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5115U -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 Google Patents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5115U
TWM595115U TW109201530U TW109201530U TWM595115U TW M595115 U TWM595115 U TW M595115U TW 109201530 U TW109201530 U TW 109201530U TW 109201530 U TW109201530 U TW 109201530U TW M595115 U TWM595115 U TW M59511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lectronic component
guiding
pins
electronic compone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1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承澤
黃勝宏
林裕涵
謝榮綸
Original Assignee
台林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林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林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1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5115U/zh
Publication of TWM595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511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包括前端定位裝置及後端定位裝置。前端定位裝置包括引導導正結構及支撐部,引導導正結構開設開口及導正空間,開口從引導導正結構的前端往導正空間的方向漸縮。支撐部設於引導導正結構的一側。後端定位裝置設於輸送部並且包括底座及定位塊,定位塊設於底座的一端。藉此,前端定位裝置可引導輸送帶及電子元件的引腳順暢地移動,還可導正引腳。再者,後端定位裝置可順利地將電子元件定位並且吸收震動力,電子元件不會傾斜或是倒下來,電子元件組裝在電路板上的高度得以維持,降低電子元件的耗損率。

Description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本創作是有關一種定位機構,特別是一種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為了能夠將複數顆電容器或電阻器等大型電子元件以自動化的方式從生產端傳輸到電子元件儲放區,一般是將該等電子元件的二引腳附著在一輸送帶上,然後藉由一傳輸系統達成此任務。
習知的傳輸系統包括一入料槍、一輸送部、一剪腳器及一機械手臂。入料槍設置於輸送部的前端。剪腳器設置於輸送部的後端,並且具有一刀具。機械手臂可移動於輸送部的後端與一電子元件儲放區之間,並且具有一吸頭或一夾爪。輸送帶以水平狀態移動於入料槍,該等電子元件以水平狀態隨著輸送帶移動於入料槍,並且沿著入料槍移動至輸送部。輸送帶在經過入料槍和輸送部的銜接處時,輸送帶將會從水平狀態翻轉成垂直狀態。輸送帶以垂直狀態於輸送部的一間隙中持續往輸送部的後端移動,該等電子元件的一本體以垂直狀態在輸送部的頂部移動,該等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以垂直狀態在間隙中往輸送部的後端移動。剪腳器的刀具藉由其刀鋒裁切該等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機械手臂藉由其吸頭吸取或夾爪夾取各電子元件,並且將各電子元件向上移動以離開輸送部,然後將各電子元件移動至電子元件儲放區。因為該等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長度經過剪腳器的裁切修飾以後符合IPC-610規範,所以能夠用以組裝在電路板上。
然而,各電子元件的本體又有一定的重量,各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較為纖細。因此,在各電子元件進入入料槍以前,可能因為種種因素導致各電子元件受到晃動,從而讓各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彎折變形。
再者,剪腳器在裁切各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的時候會產生震動力,所述震動力促使整條輸送帶產生一定程度的晃動。正在沿著入料槍移動至輸送部的部分電子元件受到輸送帶的影響也跟著晃動,再加上各電子元件的本體具有一定的重量,且各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較為纖細等因素,使得正在沿著入料槍移動至輸送部的部分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彎折變形。
此種引腳彎折變形的電子元件在沿著入料槍移動的過程中,容易因為引腳彎折的關係發生移動不順暢而卡住不動的情況。一旦有一個引腳彎折變形的電子元件卡住不動,同時後方的電子元件仍以正常的移動速度移動時,後方的電子元件將會碰撞並且推擠前方卡住不動的電子元件。此推擠動作將引發以下三個問題:其一,造成後方的電子元件的移動速度下降,進而連帶使得以正常的移動速度進入入料槍的所有電子元件都會碰撞並推擠彼此而擠成一團;其二,有些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可能會在推擠的過程中發生碰撞而彎折變形;以及其三,已彎折變形的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產生更嚴重的彎折變形。
