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2644U - 防墜器 - Google Patents

防墜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2644U
TWM612644U TW109217495U TW109217495U TWM612644U TW M612644 U TWM612644 U TW M612644U TW 109217495 U TW109217495 U TW 109217495U TW 109217495 U TW109217495 U TW 109217495U TW M612644 U TWM612644 U TW M61264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rmally open
turntable
gravity
abutting
cen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7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暐傑
廖文銘
Original Assignee
振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振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振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7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2644U/zh
Publication of TWM612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264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防墜器包括支架、轉盤及制動裝置;轉盤樞設於支架上;轉盤包含本體及常開棘齒;各常開棘齒具有第一抵接部、樞軸及重心部,且樞設於本體的設置部上;制動裝置具有第二抵接部,於轉盤以大於或等於預定轉速轉動時,第一抵接部抵接於第二抵接部,制止轉盤轉動;當轉盤以小於預定轉速轉動時,各該常開棘齒的重心部係與第二抵接部的外緣接觸,並隨著第二抵接部的外徑變化而擺動。藉此,常開棘齒可以避免灰塵影響,以確保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防墜器
本創作係與防墜器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具有雙鎖定系統的防墜器。
由於目前大樓之樓層越建越高,使得無論於興建時之建築工作人員或於興建完成後之外牆清潔、粉刷人員,其工作時之危險性隨著工作位置之高度而增加,因此,於高處工作時,人員多會配備包含有一安全帶之防墜器,將防墜器固接於一支撐物上,且安全帶係繫於人員的身上,以防止人員繼續墜落,進而確保人員的安全。
傳統防墜器包含有一轉動件、一安全帶與一制動裝置,其中,該安全帶一端連接於該轉動件並捲繞於該轉動件上;該制動裝置包含一制動盤、一制動塊與一擋止件,制動盤連接於該轉動件上且與轉動件同軸轉動,制動塊樞設於制動盤上,制動塊受制動盤瞬間轉動時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而甩出並與擋止件卡合,以限制該轉動件轉動。人員在進行吊掛作業時,當人員不慎墜落,該制動裝置可發揮緊急鎖止之作用而使轉動件停止轉動,以避免工作人員持續墜落。
然而,傳統的防墜器大多只有一組制動塊,而且當該單一制動塊轉動至不同位置(如最高點或最低點)時,會因為重力或彈簧拉力對於該制動塊甩出的離心力產生抵銷作用,使得該單一制動塊無法確實與擋止件卡合,反而持續轉動,使得人員繼續墜落,造成受傷生命危害。
除此之外,使用防墜器的場所多屬於灰塵瀰漫之狀態,灰塵容易附著於制動裝置上,特別是附著於制動塊的樞接處,而使制動塊在緊急時無法甩出,造成緊急鎖止之功能失效。
為降低粉塵對該防墜器的影響,坊間亦可見具有外殼之防墜器,以將灰塵隔絕於外殼之外。然而,外殼隔絕效果仍十分有限,環境中的灰塵仍有可能附著於暴露在外殼外之安全帶,並隨安全帶之捲收而進入外殼內,再附著於制動塊的樞接處,造成制動塊無法樞擺。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墜器,使用者可事先拉動安全帶,即可由常開棘齒樞擺時所產生的震動得知常開棘齒未被卡死,以確認防墜器可正常作動。本創作提供的防墜器包括複數個常開棘齒,而且當該些常開棘齒轉動至不同位置(如最高點或最低點)時,各該常開棘齒可分別配合因常開棘齒與制動裝置接觸而產生的外彈力或重力對於該制動塊甩出的離心力產生協同作用(即作用力方向相同),使各該常開棘齒能確實與制動裝置卡合,以制止轉盤轉動,使得人員停止墜落或墜落速度減緩,以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的防墜器包含一支架、一轉盤及一制動裝置;該支架具有一第一支臂和一第二支臂;該轉盤樞設於該支架上而位於該第一支臂及該第二支臂之間;該轉盤包含有一本體及複數個常開棘齒,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容置部及一設置部,該容置部用以供一具有可撓性之長條體捲繞其上;各該常開棘齒具有一第一抵接部及一樞軸,且該些常開棘齒藉由該樞軸樞設於該設置部上,係於該轉盤以大於或等於一預定轉速轉動時,產生該第一抵接部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之樞擺者;該制動裝置具有一凸部,且該制動裝置以該凸部固定結合於該第一支臂上,使該制動裝置位於該第一支臂與該轉盤的該設置部之間;該制動裝置更具有複數個第二抵接部,該些第二抵接部係設置於該第一抵接部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而隨著該轉盤轉動所形成的轉動路徑上,並且能與該第一抵接部抵接,以制止該轉盤之轉動者;其中,各該常開棘齒更具有一重心部,且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與該第一抵接部係位於該樞軸的相異側;當該轉盤以小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係與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並隨著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一部分的外徑變化而擺動。
本創作之效果在於,使用者可事先拉動防墜器的安全帶,即可由常開棘齒樞擺時所產生的震動得知常開棘齒未被卡死,以確認防墜器可正常作動。本創作提供的防墜器包括複數個常開棘齒,而且當該些常開棘齒轉動至不同位置(如最高點或最低點)時,各該常開棘齒可分別配合因常開棘齒與制動裝置接觸而產生的外彈力或重力對於該制動塊甩出的離心力產生協同作用(即作用力方向相同),使各該常開棘齒能確實與制動裝置卡合,以制止轉盤轉動,使得人員停止墜落或墜落速度減緩,以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圖1至圖3所示,圖1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防墜器1的立體圖;圖2為圖1的部分分解圖;圖3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防墜器1的前視圖,其中將支架10的第一支臂12移除。在圖1至圖3中防墜器1包含一支架10、一轉盤20及一制動裝置30。
