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8861U - 縫紉機的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縫紉機的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98861U TWM598861U TW109202250U TW109202250U TWM598861U TW M598861 U TWM598861 U TW M598861U TW 109202250 U TW109202250 U TW 109202250U TW 109202250 U TW109202250 U TW 109202250U TW M598861 U TWM598861 U TW M598861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needle
- movable knife
- sewing machine
- revers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出一種縫紉機的結構改良,用以提供改良的切換控制機構以及切線機構;其中切換控制機構利用上單向培林組以及下單向培林組的搭配,用以同步控制縫紉機的上送料輪和下送料輪的轉向以及針棒的針送方向;其中的切線機構能夠可靠地夾住縫線,且導引縫線被第一刃部和第二刃部切斷,具有構造精簡、組裝容易以及夾壓縫線與切線動作確實可靠的優點,同時兼具較佳鎖固與可調整該活動刀相對於活動刀座的位置,用以補償旋梭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因磨耗而產生的誤差,具有容易微調定位和組裝的優點。
Description
本新型涉及一種柱筒型縫紉機的結構,特別是一種在切換控制機構,以及切線機構進行改良的縫紉機。
一般而言,縫紉機具有正縫以及倒縫的功能,正縫是將待縫物向前推送,倒縫是將待縫物向後推送;由於上送料輪與下送料輪是以輪面貼附待縫物之上、下表面,所以同步轉動並控制上送料輪與下送料輪的轉動方向,就可以以正確的方向推送待縫物;例如上、下送料輪正轉為正縫,上、下送料輪逆轉為倒縫。
縫紉機的針棒是垂直上、下向運動,用以將縫線穿刺進入待縫物。僅具正縫功能的縫紉機還進階可配合針送的功效,也就是針棒縫紉待縫物時,可以配合待縫物的平移作微幅的擺動,方便抽針,也便於加速縫紉整體的運作。所以,具有針送功能之縫紉機,針送方向需要與送料輪之轉向配合,送料輪正轉為正縫,需要正縫針送;若送料輪逆轉為倒縫,即需要倒縫針送。
另一方面,縫紉機在完成待縫物的縫製作業後,需要將縫線切斷,傳統沒有自動切線功能的縫紉機需要使用者手動切斷縫線,極為不便也會影響大量縫製作業的產能。由於在縫紉機內部的空間非常狹小,且需要有複雜的機構來完成同步轉動上送料輪與下送料輪的工作,以及提供
自動切線的功能,所以機構堅固、製造成本價廉、工作順暢、機構體積小是縫紉機製造商努力改進的目標。
本新型縫紉機的結構改良的目的在提供改良的切換控制機構以及切線機構。
本新型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所述的縫紉機至少包含:柱筒、安裝於柱筒的針板、設置在針板下方的旋梭,旋梭可轉動地安裝於柱筒、設置在柱筒的頂端的下送料輪、上送料輪、針斗座用以裝置針棒,以及針斗座傳動軸;所述的針棒用以牽引上線和旋梭供應的縫線交互運作以進行對待縫物的縫製作業,下送料輪的頂端露出柱筒的頂面外側,上送料輪與下送料輪能同步夾壓待縫物並對應轉動,藉以推送待縫物來配合針棒對待縫物進行縫製作業,針斗座傳動軸連接針斗座,針斗座傳動軸轉動帶動針斗座偏擺,以使針棒對待縫物針送;其中改良的部分包括:一切換控制機構,以及一切線機構。
其中切換控制機構包含:一撥桿;一下切換機構,包含:一下連桿組,下連桿組的一端連接該撥桿;一下壓桿件,下壓桿件的一端連接下連桿組異於連接撥桿之另一端;一下轉軸,下轉軸的一末端連接下送料輪,下轉軸的另一末端被下壓桿件異於連接下連桿組的另一端所壓觸,下轉軸轉動使下送料輪對應轉動,下轉軸之軸面具有一下突起部;一下單向培林組,下單向培林組套接於下轉軸,下單向培林組包含相互鄰接的一下正轉培林與一下逆轉培林,下正轉培林鄰近下轉軸內側具有至少一下正滾珠,下逆轉培林鄰近下轉軸內側具有至少一下逆滾珠;一下動力軸,下
動力軸受動力源驅動而轉動;以及一下動力連桿,下動力連桿連接於下動力軸和下單向培林組,受下動力軸帶動而來回驅動下單向培林組往復轉動,其中,當下轉軸未受下壓桿件壓動時,下突起部接觸下正滾珠,往復轉動中的下單向培林組的下正轉培林驅動下轉軸進行正轉,當下轉軸受下壓桿件壓動時,下轉軸移動使下突起部接觸下逆滾珠,往復轉動中的下單向培林組的下逆轉培林驅動下轉軸進行逆轉;一上切換機構,上切換機構包含:一上連桿組,上連桿組的一端連接於撥桿;一上壓桿件,上壓桿件的一端連接於上連桿組異於連接撥桿的另一端;一上轉軸,上轉軸的一末端連接上送料輪,上轉軸的另一末端被上壓桿件異於連接上連桿組的另一端所壓觸,上轉軸轉動使上送料輪對應轉動,上轉軸之軸面具有一上突起部;一上單向培林組,上單向培林組套接於上轉軸,上單向培林組包含相互鄰接之一上正轉培林與一上逆轉培林,上正轉培林鄰近上轉軸內側具有至少一上正滾珠,上逆轉培林鄰近上轉軸內側具有至少一上逆滾珠;一上動力軸,上動力軸受動力源驅動而轉動;及一上動力連桿,上動力連桿連接上動力軸和上單向培林組,受上動力軸帶動而來回驅動上單向培林組往復轉動,其中,當上轉軸未受上壓桿件壓動時,上突起部接觸上正滾珠,往復轉動中的上單向培林組之上正轉培林驅動上轉軸進行正轉,當上轉軸受上壓桿件壓動時,上轉軸移動使上突起部接觸上逆滾珠,往復轉動中的上單向培林組的上逆轉培林驅動上轉軸進行逆轉;以及一針送切換裝置,針送切換裝置包含:一傳動件,傳動件以中段軸接於上動力軸,傳動件的一端為一連接肋,傳動件的另一端具有一匣槽,連接肋受動力源驅動而使匣槽運動;一滑塊,滑塊具有一偏心槽,所述的滑塊的外部並具有一導接