任何引腳彎折變形的電子元件都不符合IPC-610規範,成為不良品,不適合組裝在電路板上。
另外,輸送部並沒有任何定位功能,各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被剪腳器裁切以後,各電子元件容易受到剪腳器的裁切力道的影響而傾斜或倒下來。由於機械手臂難以藉由其吸頭吸取或夾爪夾取傾斜或倒下來的各電子元件的本體,所以傾斜或倒下來的各電子元件會一直停留在輸送部的後端。剪腳器會再次裁切傾斜或倒下來的各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導致傾斜或倒下來的各電子元件的其中一引腳的長度比IPC-610規範的標準長度長,傾斜或倒下來的電子元件的另一引腳的長度比IPC-610規範的標準長度短,或者傾斜或倒下來的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的長度都比IPC-610規範的標準長度短。傾斜或倒下來的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經過二次裁切以後,其自由端的端面變成斜面。因此,電子元件無法符合IPC-610規範,成為不良品,組裝在電路板上的高度無法維持,電子元件的耗損率高。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能夠引導一輸送帶以及附著於輸送帶的複數電子元件的二引腳順暢地移動。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能夠使彎折變形的電子元件的二引腳被導正成直線狀。
本創作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能夠順利地將電子元件定位並且吸收震動力,確保電子元件的二引腳在被剪腳器裁切成適當長度以後,電子元件不會發生傾斜或是倒下來等狀況,各電子元件組裝在電路板上的高度得以維持,降低電子元件的耗損率。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設置於一傳輸系統上,傳輸系統包括一入料槍及一輸送部,入料槍設置於輸送部的前端,定位機構包括一前端定位裝置以及一後端定位裝置。
前端定位裝置設置於入料槍,並且包括一引導導正結構及一支撐部,引導導正結構開設一開口及一導正空間,開口從引導導正結構的前端往導正空間的方向漸縮,開口用以引導一輸送帶及附著於輸送帶的至少一電子元件的二引腳移動至導正空間中,當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彎折變形時,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依序被開口以及導正空間導正成直線狀,支撐部設置於引導導正結構的一側,並且用以支撐至少一電子元件的一本體。
後端定位裝置設置於輸送部,並且包括一底座及一定位塊,定位塊設置於底座的一端,底座的頂部用以供至少一電子元件的本體放置,底座的內側用以供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抵靠,定位塊用以供至少一電子元件的本體定位。
較佳地,引導導正結構包括一基座及一導正塊,基座具有一基座斜面,基座斜面從基座的前端底部往上延伸至基座的頂部,導正塊設置於基座的上方,具有一導正斜面,並且其底部與基座的頂部共同構成導正空間,導正斜面從導正塊的前端頂部往下延伸至導正塊的底部,位於基座斜面的上方,並且與基座斜面共同構成開口,輸送帶及附著於輸送帶的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沿著開口下方的基座斜面移動至導正空間中,當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彎折變形時,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被開口下方的基座斜面和開口上方的導正斜面同步導正,支撐部設置於基座的一側。
較佳地,導正空間於遠離支撐部的一側形成一通道,導正空間於靠近支撐部的一側形成一狹縫,通道的高度大於狹縫的高度,通道用以供輸送帶及附著於輸送帶的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通過於其中,狹縫用以供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通過於其中,當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彎折變形時,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被狹縫導正成直線狀。
較佳地,前端定位裝置更包括一前端固定部及至少一前端緊固件,引導導正結構設置於前端固定部的內側,前端固定部開設至少一前端穿孔,至少一前端緊固件穿過至少一前端穿孔,藉以將前端固定部固定於入料槍。
較佳地,前端定位裝置更包括至少一前端補強肋,至少一前端補強肋設置於前端固定部的內側與引導導正結構的頂部之間。
較佳地,底座具有一前端斜面,前端斜面從底座的前端底部往上延伸至底座的頂部,至少一電子元件的本體沿著前端斜面移動至底座的頂部。
較佳地,定位塊圍構一凹槽,至少一電子元件的本體抵靠於凹槽的內側面,底座的寬度等於凹槽的半徑。
較佳地,底座具有一內側斜面,內側斜面從底座的內側底部往上延伸至底座的頂部,內側斜面用以供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抵靠於其內側端部。
