209658 U TW110209658 U TW 110209658U TW M621475 U TWM621475 U TW M62147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heel
pull
rear wheel
bracket
walk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9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巧彥
楊忠一
Original Assignee
李巧彥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巧彥 filed Critical 李巧彥
Priority to TW110209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1475U/zh
Publication of TWM621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147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種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包含有:一前輪支架,其兩端分別連接有一前輪;兩可調式握把,分別具有可伸縮長度的機構,兩可調式握把的一端係分別鎖固於前輪支架上;兩後輪支架,分別樞接於前輪支架上,兩後輪支架的一端分別與可調式握把的一端連接,另一端分別連接有一後輪;一腳踏車座椅部,與前輪支架的中央處連接。

Description

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助行器,特別是一種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助行器係用以協助年長者或身心障礙人士行走或復健練習的一種輔具。在目前的助行器中,大部分都是採用前推式的結構,即助行器是置於使用者的前方,當使用者向前行走時,助行器可提供支撐的功能,輔助使用者行走移動,部分的助行器會在底部加裝滾輪,在使用時便能以滑行的方式行進,如此可讓使用者行走過程較為順暢,也有助於減少體力的耗費。
然而,上述的前推式助行器,大部分都有可扶手高度調整的設計,但前推行走方式,容易讓使用者的重心向前傾,造成駝背的習慣,對於脊椎的負荷也較大,另外,前推行走方式也會影響跟前方人員的互動(需保留前推式助行器的空間),且要增加座椅邊走邊坐較不易實施(不符合人體工學)。
因此,如何改良並能提供一種『後拉乘坐式助行器』來避免上述所遭遇到的問題,為目前業界的重要課題。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創作之其中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後拉乘坐式助行器,以解決習知技藝之各種問題。
根據本創作之其中一目的,提出一種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包含有: 一前輪支架,於所述的前輪支架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前輪;兩可調式握把,分別具有可伸縮長度的機構,所述的兩可調式握把的一端係分別鎖固於所述的前輪支架上;兩後輪支架,分別樞接於所述的前輪支架上,所述的兩後輪支架的一端分別與所述的可調式握把的一端連接,另一端分別連接有一後輪;及一腳踏車座椅部,與所述的前輪支架的中央處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含有一第一安全扣帶,分別連接於兩可調式握把,並環繞於腳踏車座椅部的前方。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含有一第二安全扣帶,分別連接於兩可調式握把,並環繞於腳踏車座椅部的後方。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兩可調式握把還分別連接有一剎車機構,用以個別鎖定或釋放所述的後輪的轉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兩可調式握把其中之一還連接有一剎車機構,用以同時鎖定或釋放所述的後輪的轉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於所述的兩後輪支架與所述的前輪支架的樞接處分別設有一定位插銷,當所述的定位插銷被拉出時,所述的前輪支架可向後位移,所述的兩後輪支架可向前位移,以使所述的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呈一摺疊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前輪支架的兩端設置分別有一止檔件,並透過所述的止檔件,轉換所述的前輪為一定向輪或一萬向輪。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腳踏車座椅部的底部具有一關節機構,以調整所述的腳踏車座椅部之角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腳踏車座椅部的下方具有一伸縮機構,以調整所述的腳踏車座椅部之高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含有一第一水平支架,分別連接所述的前輪支架上;一第二水平支架,分別連接所述的兩後輪支架上。
為讓本創作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為了清楚與方便圖式說明之故,圖式中的各部件在尺寸與比例上可能會被擴大或縮小地呈現。在以下描述及/或申請專利範圍中,當提及元件「連接」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其可直接連接或耦合至該另一元件或可存在介入元件;而當提及元件「直接連接」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介入元件,用於描述元件或層之間之關係之其他字詞應以相同方式解釋。「第一」、「第二」等序數,彼此之間並沒有順序上的先後關係,其僅用於標示區分兩個具有相同名字之不同元件。為使便於理解,下述實施例中之相同元件係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請參照第1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100包含有:前輪支架10、第一前輪20、第二前輪22、第一後輪24、第二後輪26、可調式握把30、第一後輪支架40、第二後輪支架42、第一水平支架50、第二水平支架52、腳踏車座椅部60。