子,滑塊以偏心槽套接於上動力軸,使上動力軸於偏心槽中能位於相對兩端之位置,導接子配合活動於匣槽中;一凸塊,凸塊套接於滑塊之外部以包覆上動力軸,凸塊的一端軸接於針斗座傳動軸;以及一推動件,推動件鄰近於凸塊,用以推送凸塊帶動滑塊移動,使上動力軸於偏心槽中能移動於相對二位置間,其中,連接肋受推動時,使匣槽滑動於導接子外部,帶動凸塊相對上動力軸擺動,並使上動力軸往復移動於相對二位置間,上動力軸之起始位置位於偏心槽的相對二位置會分別使針斗座傳動軸驅動針棒以相異二針送方向運動;其中,當外力尚未壓動撥桿時,上壓桿件與下壓桿件分別未壓動上轉軸和下轉軸,使上正滾珠和下正滾珠分別接觸上突起部和下突起部,而使上送料輪和下送料輪皆正轉,並同時控制針送方向,當外力壓動撥桿時,上壓桿件和下壓桿件分別壓動上轉軸和下轉軸,使上逆滾珠和下逆滾珠分別接觸上突起部和下突起部,而使上送料輪和下送料輪皆逆轉,並同時控制為另一針送方向。
其中切線機構包括:一固定刀以及一活動刀,固定刀固定安裝在針板的內側底面,固定刀的一側邊緣具有一第一刃部;活動刀可以在固定刀的下方運動,活動刀具有面向固定刀的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具有一導線溝,導線溝的前端具有一開口用以導引縫線由開口進入導線溝,導線溝的末端和第一表面銜接的位置具有一第二刃部,活動刀以旋梭的軸心為旋轉中心繞著旋梭的圓周外側作往復的運動,活動刀的開口的一側具有朝向縫線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舌片,活動刀的下方固定安裝有一夾線彈片,夾線彈片具有一第二舌片,第二舌片在第一舌片的下方朝向縫線方向延伸,第一舌片和第二舌片之間具有一間隙,活動刀在朝向縫線方向運動時,
第一舌片和第二舌片之間的間隙係可以夾住縫線,利用開口導引縫線進入導線溝,且藉由第二刃部協同第一刃部切斷縫線。
其中切換控制機構的上轉軸係透過一萬向接頭連接上送料輪以驅動上送料輪轉動。
其中切換控制機構的下單向培林組的下正滾珠、下逆滾珠,係具有複數個並分別環設在下轉軸之軸面周圍。
其中下正滾珠,下逆滾珠係個別為3個,並分別錯位的環設在下轉軸的軸面周圍。
其中切換控制機構的上單向培林組的上正滾珠,上逆滾珠係具有複數個並分別環設在上轉軸之軸面周圍。
其中上正滾珠,上逆滾珠係個別為3個,並分別錯位的環設於上轉軸之軸面周面。
其中切換控制機構的針送切換裝置的傳動件更具有一輔助匣槽,所述的滑塊更具有一輔助導接子,輔助導接子係配合活動於輔助匣槽中,使傳動件與滑塊相對穩定運動。
其中切線機構的固定刀具有一朝向第一表面的方向斜向延伸的斜板,第一刃部位於所述的斜板的斜向延伸方向的末端。
其中間隙朝向所述的縫線方向漸開。
其中切線機構的夾線彈片設有長形的至少一安裝孔供對應的一螺栓穿過之後,將夾線彈片安裝在用於支撐活動刀的一支柱。
其中旋梭的軸心具有一旋梭傳動軸,活動刀安裝於一活動刀座,所述的活動刀座安裝於一活動刀傳動軸的一端,活動刀傳動軸是一種
中空軸,旋梭傳動軸以可轉動的關係同軸穿入所述的活動刀傳動軸的軸心。
其中針板的內側底面具有一弧形溝槽,固定刀藉由一第一螺栓固定安裝在弧形溝槽之中,活動刀位於一支柱的頂端,並以旋梭的軸心為旋轉中心繞著旋梭的圓周外側作往復的運動,以及活動刀可在弧形溝槽內移動。
其中切線機構的活動刀位於一支柱的頂端,支柱的底部具有長形的一安裝孔,一活動刀座設有一螺孔,且安裝於活動刀傳動軸的一端,支柱藉由一螺栓通過安裝孔與活動刀座的螺孔鎖固。
其中該切線機構的活動刀位於一支柱的頂端,支柱的底部設有一匣槽,匣槽之一側壁具有長形的一安裝孔,一活動刀座具有一凸塊,凸塊設有一螺孔,凸塊與匣槽對接定位,支柱藉由一螺栓通過安裝孔與凸塊的螺孔鎖固。
本新型縫紉機的結構改良的優點及功效包括:其中的切換控制機構,用於縫紉機中,利用上單向培林組以及下單向培林組的搭配,藉以同步控制上送料輪與下送料輪轉向之切換控制機構,並能以穩固且小體積的機構來順暢的運作上送料輪與下送料輪轉向之切換,且製造容易、材料與組裝人工成本較低,工作的信賴度也較高。此外,利用針送切換裝置,能同步於上送料輪與下送料輪的轉向來達到針棒的針送方向切換。另外,其中的切線機構能夠可靠地夾住縫線,且導引縫線被第一刃部和第二刃部切斷,具有構造精簡、組裝容易以及夾壓縫線與切線動作確實可靠的優點,同時兼具較佳鎖固與可調整該活動刀相對於活動刀座的位置,用以補償旋梭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因磨耗而產生的誤差,具有容易微調定位和組裝的
優點。
關於本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及其他的優點與功效,將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A1、A2:箭頭
G:間隙
L1:軸心
M:縫紉機
P:柱筒
S:旋轉平面
T:縫線
11:針棒
12:上送料輪
13:下送料輪
14:撥桿
15:針斗座
16:主軸
17:第一齒輪
20:下切換機構
21:下連桿組
22:下壓桿件
23:下轉軸
231:傘齒輪組
232:齒輪軸
233:下突起部
24:下單向培林組
25:下動力軸
26:下動力連桿
27:下正轉培林
271:下正滾珠
28:下逆轉培林
281:下逆滾珠
30:上切換機構
31:上連桿組
32:上壓桿件
33:上轉軸
331:上突起部
34:上單向培林組
35:上動力軸
36:上動力連桿
37:萬向接頭
38:上正轉培林
381:上正滾珠
39:上逆轉培林
391:上逆滾珠
40:針送切換裝置
41:傳動件
411:連接肋
412:匣槽
413:輔助匣槽