較佳地,後端定位裝置更包括一後端固定部及至少一後端緊固件,底座與定位塊均設置於後端固定部的內側,後端固定部開設至少一後端穿孔,至少一後端緊固件穿過至少一後端穿孔,藉以將後端固定部固定於輸送部。
較佳地,後端定位裝置更包括至少一後端補強肋,定位塊具有一外側壁,至少一後端補強肋設置於後端固定部的頂部與定位塊的外側壁之間。
本創作的功效在於,前端定位裝置能夠引導輸送帶及附著於輸送帶的該等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順暢地移動。
再者,前端定位裝置能夠使彎折變形的電子元件的二引腳被導正成直線狀。
此外,後端定位裝置能夠順利地將各電子元件定位並且吸收震動力,確保各電子元件的二引腳在被剪腳器裁切成適當長度以後,各電子元件不會發生傾斜或是倒下來等狀況,各電子元件組裝在電路板上的高度得以維持,降低電子元件的耗損率。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請參閱圖1,是本創作的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設置於傳輸系統100的立體圖。本創作提供一種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設置於一傳輸系統100。傳輸系統100包括一入料槍101及一輸送部102,入料槍101設置於輸送部102的前端。由於傳輸系統100是習知的結構,所以其細部結構不予贅述。本創作的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包括一前端定位裝置10以及一後端定位裝置20。
請參閱圖2至圖5,分別是本創作的前端定位裝置10設置於入料槍101上的立體圖、前端定位裝置10與入料槍101的分解圖、前端定位裝置10的側視圖和前視圖。前端定位裝置10設置於入料槍101,並且包括一引導導正結構11及一支撐部12。引導導正結構11開設一開口111及一導正空間112,開口111從引導導正結構11的前端往導正空間112的方向漸縮。支撐部12設置於引導導正結構11的一側。
請參閱圖6至圖9,分別是本創作的後端定位裝置20設置於輸送部102的後端的立體圖、後端定位裝置20與輸送部102的分解圖、後端定位裝置20的側視圖和前視圖。後端定位裝置20設置於輸送部102,並且包括一底座21及一定位塊22。定位塊22設置於底座21的一端。
請參閱圖10,圖10是本創作的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與傳輸系統100的輸送電子元件201的立體圖。一輸送帶200以水平狀態移動於入料槍101,複數電子元件201的二引腳2012附著於輸送帶200上,並且以水平狀態隨著輸送帶200移動於入料槍101,並且沿著入料槍101移動至輸送部102。輸送帶200在經過入料槍101和輸送部102的銜接處時,輸送帶200將會從水平狀態翻轉成垂直狀態,使得該等電子元件201跟著輸送帶200一起從水平狀態翻轉成垂直狀態。輸送帶200以垂直狀態於輸送部102的一間隙1021中持續往輸送部102的後端移動,該等電子元件201的一本體2011以垂直狀態在輸送部102的頂部移動,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以垂直狀態在間隙1021中往輸送部102的後端移動。
請參閱圖11至圖15,分別是本創作的前端定位裝置10引導及導正電子元件201的立體圖、側視圖和前視圖。無論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是直線狀還是彎折變形,開口111用以引導輸送帶200及附著於輸送帶200的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順暢地移動至導正空間112中,不會有任何一顆電子元件201發生移動不順暢而卡住不動的情況,進入入料槍101的所有的電子元件201都能夠以正常的速度移動,該等電子元件201不會互相碰撞和推擠彼此,故不會擠成一團,避免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在推擠過程中發生碰撞而彎折變形,以及避免已彎折變形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產生更嚴重的變形。支撐部12用以支撐該等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避免該等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懸空而造成位於導正空間112外的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彎折變形。
重要的是,如圖11及圖12所示,當其中一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彎折變形時,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依序被開口111以及導正空間112導正成直線狀。更明確地說,當其中一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彎折變形時,其中一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會相對本體2011向上翹起。因為開口111漸縮的關係,向上翹起的引腳2012逐漸被開口111導正,達到初步導正的效果。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在進入導正空間112以後,被導正的向上翹起的引腳2012進一步被導正空間112導正成直線狀,符合IPC-610規範。