前輪支架10,大致上呈一U字形結構。於前輪支架10的一端連接有第一前輪20。前輪支架10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止檔件12,並透過第一止檔件12,轉換第一前輪20為一定向輪或一萬向輪。
同樣的,於前輪支架10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前輪22。前輪支架10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二止檔件14,並透過第二止檔件14,轉換第二前輪22為一定向輪或一萬向輪。
第一可調式握把30,具有可伸縮長度的機構30a(如第2圖所示)。第一可調式握把30的一端係鎖固於前輪支架10上,並第一後輪支架40的一端連接。同樣的,第二可調式握把32,具有另一組可伸縮長度的機構30a。第二可調式握把32的一端係鎖固於前輪支架10上,並與第二後輪支架42的一端連接。
第一可調式握把30連接有一剎車機構35,用以鎖定或釋放第一後輪24的轉動。剎車機構35由剎車桿、剎車線與剎車片所組成,而剎車機構35的剎車原理同一般助行器,於此不再贅述。同樣的,第二可調式握把32連接有另一組剎車機構,用以鎖定或釋放第二後輪26的轉動。因此,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100可透過兩組剎車機構35個別鎖定或釋放第一後輪24與第二後輪26的轉動。
第一後輪支架40,樞接於前輪支架10上。第一後輪支架40的一端與第一可調式握把30的一端連接。第一後輪支架40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一後輪24。同樣的,第二後輪支架42,樞接於前輪支架10上。第二後輪支架42的一端與第二可調式握把32的一端連接。第二後輪支架42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後輪26。
第一水平支架50,分別連接前輪支架10上。更具體的說,第一水平支架50,分別連接前輪支架10的內側。第二水平支架52,分別連接第一輪支架40上與第二後輪支架42上。更具體的說,第二水平支架52,分別連接第一輪支架40的內側與第二後輪支架42的內側。第一水平支架50與第二水平支架52用以分別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撐力。
腳踏車座椅部60,分別與第一水平支架50的中央處及前輪支架10的中央處連接。腳踏車座椅部60的底部具有一關節機構60a(如第2圖所示),以調整腳踏車座椅部60之角度。腳踏車座椅部60的下方具有一伸縮機構60b(如第2圖所示),以調整腳踏車座椅部60之高度。
實際上,前輪支架10、第一後輪支架40、第二後輪支架42、第一水平支架50、第二水平支架52可採用鋁合金等輕量化金屬材質所製成。另外, 在本創作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水平支架50、第二水平支架52可以省略,而腳踏車座椅部60直接連接至前輪支架10的中央處。
值得說明的是,後拉乘坐式助行器100在使用上是置於使用者的後方,採用後拉方式輔助使用者向前行走前進,如此,可讓使用者自然挺胸,避免造成駝背習慣。 座椅提供使用者邊走邊乘坐,提高行走效率與安全性。
請參照第2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可調式握把立體外觀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第一可調式握把30具有可伸縮長度的機構30a,以調整第一可調式握把30的高度,如此,可符合具有不同身高的使用者需求。更具體的說,可伸縮長度的機構30a利用伸縮桿、定位孔與金屬圓珠,實現調整高度的功能。當金屬圓珠突出定位孔時,可提供支撐力抵住伸縮桿,以固定第一可調式握把30的高度。當金屬圓珠縮入定位孔內時,伸縮桿可上下移動,以調整第一可調式握把30的高度。同樣的,第二可調式握把32也具有相同於可伸縮長度的機構30a與動作原理,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3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第一前輪立體外觀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前輪支架10的一端連接有第一前輪20。前輪支架10的一端與第一前輪20之間設置有輪座10a與第一止檔件12。輪座10a可沿轉軸方向10b進行360度的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當第一止檔件12被拉起時,輪座10a不受第一止檔件12的限制,因此可自由轉向,進而使第一前輪20轉換為萬向輪。當一止檔件12被按下時(即如第3圖呈現的狀態),輪座10a受到第一止檔件12的限制,因此,只能朝著同一方向,進而使第一前輪20轉換為定向輪。同樣的,前輪支架10的另一端與第二前輪22之間設置有輪座10a與第二止檔件14,其結構與動作原理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4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側面外觀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第二後輪支架42與前輪支架10的樞接處設有一定位插銷45。同樣的,在第一後輪支架40與前輪支架10的樞接處也設有一定位插銷45。當定位插銷45被拉出時,前輪支架10可向後位移、第二後輪支架42可向前位移、第一後輪支架40可向前位移,以使後拉乘坐式助行器100呈一摺疊狀態。