42:滑塊
421:偏心槽
422:導接子
423:輔助導接子
43:凸塊
44:推動件
45:正倒縫切換軸
46:針斗座傳動軸
47:立軸
48:彈簧
50:針板
51:穿孔
52:內側底面
53:弧形溝槽
54:旋梭
55:旋梭傳動軸
56:第二齒輪
60:固定刀
61:第一刃部
62:第一螺栓
63:斜板
64:夾線彈片
65:第二舌片
651:頂面
66:螺栓
67:安裝孔
70:活動刀
71:第一表面
72:導線溝
721:開口
722:第一舌片
73:第二刃部
74:活動刀座
741:螺孔
742:凸塊
75:支柱
76:安裝孔
761:匣槽
77:螺栓
78:活動刀傳動軸
81:軸向凸輪
811:導引槽
82:驅動器
83:離合器
831:撥動桿
84:連桿
第1圖,是本新型中縫紉機之外觀結構示意圖。
第2圖,是本新型的切換控制機構之結構示意圖。
第3圖,是本新型未按壓撥桿前之下切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第4圖,是下連桿組與下壓桿件之結構示意圖。
第5圖,是下單向培林組與下轉軸之外觀結構示意圖。
第6圖,是下單向培林組、下轉軸、與下動力連桿之側示圖。
第7圖,是下單向培林組與下轉軸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8圖,是第三圖下壓桿件壓動下轉軸之結構示意圖。
第9圖,是下轉軸於下單向培林組中移動之結構示意圖。
第10圖,是本新型的上切換機構之結構示意圖。
第11圖,是上轉軸未被壓動前上單向培林組之側剖結構示意圖。
第12圖,是上轉軸被壓動後上單向培林組之側剖結構示意圖。
第13圖,是本新型的針送切換裝置之拆解結構示意圖。
第14圖,是本新型的針送切換裝置使送料驅動軸處於第一位置之示意圖。
第15圖,是配合第一位置之正縫針送示意圖。
第16圖,是本新型的針送切換裝置使送料驅動軸處於第二位置之示意圖。
第17圖,是配合第二位置之倒縫針送示意圖。
第18圖,是本新型的切線機構及其他相關機構的構造分解圖。
第19圖,是第18圖繪示之實施例的構造組合圖。
第20圖,是第19圖在圖中所示位置A的局部構造放大圖。
第21圖,是本新型的固定刀和針板的構造。
第22圖,是第18圖在圖中所示位置B的局部構造放大圖。
第23圖,是本新型的活動刀、固定刀和夾線彈片的構造及其位置關係。
第24圖,是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局部構造圖,繪示第23圖之實施例構造和針板組合後的構造。
第25圖,是本新型縫紉機的切線機構的動作示意圖。
在下文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位置關係,包括:上,下,左和右,若無特別指明,皆是以圖式中組件繪示的方向為基準。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繪示本新型涉及的縫紉機M的外觀構造示意圖。圖中可見用以縫製待縫物之針棒11,可將縫線穿縫過待縫物,以將待縫物縫製成成品。在縫製的過程中,為穩定待縫物(圖未示)向前或向後推送,圖中可見縫紉機M具有上送料輪12與下送料輪13,一般而言,縫紉機M的下送料輪13設置在柱筒P的頂端,下送料輪13的頂端露出柱筒P的頂面外側,上送料輪12與下送料輪13能同步夾壓待縫物並對應轉動,藉以推送待縫物來配合針棒11進行縫製。
本新型係為縫紉機的結構改良,所述的改良包括:切換控制機構,以及切線機構;其中切換控制機構的功能係於縫紉機M中同步控制上送料輪12與下送料輪13轉向且能同步控制針送方向;其中的切線機構的功
能係在完成縫製作業後用以切斷縫線。
請參閱第1圖和第2圖,第2圖是切換控制機構之結構示意圖。切換控制機構包含撥桿14、一下切換機構20、一上切換機構30,以及一針送切換裝置40,撥桿14係裝設並外露於縫紉機M外部,供操作人員撥動控制,功能詳述於後。
請參閱第2圖和第3圖,第3圖是未按壓撥桿14前的下切換機構20的結構示意圖。下切換機構20連接撥桿14,使用者通過操作撥桿14進而切換控制下送料輪13的轉向,下切換機構20包含一下連桿組21、一下壓桿件22、一下轉軸23、一下單向培林組24、一下動力軸25、以及一下動力連桿26。
請參閱第3圖和第4圖,第4圖是下連桿組21與下壓桿件22的結構示意圖。下連桿組21的一端連接撥桿14。下壓桿件22的一端連接於下連桿組21相異於連接撥桿14的另一端,撥動撥桿14(例如第4圖繪示向下壓撥桿14)會牽動下連桿組21活動,進而牽動下壓桿件22橫向移動。
請參閱第3圖和第5圖,第5圖是下單向培林組24與下轉軸23的結構示意圖。下單向培林組24套接於下轉軸23,下單向培林組24包含相互鄰接的下正轉培林27和下逆轉培林28。下轉軸23之一末端連接下送料輪13,例如下轉軸23通過包含傘齒輪組231和齒輪軸232的傳動機構連接下送料輪13,下送料輪13於第3、5圖中被遮蔽而未繪示,下轉軸23的另一末端被下壓桿件22異於連接下連桿組21的另一端所壓觸,當下壓桿件22被下連桿組21牽動而橫向移動時,下壓桿件22就會壓下轉軸23之另一末端,使下轉軸23向右移動(見第8圖)。
請參閱第3圖、第5圖和第6圖,第6圖是下單向培林組24、下轉軸23、與下動力連桿26的結構側示圖。下動力軸25受動力源驅動而轉動,下動力連桿26的兩端分別連接下動力軸25和下單向培林組24,受下動力軸25帶動而來回驅動下單向培林組24往復轉動。
請參閱第3圖和第7圖,第7圖是下單向培林組24和下轉軸23的剖面結構示意圖。下轉軸23會被下動力軸25帶動而轉動,下轉軸23轉動使下送料輪13對應轉動,下轉軸23的軸面具有一下突起部233。下正轉培林27鄰近下轉軸23內側具有至少一下正滾珠271,下逆轉培林28鄰近下轉軸23內側具有至少一下逆滾珠281,如圖所示為個別有3個下正滾珠271、下逆滾珠281,並錯位環設於下轉軸23軸面周圍。當下轉軸23未受下壓桿件22壓動時,下突起部233係接觸下正滾珠271,此時下正轉培林27與下轉軸23發生互動;往復轉動中的下單向培林組24之下正轉培林27係驅動下轉軸23進行正轉,所以最後下送料輪13會隨之正轉。