請參閱圖14、圖15及圖16,分別是本創作的後端定位裝置20引導及定位電子元件201的立體圖、側視圖和前視圖。輸送部102依序將該等電子元件201輸送至後端定位裝置20,底座21的頂部用以供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放置,底座21的內側用以供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抵靠,定位塊22用以供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定位。
如圖1、圖6及圖7所示,傳輸系統100更包括一剪腳器103,剪腳器103設置於輸送部的後端,並且位於後端定位裝置20的一側。如圖16所示,剪腳器103具有一刀具1031,刀具1031的一刀鋒1032面向底座21的內側。請參閱圖17,圖17是剪腳器103裁切電子元件201的引腳2012的示意圖。剪腳器103的刀具1031藉由其刀鋒1032裁切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剪腳器103在裁切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的時候所產生震動力,均被底座21及定位塊22所吸收,各電子元件201完全不會發生傾斜或是倒下來等狀況。
請參閱圖18,圖18是機械手臂104吸取並且移動電子元件201的示意圖。傳輸系統100更包括一機械手臂104,機械手臂104可移動於輸送部的後端與一電子元件儲放區(圖未示)之間,並且具有一吸頭1041。機械手臂104藉由其吸頭1041吸取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並且將各電子元件201向上移動以離開後端定位裝置20,然後將各電子元件201移動至電子元件儲放區。
藉此,後端定位裝置20能夠順利地將各電子元件201定位並且吸收震動力,確保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在被剪腳器103裁切成適當長度以後,各電子元件201不會發生傾斜或是倒下來等狀況,令機械手臂104的吸頭1041能夠順利地吸取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並且將各電子元件201移送至電子元件儲放區。因此,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的長度與IPC-610規範的標準長度一致,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的一自由端的端面仍為水平面,使得各電子元件201符合IPC-610規範,成為一良品,各電子元件201組裝在電路板上的高度得以維持,降低電子元件201的耗損率。
如圖2至圖5所示,引導導正結構11包括一基座113及一導正塊114。基座113具有一基座斜面1131,基座斜面1131從基座113的前端底部往上延伸至基座113的頂部。導正塊114設置於基座113的上方,具有一導正斜面1141,並且其底部與基座113的頂部共同構成導正空間112。導正斜面1141從導正塊114的前端頂部往下延伸至導正塊114的底部,位於基座斜面1131的上方,並且與基座斜面1131共同構成開口111。支撐部12設置於基座113的一側。
如圖11及圖12所示,無論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是直線狀還是彎折變形,輸送帶200及附著於輸送帶200的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都能夠順暢地沿著開口111下方的基座斜面1131移動至導正空間112中,不會擠成一團。更明確地說,當其中一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彎折變形時,其中一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會相對本體2011向上翹起,向上翹起的引腳2012會接觸到導正斜面1141。因為開口111漸縮的關係,向上翹起的引腳2012逐漸被開口111下方的基座斜面1131和開口111上方的導正斜面1141同步導正,達到初步導正的效果。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在進入導正空間112以後,被導正的向上翹起的引腳2012進一步被導正空間112下方的基座113的頂部和導正空間112上方的導正塊114的底部同步導正成直線狀。
如圖2至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基座斜面1131與導正斜面1141均為往外突出的弧形斜面,並且二者之弧長相等。換句話說,如圖11及圖12所示,因為基座斜面1131提供一往外突出的弧形路徑,所以輸送帶200以及附著於輸送帶200的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能夠以適當的間隔距離沿著基座斜面1131依序移動至導正空間112中,且引腳2012彎折變形的電子元件201也不會發生移動不順暢而卡住不動的情況,解決該等電子元件201擠成一團的問題。
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座斜面1131與導正斜面1141均為往外突出的弧形斜面,並且二者之弧長相異(即,一長一短)。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座斜面1131與導正斜面1141亦可均為平面,二者之斜率相等或相異,二者之長度相等或相異,二者之寬度相等或相異。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座斜面與導正斜面的其中之一為往外突出的弧形斜面,另一者為平面。
