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2842U - 踏板 - Google Patents

踏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2842U
TWM592842U TW108217379U TW108217379U TWM592842U TW M592842 U TWM592842 U TW M592842U TW 108217379 U TW108217379 U TW 108217379U TW 108217379 U TW108217379 U TW 108217379U TW M592842 U TWM592842 U TW M5928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p
top surface
inclined portion
included angle
ped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7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協益
Original Assignee
匯恆機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匯恆機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匯恆機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7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2842U/zh
Publication of TWM592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284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踏板,包含一本體及一止滑單元,該本體的一頂面具有一中間部、一前傾斜部及一後傾斜部,該前傾斜部由該中間部朝一前側部延伸時逐漸偏斜,該後傾斜部由該中間部朝該後側部延伸時逐漸偏斜,該中間部的一延伸面與該前傾斜部之間具有一介於35~55度的前夾角,該延伸面與該後傾斜部之間具有一介於20~40度的後夾角,該止滑單元包括多數凸設於該中間部的中間止滑件、至少二凸設於該前傾斜部的前止滑件,以及至少二凸設於該後傾斜部的後止滑件。利用該等前止滑件的設置及該等後止滑件的設置,在上坡與下坡時,可使該踏板提供騎乘者穩定的支撐效果。

Description

踏板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踏板,特別是指一種適用於機車的踏板。
現有一種適用於機車的踏板 (台灣證書號數D133069號專利案),包含一框體,及多數設置於該框體上的止滑牙,該框體的一頂面設有多數凸台,每個凸台都各安裝有一個止滑牙,該等止滑牙頂部相對於該頂面的高度都一致。
雖然利用該等止滑牙可提供踩踏該踏板時增加摩擦阻力,然而,在騎乘車輛時,騎乘者的腳掌腳踏面通常維持於垂直於該等止滑牙的軸向,但是在上坡及下坡時,腳踏面其實是要能轉換角度,才能避免腳的重心位置改變而發生脫離。
現有的踏板沒有可供腳踏面轉換角度後產生支撐的結構設計,實有待改善。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在不同路況都可提供穩定支撐的踏板。
於是,本新型的踏板,包含一本體及一止滑單元。該本體沿一軸線延伸,並包括一頂面、一相反於該頂面的底面,以及一由該底面周緣朝該頂面周緣延伸的周面,該周面具有一位於該軸線一側的前側部、一位於該軸線另一側的後側部,該頂面具有一對應於該軸線的中間部、一介於該中間部與該前側部之間且相對於該中間部呈傾斜設置的前傾斜部,以及一介於該中間部與該後側部之間且相對於該中間部呈傾斜設置的後傾斜部,該前傾斜部由該中間部朝該前側部延伸時由該頂面逐漸該底面偏斜,該後傾斜部由該中間部朝該後側部延伸時由該頂面逐漸該底面偏斜該中間部的一延伸面與該前傾斜部之間具有一前夾角,該前夾角介於35~55度之間,該中間部的延伸面與該後傾斜部之間具有一後夾角,該後夾角介於20~40度之間。該止滑單元包括多數凸設於該頂面的中間部的中間止滑件、至少二凸設於該前傾斜部的前止滑件,以及至少二凸設於該後傾斜部的後止滑件。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利用該頂面具有該中間部、該前傾斜部及該後傾斜部,以及該等前止滑件設置於該前傾斜部,該等後止滑件設置於該後傾斜部,則在上坡與下坡時,該踏板可提供騎乘者的腳踏位置能維持在中心位置,且提升穩定的支撐效果。
參閱圖1與圖2,本新型踏板之一實施例,包含一本體10及一止滑單元20。