該支架10具有一第一支臂12和一第二支臂14。該轉盤20樞設於該支架10上而位於該第一支臂12及該第二支臂14之間。
該轉盤20包含有一本體21及複數個常開棘齒22,其中該本體21具有一設置部212及一容置部214。該容置部214用以供一具有可撓性之長條體(圖未繪示)捲繞其上。各該常開棘齒22具有一第一抵接部222及一樞軸221,且該些常開棘齒22藉由該樞軸221樞設於該設置部212上,係於該轉盤20以大於或等於一預定轉速轉動時,產生該第一抵接部222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之樞擺者。值得一提的是,當該轉盤20以小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該些常開棘齒22的該第一抵接部222不會恆與該制動裝置30的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保持抵接關係,此時該些常開棘齒22係為常開狀態。
該制動裝置30具有一凸部31,且該制動裝置30以該凸部31固定結合於該第一支臂12上,使該制動裝置30位於該第一支臂12與該轉盤20的該設置部212之間。該制動裝置30更具有複數個第二抵接部302,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係設置於該第一抵接部222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而隨著該轉盤20轉動所形成的轉動路徑上,並且能與該第一抵接部抵接,以制止該轉盤之轉動者。
在圖3中,各該常開棘齒22a、22b更具有一重心部224,且各該常開棘齒22a、22b的該重心部224與該第一抵接部222係位於該樞軸221的相異側。在本創作實施例中,在自然狀態且無該第二抵接部302的抵擋下,各該常開棘齒22a、22b會由該第一抵接部222往該重心部224傾斜。
當該轉盤20以小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該些常開棘齒22a、22b的該重心部224係分別與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並隨著該些第二抵接部302的外徑變化而擺動。
在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些常開棘齒22的數量為二,包括常開棘齒22a、22b;該二常開棘齒22a、22b設置於該設置部212的表面上,且彼此對稱地設置於該轉盤20之圓心的相對二側。實務上,該些常開棘齒22的數量可為二個以上,只要相對於該轉盤20之圓心平衡設置即可,例如以該轉盤20之圓心為重心且以正多邊形的方式排列。
在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中,各該常開棘齒22a、22b的本體包括該重心部224與該第一抵接部222,且各該常開棘齒22a、22b包括一彈性件226,該彈性件226的一端固接於各該常開棘齒22a、22b的本體,而其另一端固接於該轉盤20的該設置部212上。另,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彈性件226的一端固接於各該常開棘齒22a、22b的本體的該重心部224,而其另一端固接於該轉盤20的該設置部212上,使該重心部224位於該樞軸221及該彈性件226之間。當該轉盤20以小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藉由該些彈性件226,使該些常開棘齒22a、22b的該重心部224係分別與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並隨著該些第二抵接部302的外徑變化而在一定範圍內擺動。
此外,當各該常開棘齒22a、22b隨著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徑變化而擺動時,該彈性件226提供各該常開棘齒22a、22b擺動的回復力,且避免各該常開棘齒22a、22b的該重心部224反覆且直接敲擊該制動裝置30的該第二抵接部302的外緣,造成該防墜器1的結構損壞。值得一提的是,該彈性件226對於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的該重心部224提供一向上拉力,以避免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的該重心部224直接垂墜,而使得在該轉盤20以小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的該第一抵接部222抵接該制動裝置30的該第二抵接部302,造成防墜器1發生異常制動。
請一併參考圖3至圖9,在該防墜器1的縱方向上,當該轉盤20轉動時,該些常開棘齒22a、22b之一者22a位於該些常開棘齒22a、22b之另一者22b的上方,其中,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22a的該重心部224保持與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並隨著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徑變化而擺動。在圖4至圖9中,各該常開棘齒22a、22b的重心G位於該重心部224,因此在自然狀態下,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22a的該重心部224保持與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並隨著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徑變化而擺動;而當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的該重心部224係隨著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另一部分的外徑變化而接觸該第二抵接部302時,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的該重心部224會略微向下擺動。
在圖4及圖7中,當該轉盤20以小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22a的該重心部224保持與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且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最高點與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22a的該重心部224的最低點之間的垂直距離為一第一距離D1;而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的該重心部與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另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且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另一部分的最低點與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的最高點之間的垂直距離為一第二距離;該第一距離係D1大於該第二距離D2。