如圖2至圖5所示,基座113的頂部的高度位置高於支撐部12的頂部的高度位置。如圖12及圖13所示,基座113的頂部相對於支撐部12的頂部的高度等於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的半徑。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在通過導正空間112的時候,該等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可直接抵靠於支撐部12的頂部。藉此,支撐部12能夠支撐住該等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避免該等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懸空而造成位於導正空間112外的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彎折變形。
如圖5所示,導正空間112於遠離支撐部12的一側形成一通道1121,導正空間112於靠近支撐部12的一側形成一狹縫1122,通道1121的高度大於狹縫1122的高度。在本實施例中,導正塊114的底部與基座113的頂部保持一段距離而形成導正空間112,使導正空間於靠近支撐部的一側形成狹縫1122,導正塊114遠離支撐部12的一側向上內凹,使導正空間112於遠離支撐部12的一側形成通道1121。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座113遠離支撐部12的一側向下內凹,亦可使導正空間112於遠離支撐部12的一側形成通道1121。
如圖13所示,通道1121用以供輸送帶200及附著於輸送帶200的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通過於其中,狹縫1122用以供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通過於其中。當其中一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彎折變形時,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被狹縫1122導正成直線狀。更明確地說,通道1121的高度大於輸送帶200的厚度和各引腳2012的直徑的總和,使得輸送帶200及附著於輸送帶200的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能夠順暢地在通道1121中移動。狹縫1122的高度等於各引腳2012的直徑。因此,該等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在進入狹縫1122以後,被導正的向上翹起的引腳2012進一步被導正空間112下方的基座113的頂部和導正空間112上方的導正塊114的底部同步導正成直線狀。
如圖2至圖5所示,前端定位裝置10更包括一前端固定部13及複數前端緊固件14,基座113與導正塊114均設置於前端固定部13的內側,前端固定部13開設複數前端穿孔131,該等前端緊固件14分別穿過該等前端穿孔131,藉以將前端固定部13固定於入料槍101。具體來說,該等前端穿孔131貫穿前端固定部13的頂部,延伸至導正塊114的頂部,並且垂直於導正塊114的頂部,使得前端固定部13被該等前端穿孔131分隔成三塊體132。是以,該等前端緊固件14尚未將前端固定部13固定於入料槍101以前,使用者可藉由該等前端緊固件14於該等前端穿孔131中移動,達到調整前端定位裝置10設置於入料槍101的位置。較佳地,入料槍101的一側壁1011前端開設複數第一螺孔1012,各前端緊固件14包含一螺絲141及一螺帽142,該等螺絲141分別從入料槍101的側壁1011外側依序穿過該等第一螺孔1012以及該等前端穿孔131,接著使用者可藉由該等螺絲141於該等前端穿孔131中移動,達到調整前端定位裝置10設置於入料槍101的側壁1011前端的高度位置,最後將該等螺帽142沿著該等螺絲141的桿部移動至該等塊體132上,藉以將前端固定部13固定於入料槍101的側壁1011前端。
如圖2至圖5所示,導正塊114的頂部具有一突出部1142及一凹陷部1143,突出部1142位於導正斜面1141的相對側,凹陷部1143位於導正塊114的底部的相對側,突出部1142的高度位置高於凹陷部1143的高度位置,突出部1142設置於前端固定部13的其中一塊體132的內側,凹陷部1143設置於前端固定部13的另二塊體132的內側。該等前端穿孔131延伸至凹陷部1143,提供該等螺絲141更大的移動範圍,令使用者能夠便於調整前端固定部13設置於入料槍101的高度位置。
如圖2至圖5所示,前端定位裝置10更包括三前端補強肋15,其中一前端補強肋15設置於前端固定部13的其中一塊體132的內側與導正塊114的突出部1142的頂面之間,另二前端補強肋15設置於前端固定部13的另二塊體132的內側與導正塊114的凹陷部1143的頂面之間,藉以強化前端固定部13的該等塊體132與導正塊114的結合強度。在本實施例中,各前端補強肋15為三角形塊體。然不以此為限,各前端補強肋15可以是任何的幾何形狀。
如圖1所示,入料槍101由下往上朝輸送部102的方向傾斜,但是入料槍101的側壁1011的頂部平行於輸送部102。因此,如圖2至圖5所示,前端固定部13的頂部從前端固定部13的前端往前端固定部13的後端朝下傾斜。該等前端緊固件14尚未將前端固定部13固定於入料槍101以前,使用者可藉由該等前端緊固件14於該等前端穿孔131移動,使得前端固定部13的頂部與入料槍101的側壁1011的頂部切齊,較為美觀。
如圖6至圖9所示,底座21具有一前端斜面211,前端斜面211從底座21的前端底部往上延伸至底座21的頂部。如圖14至圖16所示,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沿著前端斜面211移動至底座21的頂部。