請參照第5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摺疊外觀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前輪支架10分別與第一後輪支架40、第二後輪支架42靠攏,以使後拉乘坐式助行器100呈一摺疊狀態。將前輪支架10往前位移、第二後輪支架42向後位移、第一後輪支架40向後位移,以使後拉乘坐式助行器100呈一展開狀態(如第4圖所示)。
請參照第6圖,係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200與第一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100不同之處在於:第二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200還具有第一安全扣帶70,分別連接於第一可調式握把30與第二可調式握把32之間。更具體的說,第一安全扣帶70環繞於腳踏車座椅部60的後方。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安全扣帶70可穩住使用者的骨盆,以提升輔助行走的穩定度。除此之外,第二實施例的其餘結構相同於第一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7圖,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300與第二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200不同之處在於:第三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300還具有第二安全扣帶72,分別連接於第一可調式握把30與第二可調式握把32之間。更具體的說,第二安全扣帶72環繞於腳踏車座椅部60的後方。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安全扣帶72,用以提升安全性。除此之外,第三實施例的其餘結構相同於第二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8圖,係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400與第一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100不同之處在於:第四實施例之後拉乘坐式助行400的剎車機構36係分別與第一可調式握把30、第一後輪24、第二後輪26連接,如此,以使用單一握把對兩個後輪進行煞停。除此之外,第四實施例的其餘結構相同於第一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另外,在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中,剎車機構36也可分別與第二可調式握把32、第一後輪24、第二後輪26連接,同樣可以使用單一握把對兩個後輪進行煞停。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可歸納具有下列優點: (1)可調整握把的高度,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2)腳踏車座椅部可調整各種角度與高度,以符合使用者的乘坐需求,邊坐邊走,符合人體工學。 (3)安全扣帶的設計,分別環繞在使用者前方與後方,以提升安全性。 (4)第一安全扣帶(即前安全扣帶)可穩住使用者的骨盆,以提升輔助行走的穩定度。 (5)定位插銷的設計,使本創作具有可摺疊的功能,提升收納便利性。 (6)採用後拉式助行方式,可讓使用者自然挺胸,避免駝背。 (7)前輪可調整為定向或萬向,符合使用者各種的練習需求。 (8)可調整為使用單一握把對兩個後輪進行煞停,不僅更為方便,且符合殘障使用者(例如,僅剩單一手臂)的需求。
以上所述係利用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創作,而非限制本創作之範圍。大凡熟知此類技藝人士皆能明瞭,適當而作些微的改變及調整,仍將不失本創作之要義所在,亦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
10:前輪支架 10a:輪座 10b:轉軸方向 100、200、300、400: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20:第一前輪 22:第二前輪 24:第一後輪 26:第二後輪 30:第一可調式握把 30a:可伸縮長度的機構 32:第二可調式握把 35、36:剎車機構 40:第一後輪支架 42:第二後輪支架 45:定位插銷 50:第一水平支架 52:第二水平支架 60:腳踏車座椅部 60a:關節機構 60b:伸縮機構 70:第一安全扣帶 72:第二安全扣帶
第1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第一可調式握把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第一前輪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側面外觀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摺疊外觀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10:前輪支架
12:第一止檔件
14:第二止檔件
20:第一前輪
22:第二前輪
24:第一後輪
26:第二後輪
30:第一可調式握把
32:第二可調式握把
35:剎車機構
40:第一後輪支架
42:第二後輪支架
45:定位插銷
50:第一水平支架
52:第二水平支架
60:腳踏車座椅部
100: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Claims (10)