因此,在轉盤20以小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相較於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22a的該重心部224會明顯碰撞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者,而向上彈起,並且抵抗使該重心部224向下的重力,如圖4至圖6所示。
藉此,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的防墜器1可避免該些常開棘齒22a、22b因灰塵、沙粒而被卡死的問題,進而提升防墜器1使用時的安全性。除此之外,由於在自然狀態下,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22a的該重心部224保持與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並隨著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徑變化而擺動,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的該第一抵接部222保持與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另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並隨著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另一部分的外徑變化而擺動;當轉盤20以大於或等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22a的該重心部224受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中之一部分的外緣碰撞而向上彈起,並且抵抗使該重心部224向下的重力,同時使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22a的該重心部224向上彈起的作用力與該轉盤20轉動的離心力同向且大於該些彈性件226對於該重心部224的拉力,進而使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22a的該重心部224向外甩出,此時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22a的該第一抵接部222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並與該制動裝置30的該第二抵接部302抵接,以制止該轉盤20之轉動。
另一方面,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的該重心部224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且重力與該轉盤20轉動的離心力同向且大於該些彈性件226對於該重心部224的拉力,而使得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的該重心部224向外甩出,此時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22b的該第一抵接部222與該制動裝置30的該第二抵接部302抵接,以制止該轉盤20之轉動,進而確保該些常開棘齒22a、22b皆可與該制動裝置30的該第二抵接部302抵接,保持正常的制動效果,避免使用者直接墜落而造成生命危害。
在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中,各該常開棘齒22a、22b的該重心部224包括一滾輪225,該滾輪225用於接觸該些第二抵接部302的外緣,以使該重心部224與該些第二抵接部302之間產生較平順的相對移動,避免各該常開棘齒22a、22b的該重心部224反覆且直接敲擊該制動裝置30的該第二抵接部302的外緣,造成該防墜器1的結構損壞。
藉由本創作之設計,使用者可事先拉動防墜器的安全帶,即可由常開棘齒樞擺時所產生的震動得知常開棘齒未被卡死,以確認防墜器可正常作動。本創作提供的防墜器包括複數個常開棘齒,而且當該些常開棘齒轉動至不同位置(如最高點或最低點)時,各該常開棘齒可分別配合因常開棘齒與制動裝置接觸而產生的外彈力或重力對於該制動塊甩出的離心力產生協同作用(即作用力方向相同),使各該常開棘齒能確實與制動裝置卡合,以制止轉盤轉動,使得人員停止墜落或墜落速度減緩,以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本創作] 1:防墜器 10:支架 12:第一支臂 14:第二支臂 20:轉盤 21:本體 212:設置部 214:容置部 22,22a,22b:常開棘齒 221:樞軸 222:第一抵接部 224:重心部 225:滾輪 226:彈性件 30:制動裝置 302:第二抵接部 31:凸部 G:重心
圖1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防墜器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部分分解圖。 圖3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防墜器的前視圖,其中將支架的第一支臂移除。 圖4為圖3的防墜器本體的上方常開棘齒的局部放大圖,其中上方常開棘齒的重心部接觸制動裝置外緣。 圖5為圖4的防墜器本體的上方常開棘齒的局部放大圖,其中制動裝置轉動,且上方常開棘齒的重心部持續接觸制動裝置外緣。 圖6為圖5的防墜器本體的上方常開棘齒的局部放大圖,其中制動裝置轉動,且上方常開棘齒的重心部持續接觸制動裝置外緣。 圖7為圖3的防墜器本體的下方常開棘齒的局部放大圖,其中下方常開棘齒的重心部接觸制動裝置外緣。 圖8為圖4的防墜器本體的上方常開棘齒的局部放大圖,其中制動裝置轉動,且下方常開棘齒的重心部持續接觸制動裝置外緣。 圖9為圖5的防墜器本體的上方常開棘齒的局部放大圖,其中制動裝置轉動,且下方常開棘齒的重心部持續接觸制動裝置外緣。
1:防墜器
10:支架
21:本體
212:設置部
22a,22b:常開棘齒
221:樞軸
222:第一抵接部
224:重心部
225:滾輪
226:彈性件
30:制動裝置
302:第二抵接部
31:凸部

Claims (7)

  1. 一種防墜器,包含: 一支架,具有一第一支臂和一第二支臂; 一轉盤,樞設於該支架上而位於該第一支臂及該第二支臂之間;該轉盤包含有一本體及複數個常開棘齒,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容置部及一設置部,該容置部用以供一具有可撓性之長條體捲繞其上;各該常開棘齒具有一第一抵接部及一樞軸,且該些常開棘齒藉由該樞軸樞設於該設置部上,係於該轉盤以大於或等於一預定轉速轉動時,產生該第一抵接部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之樞擺者; 一制動裝置,具有一凸部,且該制動裝置以該凸部固定結合於該第一支臂上,使該制動裝置位於該第一支臂與該轉盤的該設置部之間;該制動裝置更具有複數個第二抵接部,該些第二抵接部係設置於該第一抵接部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而隨著該轉盤轉動所形成的轉動路徑上,並且能與該第一抵接部抵接,以制止該轉盤之轉動者; 其中,各該常開棘齒更具有一重心部,且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與該第一抵接部係位於該樞軸的相異側;當該轉盤以小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係與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並隨著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一部分的外徑變化而擺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防墜器,其中在自然狀態且無該第二抵接部的抵擋下,各該常開棘齒由該第一抵接部往該重心部傾斜。