如圖6至圖9所示,定位塊22圍構一凹槽221。如圖14至圖16所示,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抵靠於凹槽221的內側面。較佳地,凹槽221的形狀及尺寸對應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的形狀及尺寸,使得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能夠穩固地定位在凹槽221中。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4所示,各電子元件201為電容器,其本體2011的形狀為圓柱狀,凹槽221的形狀則為半圓形。然而,不同種類的電子元件201,其本體2011的形狀均不相同,凹槽221的形狀則可對應不同種類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的形狀而有所調整,使得後端定位裝置20能夠提供任何形狀的電子元件201定位。即使是相同種類的電子元件201,其本體2011的尺寸也會有所差異,凹槽221的尺寸則可對應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的尺寸變化而有所調整,使得後端定位裝置20能夠提供任何尺寸的電子元件201定位。
如圖9所示,底座21的寬度W等於凹槽221的半徑R。如圖14至圖16所示,各電子元件201在沿著前端斜面211移動至底座21的頂部以及進一步移動至凹槽221中的過程中,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的一側一路上都是抵靠在底座21的內側,避免各電子元件201在移動至凹槽221的過程中傾斜或倒下來。
較佳地,如圖6至圖9所示,底座21具有一內側斜面212,內側斜面212從底座21的內側底部往上延伸至底座21的頂部,內側斜面212用以供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抵靠於其內側端部。如圖16所示,內側斜面212能夠減少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的一側與底座21的內側的接觸面積,進而降低底座21的內側對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所產生的阻力,使得各電子元件201沿著前端斜面211移動至底座21的頂部以及進一步移動至凹槽221中的流暢度大幅提升。
如圖16所示,剪腳器103位於後端定位裝置20的一側下方,且其刀鋒1031面向底座21的內側。由於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抵靠於凹槽221的內側面,加上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抵靠在底座21的內側,所以如圖17所示,剪腳器103在裁切各電子元件201的該等引腳2012的時候所產生震動力,均被底座21及定位塊22所吸收,各電子元件201完全不會發生傾斜或是倒下來等狀況。
如圖6至圖9所示,後端定位裝置20更包括一後端固定部23及複數後端緊固件24,底座21與定位塊22均設置於後端固定部23的內側,後端固定部23開設複數後端穿孔231,該等後端緊固件24分別穿過該等後端穿孔231,藉以將後端固定部23固定於輸送部102。具體來說,該等後端穿孔231貫穿後端固定部23的頂部及底部,並且水平延伸一段距離,是以,該等後端緊固件24尚未將後端固定部23固定於輸送部102以前,使用者可藉由該等後端緊固件24於該等後端穿孔231中移動,達到調整後端定位裝置20設置於輸送部102的位置。較佳地,輸送部102的後端開設複數第二螺孔1022,各第二螺孔1022貫穿輸送部102的頂部和底部,各後端緊固件24包含一螺絲241及一螺帽242,該等螺絲241分別依序穿過該等後端穿孔231以及該等第二螺孔1022,接著使用者可藉由該等螺絲241於該等後端穿孔231中移動,達到調整後端定位裝置20設置於輸送部102的後端的水平位置,最後將該等螺帽242沿著該等螺絲241的桿部移動至輸送部102的底部,藉以將後端固定部23固定於輸送部102的後端。
如圖6至圖9所示,後端定位裝置20更包括一後端補強肋25,定位塊22具有一外側壁222,後端補強肋25設置於後端固定部23的頂部與定位塊22的外側壁222之間,藉以強化後端固定部23與定位塊22的結合強度。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塊22的外側壁222實質上一路延伸至底座21的頂部前端,後端補強肋25具有一三角形塊體251和一矩形塊體252,三角形塊體251位於後端固定部23的頂部,矩形塊體252位於定位塊22的外側壁222。然不以此為限,各後端補強肋25可以是任何的幾何形狀。
如圖6至圖9所示。定位塊22具有一內側壁223,定位塊22的內側壁223的下方形成一鏤空部224。因為定位塊22的內側壁223能夠提供各電子元件201的本體2011定位,所以其下方可形成鏤空部224,藉以達到省料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輸送帶200為一紙製帶狀物,電子元件201為電容器。然不以此為限,任何類型的輸送帶以及其他種類具有引腳的電子元件(例如,電阻器)均可應用於本創作。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創作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的範疇。