請閱第3圖、第8圖和第9圖,第8圖是第3圖中下壓桿件22壓動下轉軸23的動作示意圖。第9圖是下轉軸23於下單向培林組24中移動的動作示意圖。當下轉軸23受下壓桿件22壓動時,下轉軸23係移動使下突起部233接觸下逆滾珠281,此時就切換為下逆轉培林28與下轉軸23發生互動;往復轉動中的下單向培林組24的下逆轉培林28驅動下轉軸23進行逆轉,所以最後下送料輪13會隨之逆轉。
請參閱第10圖,第10圖是本新型上切換機構30的結構示意圖。上切換機構30連接撥桿14,使用者通過操作撥桿14進而切換控制上送料輪12的轉向;上切換機構30包含一上連桿組31、一上壓桿件32、一上轉
軸33、一上單向培林組34、一上動力軸35、以及一上動力連桿36。
上連桿組31的一端連接於撥桿14。上壓桿件32的一端連接於上連桿組31異於連接撥桿14的另一端,所以撥動撥桿14會使上連桿組31牽動並平移上壓桿件32。上轉軸33的一末端連接上送料輪12,例如上轉軸33是透過一萬向接頭37連接上送料輪12進而驅動上送料輪12轉動。上轉軸33的另一末端被上壓桿件32異於連接上連桿組31的另一端所壓觸,上轉軸33轉動即能帶動上送料輪12轉動。
請參閱第10圖和第11圖,第11圖是上轉軸33未被壓到上單向培林組34的側剖示意圖。上轉軸33的軸面具有一上突起部331。上單向培林組34套接於上轉軸33,上單向培林組34包含相互鄰接的上正轉培林38和上逆轉培林39,上正轉培林38鄰近上轉軸33內側具有至少一上正滾珠381,上逆轉培林39鄰近上轉軸33內側具有至少一上逆滾珠391,如圖所示,上正滾珠381、上逆滾珠391係個別有3個,並錯位環設於上轉軸33軸面周圍。
上動力軸35受動力源驅動而轉動。上動力連桿36連接於上動力軸35和上單向培林組34,受上動力軸35帶動而來回驅動上單向培林組34往復轉動。其中,當上轉軸33未受到上壓桿件32壓動時,上突起部331係接觸上正滾珠381,往復轉動中的上單向培林組34之上正轉培林38係驅動上轉軸33進行正轉,進而使上送料輪12正轉。
請參閱第11圖和第12圖,第12圖係上轉軸33被壓動後上單向培林組34之側剖示意圖。當上轉軸33受上壓桿件32壓動時,上轉軸33將會移動致使上突起部331接觸上逆滾珠391,往復轉動中的上單向培林組34的上逆轉培林39驅動上轉軸33進行逆轉,進而使上送料輪12逆轉。所以,當
外力尚未自縫紉機M外部壓動撥桿14時,上壓桿件32與下壓桿件22分別未壓動上轉軸33與下轉軸23,使上正滾珠381與下正滾珠271分別接觸上突起部331與下突起部233,而使上送料輪12與下送料輪13皆正轉。當外力自縫紉機M外部壓動撥桿14時,上壓桿件32與下壓桿件22分別壓動上轉軸33與下轉軸23,使上逆滾珠391和下逆滾珠281分別接觸上突起部331和下突起部233,而使上送料輪12與下送料輪13皆逆轉。
其中上正滾珠381、下正滾珠271、上逆滾珠391、以及下逆滾珠281分別具有複數個(圖示為3個,但並不以此為限)並分別環設在上轉軸33與下轉軸23的軸面周圍,藉以使接觸及驅動上轉軸33與下轉軸23會更加穩定。
請參閱第13圖,第13圖是針送切換裝置40的拆解示意圖。縫紉機M除了能切換正縫(上送料輪12與下送料輪13正轉)以及倒縫(上送料輪12與下送料輪13逆轉)的送料功能外,配合於正縫時能自動切換針棒11進行正縫針送,配合於倒縫時能自動切換針棒11進行倒縫針送,提供一種兼具正縫與倒縫送料功能之縫紉機M,更能兼具針送之功效。針送切換裝置40包含傳動件41、滑塊42、凸塊43以及推動件44,推動件44另行延伸以軸接於正倒縫切換軸45。
傳動件41係以中段之套管套接在上動力軸35,傳動件41的一端具有一連接肋411,傳動件41的另一端具有一匣槽412,連接肋411受動力源驅動而使匣槽412運動。滑塊42具有一偏心槽421,滑塊42的外部具有一導接子422,滑塊42係以偏心槽421套接於上動力軸35,使上動力軸35在偏心槽421中能移動至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導接子422係配合活動於
匣槽412中。凸塊43以套管套接於滑塊42之外部以包覆上動力軸35,凸塊43的一端軸接於針斗座傳動軸46。推動件44係鄰近於凸塊43,用以推送凸塊43帶動滑塊42移動,使上動力軸35於偏心槽421中能自該第一位置推至該第二位置。
其中,連接肋411受推動時,係使匣槽412滑動於導接子422外部,帶動凸塊43相對上動力軸35擺動,並使上動力軸35往復移動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使上動力軸35轉動以驅動送料輪12推送該待縫物。如前述之針送切換裝置40,其中傳動件41更具有一輔助匣槽413,滑塊42更具有一輔助導接子423,輔助導接子423係配合活動於輔助匣槽413中,使傳動件41與滑塊42相對穩定運動。
此外,如前述之針送切換裝置40,縫紉機M更包含一立軸47,立軸47軸接於傳動件41之連接肋411,用以提供動力來推動連接肋411;當立軸47推動連接肋411時,係使匣槽412滑動於導接子422外部,帶動凸塊43相對上動力軸35擺動,並使上動力軸35往復移動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使上動力軸35轉動以驅動上送料輪12推送該待縫物。
由第14圖中也可見到撥桿14自外部連接至推動件44,撥桿14便於操作者於縫紉機M外部撥動控制,撥動撥桿14係帶動使推動件44推送凸塊43。