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防墜器,其中在該防墜器的縱方向上,當該轉盤轉動時,該些常開棘齒之一者位於該些常開棘齒之另一者的上方,當該轉盤以小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保持與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且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一部分的最高點與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的最低點之間的垂直距離為一第一距離;而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與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另一部分的外緣接觸,且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另一部分的最低點與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的最高點之間的垂直距離為一第二距離;該第一距離係大於該第二距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防墜器,其中當該轉盤以大於或等於該預定轉速轉動時,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受該些第二抵接部中之一部分的外緣碰撞而向上彈起,並因該轉盤轉動的離心力向外甩出,而使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第一抵接部自該第一位置樞擺至該第二位置,使位於上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第一抵接部與第二抵接部中之一者抵接;同時,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受重力而向下垂墜,並因該轉盤轉動的離心力向外甩出,而使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第一抵接部自該第一位置樞擺至該第二位置,使位於下方的該常開棘齒的該第一抵接部與第二抵接部中之另一者抵接。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防墜器,其中各該常開棘齒的該重心部包括一滾輪,該滾輪用於接觸該些第二抵接部的外緣。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防墜器,其中各該常開棘齒包括一彈性件,該彈性件的一端固接於該常開棘齒的本體,而其另一端固接於該轉盤的該設置部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防墜器,其中該些常開棘齒的數量為二;該二常開棘齒設置於該設置部的表面上,且彼此對稱地設置於該轉盤之圓心的相對二側。
TW109217495U 2020-12-31 2020-12-31 防墜器 TWM612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7495U TWM612644U (zh) 2020-12-31 2020-12-31 防墜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7495U TWM612644U (zh) 2020-12-31 2020-12-31 防墜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2644U true TWM612644U (zh) 2021-06-01

Family

ID=77518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7495U TWM612644U (zh) 2020-12-31 2020-12-31 防墜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26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3100A (zh) * 2021-01-07 2022-07-12 振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坠器
US11628319B2 (en) 2021-02-26 2023-04-18 Yoke Industrial Corp. Fall arrest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3100A (zh) * 2021-01-07 2022-07-12 振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坠器
US11628319B2 (en) 2021-02-26 2023-04-18 Yoke Industrial Corp. Fall arrest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12644U (zh) 防墜器
US10391339B2 (en) Fall protection device
TWI688420B (zh) 防墜器
CA2657768C (en) Speed responsive engagement device
CN110885008B (zh) 一种缓冲式速差防坠器
CN110022945A (zh) 具有可控回缩速度的防坠落设备
US20120031701A1 (en) Speed Responsive Engagement Device
TWM537490U (zh) 自動制動的安全裝置
TWI755235B (zh) 防墜器
TWM547398U (zh) 防墜裝置
TWI705177B (zh) 防墜器
TWM550643U (zh) 防墜器
TWM609347U (zh) 防墜器
TWM572768U (zh) Fall arrester
CN215351654U (zh) 防坠器
TWM572767U (zh) Fall arrester
CN114733100A (zh) 防坠器
CN111228676B (zh) 一种基站信号塔用安全绳防冲击装置
US11628319B2 (en) Fall arrest device
TWM607551U (zh) 防墜器
TWM538999U (zh) 防墜器
TWI645880B (zh) Fall arrester
JP5841822B2 (ja) 半鐘打撃装置
TWI736432B (zh) 防墜器
TW202214328A (zh) 防墜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