10:前端定位裝置 11:引導導正結構 111:開口 112:導正空間 1121:通道 1122:狹縫 113:基座 1131:基座斜面 114:導正塊 1141:導正斜面 1142:突出部 1143:凹陷部 12:支撐部 13:前端固定部 131:前端穿孔 132:塊體 14:前端緊固件 141:螺絲 142:螺帽 15:前端補強肋 20:後端定位裝置 21:底座 211:前端斜面 212:內側斜面 22:定位塊 221:凹槽 222:外側壁 223:內側壁 224:鏤空部 23:後端固定部 231:後端穿孔 24:後端緊固件 241:螺絲 242:螺帽 25:後端補強肋 251:三角形塊體 252:矩形塊體 100:傳輸系統 101:入料槍 1011:側壁 1012:第一螺孔 102:輸送部 1021:間隙 1022:第二螺孔 103:剪腳器 1031:刀具 1032:刀鋒 104:機械手臂 1041:吸頭 200:輸送帶 201:電子元件 2011:本體 2012:引腳 R:半徑 W:寬度
[圖1]是本創作的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設置於傳輸系統的立體圖。 [圖2]是本創作的前端定位裝置設置於入料槍的立體圖。 [圖3]是本創作的前端定位裝置與入料槍的分解圖。 [圖4]是本創作的前端定位裝置的側視圖。 [圖5]是本創作的前端定位裝置的前視圖。 [圖6]是本創作的後端定位裝置設置於輸送部的後端的立體圖。 [圖7]是本創作的後端定位裝置與輸送部的分解圖。 [圖8]是本創作的後端定位裝置的側視圖。 [圖9]是本創作的後端定位裝置的前視圖。 [圖10]是本創作的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與傳輸系統的輸送電子元件的立體圖。 [圖11]是本創作的前端定位裝置引導及導正電子元件的立體圖。 [圖12]是本創作的前端定位裝置引導及導正電子元件的側視圖。 [圖13]是本創作的前端定位裝置引導及導正電子元件的前視圖。 [圖14]是本創作的後端定位裝置引導及定位電子元件的立體圖。 [圖15]是本創作的後端定位裝置引導及定位電子元件的側視圖。 [圖16]是本創作的後端定位裝置引導及定位電子元件的前視圖。 [圖17]是剪腳器裁切電子元件的引腳的示意圖。 [圖18]是機械手臂吸取並且移動電子元件的示意圖。
10:前端定位裝置
20:後端定位裝置
100:傳輸系統
101:入料槍
1011:側壁
102:輸送部
1021:間隙
103:剪腳器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設置於一傳輸系統上,該傳輸系統包括一入料槍及一輸送部,該入料槍設置於該輸送部的前端,該定位機構包括: 一前端定位裝置,設置於該入料槍,並且包括一引導導正結構及一支撐部,該引導導正結構開設一開口及一導正空間,該開口從該引導導正結構的前端往該導正空間的方向漸縮,該開口用以引導一輸送帶及附著於該輸送帶的至少一電子元件的二引腳移動至該導正空間中,當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彎折變形時,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依序被該開口以及該導正空間導正成直線狀,該支撐部設置於該引導導正結構的一側,並且用以支撐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一本體;以及 一後端定位裝置,設置於該輸送部,並且包括一底座及一定位塊,該定位塊設置於該底座的一端,該底座的頂部用以供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本體放置,該底座的內側用以供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抵靠,該定位塊用以供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本體定位。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定位機構,其中,該引導導正結構包括一基座及一導正塊,該基座具有一基座斜面,該基座斜面從該基座的前端底部往上延伸至該基座的頂部,該導正塊設置於該基座的上方,具有一導正斜面,並且其底部與該基座的頂部共同構成該導正空間,該導正斜面從該導正塊的前端頂部往下延伸至該導正塊的底部,位於該基座斜面的上方,並且與該基座斜面共同構成該開口,該輸送帶及附著於該輸送帶的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沿著該開口下方的該基座斜面移動至該導正空間中,當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彎折變形時,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被該開口下方的該基座斜面和該開口上方的該導正斜面同步導正,該支撐部設置於該基座的一側。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定位機構,其中,該導正空間於遠離該支撐部的一側形成一通道,該導正空間於靠近該支撐部的一側形成一狹縫,該通道的高度大於該狹縫的高度,該通道用以供該輸送帶及附著於該輸送帶的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通過於其中,該狹縫用以供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通過於其中,當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彎折變形時,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被該狹縫導正成直線狀。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定位機構,其中,該前端定位裝置更包括一前端固定部及至少一前端緊固件,該引導導正結構設置於該前端固定部的內側,該前端固定部開設至少一前端穿孔,該至少一前端緊固件穿過該至少一前端穿孔,藉以將該前端固定部固定於該入料槍。