進一步說明,針送切換裝置40更包含一彈簧48,彈簧48的一端連接推動件44,彈簧48的另一端連接凸塊43之端部;當推動件44推送凸塊43使上動力軸35自該第一位置推至該第二位置時,彈簧48被拉伸產生彈性恢復力;當推動件44離開凸塊43時,彈簧48係拉動凸塊43使上動力軸35
自該第二位置移至該第一位置。其中當推動件44推送凸塊43使上動力軸35自該第一位置推至該第二位置時,推動件44亦係使正倒縫切換軸45驅動上切換機構30將上送料輪12自該正縫之狀態切換至該倒縫之狀態。
關於第一位置之敘述請進一步參閱第15圖,第15圖繪示針送切換裝置40使上動力軸35處於第一位置之示意圖。所謂第一位置即為上動力軸35位於圖中偏心槽421的左端處;當上動力軸35之起始位置位於偏心槽421之第一位置時,則上動力軸35的擺動方向會驅動送料輪12正縫,且針斗座傳動軸46的擺動方向會驅動針棒11進行該正縫針送。
請參閱第14圖和第15圖,第15圖係配合第一位置之正縫針送示意圖。當上動力軸35之起始位置位於偏心槽421之第一位置時,藉由立軸47提供動力開始推動,使上動力軸35於偏心槽421中轉動並來回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上動力軸35會以特定方向擺動,藉此使送料輪12正縫;同時透過針斗座傳動軸46的擺動方向使針斗座15帶動針棒11偏擺進行該正縫針送。
關於第二位置之敘述請參閱第17圖,第17圖繪示針送切換裝置40使上動力軸35處於第二位置之示意圖。所謂第二位置即為上動力軸35位於圖中偏心槽421的右端處,操作者可撥動撥桿14以使上動力軸35自該第一位置推送至第二位置;當上動力軸35之起始位置位於偏心槽421之第二位置時,則上動力軸35的擺動方向會驅動上送料輪12倒縫,且針斗座傳動軸46的擺動方向會驅動針棒11進行該倒縫針送。
請參閱第14圖和第17圖,第17圖係配合第二位置之倒縫針送示意圖。當上動力軸35之起始位置位於偏心槽421之第二位置時,藉由立軸
47提供動力開始推動,使上動力軸35於偏心槽421中轉動並來回於第二位置與第一位置間,上動力軸35會以另一特定方向擺動,藉此使上送料輪12倒縫;同時透過針斗座傳動軸46的擺動方向使針斗座15帶動針棒11偏擺進行該倒縫針送。
因此,根據本新型之切換控制機構,用於縫紉機M中,利用上單向培林組34以及下單向培林組24的搭配,藉以同步控制上送料輪12與下送料輪13轉向之切換控制機構,並能以穩固且小體積的機構來順暢的運作上送料輪12與下送料輪13轉向之切換,且製造容易、材料與組裝人工成本較低,工作的信賴度也較高。此外,利用針送切換裝置40,能同步於上送料輪12與下送料輪13的轉向來控制針棒11的針送方向。
請參閱第18圖及第19圖,繪示所述縫紉機M的切線機構及其他相關機構的構造分解圖及其組合圖。圖中繪示的是所述縫紉機M的切線機構應用於柱筒型縫紉機的一種示例性的實施方式。其中切線機構包括:安裝於柱筒P的:一針板50、一旋梭54、一固定刀60以及一活動刀70。
針板50安裝於柱筒P的一側的頂端,針棒11以上下往復運動的方式通過針板50上的穿孔51(見第21圖和第24圖),旋梭54位於針板50的下方,下送料輪13位在旋梭54的一側,旋梭54可轉動地安裝於柱筒P;透過針棒11牽引的上線和旋梭54供應的下線(在以下的說明稱作縫線T)交互運作而實現對待縫物的車縫操作。
其中固定刀60藉由一第一螺栓62固定安裝在針板50的內側底面52(見第18圖及第21圖)的一弧形溝槽53之中,固定刀60的一側邊緣具有一第一刃部61(見第23圖);活動刀70可以在固定刀60的下方運動,活動刀70
位於支柱75的頂端,活動刀70具有面向固定刀60的一第一表面71,第一表面71具有一導線溝72,導線溝72的前端具有一開口721,開口721的作用在於切斷縫線T之前導引縫線T由開口721進入導線溝72,導線溝72的末端和第一表面71銜接的位置具有一第二刃部73,活動刀70以旋梭54的軸心L1(見第19圖)為旋轉中心繞著旋梭54的圓周外側作往復的運動,活動刀70恰好可以在前述的弧形溝槽53內移動,往復運動的方向如第22圖箭頭A2指示的方向,活動刀70的開口62的一側具有朝向縫線T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舌片722。
其中在活動刀70的下方固定安裝有一夾線彈片64,例如夾線彈片64是藉由螺栓66固定安裝在用於支撐活動刀70的支柱75,夾線彈片64具有一第二舌片65,第二舌片65在第一舌片722的下方朝向縫線T的方向延伸(見第25圖),第一舌片722和第二舌片65的頂面651之間具有一間隙G(見第20圖),要進行切線作業時,活動刀70朝向縫線T的方向運動(見第25圖箭頭A1指示的方向),第一舌片722和第二舌片65之間的間隙G係可以夾住縫線T,然後利用開口721導引縫線T進入導線溝72,且藉由第二刃部73協同第一刃部61切斷縫線T。較佳地,其中固定刀60和夾線彈片64都是使用金屬片製造。其中所述間隙G的較佳實施方式是一種朝向縫線T的方向漸開的間隙,例如第二舌片65可以略向下方斜向伸出,令所述的間隙G可以由小漸大地朝向縫線T的方向漸開,以確保能準確和可靠地夾住縫線T。
其中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係在夾線彈片64設有長形的至少一安裝孔67供螺栓66穿過之後將夾線彈片64安裝在用於支撐活動刀70的支柱75,依據縫線T的粗細可以適當地調整夾線彈片64的位置,進而調整所述間隙的大小,以便能可靠且準確地夾住待切斷的縫線T。
請參閱第23圖及第24圖,是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局部構造圖,繪示活動刀70、固定刀60和夾線彈片64的構造及其位置關係。為了能清楚地顯示固定刀60、夾線彈片64和活動刀70的關係及其構造,省略繪示了旋梭54的構造。