該本體10沿一軸線L延伸,並包括一頂面11、一相反於該頂面11的底面12、一由該底面12周緣朝該頂面11周緣延伸的周面13,以及多數由該底面12連通至的該頂面11的鏤空部14,該周面13具有一位於該軸線L一側的前側部131、一位於該軸線L另一側的後側部132,以及一連接於該前側部131與該後側部132之間的端弧部133,該頂面11具有一對應於該軸線L的中間部111、一介於該中間部111與該前側部131之間且相對於該中間部111呈傾斜設置的前傾斜部112,以及一介於該中間部111與該後側部132之間且相對於該中間部111呈傾斜設置的後傾斜部113,該前傾斜部112由該中間部111朝該前側部131延伸時由該頂面11逐漸該底面12偏斜,該後傾斜部113由該中間部111朝該後側部132延伸時由該頂面11逐漸該底面12偏斜,該中間部111的一延伸面P與該前傾斜部112之間具有一前夾角θ1,該前夾角θ介於35~55度之間,本實施例的前夾角θ1為45度。該中間部111的延伸面P與該後傾斜部113之間具有一後夾角θ2,該後夾角θ2介於20~40度之間,本實施例的後夾角θ2為30度。該頂面11的中間部111具有多數間隔排列呈拱形的頂凹槽114,在每兩個頂凹槽114之間各形成一頂凸台115,該等頂凸台115各具有一頂螺孔116。該前傾斜部112具有多數對應該軸線L呈間隔排列的前凹槽117,在每兩個前凹槽117之間各形成一前凸台118,該等前凸台118各具有一前螺孔119,該後傾斜部113具有多數對應該軸線L呈間隔排列的後凹槽117’,在每兩個後凹槽117’之間各形成一後凸台118’,該等後凸台118’各具有一後螺孔119’。
該止滑單元20包括多數螺設於該中間部111的頂螺孔116的中間止滑件21、多數螺設於該前傾斜部112的前螺孔119的前止滑件22,以及多數凸設於該後傾斜部113的後螺孔119’的後止滑件23。該等前止滑件22實質垂直凸設於該前傾斜部112,該等後止滑件23實質垂直凸設於該後傾斜部113。該等中間止滑件21實質垂直凸設於該中間部111。該等中間止滑件21、該等前止滑件22與該等後止滑件23分別具有一呈螺桿狀的螺鎖部24、一連接於該螺鎖部24一側且呈六邊形的操作部25,以及一連接於該操作部25一側且呈截頭圓錐狀的卡定部26。該等中間止滑件21、該等前止滑件22與該等後止滑件23的螺鎖部24分別螺鎖於該等頂螺孔116、該等前螺孔119及該等後螺孔119’。
為供進一步瞭解本新型各元件配合所產生的作用、運用技術手段,以及所預期達成的功效,將再說明如下,相信當可由此而對本新型有更深入且具體的瞭解。
再配合參圖1及圖2,當該止滑單元20的該等中間止滑件21、該等前止滑件22,以及該等後止滑件23分別安裝於該中間部111的頂凸台115、該前傾斜部112的前凸台118及該後傾斜部113的後凸台118’,且該踏板安裝於機車後上後,該踏板可供騎乘者踩踏。
在正常平路騎乘時,騎乘者的腳踩踏於該踏板上時,利用該等中間止滑件21可以增加摩擦阻力,且產生較佳的止滑、定位性。
再如圖2及圖3所示,當機車行至下坡路段時,因為重力加速度作用,騎乘者自我意識的保護機制,會讓人體重心向後調整,使得腳踏位置會朝後偏轉,才能避免腳的重心位置改變而發生脫離,此時,透過該後傾斜部113的後夾角θ2的作用,以及該等後止滑件23的設置,該等後止滑件23提供腳掌後段抵撐,可以讓騎乘者的腳踏位置能夠維持在重心位置。
如圖2及圖4時,當機車行至上坡路段時,騎乘者的重心會向前調整,使得腳踏位置會朝前偏轉,此時,透過該前傾斜部112的前夾角θ1的作用,以及該等前止滑件22的設置,該等前止滑件22提供腳掌前段抵撐,可以讓騎乘者的腳踏位置也能夠維持在重心位置。
因此,本新型利用該踏板的整體設計,可在平路、下坡、上坡等路況,都能提供騎乘者的腳踏位置維持在重心位置,可以確保騎乘的安全性。
另外,該本體10設有由該底面12連通至的該頂面11的該等鏤空部14,可以減輕踏板的重量,且可節省材料、降低成本。
再者,該本體10的中間部111具有該等頂凹槽114,該前傾斜部112具有該等前凹槽117,以及該後傾斜部113具有該等後凹槽117’,則可以提升該踏板整體的結構強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新型上述實施例的前止滑件22、後止滑件23的數量都設置多個(兩個以上),但是,實際上,凸設於該前傾斜部112的前止滑件22數量也可只設置兩個(對應該軸線L距離最遠的兩個前止滑件22),凸設於該後傾斜部113的後止滑件23數量也可只設置兩個(對應該軸線L距離最遠的兩個後止滑件23),且利用兩個前止滑件22、後止滑件23就可由兩定位點構成一個支撐面,也可達到預期的支撐定位效果。
綜上所述,本新型的踏板整體結構簡單、製造組配容易,且在平路、下坡、上坡等路況,都能提供騎乘者的腳踏位置維持在重心位置,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本體 11:頂面 111:中間部 112:前傾斜部 113:後傾斜部 114:頂凹槽 115:頂凸台 116:頂螺孔 117:前凹槽 118:前凸台 119:前螺孔 117’:後凹槽 118’:後凸台 119’:後螺孔 12:底面 13:周面 14:鏤空部 131:前側部 132:後側部 133:端弧部 20:止滑單元 21:中間止滑件 22:前止滑件 23:後止滑件 24:螺鎖部 25:操作部 26:卡定部 L:軸線 θ1:前夾角 θ2:後夾角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踏板的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2是該實施例的一側視圖; 圖3是該實施例之一下坡時的支撐示意圖;及 圖4是該實施例之一上坡時的支撐示意圖。
10:本體
11:頂面
111:中間部
112:前傾斜部
113:後傾斜部
114:頂凹槽
115:頂凸台
116:頂螺孔
12:底面
13:周面
131:前側部
132:後側部
133:端弧部
14:鏤空部
20:止滑單元
21:中間止滑件
117:前凹槽
118:前凸台
119:前螺孔
117’:後凹槽
118’:後凸台
119’:後螺孔
22:前止滑件
23:後止滑件
24:螺鎖部
25:操作部
26:卡定部
L:軸線