  1. 一種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包含有: 一前輪支架,於該前輪支架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前輪; 兩可調式握把,分別具有可伸縮長度的機構,該兩可調式握把的一端係分別鎖固於該前輪支架上; 兩後輪支架,分別樞接於該前輪支架上,該兩後輪支架的一端分別與該兩可調式握把的一端連接,該兩後輪支架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有一後輪;及 一腳踏車座椅部,連接至該前輪支架的中央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其中還包含有一第一安全扣帶,分別連接於兩可調式握把,並環繞於腳踏車座椅部的前方。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其中還包含有一第二安全扣帶,分別連接於兩可調式握把,並環繞於腳踏車座椅部的後方。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其中該兩可調式握把還分別連接有一剎車機構,用以個別鎖定或釋放該後輪的轉動。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其中該兩可調式握把其中之一還連接有一剎車機構,用以同時鎖定或釋放該後輪的轉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其中於兩後輪支架與該前輪支架的樞接處分別設有一定位插銷,當該定位插銷被拉出時,該前輪支架可向後位移,該兩後輪支架可向前位移,以使該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呈一摺疊狀態。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其中該前輪支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止檔件,並透過該止檔件,轉換該前輪為一定向輪或一萬向輪。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其中該腳踏車座椅部的底部具有一關節機構,以調整該腳踏車座椅部之角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其中該腳踏車座椅部的下方具有一伸縮機構,以調整該腳踏車座椅部之高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拉乘坐式助行器,其中還包含有: 一第一水平支架,分別連接該前輪支架上;及 一第二水平支架,分別連接該兩後輪支架上。
TW110209658U 2021-08-17 2021-08-17 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TWM621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658U TWM621475U (zh) 2021-08-17 2021-08-17 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658U TWM621475U (zh) 2021-08-17 2021-08-17 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1475U true TWM621475U (zh) 2021-12-21

Family

ID=80680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9658U TWM621475U (zh) 2021-08-17 2021-08-17 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1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06068A1 (en) Collapsible upright wheeled walker apparatus
US11633321B2 (en) Collapsible walking device
US7481445B1 (en) Combination walker and wheelchair with improved ergonomic design
US20170209319A1 (en) Elevating walker chair
JP2007503264A (ja) 歩行器
JP2015514539A (ja) 着座アセンブリを有する歩行器装置
US20090194142A1 (en) Two-Wheeled In-Line Walker
TWM496465U (zh) 雙驅動輪椅
US10744051B2 (en) Mobility device
CN217409665U (zh) 可调式健美轮
US20210154065A1 (en) Elevating walker chair and convertible seat
US20040067830A1 (en) Exercise device
JP5344399B2 (ja) 歩行補助装置
KR200457329Y1 (ko) 핸드브레이크장치를 갖춘 보행보조기
US20200022855A1 (en) Wheelchair With Ratchet/Pawl Drive System
JP5459889B1 (ja) 歩行機具
TWM621475U (zh) 後拉乘坐式助行器
US20200405553A1 (en) Transfer device
WO2016165021A1 (en) Kneeling wheelchair frame
JP2024507813A (ja) 立ち上がり構造を備える室内歩行器
JP3122503U (ja) 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用車椅子
JP4196296B2 (ja) 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用片手操作式手押し車
CN216091332U (zh) 后拉乘坐式助行器
JP6902232B2 (ja) 下肢筋力の強化冶具および下肢筋力の強化装置
JP7215796B1 (ja) 変形可能な自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