請參閱第20圖,其中第二刃部73的旋轉平面S和第一刃部61緊密地鄰接;在一較佳實施例,固定刀60具有一朝向活動刀70之第一表面71的方向斜向延伸的斜板63,第一刃部61位於斜板63的斜向延伸方向的末端,斜板63能夠因為形變而產生彈力,進而確保在進行切線動作時,固定刀60的第一刃部61能與活動刀70的第二刃部73產生可靠的剪切作用。
請參閱第18圖、第19圖及第22圖,柱筒型縫紉機的旋梭54的軸心具有一旋梭傳動軸55,旋梭傳動軸55的底端安裝有一第二齒輪56,第二齒輪56可以和安裝於一主軸16的一第一齒輪嚙合17,主軸16由柱筒型縫紉機的動力單元(一般為電動機,圖中未繪示)驅動轉動,主軸16透過第一齒輪17和第二齒輪56帶動旋梭54轉動。其中活動刀70的支柱75的底部具有長形的一安裝孔76,該活動刀座74具有一螺孔741,該支柱75可以藉由一螺栓77通過該安裝孔76與活動刀座74的螺孔741鎖固,可以達到方便的調整活動刀70相對於活動刀座74的位置,用以補償旋梭54在使用一段後因磨耗而產生的誤差,具有容易微調定位和組裝的優點,活動刀座74安裝於一活動刀傳動軸78的一端,活動刀傳動軸78是一種中空軸,旋梭傳動軸55以可轉動的關係同軸穿入活動刀傳動軸78的中心,因此,活動刀70的第二刃部73能以旋梭54的軸心L1為旋轉中心繞著旋梭54的圓周外側作往復的轉動運動,第二刃部73在轉動時可以朝向第一刃部61的方向移動用以協同切斷縫
線T。本新型的活動刀70以旋梭54的軸心L1為旋轉中心繞著旋梭54的圓周外側作往復的轉動運動,因此,柱筒P在旋梭54的徑向方向的尺寸相對小於前述的習知技術,而且,本新型的切線機構的固定刀60、夾線彈片64及活動刀70的構造精簡,容易製造及組裝。
續請參閱第22圖,其中該支柱75的底部設有一匣槽761,匣槽761之一側壁設有長形的一安裝孔76,該活動刀座74具有一凸塊742,該凸塊742具有一螺孔741,凸塊742和該匣槽761對接定位,該支柱75藉由一螺栓77通過該安裝孔76與活動刀座74的螺孔741鎖固,藉此以達到較佳鎖固與可調整該活動刀70相對於活動刀座74的位置,用以補償旋梭54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因磨耗而產生的誤差,具有容易微調定位和組裝優點。
活動刀傳動軸78的底端和一活動刀驅動機構80的一連桿84互相連接,其中活動刀驅動機構80是用以帶動活動刀傳動軸78作往復的轉動運動,活動刀驅動機構80的一種實例構造,包括:一軸向凸輪81、一驅動器82、一離合器83和連桿84,其中軸向凸輪81固定安裝於主軸16,軸向凸輪81具有一導引槽811,驅動器82是一種電磁鐵,驅動器82作用時可以牽動離合器83的一撥動桿831和導引槽811耦合(撥動桿831常態不與導引槽811耦合),撥動桿831的一端連接於連桿84,撥動桿831和導引槽811耦合時,撥動桿831可以在導引槽811的帶動下帶動連桿84作往復運動,再利用連桿84帶動活動刀傳動軸78作往復的轉動運動,進而由活動刀傳動軸78帶動活動刀70進行切線的操作。
請參閱第25圖,平時在進行車縫操作時,活動刀70停在一常態位置,在常態位置的活動刀70係位於針板50(圖中未示)的下方並且避開車
針的車縫位置。車縫結束需要切斷縫線T之時,活動刀70先由常態位置依據第25圖中箭頭A1指示的方向移動至能夠捕捉縫線T的準備位置,第一舌片722和第二舌片65利用所述的間隙G夾住縫線T,活動刀70再繼續沿著箭頭A1指示的方向朝向固定刀60移動,然後利用開口721導引縫線T進入導線溝72,當活動刀70的第二刃部73在通過固定刀60的第一刃部61時,最後藉由第二刃部73協同第一刃部61切斷縫線T,活動刀70在完成切線動作後會再次地回到常態位置等待下一次的切線作業;另外,被切斷的縫線T會被第一舌片722和第二舌片65之間的間隙G夾掣,並使該縫線T維持在一勾線位置,以提供旋梭54由準備位置再次勾持縫線T以續行車縫工作。
雖然本新型已透過上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請求項所界定者為準。
11:針棒
12:上送料輪
13:下送料輪
14:撥桿
16:主軸
17:第一齒輪嚙合
20:下切換機構
231:傘齒輪組
232:齒輪軸
30:上切換機構
54:旋梭
56:第二齒輪
78:活動刀傳動軸
Claims (14)
- 一種縫紉機的結構改良,該縫紉機至少包含:一柱筒、安裝於該柱筒的一針板、設置在該針板下方的一旋梭,該旋梭可轉動地安裝於該柱筒、設置在該柱筒的頂端的一下送料輪、一上送料輪、一針斗座,該針斗座用以裝置一針棒,以及一針斗座傳動軸;該針棒用以牽引上線和該旋梭供應的縫線交互運作以進行對待縫物的縫製作業,該下送料輪的頂端露出該柱筒的頂面外側,該上送料輪與該下送料輪能同步夾壓該待縫物並對應轉動,藉以推送該待縫物來配合該針棒對該待縫物進行縫製作業,該針斗座傳動軸連接該針斗座,該針斗座傳動軸轉動用以帶動該針斗座偏擺,以使該針棒對該待縫物針送;其中改良的部分包括:一切換控制機構,以及一切線機構;該切換控制機構包含:一撥桿;一下切換機構,該下切換機構包含:一下連桿組,該下連桿組的一端連接該撥桿;一下壓桿件,該下壓桿件的一端連接該下連桿組異於連接該撥桿之另一端;一下轉軸,該下轉軸的一末端連接該下送料輪,該下轉軸的另一末端被該下壓桿件異於連接該下連桿組的另一端所壓觸,該下轉軸轉動使該下送料輪對應轉動,該下轉軸之軸面具有一下突起部;一下單向培林組,該下單向培林組套接於該下轉軸,該下單向培林組包含相互鄰接之一下正轉培林與一下逆轉培林,該下正轉培林鄰近該下轉軸內側具有至少一下正滾珠,該下逆轉培林鄰近該下轉軸內側具有至少一下逆滾珠;一下動力軸,該下動力軸受動力源驅動而轉動;以及一下動力連桿,該下動力連桿連接於該下動力軸和該下單向培林組,受該下動力軸帶動 