Claims (8)

  1. 一種踏板,包含: 一本體,沿一軸線延伸,並包括一頂面、一相反於該頂面的底面,以及一由該底面周緣朝該頂面周緣延伸的周面,該周面具有一位於該軸線一側的前側部、一位於該軸線另一側的後側部,該頂面具有一對應於該軸線的中間部、一介於該中間部與該前側部之間且相對於該中間部呈傾斜設置的前傾斜部,以及一介於該中間部與該後側部之間且相對於該中間部呈傾斜設置的後傾斜部,該前傾斜部由該中間部朝該前側部延伸時由該頂面逐漸該底面偏斜,該後傾斜部由該中間部朝該後側部延伸時由該頂面逐漸該底面偏斜,該中間部的一延伸面與該前傾斜部之間具有一前夾角,該前夾角介於35~55度之間,該中間部的延伸面與該後傾斜部之間具有一後夾角,該後夾角介於20~40度之間;及 一止滑單元,包括多數凸設於該頂面的中間部的中間止滑件、至少二凸設於該前傾斜部的前止滑件,以及至少二凸設於該後傾斜部的後止滑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踏板,其中,該本體的前夾角為45度,該後夾角為30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踏板,其中,該止滑單元的該等前止滑件實質垂直凸設於該前傾斜部,該等後止滑件實質垂直凸設於該後傾斜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踏板,其中,該止滑單元的該等中間止滑件實質垂直凸設於該頂面的中間部。
  5. 如請求項3或請求項4所述的踏板,其中,該止滑單元的該等中間止滑件、該等前止滑件與該等後止滑件分別螺鎖於該本體,該等中間止滑件、該等前止滑件與該等後止滑件分別具有一螺鎖部、一連接於該螺鎖部一側且呈多邊形的操作部,以及一連接於該操作部一側且呈截頭圓錐狀的卡定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踏板,其中,該本體的該頂面的中間部具有多數間隔排列呈拱形的頂凹槽,在每兩個頂凹槽之間各形成一頂凸台,該等頂凸台各具有一供該等螺鎖部螺鎖的頂螺孔。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踏板,其中,該本體的該頂面的前傾斜部具有多數對應該軸線呈間隔排列的前凹槽,在每兩個前凹槽之間各形成一前凸台,該等前凸台各具有一供該等螺鎖部螺鎖的前螺孔,該後傾斜部具有多數對應該軸線呈間隔排列的後凹槽,在每兩個後凹槽之間各形成一後凸台,該等後凸台各具有一供該等螺鎖部螺鎖的後螺孔。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踏板,其中,該本體還包括多數由該底面連通至的該頂面的鏤空部。
TW108217379U 2019-12-27 2019-12-27 踏板 TWM592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7379U TWM592842U (zh) 2019-12-27 2019-12-27 踏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7379U TWM592842U (zh) 2019-12-27 2019-12-27 踏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2842U true TWM592842U (zh) 2020-04-01

Family

ID=71132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7379U TWM592842U (zh) 2019-12-27 2019-12-27 踏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2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5184B2 (en) Shoe positioning plate for bicycle shoes
US4030774A (en) Pedal actuated bicycle brake with coordinating supporting stand
US4768799A (en) Motorcycle footguard
TWM454974U (zh) 自行車把手
JP527781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ートレスト
TWM592842U (zh) 踏板
US9242697B2 (en) Foot peg for straddle-type vehicle
US4172392A (en) Pedal actuated bicycle brake with coordinating support stand
US9227534B2 (en) Seat apparatus for a child's ride-on vehicle
TWM545741U (zh) 自行車踏板結構
US11845507B2 (en) Motorcycle foot peg assembly with angled teeth
TW200305520A (en) Bicycle straddled seat and rider support structure in bicycle
AU2019101825A4 (en) Footrest arrangement for a motorcycle
KR20190138040A (ko) 자전거 안장의 각도 조절장치
US20120061932A1 (en) Scooter decks
CN220009966U (zh) 两轮脚踏式电瓶的防摔电动车
JPS6024700Y2 (ja) 自転車用ペダル
CN219989409U (zh) 一种adv摩托车前后双脚蹬结构
CN217864503U (zh) 一种踏板结构及具有其的平衡车
US11685463B2 (en) Steering linkage for bicycles
BRPI1000567A2 (pt) para-lama dianteiro
TW202337757A (zh) 自行車踏板
US20200055563A1 (en) Barefoot Bike Pedals
CN209739249U (zh) 玩具车辆及其前脚结构
TWI239921B (en) Front footrest structure for scooter motorbike