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定位機構,其中,該前端定位裝置更包括至少一前端補強肋,該至少一前端補強肋設置於該前端固定部的內側與該引導導正結構的頂部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定位機構,其中,該底座具有一前端斜面,該前端斜面從該底座的前端底部往上延伸至該底座的頂部,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本體沿著該前端斜面移動至該底座的頂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定位機構,其中,該定位塊圍構一凹槽,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本體抵靠於該凹槽的內側面,該底座的寬度等於該凹槽的半徑。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定位機構,其中,該底座具有一內側斜面,該內側斜面從該底座的內側底部往上延伸至該底座的頂部,該內側斜面用以供該至少一電子元件的該等引腳抵靠於其內側端部。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定位機構,其中,該後端定位裝置更包括一後端固定部及至少一後端緊固件,該底座與該定位塊均設置於該後端固定部的內側,該後端固定部開設至少一後端穿孔,該至少一後端緊固件穿過該至少一後端穿孔,藉以將該後端固定部固定於該輸送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定位機構,其中,該後端定位裝置更包括至少一後端補強肋,該定位塊具有一外側壁,該至少一後端補強肋設置於該後端固定部的頂部與該定位塊的外側壁之間。
TW109201530U 2020-02-12 2020-02-12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TWM595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530U TWM595115U (zh) 2020-02-12 2020-02-12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530U TWM595115U (zh) 2020-02-12 2020-02-12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5115U true TWM595115U (zh) 2020-05-11

Family

ID=7189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1530U TWM595115U (zh) 2020-02-12 2020-02-12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51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093B (zh) * 2020-02-12 2022-05-11 台林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093B (zh) * 2020-02-12 2022-05-11 台林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95115U (zh)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CN212863083U (zh) 一种smt上板装置
CN211152616U (zh) 用于电子组件的传输系统的定位机构
CN113511508A (zh) 立转卧电容供料器
TWI764093B (zh) 用於電子元件的傳輸系統的定位機構
CN113347865B (zh) 用于电子组件的传输系统的定位机构
CN214568276U (zh) 管装ic物料供料装置
CN212863136U (zh) 变距上料装置
CN214691911U (zh) 输送装置
JPS6281234A (ja) 電子部品のリード線矯正装置
JP2002192263A (ja) 金型装置
JP7181328B2 (ja) アキシャルフィーダ、およびアキシャルフィーダによるアキシャルリード部品供給方法
CN220148523U (zh) 一种托盘自动给料系统
WO2022149204A1 (ja) アキシャルフィーダ、及びアキシャルリード部品を保持する方法
CN219740717U (zh) 一种具有护边的pcb线路板
JP7185716B2 (ja) アキシャル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CN217691096U (zh) 一种晶圆盒
CN211071831U (zh) 一种过线支架的烧结治具
JPH0474254B2 (zh)
JPWO2019026279A1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7429701B2 (ja) 作業機、および部品装着方法
CN118253660B (zh) 一种sop封装表贴式集成电路引脚整形设备
JP2604865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又はプリント基板の繰り出し装置
CN214684820U (zh) 治具
CN215705158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芯片打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