而來回驅動該下單向培林組往復轉動,其中,當該下轉軸未受該下壓桿件壓動時,該下突起部接觸該下正滾珠,往復轉動中的該下單向培林組的該下正轉培林驅動該下轉軸進行正轉,當該下轉軸受該下壓桿件壓動時,該下轉軸係移動使該下突起部接觸該下逆滾珠,往復轉動中的該下單向培林組之下逆轉培林驅動該下轉軸進行逆轉;一上切換機構,該上切換機構包含:一上連桿組,該上連桿組的一端連接於該撥桿;一上壓桿件,該上壓桿件的一端連接於該上連桿組異於連接該撥桿的另一端;一上轉軸,該上轉軸的一末端連接該上送料輪,該上轉軸的另一末端被該上壓桿件異於連接該上連桿組的另一端所壓觸,該上轉軸轉動使該上送料輪對應轉動,該上轉軸之軸面具有一上突起部;一上單向培林組,該上單向培林組套接於該上轉軸,該上單向培林組包含相互鄰接之一上正轉培林與一上逆轉培林,該上正轉培林鄰近該上轉軸內側具有至少一上正滾珠,該上逆轉培林鄰近該上轉軸內側具有至少一上逆滾珠;一上動力軸,該上動力軸受動力源驅動而轉動;及一上動力連桿,該上動力連桿連接於該上動力軸和該上單向培林組,受該上動力軸帶動而來回驅動該上單向培林組往復轉動,其中,當該上轉軸未受該上壓桿件壓動時,該上突起部接觸該上正滾珠,往復轉動中的該上單向培林組之上正轉培林驅動該上轉軸進行正轉,當該上轉軸受該上壓桿件壓動時,該上轉軸移動使該上突起部接觸該上逆滾珠,往復轉動中的該上單向培林組的該上逆轉培林驅動該上轉軸進行逆轉;以及一針送切換裝置,該針送切換裝置包含:一傳動件,該傳動件以中段軸接於該上動力軸,該傳動件的一端為一連接 肋,該傳動件的另一端具有一匣槽,該連接肋受動力源驅動而使該匣槽運動;一滑塊,該滑塊具有一偏心槽,該滑塊的外部並具有一導接子,該滑塊以該偏心槽套接於該上動力軸,使該上動力軸於該偏心槽中能位於相對兩端之位置,該導接子配合活動於該匣槽中;一凸塊,該凸塊套接於該滑塊之外部以包覆該上動力軸,該凸塊的一端軸接於該針斗座傳動軸;以及一推動件,該推動件鄰近於該凸塊,用以推送該凸塊帶動該滑塊移動,使該上動力軸於該偏心槽中能移動於相對二位置間,其中,該連接肋受推動時,使該匣槽滑動於該導接子外部,帶動該凸塊相對該上動力軸擺動,並使該上動力軸往復移動於該相對二位置間,該上動力軸之起始位置位於該偏心槽的該相對二位置會分別使該針斗座傳動軸驅動該針棒以相異二針送方向運動;其中,當外力尚未壓動該撥桿時,該上壓桿件與該下壓桿件分別未壓動該上轉軸和該下轉軸,使該上正滾珠和該下正滾珠分別接觸該上突起部和該下突起部,而使該上送料輪和該下送料輪皆正轉,並同時控制針送方向,當外力壓動該撥桿時,該上壓桿件和該下壓桿件分別壓動該上轉軸和該下轉軸,使該上逆滾珠和該下逆滾珠分別接觸該上突起部和該下突起部,而使該上送料輪和該下送料輪皆逆轉,並同時控制為另一針送方向;該切線機構包括:一固定刀以及一活動刀,該固定刀固定安裝在該針板的內側底面,該固定刀的一側邊緣具有一第一刃部;該活動刀可以在該固定刀的下方運動,該活動刀具有面向該固定刀的一第一表面,該第一表面具有一導線溝,該導線溝的前端具有一開口用以導引 縫線由該開口進入該導線溝,該導線溝的末端和該第一表面銜接的位置具有一第二刃部,該活動刀以該旋梭的軸心為旋轉中心繞著該旋梭的圓周外側作往復的運動,該活動刀的該開口的一側具有朝向該縫線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舌片,該活動刀的下方固定安裝有一夾線彈片,該夾線彈片具有一第二舌片,該第二舌片在該第一舌片的下方朝向該縫線方向延伸,該第一舌片和該第二舌片之間具有一間隙,該活動刀在朝向該縫線方向運動時,該第一舌片和該第二舌片之間的該間隙係可以夾住該縫線,利用該開口導引該縫線進入該導線溝,且藉由該第二刃部協同該第一刃部切斷該縫線。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切換控制機構的該上轉軸係透過一萬向接頭連接該上送料輪以驅動該上送料輪轉動。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切換控制機構的該下單向培林組的該下正滾珠、該下逆滾珠,係具有複數個並分別環設在該下轉軸之軸面周圍。
- 如請求項3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下正滾珠,該下逆滾珠係個別為3個,並分別錯位的環設在該下轉軸的軸面周圍。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切換控制機構的該上單向培林組的該上正滾珠,該上逆滾珠係具有複數個並分別環設在該上轉軸之軸面周圍。
- 如請求項5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上正滾珠,該上逆滾珠係個別為3個,並分別錯位的環設於該上轉軸之軸面周面。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切換控制機構的該針送切 換裝置的該傳動件更具有一輔助匣槽,該滑塊更具有一輔助導接子,該輔助導接子係配合活動於該輔助匣槽中,使該傳動件與該滑塊相對穩定運動。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切線機構的該固定刀具有一朝向該第一表面的方向斜向延伸的斜板,該第一刃部位於該斜板的斜向延伸方向的末端。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間隙朝向該縫線方向漸開。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切線機構的該夾線彈片設有長形的至少一安裝孔供對應的一螺栓穿過之後,將該夾線彈片安裝在用於支撐該活動刀的一支柱。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旋梭的軸心具有一旋梭傳動軸,該活動刀安裝於一活動刀座,該活動刀座安裝於一活動刀傳動軸的一端,該活動刀傳動軸是一種中空軸,該旋梭傳動軸以可轉動的關係同軸穿入該活動刀傳動軸的軸心。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針板的內側底面具有一弧形溝槽,該固定刀藉由一第一螺栓固定安裝在該弧形溝槽之中,該活動刀位於一支柱的頂端,並以該旋梭的軸心為旋轉中心繞著該旋梭的圓周外側作往復的運動,以及該活動刀可在該弧形溝槽內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切線機構的該活動刀位於一支柱的頂端,該支柱的底部具有長形的一安裝孔,一活動刀座設有一螺孔,且安裝於該活動刀傳動軸的一端,該支柱藉由一螺栓通過該安裝孔與該活動刀座的該螺孔鎖固。
- 如請求項1所述縫紉機的結構改良,其中該切線機構的該活動刀位於一支柱的頂端,該支柱的底部設有一匣槽,該匣槽之一側壁具有長形的一安裝孔,一活動刀座具有一凸塊,該凸塊設有一螺孔,該凸塊與該匣槽對接定位,該支柱藉由一螺栓通過該安裝孔與該凸塊的該螺孔鎖固。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2250U TWM598861U (zh) | 2020-02-27 | 2020-02-27 | 縫紉機的結構改良 |
CN202020623900.2U CN212533355U (zh) | 2019-08-02 | 2020-04-23 | 缝纫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2250U TWM598861U (zh) | 2020-02-27 | 2020-02-27 | 縫紉機的結構改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98861U true TWM598861U (zh) | 2020-07-21 |
Family
ID=72601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202250U TWM598861U (zh) | 2019-08-02 | 2020-02-27 | 縫紉機的結構改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98861U (zh) |
-
2020
- 2020-02-27 TW TW109202250U patent/TWM598861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545754B2 (ja) | 円筒形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 |
JP2008220946A (ja) | 刺繍ミシン | |
CN109487454B (zh) |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抬压脚装置 | |
US9347163B2 (en) | Gas carrying thread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 |
US9027488B2 (en) | Direct drive cloth feeding mechanism of sewing machine | |
CN111979654A (zh) | 缝纫机中剪线、抬压脚和针距调节的驱动装置 | |
GB2121445A (en) | Waiting arrangement in an embroidering machine | |
JP2001232086A (ja) |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 |
JP2006102400A (ja) | ミシン | |
US5372079A (en) | Thread trimming device for a sewing machine | |
CN212560679U (zh) | 布料切割装置和缝纫机 | |
TWM598861U (zh) | 縫紉機的結構改良 | |
US4459925A (en) | Cycle sewing machine | |
WO2002004731A1 (fr) | Boucleur et mecanisme d'entrainement de la lame d'une machine a coudre | |
WO2022242094A1 (zh) | 一种缝纫机 | |
CN212533355U (zh) | 缝纫机结构 | |
JP5074074B2 (ja) |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
CN115198454A (zh) | 一种缝纫机 | |
JP2017080315A (ja) | 糸切機構とミシン | |
JPS581953B2 (ja) | ジドウジグザグミシン ノ モヨウヌイソウチ | |
JP4959869B2 (ja) | ミシンの布切り装置 | |
US4248166A (en) | Sewing machine attachment | |
TWI748217B (zh) | 縫紉機的切線機構 | |
US3633527A (en) | Toy sewing machine capable of switching between zigzag stitch forming and straight stitch forming operations | |
US1162696A (en) | Sewing-mach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